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聚碳酸酯(PC)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惟一具

有良好透明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刚性,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很高的电绝缘性、阻燃性以及抗紫外线和耐老化性能。此外,聚碳酸酯密度低,容易加工成型。可与其他树脂共混形成共混物或合金,进而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较差的缺点,使之性能更加完善,能够适应多种特性应用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电子电气、数据载体、建筑材料、机械零件、纺织、办公自动化设备、包装业、运动器械、医疗保健、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盘和家庭用品等领域。

1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

1.1生产技术现状

1898年,Einhom采用对苯二酚和间苯二酚在吡啶溶液中进行光气化反应,首次合成聚碳酸酯,1958年德国拜耳公司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很多合成方法,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液缩聚法、吡啶法、部分吡啶法、界面缩聚光气法、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固相缩聚法等。目前,可用于工业规模生产的方法主要有界面缩聚法(又名光气法)和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和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等3种合成工艺。1.1.1光气法

光气法因缩聚反应是在有机相和无机相的界面进行的,故又称界面缩聚法,它首先由GE和拜耳公司在1958年实现了工业化。光气法是以二氯甲烷和水的悬浊液作为聚合溶剂,用双酚A、氢氧化钠和光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最后经过分离出有机相进而得到聚碳酸酯。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的单体式双酚A钠盐和光气。双酚A的钠盐由双酚A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按照缩聚反应的发生阶段,光

气法可分为二步界面缩聚和一步界面缩聚两种方

法。

二步缩聚法是传统的界面缩聚法,该方法分光气化和缩聚两步进行。将双酚A的钠盐溶液送入光气反应釜,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通入光气,光气溶于二氯甲烷中形成有机相,和无机相双酚A的钠盐溶液在两相界面进行反应生成低分子量的聚碳酸酯(光气化阶段),然后加入催化剂(一般为三乙胺)和氢氧化钠,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再经过缩聚得到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缩聚阶段)。反应在25℃~42℃和接近常压的条件下进行,产物为多相混合物。聚碳酸酯进入有机相被溶解,氢氧化钠、

双酚A钠盐及副产物氯化钠溶解于无机相。有机相经洗涤、脱盐、脱溶剂、沉淀、干燥等纯化工序后得到聚碳酸酯粉末状,再经挤出造粒得到聚碳酸酯树脂。

针对原来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光气法阶段耗时较长,且缩聚过程反应速率慢等缺点,人们开发出

“一步界面缩聚”工艺。其特点是在反应开始时加入能加速氯甲酸酯基团与酚盐酯化反应速率的催化剂,使光气化与缩聚反应两个阶段几乎同时进行,同时结束。该方法的优点是在光气界面聚合制取聚碳酸酯时反应速度加快,而且减少了双酚A和光气的消耗,同时也避免了双酚A钠盐在碱性介质中的氧化分解现象,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界面缩聚工艺的优点是工艺成熟,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易制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碳酸酯,产品相对分子量可以达到1.5×105~2.0×105;产品光学性能较好,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较低,因此长期占据聚碳酸酯生产的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约90%的聚碳酸酯采用此方法进行生产,而且部分新建装置仍然采用此工艺)。但该工艺路线也存在以下不足:(1)聚合反应过程使用大量剧毒的光气和大量有毒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二

化工市场

◆李玉芳伍小明◆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第38卷第4期2013年4月

上海化工

ShanghaiChemicalIndustry

31··

氯甲烷,需要进行后处理,且清洗和纯化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2)反应中产生的氯化钠溶液会腐蚀反应设备,进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3)副产物难以从聚合物中除去,导致生产的聚碳酸钠产品含有卤素类杂质,进而影响产品的性能。1.1.2熔融酯交换缩聚法

熔融酯交换缩聚法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其两种反应单体分别是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DPC)。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先进行酯交换反应,由于酯交换反应过程为可逆平衡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不断除去小分子苯酚,以使反应向酯交换反应的正反应方向进行。在缩聚反应过程中,在高温、高真空、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不断除去碳酸二苯酯,使聚合物黏度逐渐升高,当搅拌功率达到一定值时,熔体聚合物直接从缩聚反应器中挤压成条,经切粒机切粒后形成聚碳酸酯树脂。该工艺使用多釜进行串联,操作简单,不使用溶剂,基本无污染,生产成本较界面缩聚光气法低,但是该反应的条件为高温、高真空,聚合体系黏度较大,传热、传质困难,易生成支化结构,催化剂容易受到污染,副产品酚也难以除去,产品相对分子质量低而且光学性能较差,使得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上搅拌、传热等问题的存在,较难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1.1.3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的两种反应单体同样分别是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只不过此种方法的碳酸二苯酯的合成不需要光气等有毒物质,而是以甲醇、一氧化碳、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氧化、羰基化等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或由二氧化碳、环氧乙烷合成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乙酯再与甲醇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再与双酚A发生酯交换反应生产低聚物,然后再进行缩聚反应生成聚碳酸酯。该工艺的优点是从根本上摆脱了有毒原料光气,基本上无污染,属于环保型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苯酚可循环用于碳酸二苯酯的制备,降低了生产成本;不需要干燥和洗涤,减少了投资,副产物较少,同时提高了碳酸二苯酯的纯度;产品纯度较高、光学性能好、透明度高,更适合于高附加值光盘等产品的应用,是今后聚碳酸酯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该工艺的不足之处是生产设备需要耐高温、耐高真空,在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倾向于重排,易生成支链的芳基酮类化合物,这种支链物质在聚碳酸酯内的浓度高达2.5×10-3~3×10-3,使产品延度降低,流变性变差,在某些范围内限制了其最终用途。1.2新工艺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近年来,为了获得高品质或者特殊功能的聚碳酸酯产品,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趋增强和各国环保机构对光气越来越严格的使用限制,世界各大聚碳酸酯生产厂商不仅进一步改进现有生产方法,还开发出其它新的合成方法及工艺。

1.2.1现有非光气法的改进

在传统的界面缩聚光气法中,后处理工艺繁杂,始终是困扰该行业的难题。沉析法后处理工艺是将蒸发与沉析相结合,并配之以排气式挤出机的工艺路线,即将溶有聚碳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与甲苯蒸气以逆流方式在汽提塔去除沸点较低的二氯甲烷。由于聚碳酸酯只微溶于甲苯。二氯甲烷去除后,便得到聚碳酸酯与甲苯的浆料。经过薄膜蒸发可得到聚碳酸酯质量分数大于80%的聚碳酸酯-甲苯混合物,然后直接送入排气式挤出机脱净残余的甲苯,共挤出造粒,从而有效地简化了后处理工艺。沉析法的优点是可以借助溶剂和沉析剂除去可溶性杂质,对树脂有提纯作用,可提高树脂的质量。

1.2.2GE公司的开环聚合新技术

GE公司开发出了环状低聚物开环聚合新工艺,其关键步骤是制备环状低聚物,双酚A与光气发生光气化反应生成二氯甲酸酯的聚体混合物,然后再闭环生成低分子量的环状聚碳酸酯齐聚物,最后环状齐聚物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开环聚合得到聚碳酸酯产品。此工艺为活性聚合,聚合工艺简单,反应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制得比传统产品分子量高10倍的聚碳酸酯产品,并且不会带来低分子量副产物,不需要后处理,分子量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催化剂的用量成反比,可以实现聚合和成型的一体化,在螺杆内或模具内进行开环聚合,直接成为高相对分子质量聚碳酸酯制品,避免了高相对分子质量聚碳酸酯成型时熔体黏度高、流动率小、加工温度高所带来的加工方面问题。

1.2.3LG化学公司技术

LG化学公司开发出了非光气法制取聚碳酸酯的新工艺技术。该法与其他替代方法相比,只需很少几个步骤和很少的设备。该工艺使用新催化剂以及聚合和结晶组合工艺,可减少投资费用70%。LG化学工艺采用碳酸二甲酯和苯酚的反应蒸馏生成碳酸

上海化工第38卷32

··

二苯酯,然后采用专用催化剂在单一反应器中,使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熔融缩聚并结晶。LG化学公司已在2kg/h装置中验证了新工艺,生产的无色聚碳酸酯透明度为98%,并且与其他方法制造的聚碳酸酯有相似的加工性能。公司估算,6万t/a装置的投资费用将低于1亿美元,而采用其他路线的装置需要2.5亿美元。LG化学公司已考虑进行技术转让,或组建合资企业将其推向商业化。

1.2.4双酚A直接氧化羰基化合成方法

以双酚A为原料,选择VIIIB族金属(如钯)或其化合物为主催化剂,配合无机(如Se、Co)和有机(三联吡啶、喹啉、醌等)助催化剂,并选择性地加入有机稀释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入CO和氧气进行羰基化反应而得到聚碳酸酯。据报道,日本国家材料和化学研究所已经用直接羰基化法成功合成了分子量为5000的聚碳酸酯,该预聚体进一步聚合可制得商业级聚碳酸酯。华中科技大学研究人员采用钯系杂多酸氧化还原体系氧化羰基化双酚A和一氧化碳,直接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2450的聚碳酸酯。同时探索了杂多酸和杂多酸的四丁基铵盐对双酚A氧化羰基化直接合成聚碳酸酯的促进作用。双酚A羰基化直接合成聚碳酸酯工艺具有毒性小、无污染、产量质量高、工艺流程短等优点,是目前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技术。1.2.5固相缩聚法

固相缩聚反应分两步进行。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在催化剂以及加热减压条件下,发生酯交换和缩聚反应生成带有活性端基的预聚物,然后该预聚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在保持固体状态下进行固相缩聚得到高分子量结晶的聚碳酸酯。

1.2.6三光气界面缩聚法

此法采用三光气(BTC)替代光气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以双酚A和三光气为单体,在水/二氯甲烷两相体系中,通过界面缩聚的方法合成高分子质量的聚碳酸酯,此法可制得超过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

1.2.7超临界流体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气体的扩散性和液体的溶解能力,是苯酚的优良溶剂。对于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反应所产生的副产物——

—苯酚,超临界二氧化碳能有效地将其扩散到聚碳酸酯中,减少污染。针对聚碳酸酯合成工艺路线存在的缺点,华东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探索出了由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合成聚碳酸酯的新工艺路线。

2世界聚碳酸酯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2.1生产现状

目前,世界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产更加集中和垄断,德国拜耳、沙特沙伯基础创新塑料公司、美国陶氏、日本帝人以及三菱工程塑料等公司控制着世界聚碳酸酯的生产与市场;二是亚洲发展迅速,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世界著名聚碳酸酯生产商纷纷到亚洲投资建厂,亚洲已经成为世界聚碳酸酯生产发展的中心;三是生产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聚碳酸酯合金等新产品不断涌现。2011年,全世界聚碳酸酯的总生产能力达到约为497.0万t/a,同比增长约6.88%。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其中亚太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24.6万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45.19%;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00.9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0.30%,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22.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4.70%;中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5.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01%;中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6.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22%;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8.5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73%。拜耳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碳酸酯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137.0万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7.56%;其次是沙伯基础创新塑料公司,生产能力为131.5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6.46%。2011年世界主要的聚碳酸酯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今后几年,世界仍将新建或者扩建多套聚碳酸酯生产装置。拜耳公司计划通过脱瓶颈扩大泰国马塔堡27.0万t/a聚碳酸酯能力,计划在2013年建成投产,并将中国大陆的生产能力提升到50.0万t/a,同时投资约9000万欧元扩大其在德国Krefeld-Uerdingen生产基地的聚碳酸酯生产能力,使生产能力由目前的33万t/a扩增到40.0万t/a,该项目计划在2015年建成投产。此外,拜耳还将扩增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敦(Baytown)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6年,拜耳公司的聚碳酸酯总生产能力将超过180.0万t/a。加上沙伯基础创新塑料公司等在中国大陆的几套新建装置,预计到2016年,全世界聚碳酸酯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600.0万t/a。

李玉芳等: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第4期33

··

生产厂家名称生产能力工艺技术美国拜耳公司35.0界面缩聚光气法美国DOW化学公司10.9界面缩聚光气法美国沙伯基础创新塑料公司

55.0界面缩聚光气法德国拜耳公司33.0界面缩聚光气法德国DOW化学公司17.0界面缩聚光气法荷兰沙伯基础创新塑料公司22.0界面缩聚光气法西班牙沙伯基础创新塑料

公司26.0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比利时拜耳公司24.0界面缩聚光气,其中4.0万t为非光气法俄罗斯Kazanorgsintez公司

9.5界面缩聚光气,其中6.5万t为非光气法俄罗斯Zerya公司6.5界面缩聚光气法日本帝人化学公司12.0界面缩聚光气法日本三菱化学公司10.0界面缩聚光气法日本三菱气体化学公司11.0界面缩聚光气法韩国LG-DOW化学公司13.0界面缩聚光气法韩国三洋电器公司11.0界面缩聚光气法韩国湖南石油化学公司6.5界面缩聚光气法韩国第一毛织公司6.5界面缩聚光气法中国台湾奇美-旭化成公司14.0非光气法熔融酯交换缩聚法中国台湾出光石化公司

7.5界面缩聚光气法泰国拜耳公司25.0界面缩聚光气法泰国聚碳酸酯公司16.0界面缩聚光气法新加坡帝人聚碳酸酯公司23.0界面缩聚光气法沙特阿拉伯SaudiKayam公司

26.0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2011年投产印度拜耳公司10.0界面缩聚光气法拜耳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20.0熔融酯交换缩聚法浙江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

16.0

界面缩聚光气法

表12011年世界主要的聚碳酸酯生产厂家情况

万t /a

2.2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1年,全世界聚碳酸酯的总消费量约为360.0

万t,其中北美地区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3.9%,欧洲地区的消费量约占13.7%,亚太地区的消费量约占66.6%,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量约占5.8%。在消费结构中,玻璃、片材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17.7%,电子/电气的消费量约占19.8%,光

学媒介方面的消费量约占29.6%,交通运输方面的

消费量约占12.6%,其他方面的消费量约占20.3%。

受汽车玻璃装配和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新应用需求强劲增长的刺激,未来5年全球聚碳酸酯需求将以年均约4.6%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16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450.0万t/a。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PC市场已基本饱和,需求量增速放缓,世界聚碳酸酯的

需求增长主要靠以中国为首的亚洲、

中南美、中东欧等发展中地区拉动。其中电子/电器行业的消费量将不断增长,而在光学媒介方面的消费量将不断减少。

3我国聚碳酸酯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3.1生产现状

2005年以来,随着拜耳、帝人化学以及三菱化学等跨国公司在国内投资兴建聚碳酸酯项目建立,使得我国聚碳酸酯的生产能力快速增长。日本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在浙江嘉兴独资建立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采用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分别于2005年5月和2006年12月在浙江嘉兴港区建成投产两条5.0万t/a生产线,2009年又新增6.0万t/a生产能力,使聚碳酸酯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6.0万t/a;拜耳公司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所属上海氯碱化工股份

公司按90∶10股份组建了拜耳

(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采用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共同投资5.6亿美元

在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建设聚碳酸酯生产装置,其中一期10.0万t/a在2006年10月建成投产,二期10万t/a在2008年建成投产,使聚碳酸酯总生产能力达到20.0万t/a;2006年12月,四川绵阳晨光发达实业有限公司采用酯交换法建成1.0万t/a聚碳酸酯生产装置;日本三菱化学与中石化集团组建合资公司———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北京)有限公司,其中中石化持股50%,三菱化学公司和其旗下的三菱工程塑料公司持股50%。采用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于2011年10月建成一套6.0万t/a聚碳酸酯生产装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聚碳酸酯的总生产能力为44.1万t/a,生产能力主要由拜耳、帝人和三菱化学3家国外企业所垄断,其生产能力合计达到42.0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95.24%。拜耳(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是目前最大的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20.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45.35%。今后几年,我国将计划建设多套PC装置,主要有沙特

上海化工第38卷

34··

基础工业公司(SABIC)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双方的合资公司在天津建设的26.0万t/a装置,拜耳

(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计划将现有装置产能扩建到50.0万t/a,三菱瓦斯化学公司独资的菱优塑料工程公司计划在上海建设8.0万t/a装置,日本帝人公司计划将嘉兴的装置产能扩建到22万~23万t/a。此外,台湾奇美公司计划在江苏镇江建一套7.5万t/a聚碳酸酯装置。中国蓝星沈阳石化有限公司将建28.0万t/a聚碳酸酯项目,蓝星新材料将兴建10.0万t/a聚碳酸酯装置,吉化公司将建10.0万t/a聚碳酸酯装置等,预计到2015年,我国聚碳酸酯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100.0万t/a,成为世界重要的聚碳酸酯生产国家。2012年我国聚碳酸酯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2。

3.2生产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现状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聚碳酸酯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但近年来,我国在聚碳酸酯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天津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单位均对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行了研发工作。江苏丹化、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对非光气法生产聚碳酸酯的关键原料碳酸二苯酯的技术开发也取得长足进展。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承担“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00~1000t/a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连续缩聚新

工艺工业性技术开发”

。在小试的基础上,1998年完成了百吨级试验,1999年建立了千吨级连续化试验装置,经过试验,解决了缩聚反应器和高温、高真空

下输送黏稠物料及传质传热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装置连续化稳定运行,生产出合格聚碳酸酯产品。此后,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与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合作开发出1.0万t/a年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该技术采用酯交换生产工艺,可以制得分子量为2.4

万~2.7万的聚碳酸酯切片。

“十一五”期间,晨光院又承担了“航空级风挡玻璃用PC树脂研制”项目,继续进行酯交换法PC树脂合成的研制工作,为进一步开发大规模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连续化生产奠定

了技术基础。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开展了“光气界面法制备聚碳酸酯技术研究”,突破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分子量控制以及反应pH控制等一系列光气法生产聚碳酸酯的技术关键,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与国内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在反应前不需要配制双酚A的水溶液,不需要使用抗氧剂,大大简化了流程,使反应流程控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成功制备出了公斤级质量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其力学性能达到或超过进口工程级聚碳酸酯的性能指标。该技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设备简单,国内现有条件完全可以达到,易于实现产业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合作,采用光气界面缩聚法建设了500t/a聚碳酸酯中试生产装置,编制完成了年产2万t聚碳酸酯工程技术软件包,填补了国内光气界面缩聚法生产聚碳酸酯技术的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从2009年开始,该公司依托500t聚碳酸酯中型试验装置,分别于2010年5月和2011年3月,对年产500t聚碳酸酯试验装置进行两次优化改造,生产出合格聚碳酸酯产品。天津大学正在积极开发熔融酯交换法聚碳酸酯生产工艺,已经完成了十吨级中试,生产出与拜耳等公司相应光学级牌号相当的产品,掌握了建设千吨光盘级聚碳酸酯装置的技术条件。

江苏丹化集团完成了150t/a草酸二甲酯法合成非光气路线合成聚碳酸酯原料碳酸二苯酯的中试项目研究,成功获得合格的碳酸二苯酯产品。采用此工艺生产碳酸二苯酯,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得率高、无污染等优势,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业标准,部分

表22012年我国聚碳酸酯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万t /a

生产厂家名称

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及投产时间浙江嘉兴帝人聚碳酸酯公司

16.0光气法,2005年/2006

年/2009年常州合成化工厂0.3光气法,1995年上海申聚化工有限公司0.15酯交换法,2003年

重庆长风化工厂0.35酯交换法拜耳(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20.0酯交换法,2006年

/2008年四川绵阳晨光发达实业有限

公司

1.0酯交换法,2006年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

(北京)有限公司6.0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

2011年铜陵金泰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0.3非光气法,2007年

合计

44.1

李玉芳等: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第4期35··

产品供成都晨光化工研究院合成聚碳酸酯使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也在碳酸二苯酯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建成了5000t/a生产装置并编制了万吨级工艺软件包,采用该技术生产碳酸二苯酯,苯酚单程转化率大于46%,聚碳酸酯级碳酸二苯酯选择性大于99.5%。3.3进出口分析

由于我国聚碳酸酯产不足需,因而每年都需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06年的进口量为89.93万t,2009年达到102.69万t,2011年的进口量为122.79万t,同比减少约2.87%。2012年1~9月的进口量为103.64万t,同比增长约10.79%。在进口的同时,我国聚碳酸酯也有一定量的出口。2006年的出口量为18.54万t,2009年增加到21.47万t,2011年的出口量为23.80万t,同比减少约19.38%。2012年1~9月的出口量为16.78万t,同比减少约9.20%。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的进出口情况见表3。

3.4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几年,随着国内建筑、汽车和光学媒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聚碳酸酯的需求量持续增加。2006年我国聚碳酸酯的表观消费量为78.49万t,2009年突破100万t,达到102.22万t,同比增长约9.12%。2011年的表观消费量为124.99万t,同比增长约3.55%。产品的自给率也相应由2006年的9.04%增加到2009年的20.54%以及2011年的20.80%。近几年我国聚碳酸酯的供需平衡情况见表4。

我国聚碳酸酯主要用在电子/电器产品、阳光板、光盘以及非一次性饮用水桶和食品容器等领域。其中,电子/电器领域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

26.0%、光学媒介方面的消费量约占31.0%、交通运输方面的消费量约占8.5%、建材方面的消费量约占22.0%、其他方面的消费量约占12.5%。

今后几年,随着大型公共建筑设施以及高速公

路隔音墙的建设,预计聚碳酸酯在板材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强,研制与开发高强度、高透明、高耐候板材是未来聚碳酸酯板材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交通工具塑化轻质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聚碳酸酯在汽车车窗玻璃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国内高速列车的快速发展、发展国产大型飞机的立项,为聚碳酸酯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契机。预计计算机和家用电器领域对聚碳酸酯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6%~8%,铁路、公路、机场及城市建设对中空阳光板的需求强劲,对聚碳酸酯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8%~1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光盘消费国家,但随着视频网站的大量涌现,在线收看也对DVD销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从长期来看,光学媒体将不再是我国聚碳酸酯最大的应用市场。另外,目前,国外消费者对奶瓶中双酚A含量和其他种类包装的关注将会对该领域的聚碳酸酯需求产生影响。我国在经历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产品质量风波后,预计对这方面的关注度也将增强。预计到2016年,我国聚碳酸酯的总消费量将达到约180.0万t。其中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将是汽车工业用的以聚碳酸酯为基材共混合金类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

4结论及发展建议

(1)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聚碳酸

酯绿色环保的合成方法是大势所趋。研究开发绿色环保、降低设备投入及成本、提高产品品种的合成方法及工艺技术是聚碳酸酯合成领域的一大课题。非光气聚碳酸酯工艺是一种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工

表3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的进出口情况

年份进口情况

出口情况进口量/万t进口总金额/万美元进口量/万t进口总金额

/万美元2006年89.93262782.7618.5453520.612007年102.07302880.9830.6185371.402008年101.74309834.4227.8682026.752009年102.69277706.5021.4758001.842010年126.42399791.1729.5287660.712011年

122.79

410508.4823.8075243.492012年1~9月103.64

312007.29

16.78

50426.80

表4近几年我国聚碳酸酯的供需平衡情况年份

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产品自给率%

2006年7.1089.9318.5478.499.042007年14.8102.0730.6186.2617.162008年19.8101.7427.8693.6821.132009年21.0102.6921.47102.2220.542010年23.8126.4229.52120.7019.722011年26.0

122.79

23.80

124.99

20.80

上海化工第38卷

万t

36··

艺”,且投资少、操作费用低、经济效益大和产品质量高,已成为今后聚碳酸酯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未来聚碳酸酯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直接合成聚碳酸酯工艺具有毒性小、无污染、产品质量高、工艺流程短等优点,是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2)世界聚碳酸酯生产和消费结构正迅速发生变化,生产和消费中心由以往的欧洲和北美市场转移到亚洲市场,需求则以东亚和中国为重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聚碳酸酯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国内对聚碳酸酯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刺激了国外聚碳酸酯生产商在国内投资建厂,另外,通过合资的方式引进聚碳酸酯生产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势必对国内聚碳酸酯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目前我国聚碳酸酯的消费量虽然增长很快,但是应用领域还很窄,而发达国家和地区聚碳酸酯大量用于汽车、电子电气行业之中,产品的附加值很高,这些产品市场在我国还没有被充分开发。随着建材、汽车、电子电气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聚碳酸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将会有较大的增长。今后,我国聚碳酸酯的应用应该进一步向高功能化、专用化方向发展。

(4)目前我国聚碳酸酯行业严重供不应求,产品自给率只有约20%,每年需大量进口。未来几年,虽然我国聚碳酸酯新投产项目较多,国内供应能力大大增强,但生产能力仍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应该继续加快与国外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建设几套大规模聚碳酸酯生产装置,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供需矛盾,确保相关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本栏目编辑:黄云燕)

李玉芳等: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第4期

!!!!!!!!!!!!!!!!!!!!!!!!!!!!!!!!!!!!!!!!!!!!!!

第六届汉高创新挑战赛全球总决赛在上海圆满落幕

2013年3月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汉高创新挑战赛”全球总决赛见证了来自全球18个学生团队的非凡创意大比拼。最终德国的T i ff an y&C o.团队脱颖而出,来自曼海姆大学的N ie l s H ennin g A dl er和哥本哈根商学院的S u sann T i ff an y L e uchtm ann带来的“丝蕴呼吸洗发水(S Y O SS BREATHE)”成为2050未来版最佳创意产品,成功击败其他国际对手荣获今年“汉高创新挑战赛”全球总决赛的冠军。来自俄罗斯和比利时的团队分别获得本届比赛的亚军及季军。

冠军队T i ff an y&C o.的创意围绕着汉高始终秉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出了一款名为“丝蕴呼吸洗发水”产品:在2050年,氧气将变得无比稀缺,这款洗发水富含叶绿素及矿物质电气石活性剂,能使头发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成为用户的自有氧气供应源,同时具备改善秀发的功效。

自“汉高创新挑战赛”举办以来,这是德国团队赢得的第二座冠

军奖杯,对此N ie l s H ennin g A dl er

很高兴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

座奖杯让我们那么多日日夜夜的

努力有了最好的回报,也要感谢其

他团队奉献了那么多同样精彩的

产品和创意。”

今年,“汉高创新挑战赛”吸引

了来自全球众多国家众多学科的

莘莘学子参与:27个国家代表队,

每队由2名学生组成,结合对未来

科技产品的创想来展示其非凡创

意。他们以满足“汉高可持续发展

战略”为标准,设计2050未来版汉

高产品创意。在为期三天的比赛

中,来自全世界的青年才俊们向由

汉高管理层组成的终极评审团展

示了各自的非凡创意。一位资深评

委在谈及最终评审结果的情况时

谈到:“今年的竞争异常激烈,参赛

者们的产品都非常有创意,也很贴

合汉高‘创造三倍价值’的主题。前

三名的差距很小,冠军与亚军之间

更是微乎其微,我们经过慎重的讨

论才得出了最终名次。不过更令人

高兴的是每支团队的创意都独具

特色,我们非常期待未来这些选手

有机会进入汉高,分享和展示他们

的才华。”

来自复旦大学的C ra zy B u nn y

团队代表中国参与了本届“汉高创

新挑战赛”全球总决赛。虽然令人

抱憾地名落三甲之外,但是马旻倩

和孙波依然以能参与此次大赛为

荣。“很感谢汉高给我们这次机会,

在家乡展示自己对于未来的畅想。

从中国区决赛到全球总决赛,认识

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新朋友,

汉高导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完善

了自己的创意,而且在专业学识、

演讲能力和商业思维上有了很大

提高。”

“汉高创新挑战赛”冠军队两

位选手将获得价值1万欧元的环

球旅行券,亚军和季军团队将分别

获得4000欧元和2000欧元现金

大奖。

(Grace)

37

··

国内外聚碳酸酯市场发展状况

国内外聚碳酸酯市场发展情况 高利平,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聚碳酸酯(PC)是一种线型聚合物,可分为脂肪族、脂肪-芳香族、芳香族 3种类型。在实验室里虽已合成出了许多种类的PC,但是到目前为止,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PC品种仍以双酚A型为主,因此,我们一般所说的PC为双酚A型PC。PC无味、无臭、无毒,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PC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性,室温下耐无机和有机稀酸溶液、食盐溶液和饱和的溴化钾溶液,耐脂肪烃、环烷烃及大多数醇类和油类;PC溶于二氯甲烷、间甲酚、环己酮、吡啶和二甲基甲酰胺;在乙酸乙酯、四氢呋喃和苯中只能溶胀;可与其他树脂共混形成PC共混物或PC合金,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PC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刚性,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可在-100~140℃温度范围内使用。PC的电性能优良,吸水率低,透光性好,可见光的透过率可达90%,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品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数据载体、汽车部件、医疗设备、建筑、纺织和包装等领域。 1. 生产工艺 PC工业化生产方法有溶液光气法、界面缩聚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4种。前3种为光气法,第4种为非光气法。目前,世界上约80%左右的PC采用界面缩聚光气法生产;其次是非光气法;传统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工业化装置较少;溶液光气法基本被淘汰。 (1)界面缩聚光气法 界面缩聚光气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双酚A首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双酚A钠盐;然后加入二氯甲烷,通入光气,使物料在界面上聚合,生成低分子量PC,然后经缩聚、分离得到高分子量PC。主要的专利商有SABIC、拜耳、日本三菱化学、日本帝人、斯泰隆公司(Styron,原为Dow 化学的合成树脂子公司,2010以16.3亿美元出售给Bain Capital Partners公司)。 (2)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该法是在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工艺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因工艺过程中彻底不使用光气,又称“全非光法”。该工艺分为两步:首先,以甲醇羰基化法或碳酸乙烯酯(或碳酸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生产碳酸二甲酯(DMC);其次,苯酚和DMC反应生成甲基苯基碳酸酯(MPC),MPC和苯酚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DPC),同时MPC发生歧化反应也生成DPC;然后DPC在熔融状态下与

光气法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光气法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08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8150119 康颖指导老师:张少华教授 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利用光气法来生产聚碳酸酯。 关键词:光气法聚碳酸酯双酚A 通用工程塑料 一、前言 聚碳酸酯结构式: 常用缩写PC(Polycarbonate)化学名:2,2-双(4- 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它是一种无味、无毒、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链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聚碳酸酯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等几大类[1]。双酚A 型聚碳酸酯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聚碳酸酯,也是发展最快的工程塑料之一[2]。本文所述聚碳酸酯即为双酚A 型聚碳酸酯。 PC(Polycarbonate)与PA(尼龙,Polyamide,聚酰胺)、POM(Polyacetal, Polyoxy Methylene,聚甲醛)、PBT(Polybutylec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改性PPO(Poly Phenylene Oxide,聚苯醚)一起被称为五大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尤其以耐冲击强度高而被誉为塑料之“冠”,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性能优异、备受欢迎的主要热塑性工程塑料品种之一。聚碳酸酯是五十年代末开始发展的合成材料。聚碳酸酯树脂的可见光透过率在90﹪以上,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尺寸稳定性好及耐化学腐蚀性,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还有自熄、易增强阻燃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用于电

子电气、电动工具、交通运输、汽车、机械、仪表、建筑、信息存储、光学材料、 医疗器械、体育用品、民用制品、保安、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预测我国聚碳酸酯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2%,至2010 年工程塑料需求 量将接近400 万t。聚碳酸酯产量年增长可能达到9%,销售量年增长将达10%[3~6]。物理性质: 密度:1.20-1.22 g/cm 线膨胀率:3.8×10 cm/cm°C;热变形温度:135°C。 化学性质: 聚碳酸酯耐弱酸,耐中性油;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 二、生产工艺 [7~10] 聚碳酸酯(PC)树脂生产工艺分为有溶液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界面缩聚光气法以及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四种。 2.1溶液光气法 溶液光气法是以光气和双酚A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聚碳酸酯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聚碳酸酯产品。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已完全淘汰。 2.2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简称酯交换法,又称本体聚合法.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DPC);然后在微量卤化锂或氢氧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剂存在下与双酚A在高温、高真空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再进一步缩聚制得聚碳酸酯产品。该工艺流程短,无溶剂,全封闭,无污染,生产成本略低于光气法;但产品光学性能较差.催化剂易污染。副产品酚难以去除,产品相对分子质量低,应用范围有限;再加上搅拌、传热等问题的限制,难以实现大吨位工业化生产。 2.3界面缩聚光气法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产业市场解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产业市场解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范围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资源节约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各大城市都面临着一个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装配式建筑作为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建筑的典范,一直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国内外市场情况的解析与预测,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些数据资料和发展建议。 标签:装配式建筑;国际市场;产业估值;装配式混凝土;装配式钢结构 1、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市场分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要求,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目前以两组数据来测算未来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一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新开工面积(累计值)进行测算,二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房屋面积进行测算。按照每年新开工面积维持在115亿平方米左右,以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平均价格计算,到2025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103500亿元。 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政策以来,通过两年的发展,建筑类企业已经基本具备大量生产预制部品部件的能力,以全年新开工面积为基础绘制的趋势图可以看出,2018年是装配式建筑快速增长的一年,增速大大提高,初步表明我国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商和供应商已经准备就绪,可以迎接更大的市场,接收更高层次的挑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房地产企业新开工房屋面积,预测未来房地产业新开工房屋面积每年提高3%,以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平均价格计算,202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376亿元,虽然没有上一个数据显示的市场规模大,但是该数据更加真实的反映了装配式建筑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上面两组图表的对比,可以看出,近几年是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期,主要体现在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在房地产领域增速基本持平,市场活跃度很高。两组数据的差距恰恰说明我国政府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认可以及高度重视,通过政府扶持项目先行先试,打造示范样板工程,引导房地产业从传统建筑技术向装配式建筑技术转移。 我国作为装配式建筑技术后期发展国家,虽与欧美技术强国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正走向全面发展期,未来前景广阔,市场巨大。转眼当下,由于历史因素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影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市场份额比重较大,市场认可度高,而装配式钢结构市场份额较小,技术壁垒较多。但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技术专利的积累,再加上装配式钢结构本身的优势优点,未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应用

聚碳酸脂的生产及应用 系(分院):××× 专业班级 : ×××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16日星期三

目录 1.前言 (2) 2.聚碳酸脂的生产工艺 (2) 2.1 溶液光气法 (2) 2.2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2) 2.3 界面缩聚光气法 (3) 2.4 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3) 2. 5 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合成PC (3) 3.聚碳酸脂的应用 (4) 3.1用于建材行业 (4) 3.2 用于汽车制造工业 (4) 3.3 用于生产医疗器械 (4) 3.4 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5) 3.5 用于包装领域 (5) 3.6 用于电子电器领域 (5) 3.7 用于光学透镜领域 (5) 3.8 用于光盘的基础材料 (5) 4.我国聚碳酸酯的发展建议[4] (6) 4.1 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6) 4.2 加强聚碳酸酯的应用研究 (6) 4.3 合作开发非光气法 (6) 5.致谢! (7)

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聚碳酸酯的各种生产工艺路线, 对其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建设新的聚碳酸酯装置的建议。 关键词:聚碳酸脂,生产,应用,发展建议 1.前言 聚碳酸酯简称PC,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 蠕变性小,尺寸稳定;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可在- 60 ~ 120 ℃下长期使用; 无明显熔点,在20 ~230 ℃呈熔融状态; 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已进入到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械、医疗保健、家庭用品等领域。目前, PC 正迅速地扩展到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盘等高新技术领域, 尤其在光盘的应用上发展更快。PC 还可与其它树脂共混形成PC 共混物或PC 合金, 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较差的缺点, 使之性能更加完善, 能适应多种特定应用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在五大工程塑料中, PC 树脂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2.聚碳酸脂的生产工艺 自从1956 年, 第一个工业化PC 装置投产以来, PC 工业见证了工艺进展的重大变化。 60 年代, 界面光气法、酯交换法( 熔融法) 和溶液光气法是3 个主要工艺路线。由于经济性原因,溶液法不再采用。目前工业上生产PC 绝大多数采用界面光气法工艺。近年来, 非光气熔融工艺也得到迅速发展[1]。 2.1 溶液光气法 溶液光气法是以光气和双酚A 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 或二氯乙烷) 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PC 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PC 产品。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已完全淘汰。 2.2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酯交换法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在该工艺中,酚经过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然后在卤化锂或氢氧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剂存在下和双酚A 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再进一步缩聚得到聚碳酸酯产[2]品。酯交换法生产PC 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聚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聚乙烯市场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概述 聚乙烯通常分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 高密度聚乙烯是以乙烯为主要原料,丙烯、1- 丁烯、己烯为共聚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聚合所得的聚合物。HDPE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化学稳定性,还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且机械强度好。可采用注射、挤出、吹塑和旋转成型等方法成型塑料制品。 第二节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一、世界供需分析及预测 1、市场供应状况分析及预测 2018年世界HDPE产能5113.3万吨/年,产量4527.5万吨,开工率为88.5%。世界HDPE 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亚、中东、北美等国家和地区,2018 年以上三地区HDPE 总产能3443.1万吨/年,占世界总能力的67.3%。Lyondellbasell 产能319.2 万吨/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石化(产能222.1万吨/年)和中国石油(产能209.5万吨/年)分别位居第六和第八位。2018年世界HDPE 装置主要生产企业情况见表。

数据来源:IHS 未来几年世界新建HDPE 装置主要集中在中国、北美、中东和独联体。北美新增产能主要是乙烷裂解装置,中东则主要以石脑油、轻烃装置配套。2019~2023年世界部分HDPE 新建项目见表。 2019~2023年世界部分HDPE 新建项目(万吨/年)

2018年世界HDPE 消费量约4527.5万吨,东北亚、北美和西欧地区是HDPE 的主要消费地区,这三大地区HDPE 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63.7%。中东是世界最大的HDPE 净出口地区,其次是北美、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其它地区 是HDPE 净进口地区。2018年世界各主要地区HDPE 供需状况见表2.1-3 表2.1-3 2018 年世界各主要地区HDPE 供需状况(万吨/ 年,万吨) 数据来源:IHS 2018年世界HDPE 消费量为4527.5万吨,主要用于生产薄膜片材、吹塑制品、注塑制品、编织制品、纤维等领域。2018年世界HDPE 消费构成及2023年需求预测见表2.1-4。 表2.1-4 2018年世界HDPE消费构成及2023年需求预测(万吨,%)

化工领域的新材料PC聚碳酸酯PC

一、什么是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是一类分子主链中含有—[O-R-O-CO]—链节的高分子化合物及以它为基质而制得的各种材料的总称。英文名Polycarbonate, 简称PC。 二、分类.(聚碳酸酯是分子主链中含有—[O-R-O-CO]—链节的热塑性树脂。) 按分子结构中所带酯基不同分为: (1).脂肪族聚碳酸酯 (2).脂肪族聚碳酸酯 (3).脂肪-芳香族聚碳酸酯 (4).芳香族聚碳酸酯 三、性质 1.物性:密度:1.18-1.22 g/cm^3 线膨胀率:3.8×10^-5 cm/°C 热变形温度:135°C 低温-45°C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UL94 V-0级阻

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 2.化性:聚碳酸酯(PC)是碳酸的聚酯类,碳酸本身并不稳定,但其衍生物(如光气,尿素,碳酸盐,碳酸酯)都有一定的稳定性。 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PC 材料具有阻燃性,耐磨。抗氧化性。 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两者皆有。双酚A型PC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几乎是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PC高分子量树脂有很高的韧性,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 600~900J/m,未填充牌号的热变形温度大约为130°C ,玻璃纤维增强后可使这个数值增加10°C。PC的弯曲模量可达2400MPa以上,树脂可加工制成大的刚性制品。低于100°C 时,在负载下的蠕变率很低。PC耐水解性差,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 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PC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浸浊。 四、主要性能 a、机械性能: 强度高、耐疲劳性、尺寸稳定、蠕变也小(高温条件下也极少有变化); b. 耐热老化性: 增强后的UL温度指数达120~140℃(户外长期老化性也很好); c、耐溶剂性: 无应力开裂; d、对水稳定性: 高温下遇水易分解(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需谨慎); e、电气性能: 1、绝缘性能:优良(潮湿、高温也能保持电性能稳定,是制造电子、电气零件的理想材料); 2、介电系数:3.0-3.2; 3、耐电弧性:120s;

国际建筑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际建筑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际建筑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二战以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建筑市场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景气循环,目前正在进入第二个景气循环的快速增长阶段,国际建筑市场的基本格局也在发生重要变化。 二战后,国际建筑市场随着各国转入和平建设时期而逐渐兴起,增速不高但平稳持续。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建筑市场在两方面力量推动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第一,海湾石油输出国在巨额“石油美元”的支持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并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市场;第二,东南亚地区政局稳定,外贸兴旺,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国际承包市场也日趋活跃。据统计,1981年世界250家国际大承包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达1299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标志着国际建筑市场景气循环繁荣阶段的顶峰。 1982年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开始逆转。石油供过于求,价格暴跌,产油国收入税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被迫压缩建设规模;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增长,美元大幅度贬值,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一 直处于停滞状态;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初级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非洲地区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经济困难。世界经济处于低潮,国际承包市场逐渐收缩。世界250家国际大承包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1980年为1083亿美元,1981年1299亿美元,1982年1231亿美元,1983年936亿美元,1984年805亿美元,1985年816亿美元,1986年739亿美元,1987年739亿美元。1981年以来,除1985年有微弱回升外,呈直线下落趋势,6年减少了43%。 1988年,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经济增长达到4.5%的较高水平,世界贸易超前增长达到8.5%,国际金融市场十分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国际建筑市场也随之出现较大增长,250家国际大承包投资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达9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走出了低谷。1989年增至1126亿美元,1990年增至1203亿美元,1991年达到国际承包市场历史最高纪录的1519亿美元。此后的十多年内,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且时有反复,但总体保持增长势头未变,国际承包市场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兴盛时期,每年225家大承包商营业额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见表,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整理) 1994年以后,国际工程建筑市场出现明显的波动。1997年全球225家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公司的营业总额只有1102亿美元,比1996年下降了13.1%,亚洲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新兴市场经济衰退是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1998年全球营业额又回升到1164亿美元。

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

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 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表面材料改性》课程论文 题目: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 姓名: 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14年12月28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聚碳酸酯的四个改性方向,分别把它作为光学材料、医疗器械材料、阻燃材料、合金材料及其在这四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聚碳酸酯光学材料医疗器械材料阻燃材料合金材料

Abstract This essay mainly introduce PC four modified directions, include optical material、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Flame-resistant material、alloy material and different use in life. Keyword:PC,optical material,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Flame-resistant material,alloy material

前言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通用工程塑料,具有综合均衡的力学、电气及耐热性能,特别以优异的冲击强度和耐蠕变性着称,透光率高,力学性能好,特别是冲击韧性在工程塑料中最佳,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吸水率低,制品尺寸相当稳定,其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强度与聚酯薄膜相当,介电损耗角正切仅次于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在10~130e下几乎不变。由于PC的优良性能, 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其制品及其共混(或合金)材料在电子、电器、机械、汽车、纺织、轻工及建筑等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聚碳酸酯(PC)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惟一具 有良好透明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刚性,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很高的电绝缘性、阻燃性以及抗紫外线和耐老化性能。此外,聚碳酸酯密度低,容易加工成型。可与其他树脂共混形成共混物或合金,进而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较差的缺点,使之性能更加完善,能够适应多种特性应用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电子电气、数据载体、建筑材料、机械零件、纺织、办公自动化设备、包装业、运动器械、医疗保健、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盘和家庭用品等领域。 1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 1.1生产技术现状 1898年,Einhom采用对苯二酚和间苯二酚在吡啶溶液中进行光气化反应,首次合成聚碳酸酯,1958年德国拜耳公司首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很多合成方法,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液缩聚法、吡啶法、部分吡啶法、界面缩聚光气法、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固相缩聚法等。目前,可用于工业规模生产的方法主要有界面缩聚法(又名光气法)和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和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等3种合成工艺。1.1.1光气法 光气法因缩聚反应是在有机相和无机相的界面进行的,故又称界面缩聚法,它首先由GE和拜耳公司在1958年实现了工业化。光气法是以二氯甲烷和水的悬浊液作为聚合溶剂,用双酚A、氢氧化钠和光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最后经过分离出有机相进而得到聚碳酸酯。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的单体式双酚A钠盐和光气。双酚A的钠盐由双酚A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按照缩聚反应的发生阶段,光 气法可分为二步界面缩聚和一步界面缩聚两种方 法。 二步缩聚法是传统的界面缩聚法,该方法分光气化和缩聚两步进行。将双酚A的钠盐溶液送入光气反应釜,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通入光气,光气溶于二氯甲烷中形成有机相,和无机相双酚A的钠盐溶液在两相界面进行反应生成低分子量的聚碳酸酯(光气化阶段),然后加入催化剂(一般为三乙胺)和氢氧化钠,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再经过缩聚得到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缩聚阶段)。反应在25℃~42℃和接近常压的条件下进行,产物为多相混合物。聚碳酸酯进入有机相被溶解,氢氧化钠、 双酚A钠盐及副产物氯化钠溶解于无机相。有机相经洗涤、脱盐、脱溶剂、沉淀、干燥等纯化工序后得到聚碳酸酯粉末状,再经挤出造粒得到聚碳酸酯树脂。 针对原来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光气法阶段耗时较长,且缩聚过程反应速率慢等缺点,人们开发出 “一步界面缩聚”工艺。其特点是在反应开始时加入能加速氯甲酸酯基团与酚盐酯化反应速率的催化剂,使光气化与缩聚反应两个阶段几乎同时进行,同时结束。该方法的优点是在光气界面聚合制取聚碳酸酯时反应速度加快,而且减少了双酚A和光气的消耗,同时也避免了双酚A钠盐在碱性介质中的氧化分解现象,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界面缩聚工艺的优点是工艺成熟,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易制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碳酸酯,产品相对分子量可以达到1.5×105~2.0×105;产品光学性能较好,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较低,因此长期占据聚碳酸酯生产的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约90%的聚碳酸酯采用此方法进行生产,而且部分新建装置仍然采用此工艺)。但该工艺路线也存在以下不足:(1)聚合反应过程使用大量剧毒的光气和大量有毒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二 化工市场 ◆李玉芳伍小明◆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第38卷第4期2013年4月 上海化工 ShanghaiChemicalIndustry 31··

聚碳酸酯工艺设计

聚碳酸酯工艺设计 摘要 聚碳酸酯是由双酚A钠盐与光气进行反应,产物简聚体进行缩聚反应获得。本设计聚碳酸酯厂工艺设计,主要进行了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并绘制了全厂平面布置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车间的立面图和平面图。关键词:聚碳酸酯,双酚A,工艺一、课题背景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通用工程塑料,自问世以来迅速在发达国家形成产业化生产,且技术持续发展,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聚碳酸酯光学透明性好、抗冲击强度高,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蠕变性、抗寒性、电绝缘性和阻燃性等特点,使之在透明建筑板材、电子电器、光盘媒介、汽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专用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推出了光盘、汽车、办公设备、箱体、包装、医药、照明、薄膜等多种产品各自专用的品级牌号。我国在聚碳酸酯研发上虽起步较早,先后有不少企业进行研发生产,但由于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装置规模较小、产能低、产品质量差,目前仅剩一家企业维持生产,国内市场所需的聚碳酸酯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因此,大力加强聚碳酸酯研发,加速实现其规模产业化,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我国聚碳酸酯长期依赖国外进口,2000年进口量为23万吨,到2008年增至101.7万吨,增长了近4倍,2008年国内聚碳酸酯的表观消费量接近80万吨,未来几年将保持10-15%的增长率。中国聚碳酸酯的产能仅为26万吨,而且绝大部分为合资或独资企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对我国聚碳酸酯生产企业来讲,加快技术进步已刻不容缓。 二、聚碳酸酯产业的现状由于世界金融市场处于混乱状态,2009年亚洲双酚A(BPA)市场,将继续面临困难时期的挑战,除非经济走势上行,来自下游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PC)工业的需求才会稍有提升。一家亚洲贸易商于表示,要使双酚A(BPA)市场上扬,至少在今后6个月以后。随着双酚A(BPA)现货的急剧下滑,该工业处于不景气状态。截至2008年12月,双酚A(BPA)价格与当年7月相比、下降了近40%。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恶化和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来自聚碳酸酯(PC)和环氧树脂工业需求的疲软,而导致双酚A(BPA)市场的不振,将可能会持续到年底。虽然新的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PC),生产装置已于2008年投运,但经济的下行趋势和竞争 3 的加剧,已大大挤压了一些公司的边际利润,迫使一些生产商降低开工率或延长装置停工期。双酚A(BPA)发展在2008年也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来自与双酚A(BPA)接触的健康危害的争论,已促使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在食品容器应用中禁用这种化学品。鉴于终端用户减少购买量,亚洲地区一些双酚A(BPA)生产商纷纷降低开工率,以减少这种高成本材料不断增多的库存。中国大多数环氧树脂装置,目前开工率都在50~60%。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三井化学公司合资的,10万吨/年双酚A(BPA)装置于2008年12月投产后,又使该地区新增了供应量,预计双酚A(BPA)价格一度会下跌至底线。另外贸易商和终端用户的调查指出,如果需求继续疲软,则对双酚A(BPA)价格的支撑会很小。2009年也会出现一些新的贸易动向,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将实施,按照新的法则,双酚A(BPA)从ASEAN出口将执行零关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有2家主要的双酚A(BPA)生产商:拜耳公司在泰国拥有16万吨/年装置,三井化学公司在新加坡拥有23万吨/年装置。 三、聚碳酸酯市场需求概况20世纪末,世界聚碳酸酯的产量约114万吨,聚碳酸酯按功能特性分为一系列品级,如通用级、透明级、医药食品级等。各品级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更多的具体牌号。一些大的生产厂商可提供几十个品级、上百个牌号产品。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2004 年世界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278.2

聚碳酸酯(PC)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 1、加工特性 PC是无定形材料,它的熔体粘度对温度敏感。由于PC在高温下易发生水解,制品质量对原料的含湿量很敏感,在成型前必须将原料须干燥至小于0.02%。PC 可采用注塑、挤出、吹塑、流延等分法加工,也可进行粘合、焊接和冷加工。2、注塑工艺 (1)塑料的处理 PC的吸水率较大,加工前一定要预热干燥,纯PC干燥120℃,改性PC一般用110℃温度干燥4小时以上。干燥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一般可用对空挤出法判断干燥是否足够。再生料的使用比例可达20%。在某些情况下,可100%的使用再生料,实际份量要视制品的品质要求而定。再生料不能同时混合不同的色母粒,否则会严重损坏成品的性质。 (2)注塑机的选用 现在的PC制品由于成本及其它方面的原因,多用改性材料,特别是电工产品,还须增加防火性能,在阻燃的PC和其它塑料合金产品成型时,对注塑机塑化系统的要求是混合好、耐腐蚀,常规的塑化螺杆难以做到,在选购时,一定要预先说明。 (3)模具及浇口设计 常见模具温度为80~100℃,加玻纤为100~130℃,小型制品可用针形浇口,浇口深度应有最厚部位的70%,其它浇口有环形及长方形。浇口越大越好,以减低塑料被过度剪切而造成缺陷。排气孔的深度应小于0.03~0.06mm,流道尽量短而圆。脱模斜度一般为30′~1°左右。 (4)熔胶温度 可用对空注射法来确定加工温度高低。一般PC加工温度为270~320℃,有些改性或低分子量PC为230~270℃。 (5)注射速度 多见用偏快的注射速度成型,如打电器开关件。常见为慢速→快速成型。 (6)背压 10bar左右的背压,在没有气纹和混色情况下可适当降低。 (7)滞留时间 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物料会降质,放也CO2,变成黄色。勿用LDPE、POM、ABS或PA清理机筒。应用PS清理。 (8)注意事项 有的改性PC,由于回收次数太多(分子量降低)或各种成分混炼不均,易产生深褐色液体泡。 结构与性能: PC是一种无定形的热塑性塑料,由于主链由柔软的碳酸酯链与刚性的苯环相连接,使之具有许多优良的工程性能。 (1)力学性能 PC具有均衡的刚性和韧性,拉伸强度高达(6l~70)MPa。有突出的冲击强度,在一般工程塑料中居首位,抗蠕变性能优于聚酰胺和聚甲醛。 (2)热性能与聚酰胺和聚甲醛不同,PC是非结晶性塑料,但由于主链上存在苯环。使PC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分别高达150℃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 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我国也将面临向消费型社会转换,我国经济应该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至少投资是这个趋势。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需求方的变化对于行业、企业盈利几乎是决定性的。而目前投资、需求的前景黯淡势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近年的收入增速可看出,投资的不景气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传统业务快速下沉已经引起企业家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未来转型与改革是必然趋势。 我国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开始下降(% ) 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下降会影响投资增速

投资增速下行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2015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为%,高出9月个百分点,表明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较之前有所缓解。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为%。 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累计同比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值及同比 2015年前11月沪深两市定增的募集资金为9218亿,远超过2014年的6824亿,可见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增强。就建筑行业而言,债务直接融资量继续下降,偏好定向增发的企业越来越多。2016年定增募集金额已为历年最高,另外还有亿的定增方案正在审核之中(如果考虑349亿的优先股融资就达到了591亿)。2016年建筑行业定增融资将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将为建筑企业并购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由于投资下行,建筑公司经营承压,大部分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度过难关。稳定的资本市场为建筑企业转型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 建筑行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 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自“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提出后,全国各地区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寻找输出过剩产能的机会,以期实现更多价值。从各省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 的建设工作在获得各省市的关注,现在已经有多项项目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启动,预计未来将首先在铁路、航运、水运等基建投资方面得到切实地落实。

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市场

综述专论 化工科技,!""!,#"(!):$%&$’ !!!!!!!!!!!!!!!!!!!!!!!!!!!!!!!!!!!!!!!!!!!!!!!!!!!!!!!!!!!!! ()*+,)+-.+)/,01023*,)/+4*)51*,67(.83 收稿日期:!""#9#!9!:作者简介:孙欲晓(#:$’;),女(汉族),吉林市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信息所工程师,从事情报调研工 作。 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市场 孙欲晓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吉林 #%!"!#) 摘要:介绍了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的进展,综述了国内外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市场情况。对我国 聚碳酸酯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我国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聚碳酸酯;技术;市场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9"A##(!""!)"!9""$%9"A 聚碳酸酯(英文名:BCD E FGH ICJGKL ,简称B))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能、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抗张强度、抗弯强度、伸长率和刚性,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可在;#""M &#>"M 温度范围内使用,电性能优良,吸水率低,透光性好,可见光的透过率可达:"N 左右。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已进入到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械、医疗保健、家庭用品等领域。目前,B)正迅速地扩展到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盘等高新技术领域,尤其在光盘的应用上发展更快。B)还可与其它树脂共混形成B)共混物或B)合金,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较差的缺点,使之性能更加完善,能适应多种特定应用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在五大工程塑料中,B)树脂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国内外"#树脂的生产情况 !$!国外"#树脂的生产情况 国外B)树脂生产源于#:A$年,首先在德国,依次又在日本、西欧和美国实现了工业化。自@"年代末起, 世界B)树脂生产能力增长较快,#:@@年生产能力为>@=’万K O G , 到#::@年全球B)树脂的生产能力增为#$%万K O G 。预计在 !""!年生产能力可达!!"万K O G 以上。 目前世界上B)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这三大产地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N 。#::@年世界B)主要生产厂商及 生产能力见表#[#] 。 表!!%%&年世界"#主要生产厂商及生产能力国家及地区生产厂商生产能力O (万K ?G ;#) 美 国 PG E LH #@ 6CQ @2+ >%=%北美合计$:=%德国PG E LH #!6CQ >=A 荷 兰 2+:比利时 6(4%=>PG E LH #A 意大利PG E LH #=A 西欧合计>A =>日 本 出光石油化学>住友;陶氏化学>=A 2+;三井化学 >帝人化成#"三菱化学 $=A 韩 国 三菱化学>锦 湖 !中国台湾省新光合纤!台湾塑胶工业!泰 国 三菱化学A 菲律宾石油化学公司#=$亚洲合计>>=$巴 西 B)P O 出光石油化学 !2+ #前苏联#其它地区合计>总 计 #$%=% 万方数据

新型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_

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二章文献综述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是在高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NHCOO—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聚氨酯体系由二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相互作用而得,因此根据选用原料的不同得到不同类型的聚氨酯,主要分为线型和体型两大类。由于性能优异,自20世纪30年[2]代Bayer公司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聚氨酯材料——Durethane U问世以来,聚氨酯产量一直增长很快,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3]聚氨酯作为生物材料的肇端是上世纪50年代被用作人工乳房,由此其在生物医用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获得了广泛承认。此后,在心脏起搏器绝缘线、人工血管、介入导管、人工关节、人工软骨、神经导管、控制释放载体等等一系列材[4]料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使用效果最终表明:聚酯型聚氨酯易水解,聚醚型[3,5-9]聚氨酯易于氧化降解。因此,按照作为医疗材料必须做出严格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三个方面:(1)血液相容性(2)组织相容性(3)力学相容性。达到要求的聚氨酯才能广泛应用。针对

以上两种聚氨酯的缺点和医用要求,本文主要根据反应机理合成一种新型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并通过实验来检验它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医用要求。 2.1 聚氨酯弹性体的基本结构 2.1.1 一般聚氨酯弹性体的基本结构由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或多元醚反应生成的聚氨酯的主要结构是-NHCOO-,其中氨基甲酸酯链段是重复的结构单元。根据其结构可以看出,类似酰胺基团及酯基团的存在,使聚氨酯的化学和物理性能介于聚酰胺和聚酯之[4]间。因此,聚氨酯在粘合剂、高档涂料、建筑材料、涂饰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生物医用领域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例如人造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等,这些无不得益于其优良的微相分离结构。1966年美国学者Cooper及其同事的“线[5]型聚氨酯的黏弹性”对聚氨酯的聚集态作了比较完整的阐释:(1)聚氨酯均是由柔性链段和刚性链段交替连接而成的(AB)n型嵌段聚合物;(2)分子中内聚能很大的刚性链段彼此缔合在一起形成微区的小单元,其玻璃化温度远高于室温,常温下呈现玻璃态,称之为塑料相;构成聚氨酯基质或基体的柔性链段玻璃化温度 2

聚碳酸酯的技术发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聚碳酸酯的技术发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摘要:介绍了聚碳酸酯(PC)技术进展现状,特别介绍了中国聚碳酸酯研发历程和研发现状,并对改性技术方向做了介绍。对世界聚碳酸酯市场进行了深度分析,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聚碳酸酯技术进展 聚碳酸酯(PC)是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热性、抗震及加工性能好、有极好的形状和颜色稳定性的透明树脂。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掺混物和合金方式使用,在六大工程塑料中消费量仅次于聚酰胺(P A)。 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PC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提高,PC材料在性能完善和个性化设计方面取得了更快的进展,PC制品的应用已渗透到建筑、医学、服装、光盘片、汽车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宽波透光的光学器械等行业之中,正在迅速改善和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于PC新用途的研究报告也不断问世,如,原美国GE全球研究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基片技术,可用于柔性有机光发射二极管(OLED);英国塑料电子产品开发商Plastic Logic公司开发了25.4cm的柔性有机基体显示器材;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发电是聚碳酸酯又一个增长中的应用领域;随着首支耐高压的PC针剂管的问世,PC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了。PC可制成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的充氧器外壳,PC 还被用于做肾透析时的贮血池及过滤器外壳,其高透明度可以保证血液流通的快速检查,这使透析变得简单实用。 除此之外,游泳池底部的自照明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高清晰大型电视屏幕、纺织品中可进行织物材料识别的芯片标记纤维等一些全新的领域都少不了PC材料的身影,PC制品正在为各行各业作出贡献,其应用潜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1 技术进展 目前,国际上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技术主要有三种:光气化界面缩聚法(简称光气法)、酯交换熔融

当今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此,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并充满活力的市场。本文阐述了建筑业的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建筑业的国际化、技术创新、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等方面对我国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关键字:建筑业;现状;问题;解决方法 1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此,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并充满活力的市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建筑业大国,但不是建筑业强国。因而,把建筑业做大做强作为实现富民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中国建筑业现状分析 2.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不断完善投资建设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侨资、港澳台投资、国内外金融贷款和自筹资金等,以较高的投资率,注入了巨大的资金。 2.2重大工程建设成就辉煌 我国建筑业在巨大的投资建设浪潮推动下,建设了许多国际一流的我国空前

的大型建设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设,如北京的金融街、东方商场、新南站、地铁、国家大剧院、奥运会场的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建筑;上海的宝钢、东方明珠电视塔、过江隧道、环球金融中心;京九、青藏、南疆铁路等建设;以全国各省(市)会为中心的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苏通大桥和五纵七横全国城乡公路网建设以及正在开展的农村公路建设;三峡电站、秦山核电、西电东送等电力建设;西气东输及其油气田建设;南水北调和城市供水建设;城市公交和污水处理建设;以及港口机场建设;新一批城市群带建设,布及全国城市的大量住房和工业、服务业和公共建筑。都凝聚了建设业者的聪明智慧、科技创新和辛勤劳动。 2.3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2001 年至今,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工业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勃勃生机,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建筑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稳定在 6%左右,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这说明,建筑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从企业数量、人员规模上看,建筑业企业数量一直低速增长,但建筑业从业人数则以 7%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这表明建筑业企业近年来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 2.4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保持在 6% 以上。从业人员达到 4 000 万人以上,成为稳定提供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按每个建筑职工供养 2 人计算,建筑业为 1. 2亿多人(约为全国人口总数的 1/10)提供了生活来源。建筑业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包括钢铁、水泥、机械设备制造、家具、家用电器、相关的研发、咨询服务以及各类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保持稳定并不断加强。 3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各级领导和广大从业者,在上述重大项目中和众多工地上,战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