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解剖与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胃肠道PPT课件

扩张:超过正常限度的管腔持久性增大
常由梗阻和麻痹引起 伴有不同程度积气、积液及肠道蠕动异常
72
消化道管腔改变
管 腔 狭 窄
73
消化道管腔改变
管腔狭窄 粘膜破坏、边缘 不规则 管壁僵硬、近段 食管储留
74
消化道管腔改变
管腔狭窄
75
消化道管腔改变
良 性 狭 窄 、 管 腔 扩 张
恶 性 狭 窄 、 管 腔 扩 张
形态:管壁:光滑、柔软 粘膜:纵行、平行、连续
功能--蠕动排空 胃食管前庭段--静止高压带,防止胃液返流 第一、第二蠕动波;第三蠕动波 ---- 腔内无滞留、无返流
23
正常食管钡餐造影表现
24
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影像解剖
胃(stomach)的影像解剖
贲门
胃小弯 幽门管
窦
底
贲门切迹
体
粘膜皱襞
角切迹
胃大弯
44
结肠(colon) 、直肠(rectum)正常影像解剖
组成 结肠袋:
对称的袋状突起,之间由 半月皱襞形成不完全间隔
结肠黏膜:
纵、横、斜 近段 远段 粘膜皱襞
由密集到稀疏
直肠:
上、中、下直肠横襞
45
结肠(colon) 、直肠(rectum)正常影像解剖
肝曲
横结肠
脾曲
盲肠
阑尾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46
结肠正常影像解剖
47
食管、胃肠道病变的基本影像征象
管壁改变(4):隆起、凹陷、增厚、僵硬 黏膜皱襞改变(5):破坏、平坦、纠集、增宽和迂曲、 微皱襞改变 管腔改变(2):狭窄、扩张 位置和移动度改变 管腔外改变 功能性改变(4):张力、蠕动、运动力、分泌功能改变
常由梗阻和麻痹引起 伴有不同程度积气、积液及肠道蠕动异常
72
消化道管腔改变
管 腔 狭 窄
73
消化道管腔改变
管腔狭窄 粘膜破坏、边缘 不规则 管壁僵硬、近段 食管储留
74
消化道管腔改变
管腔狭窄
75
消化道管腔改变
良 性 狭 窄 、 管 腔 扩 张
恶 性 狭 窄 、 管 腔 扩 张
形态:管壁:光滑、柔软 粘膜:纵行、平行、连续
功能--蠕动排空 胃食管前庭段--静止高压带,防止胃液返流 第一、第二蠕动波;第三蠕动波 ---- 腔内无滞留、无返流
23
正常食管钡餐造影表现
24
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影像解剖
胃(stomach)的影像解剖
贲门
胃小弯 幽门管
窦
底
贲门切迹
体
粘膜皱襞
角切迹
胃大弯
44
结肠(colon) 、直肠(rectum)正常影像解剖
组成 结肠袋:
对称的袋状突起,之间由 半月皱襞形成不完全间隔
结肠黏膜:
纵、横、斜 近段 远段 粘膜皱襞
由密集到稀疏
直肠:
上、中、下直肠横襞
45
结肠(colon) 、直肠(rectum)正常影像解剖
肝曲
横结肠
脾曲
盲肠
阑尾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46
结肠正常影像解剖
47
食管、胃肠道病变的基本影像征象
管壁改变(4):隆起、凹陷、增厚、僵硬 黏膜皱襞改变(5):破坏、平坦、纠集、增宽和迂曲、 微皱襞改变 管腔改变(2):狭窄、扩张 位置和移动度改变 管腔外改变 功能性改变(4):张力、蠕动、运动力、分泌功能改变
胃十二指肠溃疡PPT课件

询问有无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
22
Page 178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一.?
23
一.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一. 慢性过程(数年至数十年) 二. 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常有季
节性 三. 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24
疼痛的节律性:
一. 十二指肠溃疡:进食→缓解→疼痛 (多为空腹痛、可伴有夜间疼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 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2
胃的解剖与分区
3
4
胃、十二指肠生理
一.胃运动功能:蠕动能将食物与胃液研磨、搅拌、充分 混合,使食物形成半液状的食糜并逐步分次排入十二指 肠。
二.胃分泌功能:分泌胃液,主要成分为胃酸、胃蛋白酶 原等。胃酸作用:①可杀灭胃内的细菌。②激活胃蛋白 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 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③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 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 和钙的吸收。
一. 胃溃疡:进食→疼痛→缓解 (多为餐后痛,一小时左右发作)
25
Page 179
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对突发的腹部疼痛、呕血及便血等 病变,病人无足够的心理准备,表 现出极度紧张、焦 虑不安;
由于知识的缺乏,对疾病的治疗缺 乏信心,对手术有恐惧心理;
因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及工作,易产 生急躁情绪;
现象;(休克代偿期表现) 而当失血量超过800ml时,可出现明显休克现象,出
冷汗、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降低等 。
9
胃窦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10
Page 176、177
临床表现:3.瘢痕性幽门梗阻
突出症状是呕吐,呕吐物特征:量大,不含
胆汁、带有酸臭味的宿食; 体征:上腹膨隆,可见胃型及蠕动波,有振水
22
Page 178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一.?
23
一.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一. 慢性过程(数年至数十年) 二. 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常有季
节性 三. 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24
疼痛的节律性:
一. 十二指肠溃疡:进食→缓解→疼痛 (多为空腹痛、可伴有夜间疼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 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2
胃的解剖与分区
3
4
胃、十二指肠生理
一.胃运动功能:蠕动能将食物与胃液研磨、搅拌、充分 混合,使食物形成半液状的食糜并逐步分次排入十二指 肠。
二.胃分泌功能:分泌胃液,主要成分为胃酸、胃蛋白酶 原等。胃酸作用:①可杀灭胃内的细菌。②激活胃蛋白 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 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③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 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 和钙的吸收。
一. 胃溃疡:进食→疼痛→缓解 (多为餐后痛,一小时左右发作)
25
Page 179
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对突发的腹部疼痛、呕血及便血等 病变,病人无足够的心理准备,表 现出极度紧张、焦 虑不安;
由于知识的缺乏,对疾病的治疗缺 乏信心,对手术有恐惧心理;
因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及工作,易产 生急躁情绪;
现象;(休克代偿期表现) 而当失血量超过800ml时,可出现明显休克现象,出
冷汗、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降低等 。
9
胃窦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10
Page 176、177
临床表现:3.瘢痕性幽门梗阻
突出症状是呕吐,呕吐物特征:量大,不含
胆汁、带有酸臭味的宿食; 体征:上腹膨隆,可见胃型及蠕动波,有振水
消化系统结构及机能ppt课件

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有毛细血管网、淋巴管和免疫细
胞,第一道免疫防线。
粘膜下层:有食管腺(粘液性)
肌层:上1/3---骨骼肌,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外膜:纤维膜
8
一、消化管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一)消化管的解剖学构造
4、胃
胃有上下2口、大小2弯和前
后2壁。
胃可分贲门部、胃底、胃体
18
二、消化腺 (一)唾液腺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下颌下腺分泌70%,腮腺分泌25%,舌下腺分泌5% 唾液的成分和功能:
水、粘液-润滑口腔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 溶菌酶、干扰素-抵抗细菌、病毒 sIgA(可溶性免疫球蛋白A)-浆细胞和腺细胞协同分 泌,有免疫保护作用
19
二、消化腺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蠕动: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由平滑肌顺序舒缩 引起,舒张波在前,收缩波在后,逐步向前推进。
41
一. 口腔内的消化
第三节 食物的消化
3、唾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其分泌调节
◆唾液淀粉酶(狗、猫、马等的唾液中无此酶)可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最适ph 为7.0,食物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使用一段时 间,直至胃内容物变为pH约为4.5的酸性反应为止。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和条件反射两种。
腹膜和腹膜腔特点 腹膜分脏壁 二层夹一隙 女性通体外 男性是密闭
30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三、腹膜-----腹膜形成的结构 (一)网膜:
网膜形态特点 小网膜,似餐巾 小弯向上围肝门 大网膜,象围裙 大弯向下横连襟
(二)韧带
胃十二指肠疾病-PPT课件

①指征:若有条件诊断后均应手术,空 腹穿孔病变部位局限,临床症状轻
②方法:除加用抗酸剂及抗幽门螺旋杆 菌外其他同腹膜炎治疗
(2)手术治疗:除开非手术治疗外,一 切穿孔病例
其方法有二
①穿孔修补+腹腔引流
②胃大部切除胃肠吻2021合术
26
(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
1.临床表现出血病症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后 壁及胃小弯侧
经性胃酸分泌。
胃迷走切断,游离酸完全消失,消除了胃泌素分泌, 从而减少体液性指肠溃疡穿孔
最多见穿孔发生在病变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及胃小弯 侧
1.临床表现:①上腹剧痛 ②出现腹膜炎症状及体 征
2.诊断要点:
①有溃疡病史(少数病人无溃疡病史)
②近一阵时间胃不适
2021
19
病因、病理
病因: – 胃酸 “自家消化”。 – 无胃酸就无溃疡。 – 胃粘膜屏障受损:非甾体类抗炎药、酒精等。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 “溃疡素质”:“多愁善感”者、精神紧张、0型血。
病理: – 单发,胃十二指肠壁圆形、椭圆形缺损, – 直径<2cm,深达肌层。 – 并发:急性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
胃的运动: – 近端胃(U+M):紧张性收缩(慢缩) – 远端胃(L胃窦):蠕动 – 胃排空:混合食物4~6h,受近端胃慢缩程度、 远端胃蠕动强度及幽门括约肌活动调节。 – 神经调节:副交感和交感
2021
13
胃的分泌
胃底、胃体腺:主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成。 胃窦腺:粘液细胞、 G细胞、D细胞。 壁细胞—HCl和抗贫血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和凝乳酶原 粘液细胞—碱性粘液 G细胞—胃泌素/促胃液素 D细胞—生长抑素 肥大细胞—组胺 嗜银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多肽、组胺、五羟色胺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ppt课件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 质,同时还具有屏障,内分泌和免疫 功能。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口腔、食管、胃、肠及肠道细菌、肝、胰腺、粪便
(一)口腔
新生儿及小婴儿口腔粘膜干燥,易发生损 伤和感染 3~4个月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3个月以下因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分泌不足, 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a)水:1.5~2小时 b)母乳:2~3小时 c)牛奶:3~4小时 d)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及肠道细菌
肠管长,黏膜血管丰富,利于消化吸收 肠系膜柔软且长,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 和肠扭转 肠壁薄,通透性高,毒素,消化不全产物 和过敏原易吸收,易发生全身性感染和变 态反应性疾病
(五)肝
小儿5~6个月时唾液分泌明 显增多,但由于婴儿口底浅, 有不能及时吞咽,常发生生 理性流涎。
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 成熟,9个月以下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三)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易发生溢乳。 新生儿胃酸和酶分泌较少,活力低,易致 消化能力差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4.添加辅食后的粪便:
性状接近成人,每日1次
(八)小儿异常粪便
1.消化不良:黄色或黄绿色,稀薄含水分多,或含有蛋花状 小凝块,之不均匀,每日4~6次以上。 2.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海水样大便 3.轮状病毒肠炎:黄绿色或蛋花样,水样便 4.细菌性痢疾:粘液脓血便 5.霍乱:米汤样便 6.胆道阻塞:灰白色或陶土色 7.上消化道出血:黑色大便,大量出血呈柏油样便 8.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赤豆汤洋大便
Thanks!
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右肋缘下约2cm触及 婴儿在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下易发生 肝脏肿大和变性 婴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 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较差
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 质,同时还具有屏障,内分泌和免疫 功能。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口腔、食管、胃、肠及肠道细菌、肝、胰腺、粪便
(一)口腔
新生儿及小婴儿口腔粘膜干燥,易发生损 伤和感染 3~4个月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3个月以下因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分泌不足, 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a)水:1.5~2小时 b)母乳:2~3小时 c)牛奶:3~4小时 d)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及肠道细菌
肠管长,黏膜血管丰富,利于消化吸收 肠系膜柔软且长,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 和肠扭转 肠壁薄,通透性高,毒素,消化不全产物 和过敏原易吸收,易发生全身性感染和变 态反应性疾病
(五)肝
小儿5~6个月时唾液分泌明 显增多,但由于婴儿口底浅, 有不能及时吞咽,常发生生 理性流涎。
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 成熟,9个月以下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三)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易发生溢乳。 新生儿胃酸和酶分泌较少,活力低,易致 消化能力差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4.添加辅食后的粪便:
性状接近成人,每日1次
(八)小儿异常粪便
1.消化不良:黄色或黄绿色,稀薄含水分多,或含有蛋花状 小凝块,之不均匀,每日4~6次以上。 2.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海水样大便 3.轮状病毒肠炎:黄绿色或蛋花样,水样便 4.细菌性痢疾:粘液脓血便 5.霍乱:米汤样便 6.胆道阻塞:灰白色或陶土色 7.上消化道出血:黑色大便,大量出血呈柏油样便 8.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赤豆汤洋大便
Thanks!
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右肋缘下约2cm触及 婴儿在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下易发生 肝脏肿大和变性 婴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 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较差
胃的解剖ppt课件

分布
胃腺主要分布在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包括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三种类型。
功能
胃腺主要分泌胃液,其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物质。这些物 质对食物进行消化、促进胃肠道蠕动、保护胃黏膜免受自身消化和抵御病原微生 物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
03
胃的血管与神经支配
胃的血液供应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起于腹腔干,沿胃小弯走行,分支供应胃 小弯侧前后壁。
胃能够吸收部分水分、无 机盐和酒精等小分子物质 。
胃的分泌功能及调节
分泌胃液
胃能够分泌胃液,包括胃 酸、胃蛋白酶原等,以协 助食物的消化。
调节胃酸分泌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如 迷走神经、促胃液素等, 控制胃酸的分泌量和浓度 。
保护胃黏膜
胃黏膜能够分泌黏液和碳 酸氢盐,形成一层保护膜 ,防止胃酸和消化酶对胃 黏膜的侵蚀。
01
胃黏膜能够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维持胃内酸碱平
衡。
保护胃黏膜屏障
02
胃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和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层结构构
成胃黏膜屏障,防止胃酸和消化酶对胃黏膜的损害。
修复受损胃黏膜
03
当胃黏膜受损时,机体能够启动修复机制,通过上皮细胞增殖
和迁移等方式修复受损组织。
05
常见胃部疾病及解剖异常
胃运动功能及调节
胃的蠕动
通过胃壁的肌肉收缩和舒张,实 现食物的搅拌和推进,有助于食
物与胃液的充分混合。
胃的排空
食物在胃内经过充分消化后,通 过幽门排入小肠,受神经和体液
调节的影响。
调节胃运动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如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胃肠激素等共同调
节胃的运动功能。
胃内环境的维持与保护
胃腺主要分布在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包括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三种类型。
功能
胃腺主要分泌胃液,其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物质。这些物 质对食物进行消化、促进胃肠道蠕动、保护胃黏膜免受自身消化和抵御病原微生 物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
03
胃的血管与神经支配
胃的血液供应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起于腹腔干,沿胃小弯走行,分支供应胃 小弯侧前后壁。
胃能够吸收部分水分、无 机盐和酒精等小分子物质 。
胃的分泌功能及调节
分泌胃液
胃能够分泌胃液,包括胃 酸、胃蛋白酶原等,以协 助食物的消化。
调节胃酸分泌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如 迷走神经、促胃液素等, 控制胃酸的分泌量和浓度 。
保护胃黏膜
胃黏膜能够分泌黏液和碳 酸氢盐,形成一层保护膜 ,防止胃酸和消化酶对胃 黏膜的侵蚀。
01
胃黏膜能够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维持胃内酸碱平
衡。
保护胃黏膜屏障
02
胃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和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层结构构
成胃黏膜屏障,防止胃酸和消化酶对胃黏膜的损害。
修复受损胃黏膜
03
当胃黏膜受损时,机体能够启动修复机制,通过上皮细胞增殖
和迁移等方式修复受损组织。
05
常见胃部疾病及解剖异常
胃运动功能及调节
胃的蠕动
通过胃壁的肌肉收缩和舒张,实 现食物的搅拌和推进,有助于食
物与胃液的充分混合。
胃的排空
食物在胃内经过充分消化后,通 过幽门排入小肠,受神经和体液
调节的影响。
调节胃运动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如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胃肠激素等共同调
节胃的运动功能。
胃内环境的维持与保护
[课件]胃液的分泌 人体解剖生理学PPT
![[课件]胃液的分泌 人体解剖生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6367ff6f1aff00bed51e90.png)
胃液的分泌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F)
内分泌腺: G细胞— 胃泌素(F)
贲门腺
外分泌腺 幽门腺
粘液细胞:粘液
泌酸腺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
壁细胞:HCl、内因 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胃(1)-1,2(s)
二
胃液的作用
1 胃酸(HCl)
盐酸排出量(mmol/h) 基础排酸量:空腹时(0-5) 最大排酸量:进食或有药物刺激(20-25)
内因子:促VitB12在回肠吸收(F)
胃(4)-4,5(s)
1(s)
2(s )
粘液细胞
壁细胞G 细胞 主细胞 Nhomakorabea3(s )
4(s )
5(s )
胃酸的分泌:主动分泌
(F )
胃(2) -3(s)
胃酸的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 杀菌
促进促胰液素分泌-- 促胰液、胆汁、小肠 液分泌
促Fe2+和Ca2+的吸收
胃(3)
2
胃蛋白酶原
HCl和自身激活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蛋白质 标和胨 Ph2 活性最强 — Ph 5 失活
3
4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F)
一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F)
内分泌腺: G细胞— 胃泌素(F)
贲门腺
外分泌腺 幽门腺
粘液细胞:粘液
泌酸腺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0.9-1.5)
壁细胞:HCl、内因 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胃(1)-1,2(s)
二
胃液的作用
1 胃酸(HCl)
盐酸排出量(mmol/h) 基础排酸量:空腹时(0-5) 最大排酸量:进食或有药物刺激(20-25)
内因子:促VitB12在回肠吸收(F)
胃(4)-4,5(s)
1(s)
2(s )
粘液细胞
壁细胞G 细胞 主细胞 Nhomakorabea3(s )
4(s )
5(s )
胃酸的分泌:主动分泌
(F )
胃(2) -3(s)
胃酸的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 杀菌
促进促胰液素分泌-- 促胰液、胆汁、小肠 液分泌
促Fe2+和Ca2+的吸收
胃(3)
2
胃蛋白酶原
HCl和自身激活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蛋白质 标和胨 Ph2 活性最强 — Ph 5 失活
3
4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F)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PPT课件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 生理特点ppt课件
目录
•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小肠、大肠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腺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01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定义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转运、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泄废物 的系统。它由口腔、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器官组成。
胰腺通过胰管将胰液排入十二指肠, 参与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 化过程。
肝脏的特点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功能,如解毒、代谢、合 成和分泌胆汁等。
肝脏分泌胆汁,通过胆道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 吸收。
05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
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之一,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通 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将食物分解为可被 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同时将 废物排出体外。
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口腔
小儿的口腔相对较小,黏膜娇嫩,唾 液腺发育不完全,唾液分泌量少,容 易发生口腔炎和口角炎。
大肠
小儿的大肠相对较短,粪便容易滞留 ,容易发生便秘和感染。
02
CATALOGUE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特点
口腔容量小
新生儿的口腔容量较小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
大。
唇部闭合不紧
婴幼儿唇部闭合不紧, 容易造成溢奶或吞咽困
难。
舌系带过短
部分婴幼儿舌系带过短 ,影响吸吮和语言发育
。
唾液分泌多
目录
•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小肠、大肠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腺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01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定义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转运、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泄废物 的系统。它由口腔、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器官组成。
胰腺通过胰管将胰液排入十二指肠, 参与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 化过程。
肝脏的特点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功能,如解毒、代谢、合 成和分泌胆汁等。
肝脏分泌胆汁,通过胆道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 吸收。
05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
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之一,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通 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将食物分解为可被 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同时将 废物排出体外。
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口腔
小儿的口腔相对较小,黏膜娇嫩,唾 液腺发育不完全,唾液分泌量少,容 易发生口腔炎和口角炎。
大肠
小儿的大肠相对较短,粪便容易滞留 ,容易发生便秘和感染。
02
CATALOGUE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特点
口腔容量小
新生儿的口腔容量较小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
大。
唇部闭合不紧
婴幼儿唇部闭合不紧, 容易造成溢奶或吞咽困
难。
舌系带过短
部分婴幼儿舌系带过短 ,影响吸吮和语言发育
。
唾液分泌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左膈下动脉 由腹主动脉分出,沿胃膈韧带, 分布于胃底上部和贲门。胃大部切除术后左膈 下动脉对残胃血供有一定作用。胃的动脉间有 广泛吻合支,如结扎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 网膜左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四根动脉中的任何 三条,只要胃大弯、胃小弯动脉弓未受损,胃 仍能得到良好血供。
胃的解剖与生理
学习交流PPT
1
胃的位置与形态
•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分位于上腹部, 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胃内容物的多少及 呼吸而改变,有时胃大弯可达脐下甚至盆腔。 一般将胃分为五个区域
学习交流PPT
2
• 1.贲门:食管与胃交界处,在第11胸椎左侧,其近端为食 管下端括约肌,位于膈食管裂孔下2-3cm,与第七肋软 骨胸骨关节处于同一平面。
• 4.胃膈韧带 由胃大弯上部胃底连接膈肌,全胃 切除术时,游离胃贲门及食道下段需切断此韧 带。
• 5.胃胰韧带 胃窦部后壁连接胰头颈部的腹膜皱 襞,此外,胃小弯贲门处至胰腺的腹膜皱襞, 其内有胃左静脉。在门静脉高压时,血液可经 胃左静脉至食道静脉、奇静脉流入上腔静脉, 可发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0
• 胃腺体有五种细胞类型;①壁细胞:分泌盐酸 和内因子,主要在胃底和胃体。少量在幽门窦 近侧。②粘液细胞,分泌粘液。③主细胞,分 泌胃蛋白酶原,主要在胃底或胃体。④内分泌 细胞: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EC细胞释放5-羟色氨呈嗜银或嗜银染色。⑤未 分化细胞。
学习交流PPT
13
胃的毗邻与韧带
• 胃前壁左侧与左半肝邻近,右侧与膈邻近,其 后壁隔网膜囊与胰腺、左肾上腺、左肾、脾、 横结肠及其系膜相邻,胃的前后壁均有腹膜覆 盖,腹膜自胃大、小弯移行到附近器官,即为 韧带和网膜。
学习交流PPT
14
• 1.肝胃韧带与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胃韧带连接肝 左叶下横沟和胃小弯,肝十二指肠韧带连接肝 门与十二指肠,共同构成小网膜,为双层腹膜 结构。肝十二指肠韧带中含胆总管,肝动脉和 门静脉。
17
胃的血管
• (1) 胃左动脉 起于腹腔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小分支, 而是胃的最大动脉。左上方经胃胰腹膜皱襞达贲门,向 上发出食管支与贲门支,然后向下沿胃小弯在肝胃韧带 中分支到胃前后壁,在胃角切迹处与胃右动脉相吻合, 形成胃小弯动脉弓。
• 15-20%左肝动脉可起自胃左动脉,与左迷走神经肝 支一起,到达肝脏,偶而这是左肝叶唯一动脉血流。于 根部结扎胃左动脉,可导致急性左肝坏死,手术时应注 意。
学习交流PPT
3
• 4.胃窦:胃角切迹向右至幽门的部分称为胃窦部, 主要为G细胞。
• 5.幽门:位于第一腰椎右侧,幽门括约肌连接胃 窦和十二指肠。
学习交流PPT
4
胃壁的结构:
• 胃壁组织由外而内分为四层,即浆膜层,肌层, 粘膜下层和粘膜层。
学习交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T
5
1.浆膜层
• 覆盖于胃表面的腹膜,形成各种胃的韧带,与 邻近器官相连接,于胃大弯处形成大网膜。
• (4) 胃网膜右动脉 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大 网膜前叶两层腹膜间沿胃大弯由右向左,沿途 分支到胃前后壁及大网膜,与胃网膜左动脉相 吻合,分布至胃大弯左半部分。
学习交流PPT
19
• (5) 胃短动脉 脾动脉末端的分支,一般4-5支, 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前后壁。
• (6) 胃后动脉 系脾动脉分支,一般1-2支,自 胰腺上缘经胃膈韧带,到达胃底部后壁。
学习交流PPT
6
2.肌层
• 浆膜下较厚的固有肌层,由三层不同方向的平 滑肌组成。外层纵形肌与食道外层纵形平滑肌 相连,在胃大小弯处较厚,中层环形肌,在幽 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内层斜行肌,胃肌 层内有Auerbach神经丛。
学习交流PPT
7
学习交流PPT
8
3粘膜下层
• 肌层与粘膜之间,是胃壁内最富于胶原的结缔 组织层,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网,含有自主神经 Meissner丛。
• 此层是整个胃壁中最有支持力的结构,缝合胃 壁时应贯穿粘膜下层,同时胃切除时应先结扎 粘膜下血管,以防术后吻合口出血。
学习交流PPT
9
4粘膜层
• 粘膜层包括表面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粘膜肌层使 粘膜形成许多皱褶,胃充盈时大多展平消失,从而增加 表面上皮面积。胃小弯处2-4条恒定纵行皱襞,其形成 的壁间沟称为胃路,为食道入胃的途径。固有层系一薄 层结缔组织,内含支配表面上皮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和 神经。胃粘膜是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表面密集的 小凹陷称为胃小凹,是腺管的开口。柱状上皮细胞分泌 大量粘液,保护胃粘膜。不同部位的胃粘膜具有不同腺 体和细胞。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由主细胞和壁细 胞构成。贲门腺在贲门部,以粘液细胞为主,幽门腺在 胃窦和幽门区,以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为主 。
• (2)胃右动脉 起源自肝固有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 行走至幽门上缘,转向左,在肝胃韧带中沿胃小弯,从 左向右,沿途分支至胃前、后壁,到胃角切迹处与胃左 动脉吻合。
学习交流PPT
18
• (3) 胃网膜左动脉 起于脾动脉末端,从脾门经 脾胃韧带进入大网膜前叶两层腹膜间,沿胃大 弯左行,有分支到胃前后壁及大网膜,分布于 胃体部大弯侧左下部,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 形成胃大弯动脉弓。胃大部切除术常从第一支 胃短动脉处在胃大弯侧切断胃壁。
11
学习交流PPT
12
• 胃角切迹是胃窦体部交界处的解剖标志,其组 织学分界与解剖学不一致,并根据年龄而异。 组织学分界常位于胃角切迹的近侧,随着年龄 增大可高达贲门处,此处抗酸能力差,是胃溃 疡好发部位。幽门窦切除时胃小弯切除线应达 贲门下,才能将分泌胃泌素的幽门窦粘膜完全 切除。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5
• 2.胃结肠韧带 连接胃和横结肠,向下延伸为大 网膜,为四层腹膜结构。大网膜后层与横结肠 系膜的上层相连,在横结肠肝区与脾区处,二 者之间相连较松,容易解剖分离;而在中间, 两者相连较紧,解剖胃结肠韧带时,注意避免 伤及横结肠系膜中的结肠中动脉。
学习交流PPT
16
• 3.胃脾韧带 连接脾门与胃大弯左侧,内有胃短 血管。
• 2.胃底:胃的最上部分,位于贲门至胃大弯水平连线之上。 胃底上界为横膈,其外侧为脾,食道与胃底的左侧为 His角。
• 3.胃体:胃底以下部分为胃体,其左界为胃大弯,右界为 胃小弯;胃小弯垂直向下突然转向右,其交界处为胃角 切迹,胃角切迹到对应的胃大弯连线为其下界。胃体所 占面积最大,含大多数壁细胞。
胃的解剖与生理
学习交流PPT
1
胃的位置与形态
•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分位于上腹部, 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胃内容物的多少及 呼吸而改变,有时胃大弯可达脐下甚至盆腔。 一般将胃分为五个区域
学习交流PPT
2
• 1.贲门:食管与胃交界处,在第11胸椎左侧,其近端为食 管下端括约肌,位于膈食管裂孔下2-3cm,与第七肋软 骨胸骨关节处于同一平面。
• 4.胃膈韧带 由胃大弯上部胃底连接膈肌,全胃 切除术时,游离胃贲门及食道下段需切断此韧 带。
• 5.胃胰韧带 胃窦部后壁连接胰头颈部的腹膜皱 襞,此外,胃小弯贲门处至胰腺的腹膜皱襞, 其内有胃左静脉。在门静脉高压时,血液可经 胃左静脉至食道静脉、奇静脉流入上腔静脉, 可发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0
• 胃腺体有五种细胞类型;①壁细胞:分泌盐酸 和内因子,主要在胃底和胃体。少量在幽门窦 近侧。②粘液细胞,分泌粘液。③主细胞,分 泌胃蛋白酶原,主要在胃底或胃体。④内分泌 细胞: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EC细胞释放5-羟色氨呈嗜银或嗜银染色。⑤未 分化细胞。
学习交流PPT
13
胃的毗邻与韧带
• 胃前壁左侧与左半肝邻近,右侧与膈邻近,其 后壁隔网膜囊与胰腺、左肾上腺、左肾、脾、 横结肠及其系膜相邻,胃的前后壁均有腹膜覆 盖,腹膜自胃大、小弯移行到附近器官,即为 韧带和网膜。
学习交流PPT
14
• 1.肝胃韧带与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胃韧带连接肝 左叶下横沟和胃小弯,肝十二指肠韧带连接肝 门与十二指肠,共同构成小网膜,为双层腹膜 结构。肝十二指肠韧带中含胆总管,肝动脉和 门静脉。
17
胃的血管
• (1) 胃左动脉 起于腹腔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小分支, 而是胃的最大动脉。左上方经胃胰腹膜皱襞达贲门,向 上发出食管支与贲门支,然后向下沿胃小弯在肝胃韧带 中分支到胃前后壁,在胃角切迹处与胃右动脉相吻合, 形成胃小弯动脉弓。
• 15-20%左肝动脉可起自胃左动脉,与左迷走神经肝 支一起,到达肝脏,偶而这是左肝叶唯一动脉血流。于 根部结扎胃左动脉,可导致急性左肝坏死,手术时应注 意。
学习交流PPT
3
• 4.胃窦:胃角切迹向右至幽门的部分称为胃窦部, 主要为G细胞。
• 5.幽门:位于第一腰椎右侧,幽门括约肌连接胃 窦和十二指肠。
学习交流PPT
4
胃壁的结构:
• 胃壁组织由外而内分为四层,即浆膜层,肌层, 粘膜下层和粘膜层。
学习交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T
5
1.浆膜层
• 覆盖于胃表面的腹膜,形成各种胃的韧带,与 邻近器官相连接,于胃大弯处形成大网膜。
• (4) 胃网膜右动脉 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大 网膜前叶两层腹膜间沿胃大弯由右向左,沿途 分支到胃前后壁及大网膜,与胃网膜左动脉相 吻合,分布至胃大弯左半部分。
学习交流PPT
19
• (5) 胃短动脉 脾动脉末端的分支,一般4-5支, 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前后壁。
• (6) 胃后动脉 系脾动脉分支,一般1-2支,自 胰腺上缘经胃膈韧带,到达胃底部后壁。
学习交流PPT
6
2.肌层
• 浆膜下较厚的固有肌层,由三层不同方向的平 滑肌组成。外层纵形肌与食道外层纵形平滑肌 相连,在胃大小弯处较厚,中层环形肌,在幽 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内层斜行肌,胃肌 层内有Auerbach神经丛。
学习交流PPT
7
学习交流PPT
8
3粘膜下层
• 肌层与粘膜之间,是胃壁内最富于胶原的结缔 组织层,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网,含有自主神经 Meissner丛。
• 此层是整个胃壁中最有支持力的结构,缝合胃 壁时应贯穿粘膜下层,同时胃切除时应先结扎 粘膜下血管,以防术后吻合口出血。
学习交流PPT
9
4粘膜层
• 粘膜层包括表面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粘膜肌层使 粘膜形成许多皱褶,胃充盈时大多展平消失,从而增加 表面上皮面积。胃小弯处2-4条恒定纵行皱襞,其形成 的壁间沟称为胃路,为食道入胃的途径。固有层系一薄 层结缔组织,内含支配表面上皮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和 神经。胃粘膜是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表面密集的 小凹陷称为胃小凹,是腺管的开口。柱状上皮细胞分泌 大量粘液,保护胃粘膜。不同部位的胃粘膜具有不同腺 体和细胞。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由主细胞和壁细 胞构成。贲门腺在贲门部,以粘液细胞为主,幽门腺在 胃窦和幽门区,以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为主 。
• (2)胃右动脉 起源自肝固有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 行走至幽门上缘,转向左,在肝胃韧带中沿胃小弯,从 左向右,沿途分支至胃前、后壁,到胃角切迹处与胃左 动脉吻合。
学习交流PPT
18
• (3) 胃网膜左动脉 起于脾动脉末端,从脾门经 脾胃韧带进入大网膜前叶两层腹膜间,沿胃大 弯左行,有分支到胃前后壁及大网膜,分布于 胃体部大弯侧左下部,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 形成胃大弯动脉弓。胃大部切除术常从第一支 胃短动脉处在胃大弯侧切断胃壁。
11
学习交流PPT
12
• 胃角切迹是胃窦体部交界处的解剖标志,其组 织学分界与解剖学不一致,并根据年龄而异。 组织学分界常位于胃角切迹的近侧,随着年龄 增大可高达贲门处,此处抗酸能力差,是胃溃 疡好发部位。幽门窦切除时胃小弯切除线应达 贲门下,才能将分泌胃泌素的幽门窦粘膜完全 切除。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5
• 2.胃结肠韧带 连接胃和横结肠,向下延伸为大 网膜,为四层腹膜结构。大网膜后层与横结肠 系膜的上层相连,在横结肠肝区与脾区处,二 者之间相连较松,容易解剖分离;而在中间, 两者相连较紧,解剖胃结肠韧带时,注意避免 伤及横结肠系膜中的结肠中动脉。
学习交流PPT
16
• 3.胃脾韧带 连接脾门与胃大弯左侧,内有胃短 血管。
• 2.胃底:胃的最上部分,位于贲门至胃大弯水平连线之上。 胃底上界为横膈,其外侧为脾,食道与胃底的左侧为 His角。
• 3.胃体:胃底以下部分为胃体,其左界为胃大弯,右界为 胃小弯;胃小弯垂直向下突然转向右,其交界处为胃角 切迹,胃角切迹到对应的胃大弯连线为其下界。胃体所 占面积最大,含大多数壁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