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设计GD&T尺寸链与公差分析计算 -后门与后侧围面差

合集下载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车身设计新技术分析1. 轻量化设计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轻量化设计技术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轻量化设计通过采用更轻、更坚固的材料来减轻车身重量,达到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和镁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成为轻量化设计的主要趋势。

这些新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的特点,能够在保证车身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减少整车重量,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2. 智能化设计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计技术也逐渐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应用。

智能化设计技术通过借助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和自动化生产。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更精确地预测车身在碰撞、扭曲等情况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为车身设计和工艺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3. 模块化设计技术随着汽车产品线不断丰富和多样化,模块化设计技术成为一种普遍的设计趋势。

模块化设计技术能够将车身结构分割成不同的模块,并且通过标准化和通用化的设计,使得不同车型之间的共用率提高,降低制造成本。

模块化设计技术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二、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1. 激光焊接技术传统的汽车车身焊接工艺主要采用点焊和焊锡等方式,而激光焊接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精确的焊接工艺。

激光焊接技术能够快速并且精确地完成焊接工作,焊接接头的质量更加可靠,焊接变形、气泡等缺陷减少,大大提高了车身的质量和稳定性。

与传统焊接相比,激光焊接技术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工人的伤害,是一种环保型的制造工艺。

2. 涂装技术涂装工艺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汽车外观质量和耐久性的关键。

DTS,GD&T图纸审查标准

DTS,GD&T图纸审查标准

面差B设计为 0(-0.5~0)
2. 外观品质基准审查标准
编号 QS-BIW-004
简图
主题
漏风、漏雨、漏光品质要求
说明 前后门窗框部位面差设置应考虑漏 风、漏雨、漏光功能品质要求,如果 窗框部位面差比侧围高的话,整车上 会因密封胶条的弹力影响,面差更加 突出,出现漏风、漏雨、漏光现象, 从而影响整车功能品质。故前后门窗 框面差设计要比侧围低,公差控制在2~0范围内(以侧围为基准)。如左图 前门窗框与侧围面差。 具体要求应与设计公司探讨
y
Y
X
3. 零部件品质基准审查标准
3-2测量点审查
编号
QS-CP-001
简图
主题
测量点位置要求
说明 为使检具设计时合理设置关键检测点, 应提供相应依据,测量部位包含:定位 点、孔位、点焊装配面、CO2焊接面、涂 胶、包边面、关键型面等
3. 零部件品质基准审查标准
编号 QS-CP-002 简图 主题 测量点形式 说明 测量点尽量均布,考虑设置在汽车坐标 线位置,测量点不易过多,以保证测量 的难度,如图,标注部位没有装配要 求,故不需要设置测量点
a L
3. 零部件品质基准审查标准
编号 QS-LC-004 简图 主题 定位孔的形式(有过孔) 说明 d1:定位孔直径d2:间隙孔的直径L<30mm, d2= d1+3(如果是三层板的情况,d2= d1 +3,d3= d2+1)L≥30mm,d2= d1+5
d1
A
L
d2
A
3. 零部件品质基准审查标准
2. 外观品质基准审查标准
外观品质基准 外观品质基准:反应了整车的品质目标要求,及车身间隙面差的设计。

尺寸工程

尺寸工程

概述尺寸工程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汽车车身的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中间环节众多,制造偏差难以控制。

本文简要论述了在控制车身制造偏差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尺寸工程所包含的内容。

关键词:车身;尺寸工程;汽车设计General introd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dimensionengineering in auto designABSTRACT:Auto body manufacture is a very complicated process, has multitudinous link, so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manufacture deviation. The paper aim at introducing the contents of dimension engineering which it has important function in controlling the deviation of auto body manufacture.Keywords:Auto body;Dimension engineering;Auto design前言汽车车身的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由300~500多个具有复杂空间曲面的薄板冲压零件,150~250个夹具体,70~120个装配站,在有近100个装配工位的生产线上大批量、快节奏地焊装而成;同时车体装配又为一种多层次体系结构,若干零件经焊装成为分总成,分总成又变成下一层装配中的零件。

因此中间环节众多,制造偏差难以控制。

轿车车身开发制造是融合了CAD建模、冲压成形、自动装配、机器人焊装及检测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复杂过程。

车身制造偏差是全球汽车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轿车风噪声、密封性、美观性、装配返修成本等;在产品开发阶段还可能因此延长新产品投放周期而增加设计成本;甚至还会影响公司声誉。

车身尺寸工程岗位职责

车身尺寸工程岗位职责

车身尺寸工程岗位职责车身尺寸工程岗位职责1工作职责:1、车身dts定义、目标设定及尺寸链分解;2、车身匹配尺寸、公差分配;3、车身图纸尺寸审定;4、负责mule/simule car/ep造车设计验证;5、负责竞品车工艺对标及新技术研究。

任职资格:1、本科以上学历,汽车、机械等专业;2、五年以上从事车身冲压工作经验;3、熟悉车身dts定义,尺寸公差gd&t设定、分配及分解及车身结构;4、熟悉整车开发流程;5、设计思路清晰,6、能用英语进行工作交流。

车身尺寸工程岗位职责2职责描述:1、负责制定对应项目的尺寸管理计划;2、进行产品开发过程中车身精度、外观间隙面差的管理,负责完成整车尺寸公差目标(dts)的制定及维护;3、与造型、产品、工艺等部门开展尺寸方案的研究,制定车身及关键内外饰件、分总成的.定位策略、定位基准;4、组织dts风险评估;5、指导产品工程师gd&t图纸发布。

任职要求:1、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2、性别:不限3、专业:汽车类、机械类4、年龄:30及以上5、工作经验:至少5年以上整车厂尺寸分析经验6、资格要求:熟悉整车开发流程;对尺寸工程有较深的理解;熟悉车身、总装工艺编排,了解尺寸链建立过程;对前期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判;针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组织各方交流讨论;熟悉并运用gd&t图纸各项规范;编写报告并及时上升问题到专业科室/项目层面汇报7、计算机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熟悉常用测量设备的软件应用8、语言要求:普通话9、其他:职业化、目标导向、抗压力强、学习力强。

车身尺寸工程岗位职责3职责描述:负责制定项目整车、白车身及零部件级尺寸公差目标;组织尺寸工程团队完成该项目整车、白车身及零部件级定位基准及公差图纸设计;任职要求:1、本科或以上学历,7年以上大型整车企业相关业务领域工作经验;2年以上团队管理经验;2、熟悉汽车产品开发流程、工艺,熟知汽车构造、理论、前沿技术知识;3、具有很强的协调、管理及决策能力。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第一章车身概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现代社会的象征,汽车工业在带动其它各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显示出其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

车身,作为汽车上的三大总成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

(发动机、底盘、车身)据统计:客车、轿车、专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16~30%;各类车身的制造成本,则高于上述比例。

车身的定义:运送人、货物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结构。

车身的特点:10、是使生产工艺、壳体力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材料学、运输学、心理学、经济学、销售学等众多各不相同的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20、车身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舒适性30、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货物完整性保护乘员安全40、汽车的更新换代,关键在车身;50、车身是汽车工业中一个最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60、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身;70、对销售和用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80、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技术密集型——大量采用最尖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加工、装配线、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密集型——相当一部分仍需手工完成——车身钣金件的手工打磨、补焊、涂胶、内饰及附件装配等。

可以说,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支柱产业),其重中之重为车身。

车身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要求高、投资大、技术难度大。

车身技术的开发历来为发达国家所重视。

我国车身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近二十年的事,水平十分落后,尚不完全具备设计开发能力,任务十分艰巨。

但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特别是几大轿车基地的建设,已使我国的车身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1-1 车身的演变轿子→轿式马车→汽车车身。

早在5000年前的古代,世界上就有轿子出现,成为奴隶主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的乘坐工具;3000年前,随着动物的训化,牛车、马车开始出现。

汽车内外饰零部件GD&T图设计研究

汽车内外饰零部件GD&T图设计研究
定位 、 动 。 跳 在 G &T图 中 , 部 件 的形 状 尺寸 要 求 通常 按 D 零 数模 , 因此 尺 寸公 差 用得 不 多 。而形 位 公差 作 为 与
ac g ni 一的尺 寸 和公 差 的规 定 ”, 由美 国通 用 汽车 n 是 公 司 、福特 汽 车公 司 以及 克莱斯 勒 汽车公 司最先 于
2 0
技 术 纵横
轻 型汽 车技 术
2 1 ( 0) 2 6 0 1 1 总 6
汽车 内外饰零部件 GD&T图设 计研究
李 文 丽
( 汽 商用车 技术 中心 卡 车开发 部 ) 上
摘 要
G D&T是 由 美 国三 大 汽车 公 司于 19 9 7年 发 布 的 ,与我 国 的形 位 公 差 标 准 大体 一 致 。G D&T 图作 为 产品 工程 图纸 的一 种 , 主要 是采 用形 位公 差等 方 式来体 现零 部件 的设
和相 关 要求 。相关 要 求 又分 为 包容 念 要 求 ,以方便 大家 更 好地 理 解 G & D T图 的含 义 。
21 基 准 .
要求 、 最小 实体 要求 和可 逆要 求 。
轻 型 汽车技 术
21 ( 0 总 26 01 1 ) 6
独 立原 则是 指 同一要 素 的尺 寸公差 与 形位 公差 各 自独立 ,彼 此无关 ,分别满 足 各 自要 求 的公 差 原
则 。 国标 中 , 在 独立 原则 是 尺寸公 差 和形 位公 差相 互
必须具有可重复性 , 不会因装配等而变化 , 理想 的 情 况 是 同一 套 基 准 既决 定 了 与其 他 部 件 的配 合 关 系 , 能 够 作 为 其 生 产 的定 位 基 准 , 时 又适 合 作 又 同

(汽车行业)汽车车身设计基础知识

(汽车行业)汽车车身设计基础知识

(汽车行业)汽车车身设计基础知识汽车车身设计基础知识车门、车窗及其附件和密封车门是车身上重要部件之壹。

按其开启方式可分为顺开式、逆开式、水平移动式、上掀式和折叠式等几种。

顺开式车门即使在汽车行驶时仍可借气流的压力关上,比较安全,而且便于驾驶员在倒车时向后观察,故被广泛采用。

逆开式车门在汽车行驶时若关闭不严就可能被迎面气流冲开,因而用得较少,壹般只是为了改善上下车方便性及适于迎宾礼仪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水平移动式车门的优点是车身侧壁和障碍物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仍能全部开启。

上掀式车门广泛用作轿车及轻型客车的后门,也应用于低矮的汽车。

折叠式车门则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客车上。

在有些大型客车上,仍备有加速乘客撤离事故现场以及便于救援人员进入的安全门。

轿车、货车驾驶室的车门以及客车驾驶员出入的车门通常由门外钣、门内钣、窗框(有的车上仍装有三角窗)等组成。

门内钣是各种附件的安装基体。

在其上装有:门铰链、升降玻璃及其导轨、玻璃升降器、门锁、车门开度限位器等附件。

有的轿车门内仍布置有暖气通风管道和立体声收放音机的扬声器等等。

车门借铰链安装在车身壳体上。

在汽车行驶时,车身壳体将产生反复扭转变形。

为避免在此情况下车门和门框摩擦产生噪声,车门和门框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隙,靠橡胶密封条将间隙密封。

汽车的前、后窗通常采用有利于视野而又美观的曲面玻璃,借橡胶密封条嵌在窗框上或用专门的粘合剂粘贴在窗框上。

为便于自然通风,汽车的侧窗玻璃通常可上、下或前、后移动。

在玻璃和导轨之间装有呢绒或植绒橡胶等材料的密封槽。

某些汽车的侧窗仍采用有利于汽车布置的圆柱面玻璃。

侧窗玻璃采用茶色或降热层可使室内保温且具有安闲宁静的舒适感。

具有完善的冷气、暖气、通风及空调设备的高级客车常常将侧窗玻璃设计成不可移动的,以提高车身的密封性。

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汽车设计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学的发展和革新上。

到了20世纪前半期,汽车的基本构造已经全部发明出来后,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进,且相继引入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人体工.程学以及工业造型设计(工业美学)等概念,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各种阶层,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使汽车成为真正的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最终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

车身设计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设计原则1、空气动力学原理:车身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空气动力学,它涉及到车身的气流分析、气动风洞试验以及降低风阻的设计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结构设计原则:车身的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了车身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车身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受力情况,以及选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3、美学原则:车身设计中的美学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好的外形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因此,在车身设计中需要注重对比度、曲线美学和比例等方面的设计原则。

4、人机工程学原则:车身设计需要考虑到人机工程学,以保证驾驶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这包括对座椅、操纵件和仪表板等方面的设计。

二、设计流程1、概念设计:车身设计的第一步是概念设计,这包括对外形、尺寸和结构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设计趋势。

2、方案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方案设计阶段,这包括对车身线条、面板和细节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反复修改。

3、模型制作:设计师需要根据方案设计来制作车身模型,以便进行视觉和实物检验。

4、评估和修改:制作车身模型后,需要进行评估和修改,以保证车身设计符合产品要求。

5、工程设计:在车身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工程设计,这包括对车身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细节设计。

6、工艺设计:最后需要进行工艺设计,以保证车身设计的可生产性和可维护性。

三、材料选择1、钢材:钢材是汽车车身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它的强度和成型性能都比较好,而且成本较低。

2、铝合金:铝合金是轻量化材料的首选,它的密度比钢材小,但强度却很高,而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成型性能。

3、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新型的轻量化材料,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和刚性好的特点,但成本较高。

4、塑料材料:塑料材料适用于车身零部件的生产,它具有成型性好、重量轻和耐腐蚀性强的特点。

四、制造工艺1、冲压成型:冲压是车身成形中常用的工艺,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产能和成本效益,而且成形精度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1 E2 P1
4.80 3.00 1.00
装补配偿调并整圆后 整考装虑配调调整改 装的孔的与位螺置栓 直径差为
-3.00
补偿后圆整
后极限下偏 0.20
装配调整量 圆整补偿值
-2.00
-3.30 -0.30
3.20
P2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风险系数 'RISQUE :
补偿后极限 上偏差
1.20
补偿后圆整 后极限上偏
1.50
0.21
补偿后极限 下补偏偿差并圆整
偿值
-0.60
日期 Date 通过 Visa :
06/03/05
页Page
补偿偏差DETA1 原理是什么?
5
绿的数值根据增环数和减环数调整,极限上偏差等于增环上偏差减去减环下偏差;极
依据数理统计法则 :
限下偏差等于增环下偏差减去减环上偏差,图中与封闭环同向箭头的为增环
统计 STAT
数理统计偏差 dispersions ( 6 s 0) :
-1.50 公差
校核记录 Etabli par :
1.80

检公查差记录 Vérifiépar :
Patrick Petit
初定公差 Tol. 8 s 0
上偏差 Sup. 下偏差 Inf.
+ 0.50 - 0.50
+ 0.40 - 0.40
+ 0.40 - 0.40
+ 0.20 - 0.20
数理统计系统公差 IT (8 s0):
偏差之和 =6 s0*1,3
Disp. 偏 差
=8 s0/1,3
设计的上偏差
设计的下偏 差
0.59
1.00
0.00
0.77
0.35
-0.65
0.40
-0.70
0.38
0.80
0.00
0.62
0.25
-0.55
0.30
-0.60
0.38
0.80
0.00
0.62
0.25
-0.80 "+/-
1.30
4
3
2 5
1
6
1 2 3 4 5 6 7
锁体 定锁位体 的锁安体 的锁制扣 的锁加扣 的锁安扣 定位
8
9
10
偏差值Dispersion
补偿
后变统
创建 O Cré 001 002 003 004
005
尺寸公差名称 Désignation
工艺 Métier
预先 Prov.
矢量 Vect.
说明:
黄色 状况
Con
ditio
左 N°Left
x
右 N°Right
项目名 称
AM30F9

位置
面差值Situat 制造上偏
DETA

0.00 ###0.00
统计
计算
制造下偏差
-1.80
计算 面内差容 或段
0.90
统计 计算
-0.90
装配调整后设计上偏差
0.00
公差方向Direction
Y
装配调整后设计下偏差 装配调整值
assembly +
1
assembly +
2
supplier +
3
supplier +
4
assembly -
5
assembly -
6
-
7
-
8
-
9
-
10
1.38
0.30
补偿后统 计下偏差
系统公差值IT utilisé
IT ±
1.80
公差目标值IT 上极 oDbIjSePctSif
0.90 限正向 up
+ 0.40 - 0.40
+ 0.20 - 0.2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偏差 Disp.
6s
0.77 0.62 0.62 0.31 0.62 0.31 0.00 0.00 0.00 0.00
风险系数Risque
0.00
补偿偏
-2.10
差实际补
-0.90
2.00
-0.55
0.30
-0.60
0.09
0.40
0.00
0.31
0.05
-0.35
0.10
-0.40
0.38
0.80
0.00
0.62
0.55
-0.25
0.60
-0.30
0.09
0.40
0.00
0.31
0.35
-0.05
0.40
-0.1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