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QGDW_559-2010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2009Q / GDW 559 — 2010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安装、 调试、验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 66kV~1000kV、直流±400kV~±800kV 架空输电线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钦刚、李红云、郭志广、李红旗、刘亚新、周国华、李峻峰、罗永勤、郑凯、 倪康婷、张帆、裴冠荣。
5.2 数据处理与判别 a) 具备数据合理性检查分析功能,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自动识别并剔除干扰数据; b) 具备对原始采集量的一次计算功能,得出直观的杆塔倾斜状态量数据。
5.3 数据存储 应能循环存储至少 30 天的杆塔横向、纵向角度与倾斜度状态量数据。
5.4 数据输出 输出的信息包括:杆塔横向、纵向角度与倾斜度状态量数据,及电源电压、工作温度、心跳包等工
ICS 29.240ICS ××× P ××× 备案号:×××
2009Q / GDW 559 — 201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559 — 2010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ower inclination monitoring device o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4 监测内容及装置组成
测量杆塔倾斜度作业指导书

测量杆塔倾斜度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500kV交流及±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上测量杆塔倾斜度的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 50233—2005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DL 40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Q/CSG1 0005-2004 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线路部分)Q/CSG 21011-2009 输电线路运行管理标准Q/CSG-EHV 20201-2009 超高压输电公司输电线路运行管理标准实施细则(试行)3 作业准备3.1作业人员要求序号内容备注1 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并经考试合格。
2 测量人员应具备熟练操作测量仪器的技能和掌握线路运行测量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经过专门培训。
3 登塔人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登高架设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
4 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应良好,并无妨碍工作的病症。
5 穿戴合格劳动保护服装,作业人员个人安全用具齐全。
3.2 作业人员组织序号人员分工人数备注1 工作监护人 12 仪器操作员 13 塔上作业人员 14 配合人员 13.3工具材料序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经纬仪或全站仪台 12 三脚架付 13 钢卷尺3m 把 24 科学计算器台 15 砍刀或斧头把 16 个人工具套 44作业所需时间不含前往工作地点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时间约30分钟/处。
5作业安全及预防控制措施5.1风险分析风险范畴风险名称风险级别风险来源预防控制措施安全人员坠落高作业人员登杆塔过程中登杆塔前检查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检查杆塔构件、脚钉等攀爬物结构是否良好、牢靠;系好安全带。
输电线路风偏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附件8: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之八架空输电线路风偏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 年9月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监测内容及系统组成 (2)6 技术要求 (3)7 试验项目及方法 (5)8 安装、调试与验收 (6)附录A(规范性附录)输电线路风偏智能监测装置数据输出接口 (8)输电线路风偏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风偏智能监测装置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安装、调试、验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66kV~1000kV、直流±400kV~±800kV架空输电线路。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T 2317.2电力金具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317.3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GB/T 2338—2002架空电力线路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GB/T 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 2887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6587.6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T 6593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 9361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11463—1989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 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6611—1996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 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 17626.2—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YD/T 799—1996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 1028—1999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2002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JIG 97—2001 测角仪检定规程JJG414-2003光学经纬仪Q/GDW 245-2008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3术语和定义“架空输电线路智能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杆塔倾斜技术方案

杆塔倾斜技术方案引言杆塔是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它起到支撑输电线路和绝缘子串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杆塔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倾斜的情况,这不仅会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风险,还会影响杆塔的结构稳定性。
因此,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杆塔的正常使用,需要采取相应的杆塔倾斜技术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杆塔倾斜纠正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概述本技术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使用特定的工艺和设备来纠正杆塔的倾斜,恢复杆塔的垂直状态。
具体步骤如下:1.倾斜检测:首先,需要使用倾斜检测仪器对杆塔进行倾斜检测,获取当前杆塔的倾斜程度和方向。
2.施工准备:根据倾斜检测结果,确定倾斜纠正的具体方案,包括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等。
同时,需要清理杆塔周围的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杆塔固定:采用专业的固定设备,将杆塔进行固定,避免进一步的倾斜。
4.纠正杆塔倾斜:根据倾斜检测结果,采用相应的纠正工艺和设备对杆塔进行倾斜纠正操作。
这可能包括使用液压装置、抗倾斜锚杆、加固钢筋等。
5.后期巩固:纠正杆塔倾斜后,需要再次进行倾斜检测,以确保杆塔已经恢复到垂直状态。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其他巩固方法,如铜排、胶带等。
技术方案详解1. 倾斜检测倾斜检测是杆塔倾斜技术方案的第一步,它是确保倾斜纠正操作的前提。
倾斜检测仪器被安装在杆塔上,通过测量仪器上的传感器的倾斜角度,可以准确地获取杆塔当前的倾斜程度和方向。
2. 施工准备根据倾斜检测结果,确定倾斜纠正的具体方案。
这可能需要采购一些专业的设备,如液压装置、抗倾斜锚杆等,并准备所需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同时,需清理杆塔周围的障碍物,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杆塔固定在进行倾斜纠正操作之前,需要先对杆塔进行固定,避免进一步的倾斜。
这可以使用专业的固定设备,如阻挡轮、垂直安全带等。
将这些设备正确安装在杆塔上,以确定杆塔的固定位置。
4. 纠正杆塔倾斜在将杆塔固定好之后,可以开始进行倾斜纠正操作。
输电杆塔倾斜监测方案

输电杆塔倾斜监测方案
方案背景
输电线路走廊地质、气象环境复杂,常伴随冰灾、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暴雨、强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容易引发杆塔倾斜或倒塔事故。
方案需求
1、雨季长,易发生滑坡、塌陷、泥石流区域。
2、温度低,易发生冰灾、雪灾区域。
3、强风多,杆塔易变形、倒塌区域。
方案介绍
四信输电杆塔倾斜监测方案由前端监控装置和远程平台两部分组成,前端装置包含倾角传感器、微气象传感器、控制主机、风能和太阳能设备,平台端包括服务器、屏幕墙、移动设备等。
风能和太阳能设备为控制主机和传感器提供电源,控制主机实时获取倾角传感器和微气象传感器采集的杆塔倾斜状态及环境气象数据并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实时分析数据,最终在大屏幕或移动终端上查看数据。
方案价值
全方位采集数据
前端监控装置可全面采集杆塔横向、顺线倾斜数据;同时采集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等数据。
远程调控,现场还原更便捷
后台系统软件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设计,线路管理人员通过Internet网络可随时远程浏览现场视频,远程控制摄像机方位,大大提升了线路监测工作的便捷度。
应用案例。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在线监测系统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度在线监测系统发布时间:2023-02-15T07:37:24.36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19期作者:谭麒、何勇、原瀚杰、陈亮、姚健安、谭海傲、张雨、董丽梦[导读] 为了防止杆塔倾斜谭麒、何勇、原瀚杰、陈亮、姚健安、谭海傲、张雨、董丽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广东肇庆 526040摘要:为了防止杆塔倾斜、倒折等事故发生,应当科学监测输电线路杆塔形变位移数据、预警以及信号传输。
采用数字科技手段提高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水平成为现代化输电线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构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势在必行。
针对极端灾害天气逐年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输电线路设备数量急剧增加、输电线路抢修工作任务逐年繁重和智能监测及预警服务体系不成熟等现实因素,建立输电线路智能监测及预警服务网络系统,提高输电线路自然灾害应急和处置能力,将线路气象灾害事故消除于萌芽状态。
关键词:杆塔倾斜度;在线监测;信号传输;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属于典型的隐形故障,在杆塔倾斜现象发生的发展初期,巡线人员很难用肉眼观察到其微小变化。
特别是在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需要快速统计杆塔倒杆、倾斜数量,用于应急救灾的计划安排。
输电杆塔发生倾斜的原因,通常有恶劣气候(如台风、龙卷风等)等。
现阶段,因为台风、龙卷风等导致的线路断线倒杆塔、故障跳闸等事件时有发生。
杆塔倾斜状态监测装置的成功研发,从技术层面上可以在灾害发生时或灾害发生后迅速定位倒杆塔,为灾后快速复电提供最时效的倒塔定位信息。
大范围推广后,必将对灾后快速复电工作大有帮助。
一、基于输电杆塔倾斜在线监测系统总体设计监测装置采用电容微型摆锤原理,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对装置中的电容量向量进行分析和转换最终得到输电杆塔的倾斜角度。
装置总体组成部分有三部分。
首先是系统内核,数字输出型双轴倾角无线传感器。
另外是转换器,高精度16bit A/D转换器。
最后是其他传感器,高精度数字传感器。
输电线路智能视频预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输电线路智能视频预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两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4. 供应商提供的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必须通过型式试验,型式试验报告必须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线路监测装置型式试验报告有效期为4年。
通用部分1总则1.1 引言投标人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宜具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必须具备国网机构检验合格证书。
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提供的状态监测装置应在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型式试验/试验检测报告。
提供的产品应有部级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
投标方应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的有效期内的检测报告。
1.1.1 本技术规范提出了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杆塔倾斜测量讲稿

杆塔倾斜测量讲稿云南省目录一、测量目的和适用范围二、规范要求三、主要工器具四、计算方法五、测量步骤杆塔倾斜测量讲稿一、测量目的和适用范围1.测量目的:1.1 线路投运前,随竣工验收一起对杆塔倾斜进行测量,测量重点是终端塔和耐张塔。
可以及时发现杆塔倾斜存在的缺陷,让施工方及时处理,确保线路投运后的安全运行。
1.2 线路投运后,当发生滑坡、沉陷等地质灾害或外力破坏时,对杆塔进行倾斜测量,可以为事故分析提供准确数据,也可以为采取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提供判断的依据。
2.适用范围:本测量方法适用于所有角钢塔,计算方法适则适用于所有塔型。
二、规范要求1.《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05)规定:直线杆塔倾斜:一般塔≤3‰,高塔≤1.5 ‰;耐张塔、转角塔应向受力反方向侧倾斜。
高塔是指大跨越设计,塔高在100米以上的塔。
2.《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741-2010)规定:直线杆塔倾斜:50米及以上高度铁搭≤5‰,50米以下高度铁搭≤10‰;耐张塔、转角塔应向受力反方向侧倾斜。
三、主要工器具四、计算方法由于经纬仪只能测量到裤裆铁联板的位置,所以O点到最低腿高度的倾斜值需按比例计算:以视点1为例∵MO倾斜值÷MO视点高= MD倾斜值÷MD视点高∴MD倾斜值= MO倾斜值÷MO视点高× MD视点高视点1倾斜值=MD倾斜值视点2计算方法同视点1正面视点1和侧面视点1的倾斜率计算:正面视点1倾斜率=视点1倾斜值÷视点1高度×1000‰侧面视点1倾斜值=视点1倾斜值÷视点1高度×1000‰视点1高度为视点1位置到最低腿之间的高度。
正面视点2和侧面视点2的倾斜率计算:正面视点2倾斜率=视点2倾斜值÷视点2高度×1000‰侧面视点2倾斜值=视点2倾斜值÷视点2高度×1000‰视点2高度为视点2位置到最低腿之间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0: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之十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 年9 月目次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监测内容及系统组成 (4)5 功能要求 (4)6 技术要求 (5)7 试验项目及方法 (7)8 安装、调试与验收 (7)附录A(资料性附录)杆塔倾斜报警值选择原则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数据输出接口 (9)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安装、调试、验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66kV~1000kV、直流±400kV~±800kV架空输电线路。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T 2317.2电力金具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317.3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GB/T 2338—2002架空电力线路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GB/T 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 2887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6587.6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T 6593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 9361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11463—1989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 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6611—1996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 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 17626.2—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YD/T 799—1996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 1028—1999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2002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JJG414-2003光学经纬仪Q/GDW 245-2008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3术语和定义“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满足测量数字化、输出标准化、通信网络化特征,具备自检、自恢复功能,对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度进行在线监测的一种监测装置,并通过信道将数据传送到状态监测代理装置或状态监测系统。
3.2倾斜度杆塔偏离中心线的倾斜值与监测点地面高度之比的百分数,也称为综合倾斜度。
3.3顺线倾斜度杆塔沿线路方向的倾斜值与监测点地面高度之比的百分数。
3.4横向倾斜度杆塔在垂直于线路方向的倾斜值与监测点地面高度之比的百分数。
3.5偏斜角倾斜的杆塔在地面水平面内的投影与线路走向之间的夹角。
4监测内容及系统组成4.1监测内容顺线倾斜度、横向倾斜度、综合倾斜度。
4.2装置组成一般由一体化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组成。
装置结构参见“架空输电线路智能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附录A。
杆塔倾斜度报警值选择原则可参考附录A。
5功能要求5.1数据采集要求a) 能传感、采集杆塔纵向和横向倾斜角度,进行相应存储,并将测量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状态监测系统。
b) 具备自动采集功能,按设定时间间隔自动采集杆塔横向与纵向倾斜角度,最小采集间隔宜大于30 分钟,在监测到超过设定阀值时,具备加密采集的功能;c) 具备受控采集功能,能响应远程指令,按设置采集方式、自动采集时间、采集时间间隔、采集点数启动采集;d)宜具备电池电压采集功能;e) 具备网络授时功能。
应能够接收状态监测系统的对时命令,每天对时一次,对时误差应不超过5s。
单元时钟24h内走时误差应小于1s。
5.2 数据处理与判别1)具备数据合理性检查分析功能,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自动识别并剔除干扰数据;2)具备对原始采集量的一次计算功能,得出直观的杆塔倾斜状态量数据。
5.3 数据存储应能存储至少30天以上杆塔横向、纵向角度与倾斜度状态量数据。
5.4 数据输出输出的信息包括:杆塔横向、纵向角度与倾斜度状态量数据、电源电压、工作温度、报警信号、装置心跳包、应答信息、通信连接状态(含信号强度)。
5.5通信功能满足架空输电线路智能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5.2.5 通信接口部分要求。
5.6硬件与软件管理具备对装置自身工作状态包括采集、存储、处理、通信等的管理与自检测功能,当判断装置出现运行故障时,能启动相应措施恢复装置的正常运行状态。
5.7 远程更新、配置与调试a)具备身份认证、远程更新程序的功能,具备完善的更新机制与方式;b)具备按远程指令修改采集频率、采样时间间隔、IP地址、端口号等参数的能力;c)具备动态响应远程时间查询/设置、数据请求、重启等指令的能力;d)应能按远程指令进入远程调试模式,并输出相关调试信息。
5.8其他功能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初装时应该具备垂直度、水平度调节功能。
6技术要求6.1使用环境条件a)环境温度:-25℃~+45℃或-40℃~+45℃;b)相对湿度:5%RH~100%RH;c)大气压力:550hPa~1060hPa。
6.2工作温度-25℃~+70℃(工业级)或-40℃~+85℃(扩展工业级)。
6.3外观及标记a)外观应整洁完好,无明显划痕;b)监测装置上应有型号、名称、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名等标记。
6.4主要技术参数6.4.1监测范围杆塔倾斜角测量范围:双轴±10°。
6.4.2准确度杆塔倾斜角测量误差:≤±0.05°。
6.5基本技术要求a)应有防雨、防潮、防尘、防腐蚀措施;b)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规定的IP65级要求;c)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的结构不应对杆塔产生磨损或其他机械伤害;d)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应采取防盗、防振、防松措施,保证在运行中不松脱,而且不降低杆塔的机械特性和电气性能;e)应能经受风霜雨雪等极端气候的考验;f)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应该适应杆塔上强电磁干扰环境;g)应充分考虑线路人员的高空作业环境,安装简单方便。
6.6供电要求a)应采用太阳能或高能电池等供电方式。
b)采用太阳能和蓄电池供电方式时,应根据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的功耗、区域日照状况和蓄电池备用时间,配置太阳电池板和蓄电池的容量可满足无阳光工作日大于30天。
c)采用高能电池供电方式时,电池供电时间不少于3年。
6.7电磁兼容性能6.7.1静电放电抗扰度应能承受“GB/T 17626.2—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7.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能承受“GB/T 17626.3—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7.3脉冲磁场抗扰度应能承受“GB/T 17626.9—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脉冲磁场干扰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7.4工频磁场抗扰度应能承受“GB/T 17626.8—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中第5章表1和表2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干扰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8气候防护性能6.8.1高温性能应能承受GB/T 2423.2试验Bb中严酷等级为:温度+70℃或温度+85℃、持续时间16h 的高温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8.2低温性能应能承受GB/T 2423.1试验Ab中严酷等级为:温度25℃或40℃、持续时间16h的低温试验。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8.3交变湿热性能按GB/T 2423.4的有关规定进行,高湿温度为55℃,试验周期1d,原地恢复2h。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9机械性能6.9.1振动性能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产品应能通过如下严酷等级的正弦振动试验:频率范围:10~55Hz;峰值加速度:10m/s2;扫频循环次数:5次;危险频率持续时间:10min±0.5min;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9.2运输性能应能承受GB/T 6587.6中组别为Ⅱ的运输试验(包括振动、自由跌落、翻滚试验)。
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10可靠性平均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25000h。
7试验项目及方法7.1试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各项检验宜在如下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25%RH~75%RH;c)大气压力:860hPa~1060hPa。
7.2试验项目及方法表1列出了对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的检验项目,包括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现场检验。
本专项标准仅列出了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的专项检验方法,有关通用检验方法详见“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7.2.1准确度检验a)在二级及以上法定计量单位进行计量校准/检定。
b)用分度误差小于0.5′的卧式多齿分度台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依据说明书给出的方法或参考“JJG414-2003光学经纬仪”6.3.15)一测回垂直角标准偏差的检验方法。
7.2.2可靠性试验a)按GB/T 11463—1989中表1定时定数截尾试验方案11的规定进行。
依据可靠性试验方案主要失效判据的规定,做出可靠性试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