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填埋场作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1. 填埋场容量不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长,导致填埋场的容量逐渐不足。
填埋场的不足不仅会导致垃圾堆积,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传染病传播等严重问题。
2. 填埋场污染控制不力填埋场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渗滤液和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渗滤液可能渗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质量;气体中可能含有有害成分,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
3. 填埋场管理不规范一些填埋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
这可能导致垃圾处理不彻底,甚至出现垃圾偷运、填埋场违规运营等问题。
4. 填埋场选址不合理一些填埋场在选址时,没有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居民的需求,导致填埋场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引发居民不满和社会矛盾。
二、解决措施1. 提高填埋场容量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提高填埋场的容量,满足城市垃圾处理的需求。
同时,鼓励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减少垃圾的填埋量。
2. 加强填埋场污染控制政府应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管,确保填埋场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
对于已产生的污染,应及时进行治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规范填埋场管理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填埋场管理制度,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管。
对于违规运营的填埋场,应予以查处,确保垃圾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4. 合理选址填埋场政府在选址填埋场时,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居民的需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同时,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1. 制定垃圾处理规划政府应制定详细的垃圾处理规划,明确垃圾处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同时,鼓励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垃圾填埋地点如何选择

垃圾填埋地点如何选择
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包括选址、设计与施工、填埋废物入场条件、运行、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和污染物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程序。
那么大家知道垃圾填埋地点如何选择吗?接下来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垃圾填埋地点如何选择?回填这些人工坑洞,有利于恢复地貌。
如用垃圾填海湾、山谷等,则应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应防止废物的溶液滤沥以及雨水径流对水源的污染。
一般要求填埋场地的最低处应高出地下水位3米填埋地段还应有排气
设施,使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能及时逸出。
这些气体在地下长期聚集,有可能造成爆炸、火灾或使人窒息的事故。
场地坡度应有利于填埋场施工和其他配套建筑设施的布置。
垃圾填埋场不宜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
原则上,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场地内有利地形范围应满足使用年限内可预测的有害废物产生量,应有足够的可填作业的容积,并留有余地。
应利用现有自然地形空间,将场地施工土方量减至最小。
所选场地必须在100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之外,或历史最大洪泛区以外;应在未来(长远规划中)可预见的水库或保护区之外;应与河流和湖泊保持一定距离。
以上内容由提供,还望大家采纳。
关于垃圾填埋有哪些优缺点,。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要求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要求
首先,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选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和环境标准。
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以避免废弃物对人们的健康和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填埋场的选址还应考虑地质和地形条件,避免地震、地质灾害和洪水等风险。
此外,填埋场选址应考虑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以确保填埋场的运营期间能够提供充足的水源。
其次,填埋场的选址应考虑社会因素。
选址过程中应开展公众参与,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填埋场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也需要评估,以确保填埋场对当地居民和经济的影响最小化。
此外,填埋场选址还应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以避免与未来的城市扩展和发展相冲突。
除了技术和社会因素,填埋场选址还需要遵守法律和政治要求。
填埋场选址的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
政策上的支持和政府的批准是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填埋场选址还需要考虑政府的土地使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以确保填埋场选址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目标。
最后,填埋场选址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
环境评估应包括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
填埋场选址的环境影响评价应考虑填埋场对土壤、水质、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
风险评估应评估填埋场可能产生的地下水、土壤和气体污染风险。
基于环境评估的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是一个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过程,需要遵循技术要求、社会因素、法律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
通过科学评估
和公众参与,可以实现填埋场选址的科学确定,以保护环境、最小化社会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

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调研北神树卫生填埋场XXX2012/5/27一、北神树卫生填埋场简介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作为北京市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是北京市东南部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乡境内,距小武基转运站13公里。
占地面积33.76公顷。
设计日处理量为1000吨。
填埋区占地面积为26.0万平方米,总填埋高度为54米,总填埋容量464.7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13年。
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是由德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采用德国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建设的“五个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之一。
填埋场自1997年投入运行以来,对现有工艺不断进行改造,创造了许多领先于国内同行的第一:第一个研发集成填埋场智能监控系统;第一个提出生态填埋的环保理念并付诸实施;第一个在垃圾山上修建柏油路;第一个把水电设施建在填埋堆体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处理的新路。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位置示意图垃圾进场后首先经地磅称重后放置在在黑白交换区,由场内作业车辆运至填埋区的指定地点。
随着堆体的不断升高,进行边坡修建,坡度为1:3,同时在填埋区内修建盘山路,使场内作业车辆顺利到达填埋地点。
最终覆盖层自堆体向外依次为密封层、导流层、植被层。
该场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之一,它采用德国垃圾卫生填埋先进的工艺技术。
填埋堆体的场底采用粘土和膨润土混合压实的方式形成防渗层,以防垃圾渗沥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在场底设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垃圾渗沥液的收集,渗沥液经收集管道流到渗沥液池内,经处理,可用做填埋堆体的降尘。
垃圾经压实达到技术指标要求的密度后,再覆盖细粒垃圾或黄土。
为防止白色污染,该场在填埋堆体上设置了拦网,并有专人负责处理塑料袋。
填埋场灭蝇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
该场还设立环境监测系统,配备了实验室,长年对填埋场的渗沥液、沼气、大气、水、土壤、地下水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监控、监测。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2篇)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危险废物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危险废物必须得到安全处理。
其中,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危险废物。
本文将探讨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
首先,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至关重要。
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距离人居区和水源地的远近。
填埋场距离人居区和水源地越远,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小。
应当避免在人口密集区和水源保护区选址。
2.地质条件。
填埋场选址应挑选坚实的地质基础,以避免地基沉降导致的渗漏和污染的发生。
3.自然环境。
填埋场选址应尽可能选择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比如地下水位较低、地形较平坦、降雨量较小等。
4.社会反响。
填埋场选址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选址不会给当地居民带来不良影响。
选址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勘探和评估工作,以确定填埋场的规模、设计参数和环境保护措施。
其次,工程施工监控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工程施工监控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监控。
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2.质量监控。
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工程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环境监控。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工期监控。
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工期监控,确保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进行,减少施工延误。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废物的管理和控制。
确保危险废物的储存、运输和处置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和污染。
总之,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是确保填埋场安全运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只有合理选址和严格监控,才能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

填埋 场 对 周 围环 境 不应 产 生影 响 或 虽周
造破坏 带、褶皱 变化带、地 震活动 带、石 灰岩溶 洞发育 带、废 弃矿 区或坍塌 区、含
一
散 作 用 的 下 风 向 , 白天 人 口 不 密 集 地
区。 寒冷 、 潮 湿 、冰 冻 等气 候 条 件将 影
3个或3 个以上 候选 场址。
般 填 埋 场 合 理 使 用 年 限 不 少 于
22场址 预选 _
通 过对 候 选 场址 进 行 踏勘 ,对场 地
1 年 ,特 殊情 况下不 少于8 。应选 择填 0 年
表 水文 条 件和 水 文地 质 工 程 条件 等影 响
和 其他 建 筑 设施 的布 置 :不 宜选 在 地 形 坡 度起 伏 较 大 的地 方和 低 洼 汇水 处 。原
则 上 地 形 的 自然 坡 度 不 应 大 于 5 ,场 % 地 内有 利地 形 范 围应 满 足 使用 年 限 内可 预 测 的固体 废 物 的产 量 ,应 有 足 够 的可
矿带或矿 产分布 区、以及地表 为强透水层
围环 境 影 响不 超 过 国家相 关现 行标 准 的 规 定 。填 埋 场 应 与 当地 的 大气 保护 、 水 土 资 源保 护 、 大 自然 保护 及 生 态平 衡 要
求相 一致 。
是 指垃 圾 填埋 场 从 建 设到 使 用过 程 中 ,
埋库 容量大 的场址 ,单位 库区面积填 埋容
响填埋 场 的作 业 ,要根 据 具 体 情 况采 取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1.地质条件:填埋场选址要考虑地下水的位置和流向,以及土壤类型。
填埋场应选址在非圈闭地下水区域,填埋场底部要选择不渗漏的地质条件,以防止垃圾渗漏到地下水中。
同时,填埋场应选址在土壤稳定、坚固的地方,以确保填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土地使用规划: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土地使用规划,避免冲突和争议。
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不利影响。
3.距离交通网络:填埋场选址要考虑到附近的交通网络,以确保垃圾的运输和填埋的效率。
选址应尽量靠近主要道路、铁路或水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环境影响。
4.距离城市中心:填埋场选址应尽量远离城市中心,以减少填埋场带来的视觉和噪音污染。
填埋场应选址在城市边缘或郊区,尽量减少对城市和人口的影响。
5.社会和环境接受度:填埋场选址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接受度。
选址应尽量避免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必要时需要进行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6.经济可行性:填埋场选址要考虑到经济可行性,包括地价、运输成本、土地购置费用等因素。
选址应尽量选择土地价格低廉、运输成本较低的区域,以降低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7.可持续发展原则: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考虑到资源利用、能源利用、污染控制等方面。
选址应尽量适用于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考虑到将来可能的改进和更新需求。
总之,垃圾填埋场选址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选址结果应是一个平衡的结果,既要满足填埋场的安全和环保要求,又要符合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同时,选址过程中要进行公众参与,尊重民意,确保填埋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

垃圾填埋场选址原则在现代社会,随着垃圾产生量的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成为了处理垃圾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选址则是垃圾填埋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垃圾处理的效果和成本,还直接影响着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
首先,地质和水文条件是选址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垃圾填埋场应避免建在地质不稳定的地区,如地震多发区、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等。
因为这些地区可能会由于地质灾害导致填埋场的结构破坏,从而使垃圾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同时,地下水位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填埋场的底部应高于地下水位,以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此外,选址区域的土壤渗透性也不能太强,否则渗滤液容易渗透到地下水中。
其次,距离和交通条件不容忽视。
垃圾填埋场应尽量远离居民区、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与居民区的距离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同时,填埋场还需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垃圾的运输和填埋作业的开展。
靠近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再者,地形和地貌条件也对选址有重要影响。
理想的垃圾填埋场选址应具有相对开阔的地形,以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填埋作业和设施建设。
同时,地形应有利于雨水的自然排放,避免积水问题。
此外,填埋场的选址最好是在山谷、洼地等自然地形中,这样可以减少填埋场的建设成本,并且有利于填埋场的封闭和后续的生态恢复。
气候条件也是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能会导致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增加,增加处理难度和成本。
同时,风向也很重要,填埋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减少垃圾异味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另外,土地利用规划和未来发展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选址应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与未来的城市发展、工业建设和农业生产等发生冲突。
同时,还要考虑到周边土地的潜在价值,尽量选择对土地资源影响较小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调研北神树卫生填埋场XXX2012/5/27一、北神树卫生填埋场简介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作为北京市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是北京市东南部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乡境内,距小武基转运站13公里。
占地面积33.76公顷。
设计日处理量为1000吨。
填埋区占地面积为26.0万平方米,总填埋高度为54米,总填埋容量464.7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13年。
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是由德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采用德国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建设的“五个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之一。
填埋场自1997年投入运行以来,对现有工艺不断进行改造,创造了许多领先于国内同行的第一:第一个研发集成填埋场智能监控系统;第一个提出生态填埋的环保理念并付诸实施;第一个在垃圾山上修建柏油路;第一个把水电设施建在填埋堆体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处理的新路。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位置示意图垃圾进场后首先经地磅称重后放置在在黑白交换区,由场内作业车辆运至填埋区的指定地点。
随着堆体的不断升高,进行边坡修建,坡度为1:3,同时在填埋区内修建盘山路,使场内作业车辆顺利到达填埋地点。
最终覆盖层自堆体向外依次为密封层、导流层、植被层。
该场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之一,它采用德国垃圾卫生填埋先进的工艺技术。
填埋堆体的场底采用粘土和膨润土混合压实的方式形成防渗层,以防垃圾渗沥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在场底设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垃圾渗沥液的收集,渗沥液经收集管道流到渗沥液池内,经处理,可用做填埋堆体的降尘。
垃圾经压实达到技术指标要求的密度后,再覆盖细粒垃圾或黄土。
为防止白色污染,该场在填埋堆体上设置了拦网,并有专人负责处理塑料袋。
填埋场灭蝇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
该场还设立环境监测系统,配备了实验室,长年对填埋场的渗沥液、沼气、大气、水、土壤、地下水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监控、监测。
该场自运行以来,各项监测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渗滤液处理车间先进膜技术近年来随着填埋堆体的增高、沼气量的增加,北京市政府特为沼气治理拨付专款。
该填埋场建起了沼气收集和利用系统,并对填埋区作业、沼气收集利用、渗沥液处理等均采用了在线监控,更加完善了填埋场的监控和监测设施。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日处理垃圾1700余吨,从垃圾中产生的沼气一天就能发电1.2万度。
现在,整个填埋场的照明和各种生活工作用电全部都是垃圾山在提供。
垃圾山上的沼气发出电后,发电机组再带动水气联合处理利用系统对收集到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反渗透、纳滤、超滤和浓缩蒸发等设备综合处理,酱油颜色、味道恶臭的渗滤液经过处理后已经达到北京市二级排放水标准和农田灌溉水标准,这些水可用于绿地养护、养鱼、洗车、道路冲刷、作业降尘等。
填埋场工作生活区还建有小型人工湿地景观,占地75平方米,水面面积约50平方米,为展示北方地区潜流式湿地景观和生态效应而设计建设,其设计原则为采用贴近本土的自然湿地景观效果和本土天然石材及动植物配置组成。
湿地中的人工湖就是经过处理后的垃圾液造的。
2010年12月,由市政路桥控股市政集团六公司承建的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容工程顺利完工,填埋一区已开始填埋垃圾,二区已具备垃圾填埋条件。
扩容后的填埋场将延长近4年的使用寿命。
据了解,北神树生活卫生填埋场扩容工程位于现况填埋区北侧70~110米范围内,总占地面积为4.5公顷,扩容后与现况填埋堆体融为一体,其中扩建填埋区3.5公顷。
扩容后将日处理生活垃圾900吨,扩建填埋区分为I 区、II 区,分别增加使用年限7个月和3年。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为典型的平原型填埋场,是我国目前工艺先进、技术、设备、管理一流的卫生填埋场。
场区全场植被覆盖率达到80%,绿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封场后建成体育生态公园。
届时,北神树卫生填埋场将成为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景观。
二、国内外对垃圾填埋场的研究动态垃圾卫生填埋是从传统的废弃物堆填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
在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初阶段,由于城市垃圾数量不大,人们习惯地将垃圾堆弃或者填埋在城市四周的空旷地或低洼地。
早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古希腊米诺文明时期,克里特岛的首府康诺索斯就曾把垃圾填入低凹的大坑中,并进行分层覆土。
土地填理作为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是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使用的。
第一个城市垃圾填埋场于190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斯州的香潘市建成,其后俄亥俄州的丹顿(1906年),伊阿华州的达文波特(1916年)等地也相继建成和运行了城市垃圾填埋场。
这些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奠定了土地填埋处置技术的最早期技术基础。
从20世纪50年代后,特别是美国纽约州的腊芙河谷由于历史上不合理填埋危险废物而填埋场小型人工湿地景观封场后建成生态公园模型导致了严重公害事件以后,美国开始逐渐抛弃和改进上述传统的填埋方式。
并且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相继制定法律法规强化固体废物的管理,改进废物的土地填埋处置技术。
例如,美国在1976年修订并颁布了《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正式禁止继续使用传统的填埋方法。
英国也于1977年实行了《填埋场地许可标准法》,用以促进传统填埋方法的完善和改进。
中国也于1998年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美国关于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和转运优化问题和经济补偿问题研究也比较深入。
此外,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法国、丹麦、德国、意大利等国己建立了大量的卫生填埋场。
这些发达国家的政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十分重视卫生填埋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三、关于选址的规定条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是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场址选择不仅要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及《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而且要密切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状况、城市生态环境特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环境权益以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填埋场选址应执行下列强制性条文,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洪泛区和泄洪道;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米以内的地区;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米以内的地区;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千米以内的地区;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地区;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同时垃圾场场址选择还应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主要应符合下列要求:1.与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一致;2.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要求一致;3.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4.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低于8年;5.交通方便,运距合理;6.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较低;7.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除上述规范和标准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和一些重要因子的要求之外,还有许多规范和标准规定之外的特殊因素,主要是:1.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大量生活垃圾集中,将彻底改变场址及其周边地区城镇及城镇生态环境,可能带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污水、恶臭污染、滋生蚊蝇、生物入侵、火灾、疫病传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城镇生产和居住环境质量。
2.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垃圾夹带外来入侵物种及弃用带疫病的蔬菜、水果可能危及当地城镇生态安全。
3.场址处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因森林火灾诱发填埋场火灾甚至爆炸以及填埋场自燃引发森林火灾危险性并存;可能造成当地生态灾难。
四、填埋场选址分析填埋场选址的正确与否,会对环境和人群产生直接或潜在的长期影响。
结合北神树垃圾填埋场实例,从当地地理、气候、地表水文地质、经济、社会及法律等因素对选址分析如下:1.地形、地貌从地形、地貌看,在丘陵地区,凡在地貌上呈现山冈环绕,其内有一“S”或“Y”字型冲沟朝敞开方向伸展的盆地,或山谷呈“V”或“U”型等地形形态都是优选场址。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会影响进出填埋场的道路条件,决定风的强度和风向,气候条件控制着降雨量、降雨强度,在填埋场选址的过程中,对上述因素须作深入的考虑。
填埋场场址应位于夏季风主导风向下风向,这样填埋场气体收集后燃烧排空,对当地大气环境影响不大,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3.环境水文地质城市垃圾填埋场环境水文地质的核心问题是垃圾渗沥液漏对地下水的污染,而垃圾渗沥液场地渗漏量又受控于填埋场的水文地质条件。
场址应位于地下水最高丰水位标高至少1.5米以上,以及地下水主要补给区之外、强径流带之外。
场地应避开大地构造单元的薄弱地带,并应避开储水条件好或较好的张性、张扭性等断裂带,以防污染断裂带的深层地下水。
4.环境保护影响因素调查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同时注意加强对此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加强对市区环境容量的研究,切忌透支环境容量的过度开发。
5.经济因素调查经济因素主要从三方面来衡量:(1)填埋场的建设费用它包括场地地形、容量、筑路及防治环境污染对场地所做的处理等费用,它是一次性的投资费用。
最好选择天然环境地质条件好的场地以节约大部分投资。
(2)土地的征用费用和土地资源化一般在填埋场选址时,土地的征用费用尽量小,尽可能多利用荒山、荒地。
垃圾填埋场的覆土一般为填埋库区容积的10%~20%,如此大的覆土量占用耕地或从远距离运输都是不经济的。
(3)道路施工较容易,最好能靠近交通性主干道,便于运输。
高速公路隔卫生填埋场距离不宜小于60米,以免卫生填埋场影响交通。
公路隔卫生填埋场距离不宜超过400米,以便于交通运输。
(4)运输距离垃圾填埋场距离城市主城区不能太远,尽量不建中转站,节约投资。
也不宜太近,以免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选择适当距离是既兼顾环境又经济可行的做法。
一般建在距市区15~25千米处。
选址时需近远期结合,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选址时需考虑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最好使用年限在15年以上。
6.社会及法律影响因素调查填埋场的选择必须与当地的法律、法规一致,公众对填埋场的反应也必须加以考虑,尽量选择人口密度小,对社会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地区。
五、结语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是垃圾填埋场地质处置中最关键的工作之一,也是十分复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