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助消化
胃的推拿操作手法 推拿五个神奇的穴道

胃的推拿操作手法推拿五个神奇的穴道胃是人体很重要的部分,帮助食物的吸收,但是我们的胃总是很脆弱,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刺激产生疼痛的感觉,也会因为我们不良的饮食习惯产生疼痛感。
胃不舒服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其实胃也是可以调整的,可以利用中医调整,让胃部恢复正常的状态,减缓胃疼产生的疼痛感。
推拿可以缓解胃痛感,那么胃的推拿方式有哪些呢?1、按摩足三里取穴:膝盖下方凹陷处,小腿肌腱外侧的穴位。
做法:用力按摩足三里穴,会觉得有疼痛感一直延伸到脚尖,每日饭后按摩10分钟,可以缓解胃部不适。
若配合按摩胃经的解溪穴(在脚腕前相当于系鞋带处)、内庭穴(在足第2、3趾缝之间)则疗效更好。
功效:胃酸分泌过少,消化速度慢,腹胀积食,饭后立即会有胃部不适的人,按足三里有效。
这个对慢性胃病有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加强胃功能。
2、摩上腹部上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下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做法:用手分别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脘穴各五分钟,对防治各种肠胃不适都有一定的作用。
功效:脘痛,腹胀,反酸,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等按摩上腹部这三个穴位有效。
3、按摩章门穴取穴:章门位于人体的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取穴时可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章门的位置。
做法:用双手掌根去推揉此部位至发热即可。
功效:具有舒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的功效。
4、按摩内关穴取穴:前臂正中,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地方。
功效:具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的作用。
按揉此穴对消除胸闷、胃胀、恶心想吐等症状非常有效。
5、按摩梁丘穴取穴: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
从膝盖骨外侧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做法:以指压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
每次压20秒,休息5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几次,直到不适感消退。
穴位养生缓解消化不良

穴位养生缓解消化不良健康的胃肠功能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不良的消化功能可能导致诸多症状,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
针对这些问题,穴位养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缓解消化不良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以帮助人们缓解消化不良问题。
1. 胃脉穴(PC6)胃脉穴位于内臂腕横纹的上方两指的凹陷处。
按揉胃脉穴能够刺激胃脉经络,缓解胃部不适。
使用拇指按压胃脉穴,以顺时针方向绕圈按摩,每天早晚各按揉5分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胃胀和胃痛,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2. 中脘穴(CV12)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距离脐中下方大约四指宽。
按压中脘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
使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轻轻按压中脘穴,每次按压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胃部不适,还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提高食物消化的速度。
3. 冲脉穴(KD6)冲脉穴位于足跟骨下方,距离足底最凹陷的地方约一横指宽。
按揉冲脉穴可以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
用拇指按压冲脉穴,每次按压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舒缓胃部不适,还有助于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
4. 天宗穴(SP9)天宗穴位于小腿内侧小腿骨下缘凹陷处。
按揉天宗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胀和胃痛。
用拇指按压天宗穴,每次按压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胃肠的消化功能,减轻消化不良症状。
5. 合谷穴(LI4)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骨缝处。
按揉合谷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
用拇指和食指捏持合谷穴,以适度的力度旋转按摩,每次按摩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胃胀和消化不良,还可以帮助舒缓情绪,减少压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穴位养生是缓解消化不良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反应不同,因此在按摩穴位时需注意自己的感受,避免过度按摩导致不适。
脾胃虚的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法

脾胃虚的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法中医理论认为,脾胃虚指的是脾胃功能不足和消化力下降的状况。
虚弱的脾胃容易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疲劳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改善脾胃虚的状况,中医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脾胃虚的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法,帮助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1.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手臂上,当尺骨头突起处,肘横纹边缘外侧,在臂外侧面快速数两根手指的宽度处。
按摩曲池穴可以刺激脾胃经络,促进消化功能的提升。
用拇指或食指适度用力按压曲池穴,以顺时针方向绕圈按摩3-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2.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的上方,即脐部向上两个横指的位置。
这个穴位是调理脾胃的要穴,按摩中脘穴可以促进脾胃气机的运转,增加消化力。
利用手指的腹面或拇指适度用力,顺时针方向按摩中脘穴2-3分钟,一天可以进行3次。
3.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1个横指的地方。
这个穴位是调理脾胃的效穴,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腹胀和食欲不振的问题。
用拇指适度用力按压足三里穴,每天坚持按摩3-5分钟,可以进行多次。
4. 收脾穴收脾穴位于足背外侧窝间隆凸处凹陷处,距脚踝外侧骨(第五跖骨)下缘约3横指处。
这个穴位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
用拇指适度用力按压收脾穴,可以顺时针方向绕圈按摩3-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在按摩这些穴位时,可以选择自己觉得舒适的力度,不要过于用力或过轻。
每个穴位的按摩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但要保证每天坚持按摩,并进行多次。
此外,按摩前可以先用温水泡脚或腹部敷热水袋,有助于放松脾胃,增强按摩效果。
综上所述,脾胃虚的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脾胃的气机运行,增强消化功能。
按摩时要适度用力,每天坚持多次,并可结合温水泡脚或热敷来增强效果。
当然,如果症状严重或者持续,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
穴位养生缓解肠胃胀气促进消化

穴位养生缓解肠胃胀气促进消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肠胃胀气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不适感,还可能导致诸多健康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有一种非常有效的健康方法——穴位养生,它可以缓解肠胃胀气,并促进消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和养生方法,帮助你缓解肠胃胀气问题。
一、关于穴位养生的基本原理穴位养生,即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促进健康的效果。
在中医养生学中,认为人体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的不同部位,每个穴位都与人体的某个器官或系统相关联。
通过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能够刺激人体内的经络运行,调整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二、常用的穴位养生方法1.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部,即颈椎第一椎间突上,按压该穴位可以缓解肠胃胀气。
具体方法是:用两个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大椎穴,每次按压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2.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胸部,即两侧乳头水平上6寸处。
按摩曲池穴可以刺激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按压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合力按压曲池穴,每次按压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3.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胃部,即脐中央上4寸处。
按摩中脘穴可以调理胃气,缓解胃胀。
按压方法是: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中脘穴,每次按压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4.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部,即足底第一跖骨之间。
按摩太冲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胀气。
按压方法是: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太冲穴,每次按压约1-2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三、其他缓解肠胃胀气的养生方法除了按摩穴位,还有一些其他的养生方法可以缓解肠胃胀气,促进消化。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1. 注意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饱食,减少进食过多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豆类、乳制品等。
2.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消化。
3. 定期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加快肠胃蠕动,缓解胀气。
4. 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消化功能。
促进胃部消化的穴位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促进消化?我给你一个《消化不良的点穴疗法》,点穴位不仅可以调理气血而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
祝你早日康复!!!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症状表现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者疼痛、饱胀、烧心(反酸)、暖气等。
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炎症等。
无论什么原因,点穴位是疏通胃经的必要手段。
一足三里“足”指下肢,“三”指膝下3寸,“里”指内,故名足三里。
位置:膝下3寸,胫骨嵴外开1横指。
主治:消化不良、胃痛、呕吐、腹痛、便秘、肠鸣、下肢肿胀、神经衰弱等。
二梁丘“梁”指粮食,穴在髌上,筋如小丘,故名梁丘。
位置:在膝上2寸两筋间。
当下肢用力蹬直时髌骨外上缘上方的凹陷处就是本穴。
主治:消化不良、胃痛、腹胀、胃酸过多、腿膝肿胀、下肢麻痹、乳痈等。
三中脘“脘”胃也,中脘指穴在胃体的中部,故名中脘。
位置: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一个手掌宽)主治: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痛、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脾胃虚弱等。
四内关“内”手之内侧,近于侯脉之“关”位,故名内关。
位置:腕横纹中点上2寸(三横指)。
主治:消化不良、心痛、癫痫、呕吐、胃痛、胸胁胀痛、急性肠胃炎、肘臂痛、失眠、精神病、神经衰弱、小儿惊风等。
按摩哪个穴位可以促进肠胃蠕动?1、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
2、大肠俞,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
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摩。
3、按足三里就行了。
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体味到便秘难受滋味的人越来越多。
多数人的便秘原因,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
肠胃不好怎么调理 四穴位可促食欲助消化

肠胃不好怎么调理四穴位可促食欲助消化肠胃不好怎么调理1、按足三里穴治食欲不振作用:调理脾胃机能,促食欲,助消化。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四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2、按中脘穴治消化不良作用:和胃行气,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闷胀感。
位置:肚脐上方4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3、按丰隆穴治胀气恶心作用:健脾化湿,促代谢,纾解肠胃胀气,打嗝。
位置:膝盖外侧与脚踝连线正中间点。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4、按水分穴治排便不畅作用:行气消胀,促代谢,改善便秘。
位置:肚脐正上方约一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肠胃不好吃什么1、山药莱菔子粥做法:将100克山药去皮切成小块,加入3钱放入纱布绑好的莱菔子,加白米熬煮成粥。
功效:健脾、消食、理气,适用于脾虚气滞患者。
2、白萝卜银耳枸杞汤做法:将100克白萝卜去皮切成小块,加入银耳、枸杞各3钱及1500毫升水,熬30分钟。
功效:消食理气、滋阴清热,适用于气阴两虚的患者。
3、山楂玫瑰花茶做法:把3钱山楂加1000毫升水,小火煮15分钟后加10个干玫瑰花,当茶饮用。
功效:消食疏肝理气,适用于脾虚气滞的患者。
4、紫菜南瓜汤食材:老南瓜100克,紫菜10克,虾皮20克,鸡蛋1枚,酱油、猪油、黄酒、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先将紫菜水泡,洗净,鸡蛋打人碗内搅匀,虾皮用黄酒浸泡,南瓜去皮、瓤,洗净切块;再将锅放火上,倒人猪油,烧热后,放人酱油炝锅,加适量的清水,投人虾皮、南瓜块,煮约30分钟,再把紫菜投入,10分钟后,将搅好的蛋液倒人锅中,加人佐料调匀即成。
功效:此汤具有护肝补肾强体之功效。
5、清炖鲫鱼食材:鲫鱼1条,橘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盐、葱、味精适量。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脾胃虚弱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胃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
调理脾胃虚弱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对于常见的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足三里穴——调和脾胃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以下,腿骨前外侧的肚肌中央的一条线上。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症状。
二、中脘穴——健脾开胃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央,海底穴上方1.5寸的位置。
刺激中脘穴可以健脾开胃、增加食欲、改善营养吸收。
三、关元穴——补充气血关元穴位于下腹正中央,在肚脐下方三横指的位置。
刺激关元穴可以补充气血,增强胃肠道组织的修复能力,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
四、太冲穴——益气养血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个拇趾骨底部的凹陷处,也是脾胃经的起始点。
刺激太冲穴可以益气养血,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营养不良、气血不足等症状。
五、内关穴——平衡脾胃功能内关穴位于手腕的中央,当两手握拳时,内关穴就在两腕伸出的中央点上。
刺激内关穴可以平衡脾胃功能,缓解胃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综上所述,刺激以上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虚弱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刺激穴位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损伤身体。
常见的刺激方法包括按摩、针灸、艾灸等。
除了穴位刺激外,中医养生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调理脾胃虚弱,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开朗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关注自己的脾胃健康,加强保健意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体质。
总之,脾胃虚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针对其症状,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饮食等方法进行调理。
建议大家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消化压力、做好脾胃方面的保养,以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按摩养生腹部穴位按摩改善消化

中医按摩养生腹部穴位按摩改善消化腹部按摩作为中医养生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身体,改善消化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是人体的中枢,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
适当的按摩腹部穴位可以促进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提高养生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腹部穴位按摩方法及其养生效果。
一、月经前期穴位按摩月经前期,女性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经血的积聚引起的。
中医认为,在月经初潮前,可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来缓解腹胀和经痛的不适感。
1.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
用手掌心搓热,直接按压这个穴位50次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
关元穴按摩可舒缓腹部症状,减轻疼痛感。
2. 天枢穴:位于脐左右两侧,与脐相隔4寸。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揉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3-5分钟,每天2-3次。
天枢穴按摩可以舒缓腹胀、腹部疼痛等症状。
二、促进消化穴位按摩1. 中脘穴:位于脐中央。
用拇指轻轻按揉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3-5分钟,每天2-3次。
中脘穴按摩可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2. 大横穴:位于肚脐下4寸左右的横纹上。
用手掌心搓热,直接按压这个穴位50次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
大横穴按摩可以舒缓腹部不适感,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三、改善肠胃功能穴位按摩1. 曲池穴:位于腹部的最高点,两侧脐眼延长线的交叉点。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揉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3-5分钟,每天2-3次。
曲池穴按摩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2. 中膻中穴:在胸骨上缘中点与肚腹正中相连的中点。
用手指轻轻按揉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3-5分钟,每天2-3次。
中膻中穴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四、小肠经穴位按摩小肠经是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的经络之一。
按摩小肠经的穴位可以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
1. 阳谷穴:位于手背侧的第一掌骨关节偏侧突起的手指小指侧腹,针对这个穴位进行适量按摩,可舒缓腹胀和肠胃不适。
2. 商阳穴:位于腕部,手掌侧腕掌骨突起的外侧凹陷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璐说胃肠
按摩五穴位
缓解肠胃不适
秋季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现象,还有人会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常见的肠胃病。
肠胃问题除了通过饮食来改善,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不适。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就能治好。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
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如果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
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
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下脘和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章门穴
章门穴在人的侧腹部,取穴时可以把手贴在脸上,肘尖这时候对的位置就是章门穴的位置。
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双手的手掌.去按揉这个部位一直到发热为止。
这种方法具有舒肝健脾的功效。
外关穴
在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大约2寸的位置处是外关穴所在的位置,此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对于一些胃部不好的患者在吃饭之前的半小时便可以对外关穴进行顺时针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胃液中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胃部食物的消化。
另外,在吃完饭之后,我们对其进行按摩还能更好地促进胃排空,大大减少胃部的负担。
在对手部外关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需要稍微重一点,以穴位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能很好地对穴位处产生良好的刺激,起到预期的养胃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