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综合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对负面情绪 、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对负面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曹静;沈敏【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31)11【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对负面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抽签形式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记忆商数分值为(92.10±3.21)分高于对照组的(70.14±2.53)分(P<0.01);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为(71.26±2.37)分,低于研究组的(94.49±3.07)分(P<0.01).结论: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2页(P1698-1699)【作者】曹静;沈敏【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东医院精神科 430084;湖北省武汉市武东医院精神科 43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相关文献】1.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J], 蔺华利;施旺红;雷莹2.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效果及对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项剑虹3.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效果和对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王彩荣;张慧4.综合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J], 杨青香5.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 祝金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焦虑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

对焦虑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感上经历了极度的波动,从极度的兴奋和欣快到深度的沮丧和绝望。
这种情绪的极端波动常常对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焦虑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经历的一种情绪状态,对于这些患者,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CBT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原理的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善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对于焦虑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CBT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焦虑的根源,并学会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
首先,CBT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负性思维模式。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在情绪低落时产生负性的自我评价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这些思维模式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焦虑。
通过CBT,患者可以学会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负性思维,并与治疗师一起分析这些思维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患者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思维偏见,并学会用更客观、积极的方式看待问题。
其次,CBT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
焦虑常常伴随着一系列身体反应,如心悸、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通过CBT,患者可以学会运用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来缓解身体上的紧张感。
此外,CBT还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自己的避免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对焦虑的回避反应,但却进一步加剧了焦虑。
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制定逐步暴露计划,帮助患者逐渐面对和克服他们的恐惧。
此外,CBT还可以帮助患者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焦虑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感到无助和无能为力,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焦虑。
通过CBT,患者可以学会分析问题、制定目标、寻找解决方案,并逐步实施和评估这些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这种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减少焦虑的发生和加重。
最后,CBT还可以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习惯。
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都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及研究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5-27T08:36:27.12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6期作者:张婷,朱雅倩* [导读]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张婷,朱雅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心理二区,湖南长沙 410000通讯作者:朱雅倩,邮箱:****************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且其社会功能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应在康复期间施以有效的认知干预训练,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 Cognitive interven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bipolar disorder Abstract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can b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after drug treatment, but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can be repeated,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 still has a certain impact, so effective cognit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bipolar disorder; cognitive intervention 双相情感障碍即在伴有狂躁心境的同时,还伴有一定程度抑郁情绪的一类心理障碍疾病,其患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成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1]。
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程的关系

asse i i t y o, rimakn s T ) i t pn vsa rpo u t n Wi o s adS rn et s sdw t d i l mbl t l rigt t( MT ,d i l a , i l e rd ci , s ni C r ot gT s e h gas a e gas u o c n i
v ia l s a e a d e c t n d g e h we h to y nu e fmitk s o a b e a g n du a i e r e s o d t a nl mb r o sa e fTMT. wa ini c n l o r lt d wi l o B s sg f a ty c re ae t i h
wi i oa io d ra tto a y p a e. e ho 2 4 p t n swi i oa iode tsai n r h s r v d d t b p l rd s r e tsai n r h s M t ds h 2 a i t t b p l rId s r ra tto a y p a e we e dii e e h
间言语流 畅性测验 的重 复数、 M — T TB错误 数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5 50 P:0 04 F 、 3 3 9 P= F= ." , 6 .0 ; f = .2 ,
0 0 8 , 中Ⅲ组 患者均 差 于 I P< . 5 。将 与认 知 功 能相 关 的年 龄 和 受教 育年 限作 为控 制 变量 纳入 到 偏 .3 ) 其 组( 0 0 )
a e s o d t a h r r i nfc n fe e c s i umb r o e lc to fv r a ue c nd n g h we h tte e wee sg i a tdi r n e n n i f e fr p ia in o e b lf n y a umb r o sa e o l e fmit k f
双相情感障碍对情感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对情感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对患者的情感感知和认知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情感感知和认知两个方面,探讨双相情感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情感感知的影响1.1 情绪极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常常出现极化的现象,即情绪在高和低两个极端之间剧烈波动。
这种情绪的不稳定性使得患者在感知他人情感时产生困难,往往会对他人的情感状态产生误判。
例如,当患者处于情绪低谷时,他们可能会过度解读他人的负面情绪,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解释。
1.2 自我中心偏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而忽视他人的情感体验。
这种自我中心偏差导致了患者对他人情感的感知能力下降,难以理解和共情他人。
这也可能导致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困难,无法有效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二、认知能力的影响2.1 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伴随着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
在情绪高涨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过度活跃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
而在情绪低谷时,他们则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的情况。
这种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影响了患者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
2.2 认知柔性的缺失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波动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认知柔性的缺失。
他们往往固执地坚持某种认知模式,难以灵活地调整思维方式。
这种认知柔性的缺失使得患者在面对复杂情境时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应对策略3.1 情绪调节训练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包括情绪识别训练、情绪调节技巧的学习等。
通过提高情绪感知的准确性和情绪调节的能力,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情感,并减少自我中心偏差的影响。
3.2 认知训练认知训练可以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并增强认知柔性。
这包括通过注意力训练、集中力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在情感上经历极端的高潮和低潮。
这一疾病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也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波动、自杀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经历情绪的极端波动,表现为情绪的极度兴奋和沮丧。
这种情绪的极端波动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压力,进而影响其生活和工作。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风险较高。
由于情绪波动的不稳定性,这些患者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采取相应的行为。
据统计数据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要比其他精神障碍患者高出三倍以上。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
这种认知功能障碍包括集中注意力困难、记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躯体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睡眠障碍。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由于情绪波动带来的心理压力,加上患者常常饮食不规律和运动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伴有代谢紊乱。
这些患者在情绪波动的影响下,往往容易产生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的情况,导致体重的快速波动,从而增加了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障碍。
由于患者在情绪的高潮期和低潮期的不同的睡眠需求,他们常常出现失眠或过度睡眠的情况,这对其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是十分复杂的。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状况,并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促进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研究关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经历情绪的极端波动,包括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两个极端。
这种情感波动不仅对患者的个人生活和社交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损害。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包括对其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以及社交认知的影响。
注意力是认知功能的核心之一,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波动期间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研究表明,情绪高涨期的患者更容易分心、注意力不稳定,而情绪低落期的患者则可能出现注意力缺失的情况。
这种注意力问题可能导致患者在学习、工作和社交中遇到困难,甚至影响日常生活的安全性。
记忆是另一个受到双相情感障碍影响的认知功能。
研究表明,患者在情绪高涨期间可能出现记忆过度自信的现象,即他们对自己的记忆能力过于自信,但实际上却存在记忆缺陷。
相反,在情绪低落期,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受损的情况,包括注意力缺失和记忆能力下降。
这种记忆问题对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自信心的下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也受到了损害。
执行功能包括决策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以及自我控制等方面。
研究表明,情绪高涨期的患者可能表现出冲动、决策失误和计划不周等问题,而情绪低落期的患者则可能出现决策困难和计划能力下降的情况。
这种执行功能的损害可能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影响其个人和职业生活的稳定性。
除了上述认知功能的影响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交认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社交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绪、意图和社交信号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高涨期间可能对他人的情绪理解存在偏差,更容易出现误读他人情绪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交互动中产生误解和冲突,影响其社交关系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以及社交认知。
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冲动行为的调节作用

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冲动行为的调节作用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冲动行为的调节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
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
结论: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冲动行为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认知功能;冲动行为双向情感障碍是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会表现为抑郁和躁狂情绪的阶段性转换,患者状态也会表现出极端差异,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并且目前医学上暂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式,一般以药物治疗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结合心理治疗减少急性期发作次数,因此在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常规护理外需要格外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基于此本院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心理护理,经过近一年的运用证实了其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冲动行为的有效性,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经过院内的责任部门批准和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与配合,为确保本次实验结果的客观性,排除具有其他全身器官性基础疾病患者,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基础的治疗及生活指导,确保患者住院安全,回答患者及其家属关于疾病和治疗方面的问题等,此外不做其他特殊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以将双相情感障碍相关资料整理成为视频、图片的形式对患者及其进行直观的宣讲,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帮助患者掌握相关信息,同时对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指导患者对情绪进行管理避免情绪波动较大导致疾病的恶化[1]。
②心理疏导:双向情感障碍在长期的情绪极端转换过程中会造成患者较为复杂的心理体验,极易产生逃避甚至抗拒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站在患者角度进行沟通,引导患者将负性情绪进行适当的抒发和宣泄,在沟通过程中注重倾听,帮助患者分析疾病发生最深层次的原因,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提升患者的参与感,针对沟通内容做好患者病情评估改进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对急性症状的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隔离治疗的措施,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治疗帮助患者稳定自身情绪,认识到自身的病变行为,另外单独看护的方式可以避免对自身和周围人造成伤害[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蔺华利,施旺红,雷莹摘要: 目的: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
方法:采用逻辑记忆、视觉再生记忆、连线测验A 和B 、数字广度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 T )及字色混淆测验(stroop)对62例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62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有关言语学习和记忆、非言语学习和记忆、注意以及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
结果:患者组在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连线测验A 和B 、WCST 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以及Stroop C W 操作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0 01)。
结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其特点。
关键词: 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测验中图分类号: R749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06)02 0076 02Cognitive function in remitt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mental disorder LIN H ua li ,S HI Wang hong,LEI Ying.The Fouth Mil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impairment i n remi tt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 ti ve mental disorder. Method:Verbal learning and memory ,nonverbal learni ng and memory,attention and execu tive function were assessed respectively wi th logical memory,visual reproducti on,trail making test A and B,digi t span sub test,WCST and stroop test in 62remi tt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mental di sorder and 62normal con trols. Re sults:The perfornance of the patients on logical memory,trail making test A and B,WCS T caregories,WCS T correct,WCS T perseveative errors and stroop C W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ose of normal controls(P <0.05or 0.01). Conclusion:Cogni tive deficits i n remitted patients wi th bipolar affective mental disorder have some peculiari ty.Key words: remission bipolar affective mental disorder; cogni tive function; neurophychological test虽然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位于全球疾病负担的前30名之列[1],至今研究精神疾病的认知功能仍主要在精神分裂症和单相抑郁症,很少有评定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这可能因为许多医生认为双相障碍是一种非衰退性疾病,其症状消失后能恢复到病前的良好状态,只存在复发。
但近几年来大量的随访研究发现,约4/5的双相障碍患者不仅临床常见复发,而且有30%~50%的双相障碍患者在缓解期无法达到他们病前的社会功能水平,约1/4的患者存在慢性衰退等转归极差的趋势[2]。
为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我们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单位: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教研室(蔺华利,施旺红);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雷莹)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患者组为2004年内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消失至少已有6个月;Bech Rafaelsen 躁狂量表(BRMS) 6分;Ha milton 抑郁量表(HAMD) 8分;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物质滥用或依赖史。
共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18~50岁,平均(34.3!10.3)岁;初中8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32例;平均受教育(14.2!4.3)年;平均病程(8.8!8.9)年;平均住院(3.4!3.2)次。
对照组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者,共62名。
无精神或神经系统病史者;无严重躯体疾病和无物质滥用或依赖史;其一级亲属中无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患者。
1.2 方法入组者均由专业的心理测定师盲法测定其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
记忆评估采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 MS)评定其言语学习和记忆能力及非言语学习和记忆能力。
注意力评估采用Halstead Retain 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 RC)中的连线测验(the trail making A and B)和数字广度测验。
执行功能评估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 CST)和字色混淆测验(stroop),在计算机上完成,观察指标由电脑直接算出:∀持续错误;#非持续错误;∃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以测被试者的抽象概括、工作记忆和认知转移能力。
stroop 分为stroop C 和stroop C W 。
采用SPSS 11.0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t 检验和 2检验。
76 J Clin Psychol M ed,2006,Vol 16,No.22 结果2 1 两组神经心理测验评分比较(表1)由表1可见,患者组在测评言语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上,在评估注意力的连线测验A和B及在评估执行功能的WCST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stroop C W的操作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表1 两组神经心理测验评分比较(x!s)神经心理学测验患者组(n=62)对照组(n=62)t值言语学习和记忆即刻逻辑记忆 8.5!4.414.1!5.0-6.590**延迟逻辑记忆 6.3!4.411.1!5.5-5.383**非言语学习和记忆即刻视觉记忆22.8!3.223.6!2.4-1.513延迟视觉记忆20.8!3.321.6!2.7-1.442注意力连线测验A48.2!19.840.5!15.5 2.413*连线测验B90.6!37.264.6!24.9 4.586**数字广度测验13.8!2.314.7!3.7-1.645执行功能(WCST)正确应答数35.7!5.141.3!12.5-3.320*完成分类数 3.8!2.1 5.4!1.4-5.043*持续性错误数10.6!10.0 2.2!2.8 6.366**非持续性错误数 8.3!5.8 7.1!4.2 1.277s troop C109.2!7.1110.3!1.8-1.183s troop C W79.2!29.888.7!20.5-2.076*注:两组比较,*P<0.05,**P<0.013 讨论国外研究表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但由于对象不同,定义和测量情绪状态的方法不同以及测评工具不同,致使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对其损害性质、范围和程度存在较多争议。
一般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双相障碍患者可在执行功能、注意、记忆及精神运动等存在障碍,这些障碍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甚至最终可发展为痴呆[3]。
但这些障碍是否独立于临床状态仍不清楚。
有研究认为双相障碍患者的某些认知缺陷可持续至缓解期,可能是慢性的,与素质相关。
Friedmen 于1977年首次报道缓解期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难以用年龄老化解释的认知缺陷。
Savard等发现, 87%年龄大于40岁的双相障碍患者在临床症状已经消失时,其认知功能仍在不正常范围。
Sapin等也发现处于缓解期的未服药的双相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在信息加工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Van Gorp等[4]、Zubieta等[5]以及Anavel等[6]发现缓解期的双相障碍患者在描述性记忆、执行功能、言语学习、运动协调性方面均存在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还在首次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中发现执行功能障碍,这可能代表了执行功能障碍是发展为双相障碍的易损性标志。
另外,Cavanagh等[7]认为言语学习和记忆损害可能是双相障碍认知功能的特征,在有关言语学习的测验中,不同的分数可以区分开双相障碍、单相抑郁和正常健康人群,并且Gourovitch等[8]研究发现单卵双胎中另一个未发病的人存在言语记忆缺陷,这也支持上述观点,同时预示双相障碍具有遗传风险。
目前尚没有有关智能损害的报道。
本研究发现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注意、言语学习和记忆、执行功能的障碍,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注意、记忆、运动速度、视觉和运动综合、字与数系统的综合、从一序列向另一序列转换的能力、概念形成、抽象和综合能力的缺陷。
但是这种损害不象精神分裂症那样是弥漫性的,而是局灶性的,有所偏重。
功能性和结构性的脑影像学研究[9,10]显示双相障碍存在大脑的额叶、海马和基底核的损害,这些损害和其认知缺陷息息相关。
即因为这些损害使得部分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无法达到病前的社会功能水平。
参考文献:[1]Murruy CJ,Lopez AD.Global mortali ty,disbility,and the contributi onof ris k factors: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Lancet,1997,349:1436.[2]Goodwin FK,Jamis on KR.Manic Depres sive Illnes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 ty Press,1990.122 123.[3]Rabi ns P V,M erchant A.Criteria for diagnos ing reversi ble dementiacaused by depression:Validation by2 year follow up[J].Br J Psychiatry,1984,144:82.[4]Van Gorp WG,Altshuler L,Theberge D C,et al.Declarative andprocedural memory in bipolar disorder[J].Biol Psychiatry,1999,46,525. [5]Zubieta JK,Huguelet P,O&Nril RL,et al.Cognitive func tion in euthymic bi polar I dis order[J].Psychiatry Res,2001,102:9.[6]Anavel Martinez Aran,Eduard Vieta,Maria Rei nares,e t al.Cognitivefunc ti on across manic or hypomanic,depress ed and euthymic states inbipolar dis order[J].Am J Ps ychiatry,2004,161:2.[7]Cavanagh J T,Van Beck M,M uir W,et al.Case control s tudy of neurocognitive functi on in euthymic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an as sociati on w i th mania[J].Br J Psychiatry,2002,180:6.[8]Gourovitch ML,Torrey EF,Gold J M,et al,Neuro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of monoz ygotic twins discordant for bipolar disorder[J].BiolPsyc hiatry,1999,45:639.[9]D revets WC.Neuroimagi ng and neuropathological studies of depressi on:i mplications for the c ogni tive emoti onal features of mood disorders[J].Curr Opin Neurobiol,2001,11:9.[10]Beyer JL,Kris hna KR.Volumetric brain imagi ng fi ndings in mood disorders[J].Bipolar Disord,2002,4:89.(收稿日期:2005 08 19)77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年第16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