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土纠纷的原因及看法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边界问题与领土争端

近代中国的边界问题与领土争端

近代中国的边界问题与领土争端近代中国的边界问题与领土争端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广阔领土的国家。

然而,在近代历史中,中国面临了许多边界问题和领土争端。

其中一些问题源于历史遗留,而其他一些则是由于现代国际政治的变化而产生的。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的边界问题与领土争端,并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一、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1. 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问题俄罗斯一直是中国西北方地区的重要邻国。

两国边界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尼布楚条约》和《北京条约》。

这些条约使得部分中国领土被割让给俄罗斯,如伊犁、外东北等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边界问题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争议焦点。

2.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界问题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英属印度和清朝政府签订的《西藏条约》。

该条约规定了中印边界线,但印度方面对其有效性持怀疑态度。

此后,印度的一系列行动导致了中印边界争议,如1959年达赖喇嘛逃亡印度、1962年中印战争等。

二、现代国际政治的变化与边界争端1. 冷战后苏联解体与中亚边界问题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国家与中国的边界问题成为焦点。

在苏联时期,中国与苏联签署了一系列条约来界定两国边界。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新独立的国家对这些条约产生了质疑,边界问题重新浮出水面。

2. 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

这些岛屿位于中国东海和台湾以东的海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日本就这一争端进行了多次谈判,但至今仍未解决。

该争端涉及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主权、海洋资源和战略利益。

三、边界问题与领土争端对中国的影响1. 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多民族的国家。

边界问题和领土争端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对领土的丧失和争端的持续可能会破坏中国的国家形象和统一意识,同时也对国内政治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

2. 经济和资源利益的影响一些边界问题和领土争端牵涉到重要的海洋资源和经济利益。

中国的领土争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边界调整

中国的领土争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边界调整

中国的领土争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边界调整中国的领土争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边界调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国家,虽然并未直接参与这场战争,但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边界调整方面,中国的领土争端在这段历史时期首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战前的领土争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中国已经面临了诸多领土争端。

以中俄边界争端为例,中国东北的黑龙江一带被中俄两国争夺已久。

受到外国列强的干涉和势力范围的压迫,中国的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威胁。

而在中国的南方,中英边界问题也成为了公认的争端。

英国不断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中国广大土地,地理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中国在这些领土争端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二、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边界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始终保持了中立立场,但却未能从战争中获益。

相反,欧洲列强在战争中继续对中国领土进行掠夺。

德国在帝国主义竞争中争夺了青岛的租借权,法国和俄罗斯则以协定的名义,继续对中国边界进行扩张。

这些行为使得中国的领土争端进一步加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三、巴黎和会及中国主张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巴黎和会成为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会议。

中国积极参与和会,并提出了自己的领土争端主张。

中国主张在和会上恢复被外国占领的领土,并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然而,受到列强的压力和现实情况的限制,中国并未能完全实现这些目标。

四、边界调整的限制与局限尽管中国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边界调整,但实际上,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限制。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被殖民地侵略的国家,在和会上地位相对较弱,无法与列强媲美。

其次,在边界调整的过程中,外国列强更关注自身利益,其对中国的利弊考虑并不多。

此外,中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存在交织,国际环境错综复杂。

这些因素制约了中国在边界调整中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

五、启示与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边界调整对中国的领土争端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纷争与领土争端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纷争与领土争端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纷争与领土争端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也卷入了许多纷争与领土争端。

这些争端不仅揭示了中国的脆弱和被欺凌的现实,也暴露了世界大战所引发的全球性冲突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一、外国势力在中国的侵略和割地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着多国势力的侵略和割地要求。

日本作为战时同盟国,趁机强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并试图长期控制该地区。

同时,中国东北的满洲地区也成为了日本扩张势力的目标。

英法等列强则趁中国在战争时期无法集中力量抵抗的机会,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他们以保护在华利益为名义,要求中国向他们割让更多的领土。

这种强权政策直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民族尊严。

二、中国的反抗和外交努力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要求,中国人民展现了坚定的反抗精神。

在中国大陆,民众发动了爱国示威活动、罢工和抗议,要求保卫国土主权。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外交层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发表了强硬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要求。

中国方面利用国际会议的舞台,向世界揭示了中国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并希望国际社会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

三、中国在国际会议上的努力中国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等国际会议,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但是,不幸的是,中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和支持。

这主要得归因于世界大战下各国利益的多元化和矛盾复杂化,使得中国问题在众多的议题中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此外,中国代表也面临着来自列强的压力和控制。

他们试图在中国问题上施加影响,削弱中国的主张和立场。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会议上的努力受到了严重限制,许多作出的努力并未获得应有的成果。

四、领土争端和中国的疆域损失除了外国势力对中国主权的直接侵蚀外,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引发了中国的领土争端和疆域损失。

在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重新划分了欧洲和亚洲地区的领土,部分中国领土被割让给其他国家。

此时,中国东北的满洲陷入了动荡局势。

论我国领土争端与我国的对策

论我国领土争端与我国的对策

论我国领土争端与我国的对策我国是陆海大国,陆地面积90万平方千米,有2.2万千米的陆地边界线,1.8万千米的海岸线。

我国邻国众多,地缘复杂,因此领土争端不断,而因历史遗留产生的问题尤最。

(一)、中印边界:中印边界分东、中、西三段,其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浙江省面积,我国称其为藏南,目前被印度实际控制;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目前被印度实际控制;西段,约3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新疆省实际管辖。

(二)、南海争端:南海争端比较复杂,西沙群岛一直全部掌握在我国手上,而南沙群岛目前我国(包括台湾),占有岛屿8个,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4个,文莱一个。

另,中沙群岛唯一出水岛屿黄岩岛目前属菲律宾实际控制。

(三)、钓鱼岛问题:目前钓鱼岛被日本实际控制。

此外,台湾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回归祖国怀抱,中国虽一再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其中阻力很大。

而该问题拖得越久,越难以解决。

我国的对策(一)强化新战略安全观(二)从周边入手,着力改善安全环境(三)大力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四)重塑国家安全体制和区域合作体制(五)独立自主和平推进多极格局具体方面:近日中国两只大熊猫抵达马来西亚国家动物馆,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关系,我国调查船到钓鱼岛水域航行获日本批准······关于我国的领土争端,其表面上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但实际上位美国在背后一手操办的,没有美国在背后支持像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小国根本无法在中国面前叫宣。

而我国的态度也是非常强硬的,在面对几十年都无法解决的领土问题,近几年突然发难,其内在原因值得深思。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百废俱兴,综合国力较弱,面对外强于各种争端只能视而不见。

但目前,中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科技水平提高,面对世界的底气也足了,人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也有足够的民意支持对外捍卫国家利益。

思修论文:关于领土争端的思考范文

思修论文:关于领土争端的思考范文

思修论文:关于领土争端的思考范文第一篇:思修论文:关于领土争端的思考范文3.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主权争端不断。

结合理论与实际,谈谈你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数次的割地赔款,已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里。

不夸张地说,它可能是我们全力投入现代化建设的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历史的中国,是值得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们自豪的事。

但近代的中国却一直处于落后的状况,相对于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美国的科技、经济更加发达。

近代的中国落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归根结底是中国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不及其他国家了。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而国家实力又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而在当代中国,我国与周边国家纷争不断,不论是南海的主权问题,还是钓鱼岛问题,都体现出了一些国家仍在对我国的领土资源虎视眈眈,希望来分一杯羹。

而这一问题的背后,还是涉及到了强权政治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问题。

近年来,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美日印相继插手南海问题图谋使争端国际化、复杂化。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

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

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而在钓鱼岛问题上,更加体现了日本的肆无忌惮。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隋朝时期,中国就发现了钓鱼岛;最晚至明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钓鱼岛。

尽管如此,日本仍然一直对钓鱼岛觊觎垂涎。

而美国虽然在官方上的导论是说持中立态度,但他在钓鱼岛事件实际上又扮演着一个推波助澜的角色。

美国与日本之所以插手干预中国的内政,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这个决策将给他们带来利益,更是因为他们自身强大国力的支持。

领土争端问题爆发原因分析

领土争端问题爆发原因分析

领土争端问题爆发原因分析[摘要]主要对近年来的中外领土争端问题发生的原因做简要叙述和主观评析,以及对建国前后就已经产生的各类领土争端问题的产生进行简要列举和分析。

概括领土争端问题的分类,并简要论述身为中国国民对于此类事件应有的态度和作为[关键词]中外边界与领土问题原因;国民对待领土纠纷应有的态度近年来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南海问题这类领土争端问题一直是中国近年来外交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外争端的根本所在,其实除了这两处问题,我国自建国以来已经存在过许多此类问题,例如北疆第一港-海参崴、中华故土库页岛、麦克马洪线、琉球、唐努乌梁海、江东六十四屯、伯力和黑瞎子岛和南沙群岛。

由此看来,中国的领土问题也是老大难问题了,那么,对于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外方势力“争夺”乃至“强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举一个简要的实例来分析一下: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

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西东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至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2000多米深的海沟。

自古以来,中国台湾、福建等省渔民一直到岛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

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

永乐年间(公元1403至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

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些岛屿都有记载。

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 (即钓鱼岛列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

我国领土纷争

我国领土纷争

一、我国领土的历史形成●疆域最大:唐,包括现在中国全境,蒙古国一部,朝鲜半岛大部,越南大部,中亚哈萨克、阿富汗等一部份,最远达到现在的伊朗境内。

●疆域最小:南宋,恐怕不用说吧,大散关——淮河一线以南领土。

●注意:蒙元时期领土虽大,地跨欧亚,但不是全部都是属於中原王朝的领土,他是分四大汗国的,真正元朝的疆土其实大不过唐朝鼎盛时的疆土。

我国现代疆域的轮廓大体形成于清朝初年,当时我国疆土完整,边疆形势稳固,但并无明确的国界线。

鸦片战争后,国力逐渐衰弱,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下,国土大片丧失。

上世纪60年代,中央提出了我国与邻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总体原则,即遵循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国际惯例,客观对待历史和现实情况,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和平谈判,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据此,相继与缅甸、尼泊尔、朝鲜、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6个国家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边界线长度1万余公里,占我国陆地国界总长度的47%,是我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第一个高峰。

90年代以来,根据中央关于“睦邻友好,稳定周边”的方针,通过谈判又先后与俄罗斯、老挝、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6个国家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边界线长度9500余公里,占我国陆地国界总长度的43%,这是我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第二个高峰。

2004年10月,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彻底解决了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至此,我国与12个陆上邻国完成了划界工作,划定国界线长度约2万公里,占全国陆地国界总长的90%,共竖立了近7000颗界桩,形成了30000余页勘界法律文件和1100余幅边界地图。

二、边界问题由来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和日本先后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先后割占了香港、澳门、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台湾和澎湖。

1921年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10年后日本侵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收回台湾和澎湖后,中国疆域稳定至今,但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持续至今。

九一八事变中国国土的失却与领土纠纷

九一八事变中国国土的失却与领土纠纷

九一八事变中国国土的失却与领土纠纷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地区(当时称东北义务)的沈阳发动军事侵略行为。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国土的失却和引发了一系列的领土纠纷。

本文将就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国土的影响以及导致的领土争端进行探讨。

一、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国土的失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地区,并于1932年建立了伪满洲国。

中国国土遭受了严重的侵占,东北地区被割让给日本,这为后来的领土纷争埋下了伏笔。

此外,九一八事变还鼓舞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打开了道路。

二、九一八事变引发的领土纠纷1. 南京国民政府对东北问题的抗议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以及中国一部分民众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强烈抗议。

然而,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无法重新夺回东北地区的控制权,这导致了长期的领土争端。

2. 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逐渐增强了对日抗战的决心。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最具规模和影响的一场战争。

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土而付出了巨大代价,同时这也对抗日联盟形成和平解决领土问题提供了基础。

3. 二战后的领土调整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在1945年无条件投降,东北地区被中国重新收复。

然而,对于在九一八事变中失去的其他领土,如台湾、钓鱼岛等,中国与日本之间仍存在争议,至今未得到归还。

三、中国持续争夺失去的国土1. 对台湾的主权声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九一八事变后,台湾被日本殖民并长期统治。

二战结束后,台湾回归中国领土,但现今仍有外部势力对其主权提出质疑。

2. 钓鱼岛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然而,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对钓鱼岛实施非法占领。

迄今为止,中日双方对于钓鱼岛的归属仍有争议。

3. 南海争端南海是中国周边的重要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战略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领土纠纷的原因及看法进入2011以后,我国的南海形式越来越严峻,很多国家都明目张胆的武装控制,而中国却只是谴责和强调,这些对于抢占地盘的国家来说,更本就是耳旁风,相反只会更加猖獗。

在南海问题越发严重的情况下,钓鱼岛的归属权问题一直都为解决。

为何中国年的领土频频招人侵犯?这些都是我们该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下现在我们国家领土的纠纷情况:
藏南:西部地区约4万平方公里由我国控制,印度宣称主权,东部达旺地区印度控制,我国宣布拥有主权,最初是由英国殖民政府与地方政府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引起的,后来六十年代中印由此发生边境战争,中方获胜但因后勤问题退出该地区。

南海南沙:南沙绝大部分岛屿为东南亚国家占据。

二战后国民政府宣布拥有南沙、西沙等的主权,但因海军控制范围有限,两党都很难对南沙实行实际控制,南海各国乘虚而入。

钓鱼岛:争端起因是美国在将其代管的琉球群岛送给日本时顺手把附属台湾的钓鱼岛交给日本。

实际上,琉球的归属权都在争议,更不可能直接吧钓鱼岛当日本的归属岛。

白龙尾岛:越控,法国殖民政府与满清划界时只确定了陆地界线,结果使海上岛屿归属存在争议。

其余还有中韩黄海岛屿争端、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

民间争端还有外蒙、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等等。

总体计算下,中国现虽号称960万的陆地国土面积,其实至少有四十万不在我们手中。

约有100万还在争议,1万平方公里
是一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9个香港,或15个新加坡。

这么大得地方,我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抢走?大国的威严在何处?
如此多的国土面积在他人之手,总有些原因吧,下面我们就稍稍指出下:
就拿南海来说,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约为35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8万亿到10万亿立方米,整个南沙海域所蕴藏的油气资源至少值1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经济利益,本身南海问题就十分混乱,又有这么大的一块肥肉,当然只要稍有牵扯的国家就想“分一杯羹”。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迅速崛起,这也使一些邻边国家产生了危机感,于是尽快的占领开发,才是解决办法。

再看钓鱼岛,日本本身和俄罗斯也有北方四岛纠纷,但在表现上面,对中国是咄咄逼人,几次都发生了随意绑架渔船和渔民的事件,但在俄罗斯上面,却是显的十分软弱。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后,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上采取“韬光养晦”政策。

这样策略会使当前的一些局部利益受到损害,因为在外界看来,中国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是有主动示弱之嫌,所以在一些与中国利益冲突的地方反而采取强硬的政策,迫使中国在局部利益上作出让步。

第二,中国军事现代化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日本想在中国军事实力没有实现现代化之前通过其海上强大的军事力量促使中国在军事上保持克制。

以达到其对钓鱼岛占领的既成事实之势。

第三,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看到美国有遏制中国的
态度,日美间对华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

不得不说,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是让时事变得难以琢磨,但作为大国的我们呢,难道仅仅是一些不存在的原因而选择只会强烈谴责和和平外交吗?非
得到了自己的主权都已经破坏的不行了,才要采取强硬的措施?
在外交政策上,强大的国力就代表着说话权,像美国打伊拉克的时候,全球都在反对,但当真的开打以后却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反对,这就是霸权。

所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才是目前的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次是外交政策的改变。

“韬光养晦”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一直沉默下去的话,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抗议和谴早已经不适合这个局势了,在小国眼里,老虎早晚是要吃人的,这就是丛林法则教给他们的道理,中国的和谐理念在他们眼里或许就是一种伪善的表象。

所以必须拿出点实力来给抢占的国家看看,这样才能起到杀鸡敬候的效果。

特别是要向俄罗斯学习,在关乎自己的领土和主权问题上必须以利益和权力为考虑的出发点。

这是作为大国的尊严,既然敢于高调宣布自己的核心利益,那么敢于触碰这个禁圈的任何举动都将遭到最严厉的打击。

俄罗斯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外交上,也很少吃亏。

在南海呢?作为领海主权的捍卫者,我们没有拿出像俄罗斯一样坚决的决绝的打击手段,而在频繁抗议。

那些本应该为冒犯虎威而付出代价的宵小们却乐得推杯换盏,呼朋喝友群魔乱舞。

我们不能老想打响第一枪,但在必要的时候,第一枪的打响,才能使强盗退去,一直不打响,强盗也会更加猖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