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汇总表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1、耕地的动态变化
全旗土地面积为166383.20亩,2005年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19.43%。经分析1996-2005年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增幅,耕地面积 由1996年的28.81万亩减少为2005年的16.99万亩,耕地以0.52% 的速度在减少,但10 年内耕地的变化呈现为波状变化的趋势。
例如:因自然灾害或人为不合理利用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质量的下 降、森林草原的退化、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超限等;或者由于大搞植树造林,使 森林覆盖率提高;以及由于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等,最后得出具体的分析结论。
○通常采用纵向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
源数量
包括
土地资源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包括对土地资 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 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 ➢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 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 和适宜类型来表述。
➢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 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 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的过程。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
通常主要有: 动态分析法 指标对比分析法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图上分析法 规划的编制中是多种方法加以综合应用。
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链接文本)
1、耕地,着重分析:
◇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耕地内部水田、望田天、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各占耕地比例关系 ◇人均耕地占有量; ◇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如高、中、低产田百分比; ◇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 ◇水资源情况、灌溉条件; ◇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511502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名称
代码
翠屏区
511502
合计
国家所有(G) 集体所有(J)
113099.74
8211.14
104888.60
小计
46529.67
耕地 (01)
国家所有 (G)
215.79
集体所有 (J)
46313.88
小计
3541.85
园地 (02)
国家所有 (G)
72.54
集体所有 (J)
3469.31
小计
国家所有 (G)
集体所有 (J)
11476.23
2270.81
9205.42
交通运输用地 (10)
小计
国家所有 (G)
2582.21
1473.06
单位:
公顷
地
集体所有 (J)
1109.15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
小计
国家所有 (G)
集体所有 (J)
6249.31
3745.09
2504.22
小计
8647.75
其土地 (12)
国家所有 (G)
37.61
集体所有 (J)
8610.1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其中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小计
32883.68
林地 (03)
国家所有 (G)
358.37
集体所有 (J)
32525.31
小计
1189.04
草地 (04)
国家所有 (G)
37.87
其中
集体所有 (J)
1151.17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0)
2016昭通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水富县
530630 7660.39 2228.91 70.07 5361.41
填表日期:2017年8月2日
园地 (02)
其中
果园
茶园 其它园地
(021) (022) (023)
林地 (03)
有林地 (031)
其中
灌木林地 (032)
其他林地 (033)
36726.09 21070.70
11333.60 10239.51
486.01 2862.35 54.39 1286.66 1393.77 127.18 0
0.35 3659.68 524.42
392.03 1557.48
0
357.50 1199.98
0
0
0
1638.88 944.73
20.91 2020.01
0
706.66 1313.35
0
0
0
5573.97 4388.67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草地 (04)
其中
天然牧草地 (041)
人工牧草 地
(042)
其他草地 (043)
城镇村及 工矿用地 (20)
城市 (201)
建制镇 (202)
其中
村庄 采矿用地 (203) (204)
267938.91 16110.13 540.67 251288.11 58723.34 1578.62 6068.76 47623.61 2320.70
年份:2016 行政区域
名称
代码
耕地 (01)
其中
水田 (011)
水浇地 (012)
旱地 (013)
昭通市
530600 614495.21 31800.04 5595.23 577099.9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权威的)

上解放村 下解放村 太王村 二股流村 果树村 禹山村 民主村 高台子村 阳岔村 大荒沟村 六叶村 双安村 新红村 大青沟村 大青沟林场 太王林场 太王镇
220582108200 220582108201 220582108202 220582108203 220582108204 220582108205 220582108206 220582108207 220582108208 220582108209 220582108210 220582108211 220582108212 220582108213 220582108214 220582108215 220582108
279.43 282.29 315.93 115.94 295.46 197.98 157.76 431.15 391.08 258.27
南沟村 驮道村 腰营村 长江村 梨树村 沿江村 头道林场 头道镇
220582103212 220582103213 220582103214 220582103215 220582103216 220582103217 220582103218 220582103
0.7 10.04 5.03 10.63 1.64 0.64 3.9 0.22 0.24 0 0 0.06 0 0.57 0 0 33.67
9.64 82.75 36.12 22.23 108.35 48.59 33.46 71.65 102.46 94.01 51.71 36.84 125.66 137.34 0 0 960.81
10.34 92.79 43.36 39.76 114.27 53.46 38.8 96.85 109.65 116.73 51.71 36.9 125.66 137.91 0 0 1068.19
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36.63 0.28 27.54 2.59 0.00 0.00 0.00 0.00 6.22 0.00 0.00 0.00
107.04 2.28 27.69 30.37 0.72 9.28 1.32 6.62 28.27 0.00 0.49 0.00
80.83 2.52 5.59 11.25 12.08 6.63 3.02 8.57 12.15 17.68 1.33 0.01
1507.71 34.95 27.27 20.94 190.78 16.84 16.14 137.28 75.56
1059.84 0.00 12.35 27.31 73.97 9.69 45.43 35.30 54.94
6.28 0.00 0.00 0.00 5.74 0.00 0.00 0.54 0.00
687.79 0.00 46.78 126.77 93.86 6.65 31.97 102.20 219.63 59.93 0.00 0.00
395.58 0.00 79.32 69.03 21.02 88.19 2.59 25.72 98.22 11.49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12.92 10.03 6.28 0.00 0.48 1.14 14.07 9.00 0.00
37.40 1.53 5.80 0.00 0.00 0.42 0.83 0.98 0.00
581.90 26.48 31.61 42.19 30.77 48.29 36.91 74.14 34.47
39.29 0.36 0.42 5.26 0.76 2.59 5.03 11.53 4.30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第一局部根本概况1.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概念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9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99号〕的要求,XX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X围内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以下简称更新调查〕指在土地详查成果根底上,依据土地调查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并借助遥感影像图等现势性较强的数据资料,启用最新的国家勘界成果,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按照不小于详查的调查比例尺度,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展一次全新的实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和所有权状况,在此根底上建立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
这是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展全面更新的调查。
1.2.目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新形势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新任务,通过使用现代测绘、卫星遥感、GIS、GPS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速度、减轻调查强度,客观、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状况,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的科技水平,保持土地利用根底图件和数据的现势性,全面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准确摸清XX县土地资源家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提供根底。
本次更新调查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构成和分布,实现土地利用图件、数据、实地相一致,建立或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奠定根底。
2、通过土地更新调查真正实现新旧土地分类的转换,使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都统一到新分类中去,发挥土地分类在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中的作用。
3、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提供根底数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

9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坐标转换方法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1980西安坐标系向CGCS2000转换采用全国 统一的高精度高分率格网改正量。开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 转换软件,实现矢量数据(DLG)、影像数据(DOM)坐标转换。 优点: ①不受成图比例尺与成图区域大小的限制,确保同一地
理位置的转换改正量相同;②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的连续的转换改
(四)任意图斑椭球面积计算
③ 指 定 一 条 经 线 L0 ( 如 L0 = 60 ° ) , 这 样 多 边 形 ABCD 的 各 边 AB 、 BC 、 CD 、 DA 与 L0 就围成了 4 个 梯 形 图 块 ( ABB1A1 、 BCC1B1 、 CDD1C1 、 DAA1D1);
(四)任意图斑椭球面积计算
(六)计算中的取位及要求
① 高斯平面坐标保留4位小数,小数点后第5位四舍五入。 ② 高斯投影反解变换后的B、L以秒表示,秒后保留6位小数, 小数点后第7位四舍五入。
③ 椭球面积计算结果以平方米为单位,县级及以上控制面
积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小数点后第 2位四舍五入;其 他面积计算结果保留 2位小数,小数点后第 3 位四舍五入。
(三)高斯投影反解变换公式
(四)任意图斑椭球面积计算
1. 任意封闭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原理 应用公式(D.3)将任意封闭图斑高斯平面坐标进行高斯 投影反解变换计算,将高斯平面坐标换算为相应椭球的大 地坐标,再应用公式(D.1)计算图斑椭球面积,从而得到 任意封闭图斑的椭球面积。
(四)任意图斑椭球面积计算
(二)坐标系转换
鉴于坐标转换软件中转换数据为涉密资料,为确保软 件使用安全,要求各省(区、市)土地调查办指定一 家事业单位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对坐标转换软件进行管 理和使用,做好数据保密工作,组织完成本省、地、 县各级三次调查相关数据坐标转换工作。 6 月 27 日全国调查办在西安召开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坐标转换软件培训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指定的事业单位参加了培训,会后 签订保密协议,并下发了转换软件。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建立了“三调坐标转换技术服 务”微信群,各省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会负责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图斑绘制说明

城镇地籍数据建库指导书(图斑绘制)补充说明1.绘制图斑的目的:汇总和统计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面积(一级和二级)和按权属性质(国有或者集体)分类统计。
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2.图斑分类的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见附件)。
3.图斑绘制方法:1)将检查过宗地基本错误的街坊图交到项目部,用二调版统一生成宗地图斑。
2)绘制水系图斑,主要是河流、坑塘、沟渠。
注意:不要有弧线。
3)将宗地外的房屋圈为城镇住宅用地或者农村宅基地图斑,注意:具有其他用途的房屋(如商务用地等)需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图斑编码。
4)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港口码头、管道运输图斑的绘制。
5)公园与绿地图斑的绘制,道路旁边的各种花坛(地形图上有封闭区域表示的)、绿化地将其圈为绿地图斑。
6)绘制一级编码中05(商服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12(其他土地)除上述外的地类图斑,在实际情况中这一项较少但并不是没有,譬如洗车场、废物回收站、公共广场、风景名胜、军事用地、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等。
7)绘制01(耕地)、02(园地)、03(林地)、04(草地)等四个一级地类下二级地类的图斑(其中草地株洲应该没有)。
8)利用二调版将剩下的面积作为城市街巷用地生成图斑。
4.图斑绘制质量要求:1)图斑之间不能有重叠2)图斑必须封闭3)图斑必须覆盖整个街坊区域(即图斑面积之和等于街坊面积)4)图斑属性填写完整,包括地类编码、权属性质、权属单位代码、权属单位名称、座落单位代码、座落单位名称。
A.权属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代码到宗地(村民小组级),权属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代码按照地籍号的编码规则编码(我们可以不填,cms自动判别其代码),其中:街坊相当于行政村,宗地相当于村民小组(或其他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基本宗地号最大号递增编码的,数据库中的宗地支号仍然要补齐“000”;若某图斑没有具体的权属单位,如城镇中的道路、街巷、广场、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可以填写其管理单位;B.座落单位代码指该地类图斑实际座落单位的代码,当该地类图斑为飞入地时, 实际座落单位的代码不同于权属单位的代码;附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2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面积汇总表
表I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县或市(地)或省)。
2.代码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和《县级以下行政区域代码编制规则》填写。
3.行政区域总面积应等于国家或省或县下达的相应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4.各一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5.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6.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7.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8.“飞入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以及行政区域总面积改为飞入地面积。
9.“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删除行政区域总面积栏。
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各二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表I4一级分类面积(下同)。
2.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下同)。
3.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下同)。
4.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下同)。
5.“飞入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
6.“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续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续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表I6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依据调查确定的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土地性质填写。
一级类小计、合计面积应与表I4一致。
2.国家所有(G)土地面积+集体所有(J)土地面积应等于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
3.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下同)。
4.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5.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续表I6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I.3 其他表
表I7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各坡度级耕地面积之和应等于表I1、表I2或表I4 、表I5中耕地面积。
2.坡度级上含下不含。
3.梯田和坡地类型由外业调查确定。
4.各坡度级的梯田面积与坡地面积之和必须等于合计面积。
5.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6.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7.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表I8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基本农田面积合计值不大于表I1或表I4中耕地面积值。
2.其他地类是指基本农田图中划定的基本农田地块中耕地以外地类。
3.耕地面积与其他地类面积之和等于合计,即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
4.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