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实例(1到8章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述

1.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2.鉴证涉及的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责任方是指对鉴证对象负责的组织或人员。

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鉴证报告的组织或人员。

3.审计的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或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

4.会计事务所主要有独资、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制、有限责任合伙制四种组织形式。

5.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审计、审阅和审核;相关服务业务则主要包括:执行商定程序、税务服务、管理咨询及会计服务。

6.审计主体是从事具体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审计的客体是采用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被审计单位;审计的手段既包括传统的手工方式,也包括利用计算机、网络及这些经济活动载体的会计信息;审计的内容不局限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营审计等已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诸多方面。

第二章:审计目标

1.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演变:查错防弊阶段,财务报表验证阶段(资产负债表验证阶段、会计报表验证阶段)查错防弊与财务报表验证并重。

2.审计的总体目标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搜集审计证据最终是要对财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是否公允表达形成结论,并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3.为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注册会计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注册会计师应该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4.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

(1)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该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2)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3)合理保证意味着审计风险始终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合理的审计证据。

5.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6.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定、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7.管理层的认定有:存在或发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完整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权利和义务(资产负债表)、估价或分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表达与披露。

8.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好似我、截至、分类)

与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与列报的认定(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第三章审计报告

1.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财务报告的组成内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相关信息的资料。

3.财务报表编制的控制措施:(1)财务报表编制的岗位分工和指责安排应当明确;(2)准备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结账等流程控制要求应当明确;(3)起草财务报告、校验、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审核批准等流程应当规范。

4.信息披露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监管规定,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5.信息披露规范的具有内容:定期报告,临时报告,日常信息披露。

6.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的基础上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的作用:鉴证、保护、证明。

7.审计报告的种类:按性质分有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按照审计报告的目的分有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和非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按照详略程度分: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不同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类型,保留意见类型,否定意见类型,无法表示意见类型,带强调段意见类型。

8.不同意见的审计报告出具的条件;

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条件:(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放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出具保留意见的条件:(1)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2)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出具否定意见的条件;(1)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当未调整事项、未确定事项等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超出一定范围,以致财务报表无法被接受,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失去其价值。

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条件;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充分性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时。

3.审计证据的数量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1)收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2)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4.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5.当审计证据的项关于可靠程度较高时,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较少;反之,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较多。

6.审计证据的分类:按外形特征划分:实物、文件、环境证据;按来源划分:外部证据,内部证据;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案证据所提供的逻辑证明划分:正面证据、反面证据。

7.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具体审计程序: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8.审计证据的整理方法:分类、计算、比较、小结、综合。审计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合理怀疑,恰当分析原则。审计证据评价需考虑的因素:审计证据的特性(适当性、充分性),审计证据的经济性,审计证据评价中的职业判断。

9.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10.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3)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4)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5)对未来的审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

11.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按性质和作用分:综合类、业务类、备查类;按内容分:分析表、问题备忘录、核对表。复核,三级复核制度(项目经理-详细符合;部门经理-一般符合;主任会计师-重点复核)

12.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一)审计档案的分类:永久性档案(审计项目管理,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法律事项资料)当期档案(沟通和报告相关工作底稿,审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审计计划阶段工作底稿,特定项目审计程序表,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底稿)。

(二)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审计业务终止后的60天内;审计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三)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

第五章重要性

1.重要性是指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2.进行重要性判断需要考虑的因素:a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b.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的考虑;c.确定重要性水平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d.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某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

3.重要性的初步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初期确定其认为重要的财务报表错报汇总数。意义;

4.对重要性进行分配的原因:

5.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a.估计尚未更正错报的汇兑数;b.评价尚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