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实训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2 机械系统的组成讲解机械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举例说明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实例1.3 机械传动介绍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应用1.4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机械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章:机械零件2.1 轴和轴承讲解轴的分类和特点介绍轴承的类型和功能2.2 齿轮讲解齿轮的分类、名称和标记掌握齿轮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2.3 联轴器和离合器介绍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功能和类型讲解弹性联轴器和牙嵌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4 弹簧讲解弹簧的分类、性能和参数掌握弹簧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第三章:机械传动3.1 带传动讲解带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2 链传动讲解链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3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4 其他传动方式简介介绍蜗轮蜗杆传动、行星齿轮传动和同步带传动等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第四章:机械轴系4.1 轴的设计与强度计算讲解轴的分类和设计原则掌握轴的强度计算和校核方法4.2 轴的加工与装配介绍轴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讲解轴的装配方法和注意事项4.3 轴承的设计与选择讲解轴承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轴承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4.4 轴承的安装与维护介绍轴承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轴承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第五章:机械控制系统5.1 控制系统概述讲解控制系统的定义、目的和功能掌握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5.2 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介绍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讲解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应用5.3 常用机械控制系统讲解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动控制系统等常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5.4 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讲解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第六章:气压控制系统6.1 气压控制原理讲解气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气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6.2 气源装置及气动元件介绍气源装置的类型和功能讲解气动元件(如气缸、气马达、阀门等)的结构和应用6.3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气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6.4 气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气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分析气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七章:液压控制系统7.1 液压控制原理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液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7.2 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介绍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7.3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液压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7.4 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液压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液压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八章:电动控制系统8.1 电动控制原理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电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8.2 电动控制元件及电动系统介绍电动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电动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电动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8.3 电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电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8.4 电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电动控制系统在家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分析电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九章:机械振动与控制9.1 机械振动概述讲解机械振动的定义、类型和危害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参数和分析方法9.2 机械振动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分析机械振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讲解机械振动的控制方法和措施9.3 机械隔振与减振设计介绍机械隔振和减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隔振和减振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9.4 机械振动控制的应用举例说明机械振动控制在工程机械、建筑结构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机械振动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章:机械优化设计10.1 机械优化设计概述讲解机械优化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0.2 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介绍常见优化设计方法(如解析法、数值法和模拟法)讲解优化设计在机械结构、参数优化等方面的应用10.3 机械优化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机械优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讲解优化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0.4 机械优化设计的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机械优化设计软件(如ANSYS、ADAMS等)讲解机械优化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十一章:机械可靠性工程11.1 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讲解可靠性工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参数和指标11.2 可靠性预测与分析介绍可靠性预测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掌握可靠性数据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11.3 机械可靠性的改进设计讲解提高机械可靠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可靠性改进设计的实施步骤11.4 机械可靠性试验与评估介绍机械可靠性试验的类型和方法掌握机械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流程第十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2.1 CAD技术概述讲解CAD技术的定义、发展和应用领域掌握CA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2.2 常见CAD软件介绍介绍AutoCAD、SolidWorks、CATIA等CAD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讲解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12.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讲解CAD技术在机械零件设计、装配图绘制等方面的应用掌握CAD技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2.4 CAD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CAD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分析CAD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第十三章:现代制造技术13.1 现代制造技术概述讲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2 快速原型技术介绍快速原型技术的原理、设备和应用案例掌握快速原型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13.3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讲解CAM技术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掌握CAM技术在数控编程、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13.4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介绍智能制造的概念、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第十四章:机械维修与保养14.1 机械维修与保养概述讲解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4.2 机械故障诊断与分析介绍机械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工具掌握故障诊断在机械维修与保养过程中的应用14.3 机械维修策略与技术讲解机械维修的类型、方法和实施步骤掌握常用维修技术和方法,如焊接、铆接、润滑等14.4 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介绍机械设备保养的内容、周期和注意事项掌握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十五章:机械安全与环保15.1 机械安全概述讲解机械安全的定义、意义和法律法规掌握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15.2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分析机械伤害事故的类型、原因和防范方法掌握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和应用15.3 机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讲解机械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和环保要求掌握机械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策略15.4 机械安全与环保的实施要点介绍机械安全与环保在企业生产中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机械安全与环保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机械基础概述: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机械基础项目教学教案

机械基础项目教学教案

机械基础项目教学教案教案:机械基础项目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机械基础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2.机械基础项目的基本要素:力学、动力学和热学;3.机械基础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物体运动规律、力的作用和热力学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机械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机械基础项目的基本要素和知识;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机械基础项目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3.实践训练: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介绍机械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机械基础项目的兴趣。

2.理论授课(30分钟)讲解机械基础项目的基本要素:力学、动力学和热学,详细介绍物体运动规律、力的作用和热力学基本概念。

3.实验演示(30分钟)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机械基础项目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机械基础的理解。

4.实践训练(4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机械基础项目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10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机械基础项目的基本要素和知识,激发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2.实践训练评估:根据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3.总结评估:根据学生对机械基础项目的总结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课本:提供机械基础项目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支持;2.实验设备和材料:提供实验演示和实践训练所需的设备和材料;3.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播放教学动画和示例演示。

七、教学辅助措施1.使用教学动画:通过教学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机械基础项目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2.设计实验手册:提供实验演示和实践训练的详细步骤和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机械专业实训教案设计模板

机械专业实训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机械专业实训二、教学对象:机械专业学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 掌握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 熟悉零件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切削等基本操作。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

- 学会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检测。

- 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机械加工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2. 机械加工设备- 常用机床(车床、铣床、磨床等)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 常用刀具的种类、特点及选用原则。

3. 零件加工工艺-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 零件的定位、夹紧、切削等基本操作。

4. 测量技术- 常用测量工具(量具、量仪等)的使用方法。

- 尺寸检测及误差分析。

五、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实验设备、工具等。

-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实训内容。

2. 学生准备:- 学生提前了解实训内容,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 学生分组,明确分工。

(二)实训阶段1. 讲解与示范:- 教师讲解实训内容,示范操作步骤。

- 学生观看示范,提出疑问。

2. 分组实训:- 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实训,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操作机床,加工零件。

3. 问题解决:-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4. 实训总结:- 学生总结实训过程,反思操作中的不足。

- 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三)课后总结1. 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实训过程,评价学生表现。

-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总结:- 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收获。

- 学生提出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机械工程实训教案汇总

机械工程实训教案汇总

机械工程实训教案汇总引言本文档汇总了机械工程实训的教案,旨在为相关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案1: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实训目的通过对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加工制造相关行业打下基础。

实训内容1. 实前准备:研究机床加工的基本知识、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2. 机床操作实:学生进行机床操作实、加工工艺的实、操作记要和产品质量检测。

3. 实总结:实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思考和报告撰写。

实训效果学生通过本次实训可以更好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巧,提高其对机床加工工艺加工实践经验,增强工作技能。

教案2:机械液压与气压控制实训实训目的通过对机械液压与气压控制实训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操作能力,为将来的从事机械控制相关行业打下基础。

实训内容1. 实前准备:学生研究液压、气压及控制领域的基础知识。

2. 设计、装配实:学生完成液压、气压系统设计、装配、调试,运行现场现象和操作流程的记录。

3. 实总结:实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思考和报告撰写。

实训效果本次实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液压、气压及其控制的实际工程应用,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案3:机械设计制造实训实训目的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实训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培育创新思维。

实训内容1. 实前准备:学生研究机械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

2. 设计制造实: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以及自主选题,进行整机设计、结构设计和零部件的设计和加工。

3. 实总结:实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思考和报告撰写。

实训效果本次实训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设计、制造过程,提高其创新思维、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结论以上三份教案,分别对应了机械工程实训中的三个重要方面,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其能力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良好基础。

机械基础实训教案

机械基础实训教案

机械基础实训教案《机械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实训教案实训项目一台钻的速度调节实训项目二减速器的拆装实训项目三现场参观实训项目四齿轮轴的拆装实训项目五联轴器的拆装实训教案编写实训内容实训项目一台钻速度的调节计划学时:2学时实训目的1、解V带传动特点2、掌握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等方面内容实训方式课件展示、实物展示、实训示范、技能训练地点及教具实训地点:实训室教具:台钻、活动扳手、锤子、旋具等实训课时分配1、提问、导入:5min;2、实训示范及讲解:20min;3、学生技能训练:55min;4、小结及布置作业:10 min。

实训内容说明实训一是在学习了【第一章带传动】后,进行的V带安装及张紧和维护等实训,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动手训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V带传动特点,掌握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等方面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训课程培养兴趣,增强自信。

实训示范讲解一、台钻的速度调节调整台钻速度时,由于带动机所带的塔轮为主动轮,与主轴相连的带轮为从动轮,所以在由高往低调整速度时,应使主动轮的直径变小,从动轮的直径变大;在由低往高调整速度时,使主动轮的直径变大,从动轮的直径变小。

台钻速度由高往低调整的方法如下:(先调主动轮,再调从动轮)调整主动轮。

①调整时,应先调整主动轮上的传动带,用左手抓住从动轮使其固定,右手在主动轮上用大拇指向下按住带;②右手大拇指按住带后,左手转动从动轮,带动主动轮按逆时针方向转动;③由于带轮的转动,使得主动轮的带自动滑下;调整从动轮。

④调整时先用左手抓紧钻夹头固定住主轴,再用大拇指向下按住带;⑤右手大拇指按住带后,左手顺时针方向转动主轴;⑥带在从动轮的带动下,自动滑入下一级。

台钻速度由低往高调整的方法:先调从动轮,再调主动轮二、V带的张紧台钻是通过调整两带轮的中心距来张紧带轮的。

V带的张紧是通过调节两带轮的中心距来张紧的。

(1)松开电动机两侧的止定螺钉;(2)用锤子敲击电动机安装块;(3)用手按带感觉张紧力,调整至合适;(4)拧紧两侧的止定螺钉,装上安全罩。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学会使用常用机械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3)了解机械传动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愿望;(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设备设施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1)机器与机械的概念;(2)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1)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识别与使用;(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3)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械传动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作用及传动原理;2. 演示法:展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设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整体结构;3. 演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看并动手操作;4. 讲解机械传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5. 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最新机械基础实训教案

最新机械基础实训教案

机械基础实训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7×10-5×106μm=70μm。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1.1.1 定义:机械是什么1.1.2 分类:固定机械、移动机械、自动化机械等1.2 机械的用途与功能1.2.1 用途:生活中的机械、工业生产中的机械等1.2.2 功能: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精确度等1.3 机械的发展史1.3.1 古代机械:水车、风车等1.3.2 现代机械:计算机、等第二章:机械零件与装配2.1 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2.1.1 分类:齿轮、轴承、弹簧等2.1.2 功能:传递动力、支撑、减震等2.2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2.1 基本原理:装配精度、配合公差等2.2.2 方法:手工装配、机械自动化装配等2.3 机械装配工艺流程2.3.1 准备工作:图纸、工具、设备等2.3.2 装配过程:拆卸、清洗、装配、调试等第三章:机械动力与传动3.1 机械动力源3.1.1 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等3.1.2 电动机: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等3.2 机械传动方式3.2.1 齿轮传动:平行轴齿轮、斜齿轮等3.2.2 皮带传动:平皮带、同步带等3.3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3.3.1 设计原则:传动效率、可靠性等3.3.2 计算方法:扭矩、功率、转速等第四章:机械控制系统4.1 机械控制系统的概述4.1.1 定义:机械控制系统是什么4.1.2 作用:实现机械自动化、提高精度等4.2 常用控制元件4.2.1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4.2.2 控制器:PLC、PAC等4.3 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4.3.1 控制系统:工业、服务等4.3.2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CNC、DNC等第五章:机械维护与故障排除5.1 机械维护的基本知识5.1.1 维护目的: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效率等5.1.2 维护内容:清洁、润滑、紧固等5.2 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5.2.1 诊断方法:观察、试验、数据分析等5.2.2 排除步骤:查找原因、制定方案、实施维修等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六章:机械强度与材料6.1 机械强度概述6.1.1 定义:机械强度是什么6.1.2 分类:静强度、动强度、疲劳强度等6.2 常用工程材料6.2.1 金属材料:钢、铜、铝等6.2.2 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陶瓷等6.3 机械设计中的强度计算6.3.1 计算方法:应力、应变、安全系数等6.3.2 应用实例:轴、齿轮、弹簧等的强度计算第七章:机械振动与控制7.1 机械振动概述7.1.1 定义:机械振动是什么7.1.2 分类:自由振动、受迫振动、阻尼振动等7.2 机械振动的影响与控制7.2.1 影响:噪音、磨损、精度下降等7.2.2 控制方法:隔振、减振、振动吸收等7.3 机械振动的测量与分析7.3.1 测量方法: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7.3.2 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等第八章:机械密封与润滑8.1 机械密封概述8.1.1 定义:机械密封是什么8.1.2 分类:接触式密封、非接触式密封等8.2 机械密封的设计与计算8.2.1 设计原则:密封性能、使用寿命等8.2.2 计算方法:压力、温度、密封间隙等8.3 机械润滑原理与方法8.3.1 原理: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等8.3.2 方法:油润滑、脂润滑、干润滑等第九章:机械传动系统设计9.1 传动系统设计概述9.1.1 定义:传动系统设计是什么9.1.2 目标:满足使用要求、提高效率等9.2 传动系统的设计步骤9.2.1 确定传动类型:齿轮、皮带、液压等9.2.2 选择传动元件:齿轮、轴承、电机等9.2.3 计算传动参数:扭矩、功率、传动比等9.3 传动系统设计实例9.3.1 汽车传动系统设计:发动机、变速箱等9.3.2 机床传动系统设计:主轴、进给等第十章:机械创新与改造10.1 机械创新概述10.1.1 定义:机械创新是什么10.1.2 意义:提高竞争力、满足需求等10.2 机械创新的方法与途径10.2.1 方法:改进设计、新材料应用等10.2.2 途径: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10.3 机械改造实例10.3.1 旧机械的改造:提高精度、增加功能等10.3.2 新机械的研发:从头设计、试制等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十一章:机械制造工艺11.1 机械制造工艺概述11.1.1 定义:机械制造工艺是什么11.1.2 作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等11.2 典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11.2.1 铸造:铸造成形、铸件加工等11.2.2 焊接:熔化焊接、压力焊接等11.2.3 切削加工:车、铣、刨、磨等11.2.4 装配:部件装配、总装等11.3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11.3.1 编制原则:工艺合理性、经济性等11.3.2 编制方法:工艺卡片、工艺路线等第十二章:机械CAD/CAM技术12.1 机械CAD/CAM技术概述12.1.1 定义:CAD/CAM是什么12.1.2 作用:提高设计效率、精确度等12.2 CAD/CAM软件的应用12.2.1 设计:三维建模、二维绘图等12.2.2 制造: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12.3 机械CAD/CAM实例12.3.1 汽车零部件设计:发动机、变速箱等12.3.2 模具设计:塑料模具、冲压模具等第十三章:机械优化设计13.1 机械优化设计概述13.1.1 定义:优化设计是什么13.1.2 目标: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效率等13.2 优化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3.2.1 方法:数值优化、遗传算法等13.2.2 步骤:确定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等13.3 机械优化设计实例13.3.1 机械结构优化:提高强度、减少重量等13.3.2 工艺参数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第十四章:机械可靠性工程14.1 机械可靠性工程概述14.1.1 定义:可靠性工程是什么14.1.2 意义:提高产品可靠度、降低故障率等14.2 可靠性分析与计算14.2.1 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可靠性模型等14.2.2 计算方法:可靠度、故障率等14.3 提高机械可靠性的措施14.3.1 设计措施:选择可靠材料、优化结构等14.3.2 制造措施:严格控制质量、提高加工精度等第十五章:机械现代化与未来趋势15.1 机械现代化的概述15.1.1 定义:机械现代化是什么15.1.2 特点:高效、智能、环保等15.2 机械现代化的技术途径15.2.1 自动化技术:PLC、等15.2.2 信息化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15.3 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15.3.1 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15.3.2 智能制造: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基础的相关知识,包括机械的定义与分类、用途与功能、发展史、零件与装配、动力与传动、控制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强度与材料、振动与控制、密封与润滑、传动系统设计、创新与改造、制造工艺、CAD/CAM技术、优化设计、可靠性工程以及现代化与未来趋势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实训教案
实训项目一台钻的速度调节实训项目二减速器的拆装实训项目三现场参观
实训项目四齿轮轴的拆装实训项目五联轴器的拆装
实训教案编写
⑥带在从动轮的带动下,自动滑入下一级。

台钻速度由低往高调整的方法:
先调从动轮,再调主动轮
二、V带的张紧
台钻是通过调整两带轮的中心距来张紧带轮的。

V带的张紧是通过调节两带轮的中心距来张紧的。

(1)松开电动机两侧的止定螺钉;
(2)用锤子敲击电动机安装块;
(3)用手按带感觉张紧力,调整至合适;
(4)拧紧两侧的止定螺钉,装上安全罩。

技能训练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相关注意事项:1、安装与拆卸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
敲硬砸。

2、安装调整V带时,禁止带手套,注意安全,正确实施,不要将手指卷
入带中受伤。

调整正确,安装调整完毕后应使台钻转动灵活,没有卡死现象。

归纳小结
通过台钻V带的安装、速度调节与V带张紧调整:(课件展示)
1、V带传动由那几部分组成?
2、掌握V带速度调节的正确方法
3、掌握V带张紧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思考与练习安装与拆卸过程中应弄清的问题:(课件展示)
1、带传动的组成、机构和工作原理?
2、如何判断V带张紧程度合适?
3、要求学生观察本次实训中台钻速度调节的正确操作方法
4、完成实习报告
实训教案编写
技能训练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相关注意事项:1、安装与拆卸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
敲硬砸。

2、减速器零件相对较多,所以在拆装后要把零件摆放整齐,并注意数量,个别装配位置关系重要的零件在拆装前需做好位置标记。

归纳小结
通过减速器的拆装:(课件展示)
1、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2、轮系传动比计算
3、减速器拆装的正确方法
思考与练习安装与拆卸过程中应弄清的问题:(课件展示)
1、如何判断高速轴和低速轴?
2、如何判断减速器为几级传动?
3、完成实习报告
实训教案编写
归纳小结
通过现场观察:(课件展示)
1、齿轮传动的、带传动、链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完成实习报告
实训教案编写
(3)为延长轴承寿命,有时会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加装防尘圈。

实训示范讲解
技能训练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相关注意事项:1、安装与拆卸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
敲硬砸。

2、齿轮轴零件在拆装后要把零件摆放整齐,并注意数量,个别装配位置关系重要的零件在拆装前需做好位置标记。

归纳小结
通过减速器齿轮轴的拆装:(课件展示)
1、齿轮轴的组成?
2、轴承的种类、基本结构及作用
3、拆装的正确方法
4、完成实习报告
实训教案编写
2.联轴器的装配
(1)联轴器螺母的装配方法
(2)装配步骤
1)装配前先对联轴器进行清洗和清理,主要是对半联轴器的接触表面进行清洗和清理,不能有杂物和毛刺。

2)装配时先让凸肩与凹槽进行配合,并注意两键槽的位置,应尽量使两键槽在同一位置。

3)装配时先让凸肩与凹槽进行配合,并注意两键槽的位置,应尽量使两键槽在同一位置。

技能训练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相关注意事项:1、安装与拆卸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
敲硬砸。

2、联轴器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凸肩和凹槽的配合,成组螺母旋紧的次序和方法要正确。

归纳小结
通过联轴器的拆装:(课件展示)
1、联轴器的组成
2、联轴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及作用
3、拆装的正确方法
4、完成实习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