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设计原则与景观特点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

东南亚风格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总结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风格概述
日本和式建筑,又称“合样建筑”或“日本式建筑”。1314世纪日本佛教建筑继承7-10世纪的佛教寺庙、传统 神社和中国唐代建筑的特点,采用歇山顶、深挑檐、 架空地板、室外平台、横向木板壁外墙,外观轻快洒 脱。 日式设计风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筑影响,讲究空间的流动 与分割,流动则为一室。分隔则为几个功能空间,空 间中总能让人静静地思考,禅意无穷。 日式风格也别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借用外在自然景色, 为室内带来无限生机,选用材料上也特别注重自然质 感,以便与大自然亲切交流,其乐融融。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总结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风格概述
东方传 统风格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中式 风格
强调 宜
东南亚 风格
日式 风格
总结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风格概述
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 设计艺术风格。气势宏伟、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 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 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 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中国的传统室内设计融合 了庄重与优雅的双重气质。现在的中式风格更多的利 用了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 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
理论部分
苏州园林
实践部分

总结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 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沧浪亭
浅谈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中建筑风格的相同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③.新材料、新技术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 构造,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承 受了钢化构造,再用优质木材 为钢构造镶边、包装。
在屋面材料的运用上,则 以现代材料花岗岩取 代青瓦。
建筑的中庭借鉴传统“老 虎天窗”的做法,但窗户开在 了屋顶中间部位,屋顶形成一 个折角,光影穿插,整个空间 布满祥和与大气。走廊由透过 天顶造成的线状光书写着,犹 如走在了古老的竹帘下,传统 符号在光线中简洁地演绎着现 代的气息。
从建筑构造看,现代几何体构成 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根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 断的繁衍和重构,西方古希腊罗马神 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哥特式夸 大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 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 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 形空间交错在一起,西中有东,东中 有西,东西方的图形自然转换,简洁、 抽象、有力度,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 的转换。
一 :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爱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 王府毗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弥补了 古物无保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 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争论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 用作贮存,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苏 州 博 物 馆 模 型
五.具体解析
馆建筑总面积:15391平方米,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主要有展厅、 公共空间、行政办公区、库房等功能,绿地占地率42.4%。新馆建筑群分 成三大块;中心局部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 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之一是“一步一景”,即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错落有致的安排,
使游客在行进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领略到不同的景色和美景。

在苏州博物馆中,展览区域
和走廊被精心设计为错落有致的庭院和花园,游客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美景,增
加了游览的乐趣。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色的虚实结合,即通过使用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将实景与
虚景相结合,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

在苏州博物馆中,建筑、花园和水
景相互交融,使整个博物馆如同一幅绘画一样美丽而宁静。

中国古典园林还注重元素的对比和平衡,即通过使用大小、高低、阴阳等对比的元素,使整个园林显得和谐而平衡。

苏州博物馆中的景观设计也充分运用了这一特点。

建筑和水
景的对比,以及花卉和静谧的庭院的对比,使整个博物馆显得更加和谐而平衡。

中国古典园林还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即通过模仿自然景观的形态和氛围,使人感
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在苏州博物馆中,设计师利用植物、水池和石头等元素,创造出一种
真实而又仿真的自然景观,使游客感到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苏州博物馆在设计中充分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和设计手法,通过巧妙的布局和
景观安排,创造出优美、宁静的环境。

这种设计不仅使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能够欣
赏到美景,增加游览的乐趣,同时也使博物馆更加充满文化气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摘要】苏州博物馆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展现了苏州园林文化的魅力。

建筑特点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巧妙地将园林景观融入其中。

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布局则展现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优美的空间氛围。

文物展示与园林融合,使展品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古典园林设计不仅启发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博物馆中的重要传承。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园林和文物展示,共同展示了古典园林设计在当代的生动应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古典园林、园林文化、设计手法、建筑特点、园林景观、文物展示、园林融合、现代建筑、传统文化、传承、苏州园林、设计与布局1. 引言1.1 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园林文化、建筑艺术和历史文物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市古城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气势宏伟。

作为苏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苏州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苏州博物馆以展示苏州园林文化为主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园林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特色和园林艺术的发展历史。

苏州博物馆还展示了苏州地区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苏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采用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如假山、曲桥、池塘等,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

园林景观与建筑结合紧密,展现出中国建筑和园林的独特魅力。

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的文化名片,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苏州园林文化特征苏州园林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其特征包括精致的布局、精巧的构造、雅致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通过巧妙的规划和设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园林中常见的设计元素包括假山、水面、廊亭、假山、石桥等,这些元素既体现了自然山水风光,又突出了人工创造的美感。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融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建筑,其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
对苏州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这座博物馆的建筑外观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流畅的曲线,展现了苏州园林中的意境和韵味。

立面设计中的水墨画元素,不仅是对苏州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一种对建筑与
自然融合的表达。

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整个建筑在光影的映衬下,呈现出水墨画般的意境。

同时,建筑的曲线设计也与苏州园林中的曲桥、曲径相呼应,使整个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除了外观的设计,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还体现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

建筑立面
上的砖雕、木雕等传统工艺元素,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质感,更是对苏州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这些传统工艺的运用,使整个建筑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不仅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一种
对建筑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令人赞叹,更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之道。

愿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能够为更多的建筑带来启发,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与和谐。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和特征深受世人的喜爱。

苏州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性城市,其园林艺术在苏州博物馆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与设计手法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主要包括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艺术再现、对空间的精心布局和设计、以及对建筑和园林元素的高度统一。

在苏州博物馆中,这些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体现。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理念,建筑外观采用了仿古红墙黛瓦的传统样式,同时又在建筑结构和功能上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改进,展现出中国古典园林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和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主要包括对水的运用、对山石的摆放和对植物的搭配。

在苏州博物馆中,这些设计手法得到了精心的应用和展现。

博物馆的园林景观以水为主,水面的布局和造型采用了自然水景的设计手法,营造出了宁静、柔美的水景环境。

在园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山石和假山,山石的摆放和植物的搭配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对山水景观的追求和表现。

中国古典园林还注重对空间的精心布局和设计。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空间布局严谨有序,各个景点之间呼应和衔接得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秩序和景观连续。

园林中的小品、长廊、廊亭等建筑元素同园林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布局和景观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在苏州博物馆中的应用也体现在园林的意境和主题上。

园林的意境主要表现为自然、深邃、含蓄和雅致,这与中国古典园林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艺术再现密切相关。

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中,这种意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表达,园林景观中的树木、花草、池泉等元素营造出了一种自然和谐、清新雅致的氛围。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

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

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园林的对比一、实习目的及意义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学习苏州园林,有利于我们对建筑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了解,以便在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二、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包括前期对的阅读与资料收集,对建筑的游览和总结部分,在去苏州之前,我读过<<苏州园林>>和计成的园冶,深刻的感受中国的造园艺术和意境,又通过资料收集了解了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的关系,充分的了解了大师的设计精神.在游览阶段,把苏州博物馆和最有特点的拙政园当做重点游览对象,并且,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体会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三、实习时间、地点时间:8月20日至8月30日地点:温州,上海,苏州,武汉.我的实习地点是分散的,虽然说主要是研究苏州,但是我同样认为只有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城市才能深刻体会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建筑状况,苏州是有自己独特的特色的城市,应该有苏州自己的建筑.四、城市概况苏州,古称吴、东吴、苏州府等。

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太湖70%水域属苏州),紧邻无锡。

隔湖遥望宜兴和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靖江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丝绸之府”、“园林之城”。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并在2012年获得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苏州市经济发展迅速,现为江苏省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

[我所看到的苏州,应该有三个苏州,古城苏州,现代苏州,工业苏州.古城苏州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集中地,是苏州的旅游景区,传承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工业苏州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聚集地,是苏州发展的动力.现代苏州则代表了苏州在新时代所取得经济上巨大的成功,苏州的历史是连续的,是源源不断的,是一天比一天好的.五、实习内容概述1、风格的传承苏州的古典园林的风格:(1)、本于自然,超越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3)、诗话的情趣(4)、意境的蕴含优秀的建筑史一座城市的历史的纪念碑,一座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城市是没有地位的。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摘要】苏州博物馆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园林设计手法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探讨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的历史背景、传统特色、现代创新、景观布局和植物配置等方面,揭示了其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中华园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融合了古典艺术与现代理念,通过精心布置的景观和植物,展现出独特的美学意境。

这种园林设计手法不仅展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对传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华园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手法、历史背景、传统特色、现代创新、景观布局、植物配置、中华园林传统、传承、创新。

1. 引言1.1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融合了古典美学与现代创新的精髓。

这些园林设计手法在细节之处展现出古老的智慧和艺术,同时又与现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需求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气质。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华园林的传统特色,如山水相依、假山围绕、曲桥迂回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景观布局与植物配置,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景观。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使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更具时代感,也对中华园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的历史背景:苏州博物馆园林设计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特别是在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苏州地区的园林建筑达到了极致。

这些园林包括了私家园林、宫廷园林和寺庙园林,每一个都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

宋代是苏州园林设计的重要时期,当时的园林大都建在私人家园内,采用了精湛的建筑技术和景观布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元代、明代和清代的苏州园林更加注重意境和氛围的营造,将园林打造成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窗
框景
香舟
闹红一舸
波形长廊
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
1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 隔而不塞 欲扬先抑 曲折萦回 尺度得当 余意不尽
2水面处理
园无水不活
3叠山置石 4建筑营造
亭子
园中小路பைடு நூலகம்
借景
造景
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 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 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 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 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 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 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 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 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 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 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 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 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 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
简约的设计风格保证了空间应用的效率,橱窗的设计则保证了观 众的最佳观赏角度。橱窗设计的尺度与展品体积的关系则保证了 展品的地位。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苏州博物馆的风格主要是传统设计元素,展示的内容也都是烘托整体气氛。
色调一集灯光也是烘托和渲染展厅艺术氛围的要素,整个展厅内部以暖色 系为主,来烘托展品的华丽色彩。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苏州园林和苏州博物馆设 计原则和景观特点
苏州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 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 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 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 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苏 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苏州博物馆
内容简介
苏州博物馆内的展示空间主要集中在西侧,对陈列空间进行了很 好的分割,喂陈列提供了多层空间。在陈列的展示设计处理上突 现了时间距离,并用视觉塑造亲切和遥远的气氛,使人感悟到单 纯空间的延伸。
每个展示空间划分都是几何体,以矩形和八边形为主。每个主题 展厅都是一个矩形,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八边形展示 空间。
植物 植物是创造舒适、卫生、优美的游憩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在进行绿化植 物配置时,首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 效果。
造园成功的标志之一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景观植物多姿多彩的表现形态, 隔音、滞尘的生态作用,使自然造景元素之一的植物不仅在造园的景致中显 山露水,更在于她是生命体,在园景中一树一木,一花一草,或成林、或成 块、或成点。使植物自春至东生机盎然,四季有景。
风格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与自然和谐,强调“美善结 合”,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 园中有园更是其一大特点,在设计构筑中, 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 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 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 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 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 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此外,运用泛光灯、射灯等灯具,有效的突出重点展品和图文内容,为参 观者提供最佳的视觉环境。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总结语
不同于一般建筑空间的容纳性,展示空间的设计同时也突现了交流性和艺术 性。交流性皆在观众与展品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得观众能够以最佳角度, 必要时全方位地为对展品进行观摩。艺术性则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同时享 受到一种来自展品之外的美。苏州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两 个方面的因素,成为空间展示的典范。
而不同风格的庭院对植物的要求也不同,如中式庭院在对植物配置的时候 就以自然式树丛为主,重视宅前屋后名花名木的精心配植,灵活应用如梅、 兰、菊、桂花、牡丹、芭蕉、海棠等庭院花木,来烘托气氛,情景交融,中 国历史悠久,讲究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般的诗情画意,很多古代诗词中留下 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传统的松、竹、梅配置形式,谓之“岁寒三 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