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孟子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与孟子ppt 北京版

(2)新文化运动时期 衰败沉沦
(3)50到70年代
被遗忘 面目全非
(4)80到90年代
被重新审视和认识
(5)21世纪
显示出新的价值和意义
• 儒学由于它的早熟性,将显示出它的现代意义 和价值,从而为世界未来文化做出贡献。
——梁漱溟
• 儒家哲学的精华在于它的生命哲学,儒家重视 生命的主体性、生动性、创造性,不造成遁世 主义,不赞成功利主义,主张在现实中超越。
• (2)“扶不扶”一词近几年成了公共话题。扶,脑 海之中不断显现出那些扶了反被讹的画面;不扶,良 心上过不去。扶,还是不扶,成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2014春晚小品《扶不扶》有句台词“人心倒了,可 就扶不起来了”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在金钱和良知的 面前,我们该选择什么?
• 2015-05-27京华时报
(三)荒诞的艺术
• 主要向学生介绍卡夫卡、马尔克斯、博尔赫 斯、鲁迅、莫言、余华等中西方著名作家相 关作品。通过阅读、分享与探究,使学生在 荒诞作品中探寻真实与虚构间的关系,从而 拓展思维,提升阅读兴趣与鉴赏能力。
(四)诗意的田园
• 引领学生走近乡土文学的一流作家(沈从文、 萧红等),品读乡土文学的经典作品,领悟乡 土文学的精神内涵。同时,带领学生逐渐实现 一种非常纯粹的阅读体验,最终养成自主品读 经典的阅读习惯。
——熊十力
• 2.单元教学定位 思考: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让学生学到什么? (1)了解孔孟其人 (2)了解儒家思想 (3)丰富精神世界
• 3.教学设想
以教材中的《侍坐》《齐桓晋文之事》为 主进行拓展,适当补充《论语》《孟子》中的 篇章,引领学生走近儒家文化,思考从中看到 什么,悟到什么。
• 4.补充资料
近日,北京东城区工体北路,一位90岁老人在买 菜时不慎摔倒,头部流血受伤。保姆一度在街边拦 车未果,等候中先后获三人帮助,老人被送往北京 军区总医院治疗。老人和保姆带的钱不够,其中一 名好心人留下1000元后离去。次日,家属几经寻找 ,联系到3名好心人,表达万分感激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译文)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 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孟子》三章PPT课件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订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七篇包括: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艺术特点
例文:
艺术特点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以两个设问,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巧妙设问,缓缓道来,引人入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课文解析
《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
译文: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孟子·尽心上》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芒鞋踏破岭头云”。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心的归宿,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艺术特点
例文:
艺术特点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以两个设问,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巧妙设问,缓缓道来,引人入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课文解析
《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
译文: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孟子·尽心上》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芒鞋踏破岭头云”。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心的归宿,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共7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环而攻之而不胜。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围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放弃
离开
限制
巩固
震慑
少
极点
同“叛”,背叛
归顺
完成以下任务
1、朗读课文2、自主翻译全文3、解释重点字词,把书本注释没有的字词意思写入原文。(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突出守城方地理条件非常的优越,结果却弃城而逃,更有力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气势强烈。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句式?作用?
为了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的人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富贵不能淫
《孟子》三章
文学文化常识小测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_代表人物。著有_________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__________,有“______”之称,与孔子合称为“________”。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围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放弃
离开
限制
巩固
震慑
少
极点
同“叛”,背叛
归顺
完成以下任务
1、朗读课文2、自主翻译全文3、解释重点字词,把书本注释没有的字词意思写入原文。(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突出守城方地理条件非常的优越,结果却弃城而逃,更有力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气势强烈。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句式?作用?
为了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的人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富贵不能淫
《孟子》三章
文学文化常识小测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_代表人物。著有_________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__________,有“______”之称,与孔子合称为“________”。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富贵不能淫》
本文选自《孟子 滕文公下》 创作于公元前372--前289年 作品通过孟子与别人交谈的语录
来讲明道理 显得形象生动 在“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上 景春提出问题 孟子一一反驳 有破有立 层层递进 逻辑清晰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 yǎn )、张仪岂不诚大 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xī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这是大丈夫的第二条标准 也就是不论是否得志 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用孟子的另一句话来解释就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对贱比不论能证移,威武不能屈”
这是第三条标准 也就是富贵、贫贱、威武等外部因素
都不能使自己迷惑、动摇、屈服 这也是大丈夫应具备的处事原则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 guàn )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rǔ )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反驳
对于景春的观点 孟子也用了一个反问句加以驳斥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焉得”一词不仅包含了对景春观点的否定 也透露出孟子对公孙衍之流的不屑 接着孟子举了当时社会中常见的现象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封建社会中
男子行冠礼之后就表示成人,有了社会责任 而女子成人的意义就是嫁人
女子嫁人之后就要顺从丈夫 这就和公孙衍、张仪这类的纵横家一样 他们虽有才华,但是品行却为人所诟病 他们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和处事原则
都写进了《孟子》一书 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2020最新论语孟子课文讲解及写作拓展PPT 苏教版2[优质实用版课件]
![2020最新论语孟子课文讲解及写作拓展PPT 苏教版2[优质实用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0a4fb14693daef5ef73de7.png)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 而不讲求协调。”
君子和而不同
当霸王骑着乌骓化作鬼雄,当虞姬 将生命化为矛尖之蓝;当屈原幽思而作 《离骚》,消失于汨罗江;当渊明自叹" 守拙归田园",日日无事而空吟,我不禁 重新审视《论语》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 同"。善哉,孔夫子之论;善哉,好一个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之道
——课文讲解及拓展运用
山东郓城一中 李召峰
18、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 (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 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 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 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 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 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 取之处。
21、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 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 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 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22、曰:“言必信,行必果。硁 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 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 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拥抱那古老的边城,他小 心翼翼地保护着不让它受到尘世的玷污,让心以 原始的状态存在。贫穷,落后,在他的笔下,蜕 变成了一个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坚守心中 的家园。正如鲁迅所说:“真理在胸笔在手,无 私无畏曰自由。”真理常在胸,君子善守不同 !
君子和而不同。苏轼说:"人间 有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 起,挺身相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见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甚大, 而其志远也。"这不这正是对君子 和而不同最精辟的解释吗?
君子和而不同
当霸王骑着乌骓化作鬼雄,当虞姬 将生命化为矛尖之蓝;当屈原幽思而作 《离骚》,消失于汨罗江;当渊明自叹" 守拙归田园",日日无事而空吟,我不禁 重新审视《论语》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 同"。善哉,孔夫子之论;善哉,好一个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之道
——课文讲解及拓展运用
山东郓城一中 李召峰
18、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 (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 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 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 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 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 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 取之处。
21、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 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 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 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22、曰:“言必信,行必果。硁 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 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 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拥抱那古老的边城,他小 心翼翼地保护着不让它受到尘世的玷污,让心以 原始的状态存在。贫穷,落后,在他的笔下,蜕 变成了一个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坚守心中 的家园。正如鲁迅所说:“真理在胸笔在手,无 私无畏曰自由。”真理常在胸,君子善守不同 !
君子和而不同。苏轼说:"人间 有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 起,挺身相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见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甚大, 而其志远也。"这不这正是对君子 和而不同最精辟的解释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1/21
3
其人 其思想主张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 战国时期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字子舆,邹(今山东 邹县)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 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 为“亚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 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乡,聚 众讲学,著书立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甚于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 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 患而有不为也。是是故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是心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自由颂
生命
2021/01/21
1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哈九中 张拓新
2021/01/21
2
学习目标:
知识 1.重点积累:“欲、舍、甚、得”等实词 能力 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 辟的论证方法
德育 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 现实意义。
“是心”直译为这种思 想,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 是什么思想?
舍生取义 义 羞恶之心
2021/01/21
7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 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羞之恶心之心,义 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给与),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上》)
2021/01/21
8
• 董存瑞.MPG
结构提纲
论点(设喻)鱼——熊掌
论证(正面)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 (假设·反面)莫甚于生者
结论
莫甚于死者 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
引申
舍生取义 义高于生 生高于义 舍生取义 义是本心
2021/01/21
11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 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 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 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 恻隐 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 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21/01/21
12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 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 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 不同的选择?
守义不辱 存有本心
见利忘义 失去本心
2021/01/21
13
请你举一些“守义不辱”或 “见利忘义”的例子,联系实际、 结合孟子的“义”谈谈你的看法。
2021/01/21
14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1/2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