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和防护措施PPT讲稿
合集下载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演示文稿

七、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 6: 随访
❖ HIV 暴露随访检测 ❖ 暴露后6周, 3月, 6月,12月查抗 HIV ❖ 若出现HIV急性感染症状, 查HIV病毒载量 ❖ 如果给予 PEP, 必须监测药物毒性。全血细胞
计数、肝肾功能检测应在基线期和2周后进行
七、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
❖ HIV暴露后的咨询 6: 随访
职业暴露防护——
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话题 cssd工作人员职业防护
一、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的特点:
❖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 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1亿个乙肝 病毒微粒。每毫升感染爱滋病病(HIV))的血液中 含有成千上万的HIV病毒微粒。HBV在干燥环境中 可存活一周,而HIV仅存活≥10分钟。
七、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 步骤3: 暴露的评估 ❖ 暴露类型: 皮肤损伤;粘膜暴露;皮肤连续性破坏;
咬伤致血液暴露。 ❖ 污染物的类型与数量 ❖ 有潜在感染性的体液: 脑脊液,滑膜液,胸水,腹
水,心包液,羊水,脓液 ❖ 感染源的状况: HBsAg阳性者查HBeAg;HCV阳
性者查病毒载量;HIV阳性者,查病毒载量,并 评估病人的情况 ❖ 暴露者的易感性: HBV疫苗接种及反应;HIV, HBV,HCV基线情况: 尽快查HBsAb,抗HCV, 抗HIV(在72小时内)
❖ (3)护士在工作中长期重复一个动作易造成整个 身体尤其是颈椎的疲劳、强直。
3 化学因素
❖ 含氯消毒剂现在广泛用于医院, 供应室, 用 于污染物品的浸泡消毒。近几年, 环氧乙烷 (EO)灭菌被临床广泛应用。环氧乙烷气 体可以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 引起头昏、头 痛、恶心呕吐。
4 环境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演稿课件

化学消毒剂
长期接触化学消毒剂可能 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产 生刺激和损伤。
生物污染
接触污染物品时,员工面 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 染的风险。
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手卫生
员工需遵循洗手和手消毒 的程序,降低交叉感染的 风险。
穿戴防护用品
在处理污染物品时,员工 需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口 罩、手套等。
物品清洁与消毒
提供防止飞溅物、液体溅入眼睛和面部的保 护。
鞋套和防水围裙
防止有害物质渗透到鞋子和衣物中。
手套和隔离衣
减少手部直接接触危险物品的机会,降低皮 肤暴露的风险。
防噪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塞或耳罩
降低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化学防护措施
化学品的正确存储和使用
通风设施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导致化学 品泄漏。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降低有害气体浓 度。
微生物气溶胶危害
清洗和去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含有 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吸入后可能感 染疾病。
锐器伤害
处理污染器械时,可能发生刺伤、割 伤等意外,导致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
接触性感染
直接接触污染物品后,未及时洗手或 消毒,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员。
其他生物因素危害
如昆虫叮咬、动物携带的病原体等, 也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生物危害。
评估结果分析
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员工的薄弱环节 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训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和员工反馈,对培训计划和内容进 行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戴口罩等,降低病菌传 播的可能性。
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与防护措施课件

教育活动组织
定期组织职业安全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提高工作人员对职 业安全的重视程度。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对培训和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并进行改进,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06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本次课程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介绍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基本概 念、职业损伤类型及防护措施
噪声与振动损伤及原因
噪声污染
消毒供应中心内的清洗、干燥等设备 可能产生噪声,长时间暴露可能对听 力造成损害。
振动影响
清洗设备、搬运物品等可能导致手部 振动,长时间接触可能引起手部肌肉 疲劳、关节损伤等。
03
防护措施与策略制定
锐器伤防护措施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遵守锐器使用规范,避免直接接触锐器。
配备防护用具
03
佩戴耳塞、减震鞋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噪声与振动对人体的
影响。
04
个人防护用品选择与使用规范
手套选择与使用规范
手套类型
根据操作性质和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手套,如医用检查手套、乳 胶手套、橡胶手套等。
穿戴方法
确保手套紧贴手部,无破损、气泡或滑脱现象。
脱卸与处理
脱手套后,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及腕部,再摘除口罩,用手消 毒剂进行手卫生。
职业损伤类型
常见的职业损伤类型包括物理性 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 以及心理性损伤。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损伤特点
接触有害因素多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器 械、物品和环境过程中,会接触到多 种有害因素,如高温、高压、化学消 毒剂等。
防护意识不足
防护设施不完善
部分消毒供应中心在防护设施方面存 在不足,如缺乏个人防护用品、通风 设备等。
定期组织职业安全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提高工作人员对职 业安全的重视程度。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对培训和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并进行改进,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06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本次课程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介绍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基本概 念、职业损伤类型及防护措施
噪声与振动损伤及原因
噪声污染
消毒供应中心内的清洗、干燥等设备 可能产生噪声,长时间暴露可能对听 力造成损害。
振动影响
清洗设备、搬运物品等可能导致手部 振动,长时间接触可能引起手部肌肉 疲劳、关节损伤等。
03
防护措施与策略制定
锐器伤防护措施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遵守锐器使用规范,避免直接接触锐器。
配备防护用具
03
佩戴耳塞、减震鞋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噪声与振动对人体的
影响。
04
个人防护用品选择与使用规范
手套选择与使用规范
手套类型
根据操作性质和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手套,如医用检查手套、乳 胶手套、橡胶手套等。
穿戴方法
确保手套紧贴手部,无破损、气泡或滑脱现象。
脱卸与处理
脱手套后,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及腕部,再摘除口罩,用手消 毒剂进行手卫生。
职业损伤类型
常见的职业损伤类型包括物理性 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 以及心理性损伤。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损伤特点
接触有害因素多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器 械、物品和环境过程中,会接触到多 种有害因素,如高温、高压、化学消 毒剂等。
防护意识不足
防护设施不完善
部分消毒供应中心在防护设施方面存 在不足,如缺乏个人防护用品、通风 设备等。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PPT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CSSD 员工由护士、消毒员、技术工人、工勤等不同岗位人员组成,流动性大,学习能力也参差不 齐。由于工作繁重,思想逐渐放松而忽视职业安全。特别是新人缺乏系统性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防 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薄弱,导致防护行为依从性较低。
CONTACT SERVICE ABOUT HOME
守护健康,从消毒供应中心做起
工作认真负责 健康你我守护 积极关注、学习职业暴露预防知识 守护健康,从消毒供应中心做起!
CONTACT SERVICE ABOUT HOME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
暴露
职业防护
医疗护理 ▏消毒中心 ▏医学知识 ▏职业暴露
汇报:XXX
时间:202X.0X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
锐器伤是最常见、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损伤。从临床回收的各种医疗器械 器具携带大量细菌和病毒,在工作人员清点、清洗时被污染过的玻璃用 品、穿刺针头、手术器械等,稍有不慎就有刺伤的危险,造成皮肤黏膜 的损伤而感染血行性播散疾病,例如 HIV、乙肝、丙肝病毒等。
消毒供应中心需对污染严重的物品及精密器械、管腔器械进行手工刷洗 或使用高压水枪清2洗气管溶腔胶器械时,在清洗过程中易产生微生物气溶胶, 若防护不当,溅入眼睛黏膜或吸入呼吸道也可引起感染性疾病
但同时,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 性质的特殊性,工作人员面临 着多种职业危害。
守护健康,从消毒供应中心做起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 为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管理者已经进行了大量 的实践论证,但目前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者应足够重视职业暴露的管理 与控制,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和教育, 提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技能措施,养成良好的 职业安全习惯,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从而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身心安全性。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和管理PPT课件

.
16
(三)物理因素
3.紫外线灯直接照射可引起皮肤过敏、电光性 眼炎、黏膜炎性反应等。
4.常规操作中,接触大量电器、插头、插座, 有可能导致漏电、触电等现象发生。
.
17
(三)物理因素
5.超声清洗机、高压蒸汽消毒锅工作时、预真空 灭菌器、排风扇、烘干机等,不同程度地产生 噪声,噪声常接近90分贝。易引起工作人员 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头疼和听力下降、 工作效率降低等现象。
.
4
消毒供应室工作潜在的风险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乙肝总感染率高达 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 快速增长期。
消毒供应室人员经常接触各种污染物品,医 源性暴露的条件已具备。
同时,需要经常使用各种方法对再生器械进 行消毒、灭菌,而大多数消毒因子对人体是 有影响的。
.
5
职业安全防护
一、认识危险因素 二、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2.减少噪声 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4.温度下降冷却后才能接触物体或物品,或用
隔热手套触摸或取物。
.
36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前安装隔音板 “四轻”走路轻、说话轻、开门关门轻、操
作轻 推车的轴轮经常润滑加油。
.
37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正确推车
避免推车时走在车的 前面,以防刮伤足部 及下送车的惯性而至 摔倒。
.
23
(一)生物危险因素的防护
1.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2.防止微生物的有效屏障 3.戴手套 4.洗手 5.职业暴露的处理
.
24
(二)生物危险因素的防护 防止针刺伤
分类时细致、认真, 将缝合针、刀片、锐 器逐一挑出
锐器单独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与防护措施课件

和眼睛造成损伤。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
长期接触有害气体可能对 呼吸系统造成损伤。
化学消毒剂
长时间接触化学消毒剂可 能引起皮肤过敏和呼吸道 刺激。
腐蚀性液体
接触腐蚀性液体可能对皮 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生物因素
微生物
接触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可能引发感染。
锐器伤
接触医疗锐器,如针头、剪刀等,可能传播疾病。
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制度,定期对工作区 域、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防止微生物滋生和传播。
个人防护用品
微生物检测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 、隔离衣等,以降低工作人员与污染物品 直接接触的风险。
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了解工作区域内的 微生物污染状况,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 污染源。
04 职业防护意识与培训
和隔离措施。
微生物气溶胶
在处理污染物品时,应加强空 气净化,使用高效过滤器等设 备。
清洁消毒
定期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隔离措施
对感染和传染性物品进行隔离 处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如穿戴隔离衣、手套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建立防护制度
制定完善的职业防护制度,明 确各项防护措施的具体要求。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定期进行 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 业病。
设立职业防护监督机制,对违 反职业防护规定的员工进行教 育和处罚。
05 职业防护案例分析
物理防护案例
总结词
噪音危害
物理防护案例主要涉及机械性危害和 噪音危害,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噪音防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不必要的噪音。对于高噪音设备,如清洗机 、烘干机等,可采用减震、消音等措施来降低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
长期接触有害气体可能对 呼吸系统造成损伤。
化学消毒剂
长时间接触化学消毒剂可 能引起皮肤过敏和呼吸道 刺激。
腐蚀性液体
接触腐蚀性液体可能对皮 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生物因素
微生物
接触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可能引发感染。
锐器伤
接触医疗锐器,如针头、剪刀等,可能传播疾病。
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制度,定期对工作区 域、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防止微生物滋生和传播。
个人防护用品
微生物检测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 、隔离衣等,以降低工作人员与污染物品 直接接触的风险。
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了解工作区域内的 微生物污染状况,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 污染源。
04 职业防护意识与培训
和隔离措施。
微生物气溶胶
在处理污染物品时,应加强空 气净化,使用高效过滤器等设 备。
清洁消毒
定期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隔离措施
对感染和传染性物品进行隔离 处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如穿戴隔离衣、手套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建立防护制度
制定完善的职业防护制度,明 确各项防护措施的具体要求。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定期进行 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 业病。
设立职业防护监督机制,对违 反职业防护规定的员工进行教 育和处罚。
05 职业防护案例分析
物理防护案例
总结词
噪音危害
物理防护案例主要涉及机械性危害和 噪音危害,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噪音防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不必要的噪音。对于高噪音设备,如清洗机 、烘干机等,可采用减震、消音等措施来降低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ppt课件

(5)空气污染
• 粉尘 • 气溶胶,湿度高、潮湿
2、化学因素
主要包括: 细胞毒性药物 麻醉废气 消毒灭菌剂 环氧乙烷 过氧化氢
消毒灭菌剂:
长期吸入混有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接触戊二醛 易引起呕吐、灼伤、头疼、皮肤过敏、肝炎、流 感症状、荨麻疹和手部综褐色素沉着等症状。
含氯制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高难 度、接触时间长能破坏皮肤脂质层,引起呼吸道 深部病变,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与腐蚀作用,溅入 眼内可导致烧伤。
禁止: 1 双手回套针帽。
• 2、注射器不要随便放置,如 桌、地板、回收台等地方。
噪声预防
• 采用隔音设备,对科室使用的仪器,设备 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如对机械的活动部 件给与润滑油,尽量减少其推、拉次数, 减少异常噪音。
放射防护
• 在接触紫外线时必须戴防护眼镜、口罩、 手套,尽量避免皮肤暴露在紫外线光照下 ,以免发生眼睛和皮肤损伤; • 在进行X-线检查、放射治疗时,须穿防护 衣裤或暂时回避。
锐器桶内。 (2)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锐利面对着人,以 防刺伤他人
针刺伤后应立即处理: 利用重力挤血-洗手-消毒-必要时疫苗 伤后48小时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 72小时内作HIV、HBV检查,有感染HCV血 液、体液时尽快做HCV抗体检查 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周期性复查。(6 周、12周、6个月等)特别是在最初6-12 周。
各种化学制剂的管理
• 化学制剂应集中存放,并应保持室内的洁 净和良好的通风、换气,在接触化学制剂 时要加强自身防护,尽量避免吸入或直接 接触。
注意心理防护
• 面对日趋严重的社会心理压力及工作压力,医 务人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和广泛的兴趣, 有一定的情绪修养。正确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 掌握语言技巧,防止祸从口出。严防差错事故 ,减少护患纠纷,使工作顺利开展,也为自己 创造一个好心情,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要点 ppt课件

1.正确操作灭菌设备及其他设备 2.减少噪声 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4.温度下降冷却后才能接触物体或物品,或用隔热手套触 摸或取物。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四轻”走路轻、说话轻、开门关门轻、操作轻
推车的轴轮经常润滑加油。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正确推车
避免推车时走在车的 前面,以防刮伤足部 及下送车的惯性而至 摔倒。
(二)化学因素
3.过氧化氢
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毒,对皮肤有一定的侵蚀作用, 产生灼烧感和针刺般疼痛
(三)物理因素
1.热源损伤 (烫伤或烧伤) 2.爆炸损伤 3.电击损伤 4.紫外线辐射损伤 5.噪声
(三)物理因素
1.热源损伤 (烫伤或烧伤):
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烘烤、煮沸、蒸馏水的制作过 程中,均可由高温、高压、蒸汽、烘烤等意外引起烫伤或 烧伤。 2.爆炸损伤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 职业暴露防护要点
主要内容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工作中的危险因素
安全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性质
承担各临床科室可重复使用物品、器械及器具清洗包 装灭菌及无菌物品的供应。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 进行、防止医源性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性质
消毒供应中心的特殊性:
是发放无菌物品的场所,也是污染物品的回收场所。
?刺伤挤压冲洗消毒包扎上报登记针刺伤的处理发生针刺伤尽快挤出血液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用70酒精涂抹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伤用酒精涂抹消毒包扎伤口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报告护士长护理部医院感染科按医院感染科地指导进一步处理如确定暴露级别指导预防性用药等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含氯消毒剂?掌握特性?配制时注意?使用时注意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环氧乙烷灭菌器?必须安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切勿接近火源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四轻”走路轻、说话轻、开门关门轻、操作轻
推车的轴轮经常润滑加油。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正确推车
避免推车时走在车的 前面,以防刮伤足部 及下送车的惯性而至 摔倒。
(二)化学因素
3.过氧化氢
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毒,对皮肤有一定的侵蚀作用, 产生灼烧感和针刺般疼痛
(三)物理因素
1.热源损伤 (烫伤或烧伤) 2.爆炸损伤 3.电击损伤 4.紫外线辐射损伤 5.噪声
(三)物理因素
1.热源损伤 (烫伤或烧伤):
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烘烤、煮沸、蒸馏水的制作过 程中,均可由高温、高压、蒸汽、烘烤等意外引起烫伤或 烧伤。 2.爆炸损伤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 职业暴露防护要点
主要内容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工作中的危险因素
安全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性质
承担各临床科室可重复使用物品、器械及器具清洗包 装灭菌及无菌物品的供应。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 进行、防止医源性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性质
消毒供应中心的特殊性:
是发放无菌物品的场所,也是污染物品的回收场所。
?刺伤挤压冲洗消毒包扎上报登记针刺伤的处理发生针刺伤尽快挤出血液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用70酒精涂抹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伤用酒精涂抹消毒包扎伤口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报告护士长护理部医院感染科按医院感染科地指导进一步处理如确定暴露级别指导预防性用药等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含氯消毒剂?掌握特性?配制时注意?使用时注意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环氧乙烷灭菌器?必须安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切勿接近火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 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其他锐器伤, 针刺伤最容易。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 (2)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①处理工
作台面、地面的血液、体液时未先进行消 毒,而是直接擦洗,在进行接触血液、体 液的操作时未戴手套。②护士的手或衣服 接触血液或体液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 护措施(特别是手部有损伤时);或发生 意外时,如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溅入护士 的眼睛、鼻腔或口腔中。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 1.生物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 (1)洗手:护士在接触血液、分泌物及
污染物品前后,无论是否戴手套都要洗 手。
• (2)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及污染物:护士
应常规实施职业性防护、防止皮肤、粘 膜与血液及污染物接触,常用的防护措 施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隔离衣等。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和 防护措施课件
一、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 伤
• 1.生物性损伤 • 2.锐器伤 • 3.负重伤
一、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 伤
• 1.生物性损伤 • 在提供护理服务时,无论是患者还是
护士的血液和深层体液,都应视为具 有潜在传染性的液体,并加以保护。 通过采取结合性保护措施,减少护士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 炎病毒(HCV)或HIV等的机会。
负重伤
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的原因
• 1.生物性职业损伤的原因
(1)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 导致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 因是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其他 锐器伤,针刺伤最容易发生 在针头使用后的丢弃环节。
针刺伤
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的原因
• (2)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
①处理工作台面、地面的血液、体液时 未先进行消毒,而是直接擦洗,在进行 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未戴手套。
•(4)医疗废物的处理:对
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 其他固体废弃物,均应放入 双层防水污物袋内,密封并 贴上特殊标记,送到指定地 点,并由专人焚烧处理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锐器伤防护的关键是建立锐器伤 防护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 自我防护意识,使用安全工具, 规范操作行为,做好预防接触, 完善防护措施等。
开启安全防护教育,对新护士未进行相关 培训、防护用品不足、因为被血液污染的 针头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 务人员接触的血液量比未戴手套时可减少 50%以上,未引进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一 次性医疗用品。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3.负重伤的原因
• 工作强度大:经常接受搬运外来器
械手术室器械等,护士的身体负荷 过重,用力不合理或不当及长时间 站立工作,均可使腰部受损,导致 职业性腰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病或 下肢静脉曲张等负重伤的发生。
生物性损伤
• 2.锐器伤
• 锐器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污染
锐器的伤害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 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性因素。锐器伤 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 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 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一、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 伤
•3.负重伤 •负重伤是指护士由于职业关系经
常需要搬动重物,当身体负重过 大或用力不合理时,所导致的肌 肉、骨骼或关节的损伤。
•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
护目镜及隔离衣
• 1)戴手套:当护士接触被患者
血液、体液污染物的物品和锐器 时,均应戴手套操作,护士手上 有伤口时更应注意。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 2)戴口罩或护目镜:在处理被患者
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并有可能溅 出的操作时,特别是管腔类物品、 器械清洗时,应戴口罩和护目镜。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3)规范操作:在进行 锐利器械、物品清洗时, 光线要充足,按清洗操 作规范进行,防止被锐 利器械、物品损伤。
环境光线充足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②护士的手或衣服接触血液或体液时, 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特别是手 部有损伤时);或发生意外时,如患者 的血液,分泌物溅入护士的眼睛、鼻腔 或口腔中。
处理工作台面
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的原因
• (3)意外损伤:在刷洗医疗器械时容
易受伤。
• (4)教育培训不够:防护用品不到位,
医院未开启安全防护教育,对新护士 未进行相关培训、防护用品不足、因 为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乳胶手 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 液量比未戴手套时可减少50%以上, 未引进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一次性医 疗用品。
• 3)穿隔离衣:在身体有可能被患者
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 穿隔离衣。
防护措施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3)安全处理锐利器具:大多
数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因此, 要严格按锐器操作规定处理针头、 手术刀等锐器,选用具有安全保 护性装置的用品,个人防护用品 及锐器收集器。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的原因
3.负重伤的原因
• 工作强度大:经常接受搬运外
来器械手术室器械等,护士的 身体负荷过重,用力不合理或 不当及长时间站立工作,均可 使腰部受损,导致职业性腰背 痛,腰椎间盘突出病或下肢静 脉曲张等负重伤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1.生物性职业损伤的原因 (1)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导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2.锐器伤的原因
•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护士对锐器伤
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护知识的系 统教育,是发生锐器伤不可忽视的重要 原因。
• 护士技术不熟练和操作不规范:使用锐
器操作时,粗心大意,技术不熟练及操 作不规范等均极易造成锐器伤。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 意外损伤:在刷洗医疗器械时容易受伤。 • 教育培训不够:防护用品不到位,医院未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1)强化与完善制度建设: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和消 毒隔离制度,执行普及性防 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 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2)戴手套与洗手:①有可能接触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物 品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 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②手部皮肤如有破损,在有可能接 触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 物品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 (2)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①处理工
作台面、地面的血液、体液时未先进行消 毒,而是直接擦洗,在进行接触血液、体 液的操作时未戴手套。②护士的手或衣服 接触血液或体液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 护措施(特别是手部有损伤时);或发生 意外时,如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溅入护士 的眼睛、鼻腔或口腔中。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 1.生物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 (1)洗手:护士在接触血液、分泌物及
污染物品前后,无论是否戴手套都要洗 手。
• (2)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及污染物:护士
应常规实施职业性防护、防止皮肤、粘 膜与血液及污染物接触,常用的防护措 施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隔离衣等。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和 防护措施课件
一、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 伤
• 1.生物性损伤 • 2.锐器伤 • 3.负重伤
一、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 伤
• 1.生物性损伤 • 在提供护理服务时,无论是患者还是
护士的血液和深层体液,都应视为具 有潜在传染性的液体,并加以保护。 通过采取结合性保护措施,减少护士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 炎病毒(HCV)或HIV等的机会。
负重伤
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的原因
• 1.生物性职业损伤的原因
(1)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 导致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 因是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其他 锐器伤,针刺伤最容易发生 在针头使用后的丢弃环节。
针刺伤
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的原因
• (2)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
①处理工作台面、地面的血液、体液时 未先进行消毒,而是直接擦洗,在进行 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未戴手套。
•(4)医疗废物的处理:对
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 其他固体废弃物,均应放入 双层防水污物袋内,密封并 贴上特殊标记,送到指定地 点,并由专人焚烧处理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锐器伤防护的关键是建立锐器伤 防护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 自我防护意识,使用安全工具, 规范操作行为,做好预防接触, 完善防护措施等。
开启安全防护教育,对新护士未进行相关 培训、防护用品不足、因为被血液污染的 针头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 务人员接触的血液量比未戴手套时可减少 50%以上,未引进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一 次性医疗用品。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3.负重伤的原因
• 工作强度大:经常接受搬运外来器
械手术室器械等,护士的身体负荷 过重,用力不合理或不当及长时间 站立工作,均可使腰部受损,导致 职业性腰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病或 下肢静脉曲张等负重伤的发生。
生物性损伤
• 2.锐器伤
• 锐器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污染
锐器的伤害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 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性因素。锐器伤 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 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 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一、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 伤
•3.负重伤 •负重伤是指护士由于职业关系经
常需要搬动重物,当身体负重过 大或用力不合理时,所导致的肌 肉、骨骼或关节的损伤。
•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
护目镜及隔离衣
• 1)戴手套:当护士接触被患者
血液、体液污染物的物品和锐器 时,均应戴手套操作,护士手上 有伤口时更应注意。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 2)戴口罩或护目镜:在处理被患者
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并有可能溅 出的操作时,特别是管腔类物品、 器械清洗时,应戴口罩和护目镜。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3)规范操作:在进行 锐利器械、物品清洗时, 光线要充足,按清洗操 作规范进行,防止被锐 利器械、物品损伤。
环境光线充足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②护士的手或衣服接触血液或体液时, 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特别是手 部有损伤时);或发生意外时,如患者 的血液,分泌物溅入护士的眼睛、鼻腔 或口腔中。
处理工作台面
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的原因
• (3)意外损伤:在刷洗医疗器械时容
易受伤。
• (4)教育培训不够:防护用品不到位,
医院未开启安全防护教育,对新护士 未进行相关培训、防护用品不足、因 为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乳胶手 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 液量比未戴手套时可减少50%以上, 未引进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一次性医 疗用品。
• 3)穿隔离衣:在身体有可能被患者
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 穿隔离衣。
防护措施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3)安全处理锐利器具:大多
数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因此, 要严格按锐器操作规定处理针头、 手术刀等锐器,选用具有安全保 护性装置的用品,个人防护用品 及锐器收集器。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损伤的原因
3.负重伤的原因
• 工作强度大:经常接受搬运外
来器械手术室器械等,护士的 身体负荷过重,用力不合理或 不当及长时间站立工作,均可 使腰部受损,导致职业性腰背 痛,腰椎间盘突出病或下肢静 脉曲张等负重伤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1.生物性职业损伤的原因 (1)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导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2.锐器伤的原因
•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护士对锐器伤
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护知识的系 统教育,是发生锐器伤不可忽视的重要 原因。
• 护士技术不熟练和操作不规范:使用锐
器操作时,粗心大意,技术不熟练及操 作不规范等均极易造成锐器伤。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 意外损伤:在刷洗医疗器械时容易受伤。 • 教育培训不够:防护用品不到位,医院未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1)强化与完善制度建设: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和消 毒隔离制度,执行普及性防 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 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
(2)戴手套与洗手:①有可能接触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物 品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 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②手部皮肤如有破损,在有可能接 触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 物品时必须戴双层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