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1.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的准确性。
3.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学生需要正确使用双缩脲试剂,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教师提问:你在创新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及方法。
2. 学生提问,教师给予解答。
八、作业布置(5分钟)
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提问:你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什么疑问?
4. 实验结果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在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中,学生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在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学生需要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了解如何进行维护。例如,在检测脂肪的实验中,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试管架,并了解如何进行试管架的清洁和维护。
1. 情景导入设计意图
2. 学习任务设计意图
3. 实验操作设计意图
4. 结果分析与讨论设计意图
5. 总结与反思设计意图
6. 创新环节设计意图
7. 课堂小结设计意图
8. 作业布置设计意图
九、板书设计意图
1. 突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2. 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让学生逐步认识实验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视实验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对生物全过程的理解,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2、理论依据: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组织都富含有丰富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这些有机物的存在?通过实验发现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通过相应的颜色就可以检测这些有机物的存在。

其中斐林试剂能够与糖类中的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双缩脲试剂能够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发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3、教学特色传统教学中以往教师的教学策略是讲解该实验的原理与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操作验证某些生物组织的三类有机物。

经过教学实践之后,发现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弥补这种教学策略的缺陷,我将这一验证性实验设计成为验证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实验。

设计思路为: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的基础之上,先用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材料来做验证实验。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进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的思路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作出预测、分组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针对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既可检测物质的存在,还可探究合适的实验材料,以及不同实验材料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对于脂肪的检测,重点是通过颜色反应定性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成分,学会脂肪鉴定的操作方法。

我在教学中对本实验采取验证物质存在和探究最佳实验方法相结合,即对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不同的实验方法,看哪种效果较好。

高中生物_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②掌握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2、能力目标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②培养学生探究、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形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品质、养成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精神。

②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并在探究中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2. 归纳比较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鉴定所需的试剂及现象。

教学难点:1、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使用的不同。

2、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了包括梨汁、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切片、花生匀浆、豆浆、稀释蛋清液等多种实验材料以及标准葡萄糖和淀粉溶液,供学生选择使用。

并不是所有细胞中化合物含量都一样,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这都为学习本节的重点知识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难点的教学。

由于学生对探究细胞奥秘存在好奇心,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信息,提高学习能力,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因此,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与启发,变灌为导,变学会为会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的认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都已有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知道肥肉含有的脂肪较多,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等。

如何定性地区分这些常见的有机物,可通过实验教学来进行。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高中一年级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一年级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一节的一个实验。

教材把该实验安排在详细学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前,目的是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三类营养物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而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

同时,这也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

通过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和分析,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检测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能够运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2.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相关物质的鉴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难点围绕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讲授等相结合五、教学准备(一)实验材料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模拟尿液、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淀粉溶液、梨匀浆、苹果汁、葡萄匀浆、西瓜汁、火龙果汁、番茄汁、甘蔗汁、小白菜汁、浸泡后的花生种子、干花生种子、食用油、面粉、马铃薯匀浆、豆浆、牛奶、鲜肝提取液、鸡蛋清稀释液、煮熟的鸡蛋白悬浮液等。

(二)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毛笔、刀片、镊子等。

(三)实验试剂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B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等。

六、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的呈现教师创设情境: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常常会出现葡萄糖。

讲台上的两种液体,究竟哪种是正常人的尿液,哪种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呢?如何进行鉴别?引出还原糖检测原理: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实验教学设计
动物体内具有储能和保温作用的物质是。(脂肪)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淀粉)
学生回我们是怎样才能鉴定和检测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动手检测这些化合物。
二、实验原理讲解
教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4)随时仔细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由蓝色变为砖红色)(证明梨中含有还原糖)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1)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2)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2、实验用具
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实验试剂
(1)斐林试剂甲液: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
(2)苏丹Ⅲ染液
称取0.1 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 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待全部溶解后使用。
教学课题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的检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的检测方法
难点:1、菲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及使用方法
2、制作花生子叶切片的步骤
用法:先加A液摇匀,再加B液摇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的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的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一个实验,通过对有机物的检测,小组间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认同生物的物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3)根据实验现象准确推断待测样液来自的生物材料2.能力目标:(1)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2)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三、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材料仪器准备,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准备)。

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实验室先制备五种生物组织的提取液作为待测样液,学生在未知情况下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待测样液分组检测其中有机物的种类,尝试比较各种有机物的含量,并据此推测待测样液取自哪知生物材料(此时告知生物材料有马铃薯、豆浆、花生、猪肝和苹果)。

之后各组相互介绍实验现象及结果,教师作出适当的点评。

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实验结果,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然后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你想亲身去检验一下生物组织中的这些有机化学成分吗?就需通过实验来证明,从而引出课题。

1.原理介绍: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沉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淀粉+碘→蓝色试剂比较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组成浓度实质用法2.情景创设▲提供几种未知组织液A、B、C、D、E(学生可自带材料提取液)(苹果汁、马铃薯匀浆、豆浆、花生种子匀浆、鲜肝提取液……)▲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如何准确检测出未知组织液各含哪种物质?▲你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和试剂?如何设计实验?3.作出预测、设计实验(含有用“+”,不含用“-”)附一:实验记录表一(预测)待测样品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苹果汁马铃薯匀浆豆浆鲜肝提取液花生种子匀浆(自备材料)4.分组学习、自主探究葡萄糖蛋白质淀粉花生油每组同学任取A、B、C、D、E 五种待测样液中的一种,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如实作好实验记录。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案)曹颖 13级生物科学专业一、教材分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的第一节。

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理论学习之前,一方面加深同学对细胞中的有机物的认识, 另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

由于实验设计上注重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选择,有检测结果和预测结果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为之后的探究实验的开展打下基础。

本次实验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尤其是制作徒手切片,对学生提出较高的实验要求。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开设较少,学生对实验室规则,各种基本仪器的使用等都不规范,实验能力较弱,但是充满极强的好奇心,要注意实验室秩序。

实验内容与生活饮食相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容易产生兴趣。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为显微镜下观察脂肪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2)阐明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异同。

2.能力目标(1)尝试使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通过组织实验合作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次实验,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2)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四、教学重点1.使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初步体会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实验探究能力.五、教学难点(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各种试剂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做出较薄的徒手切片。

(2)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六、实验准备1.老师准备实验材料: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鸡蛋清用具: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恒温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显微镜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 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七、教学过程九、实验报告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姓名: 班级: 实验时间 一、实验原理1、淀粉和还原糖的鉴定糖类中的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在__________条件下可与———————— 发生作用,产生———————— 沉淀,淀粉中加入______ 变————————色。

2.3+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2.3+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出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第2个实验,也是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本实验的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奠定感官与知识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说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操作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初步学会并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及操作,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过程。

四、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五、实验用品: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小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滴管,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火柴,鸡蛋,植物油,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待测组织样液六、教学过程:1、引入,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实验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的讲解,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提醒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分组进行探究实验,食物中有机物种类的鉴定,适时给与指导。

4、实验总结,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汇总实验结果,总结食物营养成分的共性。

5、整理实验器材,还原实验室,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 环节一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是几种化学试剂和物质颜色反应特征;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跟同学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团结协力共同探究的精神。

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学习,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了解健康的饮食习惯。

培养学生团结分工合作的精神。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从而将有关有机化合物鉴定出来。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还原糖 (加热)先浅蓝再棕色最后是 砖红色 脂肪
红色
蛋白质 紫色 (因为有肽键)
环节二:复习准备实验的基本要求
通读实验手册,明白三种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环节三:老师讲解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按我们的计划开始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方案,分15个小组实验。

先做验证实验:蛋白质、还原糖、淀粉和脂肪的检测,然后选取老师提供的待测物质探究这些物质里的主要成分,待测物质有豆浆、花生浆、马铃薯匀浆、新鲜猪肝匀浆、苹果汁、雪梨汁、橘子汁,每种物质都要探究主要含有糖类还是含有脂肪还是含有还原糖。

同学们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配置菲林试剂的时候要注意用量,配好的斐林试剂不是全部倒入验证还原糖试剂里;为了节约能源,水浴加热的热水,到老师讲台取用已经烧好的热水,再加热。

注意颜色的变化过程。

第二、验证脂肪的时候,滴加了A 液后、必须震荡,才能滴加B 液; 第三、注意药品不能随意混用,尤其是滴管是专用的; 第四、先做验证实验,再做探究实验;
第五、实验完成后,废液必须统一倒入指定的废液回收瓶,并清洗好仪器; 第六、必须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做切割花生切片的时候不要伤手了。

橘黄色
苏丹Ⅲ染液
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开始分组实验。

环节四:学生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开始分组实验,老师巡查分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

每组把实验数据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实验
1、完成下列实验,观察并记录各种试剂与有关物质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

化合物化学试剂实验现象
2ML的蛋白质悬液1ML双缩脲试剂
2ML的淀粉溶液2滴碘液
2ML的葡萄糖溶液5滴斐林试剂
2ML的食用油1滴苏丹Ⅲ
2、实验材料
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每组学生负责从老师提供的材料中选择2种生物组织进行鉴定。

先预测生物组织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种类,然后分别用各种化学试剂实测该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预测的物质,并用“+”或“-”将如实记录在一下表格内。

成分你选择的材料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预测实测预测实测预测实测预测实测
豆浆
马铃薯
苹果
鲜肝
花生
3、将上述实验中每一步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内
检测材料1:
步骤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2
3
4
5
检测材料2:
步骤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2
3
4
5
环节五:实验结果与结论
所检测的有机物结论检测材料1
检测材料2
五、讨论
1、请写出你锁测定的2种材料中所含有的有机化合物各有那些?与你预测的是否一致?
2、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用的都是NaOH和CuSO4 溶液,两者用于鉴定的化学原理是否一样?有什么区别?
环节六:布置课外作业
七、1、《生物实验册》的练习
2、实验结果与结论
(1)用西瓜来做还原糖实验,你认为能不能成功?
(2)双缩脲时间和斐林试剂用的都是NaOH和CuSO4溶液,两者用于鉴定的化学原理是否一样?有什么区别?
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意见
学校年级高一科目生物教师
课题名称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参评人数8 平均分97.5
综合评价意见
第一、教学思路设计清晰。

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好了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实验的内容、注意事项。

事先能要求了学生进行认真的预习和做好实验方案,(实验时学生都能按课前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要求学生现在做验证性实验,得出自然的科学的结论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粗略探究不同物质的成分,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材料很丰富(新鲜猪肝匀浆、马铃薯匀浆、苹果汁、雪梨汁、花生匀浆和浸泡过的花生、大豆匀浆、鸡蛋清匀浆等),说明钟老师上课前做了很充足的准备。

实验顺序和时间安排合理,要求学生先做还原糖实验,在等结果出来的时候,同时去做其他实验。

整节课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很高,全部分组学生都做了探究实验,有的组还做了不只两种物质成分的探究。

第二、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对学生实验出现的问题,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

比如学生做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情况,每个同学的取药品的量不同,产生的颜色的深浅不同:还有脂肪遇到苏丹Ⅲ变成橘黄色和橘红色,如何辨析等,钟老师没直接给出答案,要求学生自己先分析然后再给予补充。

第三、认真个别指导,不忽略每个细节。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钟老师能每个组都巡视过去,发现不正确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改正。

做的好的组,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如一个组最先做好了还原糖鉴定实验,老师立即给予肯定,并向其他组展示,给这个组的学生莫大的信心,结果这个组多做了两种物质的成分探究实验,并都成功了。

因为钟老师对不同组的学生在实验中都进行了全部或部分的肯定,本节学生分组实验课,基本上每个组都能或多或少的取得了实验的成功。

第四、课程体现了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提供给学生探究的实验材料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能使学生认真到生物学的实用性。

这节课,总的来看是非常不错的,如果能事先让学生自己带点不同与老师提供的其他生物材料来做探究,估计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正如一起听钟老师这节课的南雄一中生物科组长沈华文老师说的:“这节课,钟老师课前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设计严密,学生全部都动手动脑了。

”南雄中学生物科组长邹胜英老师说的:能做到这样严密的设计,并且那么多学生实验成功,这节课能上到这样的效果,真不简单!
推荐等级:县级





成员:
组长:学校盖章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