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金字塔设计理念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 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 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 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 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 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 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 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 “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 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 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 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 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 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 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 “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2.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 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3.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 4.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 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 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卢浮宫金字塔设计理念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不断变化。
入口将大量的光引入死去的博物馆,让过去的体验沐浴在今天的阳光下。
通过透明玻璃,它投射在空间的墙壁和地面上,形成一个光的庭院。
“光非常重要。
不改变光,形式将失去生命力,空间将变得无能为力。
”贝i铭开始建筑时的第一个考虑因素。
类金刚石玻璃是透明,反射和透明的,不会阻挡和损坏原始建筑物的外墙。
它不仅符合贝恩对阳光的追求,而且可以使原始建筑群不受视觉和空间原理的削弱,也可以使设计师的建筑思想在充分体现光线和人类运动的情况下,整体得以实现。
空间赋予了生命力。
自然光通过透明的玻璃材料注入房间,为房间内的所有物品带来温暖和灵活性。
网状钢不仅起支撑和支承作用。
设计开始时:贝I铭(I.M. Pei)和巨大的宝石从卢浮宫的院子里飞来。
1980年代初,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决定重建和扩建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国正店广泛征求设计建议。
候选人是来自法国和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
最后,密特朗总统邀请了15位世界著名策展人选择设计方案。
结果,有13位策展人选择了Pei的设计。
他在罗浮宫的拿破仑式庭院中设计了一种玻璃金字塔,并用现代建筑材料进行了装饰。
预计该事件一经宣布就不会在法国引起轰动。
据信,这将破坏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建筑的风格,“同时摧毁卢浮宫和金字塔”。
然而,尽管有很多意见,密特朗总统仍采用了贝。
铭的设计方案。
正如贝叶斯所说,这座建筑:“它预示了未来,使卢浮宫变得完美。
”玻璃金字塔高71英尺,是苏利大厅高度的三分之二。
这是他对周围建筑物进行研究的经验,再次证实了环境与金字塔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
整个金字塔的总平面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
塔体的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的净重为105吨,金属支架仅为95吨。
换句话说,支架的负荷超过其自身的重量。
因此,专家认为,玻璃金字塔不仅是现代艺术风格的杰作,而且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钢索牵引技术
悬索桁架 由室外地 坪开口对角方 向上引出的4条 悬索桁架悬挂 起一个由4根钢 管和8根钢索组 成的六面体。
8根钢锁
六面体
玻璃金字塔上下共有7层的六边形索圈,分别连 接于索桁架和六面体的各定点和钢管的中点
每对爪件是由内外两 只爪件合并共用紧固 件的。玻璃之间不填 缝,预留空隙。这也 是为了使玻璃的重量 不会互相叠加,而影 响每根索的承载力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 标志性建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 创举。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丽莎》画像 和断臂维纳斯雕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 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 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进馆参观。 玻璃金字塔不仅成了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 而且成为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法国人称赞它是罗浮 宫里飞来的巨大宝石,法国政府为此授予贝聿铭法国最 高荣誉奖章。
玻璃金字塔入口
玻璃金字塔的建成,使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 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 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 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 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 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 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 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 齐全。
玻璃金字塔图片欣赏
玻璃金字塔现在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观光客流量增加,玻璃金字塔的接待区目前人满为患。 如今,这座古典宫殿中的现代作品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玻璃 金字塔下方接待区原本按照每年游客流量400万人次的标准设 计,但到上世纪90年代末,年游客流量就已达500万人次。每 年数百万的参观者使‚金字塔‛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卢 浮宫方面公布的预测指出:到2010年,到卢浮宫参观的人数将达 每年900万。 由于游客巨增,玻璃金字塔下方游客接待区已饱和,许多展 出的雕塑被拥挤的人群撞花了。博物馆里人声嘈杂,在地下大 厅和展室工作的人们抱怨说,他们必须不断出来透风以避免听 力受损。此外,在近年恐怖袭击阴影下,现有设计也无足够空间 配备旅客保安和检查设施。
贝聿铭

华人建筑设计第一人
设计风格&理念
“让光线来做设计”
1.光与空间的结合,注重自然光的投入。 2.建筑融合自然主导其一生作品。光影魔 术师。
3.简洁,利落,内敛,含蓄,现代感。
“建筑不是做衣服,不可以赶时髦”
1.作设计的社会责任感。不一味追求风尚而哗众取宠。 2.对使用者负责。
代表作品
卢浮宫金字塔入口
力排众议
让原本阴暗压抑的卢浮宫灌入了阳光。
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采用透明玻璃材质,最大限度与卢浮宫的蜜色色调配合。
卢浮宫金字塔
中银它减轻了结构的载荷,同时 使它更稳定。
竹子造型,取节节升高之意。中西结合之美。 体现其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清洁方法)
竹子造型,取节节高升之意。
庭园
1。流水寓意财源广进。 2。减小在闹市的噪音。
苏州博物馆
收山之作
1.古代中式美学与现代美学完美结合。
2.体现了江南园林借景和极具装饰感的后现代细节设计。
古老中国式美学与现代美学的结合
谢谢
卢浮宫金字塔分析

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 被岁月长河磨损的黯淡无光的旧皇宫融为一 体
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 改变和突显本身
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融合
2020/4/29
A
18
2020/4/29
A
19
2020/4/29
A
20
------贝律铭
人要塑造建筑,建筑也要塑造人。 ------丘吉尔
2020/4/29
A
29
谢谢欣赏
A
30
5
•苏州博物馆
A
8
肯尼迪图书馆
真正使贝律 铭声名远扬 ,跻身于世 界级建筑大 师行列
2020/4/29
A
9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奠定贝律铭作为世界级 建筑大师的地位
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 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 调的景色,贝律铭精心 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 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 、楼梯、斜坡和廊柱交 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 测的感觉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 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 何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 对不会显得突兀 ------是一 种自然的解决方案
2020/4/29
A
21
功能流线分析
2020/4/29
A
22
东剖面图
黎
馆德
塞
农
留
·
馆
拿破仑大厅
2020/4/29
A
23
外部
内部
2020/4/29
A
24
金字塔的四个侧面由三百六十七块菱形玻璃组合而成。总平 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 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 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 Ming Pei国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偶卢爱玲祖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
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
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卢浮宫金字塔设计理念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设计中并没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普通的几何形态,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
这个奖是一九七九年由「凯海」基金会设立的一项世界性最佳建筑成就荣誉奖金,每年颁发一次。
贝聿铭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五人。
这个奖是近几十年来的工作加起来评估的。
人们愿意承认,只有进入其中才会消失的埃菲尔铁塔和只有进入其中方可显现的玻璃金字塔,使“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前者以强制姿态改写历史进程,而后者则隐匿地把历史拽到现代中来。
而贝聿铭“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的愿望则一直都被实现着:最新也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它赫然成为2004年全球畅销书《达·芬奇的密码》结尾处豁然而开的密码的文化谜底,在这条逼近迷宫的迷宫路径中,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承担了从达·芬奇、波提切利到维克多·雨果以及牛顿等各类艺术与科学巨匠的全部秘密,那些伟大的文化秘密在《达·芬奇的密码》里,就在这个晶莹剔透的金字塔里,“在繁星闪烁的天底下终于得到了安息”。
卢浮宫金字塔赏析作文

卢浮宫金字塔赏析作文卢浮宫金字塔赏析。
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以其丰富的艺术珍藏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作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金字塔更是成为了卢浮宫的代表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卢浮宫金字塔进行赏析,探索其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看卢浮宫金字塔的建筑风格。
卢浮宫金字塔由当代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于1989年竣工。
金字塔采用了玻璃和金属结构,呈现出现代感和简约风格。
在卢浮宫这座古老建筑群中,金字塔的现代感十分突出,与周围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和谐地融入了整个卢浮宫的建筑环境中。
金字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埃及金字塔,但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卢浮宫金字塔的历史背景。
金字塔的建造是为了解决卢浮宫内部的交通问题。
卢浮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拥有着数量庞大的艺术珍藏,而这些珍藏分布在卢浮宫庞大的建筑群中,游客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品。
因此,卢浮宫金字塔的建造旨在通过一个中心入口,将卢浮宫内部的空间联系起来,方便游客更加便捷地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和藏品。
金字塔的建造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为卢浮宫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成为了卢浮宫的新地标。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卢浮宫金字塔的艺术价值。
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同时也呈现出了贝聿铭先生对于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意。
金字塔所采用的玻璃材质和金属结构,使得它在不同时间和光线下都展现出不同的美感,成为了卢浮宫的一大亮点。
同时,金字塔的建造也象征着卢浮宫对于现代文化和艺术的包容和融合,展现了卢浮宫作为世界级博物馆的开放和包容性。
总的来说,卢浮宫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也为卢浮宫的发展和改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字塔的建造不仅解决了卢浮宫内部的交通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卢浮宫的新地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之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设计争议: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当密特朗总统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
在贝聿铭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十三年中,有两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
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
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创作始末:
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的类比,因为后者为死人而建,前者则为活人而造。
同时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
自认因卢浮宫而读懂了法国历史观的贝聿铭并不难从埃菲尔铁塔中读出建筑的命运: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建造起来。
因此他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了一个足尺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投票表示意见。
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文化习惯,同意了这个"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设计。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4米,耸立在庭院中央。
它的四个侧面由673块玻璃拼组而成。
总平面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