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第四章)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总结

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总结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总结填空题1、书写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Na2O___________ H2O ___________ KOH ___________ N2 ___________答案:解析:Na2O含有离子键,电子式为;H2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KOH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电子式为;N2中含有三键,电子式为。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1)j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e、h、m形成的简单离子其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填写离子符号)(3)n与g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 (填写化学式,下同),将该化合物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______色。

(4)k、1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5)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某同学欲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取已除去氧化膜且面积相等的镁条和铝条,分别投入2mL1mol/L 盐酸中; (实验现象)镁与酸反应比铝更剧烈;(实验结论)①金属性:Mg_____Al(选填“>”或“<”); (查阅资料)原子半径(nm)Mg :0.160 Al :0.143; (思考)②利用元素周期律对上述实验结论进行解释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第IVA 族 (2)r(Cl -)>r(O 2-)>r(Mg 2+)或Cl ->O 2->Mg 2+(3) NaBr 黄 (4)H 2SO 4>H 3PO 4(5)Al(OH)3+OH -=+2H 2O(6) >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 ~n 分别是H 、He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Cl 、Br ,据此解答。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4章第3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基础知识讲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4章第3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基础知识讲义

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金属的腐蚀(一)定义: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损耗的现象(二)特征:金属被腐蚀后,在外形,色泽以及机械性能方面会发生变化(三)本质:金属失电子变成阳离子发生氧化反应。

M-ne-=M n+(四)类型: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1、化学腐蚀(1)定义:金属与其表面接触的一些物质(如O2、Cl2、SO2等)直接反应而引起的腐蚀(2)本质:金属失电子被氧化。

(3)举例:铁与氯气直接反应而腐蚀;输油、输气的钢管被原油、天然气中的含硫化合物腐蚀(4)特点:无电流产生,化学腐蚀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例如:钢材在高温下容易被氧化,表面生成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一层氧化物。

2、电化学腐蚀(1)定义: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2)本质: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3)举例: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的锈蚀就是电化学腐蚀(4)特点:有微弱的电流产生注: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联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学腐蚀更普遍,危害更大,腐蚀速率更快3、钢铁的电化学腐蚀(1)原电池的组成:负极:铁正极:碳电解质:潮湿空气(2)种类:根据钢铁表面水膜的酸性强弱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①析氢腐蚀:在酸性环境中,由于在腐蚀过程中不断有H2放出,所以叫做析氢腐蚀。

水膜酸性较强:负极:Fe—2e-=Fe2+正极:2H++2e-=H2↑总反应:Fe+2H+=Fe2++H2↑②吸氧腐蚀: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但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水膜中溶有O2,呈弱酸性、中性或碱性:负极:Fe—2e-=Fe2+ 正极:O2+4e-+2H2O=4OH-总反应:2Fe+O2+2H2O=2Fe(OH)24Fe(OH)2+O2+2H2O=4Fe(OH)32Fe(OH)3 =Fe2O3·xH2O(铁锈)+(3-x)H2O注:I、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氢后的金属不能发生II、氢前和氢后的金属都可发生吸氧腐蚀III、吸氧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水膜一般不显强酸性;第二:多数金属都可发生二、金属的防护(一)改变金属材料的组成1、方法:在金属中添加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成性能优异的合金。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硅的化合物的转化H22SiO32H2Si03+2NaOH==Na2SiO3+2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SiO2+2NaOH == Na2SiO3+H2O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2、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新制氯水变质的原理:H2O+Cl2==HCl+HClO2HClO==2HCl+O2↑3、氯气的性质4、二氧化硫的性质5、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6强酸制弱酸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2+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a++H2O+CO2↑Na2SiO3+2HCl==2NaCl+H2SiO3↓ SiO3+2H==H2SiO3↓-+Ca(ClO)2+2HCl== CaCl2+2HClO 2ClO+2H==2HClO 应用(1) Na2SiO3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SiO3+H2O+CO2==CO3+H2SiO3↓2--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SiO3+2H2O+2CO2==HCO3+H2SiO3↓ (2)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H2O+CO2== CaCO3↓+2HClO Ca+2ClO+H2O+CO2== CaCO3↓+2HClO (3) 实验室制SO22-+na2so3+2h2so4==na2so4+h2o+so2↑ so3+2h==h2o+so2↑ (3) 实验室制h2s_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2+FeS+H2SO4==FeSO4+H2S↑ FeS+2H==Fe+H2S↑ (4)除杂质CO2中混有SO2SO2+2NaHCO3=Na2SO3+H2O+2CO2↑ CO2中混有HClHCl+NaHCO3=NaCl+H2O+CO2↑ SO2中混有HClHCl+NaHSO3= NaCl+H2O+SO2↑2+-2-2-2-+7 、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_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第四章是必修一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本文将从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方法。

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位于右侧,反应条件则位于箭头上方。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合物用化学式表示,元素和离子用符号表示。

通过方程式,可以清晰地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

例如,氧气与甲烷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H4 + 2O2 → CO2+ 2H2O。

化学方程式在描述反应时还需要满足反应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反应质量守恒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荷之和也保持不变。

通过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推导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比例保持不变。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物质量与生成物的物质量之比称为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是反应速率的度量,它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有关。

而平衡常数的大小则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和趋势。

化学计算是在化学方程式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计算方法。

它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相对质量和摩尔比例,计算出反应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以及反应过程中其他物质的质量。

化学计算需要运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关系、元素的原子质量和化学摩尔计算的基本原理。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摩尔质量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关系。

化学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与质量之间的计算、质量与物质的物质量之间的计算、化学方程式配平等。

在进行化学计算时,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计算公式和数据,以及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

(人教版)杭州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杭州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复习

一、选择题1.X、Y、Z、W、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已知:①元素对应的原子半径大小为:X<Z<Y<M<W;②Y是组成金刚石的元素;③Z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Z2X2,Z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W2Z2;④M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比Y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低B.W2Z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C.Z与M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W、M的离子半径为M<W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诺贝尔提出了原子学说C.屠呦呦合成了双氢青蒿素D.门捷列夫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H2SiO3B.原子半径大小:K>Na>S>OC.稳定性:HF>H2O>NH3D.还原性强弱:F->Cl->Br-4.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所处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X<Y<Z B.原子半径:X<Y<Z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A.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B.元素的金属性:X<YC.简单离子半径:X>W D.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氨水6.根据表中短周期元素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nm最高化合价或最低+1-2+3-1-2+3+2+1化合价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IB.简单离子半径:K>FC.同温下,形状、大小相同的单质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L>K>JD.J、K、L的单质可以通过电解法冶炼获得7.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核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②因为氧化性HClO>稀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③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必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则非金属性:P>N④离子化合物中既可以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可以含有非极性共价键⑤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酸性HCl>HI⑥离子半径:K+>Cl->S2-⑦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⑧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A.1个B.2个C.3个D.4个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2O比H2S稳定B.He、CO2和CH4分子中都存在共价键C.PCl5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的过程中,既破坏离子键,也破坏共价键9.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甲、乙、丙、丁,W的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常温下用0.1 mol/L甲溶液滴定同浓度的20 mL乙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丁均可与丙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C.金属性:Y>ZD.Z、W所形成的化合物电解可冶炼Z10.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实验现象A向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B向湿润的KI淀粉试纸上通入少量Cl2试纸变蓝C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少量Na2S溶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Ag2S)D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产生无色气体(NO)随后变为红棕色(NO2)A.A B.B C.C D.D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含解析)

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CH2=C(CH3)CH=CH2系统命名为:2-甲基-1,4-丁二烯B.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UC.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92D.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只有Z是金属元素,X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W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X<W<RC.WY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D.Z与Y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元素的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和C元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的4倍,则A、B、C分别为A.Be、Na、AlB.B、Mg、SiC.C、Al、PD.O、P、Cl4.已知X、Y、Z、W四种元素中,X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元素原子K层和M 层电子总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

下列回答不正确的是A.X2Z常温下为液态B.Y的一种单质可导电C.W的一种氧化物可形成酸雨D.YZ2为碱性氧化物5.下列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Al>Mg>Na B.碱性强弱:KOH>NaOH>LiOH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Br>HCl>HF D.非金属性强弱:I>Br>Cl>F6.下列对结构与性质的大小排序不正确的是A.键角:NH3>H2O>P4B.阴离子配位数:CsCl>NaCl>CaF2 C.第一电离能:Se>As>Ge D.酸性:H2SO4>H2SO3>HClO7.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将红热的木炭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木炭被氧化成CO2B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溶液中出现沉淀非金属性:Cl>Si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 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然后滴入稀硝酸先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先产生BaSO3沉淀,后沉淀转化成BaSO4A.A B.B C.C D.D8.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N2B.上述历程的总反应为:2NH3+NO+NO2催化剂2N2+ 3H2OC.+4NH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NH3、+4NH、H2O中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同9.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水化物(12)变化规律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锶的原子序数为38,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5周期第IVA族B.第5周期第IIA族C.第4周期第IIA族D.第5周期第VIA族答案:B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是37号元素Rb,则38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

答案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先排满K层再排L层、先排满M层再排N层C.同一周期中,IIA与III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1或10或25D.铊(T1)与铝同主族,其氢氧化物一定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AA.核外电子在电子层上由内向外能量越来越高,故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A正确;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先排满K层再排L层,但副族元素的M层不一定全部排满再排N层,B错误;C.同一周期中,IIA与III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1或11或25,C错误;D.铊(T1)与铝同主族,铊的金属性强于Al,故其氢氧化物不一定是两性氢氧化物,D错误;故选A。

3、在以下分子中,含10个电子的分子是A.H2O B.HClC.C2H2D.CO答案:AA.H2O为含10个电子的分子,故A符合题意;B.HCl为含18个电子的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C.C2H2为含14个电子的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CO为含14个电子的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Al—PMOF其结构如图(分子式:C4H9XYZ),可快速将芥子气降解为无毒物质。

其中X、Y、Z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主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Z> XB.自来水不能用ZX2杀菌消毒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YD.YXZ2遇水能产生使品红褪色的气体答案:B分析:X、Y都形成2个共价键,Z形成1个共价键,X、Y、Z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主族,则X是O元素、Y是S元素、Z是Cl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第四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的主角—硅
一.硅元素的性质有哪些?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

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

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的性质有哪些?
(1)存在形式: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

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3)化学性质: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常温与氢氟酸(HF)反应(SiO2很不活泼,HF是唯一能跟其反应的酸) SiO2+4HF == SiF4 ↑+2H2O
②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与强碱反应:SiO2+2NaOH == Na2SiO3+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高温CaSiO3
所以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注:
a、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 NaOH溶液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黏合剂,使瓶塞部分粘结而无法打开。

因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或木塞。

b、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
HF能腐蚀玻璃,因此,盛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而要用塑料瓶。

c、某同学根据SiO2既可与碱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推断SiO2为两性氧化物,是否正确?
不正确。

因为二氧化硅只跟氢氟酸反应,不跟其它酸反应,而是属于酸性氧化物。

③在高温下与碳酸盐的反应
SiO2 + Na2CO3===高温CO2↑+ Na2SiO3
SiO2+ CaCO3===高温CO2↑+ CaSiO3
④弱氧化性
SiO2+2C ===高温Si + 2CO↑
(4)用途
主要用作装饰、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三.硅酸(H2SiO3)的性质有哪些?
(1)物理性质:硅酸是一种白色固体,溶解度很小,而且是一种弱酸,酸性比H2CO3还弱。

(2)制备(强酸制弱酸):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SiO32-+ 2H+== H2SiO3↓
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SiO32-+H2O+CO2==H2SiO3↓+CO32-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就形成干胶,称为“硅胶”。

H2SiO3H2O+SiO2
(3)用途
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也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的定义、性质、用途以及表示方法是什么?
(1)定义: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2)性质: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

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

(3)用途: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浑浊。

因为发生下列反应: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4)表示方法:
①化学式法:
适用于简单的硅酸盐如:Na2SiO3,K2SiO3、CaSiO3等。

②氧化物法: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Na2O·SiO2
硅酸钙:CaSiO3Ca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3O8K2O·Al2O3·6SiO2
(5)硅酸盐产品简介:
产品
主要原料
主要设备
反应条件
主要反应或主要成分
水泥
粘土、石灰石、(石膏)适量
水泥回转窑
高温
硅酸三钙:3CaO·SiO2 硅酸二钙:2CaO·SiO2 铝酸三钙:3CaO·Al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