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合集下载

2011—2018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1—2018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类别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模块时段选择题(48分) 24 4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中古√√25 4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货币使用)经济中古√√26 4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中古√√27 4 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文化世古√√28 4 巴黎公社政治世近√√29 4太平天国运动对儒学态度的变化文化中近√√30 4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比较政治中近√√31 4八国联军侵华与清中央集权危机(东南互保)政治中近√√32 4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经济世现√√33 4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中现√√34 4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企工资的改革经济中现√√35 4近代西方科学家理论的共同处文化世近√√非选择题5 2分必做40 25 中国古代近代选官制度政治中古 中近√√√41 12 评西方崛起的观点经济世近√√√选做45 15 盟旗制度改革中古√√√46 15 孙中山、英美宪政思想中近√√47 15 波兰边界战争世现√√√48 15 钱玄同人物中近√√√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7分,经济史约28分,文化史约20分;中国史约57分,世界史约28分。

题型题号分值知识点类别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模块时段选择题(48分) 24 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抑制豪强兼并土地)政治中古√√25 4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文化中古√√26 4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中古√√27 4 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文化中古√√28 4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内阁依样画葫芦)政治中古√√29 4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特征(梁启超)政治中古√√30 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张謇)经济中近√√31 4俄国暴力革命与中国社会改造之路(毛泽东)政治中近√√32 4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建设(1958年)经济中现√33 4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1992年下海潮)经济中现√√34 4对罗马法的解读(葡萄树案例)政治世古√35 4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世现√非选择题52分必做40 25 三次工业革命与交通信号灯科技世近世现√√√41 1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现代化政治中近√√选做45 15 王莽改革改革中古√√46 15 国民政府组织思想中近√√47 15 德国赔款战争世现√√48 15 道光帝人物中近√√考查比例:政治史约32分,经济史约24分,文化史约29分;中国史约52分,世界史约33分。

2014-2018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2014-2018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政治•27]地方制度(巡抚)
[政治·26]宋代监察制度
[政治改革·45]唐太宗谱牒改革
[政治•24]西周分封制
[政治•25]西汉中央集权加强
[政治•25]唐藩镇割据[政治•27]明朝贡贸易
[政治改革•45]汉武帝年号改革
小农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经济
[经济·27]清代对外贸易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经济·27]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改革·45唐代币制改革
[经济·25]小农经济(汉代田庄)
[经济·40]明清人口膨胀
[经济·27]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冲击等级秩序
[经济·26]北宋民营手工业发展井盐
儒家思想
古代科技
[文化·25]唐代儒道佛冲突
[文化·26]宋明理学
[文化·24]汉代儒学
[政治·35]联合国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文化·26]隋唐战争(史学理论)
[文化·24]百家争鸣墨子
古代综合
[文化•40]宋应星与中国古代科技
[文化·40]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唐代儒学复兴、宋代理学
[经济·40]明清人口膨胀与近代人口压力
[经济思想·42]明清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政治·41]地方治理:宋到明清乡约制度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4道,28-31题)
高频考点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鸦片战争与近代经济
[经济·28]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抵抗外资经济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28] 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

必修一整理、解析人: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张仁庆说明:以人教版编排体例分课时整理;版权为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

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故选C项【答案】C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考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

A项说法错误;B、D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2.(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秦末农民战争【解析】本题实际是重现秦朝的暴政与封建社会弊端的理解。

秦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排除①②;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出现刑罚严酷,而土地兼并现象是封建社会无法根除的,导致阶级矛盾的尖锐,D项正确。

2012—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版必修1)政治:古代史

2012—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版必修1)政治:古代史

高中历史高考真题(中古史部分)第一课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2017·海南高考·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高考历史考点分布.pdf

高考历史考点分布.pdf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二、主观题考点题号新课标1 新课标2 新课标341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本题通过中国古代乡约制度、清末的地方自治及今天的基层村民自治历史线索脉络,使考生加深了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解,契合了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

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路。

本题中“变化”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概括信息;“积极作用”,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历史背景”,需要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这一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为情境设计,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

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本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概括、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和文明演进的社会热点,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关注,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

高三历史_单元三: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2013-2018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高三历史_单元三: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2013-2018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3.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内容与表现,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试题多展现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影响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卷Ⅰ)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卷Ⅲ)30.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卷Ⅱ)4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
(卷Ⅲ)28.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卷Ⅱ)4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汉阳铁厂的建立);近现代中国企业的发展
1.本单元题目难度不大,不建议深入挖掘。重点关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动,直接关系到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也涉及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度,对策是只要试题中涉及到近代经济的发展,就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比如自然经济特性、传统思想观念、列强侵略影响、国家政策等,结合设问的角度把握答案。
(卷Ⅰ)28.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卷Ⅰ)29.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
(卷Ⅱ)28.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卷Ⅰ)40.(2)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
(卷Ⅱ)40.(2)16世纪以来中国的海外移民
(卷Ⅲ)41.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开商埠
(卷Ⅰ)28.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开平煤矿)
(卷Ⅱ)28.洋务运动(福州船政局)
与备考建议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卷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卷Ⅰ)28.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英国面纱滞销反映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卷Ⅰ)27.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包装布变化反映了英国棉布滞销)

2018高考历史考点分布

2018高考历史考点分布

WORD格式整理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一、选择题考点分布题号新课标1先秦·科技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24心素养。

中国25唐代·政治·地方唐代政治;打破常规藩镇的弊端,考查角度新颖。

藩镇的积极作用古行政制度代26宋代·经济·民营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史手工业XX地区的民营制盐业27明代·外交·朝贡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贸易的贡品。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中28甲午战争期间·舆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国论宣传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

近29五四运动后·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现选择的争论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

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代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史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0中共·在1948-1949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的对外政策念。

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19533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五计划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世32雅典·人文精神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界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古过财富。

代史世33马克思主义从以往高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低频考点,今年高考竟然界考到两次,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凸显出历史高考的政治指导性,近又呼应了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问题。

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代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综合一:2013-2018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综合一:2013-2018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卷Ⅰ)24.西周、战国墓葬的等级规定
(卷Ⅱ)24.分封制、礼乐制(周代“雅言”)
(卷Ⅲ)24.西周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卷Ⅰ)24.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
(卷Ⅱ)24.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汤灭夏建商
1、高频考点:商周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古代历史地理和史学研究方法等。
2、先秦、汉唐、明清三个时间段客观题命题量大体相当,主观题一般出自汉唐或明清;
3、建议理清重要阶段特征和重大政治制度的内涵、选准设问的角度。建议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可适当引入近代政治概念,如立法、司法、行政、分权制衡等。
4、建议关注非常规知识与本单元知识的结合,如历史地理、核心价值观等。
5、注重史学方法传授,注重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卷Ⅰ)24.西周、战国墓葬的等级规定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卷Ⅰ)41.历史地图: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 (12分)
(卷Ⅰ)24.君主专制强化;“君权神授”
(卷Ⅰ)25.汉代外戚干政
(卷Ⅱ)25.汉代地方吏治
(卷Ⅰ)26.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卷Ⅱ)25.隋唐科举制度
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命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2013—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统计(人教版必修Ⅰ)
模块
2018年考试大纲
2013年
(全国卷Ⅰ、Ⅱ)
2014年
(全国卷Ⅰ、Ⅱ)
2015年
(全国卷Ⅰ、Ⅱ)
2016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卷Ⅰ、Ⅱ、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41]中国古代文明(如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人物·48]郑板桥
Ⅲ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4分
[政治·24]西周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政治·25]汉初承袭秦朝地方管理制度
[经济·27]明末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文化·24]西周铭文
[文化·26]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经济·40]明清救济制度
[人物·47]季札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2分
[政治·25]魏晋以后官修史书的政治性
[经济·24]春秋战国时期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
[经济·26]唐中期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与经济重心南移
[政治·27]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
[经济·41]清代雍正年间的矿业政策
[人物·47]颜回
Ⅲ卷
选择4道,16分
[人物·48]道光皇帝
2013年
Ⅰ卷
选择2道,8分
问答3道,30分
[政治·29]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晚清现代化
[政治·30]中共早期革命道路选择
[经济·29]洋务运动与晚清现代化
[经济·40]晚清海洋利用与海洋政策
[改革·45]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民主·46]洋务派与维新派办报区别
Ⅱ卷
选择2道,8分
问答2道,25分
[文化·24]西周与战国时期汉字写法的变化
[经济·25]西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经济·26]唐代后期的自耕农经济
[史论·27]历史叙述与历史认识论
[政治·40]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国家统一
[改革·44]隋代法律制度改革
2018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5]唐代藩镇割据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中国古代史
年份
题量分值
选择题
问答题
2012年
选择6道,24分
问答1道,15分
[政治·24]汉代监察制度
[政治·28]清代内阁体制僵化
[政治·29]古代君主专制发展趋势
[经济·24]汉代抑制土地兼并
[经济·26]明代工商业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动
[文化·25]宋代市民文化
问答3道,21分
[经济·25]宋代土地兼并
[经济·26]明代区域长途贸易发展
[文化·27]清代市民文化
[文化·28]京剧艺术
[政治·41]明清专制强化
[改革·45]唐代两税法改革
[人物·48]王安石
2014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27分
[经济·27]清代对外贸易
[文化·24]汉代儒学
[文化·25]唐代儒学
问答2道,32分
[政治·29]晚清外交近代化
[经济·30]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文化·40]西学东渐思潮、新文化运动
[民主·46]晚清民主设计方案
2014年
Ⅰ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9]戊戌变法废八股
[发展
[政治·41]抗日战争
[文化·26]宋明理学
[文化·40]宋应星科技成就
[改革·45]汉代和魏晋时期法律改革
[人物·48]包拯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4]分封制与周礼
[政治·27]明代内阁制
[经济·26]宋代纸币交子发展
[文化·25]西晋儒学
[政治·40]清朝东北地区移民
[改革·45]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民主·46]清末预备立宪
[文化·27]明清时期昆曲的流行
[经济·41]中国古代的大豆种植
[人物·47]三娘子
Ⅲ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5]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经济·24]战国以前冶铁业的发展
[文化·26]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
[文化·27]明代中期京城和江南地区对文化知识的崇尚
[文化·42]汉代儒学思想对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经济·25]汉代租佃制与地主田庄
[文化·24]孔子儒学、汉代儒学
[经济·40]清朝中期人口膨胀
[改革·45]唐太宗时谱牒改革
[人物·48]高仙芝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5]科举制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经济·26]宋代不抑兼并政策与租佃制发展
[经济·27]清代大陆移民定居台湾
[文化·24]汉字的发展演变
[改革·45]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
2017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1分
[政治·24]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
[政治·25]西汉初期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26]唐代李世民征讨泾州
[经济·27]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政治·42]明太祖废丞相
[经济·42]明代农耕经济发展与海外贸易
[文化·42]明代儒学传播、明代科技成就与早期西学东渐
[经济·26]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经济·27]明代初期的朝贡贸易
[文化·24]《墨子》中关于科学知识的记载
[政治·41]宋代至明清地方的乡约制度
[改革·45]汉武帝年号制改革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4]商汤灭夏建商
[政治·26]唐代三省六部制与武则天削弱相权
[经济·25]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
[文化·27]王阳明心学
[改革·45]王莽币制改革
2013年
Ⅰ卷
选择2道,8分
问答3道,37分
[政治·24]战国时期秦国破坏分封制
[文化·25]程朱理学
[政治·41]汉唐行政区划演变
[经济·40]古代海洋利用与海洋政策
[经济·41]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40]指南针与航海
[人物·48]韩愈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8分
[政治·25]汉代监察制度
[经济·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27]明代跨区域贸易繁荣
[文化·24]古代儒家政治理想
[文化·40]孟子法制观念
[改革·45]清朝养廉银制度改革
2016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42分
[政治·26]宋代重史传统与君主行为
[政治·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
[人物·47]唐宪宗
中国近代史
年份
题量分值
选择题
问答题
2012年
选择2道,8分
问答3道,27分
[政治·31]中共早期革命道路选择
[经济·30]张謇实业救国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政治·4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经济·41]洋务运动
[文化·41]西学东渐思潮
[民主·46]国民政府组织机构的变化
2015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35分
[政治·25]汉代外戚干政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经济·27]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化重心南移
[文化·40]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唐代儒学复兴、宋代理学
[改革·45]唐代币制改革
[人物·48]丘处机
Ⅱ卷
选择4道,1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