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子铅锌矿深部找矿工作初见成效
铅锌选矿厂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铅锌作为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铅锌选矿工艺,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10日在某铅锌选矿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熟悉铅锌选矿的基本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
2. 掌握铅锌矿物的性质和选矿方法。
3. 了解铅锌选矿厂的生产管理和技术要求。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1. 选矿厂概况该铅锌选矿厂位于我国某省份,年处理能力为150万吨。
厂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拥有现代化的选矿设备和技术。
2. 原矿性质该厂主要处理的是原生铅锌矿,矿石中含有铅、锌、铜、银等多种金属。
矿石品位较高,有利于选矿。
3. 工艺流程(1)破碎:将原矿破碎至一定粒度,以便后续的选矿。
(2)磨矿:将破碎后的矿石磨细,以便提高选矿效率。
(3)浮选:根据铅锌矿物的物理性质,采用浮选方法进行分离。
(4)浓缩:将浮选后的精矿浓缩,以便提高精矿品位。
(5)精炼:将浓缩后的精矿进行精炼,得到最终的铅锌产品。
4. 主要设备(1)颚式破碎机:用于将原矿破碎至一定粒度。
(2)球磨机:用于将矿石磨细。
(3)浮选机:用于分离铅锌矿物。
(4)浓缩机:用于浓缩精矿。
(5)精炼炉:用于精炼铅锌产品。
5. 实习过程(1)实习初期,在厂区领导和师傅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选矿厂,了解了选矿工艺流程和设备。
(2)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了浮选、浓缩、精炼等主要工艺的操作方法。
(3)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了浮选药剂的选择和调整方法,以及精矿浓缩和精炼的操作技巧。
(4)通过实习,对铅锌选矿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使我更加坚定了学习采矿专业的信心。
青城子矿田榛子沟区铅锌矿进一步找矿探讨

i i 翻
。 . 。 。. 。 . 。 。. 。 。
工 业 技 术
青城 子矿 田榛 子 沟 区铅锌矿 进 一步找矿 探讨
姚 广 兰奎 元 兰 奎斌 ( 宁 有 色丹 东地 质 勘 查 院 ) 辽 摘 要 :对老矿 山重新 认识 , 开展二轮找矿 工作 , 寻找榛 子沟式 的铅锌矿床 。本文主要就构造及含矿 层位进行研 究 ,并进行 了成矿预测 。 关键词 :铅锌 矿 地 层 戍矿预测 中图分 类号 : 5 TD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7 0 3 ( 70 () 0 6 2 6 3 5 4 : ( )6a 一 0 4 0 J 】 在 4 余 年的矿产勘查 中 ,围绕 青城子铅 4  ̄ 0 m ;大石桥组三 段五层( td 5 由白云 向矿 带 ,矿带长 1 0 米 ,延深 2 0 0 0 020 Pl3 ) 0 8 0 3 0米, 矿区范 围内发现并 探明 了大 中型铅锌 矿床 1 石 大理岩 、方柱石 大理岩组成 ,与( t 3 ) 0 P l 4 的 单 个矿体 长 5 2 0米 ,幅宽 5 l d 0 0 ,平 5米 余个 ,其 中榛子 沟区的 铅锌 矿量 占青城 子矿 接 触部及附近是高 家堡子银矿 床及小佟家堡子 均 为 8米 ,北东 倾 ,倾 角 2 。 4 。 0 0 。平均 品 区的 7 %以 卜 目前矿 山资源进入 危机时期 , 大 型金矿床 的 Ⅱ号矿体 赋矿部位 ; 0 。 应 当借助振 兴东北 的大好 时机 ,对老矿 【重 l J 盖 县组 ( tg : p l ) 形成 于裂谷收 缩期 ,分布 新认识 , 不断总结成矿规律 , 展老矿区二轮 矿 区北 部和 东部 ,属 于会 效益和经济效 益。 质 半粘 土质岩石 组成 的沉积 建造 。岩性 为 黑 云 母片岩和 二 云母 片岩为 主 ,夹矽 线石 片 岩 、黑云 母 变粒 岩 、透 闪变 粒岩 及 大理 岩 。 1地质背景 构造 青城 子铅 矿位 于华北 地 台北缘 辽东 裂谷 区 网早期 东西 向褶 皱构 成的 线 型构造 带 中段 ,大 石桥 草河 口断 坳与营 I 宽甸断 = 1 = 1 隆的 衔接地 带 ,北 瓦沟 弟兄 山矿 带中部 , 是 矿 区基本 的构 造格架 ,隶属于 草河 I复 向 草 河 I复 向斜 南翼 ,属于东 西 向构造 与北 东 斜 和 虎皮峪 复背 斜低 序次构 造范 围 。 由于 受 = 1 后 期构 造运 动的 强裂干 扰和 改造 ,东 西 向褶 向构 造 交 接复 合 部 位 。 地层 : 区内出露地 层为鞍 山群( a 、辽 皱 局部地段构造 线方向发生急剧扭 曲 ,形成 S Ar ) 据遥感地 质解译 , 矿区深部构造影 像 河 群的浪 山组 (t ) 大石桥组( t )U Pl , 1 P l  ̄ 盖县 型扭褶 , d 组 (t ) P l ,辽河群 属于 ・ 山喷 发的优地槽 表 现 为线状 和环状 构 造交迭 ,浅部构 造以 褶 g 套火 皮 相陆间裂谷沉 积建造 , 旱整合接触 。现简述如 气 为主 ,断裂次之 ,基本动 态为向北突 出的弧 形, 其中推复构造带是 矿区主体控矿构 造。该 下: 车岭沟 、 道 头 鞍 山群( a :以混 合 质变粒岩 ( Ar ) 钾花 岗 带 自南东起 经大 小夹沟 、大岭 、 转 制约着全区铅锌矿 带 岩) 为主 , 下部有 黑云变粒岩 、电气石变粒岩 。 沟 , 向北 东至麻泡沟 , 根据钻孔控 制,该层厚 2 0 2 0 0 — 6 m,为该区最 的宅 间展 布。褶 皱构造 以 榛子沟 倾没 背斜 为 主 , 向 2 0 左右 ,轴长 3 i ,倾 伏角 2 。 轴 9。 k n 5, 老 的 地层 。 与下 伏地 层 旱 不 整 合接 触 。 浪子 山组( t1 形成于裂谷初 始扩张期 , 榛 子沟 矿体 分布 在该 背斜的 北翼 。矿 区断 裂 P1 房身沟断 裂 , 宋家 沿 鞍 山群混 合质变粒 岩 卜盘分 布 ,形成 镶边 构造 以北 东 向弯地 沟断裂 、 子 断裂为主 ;如 F1 、F2断裂基本控制 了矿 地 层 ,分布稳定 ,厚度变化较大 ,在褶皱两翼 变薄 ,一般 在 1 — O m 左右 ,主要 由透闪变 区的铅锌矿 体的 展布 。 0 1O 粒岩、 斜长 角闪 片岩,不纯质大理岩 , 云母片 岩等组 成 。其原 岩为火 山喷 发和陆 源碎 屑沉 2岩浆活动 积, 为青城子铅矿 “ 榛子沟式”铅 锌矿 床的主 区内岩 浆活动极其 强烈 , 多期多位的侵 入 要赋矿层位 。 岩 体构成岩 浆岩 田。裂 谷初始扩张期 (3 5 2 . 亿 大石桥组( td :形成 丁裂谷扩张 时期的 年 ) Pl) ,在 幔源分异 作用下发 生大规模 的幔源花 酸性海底 火 海 进沉 积环境 。 ‘ 部三家 子 方 家隈子 岗岩浆侵位 ,其后 多次 发生基性 一 区西 当时处 于海 盆边缘 ,发育形 成厚 层状 复 理石 山喷发和热 泉喷 流 ,为 裂谷型 P 、Z 、Au b n 、 式 碳酸 盐岩 建造 。这 套海 相 沉积地 层 自下而 Ag 床提供 了充 足的成矿物 质。主要岩体 有 矿 上可划分 3个岩 段 ,大石桥 组一段( td1 由 印支期新 岭花 岗岩体 ( ) Pl ) v 5 及东 部的 吕梁 期 1 石 墨方解石 大理岩组 成 ,厚 l — O ,沿走 大 顶子 ( 2斜长花 岗岩 体 , 3m 0 y2 ) 为本区的成矿提 向分布稳 定 ,是榛子 沟 区 2号 矿体 的主 要赋 供 了热动力;另有煌斑岩脉 、闪长岩脉及伟 晶 矿 层位 ;大石桥 组二段( t 2 主要 由柘 榴石 岩脉 等。 Pl ) d 云 母片岩组成 。厚 1 - 0 ,岩性变化 不大 , 04 米 区内 主要 成矿 元素具 有 垂直 分带 和水平 以 含 柘 榴 石 为 主 要 特 征 ; 大 石 桥 组 三 段 分带特 征 , 自下而 上依次为 P 、 n Ag , 。 bZ、 Au ( t 3共分 为五 层 :三段一层( t 3 ) Pl ) d P l 1由间歇 从 成矿 元素富 集部 位看 ,岩 体与 地 层接触部 d 性火 山喷发成因的角岩与条带状大理岩 互层带 富集 C 、Mo 推 复体前缘大石桥 组顶部与盖 u ; 、Ag 。按 照成矿 系 及 透 闪石 大理岩 等组 成 。是 南山式铅 锌矿 床 县组 接触带附近 则富集 Au 的 主要赋矿 层位 。厚 5 — 0 m ;大石桥 组三 列理论 , 是同一成矿背景 下 由不同组 份,不 05 0 这 段 二层( l 2 主要 为云 母片岩 ,矽线 石云 同类型 ,不 同形式 的金 属矿 床组 合形 成的一 Ptd3 ) 母 片岩夹薄 层浅粒岩 透辉 透变粒岩 。 厚 4 0 个 完整的 成矿系 列。 3 0米 ,该层 中未 铅 锌 业矿体 ;人 石桥 0 组 三段三层 ( l ) Ptd3 由白云石大 理岩 ,透闪 3矿床特征 3 石 人理岩组成 ,厚 2 — 4 m,原岩建造 为碳 0 10 酸 盐建造 ,该 区赋 存有铅 锌 工业矿体 ,多为 顺 层产出 ;大石 桥组 三段四 层( 1 4) Ptd3 由斜 长浅 粒岩 与韬榴 石 、矽线 石母 片岩组 成 ,厚
铅锌矿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期间,在铅锌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此期间,我深入了解了铅锌矿的开采、选矿、冶炼等全过程,对铅锌矿产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二、实习内容1. 矿山开采在矿山开采环节,我了解到铅锌矿的开采方式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
地下开采主要用于深部矿藏的开采,而露天开采则适用于表层矿藏。
在开采过程中,需遵循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确保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2. 选矿工艺选矿是铅锌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提高铅锌金属的品位。
我实习的铅锌矿采用浮选法进行选矿,主要包括破碎、球磨、浮选、浓缩、过滤等工序。
在浮选过程中,药剂的使用、浮选机的操作以及工艺参数的调整都对选矿效果有重要影响。
3. 冶炼工艺冶炼环节是将选矿后的铅锌精矿转化为金属铅和金属锌的过程。
我实习的铅锌矿采用火法冶炼工艺,主要包括烧结、熔炼、吹炼、精炼等工序。
在冶炼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炉温、气氛、物料配比等参数,确保冶炼效果。
4. 环保与安全在铅锌矿的生产过程中,环保和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我了解到,铅锌矿企业需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同时,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实习收获通过实习,我对铅锌矿产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矿山开采到选矿、冶炼,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
同时,铅锌矿产业环保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
四、实习总结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铅锌矿的生产工艺,积极参与各项工作,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铅锌矿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选矿厂工作总结

选矿厂工作总结
在矿厂工作期间,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总结:
1. 熟悉矿石的处理和加工流程:我了解了不同矿石的特性和处理方法,学会了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进行矿石的破碎、筛分、浮选等加工步骤。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矿石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 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和维护:我熟悉并能够独立操作和调试各种矿石处理设备,如破碎机、球磨机、浮选机等。
在日常工作中,我时刻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3. 注重工作安全和环保:在矿厂工作期间,我始终将工作安全和环保放在首位。
我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参与了各种安全培训和演习,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我主动参与了矿石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4.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矿厂工作中,我同其他员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我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和协商,确保工作的高效和顺利进行。
我注重与同事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和解决冲突,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5.不断学习和改进:在矿厂工作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
我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还主动参与了矿厂的改进项目,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做出了贡献。
总结来说,我在矿厂工作期间展现了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机理及其对深部找矿的启示

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机理及其对深部找矿的启示宋丹辉;韩润生;王峰;王明志;何治;周威;罗达【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24(51)2【摘要】【研究目的】青山铅锌矿床地处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北矿集区威宁—水城成矿亚带中段,严格受构造控制,资源潜力巨大。
基于前期资料综合分析及野外地质调研,发现矿区构造成生发展过程和构造控矿机理不清、深部找矿勘查方向不明等问题制约了找矿突破。
【研究方法】本文应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不同方向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与不同期次、序次构造筛分,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特征,揭示了构造控矿机理。
【研究结果】自印支期以来,该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主要历经了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近东西向的转变过程,依次形成了早北西构造带、北东构造带、晚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构造体系)。
通过成矿构造解析及其与成矿关系讨论,厘定了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区的成矿构造体系,揭示了构造分级控矿规律:北西向威宁—水城断裂、威水背斜为矿区的一级控矿构造,控制了威宁—水城矿化带或矿田的展布;威宁—水城断裂扭动作用派生的北西向断裂F1、F2,控制了矿床(矿体群)的分布,为矿区的二级控矿构造;F1、F2断裂间的层间断裂破碎带,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为三级控矿构造;矿体旁侧的节理裂隙带控制矿脉,为四级控矿构造。
【结论】青山铅锌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明显,主要受四个等级的控矿构造控制,并形成了与其相对应的4种矿化样式。
【总页数】27页(P399-425)【作者】宋丹辉;韩润生;王峰;王明志;何治;周威;罗达【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红桥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相关文献】1.广西佛子冲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2.分析佛子冲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与深部找矿潜力3.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主要控矿断裂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4.黔西北乐开铅锌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及深部找矿预测5.滇东北毛坪富锗铅锌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及深部找矿方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铅锌冶炼工作总结

铅锌冶炼工作总结
铅锌是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而铅锌冶炼是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可供工业利用的
产品的关键环节。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铅锌冶炼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经验,现在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在铅锌冶炼工作中注重了安全生产。
铅锌冶炼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
害气体和废渣,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处理,将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我们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了对有害气体的监测和处理,做好了废渣的处理和处置工作,确保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其次,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铅锌冶炼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我们团队在工艺流程、设备更新、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另外,我们还注重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铅锌冶炼工作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
来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注重团队建设,加强了团队的协作和沟通,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铅锌冶炼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们团队在过去的工作
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辽宁青城子新岭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中在距新岭 区矿界 1 6 0 m的北部 Z K 1 2 — 2 孔见穿厚 8 . O e r P b 品位高达 大。( 2 ) 控矿断裂为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断裂 , 当北北西向断裂切割到四 4 O %的富矿体 。根据各项工作成果, 认为新岭地区控矿主要因素是北东 棵杨树 向斜 的核部时矿体厚度变大 , 矿体较连续 , 形成所谓的“ 向斜核 向断裂构造控制 l 、 2号矿脉带 , 北北西 向断裂构造控制 3 号矿脉带。区 部加一刀” 的控矿构造格架 。( 3 ) 各类脉岩对北东 向铅锌矿体起富集和 内银 、 铅锌矿体主要分布于盖县组下部层、 大石桥组三段五层与三段一 屏蔽作用。如一组走 向 3 0 ~4 5 。, 倾 向南东 , f 顷 角1 0 ~4 5 。的煌斑岩 、 层地层的切层断裂 中。共计出现三个矿带 , 1 3 条矿体。 花岗斑岩 下盘及附近常有银及铅锌矿( 化) 体富集。 3 . 2矿石类型。 青城子铅矿 目前开采矿体均为地下 l O O m以下。 新 4找矿远景分析 岭区的矿体赋存于地下 1 1 5 ~ 7 0 0 m, 为盲矿体, 按氧化程度, 皆为原生矿 新岭区位于榛子沟矿区的北西延 ,其南邻车岭沟和榛子沟皆广泛 石。按金属矿物组合, 矿石类型为黄铁矿 一 方铅矿矿石、 黄铁矿 一闪锌 出露高家峪岩组和大石桥岩组下部含矿层位。从其产状和褶皱构造分 矿矿石、 黄铁矿 一方铅矿 一闪锌矿矿石和黄铁矿( 含银 ) 矿石。 矿石矿物 析推测 , 该含矿建造应该延人新岭区。推断本 区深部具有“ 榛子沟式” 铅 组合在空间上受构造控制。 锌矿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3 . 3成矿地质条件。新岭区南邻榛甸分矿 , 是四棵杨树 ~ 榛子沟矿 从褶皱构造分析, 四棵杨树 向斜东西向贯穿新岭预测区, 南邻榛子 化区向北西延伸部位, 四棵杨树 向斜贯穿整个测区。 该向斜是东洋沟穹 沟穹隆背斜 , 构成背 、 向斜的复式褶皱统—体。二者组 成因素相似 , 构造 隆北部形成的背向斜褶皱的统—体 , 矿化也随之从背斜转向向斜核部 , 连续l 好, 产状稳定延续 , 榛子沟式含矿层位存在。 因此 , 四棵杨树 向 斜 成矿条件较为有利 。南邻的榛甸分矿 一榛子沟矿床产于东洋沟穹隆背 的存在 , 有条件在转折端部位及两翼形成层状、 似层状厚大铅锌矿( 化) 斜北东翼, 甸南矿床产于东翼 , 区内大石桥组五个岩段呈互层状产 出, 体 ; 同时褶皱转折端张性裂隙系统的存在 , 为形成脉状 、 羽脉状矿化提 铅锌矿主要赋存在角闪片岩、 变粒岩及大理岩互层中的层间断裂带中。 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新岭 ~ 四棵杨树 一 榛子沟区内的 2 8 9 、 2 号等层状 ~ 似层状矿体分布 新岭区以 往部署了 相当密度的探矿工程 , 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 仅 严格受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 r 2 1 ( 1 ) ) 的控制 , 矿体的产状随岩体的形 探及上部含矿层 , 而对于“ 榛子沟式” 铅矿赋矿 的有利层位一下部含矿 态变化而变化 。 层( 赋存 2 号、 2 8 9 号等矿体) 皆未穿透 , 且存在部署不当等问题。 我们认 3 . 4矿床成因分析。区内铅锌矿床的形成受多种控矿因素综合控 为 , 新岭区深部应该存在下部含矿层及赋存其间的层状 、 似层状矿体。 制。在古元古宙时期 , 该区出现裂谷活动所造成的地壳拉张 、 变形及其 总之 , 综合信息研究结果表明, 新岭区具备了形成“ 榛子沟式” 矿床 相关的构造一岩浆活动 , 为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有利环境; 不同级别的 的有利条件 ,进一步投入勘探工作 ,必将取得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突 裂谷盆地内的沉积作用 以及海底火山喷气作用 、沿同生断裂发生热水 破。 沉积作用 , 为矿源层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 沉积及成岩过程 参考 文献 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 , 对成矿元素沉淀、 富集或矿源层的形成起重要 【 1 ] 胡铁军 , 蒋永臻 , 等丹 东青城子铅锌矿深部外围找矿研 究总结报 告 作用 ; 裂谷盆地闭合时期的区 域变质变形作用 , 对已 形成的层状矿体进 L R ] . 2 0 1 1 . 行改造 , 并促进矿体的“ 重就位” 和脉状矿体的形成; 中生代岩浆活动对 [ 2 ] 刘根韦, 赵 亮, 等. 辽 宁省凤城市青城子镇新岭区铅锌矿详查报告[ R J . 01 3 . 矿化的叠加改造及富集起重要作用 。 由此可见 , 该区铅锌矿床的形成受 2
铅锌矿选矿厂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使我深入了解铅锌矿选矿厂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矿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地点为我国某铅锌矿选矿厂。
三、实习内容1. 矿山及选矿厂概况该铅锌矿选矿厂位于我国某省,占地面积约1000亩,设计年处理矿石量为300万吨。
主要生产铅、锌精矿,同时回收银、镉等有价金属。
选矿厂采用全浮选工艺,主要包括破碎、磨矿、浮选、脱药、过滤、浓缩等环节。
2. 生产流程(1)破碎:原矿经过粗碎、中碎、细碎三个阶段,最终破碎至-10mm,以满足后续磨矿工艺要求。
(2)磨矿:采用球磨机进行磨矿,将矿石磨至-200目,为浮选提供合格的矿浆。
(3)浮选:采用浮选法对磨矿后的矿浆进行选别,分别得到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等。
(4)脱药:对浮选后的精矿进行脱药处理,以降低精矿中杂质含量。
(5)过滤:采用压滤机对脱药后的精矿进行过滤,得到合格的精矿产品。
(6)浓缩:对过滤后的滤液进行浓缩,回收其中的水分。
3. 工艺技术(1)破碎:采用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比可达4:1。
(2)磨矿:采用球磨机进行磨矿,磨矿介质为钢球,球磨机转速为20-22r/min。
(3)浮选:采用浮选机进行浮选,浮选药剂包括捕收剂、起泡剂、抑制剂等。
(4)脱药:采用脱药剂对浮选后的精矿进行脱药处理,脱药剂用量为0.5kg/t。
(5)过滤:采用压滤机进行过滤,滤饼水分含量为10-15%。
4. 生产管理(1)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2)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习,掌握了铅锌矿选矿厂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城子铅锌矿深部找矿工作初见成效——“辽宁省凤城市青城子铅锌矿成矿预测”项目工作成果汇报沙德铭赵东芳张森田昌烈(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李永贵胡呈喜高德富李斌(辽宁省丹东市青城子矿业有限公司)引子青城子铅锌矿作为辽宁省八大有色矿山之一,目前保有储量消耗殆尽,资源危机严峻。
2006年,全国危机矿山专项设立“辽宁省凤城市青城子铅锌矿成矿预测”项目,其目的是研究和总结矿床成矿规律,并通过物探方法的试验应用和少量工程验证,提出下一步勘查工作部署方案。
项目组按照任务书要求,经过综合研究、预测区优选、物探测量和信息提取及钻探工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矿山现状和存在问题1、矿山基本情况青城子铅矿是1949年成立的国有矿山企业,矿山累计查明(B+C+D级)矿石量1988万吨,发现矿脉200余个,建设主坑口15座,累计创利税达4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大规模开采开发的同时,资源的保有量锐减,至2003年末累计可用储量(B+C级)仅为157万吨。
目前保有可用储量消耗殆尽,资源危机形势极为严重,仅喜鹊沟、榛子沟、南山等三个坑口靠边采边探维持小规模生产,濒临闭坑危险。
2、存在主要问题(1)勘探工作自八十年代后长期停顿,后续资源严重不足,目前保有储量基本枯竭,处于边探边采难以维系阶段,濒临倒闭。
(2)综合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以往开展的针对或涉及青城子铅锌矿研究工作不少,但在控矿条件、成矿规律认识等一些关键问题上难以形成一致的意见,直接影响了勘查工作部署和有效展开。
(3)青城子铅锌矿勘查程度较高,但以往勘查深度较浅,集中在300m-400m,目前采矿深度也仅达到420m,深部含矿岩系分布和可能的矿产分布情况不清。
(4)矿区覆盖严重,地表勘查程度较高,勘查工作方向是中深部。
以往形成和积累资料,存在分析精度、灵敏度等客观因素影响,难以对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提供有用信息。
深穿透的物探方法的应用和信息提取,已成当务之急;(5)矿山自2002年,开展了部分找矿预测工作,但限于资金力度和研究水平,进展比较缓慢,其间取得的一些物化探成果和信息,未能进行进一步评价和有效验证。
二、成矿规律总结和预测区优选1、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青城子铅锌矿位于辽(东)老(岭)摩(天岭)裂谷带内,与著名的朝鲜检德特大型铅锌矿处于相同构造背景和环境,二者成矿特征上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
在全面收集、分析矿区已有地质、物化遥、勘查、科研和开采资料和成果基础上,初步总结青城子矿区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如下:(1)地层(建造)控矿属性:青城子铅锌矿受控于下元古界辽河群高家峪岩组和大石桥岩组的一套含墨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宏观上具有“层控性”特点,含矿建造表现为矿源层性质或最佳赋矿层位;容矿岩性为具有海底热水沉积性质的钙镁硅酸岩、硅质岩及组成复杂的条带状大理岩、含钙硅成分互层的大理岩等,具有“岩控性”特点;按照空间分布和容矿特点,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部含矿层和上部含矿层:前者为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赋存矿床多为层状、似层状;后者为含杂质碳酸盐岩建造,矿化形式以脉状为主。
从容矿岩系和矿化特征对应关系上,体现出“上脉下层”之铅锌矿化和空间分布特点。
(2)构造控矿属性:a、褶皱构造控矿青城子矿区宏观受青城子倒转背斜控制,已经发现的矿床集中分布在褶皱构造转折端或近转折端的翼部,而且相对集中在次级褶皱构造叠加部位,如榛子沟、甸南矿区围绕榛子沟倾没次级背斜分布。
b、层间、层内韧性断裂控矿辽河群地层内广泛发育与辽河期花岗核杂岩隆升、褶皱变形作用相关的层间、层内韧性断裂系统,后者往往在中生代复活成为脆性断裂,成为含矿热液活动的适宜的通道和沉淀空间,形成与围岩产状近于一致的层状、似层状矿体;该类构造在下部含矿层位内发育尤甚,成为控制矿区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
c、断裂构造控矿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时期形成的不同性质、方向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其交汇、变异部位往往控制着矿体赋存的具体空间位置。
矿床的控矿断裂方向以EW向和NW向为主,其次为NNE、NE向,少数为SN向。
控制矿体以脉状为主。
在交切层内、层间构造时,往往形成似层状、脉羽状矿体。
(3)岩浆活动控矿属性:辽河期“辽吉花岗岩”(Rb-Sr同位素年龄值为1953±51Ma,吉林大学,2000)沿青城子倒转背斜核部分布,其“隆升”就位过程的“隆滑作用”,形成辽河期沉积变质岩系内广泛分布的层内、层间韧性-脆性构造带,为后续热液成矿创造有利条件;中生代双顶沟和新岭岩体分布于矿区南部和北部,青城子矿田成矿作用的空间分带特点,显示其晚期热液参与成矿作用;另外,本区广泛分布着方向、规模各异,成分复杂的岩浆岩脉,某些类型岩脉(如煌斑岩脉)与铅锌矿脉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有时可以作为找矿的指向标志。
(4)热液成矿属性:青城子矿田由15个铅锌矿床、200多条铅锌矿体组成,矿体按形态可分三类:①层状、似层状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高家峪岩组和大石桥岩组下部碳酸盐岩与角闪片岩、变粒岩、云母片岩互层带中,矿体受控于层内、层间裂隙带,呈交代充填脉状和浸染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这类矿体规模大(矿带长800~2000m,延深30~90m,厚度0.5~30m),产出稳定为特点;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倒转背斜近核部位置,以榛子沟矿床为典型代表,故称“榛子沟式”矿体(图1)。
②脉状矿体:主要分布于大石桥岩组上部透闪石大理岩断裂带中,矿体呈不规则脉状或不规则囊状,长30~400m,厚度1~30m,矿石品位较富。
矿体多充填脉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有时与煌斑岩等脉岩相伴,本山、麻泡等矿床多属于该种类型,故称“本山式”矿体。
③羽脉状复合矿体:多分布在上部含矿层,矿体主要分布于大石桥岩组条带状大理岩夹变粒岩及云母片岩互层带中。
矿体规模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矿体延长可达300m,厚15m。
矿石品位较高,Pb平均品位为5.87%,Zn平均品位为1.51%,以南山矿床最为典型,称“南山式”矿体。
图1青城子矿床主要矿体形态特征⑴-似层状矿体-榛子沟式矿体;⑵-脉状矿体-本山式矿体;⑶-羽脉状矿体-南山式矿体;1-大理岩;2-石榴云母片岩;3-矽线石片岩;4-角闪片岩;5-云母片岩;6-云母质条带状大理岩;7-大理岩与云母变粒岩、云母片岩互层;8-花岗斑岩;9-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10-断层;11-矿体综合而言,青城子铅锌矿具有明显的“层控性”、“构控性”和“岩浆控矿”的“三位一体”成矿属性,矿化特征以热液充填交代为主,矿化形式为似层状和脉状,矿化空间分布上具有“上脉下层”特点。
2、选区依据综合前述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认识,初步选择新岭、姚家沟、甸南、门前沟等作为深部找矿的预测区,从中优选新岭区作为项目物探工作和钻探验证的部署区。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新岭区位于青城子弧形倒转背斜的弧凸部位,为榛子沟矿区的北西延,其南邻车岭沟和榛子沟皆广泛出露高家峪岩组和大石桥岩组下部含矿层位。
从其产状和褶皱构造分析推测,该含矿建造应该延入新岭区。
推断本区深部具有“榛子沟式”铅锌矿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2)四棵杨树向斜东西向贯穿新岭预测区,南邻榛子沟穹隆背斜,构成背、向斜的复式褶皱统一体。
二者组成因素相似,构造连续性好,产状稳定延续,榛子沟式含矿层位存在。
因此,四棵杨树向斜的存在,有条件在转折端部位及两翼形成层状、似层状厚大铅锌矿(化)体;同时褶皱转折端张性裂隙系统的存在,为形成脉状、羽脉状矿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新岭区南邻榛子沟-甸南矿区位于青城子倒转背斜正常翼,空间上受控于榛子沟次级背斜构造。
新岭区与榛子沟区构造位置相似,处于毗邻的刘家堡子次级背斜之上,具备形成榛子沟式矿床的构造条件。
如获得验证,另一个榛子沟-甸南规模矿床将应运而生。
(4)南邻榛子沟矿区重要矿体2号脉已经控制延长2500m,严格受层间构造控制。
目前2号脉控制延伸至本区南邻部位(80线0号点),综合分析应该延入新岭区,但目前没有进一步工程控制。
在新岭区寻找隐伏榛子沟2号矿体北延部分,值得期待。
(5)本区以往部署了相当密度的探矿工程,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仅探及上部含矿层,而对于“榛子沟式”铅矿赋矿的有利层位-下部含矿层(赋存2号、289号等矿体)皆未穿透,且存在部署不当等问题。
我们认为,新岭深部应该存在下部含矿层及赋存其间的层状、似层状矿体。
(6)新岭区北邻新岭印支期花岗岩体,相距不足1km,对区内改造强烈。
结合青城子矿田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的认识,花岗岩体的存在是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
新岭区以往发现的众多脉状、沿层脉状矿体的存在,说明成矿可能与花岗岩体有关。
(7)近几年,青城子铅锌矿在新岭预测区投入了一定的实物工作量,开展了瞬变电磁法测量和钻探验证工作。
圈定9处低阻异常,其中在E2-1、E2-2、E2-3等异常分布区内,以往钻探工程皆发现铅锌矿化;E2-9号异常经验证已经发现铅锌矿体,说明TEM方法等方法找矿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本区确实存在铅锌成矿的条件。
不足之处是探测深度较浅。
(8)新岭区邻近榛子沟、二道沟等老矿区,采矿工程已经迫近本区,又有榛子沟-青城子公路穿过本区,如果实现找矿突破,将大大降低开发利用成本,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工作部署1、总体工作思路立足于青城子矿区实际,以辽河群沉积变质(含矿建造、矿源层)和古元古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研究为主线,以含矿建造分析、容矿构造解析和矿化特征调查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成矿条件、矿化富集规律为核心和重点,在CSAMT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基础上,对重要矿化信息进行工程验证,以期实现寻找深部似层状厚大矿体的找矿目标。
主攻矿种:铅锌,兼顾金银主攻矿床类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之“榛子沟式”铅锌矿主要实物工作量:CSAMT测量40点,直流IP(AB≥1500m)测量60点,钻探工程800m。
2、具体工作部署(1)物探测深选择517高地到新岭花岗岩接触带包含有原TEM异常(2002年)E2-1、2、3、4、5、6异常分布区的0.65km2范围内,开展点距50m可控源大地音频(CSMAT)和点距25mAB/2≥1500米的直流IP剖面测深工作,以期进一步确认TEM异常的存在及所示低阻体位置,更重要的是探测和互相验证深部(500-1000m)可能示矿的低阻体存在的信息。
(2)钻探工程验证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新岭预测区深部应该存在“榛子沟式”铅锌矿的成矿条件,是找寻深部隐伏层状、似层状乃至脉状铅锌矿的有利区域。
故在成矿规律研究基础上,选择成矿条件分析有利和综合示矿信息发育的部位,部署开展钻探工程验证。
五、预测工作成果和意义1、物探工作成果限于实物工作量,仅安排3条物探剖面测量,取得了较好的工作进展和成果:(1)通过多方法剖面测量,全区共发现矿致异常3处,推断断裂构造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