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教育业财务指标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也日益增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企业的财务状况,本文将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对教育业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教育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育业财务指标体系1. 盈利能力指标(1)毛利率:毛利率是指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差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反映了企业销售产品的盈利能力。
毛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2)净利率: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反映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
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
(3)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净利润与净资产之比,反映了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创造利润的能力。
ROE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2. 运营能力指标(1)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反映了企业资产利用效率。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2)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之比,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
(3)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指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之比,反映了企业存货管理效率。
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管理效率越高。
3. 偿债能力指标(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反映了企业负债水平。
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企业负债水平越低,偿债能力越强。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3)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4. 成长能力指标(1)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本期营业收入与上期营业收入之差占上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反映了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
(2)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是指本期净利润与上期净利润之差占上期净利润的比例,反映了企业净利润增长速度。
中国教育不匹配的收入效应 :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

教育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

教育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使用我国1997—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教育扩展、教育公平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教育方差两个中间变量探讨教育对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同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方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是影响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因素,这启示我们在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时需要高度重视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扩展教育公平收入分配文献综述贝克尔和契斯威克(Beeker& Chiswick,1966)的研究表明,美国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与教育不平等正相关,与平均受教育程度负相关。
丁伯根(Tinbergen,1972)利用美国、加拿大和荷兰的数据所作的研究也发现,教育水平与教育的不均等对收入分配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平均受教育程度增加和教育不平等程度的减小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帕克(Park,1996)用59个国家的数据得出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越趋于平等;而教育的不平等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越大的结论。
拉姆(Ram,1984,1989)和萨卡罗布罗斯(Psaeharopoulos,1977)在略微不同的设定和数据下的研究发现,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教育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以上研究大多是利用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限于数据难以取得等方面的原因,对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赖德胜(1997)运用49个国家的数据,验证了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变动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的假设。
研究发现,教育扩展是决定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由于教育扩展的扩张效应与抑制效应的共同作用,在教育扩展的初期,收入不平等会扩大,而到教育扩展后期,收入不平等则会逐渐缩小。
于德弘和陆根书(2001)应用1996年的数据检验了高等教育扩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对收入分配的平等化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高等教育规模越大,收入分配就越平等。
对教育收益率的认识及其量化

口就业 率等直 接相关 。受 教育 程度越 高所 付 出的
时间 、 力 、 力 越 多 , 然 会 丧失 在 受教 育 期 间 精 财 必 如果工 作所 得到 的收 入 , 是 勿庸 质 疑 的 。其二 这 是个人 因受较 高教 育 而 发 生 的 变化 , 过较 高 教 受 育 的人 会对 生活质量 、 美情趣 、 审 工作 中的价值 实 现 、 际交往 和谐 度 等 都会 提 出更 高 的要 求 。在 人
教育 和经济并 不 是 两个 不 相交 的 圆, 们 相 它
交的部 分产 生 出巨 大 的 经济 价 值 , 种价 值 体 现 这 足 以说 明教育 是 一 种投 资 , 是 一 种 以人 为 本 的 且 投资 。国 内外大量 研究表 明投 资高 等教育 回报率 较高 , 过 发展高 等教育 , 通 国家 、 用人 单位 、 庭 和 家 个人乃 至整 个 社 会 , 都会 从 中获 取直 接 的或 间接
的投 青是 最 基 奉 的 、 重 要 的 。 它是 实现 人 才 青 潦 怠 量 最 增 加 牵 质 量 提 高 的 根 奉 逢 径 。 选 样 一 种 观 . 接 受之 点被 后 , 育 收 益 丰 问题 备 受 关 注 。 丰 文 就 教 育 收 益 丰 问题 教
展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于其他金 融投 资 的年 收 益率 。教 育 收益 亦称 “ 教
捕 要 : 育 是人 力 资 源 开 发 牵 建设 的 基 础 , 教 育 教 对
的, 物质 的或精神 的收益 。研 究 还表 明 , 教育 投资 是一种高 的投 资 行 为 。据报 道 。 界 发 达 国家 投 世 资高等教 育 的平 均社会 收益 率 和个人 收益率分 别 为 l% 和 1 %, 1 7 远远 高 于 长期 储 蓄 的利 率 , 高 也
中国教育收益率统计估计与分析——基于参数和半参数估计方法的比较

验 。结 果 表 明 , 估 计 效 率 看 , 者 比后 者 的效 率 更 高 ; 从 估 计 效 果 看 , 者 才 是 一 致 性 估 计 。而 且 我 们 发 现 虽 从 前 但 后 然 教 育 收 益 率整 体呈 逐 渐 增 加 趋 势 , 与 实 物 资 本 收 益 率 相 比仍 偏 低 。 中 国 的教 育 和 劳 动 力 市 场 亟 需 加 大 投 资 和 但
第2 6卷 第 7期
20 0 9年 7月
统 计研 究
Sa i t a s a c t t i l Ree r h s c
VO . 6。 No 7 12 .
J .2 0 d 09
中国 教 育 收益 率 统 计 估 计 与 分析
基 于 参 数 和半 参 数估 计 方 法 的 比较
钱 争 鸣 易莹 莹
内容 提 要 : 文 分 别 运 用 参 数 和 半 参 数 估 计 方 法 , 如 何更 准 确 有 效 测 度 中 国教 育 收 益 率 作 深 入 探 讨 。利 用 本 就
C N 数 据 对 我 国 18 HS 99年 至 20 06年 的 教 育 收 益 率 进 行 估 计 , 采 用 H um n检 验 法 对 两 种 估 计 方 法 结 果 进 行 检 并 as a
Absr c : i a e SS CHNS d t o e t t h ae o eun o d c t n i C i a d rn 98 t 0 6 b s d n ta t Thsp p rU e aa t s mae t e rt frt r n e u ai n h n u g 1 9 o 2 0 a e o i o i Mic rwa e u cin.W e a py p rmerc a d s miaa ti to s t si t e mo es,a d f rh r c mp r ee t n e g sf n t o p l a a ti n e p mercmeh d o e t r mae t d l h n ut e o ae t s wo h mo esusn te d l ig h Ha s n e t Th r sls n iae h tte fr r i r e iin ha te atr fo u ma ts. e e ut idc t ta h ome s mo e f ce tt n h lt r m te e s e t e f e h p rp ci o v etmain e ce c si to f in y,b t ti o p st r m te es e t e o si to c ua y. I t r wod i u i s p o i fo h p rp c v f etmain a c rc e i n ohe rs, te lt r i o sse t h at s a c n itn e etmao i e fr ri is d o e.Mo e v r,d s i h a tta h aeo eu n e u ain Re d o r r d M s i trwhl t o me sa b ae n eh ro e e pt te fc h tte rt fr tr o d c t n stwad a ga u e n o i ce s n r ae, i i tl mu h lwe a h aeo eu n c ptli id.Bo h d c t n mak ta d telb rma k ti ia t ssil c o rt n ter t fr tr o a i n kn h n a h t te e u ai r e a o r e n Chn o n h n e u sa ta n e t nsa d s sa ie rfr . e d s b tn liv sme t n ub tnt eo i i v ns Ke r s: tr o E u ain o n S lcin Bis Paa ti si to S miaa ti t to y wo d Reu t d c t fChia; ee to a ; r merc e t n o main; e p rmercEsi in ma
中国城镇居民各级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2002~2009年

一
、
文 献 回顾
研究 教育 的个 人收 益率 ( 称 回报 率 ) 研 究教 育 机会 分 布 和 收 入分 配 结 也 是 构 关系 的一个 重要 组成部 分 , 也是 国 内外学 术 界一 直 关 注 的热点 。学 者们 对 教 育 收益 率进行 了多项实 证研 究 。笔者 的文 献 分析 表 明 , 以对 中 国教育 收 益 率 可
7 4
北 京 大 学 教 育 评 论
不 同教 育水平 进行 区分 , 尚无 法 考察 教 育 收益 率 的 结构 性 差 异 , 认 识 这 种结 而
构 差异 对于 理解 不 同级 别教 育 的资源 投入 合 理性 和规 模 适 宜性 , 于理 解 不 同 对
教 育群 体是 否继 续接 受教育 的决 策行 为 ,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本文 将 使 用 都 同样来 源 的数据 , 研究 不 同层 级教 育 水 平 的教 育 收益 率 及 其 在 2 0 2 0 0 2~ 0 9年
第 1 第 3期 0卷
21 0 2年 7月
北 京大 学教 育 评 论
P i i e s t uc t n Re e ek ng Un v r i Ed a i vi w y o
V0 . O.No 3 11 .
J l 0 2 uy2 1
中国城镇 居 民各 级教 育 收益率及 其 变 化 研 究 : 0 2~ 0 9年 20 20
级 教 育 的 收 益 率 及 其 变化 趋 势 进 行 了估 算 , 要 结 果 表 明 : 年 来 除 初 中 阶 段 外 , 他 主 近 其 各 级 教 育 的教 育 收 益 率 并 没 有 延 续 整 个 2 O世 纪 9 0年 代 至 2 世 纪 初 的 五 年 那 样 快 速 1 增 长的态势 , 而是 逐 渐 趋 于 平稳 , 至 有 轻 微 的 下 降迹 象 。 甚 关 键 词 教 育 收 益 率 ;明 瑟 收入 方 程 ;时 间趋 势 中图 分 类号 :G 004 文 献 标 识 码 : 4 —5 A 文 章编 号 :17 -48 21 )307 —2 6 196 (02 0 —031
教育投资的经济回报分析

教育投资的经济回报分析在当今社会,教育被广泛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不仅对个人的发展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和进步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对于教育投资的经济回报,人们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误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投资的经济回报,通过分析其多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全面、清晰地理解这一重要话题。
教育投资对于个人来说,最直接的经济回报体现在就业和收入方面。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
拥有高学历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和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以大学毕业生为例,相比仅有高中文凭的人,他们的平均起薪通常要高出不少。
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业技能的提升,教育背景所带来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在职业晋升方面,高学历往往是晋升管理层和获得更高职位的重要敲门砖。
从长期来看,教育投资还能带来更稳定的职业和经济保障。
在经济不稳定或面临行业变革时,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更容易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和岗位需求,降低失业风险。
此外,教育能够培养个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更有可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除了个人层面,教育投资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劳动生产率往往也越高。
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更有效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加利润,也能促进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教育投资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贫困。
通过提供教育机会,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受过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获得稳定的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从而减少社会贫困现象。
同时,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然而,教育投资并非总是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回报。
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可能会面临教育投资过度的问题。
比如,一些人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追求过高的学历,但最终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或者其收入水平并没有因为高学历而有显著提高。
高等教育阶段明瑟收益率实证研究

结果解释与讨论
01
明瑟收益率
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地域等因 素对工资收入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为 显著。
02 03
对比分析
对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明瑟收益率,发现随着受教育程度 的提高,明瑟收益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科学历 的明瑟收益率最高。
结论与启示
高等教育阶段明瑟收益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 对工资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明瑟 收益率存在差异。这启示我们,在选择受教育程度时需要 综合考虑个人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文献综述
明瑟收益率及其计算方法
明瑟收益率
明瑟收益率是一种衡量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的指标,它基于个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工资收入与未接受高等教育 的工资收入的比较。
计算方法
明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工资溢价法,即通过比较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两组人的工资收入, 计算出明瑟收益率。
明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明 瑟收益率进行估计和分析。
模型构建
基于明瑟收益率的公式,构建回归模型,通 过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估计教育对个人收入 的影响程度。
变量定义与测量
要点一
变量定义
包括自变量(教育程度、专业、学校类型等)、控制变量 (性别、年龄、工作经验等)和因变量(个人年收入)。
01
通过对明瑟收益率的实证研究,为高等教育阶段的投资决策提 供了参考依据。
02
研究结果支持了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有助于提高
人们对教育投资的重视。
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关教育成本和收益的更多信息,有
03
助于优化教育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经济2003年第4期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效益问题研究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李元春(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摘 要:对2000年中国35个城市工资价位抽样数据分析显示,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高等教育收益率。
另外,城市教育收益率已高于发达国家,但教育收益率在地区间呈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各级教育收益率都高于西部地区。
这一估计结果,对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育收益率;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中图分类号:F08;G 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3)04-0041-03收稿日期:2003-08-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63003)“我国西部大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作者简介:李元春(1963-),女,宁夏人,现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副教授。
一、引 言最早对中国私人教育收益率进行估算的是世界银行专家Jamis on and G aag (1987),之后有许多中国学者分别对中国私人教育收益率进行了分析。
前人对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各级教育收益率都低于发达国家,表1是对有关中国各级教育投资收益率估计的文献综述。
表1研究者样本地区样本数数据时间估算方法结论(教育收益率,%)李实李实彬(1994)全国179811988收入函数法初中3.387,高中3.825,大学4.484邵利玲北京、天津、长沙、大同、常州、遵义30001990收入函数法小学:2.29,初中:0.24,高中:0.79,大学:2.50 资料来源:朱舟著,《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第199-200页。
而这一研究结果与教育收益率变动的内在规律有很大不同。
根据Psacharopoulos (世界银行教育与培训部经济学家)的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为什么前人的研究结果与世界教育收益率的一般规律不同呢?最为可能的原因是,前人的研究使用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数据,而这一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具备竞争性,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无法通过自由选择和决策,将自己的人力资本自由地配置于回报率较高的区域、产业和部门,从而使得各个级别的教育收益率普遍较低。
但是自1992年以后,中国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市场机制被认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
同时中国的教育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家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而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教育收益率发展的趋势。
另外,前人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全国各级私人教育收益率的研究上,还没有深入到地区层面,来研究各级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
为此,本文基于2000年的中国城市工资价位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及地14区间的各级教育收益率进行了估算。
二、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1.数据说明和计算方法本文使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度的工资价位抽样调查资料(略)①。
当年全国被调查的共35个城市,职工80多万。
其中西部城市9个,包括贵阳、汉中、西安、渭南、兰州、乐山、绵阳、重庆、银川;东部城市13个。
调查资料的学历分组包括初中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6个层次。
分析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工作经历都采用横截面资料,也就是对2000年被调查的具有各级的不同年龄组的劳动者的收入进行估算。
计算各级教育收益率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明瑟的扩展收入函数法。
该方法采用半对数方法对影响收入的人力资本要素进行最小二乘回归。
收入函数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为:Y=a+bS+cEX+dEX2+ε(1) Y表示劳动者的个人收入;S表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教育年限);EX表示劳动者的市场经验(即工作年限),其中EX等于劳动者的年龄减去受教育的年限再减去入学年龄;a为截距;b、c、d分别表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教育收益率的估算就是对式(1)的回归系数b的估计。
2.回归分析要考察各级教育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需要引入虚拟变量,即“0”和“1”两个值。
其中,取“1”值表示某层次的教育水平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产生影响。
取“0”值表示某层次的教育水平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产生影响。
比如分析高中学历对劳动收入的影响,高中学历取值“1”,高中以下学历取值“0”。
其它以此类推。
由于分析高一级教育水平收益率依赖低一级教育水平的收入数据,而2000年度的工资价位抽样调查资料中,最低学历为初中及以下。
另外,在个别年龄段,博士学位的收入数据空缺太多,无法采取指数平滑法确定空缺年龄的数据。
所以,以下仅对具有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学历劳动者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 表2中国城市劳动力各级教育收益率高中专科大学硕士受教育年限0.240.370.280.21工作经验0.020.0510.0140.003 注:所有变量的系数估计值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表3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劳动力各级教育收益率高中专科大学硕士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受教育年限0.280.180.210.390.320.260.270.330.220.470.070.18工作经验0.0150.020.0230.0120.0160.0180.0140.0190.0250.010.0130.039 注:除中部硕士外,所有变量的系数估计值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2000年中国的各级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根据Harley Frazis(2002)的研究,美国高中、大学、大学以上学历的私人教育收益率分别为1511%、2210%、1119%。
2000年中国城市各级教育收益率(从高中到大学)分别为24%、37%、28%、21%,高于同期美国的水平。
而且这一研究结论与Psacharopoulos(世界银行教育与培训部经济学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Psacharopoulos在1994年研究中,对61个国家进行了教育收益率的分析,提出了他的一系列教育收益率变动的内在规律性结论,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不发达国家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资资本更为稀缺,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在边际上还未达到均衡的结果。
所以,中国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符合教育收益率变化的内在规律。
其次,各级教育收益率不但高于发达国家,而且还高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及工作经验(工龄)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微乎其微等研究结果说明,中国到2000年为止,各方面的改革取得一些成效,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开始建立,以往中国教育与个人收入分配之间的扭曲和不合理关系得到矫正。
①资料来源: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统计处。
24 (2)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高等教育收益率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专科和大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生产力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开始定位在高等教育这一层次上。
另外,由于高中教育被排除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外,高中教育的私人成本升高,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高等教育收益率。
(3)自专科开始,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呈递减趋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专科教育收益率最高,其次为大学教育收益率,而最高层次的硕士其教育收益率最低,甚至低于高中教育。
这反映出自专科教育开始,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呈现出边际收益率递减的趋势。
这一趋势说明,随着政府自90年代以后对高等教育补贴的减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成本开始升高,而且教育层次越高,教育成本也就越高。
(4)东部地区各级的教育收益率都高于西部地区这其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者的人均收入普遍较高。
二是东部地区劳动力市场较为成熟,劳动力市场的教育信号作用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劳动价格较为合理地反映劳动力市场对各个层次劳动力的需求。
三是东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更为合理的劳动工资制度,更为充分地使劳动者能力和工资收入挂起钩来。
而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尤其是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较低的劳动力流动率,较高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使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无法得到合理配置,使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空间受到了限制,从而直接导致西部劳动力市场就业效率低下,教育投资回报率普遍低于东部地区。
三、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战略的启示1.积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每一教育层次上都有最高的收益率。
这意味着,对这一领域的投资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另外,由于平均教育收益率从80年代末期的319%稳定上升至2000年的27%的这一事实,说明目前中国增加教育投资不会产生教育资源的过度投资及劳动力的低度使用,应积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2.对高中教育进行优先投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质量的高中教育会形成不同质量的人力资本。
另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中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国未来的高层次人才的供应。
因此,针对我国高中教育收益率较低的状况,从平衡投资收益率及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应对高中教育进行优先投资,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通过各种政府补贴提高个人投资于高中教育的收益率。
投资的方式包括:为有意愿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提供就学的可能性;重点投资于农村高中教育。
3.缩小东西部地区各级教育收益率的差距针对西部高等教育收益率低于东部的问题,从平衡区域间投资收益的角度出发,中央政府可以通过某些特殊政策,比如专给定向到西部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提供生活补贴,来平衡区域间的高等教育收益率。
针对西部高中教育的教育收益率低于东部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认识,把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与普及高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只有通过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最终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高中教育的教育收益率。
针对西部当前阶段教育收益率不能正确反映劳动者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问题,西部地方政府还要着力培育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让劳动力流动起来,让市场在人力资本的配置和定价中起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1]朱舟.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5):42-49.[3]W elch F1970Education and production[J].P ol.Econ.78:35-59.[4]Harley Frazis.Human capital,signaling,and the pattern of re2turns to education[J].Ox ford Econom ic Papers54(2002),298 -320.责任编辑肖利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