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 静态测量: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被认为是恒定 的测量。
❖ 注:这里所说的“静态”是指在测量期间被测量值不随 时间变化,而不是指测量方法。如:在恒定的状态下, 测量一个砝码的质量。
❖动态测量:为确定被测量的瞬时值或被测量的值 在测量期间随时间(或其他影响量)变化所进行 的测量。
4表达不够严谨。
a
计量单位名称使用规则
❖ 计量单位名称及简称只宜在口述或叙述性文字中使用,不要用在公式或 图表中;
❖ 计量单位名称必须作为整体使用; ❖ 组合单位名称与其符号表示顺序一致; ❖ 如:质量热容单位符号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 开尔文”。 ❖ 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顺序为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
❖ 测量方法:指在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对 几何量的测量而言,则是根据被测参数的特点,如公差值、大小、轻 重、材质、数量等,并分析研究该参数与其他参数的关系,最后确定 对该参数如何进行测量的操作方法。
❖ 测量的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任何测量过程总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误差大说明测量结果离真值远,准确度 低。因此,准确度和误差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由于存在测量误差,任 何测量结果都是以一近似值来表示。
❖ 单位符号一律正体,一般用正体小写字母(升的符号“L”除外);若单 位名称来源于人名,第一个字母大写正体;
❖ 单位符号无复数; ❖ 必须作为整体使用;
❖ 单位符号后一般不得附加圆点或其他标点符号; ❖ 单位符号应按中文名称或简称读,不得按字母发音读; ❖ 在一个量值中只使用一个单位,单位符号写在全部数值后,并与
a
国际单位制
a
表2 ——倍数单位
பைடு நூலகம்
比率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9 106 103 102 101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幻灯片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幻灯片
计量基础知识及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校 准规范和机机械式温湿度计检定规程
目录
基本概念及定义
l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l 计量的被测对象主要是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
某个操作。 l 计量的本质特征是测量。是一种特殊测量。 l 计量学:关于测量的科学。 l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不特指
测量的四要素
? 测量的客体即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面积、形状、 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由于几何量的特点是种 类繁多,形状又各式各样,因此对于他们的特性,被测参数的定义, 以及标准等都必须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进行测量。
? 计量单位:我国国务院于1977 年5月27 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第三条规定中重申:“我国的基本计量 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采用国际单位制。” 1984 年2月27 日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 计量制度。在长度计量中单位为米(m ),其他常用单位有毫米 (mm )和微米(μm )。在角度测量中以度、分、秒为单位。
立体角单位符号sr (球面度)、功率单位符号W 、压力 (压强)单位符号Pa 、能量单位符号J 、Hz 、V、Ω、 ? C、N 、rad 、S等) ? 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如时间 (min 、h、d) 、平面 角(o ′ ″)、噪声(dB )、体积(L)、质量(t)等共 16 个)。 ?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如kg ·m/s 2)。 ?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制倍数和分数单位(见表 2)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定义
l 定义:是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国 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非国家法 定计量单位应废除。

计量基础知识---测量设备精度要求

计量基础知识---测量设备精度要求

E
2.5 计量要求的导出思路
1.导出允许误差
200
250
范围
200
±5
250
200 100 300
0 kPa 400
允差
(195~255)kPa 惯例
(1/3~1/10)
技 术 要 求
计 量 要 求
比值 1/5
最大允差=2kPa
2. 导 出 量 程
200 250
±5 0
150
(150~250)kPa (200~300)kPa
确定并量化计量要求的计量特性
定 量
稳定性 分辨力 测量范围 最大允差 温湿度控制
准确度
环境条件
操作者技能
定 性
最大允许 测量误差
允许测量 不确定度
最大允许 误 差
准 确 度 等 级
测量范围 标称范围 示值误差 引用误差
测量过程 计量要求
测量方法 测量对象 环境条件 操作技能 重 复 性 复 现 性
计量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精度要求
L/O/G/O
目的
了解计量基础知识及公司测 量设备分类,掌握计量要求的导 出方法,熟悉公司现有测量设备 的精度要求。
目录
1 2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要求导出方法 计量确认及验证
3
4
测量设备精度要求
1.1 计量发展
1
原始 阶段
以经验和 权力为主
1875年国际 上签订《米制 公约》
3
现代 阶段
2
经典 阶段
1955年签订 《国际法制计量 组织公约》和国 际计量单位制开 始统一
存放于北京中国科技馆的 记里鼓车
东汉铜卡尺
兴建于广州市北京路步行 街上的铜壶滴漏

计量检定基础知识

计量检定基础知识

[计量知识问答]第一部分计量基本概念(一)1.什么是测量?答:测量是指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操作的最终目的是把可测的量与一个数值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物体、物质和自然现象的属性认识和掌握,达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增强对自然规律的确信性和科学性。

2.什么是计量,计量的特点是什么?答: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既是测量又不同于测量,它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的测量。

计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四个方面。

3.什么是计量器具?答:计量器具是指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在我国计量器具也是测量仪器的同义语。

其特点是:(1)可直接进行测量。

(2)可以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使用的一种技术工具或装置。

4.什么是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答: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是指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

准确度是定性的概念,是用其他术语来定量表述这种接近于真值的能力的,如准确度等级、误差等。

5.什么是测量标准?答:测量标准是指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如,标准电流表、标准氢电极、有证的血浆中可的松浓度的参考溶液。

6.什么是实物量具?答:实物量具指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

实物量具的特性是能复现或提供某个量的已知量值。

7.什么是测量系统?答:测量系统是指组装起来以进行特定测量的全套测量仪器和其他设备。

测量系统可以包含实物量具和化学试剂。

固定安装着的测量系统称为测量装备。

8.什么是国家基准?答:国家基准是指经国家决定承认的测量标准,在一个国家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

在我国,国家计量基准由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建立和批准承认。

每一个国家计量基准均有一个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9.什么是有证标准物质?答:有证标准物质是指附有证书的参考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计量基础知识二

计量基础知识二
X m k % rm 100 % Xm

根据上式,知道了仪表的准确度等级K、测量上 限,就可以求出仪表各分度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
误差基础


案例: 设某一被测电流为70mA,现有一块0.1级,标称 范围为0~300mA;另一块是0.2级,标称范围为 0~100mA,采用哪块表测量准确度高。 0.1级:相对误差=(0.1%×300)/70=0.43% 0.2级:相对误差=(0.2%×100)/70=0.28% 用0.2级表测量准确度更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的局限性; g .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h.引用的数据或其他参量的不确定度; i.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和假设; j.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测量中的变 化。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基本方法: 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得出n

误差基础
例:一个测量范围0~16MPa,1.6级
的压力表,在8MPa处的实际值为 7.85MPa,其相对误差为
x 8 7.85 r 100% 100% 1.9% X0 7.85

x 8 7.85 r 100 % 100 % 1.9% X 8
误差基础
个观测结果xk,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 x x 的最佳估计是n次独立测量结果的算 术平均( 又称为样本平均值)


1 x xk n k 1

n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观测值的实验方差:
1 n 2 s( xi ) ( xi x) n 1 i 1 S(xi)称为样本标准差或实验标准差,表示实验 测量列中任一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差。通常以独 立观测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测量结 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24)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24)

引言概述:计量基础知识是计量科学的基础,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的培训教材内容,包括度量单位、测量误差、不确定度、精确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材,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计量基础知识,提高测量技术水平。

正文内容:一、度量单位1.SI基本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2.导出单位:介绍一些导出单位,如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速度单位等。

3.国际单位制前缀:介绍国际单位制的前缀,如千、毫、微等,以及它们代表的数量级。

4.单位换算:介绍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长度单位换算、质量单位换算和时间单位换算等。

5.单位符号和量纲:介绍单位的符号表示方法,以及不同量纲的基本概念。

二、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定义,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测量误差的来源:介绍测量误差的各种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影响和人为因素等。

3.误差传递规律:介绍误差在测量中传递的规律,如误差传递方程和误差放大因子的计算。

4.误差评定方法:介绍误差评定的方法,包括绝对误差评定和相对误差评定方法。

5.误差控制措施:介绍减小测量误差的控制措施,如提高仪器精度、减少环境干扰等。

三、不确定度1.不确定度的概念:介绍不确定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

2.不确定度的计算:介绍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如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

3.不确定度的表示:介绍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如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的表示。

4.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介绍不确定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测量方法、仪器精度和环境条件等。

5.不确定度的控制策略:介绍控制不确定度的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提供适当的仪器等。

四、精确度和准确度1.精确度的概念:介绍精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2.精确度的评定方法:介绍精确度的评定方法,如重复性评定和回归分析法。

3.准确度的概念:介绍准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计量校准员考试答案

计量校准员考试答案

计量校准员资格考试试卷一、计量基础知识(20分)1、什么是量值传递?(5分)2、什么叫校准?(5分)3、国际基本计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10分)二、误差及数据化整(30分)1、某仪表量程0—10,在示值5处计量检得值为4.995,求出示值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10分)2、在计量标准配备中,一般来讲标准装置的误差应是被检器具误差的----至----。

?(填空题2分)3、被计量的电量是0.45安,为使计量结果更准确些,应选下列电流表中的-----。

A、上限为5安的0.1级电流表。

B、上限为0.5安的0.5级电流表。

C、上限为2安的0.2级电流表。

(选择题6分)4、用天平对某一物体质量称量6次,得到如下数据:1003.8 1004.4 1003.3 1004.1 1004.3 1003.9求残差。

(8分)5、将下列数据修约到一位小数(4分)15.249 15.250 15.150 15.2501三、校准知识(共50分)1、请你叙述校准一台0.5级(热电偶为输入信号)数字显示仪表时,所用标准设备和基本误差的校准步骤。

(30分)2、请叙述压力(差压)变送器基本误差的校准方法?(20分)计量校准员资格考试试卷答案一、计量基础知识(20分)1、什么是量值传递?(5分)答: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2、什么叫校准?(5分)答: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2、国际基本计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10分)答:长度米m质量千克(公斤)kg时间秒S电流安(培) 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二、误差及数据化整(30分)1、某仪表量程0—10,在示值5处计量检得值为4.995,求出示值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来自以 下几个方面: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
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18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学模型
(5)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
11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 测量误差由于真值未知,往往不能准确得到,当 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时,可以得到其估计值。测量不确定 度可以由人们根据试验、资料、经验等信息进行评定,从 而可以定量确定。评定方法有A类,B类。
(5) 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按定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是无穷多次测量情况下的理 想概念。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一般不区分其性质。
因此,A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以观测列频率分布导出的 概率密度函数得到;B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一个认定的或假 定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此函数基于事件发生的信任度。 两种方式都用已知的概率解释。
结束
29
计量基础知识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对被测量X,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n次
15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5 确定对应于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
ui(y)=ciu(xi)=
f xi u( xi )
ci
f xi
是灵敏度系数
6列出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7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
n
uc(y) ui2 (y)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单位名称使用规则
计量单位名称及简称只宜在口述或叙述性文字中使用,不要用在公式或 图表中; 计量单位名称必须作为整体使用; 组合单位名称与其符号表示顺序一致; 如:质量热容单位符号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 开尔文”。 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顺序为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 如:截面系数单位m³ 读作“三次方米。”
偏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
偏差:某值与参考值之差值。 偏差=修正值=-误差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 统误差的值。 修正因子:为补偿系统误差而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乘的 数字因子。 粗大误差: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即异常 因素引起的误差) 原因:错误读数、测量器具使用不当、环境突然干扰等 (不包含仪器重复性本身影响)。
测量术语——误差
误差是实验科学术语。指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对 任何一个物理量进行的测量都不可能得出一个绝对准确 的数值,即用测量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完善的方法,测出 的数值也和真实值存在差异,这种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 异称为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也可以根据误 差的来源分为系统误差(又称偏性)和随机误差(又称 机会误差)。误差分类: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计量的被测对象主要是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 某个操作。
计量的本质特征是测量。是一种特殊测量。
不特指



计量学:关于测量的科学。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测量的四要素
测量的客体即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面积、形状、 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由于几何量的特点是种 类繁多,形状又各式各样,因此对于他们的特性,被测参数的定义, 以及标准等都必须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进行测量。 计量单位:我国国务院于1977年5月27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第三条规定中重申:“我国的基本计量 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采用国际单位制。”1984年2月27 日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 计量制度。在长度计量中单位为米(m),其他常用单位有毫米 (mm)和微米(μm)。在角度测量中以度、分、秒为单位。 测量方法:指在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 对几何量的测量而言,则是根据被测参数的特点,如公差值、大小、 轻重、材质、数量等,并分析研究该参数与其他参数的关系,最后 确定对该参数如何进行测量的操作方法。 测量的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任何测量过程 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误差大说明测量结果离真值远,准 确度低。因此,准确度和误差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由于存在测量误 差,任何测量结果都是以一近似值来表示。
热力学 温度
T
开 (尔文)
摩[尔]
K
Mol
开尔文是热力学温度单位,等于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 1/273.16。
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 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应指明基本单 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 子的特定组合。 坎德拉是发射出频率为540×1012Hz单色辐射的光源在给 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 W· sr-1

千 百 十
M
k h d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15
10-18 10-21 10-24

阿 仄 幺
f
a z y
常见错误举例
错误用法 电缆长1KM 电流为5a 买一件90公分的衬衫 1 km 5A 90 cm 正确答案
6DB的衰减器
今天最高温度是摄氏25度
放大器应并联一个10μμf的电容器
6 dB
25 摄氏度(25℃) 10 pF 50 Hz(赫)
手动测量和自动测量
按手动测量:操作人员使用简单的测量设备进行 测量的过程 自动测量:采用各类传感器、信号变送、数据采 集处理装置实现测量并获取数据
现场测量、在线测量、远距离测量
现场测量:在研制、生产或使用的实际场地中对被测 对象直接进行的测量。 在线测量:对在生产线上或位于主机原位中的被测对 象进行的测量。 注:又称联机测量或原位测量。 远距离测量:测量设备距离被测物体较远的情况下借 助光、电信号对被测物体进行测量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过程中,对 每个测得值的误差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 化的测量误差。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 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如真值一样,系统误差及其原因不能完全获知; 对测量仪器而言,其系统误差也称为测量仪器 的偏移。 系统误差与测量次数无关,不可通过增加测量 次数的方法 使其消除和减小。
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
接触测量: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的测量。 如:用接触式干涉仪通过比对测量量块的中心长度。 非接触测量:不与被测物体接触而测出该物体特性的 测量。 如: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物体表面温度。
测量术语——真值
真值:指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量值。它通过完善 的测量才能达到。真值按本性是不确定的,真值通常不能 获得,常用约定真值代替。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常称“被 测量之值”为“真值”。 真值通常是未知的,但下列三种情况除外: 理论真值:三角形内角和恒为 180 °;理想电感和电容, 电流与电压相位差恒为 90°;同一量减同一量为零;同 一量自身比为1。 计 量 学 约 定 真 值 : 1m 等 于 光 在 真 空 中 走 1/29 979 245 s所通过的距离。再如质量单位千克、时间单位1秒 等都有约定量值。 计量 标 准 器 相 对 真 值:高一级标准为次级标准误差的 1/3~1/10时,可认为前者是后者的相对真值。
系统误差的来源:
测量仪器的误差 测量仪器的误差取决于测量仪器的制造水平。测量仪 器的[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的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 真值之差。 环境误差 环境因素产生的误差。 人员误差 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产生的误差。 方法误差 由于测量方法、计算方法不完善产生的误差。 需知: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量,随 机误差用标准偏差表示,系统误差用可能产生的最大 误差表示。
单位符号后一般不得附加圆点或其他标点符号; 单位符号应按中文名称或简称读,不得按字母发音读; 在一个量值中只使用一个单位,单位符号写在全部数值后,并与 数值留1/4个汉字空隙; 单位符号不得附加角标或其他标记符号; 平面角单位度、分、秒的符号,在组合单位中应采用(°)(') (")形式。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定义

定义:是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明确: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 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非国家法 定计量单位应废除。

包括内容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见下表1)。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如 立体角单位符号sr(球面度)、功率单位符号W、压力 (压强)单位符号Pa、能量单位符号J、Hz、V、Ω、 ˚C、N、rad、S等) 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如时间(min、h、d)、平面 角(º ′ ″)、噪声(dB)、体积(L)、质量(t)等 共16个)。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如kg· m/s2)。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制倍数和分数单位(见表 2)
电源频率为50周
脉冲上升时间为12mμs
500c.c溶液 小王买了1立升酒精 电导值为10ms
12 ns
500 mL 1 L(升) 10 mS
例:日常校准/检定工作中湿度的表示方法
湿度:60%RH; 相对湿度:60%; 相对湿度:60%RH; 湿度:60%。 上述四种表示方式中,1、2表达准确完整;3重复表达, 4表达不够严谨。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测量值(单一测量值或多次测量值的 均值)与真值之差。测量结果大于真值时,误差 为正,反之为负。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相 对误差为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常以百分数表 示),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一般来说, 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量的可信程度。相对误差等 于测量值减去真值的差的除以真值,再乘以百分 之一百。例如,测量者用同一把尺子测量长度为 1厘米和10厘米的物体,它们的测量值的绝对误 差显然是相近的,但是相对误差前者比后者大了 一个数量级,表明后者测量值更为可信。
物质的 n,(υ ) 量
发光强 度
I,(Iv)
坎 [德拉]
Cd
表2
——倍数单位
比率 1024 1021
中文名 尧 泽
符号 Y Z
比率 10-1 10-2
中文名 分 厘
符号 d c
1018
1015


E
P
10-3
10-6


m
μ
1012
109


T
G
10-9
10-12


n
p
106
103 102 101
测量术语——误差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绝对误差=测量结果 -真值 (按约定真值)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 如:三只0.1级电阻串联,合成电阻最大相对误 差±0.1%。 误差分析中,考虑误差来源要求不遗漏、不重复、 不混入不应有的成分。 给出某点的误差不应带正负号,不是一个区间。 MPE为最大允许误差带“±”号。
计量基础知识及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校 准规范和机机械式温湿度计检定规程


基本概念及定义 校准数据处理 校准结果评定 仪器分类及管理 仪器校准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校准规范 机机械式温湿度计检定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