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文章汇总

合集下载

文言文经典名篇

文言文经典名篇

文言文经典名篇1. 《两小儿辩日》哇塞,那两个小孩可太有意思啦!“我觉得太阳早上离我们近,你看早上太阳那么大!”“不对不对,明明是中午离我们近,中午热得多呀!”就像我和小伙伴争论到底是冰淇淋好吃还是蛋糕好吃一样,各有各的理呢!2. 《学弈》“你怎么不好好下棋呀!”“哎呀,我看看那只鸟飞哪儿去了。

”这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可不就有不同结果嘛,就像我做作业的时候要是分心,那肯定做不好呀!3. 《伯牙鼓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和子期的对话真是绝了呀,他们就像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能懂彼此的心思呢!4. 《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嘿,这刘禹锡可真厉害,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也能这么坦然,这么自信,要是我也能这样就好啦,不羡慕别人的大房子!5.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哇,周敦颐这么喜欢莲花呀,我也好喜欢莲花的干净漂亮呢,就像我们要保持纯洁的心一样!6. 《桃花源记》“哇,这里真美呀,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

”“可不是嘛,简直像做梦一样。

”那桃花源里的人们生活得多惬意呀,真让人向往,就像我梦想有个超级好玩的地方一样!7. 《小石潭记》“这里的水好清澈呀,可以看到好多小鱼呢。

”“是呀是呀,真好玩。

”跟着柳宗元去小石潭游玩一番,感觉好有趣呀,我也想去这样的地方玩!8. 《岳阳楼记》“哎呀,这岳阳楼可真壮观呀!”“是呀,站在这儿看风景真美。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真让人惊叹,那景色肯定特别美,我也好想去看看呀!9. 《醉翁亭记》“哈哈,在这亭子里喝酒真快活呀!”“是呀,太有意思啦。

”欧阳修在醉翁亭那么开心,就像我们在公园里玩耍一样快乐呢!10. 《孙权劝学》“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好吧好吧,我学就是了。

”孙权劝吕蒙学习,这多像爸爸妈妈劝我要好好学习呀,我也要努力才行呢!。

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

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

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 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 án )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 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 ì) ,称物以载(z ài )之,则校(ji ào )可知矣(y ǐ) 。

”太祖悦,即施(sh ī)行焉(y ān ) 。

【注释】 :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 群下:部下, 下属④ 咸:都、全部⑤ 校:考察, 衡量⑥太祖悦, 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 ì) ,失汲(j í)道,军皆(ji ē)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r áo )子,甘酸可以解渴。

”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 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 汲:水源④ 军:喻指全军⑤ 乃:就⑥饶:富足,多⑦ 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 乘:利用⑩及:到了⑴ 源:水源【译文】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 :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中国经典古文50篇

中国经典古文5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中国最经典的10篇古文

中国最经典的10篇古文

中国最经典的10篇古文中国最经典的10篇古文分别是出师表、祭十二郎文、陈情表、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兰亭集序、师说。

1、出师表:《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2、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3、陈情表:《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4、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5、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6、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7、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8、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9、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10篇最美古文,堪称文学史上的巅峰

10篇最美古文,堪称文学史上的巅峰

10篇最美古文,堪称文学史上的巅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文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优秀的古文作品流传下来。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甚至在后世也被视为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关于十篇最美古文的介绍,这些作品不仅在写作风格上独具特色,而且在思想情感上也深深触动人心。

1.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散文,以记叙的方式介绍了滕王阁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貌。

全文写景如画,情感动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美的序文之一。

2. 《醉翁亭记》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醉翁亭记》以自然风景作为背景,叙述了一个与友人醉酒畅谈的故事。

文中描绘了壮美的山水风光,表现出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3. 《岳阳楼记》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描写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和壮美景观为主题,寓意深远,语言优美。

作品中融合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4. 《赤壁赋》东晋文学家曹操创作的《赤壁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作品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场景和英雄气概,充满了悲壮的情感和磅礴的气势。

5. 《祭孔子庙文》唐代文学家颜真卿的《祭孔子庙文》是一篇极具神圣感的散文,以祭祀孔子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尊敬和崇拜。

文章文辞精炼,情感真挚,被誉为经典之作。

6. 《观沧海》元代文学家文天祥的《观沧海》以写海浪涛声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文中描绘的海浪场景惊心动魄,给人以力量和震撼。

7. 《台阁赋》唐代文学家李白的《台阁赋》以描绘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崇拜和赞美。

文章雄壮豪放,充满了浓厚的英雄气概。

这十篇最美古文无论在写作风格上还是在思想情感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堪称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们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传颂。

第二篇示例: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言文大全精选【5篇】

古代文言文大全精选【5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全精选【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古代⽂⾔⽂⼤全精选 出师表 朝代:三国|作者:诸葛亮 ⾂亮⾔: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不懈于内,忠志之⼠忘⾝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之⽓,不宜妄⾃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悉以咨之,然后施⾏,必能裨补阙漏,有所⼴益。

将军向宠,性⾏淑均,晓畅军事,试⽤于昔⽇,先帝称之⽈“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远⼩⼈,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远贤⾂,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待也。

⾂本布⾐,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卑鄙,猥⾃枉屈,三顾⾂于草庐之中,咨⾂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有⼀年矣。

先帝知⾂谨慎,故临崩寄⾂以⼤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渡泸,深⼊不⽑。

今南⽅已定,兵甲已⾜,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兴德之⾔,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深追先帝遗诏。

经典古文100篇

经典古文100篇

经典古文100篇经典古文名篇(一)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十篇经典古文

十篇经典古文

十篇经典古文一、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注释: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在这里表示多人,并非确切的数字三。

翻译:很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赏析:这体现了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并向他人学习。

在生活中,无论对方身份地位如何,都可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之一就是“仁”,这种理念贯穿于论语之中。

二、孟子作者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孟子的文章气势磅礴,富有雄辩性。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篇章。

注释:“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指田间。

翻译: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

赏析:这篇文章强调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列举舜、傅说等古人在困境中成长最终成就大业的例子,来论证一个人要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国家也一样,如果安于享乐则会走向灭亡。

三、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

注释:“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冥”通“溟”,指大海。

翻译: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赏析:逍遥游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庄子通过对鲲鹏等巨大事物的描写,探讨了自由的境界。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超越世俗的限制,顺应自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这种思想反映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的理念。

四、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以曹刿论战为例。

注释:“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翻译: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赏析:这篇文章展现了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

曹刿虽为一介平民,但关心国家大事,在战争中能够准确地把握战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鲁国的政治状况以及民众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五、战国策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像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指身高。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古文文章汇总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
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zhi)陟罚(zang)臧(pi)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i)、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