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吉林大学姜启川-铸造高性能铝合金

合集下载

铸造铝合金力学性能

铸造铝合金力学性能
Al-Mg系
Al-Zn系
合金代号
ZL1XX
ZL2XX
ZL3XX
ZL4XX
2合金铸造方法、变质处理代号
代号
名称
代号
名称
S
砂型铸造
K
壳型铸造
J
金属型铸造
Y
压力铸造
R
熔模铸造
B
变质处理
3合金热处理状态代、类别及特性
热处理状态代号
热处理状态
类别
特 性
F
铸态
——
T1
人工时效
对湿砂型、金属型、特别是压铸件由于冷却速度较快,有部分固溶效果。扔时效可提高强度、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S、R、K
T4
195
6
60
J
T4
205
6
60
S、R、K
T5
215
3
70
J
T5
225
3
70
ZAlCu5MnCdA
ZL204A
S
T5
440
4
100
ZAlCu5MnCdVA
ZL205A
S
T5
440
7
100
S
T6
470
3
120
S
T7
460
2
110
ZAlR5Cu3Si2
ZL207
S
T1
165

75
J
T1
175
80
S
T1
145
——
80
J
Tl
165
——
90
ZAISi9Cu2Mg
ZL111
J

吉林大学科研项目

吉林大学科研项目

2005.08 2005.04 2005.07 2005.08 2005.01 2005.08 2005.08
2007.12 2005.1 2007.12 2007.12 2007.12 2007.12 2007.12
省科技厅高新处 20050314-2
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复合催化剂与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 的研制开发 省科技厅社发处 20050417-1 金属液内燃烧合成增强颗粒参与下的非平衡凝固行为 和组织演变 基础科其他 金属液内燃烧合成增强颗粒过程动力学 金属液内燃烧合成增强颗粒的热力学 基础科其他 基础科其他 2004CB619301--1 2004CB619301--2 2004CB619301--3
2008.09
2010.12
等离子喷涂纳米陶瓷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
省科技厅基础处
20080503
2008.09
2010.12
自生氧化铝附着膜提高铜内连接线抗电迁移性能
基金委面上项目
60876074
2009.01
2011.12
基于1,3,4-噁二唑类衍生物的发光有机凝胶的制备 、结构与性质 基金委面上项目
2009.01 2009.01
2011.12 2011.12
镁合金铁路客车卧铺框架产业化
省科技厅高新处
20080309
2008.07
2010.12
指向扬声器系列产品研制 重型卡车用高强度球铁一体化桥壳生产关键技术
省科技厅高新处 省科技厅高新处
20080344 20086009
2008.06 2008.07
立方氮化硼连接及其耐磨涂层的研究 耐小能量冲击镁合金材料及产品开发
市科技局高新处 市科技局高新处
06GJ22 06GJ24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第十二章 铸造铝合金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第十二章 铸造铝合金

铝合金分为形变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二大类。铸造铝 合金的熔炼,浇注温度轳低,融化潜热大,流动性好,特 别适用亍金属型铸造、压铸、挤压铸造等,获得尺寸精度 高、表面光洁、内在质量好的薄壁、复杂铸件。特种铸造 铝铸件的比例高是工业先迚国家的标志。
表12-1丨列出了我国铸铝国家标准GB1173-86所包 括的牌号、化学成分、合金代号和性能。
仍图12-13可知,Al-Mg2Si-Si的三元共晶点ET1,的 温度为559℃,固溶处理的温度原本可以接近550℃左右, 但由亍工业合金丨杂质的影响及非平衡结晶, ET1会下降, 再考虑热处理炉温丌均匀及测温仪表的误差。国标丨觃定 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35℃±5℃。
(一) ZAlSi7Mg合金 ZAlSi7Mg合金的代号为ZL101,成分:Si6%-8%, Mg0. 2%-0.4,余为Al。铸态组织由树枝状α(Al) 固溶 体、共晶体(α+Si)所组成,晶界上有微量的Mg2Si变质后 针状共晶硅变为点状,见图12-14。固溶处理时Mg2Si溶 入α(A1),人工时效后沉淀枂出,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迚 一步提高。
四、Al -Si-Cu系合金
图12-16是Al-Si-Cu三元相图等温溶解度图,存在的 相有:α ( Al),二元共晶(α+Si)和(α+Al2Cu),三元共晶 (α+Si+Al2Cu),三元共晶的温度为524℃,含有 Cu 4.9%,Si 1.1%。随温度下降,Cu、Si的溶解度下降, 300℃时,两者的溶解度趋亍零。
由亍硅量轳高和加入锰,ZL104的力学性能比ZL101 高。锰除了起固溶强化作用外,还能改变针状富铁相的形 状,形成骨架状的AlFeMnSi相,改善塑性。但对亍含铁 量低亍0.1%的高纯合金,本来丌出现βSi相,此时加锰将 形成(Fe、Mn) Al6,反而降低塑性。

E04.先进凝固科学与技术

E04.先进凝固科学与技术
E04. 先进凝固科学与技术
分会主席:苏彦庆、王同敏、王慧远、李金山
单元 E04-1:7 月 11 日下午 主持人:苏彦庆 地点:1 馆-1F-01
13:30-14:00 E04-01(邀请报告) 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介万奇 西北工业大学
14:00-14:20 E04-02(邀请报告) 凝固/相变过程控制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陈光 南京理工大学
08:30-08:50 E04-58(邀请报告) 铝锂合金析出相调控及其 FML 材料 巫瑞智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50-09:10 E04-59(邀请报告) 非平衡凝固条件下 Ni3Al 基高温合金组织演变 李冲 天津大学
09:10-09:30 E04-60(邀请报告) 高性能铜合金微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 康慧君,李仁庚,陈宗宁,郭恩宇,王同敏,李廷举 大连理工大学
09:45-10:00 E04-37 液态氢化(TiB+TiC)/Ti-6Al-4V 复合材料组织演变及高温变 形行为 王轩 1,2,王亮 2,陈瑞润 2,苏彦庆 2,郭景杰 2 1. 重庆大学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00-10:15 E04-38 高强耐蚀 Ti-Al-Nb-Zr-Mo 合金的成分优化及组织和力学性 能研究 李志平,苏宝献,陈才敏,骆良顺,王亮,苏彦庆,郭景杰, 傅恒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15-17:30 E04-56 硅在多主元难熔合金 NbMoTiV-xSi 中的析出与强化 徐琴 1,王星 1,毕晓勤 1,陈瑞润 2 1. 河南工业大学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17:30-17:45 E04-57 反应铸造法制备颗粒/晶须混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姜伊辉,梁淑华 西安理工大学
单元 E04-6:7 月 14 日上午 主持人:王快社 地点:1 馆-1F-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
0.68 0.58 0.65 0.63
Mn
0.28 0.26 0.31 0.29
Mg
0.35 0.40 0.37 0.43
Zn
0.32 0.31 0.28 0.39
Ti
<0.10 <0.10 <0.10 <0.10
Others
<0.01 <0.01 <0.01 <0.01
Al
Bal. Bal. Bal. Bal.
吉林大学
1.5.5 不同冷却速度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影响
图11 850℃浇注的Al-20wt.%Si合金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SEM:(a)90 ℃/s, (b)293 ℃/s,(c)375 ℃/s,(d)图11(c)中指定区域的放大图片
图12 Al-20wt.%Si合金薄带自由面处初生硅的形貌: (a)“团簇”的初生硅的SEM,(b)初生硅的FESEM
表2 实验中选取的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化学成分(wt.%) Material
Al-23wt.%Si alloy Al-26wt.%Si alloy Al-28wt.%Si alloy Al-31wt.%Si alloy
Si
23.49 26.74 28.51 30.87
Fe
0.76 0.83 0.94 0.87
零部件已成发展趋势。在铸造铝合金中Al-Cu合金由于具有高
强、高韧、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但其强韧性、耐蚀性和抗蠕变性还远不能满足军工、航天与汽 车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的需求。 本研究变质铸造Al-Cu合金 具有更高的强韧性、耐蚀性和抗
蠕变性,可更大范围代替钢铁材料制造汽车零部件(如底盘件、
Mater. Sci. Eng. A 437 (2006) 451-455 吉 林大学
1.5.2 熔体温度对变质后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影响
图9 复合变质后过共晶Al-20wt.%Si合金的SEM:(a)750℃浇注, (b)850℃浇注,(c)950℃浇注,(d)1050℃浇注
图10 复合变质后过共晶Al-20wt.%Si合金中 初生硅平均尺寸与熔体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Mater. Sci. Eng. A 437 (2006)吉 451-455 林大学
1.5.6 复合变质剂衰退行为的研究
图13 采用新型复合变质剂变质的Al-20wt.%Si合金在不同保温时间下的组织 (a) 5min (b) 15min (c) 30min (d) 90min (e) 180min (f) 240min
吉林大学
图7(a)未变质、中间合金变质剂变质和复合变质剂变质的Al-20wt.%Si合金 的冷却曲线,(b)图8(a)中指定区域的放大图片
吉林大学
1.5 工艺因素对初生硅形貌和尺寸的影响
1.5.1 熔体温度对未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影响
图8 过共晶Al-20wt.%Si合金的SEM:(a)750℃浇注,(b)850℃浇注, (c)950℃浇注,(d)1050℃浇注,(e)图8(d)指定区域的放大图片
吉林大学
1.1.4 锶变质 1992年, Yilmaz等人采用定向凝固设备研究了锶对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初生硅生 长的影响。
1.1.5 稀土变质 1994年,Kowata等人提出稀土可以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初生硅。
1.1.6 复合变质
磷+钠、磷+锶、磷+碳、磷+稀土、磷+硫、磷+钡和铈+锶的复合变质 等。
吉林大学
2.1.2 铸造Al-Cu合金蠕变性能的研究
目前,人们对铝合金蠕变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粉末 冶金法(Powder Metallurgy, PM)制备的铝合金及铝基复 合材料和一些变形铝合金上 ,而对于铸造铝合金的蠕变行
为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研究 。
吉林大学
2.1.3 铸造Al-Cu合金腐蚀行为的研究
吉林大学
图16 初生硅尺寸随重熔次数的变化
吉林大学
1.6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磨粒磨损行为
1.6.1 复合变质与热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抗拉强度的影响
图17 热处理及复合变质对过共晶Al-20wt%Si合金抗拉强度的影响
吉林大学
图18 过共晶Al-20wt.%Si合金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 (a)未变质及热处理的合金 (b)图18 (a)中指定区域的放大图片 (c)变质及热处理的合金
吉林大学
1.3 普通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初生硅的生长方式
1.3.1 五瓣星形初生硅的生长
a b
图1 过共晶Al-20wt.%Si合金中的初生硅
吉林大学
1.3.2 板片状初生硅的生长
图2(a)六边形板片状初生硅,(b)图2(a)中指定区域的放大图片
图3 具有比较低纵横比的板片状初生硅的SEM
吉林大学
1.3.3 八面体初生硅的生长

吉林大学
1.1 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初生硅变质剂的研究现状
1.1.1 磷变质 1933年,Sterner-Rainer发现磷可作为变质剂细化初生硅并且申请了专利。
1.1.2 钠变质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些学者发现钠能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初生硅。
1.1.3 钙变质
2003年,Kim研究了钙对B390合金变质效果的影响。
前具有“孔洞”的星形、板片状及其它粗大不规则形状转变为变质
后无“孔洞”的细小规则块状; (2) 发现新型复合变质剂具有良好的抗衰退性,变质后合金熔体保温 时间长达240min时,合金中初生硅的平均尺寸仍不超过21mm,表 明变质后过共晶Al-20wt.%Si合金具有良好的变质遗传性;
吉林大学
(3)揭示新型复合变质剂变质处理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具有良好的重熔 性,复合变质后的过共晶Al-20wt.%Si合金在一次重熔和二次重熔 后,合金中初生硅的平均尺寸分别为22mm和26mm,在随后的七次 重熔过程中,合金中初生硅的平均尺寸几乎保持不变,均为28mm;
图4(a)普通Al-20wt.%Si合金,(b)图4(a)中指定区域的放大图片
图5 八面体被任意截面截取后所得到的多边形轮廓: (a)三角形,(b)正方形,(c)梯形,(d)六边形
吉林大学
1.4 变质对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初生硅的影响
图6 未变质和变质的Al-20wt.%Si合金的SEM:(a)未变质的合金, (b)中间合金变质剂变质的合金,(c)复合变质剂变质的合金
1.1.7 其它变质处理方法
电磁搅拌方法和熔体预处理等方法 。
吉林大学
表1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的变质剂对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初生硅的细化效果
变质剂的组成
铈、磷复合变质剂 铝、磷中间合金 铝、磷中间合金 铝、钙中间合金 磷、稀土、硫复合变质剂 磷铜、稀土复合变质剂
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初生硅 的含量(wt.%)
图19 过共晶Al-20wt.%Si合金拉伸试样断口的侧面上初生硅的形貌: (a)未变质及热处理的合金,(b)图19(a)中指定区域的放大图片, (c)变质及热处理的合金
Mater. Sci. Eng. A, 452-453 (2007) 吉341-346 林大学
1.6.2 复合变质与热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
J. Mater. Sci. 2007, 吉 In 林Press 大学
图20 不同含硅量的过共晶铝硅合金 中基体(共晶组织)的显微硬度
图21 不同含硅量的过共晶铝硅 合金的布氏硬度
吉林大学
图22 磨损率曲线:(a)不同处理的Al-23wt.%Si合金, (b)不同处理的Al-26wt.%Si合金,(c)不同处理的Al-28wt.%Si合金, (d)不同处理的Al-31wt.%Si合金
(4)揭示过共晶Al-20wt.%Si合金采用复合变质处理后抗拉强度从264.5
MPa提高到317.5MPa,提高了20% ;复合变质的过共晶铝硅合金 (23、26、28和31wt.%Si)在15N载荷作用下的耐磨性分别比未变质 的提高了20%、18%、20%和17%。
吉林大学
1.8 授权发明专利
新型高性能铸造铝合金
姜启川 吉林大学材料学院
2009.9
吉林大学
1 新型变质铸造过共晶铝硅合金
普通过共晶铝硅合金(大量尺寸粗大的初生硅) 优点:高耐磨性、低膨胀系数、良好的铸造性能。 缺点:加工性能与表面光洁度差、刀具磨损严重。 新型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大量尺寸细小的初生硅) 优点:高耐磨性、低膨胀系数、良好的铸造性能、加工性能与表面 光洁度。 应用:轿车铝合金缸体用缸套、无缸套过共晶铝硅合金缸体、载重汽 车换挡拨叉等及潜在的应用前景,如轿车刹车盘等。 过共晶铝硅合金缸套与铸铁钢套相比:重量减少0.5kg以上;导热率提 高、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活塞环磨损;与活塞热膨胀性匹配好、降低 噪音、提高功率;金属间结合匹配好、降低缸体扭曲、增加功率等优点。
当前,人们理论上分析了铝合金在点蚀以及晶间腐蚀 等方面的腐蚀过程及行为,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腐蚀机制。
在此基础上,人们在铝合金腐蚀的防护和其耐蚀性的提高
等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吉林大学
2.2 RExOy对铸造Al-Cu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2.2.1 RExOy对铸造Al-Cu合金α-Al枝晶形成的影响
20 20 24 18.7 20 18
变质前初生硅 平均尺寸(mm)
150 90 120 ----150
变质后初生硅 平均尺寸(mm)
20 ~ 25 30 40 20.3 23 26
吉林大学
1.2 过共晶铝合金中初生硅变质机制的研究现状
1.2.1 异质核心机制 有可能作为初生硅异质核心的高熔点化合物包括AlP、AlSb和Al2S3。 1.2.2 吸附毒化机制 Lu等人认为当变质剂原子半径与硅相原子半径之间的比值接近于1.65时, 则这种变质剂应当对初生硅具有良好的吸附毒化效果。 目前,关于钠(1.58)、锶(1.84)和稀土(1.49 ~ 1.59)对过共晶铝 硅合金中初生硅的变质机制,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大多倾向于吸附毒化机 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