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福建省屏南实验小学苏光庭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感悟文本的内容、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全新的语文教学新理念。

二、教材分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

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文章描写天游峰的险、高是第一课时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

3、能概括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4、引导学生透过文中对于天游峰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高、险的特点,并感知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

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对于天游峰的描写,感受到天游峰的高、险。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对于天游峰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高、险的特点,并感知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

六、教学准备课件七、教学过程:课前预热:聊聊家乡屏南的风景名胜(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天游峰图片,欣赏武夷山的天游峰。

2、师介绍天游峰。

3、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在游天游峰的途中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今天让我们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

(板书课题)4、从题目看,你认为课文侧重写什么?(在“扫路人”下加着重号)(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自然美和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3.感受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天游峰的自然美和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感悟天游峰扫路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天游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对天游峰的印象。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做好批注。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汗水洒在天游峰上”等,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2.学生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具有哪些品质?为什么让人敬佩?第四环节:朗读感悟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和人物精神风貌。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仰之情。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关于天游峰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谈谈自己对天游峰扫路人的看法,以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人物。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2.学生选择一篇描写人物的课文,进行仿写练习。

五、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游峰的自然美和天游峰扫路人的精神风貌,提高朗读水平。

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拓展延伸,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同学们,你们认为天游峰扫路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请找出文中描述天游峰自然美的句子,并解释为什么这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美?”“作者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句来表达对扫路人的敬仰?”教学难点: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请大家注意,作者把扫路人的汗水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有什么特别之处?”“文中的拟人手法是如何让非生命的物体显得生动有趣的?”“同学们,你们认为扫路人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会感到快乐?”“课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扫路人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补充: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边读边思考,标记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苏教版六年级天游峰扫路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天游峰扫路人教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一、情景激趣,据题生疑1.播放多媒体课件:天游峰的美景。

(侧重体现天游峰的高与险)2.看了这段视频,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高、险。

3.是呀,天游峰有这么多著名的景点,这么迷人的景色,可作者都没有描写,却对天游峰上一位普通的扫路老人情有独钟。

这位老人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

4.指名读课题,师点拨评价,齐读课题。

二、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且给课文分了段,还知道天游峰“高、险”的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节课我们还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老人的精神和、、的生活态度。

四、过渡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早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扫石阶,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他。

五、学习课文3~12自然段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默读3~12自然段,思考: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位怎样的老人?画出文中对老人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相关词句,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板书:人。

2.学生默读、圈画、思考,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外貌描写“身穿……足蹬……”“瘦削……炯炯有神”(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2)动作描写“老人引我进……浓茶”(热情好客)(3)语言、神态描写“不累,不累……”(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老人)4.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板书:自信、豁达、开朗。

六、过渡刚才老人说“不累,不累”,那你认为他到底累还是不累呢?七、课件出示小小辩论会八、写颁奖词1.女生齐读第11自然段,男生齐读第12自然段。

2.师: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真的伴随我回到住地了吗?我相信,此时被感动的不仅仅是作者,他还感动我们教室里的每一个人,也许他还会感动中国,如果有一天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最美劳动者,你会给他写什么样的颁奖词?还记得巴金爷爷的颁奖词吗?请你用不超过50个字来为老人家写个颁奖词。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天游峰的扫路人9篇天游峰的扫路人 1特级教师陈建先《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赏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

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前几天有幸听了陈建先执教的这一课,感觉陈老师的课就像一杯飘着缕缕幽香的茶,越品越有味。

从这节课中,我品出了语文课的“语”,语文课的“情”。

现摘取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

一、巧设导语,撩起“问”的涟漪师:初次见面,能问大家一个问题吗?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生:我最钦佩的人是司马迁。

他虽然含冤入狱,却是那样的坚强,写下了五千多万字的巨著《史记》。

师:身残志坚,值得敬佩。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

他驾驶着“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伟大了!师:吃苦耐劳,勇攀高峰,一百个佩服!生:我最佩服运动员桑兰,她战胜病魔,为国争光,真是巾帼英雄!师:这样顽强的毅力,怎不让人叹服!生:我钦佩的人是“飞人”刘翔,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短跑的世界冠军,为中国人争了光,让外国人不敢小看我们。

师:扬眉吐气!壮我国威!谁敢不服气!生:我最佩服我爸爸。

他在外贸做翻译,能说三国语言。

师:你有这样一位勤奋好学的爸爸,真为你感到自豪!师:同学们敬佩的人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亲人。

有一位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他的理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

)【上课伊始,陈老师抛出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不曾预约的精彩----含冤入狱的司马迁从远古走来,驾驶“神五”的杨利伟在眼前升起,被誉为“飞人”的刘翔在眼前闪现……正当学生情绪高潮的时候,教师话题一转,在不知不觉中拨起了学生“问”的琴弦----为什么他会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产生敬意呢?此时学生心理升腾起的是快速读书的欲望,一个学生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书的“场”被教师巧妙地营造起来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主题——甘当扫路人,培养学生勤劳、朴实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热爱劳动的精神;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课文内容、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3.学会正确运用双音节词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扮演过的辛勤工作、捡垃圾等经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诵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2.阐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困难句;3.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悟甘当扫路人、勤劳朴实、热爱劳动的精神;4.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劳动经历和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扫路人的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热爱劳动的精神;2.教学难点:在阐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困难句时,帮助学生理解及正确运用这些双音节词语。

四、教学准备1.师生阅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2.本课的生字词列表,以及相关困难句的讲解资料。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扫路人”,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2.给出本节课的主题——甘当扫路人,引出本节课的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二步:学习生字词(10分钟)1.给出本节的重点生字词列表,包括“峰巅”、“伸展”、“岔道”、“顽强”,并解释词义及用法;2.让学生对这些生字词进行语音、形音、词音训练。

第三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50分钟)1.诵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2.分组阅读,理解文章主题、结构和内容,并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3.讨论生字、词组、困难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步:学习困难句(15分钟)1.对课文中的几个句式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2.让学生举一些类似的语法实例,提高学生文法把控能力。

第五步:分享经历(10分钟)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劳动经历和感受,并讲述其中的故事;2.让学生发表对于劳动、扫路人的理解与评价。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进行本节的本体作业;2.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劳动知识,体验劳动生活。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

老人的三次话语,蕴含 着人生哲理 ,需要仔细品 味,故将其确定 为本课的 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 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 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 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 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 理解和体验,感悟老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 朗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 性阅读的能力。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 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 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 能断掉似的。”
——天游峰美、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 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 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3、通过朗读体会天游峰的险, 同时用“天游峰真﹍ ﹍ ﹍ ﹍ 啊!”句 式说感受。 板书:
13、说罢,老人朗声大笑,谁能朗声大笑一次?指名 朗声大笑,从笑声中你体会到什么? 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豁达开朗、充满 自信的生活态度感动了我们,多么值得敬佩的老人啊! 板书:豁达开朗
以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是基 于《语文课程标准》中两点“教学 建议”而考虑的: 一、“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 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 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 读质量。”
1、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几次描写了扫路人的外貌? 2、指名读两处外貌描写,边听边思考:这两处外貌描写 有何异同?
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 第一次:着重于衣着描写(粗线条)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 第二次:着重于脸部刻画(细描)

最新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扫路老人工作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通过对语言的感悟,了解天游峰的扫路老人是一个乐观开朗、豁达自信、自强不息的人。

4、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武夷山景色迷人,风光独特,可作者却无意于此。

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一位普通的天游峰的扫路人。

这位扫路人每天要扫多少石梯呢〔指名答〕2、这样的工作对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累不累〔累〕可老人却说: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黄昏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齐读〕提问:老人是在吹牛吗说的是假话吗那到底是累还是不累呢〔引导:说累的同学有理由吗老人说不累有理由吗那到底是累还是不累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开一个小小辩论会,好不好二、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学生板书关键词,适时穿插朗读训练〕1、要想辩赢对方,我们应从几方面入手呢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

出示:小小辩论会辩论主题:扫路老人的工作累还是不累。

辩论方法:1、比理由。

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越具体越好,理由越充分越好。

2、比朗读。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证明你的观点是对的。

2、赞成累的同学请站起来。

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个和你一样观点的同学坐在一起学习讨论,待会儿辩论时一个朗读,一个说理由,明白了吗〔学生自找合作伙伴,学习讨论〕3、老师还想请四个同学做评委,给两方打分,评出优胜方和最正确辩手。

谁自告奋勇来当评委请评委入座,希望评委认真听双方的发言,作出公正的评价,你们可以做到吗请评委代表发言,表表你们的决心,谁来〔谢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会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看我们的吧。

〕4、辩论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开始之前老师对你们有一个提醒:别人发言时,一定要认真倾听。

如果跟你是一样的观点,你可以进行补充;如果跟你是相反的观点,你要抓住对方的话进行反驳,甚至向对方提问。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课文大意,并能描述天游峰的景色; - 熟悉生字词“蔚蓝”“汹涌”“激流”,并能正确运用; - 学习想象性写作,通过语言描写让人感受到景色的美丽和奇妙。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意思,描述天游峰的景色;•掌握本课新生字词;•进行想象性写作,用语言描写天游峰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难点•将自己的文字与历史资料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本课课文的复印件;•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布置学生课前笔记的作业。

五、教学流程1. 自主学习(5分钟)老师让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并做笔记,梳理出课文大意和生字词,并在开始上课时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笔记。

2. 教师讲授(15分钟)•通过投影将课文展示出来,并询问学生是否对生字词“蔚蓝”“汹涌”“激流”了解,进行简单解释;•细讲天游峰的景点特征,引导学生感知。

–天游峰:挺拔壮丽、巨峰雄伟的景象;–多路的自然雕琢让天游峰自上而下精雕细琢;–层峦叠嶂,如履蛇形、盘旋曲折的陡壁;–洪涝灾害中被拦腰砍断,峭壁上垂直直径直达1.5米的五条深刻峡谷。

处处充溢着鬼斧神工的奇妙景象。

3. 学生演练(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想象性写作,作业要求按照课文内容,描写蔚蓝的天空、汹涌的怒潮、蜿蜒的山道和层叠的山谷,同时要求使用生字词“蔚蓝”“汹涌”“激流”,并在5分钟内完成书写并交给老师。

4. 课堂讲评(10分钟)老师挑选几篇课文进行点评,讲解如何比较好的运用想象性写作,让文字更出色,如何更清晰地描述景色等等。

5. 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将想象性写作收拾进作业本,并补充相关细节。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图像动画辅助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对天游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想象性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懂得如何通过语言来描述景物,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其中一些学生的文采较差,想象力不足,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滨海县陈涛乡八层小学李中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录音机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启发谈活,揭题设疑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

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2、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①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②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

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

(4)理清课文脉胳。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4、分段读课文
5、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说说“夷、颇、褪、帚、削、罢”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写好“褪”,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要指导
学生看清字形。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7个字写紧凑。

6、作业
(1)读好课文。

(2)抄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2、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读。

②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

③出示学生找出的关于“险峰”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峰这么险,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心情你能体会到吗?试着读一读。

⑤小结。

(2)精读第二段。

①指名读。

②读读有关扫路人清扫地面的语句。

体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什么感觉。

③出示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由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b.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④小结。

(3)精读第三段。

①指名读,感知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读4-7小节。

a.你认为连起来朗读,对比感受,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c.感情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8-12小节。

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组织读议,启发思考:
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充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


c.感情朗读。

④小结板书。

3、朗读课文
4、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投影显示)
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②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③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

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苦,歌颂了老人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②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③交流评价。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