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1.阅读《啄木鸟真的是益鸟》,完成下面小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

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

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

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

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

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

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

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

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

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光汤徐徐①当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时,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会凝起一层透亮的“薄霜”,此时,若有人侧耳去听,定可听得到孩童们的踏“霜”之声——三五成群的他们,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做各种有趣的游戏,捕草屋下的鸟雀……玩得不亦乐乎。

②孩子喜欢有月光的夜晚,大人们也是。

一天晚上,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

于是,他便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

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速起竿,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④用光清澈、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

当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它们又怎会怀疑这份恬静背后的真相呢?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

⑤我们有些饿了,父亲为我们煮一罐鱼汤。

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

父亲让我先喝,喝剩下的再给他,好东西他总是让我先尝。

⑥父亲在一旁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喝下这碗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

”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身难忘。

⑦那一刻,眼前皮肤黝黑,整日忙碌的农民父亲,俨然像个白面书生,中年文艺男,只是他把精力全给了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

⑧是的,为了家人,父亲不得不埋身田间地头。

每遇旱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

白天轮不到我们翻,只有等晚上,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一人负责拉动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送泉水。

⑨父亲的水车放得最陡,梯度也最大,拉起来格外费劲,他把平缓的梯度留给了我和妹妹。

即便如此,他也总是快速地拉几十下自己的水车,随后便过来帮我和妹妹。

一年年白花花的月光泉便是这样,从低处翻淌进我们的梯田里。

七年级语文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 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1.香椿的味道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训练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训练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训练【课内阅读】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纪念白求恩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一、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节选)1.第一段共①②③④四句话,从人的感觉中的三个角度写春风,请根据提示填表。

角度描写的句子(填序号)春风的特征触觉(1)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3)______ ② 带着泥土气息、青草味、花的香听觉③ ④ 吹送美妙悦耳声响2.结合选文,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1)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选文第二段画曲线句子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D.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现代文阅读飘向大洋彼岸的红领巾几年前,我收到丹怡同学从大洋彼岸寄来的信,信中这样写道:“钟老师,您好!我离开大家已经两年多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无时无刻不想念同学,老师。

钟老师,您知道吗?①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个美丽的梦:我多想戴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啊!可这永远也无法实现了,嗨,谁叫我当时我没有完成作业让你生气呢!”那天,我象往常一样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检查到丹怡的家庭作业的时候发现昨晚的作业竟一个字也没写,我气坏了,把本子狠狠地摔在地上,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她。

丹怡同学惊恐地抬起头,结结巴巴的解释:“钟老师,我不……”“不做作业,还狡辩!”我火冒三丈,一下子打断了她的话:“你,你别想入队了!”②顿时,她楞住了,眼圈红了。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半个月以后,她竟然随父母移居美国了。

看完这封信,我才知道她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是因为当时她发了高烧,那天,她还是带病坚持来学校上课的呀!③我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多好的孩子,多么纯真的感情啊,虽然远离故土,可她依然深深地眷念着我们的少先队组织,她的心依然和祖国紧紧连在一起。

于是,我把情况向大队部作了汇报,大家被她深深地感动了。

为了那颗诚挚的童心,特别批准她为少年先锋队队员。

一条鲜红的红领巾飞跃千山万水,寄到了丹怡同学手中。

很快,我收到了她的来信,④信中夹着一张彩色的照片: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身穿雪白的连衣裙,胸前系着那条鲜艳的红领巾,⑤她正深情地行着一个庄严的队礼!照片背面写着!敬礼,老师!敬礼,队旗!敬礼,我亲爱的祖国妈妈!(1)文中①句写丹怡的美丽的梦是指________移居美国前没有实现这美丽的梦的原因是________(2)第②句写丹怡“顿时愣住了,眼圈红了”表现了丹怡当时怎样的心理?(3)第③句“我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4)第④句有关照片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本文塑造了丹怡这个可爱的人物形象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后一次拥抱徐树建①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

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④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⑤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

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⑥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⑦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

平日里总是本能地给妈打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

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

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

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⑧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

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

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⑩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

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⑪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⑫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⑬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爸正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课外现代文《毽子里的铜钱》①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②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

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

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③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

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

”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

”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

”她就捧着山薯就进家里了。

④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

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⑤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⑥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

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⑦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递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⑧我摇摇头不肯接。

他却把烤山薯塞进了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⑨铜钱在口袋里丁丁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

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老师。

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②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中,你觉得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B. 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C.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D. 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5)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作者时,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很复杂的。

如果你是作者,会对阿长说些什么呢?【答案】(1)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

我认为说与不说一样。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看见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比作遇到霹雳一般,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受到的强烈震动,“我”被阿长深深打动了,表现“我”当时激动、敬佩、感激等复杂的心情。

(3)①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或敬佩与感激)。

②朴实,善良,关爱孩子(答两点即可)(4)B(5)有创意,表达清楚流畅,情感真挚。

【解析】【分析】(1)阿长问我,“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是“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何况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作者觉得与她多说无益。

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霹雳”运用比喻修辞,和词语“震悚”一起表现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我”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我买《山海经》,也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和感激之情。

(3)①根据“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可知,阿长的神力在何处。

这句话是作者对阿长的高度评价,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②根据未选入文本中的阿长让我过年吃福橘的小事可知,阿长其实是很爱我的,只是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难以接受罢了,正是因为阿长对我的关爱,不想让我失望,所以才会不辞辛苦为我买为这本书,表现了她的善良和朴实。

(4)“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不准确,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只是听到作者经常说起,是模仿作者声音的,因此不是表现阿长的无知,故选B。

(5)理解作者对绘图的《山海经》渴念,理解作者对长妈妈买《山海经》的不抱希望和得知长妈妈买来《山海经》的惊讶与感激揣摩即可。

故答案为:⑴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

我认为说与不说一样。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看见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比作遇到霹雳一般,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受到的强烈震动,“我”被阿长深深打动了,表现“我”当时激动、敬佩、感激等复杂的心情。

⑶①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或敬佩与感激)。

②朴实,善良,关爱孩子(答两点即可)⑷B;⑸有创意,表达清楚流畅,情感真挚。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落实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读懂要求,按照要求找到得答题的区域,仔细分析关键语句,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考生要按照要求进行赏析,注意要结合语句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注意运用常用的答题模式。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熟读文章,找到答题的范围,仔细分析语句及内容,从而得出答案。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⑸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考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对人物的情感进行表达,要注意表达要清楚流畅,情感要真切。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徐德新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

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一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

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

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

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

“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

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

“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

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

”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

“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

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孩子。

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⑩“什么,爹?”⑪“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2)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一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结尾父亲“叮嘱”的含义。

【答案】(1)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2)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3)①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

②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

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

③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

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4)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解析】【分析】(1)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文中多次写“风雪”,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同时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更能表现出父亲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突出父亲的形象。

(2)句中划线的“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满、冷漠,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没有爱心的小市民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