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信写作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书信600字

传统文化书信600字

传统文化书信600字传统文化书信600字导语: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传统文化书信,欢迎大家阅读!【传统文化书信1】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屈指一数,你们已经快到了不惑之年了,这十几年来我始终被你们的爱包围着,今天我拿着手中沉重的笔和你们说说心里话。

首先我对你们说声对不起,我没考好辜负了你们对我的期望,记得那天,数学、语文和英语试卷时,我仿佛看到了满试卷的差围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网来,我用一双颤抖的手翻开数学试卷时,只见分数出来了73,多刺眼的一个的分数,我的心一瞬间跳到喉咙,吓了一跳,一阵风吹来了,语文试卷翻开了83分,我吓一跳用力把英语试卷翻开了72分,啊!我竟然考那么差的成绩。

老师说要家长签字,我听了眼泪像珍珠一样掉了下来,放学后,我回到家,那么问我考了多少分,我慢吞吞地把试卷给你们看,我以为你们会骂我,可万万没有想到你们却在一旁鼓励我,并没有骂我一直在安慰我。

爸爸妈妈你们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却以这么差的成绩来回报你们,从牙牙学语到六年级你们从来没有打过我,别人都是重男轻女,可你们一直视我为掌上明珠什么好吃的都给我,给我买新衣服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却以这么差的成绩来回报你们,爸爸妈妈对不起。

我以后要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

我会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们的。

爸爸妈妈我忘不了你们的谆谆教导,忘不了你们和风细雨中的关怀,更忘不了你们那博大、无私的爱。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此致敬礼【传统文化书信作文2】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转眼我已经上了初三了,当年父亲的教诲还铭记在心。

初三的.生活刚刚开始没多久,只体验出一个字“苦”。

我知道,初三的日子很苦!背这沉甸甸的书包,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我们成了老师与父母热切关注的焦点,我们的生活中莫名地出现了许多“不许”,莫名地放弃了许多快乐。

把学习当作停车,只有你把车停在学习上才不会被开“罚单”,初三生活就是这样!初三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新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精选九篇)

新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精选九篇)

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精选九篇)5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篇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

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

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书信有许多叫法,如书札、手札、书牍、尺牍、尺翰等。

对唐以前的名人书信,后人称之为帖,是重视它的书法。

故宫博物院曾为院庆80周年展出的镇院之宝《平复帖》,就是西晋陆机问候患病的朋友的书信,这9行84字的草书,是中国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和名人手札。

古代书信的传递方式书信的传递,是人类交往的重要手段,古代书信的传送大体有以下方式: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书信。

颜师古注解:“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

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急也。

”意思是古代战事紧急时,把羽毛插在书信上,称之为“羽檄”。

羽书: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

鸡毛信:古代羽书的一种,就是在书信上粘插鸡毛,因此又叫“鸡毛信”。

这种传递书信的方式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仍在沿用。

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拉祜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直到民主改革前夕,仍然使用这种方式传信。

信鸽传书:古代用信鸽传递书信的方式。

这样传递书信的方式历史悠久,西汉的张骞、东汉的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时,都曾用信鸽传递消息。

传竹筒:古代用竹筒传递书信的方式,从唐代一直到明、清时期,相沿成俗,竹筒起着保护和传递书信的作用,类似今天的信封。

急脚递:古代传递紧急军事情报的一种方式,俗称“传金牌”。

始于宋代,元代称为“急脚铺”。

相传岳飞一日接连收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他退兵,这就是金宇牌急脚递。

书信的礼仪和格式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书信作文大学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书信作文大学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书信作文大学亲爱的朋友:
传统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根和魂。

作为大学生,我深感传承之责。

课余常读古籍,学习茶艺,亦参与民间工艺体验。

希望我的行动能
让更多人了解、珍视这些传统,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光彩。


筑文化家园,我们义不容辞!
祝好!
XXX
XXXX年XX月XX日
亲爱的友人:
你好!近日深感传统文化之魅力,想到我们学校也应多举办些
相关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期待我们能一同在传
统文化的熏陶下共同成长,传播古典之美,你意下如何?
祝好!
[你的名字]
亲爱的小李,
你知道吗,最近我迷上了京剧。

那种独特的韵律、华丽的服饰,真的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虽然京剧看似古老,但它的精神内涵却是
那么鲜活。

每个演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份文化,真是太了不起了。

有空你也来感受感受吧!
祝好,小王
亲爱的XXX:
在大学的日子里,我深切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余时我常去图书馆翻阅古籍,感受古人智慧的独特魅力。

我觉得,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我们要将它传承下去。

等着我毕业了,一定要多多学习,争取做个传统文化的当代大学生代表!
祝学业有成! XXX XXXX年XX月XX日。

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尊敬的先生(或女士):非常荣幸能够给您写信。

我是某某,我致力于探索古代写信的格式,以便更好地了解古人的交流方式。

以下是我根据一些古代文献和历史资料整理的古代写信格式范文,供您参考。

敬启者:(开头称呼)敬祈保重,永享康乐。

(表示祝福)谨遵:某某在某年某月某日谨致。

(表示写信起始日期)久疏问安,竟无忘记故友。

尊者安好否?某某到此福地,遥问近况。

尊者恩光普照之际,某某心怀感激,述此心意于纸上,恭候尊者御览。

(表示问候及写信目的)近闻尊者功勋日隆,声名远播,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令某某深感敬佩。

今愿借此机会,请尊者立我脚下,指点我前行之道。

近来某某遭遇艰难困厄,愿借此书信向尊者请教,如何度过眼下之艰辛。

(表示赞美、求教以及叙述问题)尊者临安:久安未闻。

我特来你那儿拜访你。

那我何时可以亲临你那儿,一起共度美好时光呢?(表示询问对方是否愿意见面)茫茫人海,时光荏苒。

盼望尊者的回信,犹如盼望春风融化寒冰,盼望阳光驱散阴霾。

愿尊者保重身体,表达感谢之情,敬请尊者批阅返信之际,请附上尊者珍贵得不可多得之披幢一发。

(表示期待回信)某某,顿首。

此致礼敬之意敬启者:某子某敬書。

(开头称呼)叩阳公之晓温:尋昔工委,幸垂義恩,臣子失時,於今屈愧。

形發無數,土木甚促。

旦夕有議,煩忙難度。

孤言無聲,其心如木。

仰望陛下玉德,乞賜同心。

臣聞:時者一動,彼一變。

我有忧道,懇與相戀。

我言在心,夏父所傳。

開山製器,應指我先。

限天下之壹分,能厚我膽。

追事無忘,返謙而興。

(表示自谦以及表达请求)仰望邃天,盼天垂露。

盼下通牒,听其企欲。

將以義恩,寄情在信。

俎豆之意,冠羽之字。

睿暢之屬,莫我能齊。

愿忍千金,無眷罪愧。

(表示希望得到回复及感激之情)拙者款上,伏祈容纳。

懇恳唯愿,答复之恩。

(表示结尾及期待回信)某子某敬著(署名)古代书信格式的范文大致如上。

虽然这只是书信格式的一种样式,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与我联系。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文言文书信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公道席、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二、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

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

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古风书信格式范文

古风书信格式范文

古风书信格式范文
古风书信通常采用文言文的形式,注重语言的美感和礼节。

以下是一篇古风书信的范文,供您参考:
敬爱的XX先生/女士:
寒风凛冽,思绪万千。

久未执笔,今因缘际会,得与先生/女士共赏风月,实乃幸事。

在此,愿以拙笔,略表敬意。

吾闻先生/女士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敬仰已久。

近闻先生/女士大作,深感敬佩。

文章辞藻华丽,意蕴深远,令人陶醉。

望先生/女士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愿先生/女士安康顺遂,事业有成。

愿吾辈共勉,共创美好未来。

敬请珍重。

此致
敬礼!
XXX
XXXX年XX月XX日
以上是一篇古风书信的范文,仅供参考。

在写古风书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用文言文书写,注意语言的美感和礼节;
2. 表达对收信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3. 可以适当引用诗句或典故,增加书信的文化内涵;
4. 结尾要用敬语,表示对收信人的尊重和祝福。

中国古代书信范文(优选11篇)

中国古代书信范文(优选11篇)

中国古代书信范文第1篇古代名句欣赏【读书、求学篇】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明代)董其昌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道德品行】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14.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格言联璧从政》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待人处世】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21.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生活哲理】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2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2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2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0.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1.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中国古代书信范文第2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中存在不少的经典之作,也有不少的伟大诗人,李白便是其中一个,也是较为重要的文学家。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

中国书信格式及范文

中国书信格式及范文

中国书信格式及范文一般的书信由六个部分构成。

这六个部分是:称呼、问候、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下面分别说说它们在上的要求。

下面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书信及范文,欢迎阅读。

一般书信格式一般书信可分为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格式。

(1)称呼。

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平时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写。

如给爸爸写信,称呼就写“爸爸”;写信给老师、同学的信,称呼就写“*老师”、“**同学”。

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

称呼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

这是信的主要部分。

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里。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先写问候的话。

如果是回信,先要写明来信收到,并对来信中提及的问题或要求办理的事情作出回答。

如果写的事情较多,可以分段写,一件事情写一段。

每段起行空两格,转折顶格。

(3)结尾。

结尾可根据写信人跟随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写上表示祝愿,勉励或敬意的祝颂语。

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等等。

祝愿语一般分两行写。

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则一定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

在结尾的再下一行的后半行写自己的名字,署名的前面也可以写上跟随对方相应的称呼,如“儿”、“弟”、“学生”等等。

(5)日期。

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

最报写清年月日,以便查考。

此外,如果信已经写完,又发现内容有遗漏,或某件事叙述不够全面时,在信的后面还可以补写。

但是在补写的话前面要加上“还有”、“另外”、“再”;或在后面加上“又及”等字样。

信写好了,要寄出去,还必须要有信封。

现在的标准信封是横写的。

信封上面写惧人的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下面写寄信人的地址、姓氏及邮政编码。

书信范文给祖国母亲的一封信敬爱的祖国母亲:您好!借这特别的日子,写一封感谢您的信,表达我对您深深地敬仰和爱慕之情!祖国,我最敬爱的母亲,您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坚毅,像一头英勇的雄狮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母亲您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大地摇曳,国破山河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 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 “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 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 “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 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 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 “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小辈:顺询近祉 此询近佳 即问近好 即问日 佳 学者:敬候撰安 敬祝著安 即颂著祺 敬请文 安 即颂文祺 祗请著安 祗颂道安 顺颂撰安 即 颂文址 女性长辈:敬颂壼安 敬候坤祺 女性小辈:此询壼佳 即询闰好 商人:即请财安 顺颂筹安 顺颂商祺

旅途者:敬请旅安 顺请客安 顺颂旅祺 顺候 旅祉 贺喜信:敬请俪安 恭贺燕喜 顺贺大喜 贺年信:敬贺年禧 敬贺年禧 顺贺新祺 顺贺 新禧 季节: 敬请春安 即颂春祺 并颂春禧 顺候夏 址 此颂暑安 即候夏安 即请秋安 顺颂秋祺 并 请秋安 敬颂冬绥 此请炉安 即请冬安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 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壼kǔn安 对未婚女子,颂: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 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 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 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 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 文人间也常互用。

(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 提示写信原委等。 “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 事情如下。” 第一类,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 人阅读信文。 传统启事用语——应用对象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尊长: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 通常使用: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请求时使用:敬托者 兹恳者

二、书信中的平和阙

父母亲大人膝下,谨禀者:男离家后,一路 顺利,平安抵达学校,可纾 廑jǐn(殷切关注)念。惟思 双亲年齿渐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 之职。伏望 训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务,或有以补乃兄 之过。王阿姨家已去看望过,家中老幼平安, 嘱笔问好。专此谨禀,恭请 福安。男某某谨禀某月某日

结语分类总结。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 申寸悃kǔn (真心诚意),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 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宽容;饶恕;原 谅 )。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等。致母亲,可称 “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 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 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 称“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 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先生共鉴”等。

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麟安 对家居者,颂: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否极泰来
传统结尾应酬用语 长辈亲友—— 临书:谨肃寸禀,不尽下怀。肃此奉陈,不尽 欲言。 请教:乞赐 指示,俾便遵循。幸赐 清诲,不 胜铭感。 请收:伏祈 莞存。 伏望 哂纳。 候复:乞赐 钧复。 恳赐 钧复。 申悃:肃此、敬此、肃此奉禀、肃此敬禀。 保重:寒流来袭,伏请 珍卫。 寒暖不一,千 祈 珍重。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 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 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祝颂请 问致候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 恭请 恭 候 对尊长: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 请 敬颂 为强调郑重其事:谨祝 谨贺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 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 亲大人膝下”起首。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 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 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 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 “道鉴”。

(三)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 书信的主体。 (四)结语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恕不一一。 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余客后叙。余容续陈。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情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传统称谓敬语——应用对象 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长辈: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前鉴、钧鉴、 侍右 老师:函下、帐下、左右、吾师、函丈、坛席 兄弟、姐:手足 平辈: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 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 面 同学: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 览 长辈女性: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妆阁、妆次、绣次
古人但凡在书信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 以及他们的行为时,在书写方式上一定要有 所变化,以表示尊敬。 书信的第一行要顶格,高出下面所有的文字 一格,称为“双抬”。 一种叫“平台”,就是另起一行,与上一行 的开头齐平着再书写; 另一种叫“挪抬”,就是空两格或一格书写。 敦煌文书中将"平抬"称为"平","挪抬"称为" 阙 "。

学术界和教育界的信要用“道启”, 写给师长的也要用“道启”或“赐启”; 写给军政人士的可用“勋启”、“钧启”, 给上级领导的可用“赐启”, 写给居丧的人可以用“礼启”、“素启”; 机密性的信件或特别强调需要收信人亲自启 封的信要用“亲启”,公函用“公启”。

一般的信封常在寄信人的姓名后加上“缄” 或“寄”等字样。 “谨缄”以示尊重 “彭林教授将命考。” “将命”,是指古代士大夫家中为主人传话 的人 “考”是“副”的意思,“将命考”就是传 话的人的副手 “××茶童收”、“ ××书童收”

对知识界,可泛颂: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 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勋扯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 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 进斗金

对晚辈: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金安 福安 对尊长: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 暑安 秋祺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 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二)传统寒暄用语 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 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 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 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 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 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 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 数易春秋。

三、书信正文
一封信其大致可分为:一、提称语 二、启 辞 三、正文 四、结语 五、祝辞 六、 署名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一)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 谓的语词 。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 意思,如“彩云老师尊鉴:”; 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 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 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平辈亲友—— 临书:临纸神驰,不尽欲言。 专此奉达,不 尽所怀。 请教:乞赐 教言,以匡不逮。 如蒙不弃,乞 赐 兰言。 请托:如承 俯诺,实济燃眉。 倘荷 通融, 感激不尽。 请收:敬希 鉴纳。 至祈 台收。 候复:幸赐好音,不胜感激。


申复:专此敬复。 申贺::敬申贺忱。 用申贺悃。 申谢:肃此敬谢。 用申谢忱。 辞谢:敬抒辞意。 敬达辞忱。 感谢:感荷隆情,永志不忘。 私衷铭感,何 可直言。 请鉴:伏乞 鉴察。 伏祈 垂鉴。敬祈明察, 并祈垂照。 馈赠 :土产数包,聊申敬意。附呈薄仪,聊 申下悃。谨具芹献,借祝 鹤龄。薄具菲仪, 用申贺敬。


用于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敬叩禔安 用于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用于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敬颂诲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