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五浅说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一)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物质满足,然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问题。
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重中之重,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这也是道家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
它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而现代生态学理论中有一条“在没有人类行为强烈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界通常都能够以它的最佳状态存在着,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最高的效率,保持着最合理的发展速度和最长久的持续性。
”①因而人应当爱护自然,保持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关系,人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环境,也必将通过环境反作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二)道家思想对现代科学的意义安徽大学史向前教授针指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的思想基础。
道家哲学的自然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比其它任何古代哲学都可能更接近于现代物理学的微观和宏观领域中揭示出来的科学真理,道家所提倡的怀疑精神与直觉认识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的致思方法之一,被誉为最具魅力和自由创造力的现代思维方式。
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

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中国道家文化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其思想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对于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寻求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内涵(一)强调天人合一中国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内涵之一,这里的天指自然界,人则是指人类社会。
天人合一传达了中国人民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在这种观念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人的存在,自然界就不会完整。
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类要真正融入自然界,要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二)重视自然中国道家文化对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其主要的思想内涵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文明历程中,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不断深入,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等都在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道家文化强调自然的自然性和自然规律的普遍性,认为万物皆有自然规律可循,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生活。
这种认识对于今天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注重精神修养中国道家文化的思想内涵中,还重视个人精神修养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时,认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义务,因此强调个人精神上的修养、个性上的追求和道德上的自我约束。
这种注重个人精神修养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也体现了道家文化对于人类精神解放的重视。
(四)开展互惠互利的交流中国道家文化还强调开展互惠互利的交往。
道家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那么奇迹便无法出现。
这种结交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同理心的基础上的,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
二、价值意义(一)有助于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中国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珍惜人与自然的联系,这是一种珍贵的素养和价值观念。
道家的现实意义

道家的现实意义
道家是中国传统哲学流派之一,强调“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的现实意义在于:
1. 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道家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
只有和自然协调一致,才能保证人类的长久生存和发展。
2. 倡导简朴生活: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认为只有放弃欲望,追求简单生活,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 鼓励道德修养:道家的修行强调“德行”,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提倡仁爱、谦虚、忍让、宽容等品质,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
4. 关注社会公正:道家认为,社会应该公正、平等,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综上所述,道家的现实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追求和谐、简朴、道德修养和社会公正的理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1 -。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摘要: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道家思想内容涵盖法律、政治、哲学、养生等等诸多方面,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天下。
本文从世界观生命观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分析了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关键字:道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道”是自然万物产生发展的总根源,也是自然万物最根本的“存在”;“道”的整体性与普遍性使自然万物成了彼此联系的统一整体;“道”是无形无为的,以“德”为载体得以表现。
总之,“道”一方面具有客观实在性,即是自然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法则,一种天然的自在状态;另一方面它还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至高的生存境界,即摆脱浮华世俗、追求平等朴素的价值取向。
一、“道”的世界观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它以老庄思想为基本内核。
老庄思想博大精深,意在探究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人生的真谛。
老庄思想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的理念和借鉴,同时也有助于使人类的精神从社会的重压下得到解脱,归于恬静与充实。
老庄思想独树一帜,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诠释、被发展,很多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而言仍然历久弥新,极具生命力。
虽然道家思想曾被认为是消极避世的,缺乏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种观点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偏见。
与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更内在更有生命力的精神支柱,而老庄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派。
老庄思想的合理内核符合人的生命发展的需求: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坚实的世界观基础,强调了世界运动的永恒性。
二、“道”的生命观道家在哲学本质上还是一种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的理论核心是其生命观。
道家生命观是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观念体系,是道家诸子对生命产生的本源、生命形成的机制、生命构成的要素、生命发展的过程、生命的本质特征、生命的价值表现、生命的存在方式、生命的修养原则以及生命的终极境界进行长期探所形成的理论结晶。
从动态视角来看,道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表现出三种形态, 这就是春秋时期的老庄道家、战国中后期到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以及魏晋时期的玄学新道家。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ppt课件

5
道家生命观是围绕生命问题展开的观念体系
生命产生的本源 生命形成的机制 生命构成的要素 生命发展的过程 生命的本质特征 生命的价值表现 生命的存在方式 生命的修养原则 生命的终极境界
6
道家生命观也经历了三次主题变化
• 生命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 生命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 解决生命与自由之间的关系问题
•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本性,让世 界处于平等状态,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 人生境界上追求人的自由价值与自我、社 会、自然的完美和谐,人方能自由而全面 的发展
11
12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 的积极意义
1
道家思想
• 特点
• 涉及范围广 博大精深
• 三个方面
• 世界观 • 生命观 • 价值观
2
“道”的世界观
• 基本内核 老庄思想
• 探究宇宙的形成 • 万物的本源 • 人生的真谛
3
虽然道家思想曾被认为是消极避世的,缺乏儒家 积极进取的精神,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 识到这种观点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偏见。与儒家 思想相比,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更内在更 有生命力的精神支柱,而老庄则是最有代表性的 一派。老庄思想的合理内核符合人的生命发展的 需求: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坚实的世界观基础,强 调了世界运动的永恒性。
7
道家的生态伦理的启示意义
•人们关爱自然万物 •节约资源 •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8
“道”的价值观
• 从本源的意义上说,人来源于自然界,又 必须依赖自然界,人在自然之中才能最终 寻找到归宿、永恒的意义和存活的价值
9
总结
• 道家哲学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而完善的 理论体系。
10
浅谈道家思想在缓解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中的作用.doc

浅谈道家思想在缓解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中的作用-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老聃创立了道家学派。
流传至今的《道德经》保存了他的学说,也有人以为《道德经》为老子所作,故道《道德经》又称为《老子》。
老子提倡清静无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小与人争,知足常乐。
在古代是一种修身养性,与世无争的修养;在现代,这种思想依然需要我们去传承,去领悟它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最佳状态,使人们回归大自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重,思想越来越浮躁,我想作为现代人是否应该停下脚步,看看老子的《道德经》,从中寻找一份心灵的静土。
一、婚姻家庭对于婚姻而言,现代年轻人大部分在为生计而忙碌着,大家似乎对婚姻已淡忘了,往往有时间停下来想想时,发现已过三十,似乎错过了结婚的年龄了。
因此有的人草率而婚,而有的人则不婚。
人们似乎无法寻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人生伴侣,这也是很多人经常说我们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
其次由于物质至上思想的趋使,有的人已经把纯真的爱情放在了其次,而把金钱放在了首位,这种非常态的心理也困扰着人们的婚姻观。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多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出道气,一生出阴阳,二生出阴阳合气,三生出万物,万物多阴抱阳,阴阳相互冲动,而达到和谐。
而现代人的婚姻观是否缺失了所谓的和。
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应该把工作与婚姻处理好,使二者和谐。
只有道法自然,遵从自然规律,才小会导致很多孤男寡女。
可见老子的冲气以为和的思想值得现代青年们去感悟,从而使其心气平和,树立一种良好的婚姻观。
从古至今,家庭在人们的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家庭中,我们尊崇以和为贵。
古时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而现代大部分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
夫妻之问,父母与孩子之问,密小可分。
而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然而家庭的稳固性却越来越差。
夫妻,子女存在一种攀比心理,也使彼此不断争吵,最终导致家庭破裂。
浅谈道家思想

浅谈道家思想在历史的洪流中,道家思想一直被统治者放在若即若离的地位。
在当代,被探讨的较多的依然是儒家和法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法家的法治被多数学者看成是对当代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与之相比道家的作用却被大家忽视了。
我认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正需要道家思想来给人们的思想和当今的社会进行一次洗涤。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认为人要回归自然、尊崇自然规律,在自然状态下谋求自己的生存,而对君主和统治者们,道家则提出了无为的要求。
道家思想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我在这里就不作详细论述了。
道家提出的这一整套思想,都是源于当时社会混乱,人们的生活环境充满斗争和尔虞我诈。
面对这样一种生存状态,道家提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道家认为社会治安混乱、盗贼猖獗等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人们内心对权力金钱的欲望以及人们掌握了智慧,便学会了如何获得这些他们想得到的东西。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道家认为,对个人而言,我们要学会清心寡欲,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以及求得生存。
道家对生死看得很淡,生死是自然过程,是人的主观意识无法改变的,人们所追求的很多东西都是虚的、所以人们要看淡一切以及无欲无求。
而对统治者而言,道家认为有治才有乱,所以无为才是正确的治国之道。
这一提法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和私利,对被统治者横征暴敛,不给民以利,反而使其民,这样的统治注定不能长久。
相对于统治者的朝令夕改、胡乱治理,无为不失为一种之国的上策。
但是道家思想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道家的一套理论有很多空想的成分。
比如老子认为要实现无为,关键是消除智和欲,消除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欲望。
在我看来,人生来就有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和追求,如果说可以消除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欲望,那么对物质生活的欲望是决不能消除的。
在对人性问题的讨论上,我认为人性善和人性恶都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小孩子的很多行为不是出于性善或是性恶,而仅仅是一种自觉和本能的行为。
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引言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强调“道”作为宇宙万物生成与运行的根本法则。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内观自省,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在现代社会,道家思想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其在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道家思想与现代管理1. 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
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提高组织效率。
2. 人才观:道家认为,人才应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种思想体现在重视员工个人特长和职业发展规划,实行个性化管理。
3. 危机管理:道家强调预见和防范危机,主张“居安思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通过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来减少不确定性,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二、道家思想与个人修养1. 内观自省:道家倡导通过内观自省来认识自我,达到心灵的平和与自我修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内观自省有助于人们减缓压力,提高自我认知。
2. 顺应自然: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道家思想鼓励人们顺应自然规律和内心的真实感受,调整生活节奏,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3. 道德修养:道家强调道德修养,认为道德是社会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促进社会稳定。
三、道家思想与环境保护1. 天人合一的生态观:道家提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环保问题上,这一思想启示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道家倡导的简朴生活与循环利用观念,与现代环保理念不谋而合。
通过节能减排,可以有效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四、道家思想与心理健康1. 减压与放松:道家冥想和呼吸练习等修养方法,被广泛用于现代心理健康领域,帮助人们减压、放松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座五: 浅说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的思想是清静无为,崇尚自然(就是道法自然)。
世界观是道生万物,万物相对相补(万物负阴而抱阳)循环不息,万物都是平等的; 人生观是顺势而为,不让妄念伤害已身; 治国是这样(治大国若烹小鲜),养身也是这样(少思寡欲),不妄为。
不妄为,治国是,治人是,做事是,动作越多,越偏向坏的方向。
俗一点就是,饿了吃,累了歇,困了睡,醒了起,有事了就做,不斤斤计较,心态平常,知足常乐。
道家思想传承至今,它不仅在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它仍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其深刻的哲学意义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依然能从道家的思想中找到一些解决之道。
因此,道家思想不仅在过去具有深刻的意义,其现代意义也不容忽视。
一、现代社会中的道家思想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人类进入了一个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人们找到了一些规律,并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从而提高了生活水平,可以说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物质满足,然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的发生,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有很多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自生的生存,这一切都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使然。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环境,也必将通过环境反作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做到持续的生存,才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同样,道家还主张“和谐”,这一思想深深地渗透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道家的这一表述深刻而富含哲学意味,“道法自然”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顺其自然发展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整体的和谐在于各自都按照自己的状况自然而然的发展,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不仅如此,“道家反之动”强调矛盾是一种建立在柔弱、渐进的基础上的“和谐辩证法”,它有利于缓解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与对峙,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符,当今世界,和平不断受到种族歧视、资源争夺、霸权主义等诸多因素的威胁和破坏,我们重新对道家思想所主张的“和谐”的领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参与到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中,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
二、现代科学中蕴含的道家思想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类一步一步的靠近了真理,并通过这些发现的自然规律加以合理的利用,转化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并推动了我们继续研究自然规律的热情,这一点,在道家思想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古代道家的热爱自然,探索自然与当代人类在科学上的追求有着惊人的相似。
比如在医学上,现代人也追求科学的养生之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 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1它所提倡的形神兼养,正好符合现代医学上对于健康的定义,即身心健康,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启示科学的研究。
同时,道家思想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朝的“罢黜百家”,发展到魏晋玄学,起起伏伏,但都经受住了考研,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延续至今,当代人们对它的研究与发展,有利于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三、现代经济规律中体现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道德经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论述,这里就体现出一种“无为”的哲学思想,“自然无为”即顺应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不要强制去干涉、改变事物的发展进程,这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为政者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启示,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不能过度的去干涉一些正常的经济活动,能够让经济体在市场中合理的竞争,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从而避免扰乱经济活动的规律,促进经济的繁荣。
同样,对于企业来说,“无为”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一一“软性管理”,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另一方面,道家提倡“为而不争”、“少私寡利”等思想,对这些思想的领会,有利于在市场经济下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弊病的防治。
这对于当前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有借鉴意义。
四、个人修养与道家思想有人说,道家思想强调的“无为”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我们从它的发展历史中来看,在道家思想的传承过程中,我们无疑会看到这种消极的影响。
然而,它对于我们个人修养上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道法自然”,强调的是万物都遵循自然地法则,透出一种万物平等、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为而不争”、“少私寡利”的主张就有利于我们培养一种超越名利的境界,这些都能使我们的自身修养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因此,道家思想对于我们的个人的人格修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
“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中体现。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二、老子道家学说可以参照的现实意义(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天之道,利而不害; 从之道,为而不争。
”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
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
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2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
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
“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因此,“道法自然”最一般的涵义,用今天的哲学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
显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人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预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三)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 “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
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知足常乐,能忍恒安;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
《老子?四十四章》指出: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兵?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 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 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 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 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
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
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
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 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在道家哲人庄子看来,社会上出现的人为物役,包括“以物易性”、“以身殉利”“去性从心”等等社会乱象,关键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财货、名利”等有形或无形之“物”的关系。
人生有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正是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为此人类产生许多欲望,比如食欲、物欲、占有欲,并由此派生出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力、美色,等等。
而且当某种欲望实现了,又会产生新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无止境的。
在《庄子?在宥》篇中指出: “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
”这里,庄子以治国作喻,认为能够支配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的统治者,就能统治天下。
人、物之辨在区分人与物的同时,明确地拒斥了人的物化,它的内在意蕴在于肯定人自身的存在价值。
可见,庄子“物而不物”的思想强调的是“人”对“物”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身虽处于“物”3 中,却不为“物”役,以此启示人们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不能本末倒置,不应把功名、利禄等外在之“物”,当做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载体。
唯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物”的和谐,也才能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五)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在《庄子?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礼者,世俗之所为也; 真者,所以于天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庄子认为,法天,就是法自然,自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从不说谎,人要法天,就是要真诚地坦露自身的真性情,真性情的敞开就具有感人的力量,反之则不然,不真不诚则不能动人。
庄子在这里所强调的,是关乎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问题。
内心情感激越,既使表面平静,人们也能感受得到; 相反,内心毫无波澜,愈是假装,愈是让人反感。
“法天贵真”是道家哲人用来揭示生命与生存内涵的思想主张。
在一个人性被世俗的情欲、名利、财货所牵引,以致于物欲横流、虚伪丛生的社会里,如何安顿生命和生存,是道家哲人思考与关注的重心。
现代人往往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他们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行事完全背离了自已的真性情,所谓“法自然”在如今的时代成了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