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咏雪》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二、说学情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 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所以我准备了 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咏雪
撒盐空中 过中不至—无信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风吹柳絮 对子骂父---无礼
八、说教学反思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 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寄情于景的写法,并且通过阅读题目巩固着一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 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 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3)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 。
不足之处: 以上对课堂的一些可取之处进行了分析,但本节课也着实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在准备阶段过于急躁,一 心所想的是自己想要的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的教学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文本重点 ,在组里老师的帮助下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了修改,才使得最后的教学较成功。 其次,时间消化,不能迅速的做以反映,并 加以引导。这也说明了我的应变组织能力有待提高,相信这一点会随着课堂经验的提高而改善。自己通过这次 的公开课,以后也会注意这方面的锻炼。 创新和改进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 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 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咏雪》(教学设计+说课稿)

《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看看文中的两位才子如何赞美雪的呢?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板书文题)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点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及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
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
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
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
《咏雪》说课稿

《咏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咏雪》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
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构建单元整体,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
《咏雪》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并不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味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这一点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咏雪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

《咏雪》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一、说教材《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以“人世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
《咏雪》,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美谈,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确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存文言字词,把握“俄而、欣然、拟、未假设、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童趣》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虽说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是关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要明白得文章的内容仍是有相当的难度,依据这一学情,我拟用两课时来完成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依照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进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和谐统一的要求,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2.背诵两篇短文。
进程与方式: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明白得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体味,明白得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制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精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请大伙儿从诗的语言、结构、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说一句品评诗歌的句子。
(让学生自由发挥)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判?四、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学成效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教授者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依照这一指导思想,因此,我预备采纳的教法是一、朗诵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诵,课堂朗诵,注意字音、断句,强调“拟”“差”的读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说课稿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1.教材的意义《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
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3.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学法: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我采用播放视频来导入新课,以学生日常生活的视角来介绍《世说新语》,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世说新语》,由此引出《咏雪》。
第8课《咏雪》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咏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咏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咏雪》出自《世说新语》,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咏雪》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展现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氛围,也展现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敏。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文字简洁,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处于初步阶段,对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扎实。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逐步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章大意,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朗读、复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氛围,体会古人的聪慧机敏。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大意。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谢道韫的聪慧机敏,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家庭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对咏雪名句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单元导语表明“亲情”是该单元的人文主题,要在阅读中加深对亲情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单元导语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对“朗读”作出了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情感、节奏的变化。
本单元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写了真挚动人的感情。
因此,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
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第二单元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学习朗读,训练朗读技能,包括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后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从语文核心素养来看,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始终是基础素养,因此,识记和掌握基本字词,积累文言字词,发展言语能力,是本文的要点之一。
《咏雪》记叙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数》中的《言语》篇,因此本课可以试着让学生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
【学情分析】学生刚迈入初中一年级,《咏雪》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首篇,描写了寒雪日谢安一家人的生活情景。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接触了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了解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1)掌握“俄而”“骤”“急”“因”“差可拟”等文言词语。
2)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3)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4)感受古代儿童的智慧和良好的家风文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电化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预习检查(3分钟)师: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说课稿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一、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这是《红楼梦》中写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停机德”讲的是乐羊子的妻子为劝丈夫继续求学而剪断织布机上的娟的故事。
“咏絮才”讲的是什么呢?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了。
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注意“互助”、“归纳”、“再现”等词语。
【板
书本节课的两大环节:讲论文义、再现情境】
四、温故知新:
1、学生回顾上节课讲的文学常识填空;
2、补充:鲁迅的评价,《世说新语》分的门类,《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五、讲论文义:【师生共同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并板书】
1、读:字音、断句。
【学生齐读完后,强调“似”“差”这两个多音字】
2、译:提出疑难字词,同伴互助解决。
3、词语抢答:用我们常规的抢答方法,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并注意联系学过的知识,如:与“俄而”意思相近的“未几,无何,既而,逾时”等,与“欣然”的“然”用法相同的“莽莽然,黯然”。
4、直译接龙:一人译一个标点的句子。
5、整理归纳: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归纳本课的古今异义词、判断句、人物称呼、成语“柳絮才高”,此时学生就知道“咏絮才”的含义了。
6、拓展阅读:展示材料,老师解释“谢公、谢玄、淮上”,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再解释,最后学生直译。
这则材料讲的也是谢安的故事,“俄而、至、默然、徐”等词语都是学过的,可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这则材料中谢安得到捷报都不动声色,在《咏雪》中却“大笑”,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情。
六、再现情境:
1、师生共同确定:时间、地点、天气、事件、人物。
重点在人物上,文中有谢安的表情,谢朗和谢道韫只有话语,先让学生从文中发现、想象他们的表情,再推荐同学扮演角色,其他同学扮演“众儿女”,思考:他俩谁说的好?“白雪纷纷何所似”?
2、创造条件,师生表演。
重点探讨谢朗和谢道韫谁说的好,各抒己见。
再说说“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用学过的诗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写的七字一句的诗句。
3、看看“诗中雪”,展示几句写雪的诗句。
4、想想:历史中堪称“咏絮才”的,还有谁?【李清照】
5、评评:本节课,我们班的“咏絮才”。
七、布置作业:
A:1、完成《全效学习》;
2、积累词语;
B:读几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写读书笔记。
反思:我以为,一堂课就像一篇文章,有铺垫,有悬念,有伏笔,有照应,有过渡,有升华,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行文严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这堂课贯穿始终的是“咏絮才”,由“咏絮才”设疑导入,中间解读、想象、拓展,都是学生才华的展示,最后再照应开头说“咏絮才”,发现我们身边的才子才女。
在设计中,我力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力求让学生感到书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着的,让学生感到文化延续不断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