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

合集下载

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第1章概述................................................................................................................................ - 6 -1.1 项目名称及实施单位................................................................................................. - 6 -1.1.1 项目名称.......................................................................................................... - 6 -1.1.2 项目主管单位与建设实施单位...................................................................... - 6 -1.1.3 建设地点.......................................................................................................... - 6 -1.2 编制依据..................................................................................................................... - 6 -1.2.1 法律依据.......................................................................................................... - 6 -1.2.2 文件依据.......................................................................................................... - 6 -1.3 规范和标准................................................................................................................. - 7 -1.3.1 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 - 7 -1.3.2 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 - 7 -1.4 编制原则..................................................................................................................... - 7 -1.5 编制目的..................................................................................................................... - 8 -1.6 编制内容..................................................................................................................... - 8 -1.7 项目概况..................................................................................................................... - 9 -1.7.1项目概况............................................................................................................. - 9 -1.7.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9 -第2章基础资料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11)2.1 某某县概况 (11)2.1.1 地理位置 (11)2.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1)2.2 自然条件 (11)2.2.1 地形地貌 (11)2.2.2 气候条件 (12)2.3 垃圾收运及处理简介 (12)2.3.1 垃圾收运体系规划 (12)2.3.2垃圾处理措施 (13)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第3章垃圾处理方案 (16)3.1 垃圾处理方式 (16)3.2三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比较 (17)3.3 垃圾处理方式确定 (18)第4章项目服务范围及工程规模 (19)4.1 项目服务范围 (19)4.2 工程规模 (19)4.2.1 垃圾产量预测 (19)4.2.2 工程规模 (20)第5章场址选择及建场条件 (21)5.1 选址原则 (21)5.2 场址初步筛选 (21)5.3 场址分析 (22)第6章填埋场工程 (23)6.1填埋终场标高确定 (23)6.2有效容积和垃圾消纳量的确定 (23)6.3垃圾坝高度的确定 (23)6.4 垃圾坝 (24)6.5 填埋场土方清理 (25)6.6 防渗工程 (25)6.6.1 防渗措施 (25)6.6.2 防渗措施选择 (26)6.7 地下水导排系统 (27)6.8 场区雨水排除系统 (28)6.8.1 防洪标准 (28)6.8.2永久截洪沟 (28)6.8.3封场表面排水 (28)6.9 渗沥液收集系统 (28)6.9.1 渗沥液的水量 (28)6.9.2 渗沥液收集系统 (30)6.10 渗沥液调节池 (31)6.11 填埋作业 (32)6.12 填埋气体导排系统 (33)6.13 封场覆盖与生态修复 (34)6.13.1 终场覆盖 (34)6.13.2 生态修复 (34)6.14 填埋机械及设备 (35)第7章渗沥液处理工程 (36)7.1 渗沥液水质、水量 (36)7.1.1 渗沥液水量 (36)7.1.2 渗沥液进出水水质确定 (36)7.2渗沥液处理方案选择 (38)7.2.1工艺技术背景 (38)7.2.2工艺技术路线 (39)7.2.3工艺技术比选 (40)7.2.4工艺确定 (42)7.3渗沥液处理工艺设计 (42)7.3.1工艺流程 (42)7.3.2工艺过程及原理 (42)第8章总图布置 (45)8.1 总图布置 (45)8.1.1 总平面布置原则 (45)8.1.2 总图布局 (46)8.2 生产管理区及渗沥液处理管理区 (46)8.3 垃圾计量设计 (46)8.4 道路工程 (47)8.4.1 进场公路 (47)8.4.2 场内道路 (47)8.5 给排水设计 (48)8.5.1 设计依据 (48)8.5.2 设计范围 (48)8.5.3 给排水设计 (48)8.6 供配电设计 (49)8.6.1 设计依据 (49)8.6.2 设计范围 (50)8.6.3 负荷估计及负荷等级 (50)8.6.4 供电电压等级及供电电源 (51)8.6.5 变压器的选择 (51)8.6.6 变配电系统 (51)8.6.7 防雷接地系统 (51)8.6.8 照明 (52)8.7 自控设计 (52)8.7.1 设计依据 (52)8.7.2 设计原则 (52)8.7.3 设计范围 (53)8.7.4 设计方案 (53)8.7.5 控制系统功能 (53)8.8 消防设计 (54)8.9 绿化 (55)8.10 通讯 (55)第9章环境保护与监测 (56)9.1 污染源 (56)9.1.1 大气污染物 (56)9.1.2 场区污水 (56)9.1.3 固体废弃物 (57)9.1.4 噪声 (57)9.1.5 臭气 (57)9.2 环境保护措施 (57)9.2.1 设计采用标准 (57)9.2.2 大气污染物控制措施 (57)9.2.4 固体废物处理 (58)9.2.5 噪声控制 (58)9.2.6 臭气控制 (58)9.2.7 环境绿化 (58)9.3 环境监测 (59)9.4 环境监测分析仪器设备 (61)第10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62)10.1 项目建设的实施 (62)10.2 项目建设的管理 (62)第11章项目进度安排 (64)第12章管理体制与劳动定员 (65)12.1 管理体制 (65)12.2 工作制度 (65)12.3 劳动定员 (65)第13章劳动安全及职业卫生 (66)13.1 编制依据 (66)13.2 重要性 (66)13.3 安全 (66)13.3.1 防火、防爆 (66)13.3.2 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67)13.4 职业卫生 (68)第14章节能 (69)14.1 节能目的 (69)14.2 节能措施 (69)第15章土地利用 (71)第16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2)16.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72)16.1.1 编制依据 (72)16.1.2 定额和标准 (72)16.2 投资估算 (72)16.2.1投资构成 (72)16.2.2价格采用依据 (73)16.2.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标准 (73)16.3资金筹措 (74)第17章经济分析 (81)17.1编制依据 (81)17.2评价的基础数据与条件 (81)17.3总成本费用分析 (82)17.3.1可变成本 (82)17.3.2固定成本 (82)17.3.3总成本 (82)17.4经营成本 (83)17.5 财务分析与评价 (83)17.6结论 (83)第18章社会评价 (84)18.1社会影响分析 (84)18.2社会对项目适应性和可受接程度分析 (84)18.3社会评价结论 (85)第19章结论与建议 (86)19.1 结论 (86)19.2 建议 (87)第1章概述1.1 项目名称及实施单位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某某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1.1.2 项目主管单位与建设实施单位项目主管单位:某某县环境卫生管理局某某县环境卫生管理局是某某县负责城市环境卫生的主管部门,政府确定由该局负责项目前期工作。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多。

为了实现垃圾的合理处理和环境保护,建设一座垃圾填埋场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对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二、项目背景(一)城市垃圾产生现状目前,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不断攀升,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垃圾堆积问题日益严重,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了威胁。

(二)现有处理方式的局限性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焚烧和简单填埋,但焚烧存在空气污染等问题,而简单填埋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三、项目选址(一)选址原则1、距离城市有一定距离,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2、地质条件稳定,能够承受垃圾填埋的压力。

3、不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二)选址方案经过综合考虑,初步选定了位于城市郊区的_____地块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地点。

该地块具备上述选址原则所要求的条件。

四、项目建设规模(一)预计垃圾产生量根据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_____年内城市垃圾产生量将持续增加。

(二)填埋场容量根据预计垃圾产生量,设计填埋场的总容量为_____立方米,能够满足城市未来_____年的垃圾处理需求。

五、填埋工艺(一)分层填埋将垃圾按照一定的厚度分层填埋,每层填埋完成后进行压实和覆盖。

(二)防渗处理采用先进的防渗技术,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三)气体收集与处理设置气体收集系统,对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等气体进行收集和处理,用于发电或其他用途。

六、环境保护措施(一)渗滤液处理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二)废气处理通过气体收集和处理系统,减少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恢复在填埋场封场后,进行生态恢复工作,种植植被,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七、项目投资估算(一)建设投资包括土地购置、填埋场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的费用,预计总投资为_____万元。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报告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报告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问题日益突出。

合理的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既能有效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以找到最佳选址方案。

二、选址因素分析1.人口密度:选址应考虑周边人口密度,以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的服务范围能够满足需求。

2.环境影响:选址应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

3.交通便利度:选址应考虑附近的交通网络,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输和物资供应能够顺利进行。

4.土地利用:选址应优先选择已经用于工业或废弃土地,以减少对农田和自然资源的占用。

5.居民接受度:选址应考虑周边居民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接受程度,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选址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搜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人口统计等相关数据,进行初步评估。

2.评估模型建立:根据选址因素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对每个因素进行权重分配。

3.候选地筛选:根据评估模型,将候选地进行筛选,确定一定数量的潜在选址。

4.多因素综合评价: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对候选地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最佳选址方案。

四、最佳选址方案经过分析与评估,我们得出了最佳选址方案:位于城市南部,紧邻现有工业区和交通干线的地区。

以下是对该选址方案的具体说明:1.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密度适中,能够满足垃圾处理设施的服务需求。

2.环境影响:选址附近无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对环境影响较小。

3.交通便利度:选址附近有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便于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输和供应。

4.土地利用:选址地区已经主要用于工业和废弃土地,避免对农田和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占用。

5.居民接受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选址附近居民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接受程度较高,不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风险评估作为决策者,我们也要清楚选址可能会带来的一些风险,需要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1.1.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人民政府业主单位:****环卫处1.1.3选址依据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CJJ17-2004)。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

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4、《*****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

5、《****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6、《关于永定区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问题的会议纪要》(**阅〔2010〕14号)。

7、《****规划管理局关于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的规划选址意见》(规〔2010〕29号)。

8、****环卫处与**签订的工程技术咨询合同。

9、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1.4选址原则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主要原则是:1、填埋场应在城市远期规划区以外,并有适当的距离。

2、填埋场应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和水源的下游。

3、填埋场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垃圾的运输。

4、填埋场应具有适当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满足防洪要求和避免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5、填埋场不应设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蕴矿区、文物古迹区和旅游区。

6、填埋场应有足够的容量,可满足设计年限的垃圾填埋量要求。

1.1.5场址比选容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对****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备选场址的技术条件和建设投资进行综合比选。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一、选址背景及必要性建筑垃圾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地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有效处理建筑垃圾并保护环境,需要在适当的地点建设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

本报告旨在对项目选址进行论证,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选址要求1.地理位置合适:选址应位于城市的郊区或邻近地区,以便充分利用余土且不会对城市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

2.交通便利:选址应靠近交通干道或者交通枢纽,方便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外来人员的进出。

3.生态环境相对稳定:选址区域应没有重大自然灾害的隐患,并且生态环境相对较为稳定,以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4.社会接受度高:选址区域的居民应对该项目具有一定的接受度,能够配合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并能接受相关的环境影响。

三、选址方案根据以上选址要求,我们提出以下两个选址方案:1.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方案一:郊区空闲土地该方案选址于城市郊区的一块空闲土地,具体位置为城市东郊的A地区。

该地区目前处于空置状态,距离主要交通干道A公路约2公里,交通便利。

同时,该地区居民稀少,几乎没有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相对稳定。

优点:该选址方案不存在对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干扰,交通便利度高。

缺点:距离主要交通干道A公路较远,建设道路和交通设施所需成本较高。

2.余土处置与建筑垃圾项目选址方案二:城市周边红线内建筑废弃地该方案选址于城市周边红线内的一块建筑废弃地,具体位置为城市西南面的B地区。

该地区曾用于工业建筑,目前废弃且需要进行土地整治。

距离主要交通枢纽B火车站约1公里,交通便利。

同时,该地区周边有少量的居民区,但居民数量较少,对项目有一定的接受度。

优点:该选址方案地理位置相对靠近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度高。

缺点:项目建设会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调查。

四、选址评估通过对以上两个选址方案的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选址方案一(郊区空闲土地)相对于选址方案二(城市周边红线内建筑废弃地),在交通便利性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保护周边居民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减少对其生活的干扰。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
卫 生 填埋 场 的 建 设规 模 应 与城 市建 设规 模和 经 济 发展 水 平相 一 致 ,其 场址 的选 择应 服从 当地 城 市总 体 规划 ,符合 当地 城 市 环境 卫 生 事业 发 展规 划 要 求。
填埋 场 对 周 围环 境 不应 产 生影 响 或 虽周
造破坏 带、褶皱 变化带、地 震活动 带、石 灰岩溶 洞发育 带、废 弃矿 区或坍塌 区、含

散 作 用 的 下 风 向 , 白天 人 口 不 密 集 地
区。 寒冷 、 潮 湿 、冰 冻 等气 候 条 件将 影
3个或3 个以上 候选 场址。
般 填 埋 场 合 理 使 用 年 限 不 少 于
22场址 预选 _
通 过对 候 选 场址 进 行 踏勘 ,对场 地
1 年 ,特 殊情 况下不 少于8 。应选 择填 0 年
表 水文 条 件和 水 文地 质 工 程 条件 等影 响
和 其他 建 筑 设施 的布 置 :不 宜选 在 地 形 坡 度起 伏 较 大 的地 方和 低 洼 汇水 处 。原
则 上 地 形 的 自然 坡 度 不 应 大 于 5 ,场 % 地 内有 利地 形 范 围应 满 足 使用 年 限 内可 预 测 的固体 废 物 的产 量 ,应 有 足 够 的可
矿带或矿 产分布 区、以及地表 为强透水层
围环 境 影 响不 超 过 国家相 关现 行标 准 的 规 定 。填 埋 场 应 与 当地 的 大气 保护 、 水 土 资 源保 护 、 大 自然 保护 及 生 态平 衡 要
求相 一致 。
是 指垃 圾 填埋 场 从 建 设到 使 用过 程 中 ,
埋库 容量大 的场址 ,单位 库区面积填 埋容
响填埋 场 的作 业 ,要根 据 具 体 情 况采 取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运行期
4.生态环境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拟建项目占地主要农田。项目的建设将改变土地的原 来利用方式,使得大部分的土地被征用,而该项目的 建设会使得大部分的良田被占用,从而影响到当地村 民的经济收入,对人畜栖息均造成很大的影响。即使 最后封场后,该土地也无法能够用作农田,只能用作 为景观用地来被利用。 (2)对生物的影响 在运行期间,由于恶臭味以及一些生活垃圾对鸟类和 一些动物的吸引,给它们的生长和生活带来营养物质, 使它们成为传播有害物质的介质。从而会威胁到人类 的生存健康。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指标》(GB16889-1997),污水处理程 度要达到的Ⅲ级标准,即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为:
SS≤400mg/L BOD5≤600mg/L COD≤1000mg/L NH3-N≤35mg/L(引用*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

运行期 3、声环境 垃圾填埋场固定设备噪声经墙体、距离、场 界四周围墙和绿化树木的衰减,对场界的噪 声影响不大。 填埋场内的推土机、压实机、自卸车等移动 噪声源离场界较近作业时,场界噪声值将有 可能超过评价标准。 工作完毕,操作机械离开场界后,场界噪声 值将维持原有状况。由于居民点离垃圾填埋 场较远,故此超标现象既是暂时的又对周围 无害。

渗滤液

渗滤液产生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大气降水和径流;二是原有垃圾中 含有的水分;三是在垃圾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产生的水。 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是降水。 这些渗滤液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废水,成分复 杂,从中可鉴别出各种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其水质水量变化亦大,水 质水量变化的特点是:随填埋年限的增长水质污染指标有所下降;随 降雨量的不同水质水量波动很大。 据国内已建成的垃圾填埋场的测定资料,枯季与雨季时的污染浓度相 差十多倍。为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必须将其收集 进行处理。本工程渗滤液拟采取场内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

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一、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为了落实浙江省“811”环境整治行动,完成开化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开化县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化县建设局计划在十里铺简易填埋场建设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组成情况详见表一,地理位置详见图一、平面布置图详见图二。

表一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基本构成项目名称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单位开化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性质改建建设规模近期2006年底建成Ⅳ类Ⅳ级卫生填埋场,2006年11月起步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60t/d使用年限计划于2006年11月启用,服务年限为14年占地面积 50.67亩(不包括进场道路占地)填埋场性质山谷型填埋场填埋库容填埋库容约44.10×104m3,可填埋垃圾总量40.0万t。

主要工艺方案采用厌氧卫生填埋工艺,实行分区、分单元、分层和每日覆盖的作业方式库区规划整个填埋区分为A区和B区,分期建设、分期使用;A区和B区的垃圾填埋容量分别为29万m3和15.3万m3。

垃圾坝将原浆砌拱坝改造为碾压式土石混合坝,其中坝高约9m,坝顶标高136.0m,宽6.5m,上游坝坡1:1.0;上游坝坡在标高153.0m处设置一锚固平台,平台宽2.50m;下游坝坡为1:1.5,下游坝坡铺设1.5mm厚防渗膜、无纺土工布等防渗材料。

库区防渗系统采用水平铺设防渗材料;选用1.5mm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作为主防渗材料,膜下保护层采用膨润土垫(GCL);其中HDPE防渗系数K≤1.0×10-11cm/s。

雨水导排系统设置永久性环库截洪沟(总长766.0m);在东、西侧山坡上设置3条平台排水边沟,分别长160.0m、170.0m、180.0m。

地下水导排系统在水平防渗膜底下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分别在填埋A区、B区沟底设置1条地下水导排主盲沟,并设置树状导排支沟,就近排入场外天然排水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1.1.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人民政府业主单位:****环卫处1.1.3选址依据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

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4、《*****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

5、《****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6、《关于永定区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问题的会议纪要》(**阅〔2010〕14号)。

7、《****规划管理局关于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的规划选址意见》(张规〔2010〕29号)。

8、****环卫处与**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技术咨询合同。

9、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1.4选址原则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湘建城〔2009〕215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主要原则是:1、填埋场应在城市远期规划区以外,并有适当的距离。

2、填埋场应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和水源的下游。

3、填埋场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垃圾的运输。

4、填埋场应具有适当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满足防洪要求和避免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5、填埋场不应设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蕴矿区、文物古迹区和旅游区。

6、填埋场应有足够的容量,可满足设计年限内的垃圾填埋量要求。

1.1.5场址比选内容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范,对****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备选场址的技术条件和建设投资进行综合比选。

1.2项目概况1.2.1建设规模与目标1、****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规划用地面积300亩。

2、设计使用年限30年。

3、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380吨。

1.2.2备选场址方案经****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环卫处等单位多次现场勘查,共拟定了五处选址方案。

1、*****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场址2、*****关门岩村马档口组场址3、*****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场址4、*****梳妆塔村苦菜溪场址5、*****黄金湾场址1.3问题与建议1.3.1问题*****自西向东流经****区,是****城区饮用水源地。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NNE),夏季为东风。

因而,****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场址既满足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又满足在水源的下游两个条件不可兼得。

1.3.2建议****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场址尽量选择在*****市城区段的下游,同时,项目场址与市城区之间应有山峦阻隔,并有一定的保护距离。

1.3.3结论1、经过实地勘察,*****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黄金湾3个备选场址总库容均在450万立方米左右,能满足****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设计规模要求。

*****关门岩村马档口与*****梳妆塔村苦菜溪2个备选场址总库容均在300万立方米左右,不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要求。

2、经过综合比选,*****黄金湾场址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沙堤旅游度假区距离较近,山体植被丰富,项目建设将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并对下游城市水环境污染较大,不太适宜建设垃圾填埋场。

对比之下,*****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两个备选场址适宜****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埋场项目建设,其中以煤炭湾场址最为适宜。

第二章场址技术条件比较2.1场址方案比较2.1.1黄家垉场址*****关门岩村半山组黄家垉场址,位于****城区东南方,*********城区段下游,铁路以南的山坳,距市城区中心约13.8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位于*****城区段下游,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东、西、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北略倾的U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比较狭小,适宜建设垃圾场。

(3)该场址谷内相当宽阔,山坡比较平缓。

场址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4)该场址山体植被较差,谷内既没有地下水出露,也没有地表水形成径流。

(5)该场址虽然位于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但中间有山峦阻隔,且离市城区较远,有足够的保护距离。

(6)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能够接受。

2、不利因素(1)在*****城市南环路尚未建设之前,该场址只能依靠现有简易公路实现交通联系,道路狭窄,路况较差,途中还须经过1个城市居民聚集区和2个乡镇居民聚集区,道路拓宽,成本巨大,且环境敏感点较多。

(2)该场址场外道路需经过一个宽约2米,高约4米的铁路涵洞,垃圾运转车辆无法通行,而扩建该铁路涵洞,则需要单独做可行性研究论证,并经广铁集团批准,手续繁杂。

因此,项目进场道路需要从该铁路涵洞以西约500米处的铁路桥下经过,然后新建一条公路,新建及扩建公路总长约4700米。

(3)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有居民24户,其中楼房14户、平房10户,谷底及谷口有农田约28亩,拆迁相对较多。

2.1.2马档口场址*****关门岩村马档口组场址,位于****城区东南方,*********城区段下游,铁路以南的山坳,在黄家垉场址以西500米处,距市城区中心约13.3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位于*****城区段下游,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东、西、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北倾斜的V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小。

(3)该场址虽然位于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但中间有山峦阻隔,且离市城区较远,有足够的保护距离。

2、不利因素(1)该场址谷底狭窄,山坡陡峭,场址占地面积约200多亩,总库容约300万立方米,不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2)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有居民约40户,谷口有农田约5亩,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表示不愿接受(3)在*****城市南环路尚未建设之前,该场址只能依靠现有简易公路实现交通联系,道路狭窄,路况较差,途中还须经过1个城市居民聚集区和2个乡镇居民聚集区,道路拓宽,成本巨大,且环境敏感点较多。

(4)该场址山体植被较好,且山谷为当地居民饮用水源地,项目建设需要为当地居民重建取水水源,不符合环评有关规定。

2.1.3煤炭湾场址*****两岔溪村四组煤炭湾场址,位于****城区东南部,*********城区段中下游南部山区,在原三望坡垃圾简易处理场西侧约1000米处的山坳,距市城区中心约5.5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东、西、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南倾斜的U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窄,适宜建设垃圾场。

(2)该场址谷底宽阔,山坡较缓,场址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3)建设中的张沅公路从该场址附近经过,届时交通条件很好。

(4)该场址由于距原三望坡简易垃圾堆放场仅1000米左右,加上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表示乐意接受。

(5)该场址位于*****城区段中下游,城市夏季风向的上侧方,且距****城区较近,但场址朝向为坐北朝南,其背面所靠山峦自然将其阻隔在市城区范围之外,同时该场址自然水流为由北向南再转东汇入*****城区下游,同样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6)该场址山体植被差,谷内既没有地下水出露,也没有地表水形成径流。

(7)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仅有居民8户,农田约10亩,无经济林作物,项目建设拆迁量少。

2、不利因素(1)在张沅公路未建成之前,该场址只能依靠现有简易公路实现交通联系,道路狭窄,路况很差,沿途居民较多,存在环境敏感点。

(2)土木溪水厂的饮水通道从该场址库区高端尾部经过,须建设垃圾子坝,将该水管通道隔离在垃圾填埋场范围之外。

(3)该场址内铺设有国防光缆,项目建设需要将国防光缆移位,虽然该国防光缆不在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范围之内,移位成本也不大,但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位申报审批手续。

2.1.4苦菜溪场址*****梳妆塔村苦菜溪场址,位于****城区东南部山区,建设中的张沅公路三岔隧道东南约3.5公里处的山坳,现有公路距市城区中心约25.5公里,张沅公路建成通车后距市城区中心约15.5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远离****城区,既能满足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又能满足在水源的下游两个选址条件。

(2)该场址南、北、西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东倾斜的V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窄。

(3)张沅公路三岔隧道贯通后,该场址交通便捷。

(4)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无居民拆迁,谷内仅有一个生猪养殖场及5亩农田。

(5)当地村民对项目建设表示能够接受。

2、不利因素(1)张沅公路三岔隧道贯通之前,交通非常不便。

(2)该场址位于省道与河流对岸,项目建设需要在河上架设高架桥。

(3)该场址谷底狭窄,山坡陡峭,场址占地面积约200多亩,总库容约300万立方米,不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4)该场址山体植被丰富,周围植被及水原生态非常好,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大。

2.1.5黄金湾场址*****黄金湾场址,位于****城区东北,*********城区段上游,龚家垴村以北约2.5公里处的山坳,距市城区中心约10公里(其中S1801线7.5公里)。

1、有利条件(1)该场址位于城市夏季风向下方,符合选址规范要求(2)该场址东、西、北三面环山,场址地形为向南倾斜的U形山谷,经由两山对峙的峡口与外连接,谷口狭窄,适宜建设垃圾坝。

(3)该场址谷内宽阔,山坡陡峭,场址占地面积约300多亩,总库容约450万立方米,能满足项目设计规模的要求。

(4)该场址能利用S1801线,交通便捷。

(5)该场址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无居民房屋拆迁。

(6)该场址所在地龚家垴村群众基础好,当地居民对项目建设乐意接受且态度积极。

2、不利因素(1)该场址距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区仅20余公里,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沙堤旅游度假区仅一山之隔,且位于*****城区段上游,不符合选址规范要求。

(2)该场址山体植被丰富,地表水汇集形成径流穿过S1801线后沿公路由东向西流经龚家垴全村,同时山谷为当地部分居民饮用水源地。

(3)该场址进场道路建设须拆迁居民楼房2户、宅基1户,并征收经济林(当地居民在农田里光种梨树)约30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