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精选】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4湿地的生态效益新人教版必修3

考点4湿地的生态效益1.湿地的概念: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它一种广义的定义。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3.我国重要湿地分布。
1.湿地资源的功能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
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3.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传统农业模式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污染和土地的退化问题严重。
湿地具有很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对于农业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作用。
1. 湿地水资源的调节作用湿地作为自然的调节性水体,具有很好的水资源调节作用。
湿地的植被能够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减少水的流失和泛滥。
同时,湿地还能够调节水的分布,保证农田的灌溉和渔业的发展。
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湿地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作用湿地具有较强的土壤保持作用,它能够减少农田的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学多样性。
湿地是自然的生物保护区域,它们允许大自然在其中自由地发展繁荣,不但能够维护食品链和生态平衡,还能维护众多的野生动植物。
因此,湿地的维护和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3. 湿地净化水质的作用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是净化水资源,将它们转化为可再生的资源。
湿地中的植物和土壤可以有效地过滤有害物质和疾病媒介。
湿地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净化农业和城市排放的废物水,提高了这些水源的质量。
湿地的净化作用对于农田水源、饮用水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湿地的温度调节作用湿地具有一定的温度调节作用,能够明显地影响周围的气候系统和温度变化。
它们可以吸收和释放水蒸气,保持温度平衡。
这使得湿地成为一种有效的自然调节器和气候调节器。
因此,在严峻的气候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尤为重要。
结论综上所述,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和土地的退化,提高了土壤的质量,保障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湿地的净化特性和温度调节作用对于农田水源、饮用水和环境保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
浅析湿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价值

浅析湿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价值摘要:湿地能对生态环境的修复起到系统性的服务功能。
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湿地的重视程度,应用相应的措施,让湿地发挥其作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
基于此,文章阐述我国湿地的现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提出发挥湿地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功能价值引言湿地是复合型生态系统的一种,其中包括基质、微生物以及植被等。
我国虽然地域辽阔,湿地资源丰富,但是过去由于人们对湿地的认识程度不足,存在一些建设与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湿地的发展,甚至还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可见,湿地在生态系统发展中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当前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应注重对湿地的保护,必要时应该开展人工湿地建设,提升我国湿地资源利用效率,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
1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湿地公园设计原则1.1因地制宜原则由于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脉络的差异性,因此在设计湿地公园时,应当对场地的土壤、水体、气候等情况进行勘探调研分析,优先考虑选择乡土植物或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修复和丰富场地内的植物群落;同时,应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化和经济条件,尊重地域的文化脉络,融入地域文脉元素,体现出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
1.2生态设计原则在设计湿地公园时,应尽量避免对自然生态不必要的破坏。
既不能忽视湿地生态系统自身承受力,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也要注重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尽可能地对湿地生态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还要通过适宜的规划设计策略,利用生态修复方法,实现蓄水调洪、水体净化、气候改善的目标,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1.3协调发展原则在设计湿地公园时,要充分尊重自然演替规律,通过生态修复策略的设计和建设,可让各个功能分区协作发展,共同维护湿地生态。
比如可以利用透水砖作为地面铺装,建筑材料可以选用乡土材料,在满足景观设计要求的同时,满足湿地公园的生态可持续性要求。
盘锦市湿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盘锦市湿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摘要根据盘锦市湿地的基本状况,对盘锦市湿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保护湿地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辽宁盘锦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50-02湿地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是极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最重要、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类型也多种多样。
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湿地效益是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功能、用途和属性的总称。
人们可以直接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也可以间接地从湿地所具有的功能中获益。
辽河三角洲湿地主要分布于辽东湾北岸,集中于大凌河、辽河之间,即盘锦市境内。
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的最南端,是辽河三角洲的核心,代表着整个三角洲的特征,地处东经121°30′~122°30′,北纬40°40′~41°30′。
东西宽87 km,南北长85 km,总面积4 071 km2,由水域带、滩涂带、芦苇带和农田、草地带组成[1],辽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湿地芦苇沼泽和潮间滩涂,境内的大凌河河口、辽河与大辽河河口之间又分布着虾蟹池、河口水域等湿地类型,湿地分布比较零散,景观结构复杂多样;沟渠纵横交错,呈网状结构。
辽河三角洲湿地总湿地面积为31.5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7.4%。
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6.0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50.8%,人工湿地面积为15.5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49.2%。
这就为此地区带来了天然的生态效益、丰厚的经济效益。
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开发利用 湿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引 导其积极参与湿地保护。
科学研究
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监测,深入了解 湿地的生态特征和变化情况,为保护 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参与和教育
公众参与
通过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 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决策和行动。
01
02
03
提升环境质量
湿地能够净化空气、水源 ,吸收污染物,为人类提 供清新的生活环境。
增加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众多植物和动物的 栖息地,为人们提供了丰 富的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 。
提供休闲场所
湿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 境使其成为人们休闲、娱 乐和健身的好去处。
提升环境形象
城市形象标志:湿地成为城市中一道美 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的形象标志之一 。
提高。
非经济效益
要点一
生态文化和精神价值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精神价值,如提供生态旅 游和户外活动的场所,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 保护意识。
要点二
生物多样性保护
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湿地有助于维 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04
湿地的社会效益
提高生活质量
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 湿地的水质净化: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吸收、降解和转 化污染物,净化水质,提高水质稳定性。
03
湿地的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渔业和农业产出
湿地为渔业和农业提供了重要 的生产资源,包括鱼类、贝类 、禽类等水产品,以及水稻、
莲藕等农作物。
旅游业收入
湿地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 样性而成为旅游胜地,为当地带来 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地理地形知识:湿地是什么?对环境有哪些重要作用

地理地形知识:湿地是什么?对环境有哪些重要作用湿地是指地表或浅层地下水处于不断或周期性淹没、水分充足和互通的地区。
它们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可以包括泥滩、沼泽、湖泊、河流、湿地森林等多种生态环境,也被广泛称为“地球的肾脏”。
湿地在环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可以净化水质,促进水文循环,形成水源涵养区,稳定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湿地可以吸收污染物质,在水体中起到自然过滤的作用,起到净水的效果,因此被广泛地认为是全球性的水污染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自然过滤器。
同时,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水分、潮湿和厌氧等特性,利于维持种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使之得到充分的生长和繁衍。
其次,湿地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很强。
湿地的水位可以影响水、土和气的交换,调节全球气候的变化。
湿地还可以影响大气环境的温、湿、氧、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比例分布,产生重要的生态效益和气候调节功能。
再次,湿地对于维持人类生活也非常重要。
湿地提供了生物多样性资源,为许多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此外,它们还为人类的水源保护、农业、渔业、旅游业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服务,同时又可作为能源和原材料的资源突破口。
不过,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湿地面积的逐步减少,湿地生态效益受到了破坏。
许多湿地被围垦填海,污染排放、养殖、工业污染等活动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大降低。
这些情况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人类进行保护。
为有效防止湿地退化,必须积极地开展湿地保护。
湿地保护是保护和修复人类自然环境的关键,通过加强湿地科学研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加强湿地的保护、修复和管理,重建和改善湿地生态系统,从而防止湿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破坏,并共享湿地内的各种重要资源。
同时,加强湿地环境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和管理策略,并使之贯彻于各阶段的管理过程中。
在湿地开发的过程中,注重湿地保护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标准,促进科学合理的湿地开发和利用,从而切实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
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重视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1. 生态意义: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止洪涝、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对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生物多样性意义: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都生活在湿地中。
保护湿地资源,有利于维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3. 经济意义:湿地资源对农业、渔业、水资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湿地可以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生计保障;湿地也是农田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4. 社会意义:湿地资源保护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湿地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掌握湿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推动社会宣传教育: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湿地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4. 加强生态修复和持续利用:加强湿地资源的生态修复工作,修复退化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环境;在湿地利用中,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实现湿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湿地资源合作,推动跨国界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共同保护并合理利用全球湿地资源,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湿地资源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武汉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及其效益分析

武汉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及其效益分析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为周边居民及来往旅客提供了休憩娱乐的空间,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通过论述武汉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概况,分析评价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综合效益,提出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参考建议,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更好为城市发展服务。
标签:武汉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效益评价引言湿地公园是在全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背景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的一种以休闲游憩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等功能的湿地保护方式。
2000年,泰晤士河畔的伦敦湿地公园建成开放,为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利用模式。
同年年底,香港米埔湿地公园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成为我国首个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与远离城市并以自然湿地保护为主的湿地公园不同,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
本文通过对武汉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内容进行阐述,并对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促使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更好的为城市发展服务。
一、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概况(一)建设背景武汉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旅游区北部,毗邻郭郑湖、汤菱湖及磨山等风景区,处于东湖绿道的“黄金地带”,占地面积约120000m2,水域面积约70000m2。
武汉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原为废弃的“田”状鱼塘,在武汉东湖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退渔还湖”政策的指导下,武汉华侨城秉承央企社会责任,将其经过活化改造,修复再造生态栖息地,重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成为集生态科普与环保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被称为“开放式的生态博物馆”。
(二)建设工艺本工程秉承自然生态的理念,充分利用湿地空间及地形条件,将水生态与水景观结合,构建集水质保障、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为一体的的生态湿地公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湿地资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 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 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 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 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 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 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 至丧失。因此迫切需要对湿地进行保护、恢 复和重建。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 三角洲。 暂时性的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河 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地。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k㎡以上),包括遭季 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k㎡以上)。 季节性的湖泊:季节性淡水湖(8k㎡以上),包括洪泛平 原湖。 人工水面 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属于广义湿地,得到湿地公约 的认可。
为什么停止开发 北大荒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 地。“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 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 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 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 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 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 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 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潮 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 理综合体。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 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红树林
河口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 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 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 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 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有一个或多 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 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例如,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 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 镉、铜、 锌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 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 一片柏树沼泽地 (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 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 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 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印度卡尔库塔市 (Calcutta)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该城所有的生 活污水都被排入东郊的一个经过改造的湿地复合体 中。这些污水被用来养鱼,鱼产量每年每公顷可达 2.4吨;也可用来灌溉稻田,每公顷年产水稻2吨左 右。另外,还在倾倒固体垃圾的地方种植蔬菜,并 用这些污水来浇灌。大量的营养物以食物形式从污 水中排除出去。卡尔库塔城东的湿地成为一个如此 低费用处理生活污水并能同时获得食物的世界性典 范。
净化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 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 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 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 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 割去了肾脏。 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 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 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 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 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 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湿地生物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中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 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 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 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 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 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 中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 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 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 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 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 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 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 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 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 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定义
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 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 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 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提供动物栖息地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 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 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 所。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 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 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 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 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 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 莺、掠鸟等约200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 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
湿地功能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 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 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 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 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 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 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 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 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 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沼泽
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 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 没。”
基本分五大类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 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水生植 被层,包 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 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 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 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 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 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 称为“鸟类的乐园 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 鸟类的乐园 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 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 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 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 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大气组分调节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 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 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 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 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 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 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 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 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 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 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 成分。
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 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 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 湿润的地区之一。
中国湿地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 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 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 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 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家林业局专门 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 护和执行工作。截至2009年11月,列入国际重要 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7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 何止37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 仍无人问津。
物质生产
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 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 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 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 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 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 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 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 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 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 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 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 是著名的七里海河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 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 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 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 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 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 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 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 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 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 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 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