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合集下载

涟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涟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涟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者:佚名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6日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和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涟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是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一部署,在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具体实施编制的,本轮规划本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指导思想和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原则制定本轮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并明确从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政府目标责任制,以规划为依据,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制度,形成土地规划实施的政策机制等方面保障规划的实施。

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正好处于涟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超常发展的时期,用地需求比较旺盛。

规划期内,如何保障有力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好土地支撑,如何做到保障粮食安全,因此,编制好本轮规划,对全市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定效力。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开始生效。

本规划的修改调整须经批准机关审批。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综合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突出整体控制和区域统筹;围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合理确定全市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整治、开发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等规划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努力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第二节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规划和控制,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涟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201127095033)

涟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201127095033)

A.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涟源市土地利用的要求,根据涟源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制《涟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涟源市城乡土地利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制定土地利用战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安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以引导全社会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规划》以2005 年为基期年,2020 年为目标年,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

规划地域范围为涟源市所辖全部土地,总面积189493.40 公顷。

第一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我市工业基础、矿产资源和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强势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发挥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和带动作用,达到工业强市的目的。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规划到2010 年,预测全市总人口达到113.50 万,其中城镇人口42 万人,城市人口15.50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7%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 亿元,人均为10600 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6:48:36 。

规划到2020 年,预测全市总人口达到120 万,其中城镇人口57 万人,城市人口24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7.5%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0 亿元,人均为25800 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3:47:40 。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一、土地利用战略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和要求,围绕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湖南省“一化三基”发展战略、以及涟源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三化,乘势而上,超常发展”战略,确定市域土地利用战略是:以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统筹区域和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的综合效益,构筑“一点三轴”的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常政办函[2011]97号
【发布部门】常德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1.08.22
【实施日期】2011.08.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贯彻实
施工作的通知
(常政办函〔2011〕9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为做好《规划》的贯彻实施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规划》贯彻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指导我市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我市加快实施“新型工业
化”,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形势将更加严峻,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认真贯彻实施《规划》,对于落实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统筹全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严格执行《规划》,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制度
(一)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全市城乡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等各项活动都必须符合规划,除法定情形。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9•【字号】常政办函[2006]43号•【施行日期】2006.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常政办函〔2006〕4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为全面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和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的整体安排和统一部署。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调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布局,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依据。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要求,统筹保护耕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安排与布局,统筹区域用地布局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统筹人的生存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友好,切实保障生态建设用地需求;2、以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为准则,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3、以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3+5”城市群(长株潭+岳常益娄衡)的发展战略,重点保障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用地需求;4、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基本要求,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完善用地机制、坚持用地发展与改革的办法,解决土地利用问题。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04•【字号】陕政函[2011]103号•【施行日期】2011.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陕政函〔2011〕103号)延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延政字〔2011〕16号)收悉。

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51967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34333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60306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8140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以内。

二、延安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区位条件优越,以石油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全市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为此,在规划实施期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

你市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相关要求,严格按照《规划》分解下达各县(区)的主要规划指标,加快完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依照法定程序报批。

同时要指导各县(区)尽快完成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四、你市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020年)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020年)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送审稿)长沙市人民政府二OO九年五月目录1 引言 (1)1.1 规划修编背景 (1)1.2 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 (2)1.3 本轮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3)1.4 规划修编指导思想与原则 (3)1.5 规划基数 (4)2 区域概况 (6)2.1 区位条件 (6)2.2 自然概况 (7)2.3 历史文化 (8)2.4 经济社会 (9)2.5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10)3 土地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1 中心城区目前规模偏小,有待快速扩展 (12)3.2 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12)3.3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难度进一步加大 (13)3.4 城乡、区域土地利用尚需加大统筹力度 (13)4 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与目标 (15)4.1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5)4.2 主要经济发展目标 (16)4.3 人口和城镇化率 (18)5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2)5.1 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 (22)5.2 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 (23)5.3 土地利用开发度-保护度关联分析 (25)5.4 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 (26)6 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28)6.1 建设用地总规模 (28)6.2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35)6.3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36)7 耕地补充分析 (39)7.1 耕地补充潜力分析 (39)7.2 耕地补充预测 (42)8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43)8.1 耕地保有量 (43)8.2 基本农田保护 (46)9 土地利用生态格局 (47)9.1 生态控制区 (47)9.2 关键节点 (47)9.3 区域景观格局 (48)10 中心城区规模与布局 (50)10.1 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50)10.2 中心城区主要扩展方向 (53)10.3 中心城区扩展范围 (53)11 规划指标分解 (56)11.1 湖南省下达给长沙市的指标 (56)11.2 指标分解内容 (56)11.3 指标分解结果 (57)12 关于规划修编过程 (59)12.1 规划修编工作流程 (59)12.2 规划修编组织 (60)12.3 规划修编前期研究 (62)12.4 规划大纲编制 (63)13 关于近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 (65)13.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5)13.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66)13.3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67)附表 (68)1 引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和土地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5.31•【字号】娄政办发[2010]9号•【施行日期】2010.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娄政办发〔2010〕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加强宣传《规划》是指导我市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我市加快实施“加速赶超”、“三基地(新型能源原材料基地、特色装备与制造业基地、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一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一枢纽(区域性交通枢纽)”战略,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融入“3+5”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形势将更加严峻,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认真贯彻执行《规划》,对于落实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统筹全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依法依《规划》用地的意识和观念。

进一步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实施动态评估,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采取措施,严格执行1.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统筹和管控《规划》是我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依据,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

七星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涟源市国土资源局

七星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涟源市国土资源局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编制目的 (1)二、规划编制任务 (1)三、规划编制依据 (1)四、规划编制期限 (2)五、规划编制范围 (2)六、规划效力与调整 (2)第二章镇域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一、镇域概况 (3)(一)自然地理条件 (3)(二)社会经济状况 (3)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一)土地利用现状 (3)(二)土地利用特点 (5)(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5)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 (6)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6)二、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6)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 (7)一、农用地 (7)二、建设用地 (7)三、未利用地 (7)第五章土地利用用途分区及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8)一、土地利用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8)(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8)(二)一般耕地区 (8)(三)一般农地区 (8)(四)林业用地区 (9)(五)城镇建设用地区 (9)(六)村镇建设用地区 (9)(七)村镇建设控制区 (10)(八)采矿用地区 (10)(九)其他用地区 (10)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0)(一)允许建设区 (10)(二)有条件建设区 (11)(三)限制建设区 (11)第六章重点村镇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11)一、重点村镇用地 (11)(一)城镇用地 (11)(二)重点村镇用地 (11)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12)(一)交通项目用地 (12)(二)工业项目用地 (12)(三)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12)第七章土地综合整治目标、途径和措施 (12)一、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12)(一)土地整理 (12)(二)土地开发 (12)(三)土地复垦 (13)二、土地整治的途径 (13)三、土地整治实施措施 (13)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 (13)一、生态环境现状 (13)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3)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4)一、保证规划的权威性................................................................................................... 14 二、发挥规划的指导性 (14)三、实施规划的措施 (14)前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引导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制,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涟源市土地利用的要求,根据涟源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制《涟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涟源市城乡土地利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制定土地利用战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安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以引导全社会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目标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

规划地域范围为涟源市所辖全部土地,总面积189493.40公顷。

第一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我市工业基础、矿产资源和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强势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发挥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和带动作用,达到工业强市的目的。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规划到2010年,预测全市总人口达到113.50万,其中城镇人口42万人,城市人口15.5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7%;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人均为10600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6:48:36。

规划到2020年,预测全市总人口达到120万,其中城镇人口57万人,城市人口2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0亿元,人均为25800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3:47:40。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一、土地利用战略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和要求,围绕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湖南省“一化三基”发展战略、以及涟源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三化,乘势而上,超常发展”战略,确定市域土地利用战略是:以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统筹区域和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的综合效益,构筑“一点三轴”的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二、土地利用目标(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特别注重耕地的保护并将基本农田的保护放在首位。

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坚持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重点保护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积极改造中低产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期内,坚持统筹安排各类和各地区用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各行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闲置、低效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外延扩张。

(三)统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期内,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协调城乡土地利用,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遵循“以工带农,以城哺乡”的思路,在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的同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促进用地布局优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四)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市域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明显,形成了非均衡发展的态势。

在发展过程中,各区域应围绕自身条件充分发挥优势与挖掘潜力,形成区域内独有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为了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必须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利用,坚持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89493.40公顷。

2005年,农用地面积148650.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45%;建设用地面积26350.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91%;未利用地面积14491.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5%。

土地利用现状详见下表。

涟源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2005年)单位:公顷、%第三章娄底市下达给涟源市主要控制指标娄底市下达给涟源市主要控制指标详见下表。

娄底市下达给涟源市主要控制指标表说明:1、表中约束性指标为规划期内必须实现的指标;预期性指标为规划期内期望达到的指标。

2、建设用地总规模是指辖区内所有建设用地的规模,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其他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包括土地分类中的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及独立建设五类建设用地的规模。

《规划》全面落实下达给涟源市的主要控制指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一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一、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按照构建核心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原则,规划到2020年,林地面积调整到77862.80公顷,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

按照维系河道、湖泊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保留水系、蓄水、泄洪等通道的要求,规划到2020年,全市将继续维持9150公顷的水域生态用地。

二、协调安排耕地与基本农田用地规划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为51520.73公顷和45066.67公顷。

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用地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安排交通、能源、水利及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农用地结构调整规划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调整为148972.34公顷,增加321.7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重由78.45%调整为78.62%。

规划到2020年,耕地面积调整为51520.73公顷,减少3499.2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重由26.73%调整为27.19%。

2005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5566.67公顷。

规划到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为45066.67公顷,核减500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比重由82.82%调整为87.47%。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27071.4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2940.56公顷,净增720.47公顷建设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重由13.91%调整为14.29%。

其中,占用耕地面积为1437.99公顷。

三、未利用地结构调整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14491.88公顷。

规划到2020年,未利用地面积调整为13449.63公顷,减少1042.2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重由7.65%调整为7.10%。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详见下表。

涟源市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调整规划表9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与布局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布局与分区根据土地资源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土地利用方向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全市划分为四个土地利用综合区域。

一、中部城市发展区市区为市域城镇体系核心,必须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道路网,逐步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城市。

到2020年,涟源市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24-25万,充分利用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和区位、环境条件,根据“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促进中心城市加速发展。

二、中部城镇群(中心环状城镇群)以涟源市区为中心,并通过一个市域二级公路环网将涟源市区外围的桥头河、斗笠山、枫坪、渡头塘、龙塘等沟通连接成一个核心区,形成一个“30分钟经济圈”。

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和高效农业等产业。

三、北部城镇片区属全市工农业经济发达片区,以伏口镇为该片区中心镇。

规划期以改善交通条件、扩大贸易流通为主导,充分发挥工矿旅游及农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工矿、旅游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贸、旅游和高效农业为特色的城镇片区。

四、南部城镇片区以杨市镇为片区中心镇,以矿业、化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特色的乡镇工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利用新的交通网络的交通条件,加强与市区及周边地区经济联系,积极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第二节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一、允许建设区 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 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 矿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 也是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落实 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

规划城区允许建设区 1149.36 公顷(不含规 划范围内铁路、绿地、河流水面 322.10 公顷) 。

二、有条件建设区 指在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 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划定的城市建设扩展区域。

规划中心城区有条件建 设区 230 公顷。

三、限制建设区 指除允许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区域, 是城、 镇、村、工矿的合理隔离带。

四、禁止建设区 指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 设开发的区域。

规划城区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河湖的蓄滞洪区、地质灾害高 危险地区等。

第三节土地利用基本用途分区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全市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 般耕地区、一般农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庄建 设用地区、采矿用地区、风景名胜旅游用地区等八个土地利用分区。

11第六章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与耕地动态变化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与建设占用等减少耕地,导致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详见下表。

涟源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分解表(2006涟源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分解表(2006-2020 年) 单位:公顷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乡镇名 称 蓝田办 事处 石马山 镇 六亩塘 镇 金石镇 桥头河 镇 枫坪镇 伏口镇 七星街 镇 水洞底 镇 茅塘镇 斗笠山 镇 杨市镇 荷塘镇 20062006-2010 年增加耕地 小计 9.57 76.96 42.85 73.95 144.58 48.87 41.46 100.71 82.00 34.67 45.34 88.69 69.77 土地 整理 3.15 25.71 17.35 39.76 43.58 15.71 12.53 35.40 38.95 20.98 25.20 53.21 43.26 村庄 整理 3.35 31.82 7.45 14.43 37.11 11.02 18.32 16.03 14.24 6.41 10.66 10.50 12.50 土地 开发 2.05 16.06 15.26 14.74 51.15 17.53 6.95 40.64 23.32 5.16 5.09 19.15 9.96 土地 复垦 1.02 2.23 2.79 5.02 12.74 4.61 3.66 8.64 5.49 2.12 4.39 5.83 4.05 小计 8.54 92.74 51.77 99.66 222.25 60.71 47.58 142.67 104.30 39.44 49.95 112.74 86.12 20112011-2020 年增加耕地 土地 整理 2.04 31.36 18.08 55.04 92.05 16.33 12.36 44.36 51.99 23.73 28.51 58.47 51.57 村庄 整理 3.72 35.94 8.19 15.87 44.06 10.93 22.84 17.64 14.56 7.04 11.73 11.52 13.97 土地 开发 2.41 24.63 23.39 26.93 79.52 31.58 11.05 77.54 35.76 7.90 7.82 39.81 18.69 土地 复垦 0.37 0.81 2.11 1.82 6.62 1.87 1.33 3.13 1.99 0.77 1.89 2.94 1.89 小计 18.11 169.70 94.62 173.61 366.83 109.58 89.04 243.38 186.30 74.11 95.29 201.43 155.89 20062006-2020 年增加耕地 土地 整理 5.19 58.21 35.43 94.80 135.63 32.04 24.89 79.76 90.94 44.71 53.71 111.68 94.83 村庄 整理 7.07 67.76 15.64 30.30 81.17 21.95 41.16 33.67 28.80 13.45 22.39 22.02 26.47 土地 开发 4.46 40.69 38.65 41.67 130.67 49.11 18.00 118.18 59.08 13.06 12.91 58.96 28.65 土地 复垦 1.39 3.04 4.90 6.84 19.36 6.48 4.99 11.77 7.48 2.89 6.28 8.77 5.941214 15 16 17 18 19 20渡头塘 镇 安平镇 古塘乡 三甲乡 湄江镇 白马镇 龙塘镇 合 计86.46 52.12 18.11 66.48 36.41 44.55 115.7334.10 15.40 7.23 21.36 15.32 17.11 45.9512.50 14.06 3.36 10.08 13.46 10.15 41.3033.79 18.29 6.15 30.21 4.83 13.88 19.476.07 4.37 1.37 4.83 2.80 3.41 9.01115.55 69.64 22.98 88.61 38.78 62.06 188.9536.45 21.19 6.95 27.91 14.44 25.94 80.4613.77 15.22 3.81 9.98 14.81 11.74 43.4362.93 31.66 11.50 48.80 8.29 23.04 61.492.40 1.57 0.72 1.92 1.24 1.34 3.57202.01 121.76 41.09 155.09 75.19 106.61 304.6870.55 36.59 14.18 49.27 29.76 43.05 126.4126.27 29.28 7.17 20.06 28.27 21.89 84.7396.72 49.95 17.65 79.01 13.12 36.92 80.968.47 5.94 2.09 6.75 4.04 4.75 12.581279.28 532.40 298.75 353.68 94.451705.04 699.23 330.77 634.74 40.302984.32 1231.63 629.52 988.42 134.75涟源市耕地动态变化表(2006-2020) 涟源市耕地动态变化表(2006-2020) 单位: 单位:公顷项目名称 建设占用 耕地减少 灾 毁 小 计 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 耕地增加 村庄整理 土地复垦 小 计 耕地面积变化量 2006-2010 年 2006370.36 1402.68 1773.04 353.68 532.4 298.75 94.45 1279.28 -493.76 2011-2020 年 20111067.63 115.37 1183 634.74 699.23 330.77 40.3 1705.04 522.04 2006-2020 年 20061437.99 1518.05 2956.04 988.42 1231.63 629.52 134.75 2984.32 28.2813第七章第一节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赋予其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