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b、对被HIV污染的物品,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消毒措施。对不耐 热器械设备用气体灭菌法;并用2%戊醛浸泡30分钟;对耐热器 械设备可用高压蒸气灭菌,对可用消毒剂浸泡的物品,可选用 有效消毒剂,如1克/升的次氯酸钠及10克/升的有机氯溶液, 50克/升的甲醛溶液,700克/升的乙醇浓度等,各种市售的抗 HIV的商品,如爱乐液,虎力宝等,经过严格实验检测者,均可 使用。 c、本人已知有HIV感染或高度怀疑者,应具有基本的伦理道德 精神及社会责任感,主动与卫生行政部门联系,争取早防早治。
艾滋病的破坏性影响
艾滋病流行的危害一般被分为4个层面:人民健康、经济 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1、由于青壮年感染者发病与死亡,导致国民经济的损失 巨大,国家安全与稳定受到威胁。 2、降低了人均期望寿命。 3、对儿童造成一系列影响,包括发病、死亡和易感性增 加。 4、由于日益增长的医疗花费,造成对卫生服务资源的过 量需求。 5、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寡老人数量增加,对社会的冲击 力加大。
现不明原因的渐进性消瘦、乏力,继而发生“机会性” 感染,大多数表现为卡氏肺囊肿性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 的感染,这是大多数AIDS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经治 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大约有 35%的AIDS或HIV-1感染者会出现卡波西肉瘤,它是一种 紫色的斑块,可出现于全身皮肤,但常见于四肢,亦可 出现于口腔粘膜内,皮损附近的淋巴结亦可累及,局部 皮肤损伤可发展为不易愈合的溃疡或感染霉菌,偶尔这 种斑块亦可出现于内脏并扩散开来,但卡波西肉瘤并不 构成HIV-1感染的死因,这类病人最后的直接死因仍是感 染。还有少数的HIV-1感染者表现为淋巴肉瘤、黑色素瘤 等其他恶性肿瘤。
年轻人; 2007年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00万; 目前非洲大约有艾滋病感染者2250万,占全球的68%,2007
艾滋病的破坏性影响
艾滋病流行的危害一般被分为4个层面:人民健康、经济 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1、由于青壮年感染者发病与死亡,导致国民经济的损失 巨大,国家安全与稳定受到威胁。 2、降低了人均期望寿命。 3、对儿童造成一系列影响,包括发病、死亡和易感性增 加。 4、由于日益增长的医疗花费,造成对卫生服务资源的过 量需求。 5、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寡老人数量增加,对社会的冲击 力加大。
现不明原因的渐进性消瘦、乏力,继而发生“机会性” 感染,大多数表现为卡氏肺囊肿性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 的感染,这是大多数AIDS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经治 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大约有 35%的AIDS或HIV-1感染者会出现卡波西肉瘤,它是一种 紫色的斑块,可出现于全身皮肤,但常见于四肢,亦可 出现于口腔粘膜内,皮损附近的淋巴结亦可累及,局部 皮肤损伤可发展为不易愈合的溃疡或感染霉菌,偶尔这 种斑块亦可出现于内脏并扩散开来,但卡波西肉瘤并不 构成HIV-1感染的死因,这类病人最后的直接死因仍是感 染。还有少数的HIV-1感染者表现为淋巴肉瘤、黑色素瘤 等其他恶性肿瘤。
年轻人; 2007年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00万; 目前非洲大约有艾滋病感染者2250万,占全球的68%,2007
抗艾滋世界艾滋病日知识讲座PPT

03 多关心艾滋病患者,给他
信心,增加他的勇气。
在生活和工作中多帮助患者,让他知道自己没有被大家被社会抛弃。
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合力抗艾,共担 责任,共享未来!
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希望大家伸出 你我温暖的手来
知/艾/防/艾
健/康/同/行
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世界艾滋病日知识讲座-
讲述人:XXX
世界艾滋病日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01 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全面营造
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02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共享健康”。
03 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知/艾/防/艾
健/康/同/行
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世界艾滋病日知识讲座-
讲述人:XXX
日期:202X
WORLD AIDS DAY
目录
01 世界艾滋病日 02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03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04 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WORLD AIDS DAY
01 PART.
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艾滋病日
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
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
感染的可能性。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
08 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
治措施。
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
09 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
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 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艾滋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
10 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威胁着每一
艾滋病历史
01
1979年
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 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 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艾滋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3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应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将艾滋病纳入医保范 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就医率。
社会组织参与和合作
社会组织的作用 社会组织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协助 政府开展宣传、教育、咨询、关怀等工作,为患者提供更 多的帮助和支持。
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与 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艾滋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目 录
• 艾滋病概述 • 艾滋病预防策略 • 艾滋病诊断与治疗 • 社会支持与关爱 • 科学研究与展望 • 总结与反思
01 艾滋病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 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 传播。
社会组织的优势 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等优势,可以针对患者的不 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消除歧视,促进平等
消除歧视的重要性
歧视是艾滋病患者面临的主要问 题之一,消除歧视有助于患者更 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艾滋病防 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消除对艾
倡导全球卫生治理理念,加强国际卫生合作。
推动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加强跨国卫生问题研究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卫生挑 战。
THANKS
感谢观看
早期检测与咨询
早期检测
鼓励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尽早进行艾滋 病病毒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咨询与心理支持
为感染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 他们正视疾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生活。同时,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相 关的医疗和社会服务信息。
(2024年)艾滋病预防知识ppt课件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抗病 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2024/3/26
9
血液制品安全监管
2024/3/26
加强血液采集和检测
确保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安全,对所有捐献的血液进行严格的艾滋 病病毒检测。
规范血液制品生产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血液制品生产和管理规范,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意识
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 试剂、免收上学费用,实施关怀救助。
法律法规在艾滋病预防中的作用
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地推动艾滋病预防工作的开展,保护易感人群,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
20
伦理道德观念在预防中作用
尊重原则
尊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权利和尊严,不 歧视、不排斥。
加强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安全意识教育,规范临床用血行为,减少因 输血导致的艾滋病传播风险。
10
03 青少年群体预防 策略
2024/3/26
11
校园健康教育普及
2024/3/26
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
通过课堂讲解、宣传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青少年普及艾滋病 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危害性等知识。
开展性教育课程
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帮助 青少年了解自身心理状况 ,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的 方法。
实施心理干预项目
针对有高危行为的青少年 ,实施心理干预项目,帮 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降 低感染风险。
13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
家庭参与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 ,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性观念。
预防艾滋病ppt课件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特点
心理特点
青少年处于心理发育关键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缺乏足够的判断 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行为特点
青少年社交活动频繁,性观念开放,性行为活跃,但往往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保 护措施。
青少年面临的风险因素
01
02
03
性行为风险
青少年在性行为中往往不 使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 容易感染性传播疾病,包 括艾滋病。
培训专门教师
加强对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提高 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辅导能力,为学 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支持。
建立支持网络
通过建立学生互助小组、家长支持 组织等,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实 际帮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预防工作
家校沟通渠道
家校共同参与
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如家长会 、家校联系本等,及时向家长传达艾 滋病预防知识和学校相关工作。
吸毒风险
部分青少年存在吸毒行为 ,共用注射器等行为容易 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社交风险
青少年在社交活动中容易 接触到不良人群和危险行 为,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 险。
针对性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性教育
推广安全套使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 育,传授正确的性知识和保护措施,提高 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 婴传播。
全球及中国疫情现状
全球疫情
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超过3800万人感染HIV,其中约1500万人已经死亡。
中国疫情
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中 国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已超过100万例。
危害与影响
服务。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课件PPT

04 艾滋病的预防
为什么要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宣传教育?
高校大学生HIV现状:感染率8年升了37倍!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统计数据,年轻人感染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尤其是15-24岁 的学生群体的新发感染数最为引人注目。在2022年,我国新报告的该年龄段青少年感染HIV的数 量达到1.07万例。其中,由男性同性关系传播的占比高达82.5%,而由异性关系传播的占比为 15.6%。另外,这些感染者多数是通过社交媒体结识的“男友”,而且常常会有同时与多人交往 的情况。
04
艾滋病的预防
The prevention of AIDS
04 艾滋病的预防
阻断性的传播
健康性观念ABCD:
*A(adstinence)禁欲(自慰) *B(be faithful) 相互忠贞 *C(condom)安全套 *D(decisions)作决定
04 艾滋病的预防
阻断血液的传播
不输血/输入清洁的血(供血?) 不吸毒(不共用针具) 到正规医院就诊 慎用血制品
04 艾滋病的预防
阻断母婴传播
不怀孕
剖宫产
不哺乳
药物预防nevirapine, (AZT)逆转录酶抑制剂剂
04 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使能够预防的
首先HIV传播途径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次, HIV在体外环境很脆弱,易被杀死。
因此HIV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04 艾滋病的预防
预防方法和措施
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 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处理好性与爱的关系,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
艾滋病防治PPT课件

母婴传播
感染HIV的母亲可以通过胎盘、哺 乳等方式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艾滋病的症状和影响
急性感染期
艾滋病期
感染HIV后2-4周可能出现发热、头痛、 乏力、咽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 会在1-3周内自行消失。
当免疫系统受损严重时,可能出现持 续发热、体重下降、腹泻等症状,以 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减少血液传播风险
03
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特别是在处理医疗废物和进行医疗
操作时。
接受定期的HIV检测
接受定期的HIV检测
定期进行HIV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传 播给他人。
提高检测意识
提高公众对HIV检测的认识,鼓励人们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并采 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
扩大检测服务
无症状期
感染HIV后数月至数年可能无明显症 状,但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导致免 疫系统逐渐受损。
02 艾滋病的预防
CHAPTER
安全性行为
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正确使用安 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避免非安全的性行为
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关系,特别是与高风险人群的性接触。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
尊重和保护人权
尊重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权
不歧视、不排斥艾滋病感染者,保障其合法权 益。
保护易感人群的人权
为易感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 其感染艾滋病病毒。
维护社会公正
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建立公正的社会环境。
支持和参与防治艾滋病的工作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家庭治疗等。
感染HIV的母亲可以通过胎盘、哺 乳等方式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艾滋病的症状和影响
急性感染期
艾滋病期
感染HIV后2-4周可能出现发热、头痛、 乏力、咽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 会在1-3周内自行消失。
当免疫系统受损严重时,可能出现持 续发热、体重下降、腹泻等症状,以 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减少血液传播风险
03
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特别是在处理医疗废物和进行医疗
操作时。
接受定期的HIV检测
接受定期的HIV检测
定期进行HIV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传 播给他人。
提高检测意识
提高公众对HIV检测的认识,鼓励人们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并采 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
扩大检测服务
无症状期
感染HIV后数月至数年可能无明显症 状,但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导致免 疫系统逐渐受损。
02 艾滋病的预防
CHAPTER
安全性行为
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正确使用安 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避免非安全的性行为
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关系,特别是与高风险人群的性接触。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
尊重和保护人权
尊重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权
不歧视、不排斥艾滋病感染者,保障其合法权 益。
保护易感人群的人权
为易感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 其感染艾滋病病毒。
维护社会公正
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建立公正的社会环境。
支持和参与防治艾滋病的工作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家庭治疗等。
《预防艾滋病》ppt课件(图文)

家庭护理和营养支持
家庭环境优化
指导家属为患者创造温馨、和谐 的家庭氛围,提供情感支持和关
爱。
营养指导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 均衡。
家庭护理技能培训
教授家属基本的护理技能和急救措 施,如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 处理突发情况等。
06
社会支持与政策法规解读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和完善
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作用
中医药治疗优势
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抗病毒药物 的副作用等。
常用中药及方剂
针对艾滋病患者的不同证型,可选用相应的中药及方剂进行治疗。如清热解毒类中药(如 金银花、连翘等)、益气养阴类中药(如人参、麦冬等)以及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方 法。
1 2
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卫生、教育、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 合力。
加强社会组织培育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 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3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将艾滋病纳入医保范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和宣传
《艾滋病防治条例》宣传
01
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
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原理
01 02
HIV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进 行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者需进行确证试验。确证试验常用蛋白印迹 法(WB)或条带免疫试验(LIA)。
病毒载量测定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IV病毒载量,了解病情进展、确定疾 病分期和治疗时机、判断治疗效果等。
政策法规解读
02
详细解读国家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政策法规,如“四免一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p41 – 跨膜蛋白
➢ ENV 印迹最不敏感 ➢ 存在贯穿疾病的全部过程 ➢ 和 HIV-2没有交叉反应, 但常常和 HIV-1的O亚型有交叉
15
GAG 抗体 (group antigen spe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fic)
▪ p24 - Core associated protein 衣壳蛋白
➢ 常常首先被检测到 ➢ 特异性非常低 ➢ 抗体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
11
HIV生活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 12
HIV感染细胞过程
HIV-1囊膜糖蛋白gp120与靶细胞上的受体CD4结合 gp120的构象发生改变
继而与靶细胞上的辅受体CCR5结合 导致gp41的构象改变
暴露其融合肽并插入到宿主细胞膜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13
Mature forms of HIV in a tissue sample
➢ p66比 p51通常较多出现 ➢ 通常在发现ENV和GAG30-60天后能检测到p66 ➢ p66 与HIV-2很容易有交叉反应
➢ p66抗体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
➢ p51 抗体诊断价值小
▪ p31 – 内切酶
➢ 常常与p66同时检测到
➢ p31抗体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
➢ 容易和GAG片段p32混淆
HIV-1亚型的鉴定和区分,主要是根据HIV-1 env基因C2-V3区的不同序列来决定。
8
HIV病毒电镜模式图
9
10
HIV基因组
▪ HIV基因组由两条单股正链 RNA组成。 ▪ HIV RNA长约9.2~9.7kb,含3个结构基因
( env 、 gag、pol),6个调节基因(tat、 rev、nef、vif、vpu、vpr),5′端和3′端各含 长末端序列。 ▪ ENV:gp160、gp120、gp41 ▪ GAG: P66、P51、P31 ▪ POL:P55、P24、P17
▪ p17 - Matrix associated protein 内膜蛋白
➢ 诊断价值低 ➢ 特异性低
▪ p55 - Precursor
➢ p24 + p17 + LMW (9 kd + 5 kd)
▪ 片段
➢ p39 + p42 ➢ p32
16
POL 抗体
▪ p66 and p51 – 逆转录酶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 世界首次有关 艾滋病的正式报道 。
➢目前,艾滋病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20
艾滋病的特点
1.潜伏期长 2.传播快 3.波及面广 4.病死率高
21
1987年CDC对HIV感染分类方法
▪ 急性期 ▪ 无症状期 ▪ 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 ▪ 临床期(艾滋病期)
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药物只能抑制病毒。
注意:艾滋病不要误写为“爱滋病”。
5
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英文名词
▪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 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 滋病是译音。
17
HIV生物学性质
➢HIV对外界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远低于HBV, 常用消毒剂均可使其失活。
➢0.5%次氯酸钠或70%酒精1min即可使HIV失活。 ➢HIV离体干燥环境下2至7min即可失活。 ➢HIV对热敏感,WHO推荐100 ℃20分钟灭活
HIV。
18
HIV对外界的抵抗力
HI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
22
急性期症状
▪ 50%以上的患者在感染后2周到2个月出现。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发热、皮
6
一、HIV病原学
▪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属于卫生部颁 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的危害程 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 HIV分为HIV-1和HIV-2两型,全球85%以上的艾 滋病是由HIV-1型引起。 HIV-2主要集中在南非 等地,在我国远洋船员、归国人员中发现HIV-2。
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对热很敏感,
100℃20分钟可将其灭活,实验室条件下
56℃30分钟可灭活,因此,注射器具、医疗用
具经过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汽消毒完全可以达
到消毒目的。HIV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耐碱
不耐酸,酸性消毒剂有良好的效果。对紫外线
不敏感,紫外线不能杀死HIV,但可减低其活
性。
19
二、艾滋病的发现及传播
14
ENVelope 包膜抗体
▪ gp160 - gp41四聚体
➢ 比 gp41单体浓度高 ➢ 常常被首先检测到指标之一 ➢ 存在贯穿疾病的全部过程 ➢ 与HIV-2 有一些交叉反应
▪ gp120 – 外膜蛋白 + Trimer of gp41
➢ 浓度比 gp160低 ➢ 与gp160检测到非常特异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给人类社会带了 巨大的灾难。人类在与各种传染病的长期斗争 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艾滋病的出现, 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与其他传染病相比,艾 滋病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如潜伏期长, 主要经性接触或注射毒品传播,传染源不易发 现和控制。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 与人的两种最敏感的行为——吸毒和性行为有 直接关系。吸毒与性乱这类社会顽症和艾滋病 混杂在一起使原本单纯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变得 复杂而敏感,传统的以生物学手段为主的传染 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经受着严峻的挑战。
7
HIV-1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其在传播过程中, 产生很多亚型。目前流行的亚型有11个,为主要 群体(M群:A、B、C、D、E、F、G、H、I、 J亚型)和次要群体(O群:O亚型)。 各亚型 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A-H亚型间差异一 般在22%-35%之间,而O亚型与A-H亚型之 间差异高达50%以上。
2
内容
▪ AIDS & HIV基本知识 ▪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特点 ▪ 防治策略与干预措施
3
第一部分 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
基本知识
4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一种慢性的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
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侵入人体后,直
接侵犯CD4+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 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
➢ ENV 印迹最不敏感 ➢ 存在贯穿疾病的全部过程 ➢ 和 HIV-2没有交叉反应, 但常常和 HIV-1的O亚型有交叉
15
GAG 抗体 (group antigen spe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fic)
▪ p24 - Core associated protein 衣壳蛋白
➢ 常常首先被检测到 ➢ 特异性非常低 ➢ 抗体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
11
HIV生活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 12
HIV感染细胞过程
HIV-1囊膜糖蛋白gp120与靶细胞上的受体CD4结合 gp120的构象发生改变
继而与靶细胞上的辅受体CCR5结合 导致gp41的构象改变
暴露其融合肽并插入到宿主细胞膜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13
Mature forms of HIV in a tissue sample
➢ p66比 p51通常较多出现 ➢ 通常在发现ENV和GAG30-60天后能检测到p66 ➢ p66 与HIV-2很容易有交叉反应
➢ p66抗体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
➢ p51 抗体诊断价值小
▪ p31 – 内切酶
➢ 常常与p66同时检测到
➢ p31抗体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
➢ 容易和GAG片段p32混淆
HIV-1亚型的鉴定和区分,主要是根据HIV-1 env基因C2-V3区的不同序列来决定。
8
HIV病毒电镜模式图
9
10
HIV基因组
▪ HIV基因组由两条单股正链 RNA组成。 ▪ HIV RNA长约9.2~9.7kb,含3个结构基因
( env 、 gag、pol),6个调节基因(tat、 rev、nef、vif、vpu、vpr),5′端和3′端各含 长末端序列。 ▪ ENV:gp160、gp120、gp41 ▪ GAG: P66、P51、P31 ▪ POL:P55、P24、P17
▪ p17 - Matrix associated protein 内膜蛋白
➢ 诊断价值低 ➢ 特异性低
▪ p55 - Precursor
➢ p24 + p17 + LMW (9 kd + 5 kd)
▪ 片段
➢ p39 + p42 ➢ p32
16
POL 抗体
▪ p66 and p51 – 逆转录酶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 世界首次有关 艾滋病的正式报道 。
➢目前,艾滋病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20
艾滋病的特点
1.潜伏期长 2.传播快 3.波及面广 4.病死率高
21
1987年CDC对HIV感染分类方法
▪ 急性期 ▪ 无症状期 ▪ 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 ▪ 临床期(艾滋病期)
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药物只能抑制病毒。
注意:艾滋病不要误写为“爱滋病”。
5
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英文名词
▪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 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 滋病是译音。
17
HIV生物学性质
➢HIV对外界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远低于HBV, 常用消毒剂均可使其失活。
➢0.5%次氯酸钠或70%酒精1min即可使HIV失活。 ➢HIV离体干燥环境下2至7min即可失活。 ➢HIV对热敏感,WHO推荐100 ℃20分钟灭活
HIV。
18
HIV对外界的抵抗力
HI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
22
急性期症状
▪ 50%以上的患者在感染后2周到2个月出现。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发热、皮
6
一、HIV病原学
▪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属于卫生部颁 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的危害程 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 HIV分为HIV-1和HIV-2两型,全球85%以上的艾 滋病是由HIV-1型引起。 HIV-2主要集中在南非 等地,在我国远洋船员、归国人员中发现HIV-2。
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对热很敏感,
100℃20分钟可将其灭活,实验室条件下
56℃30分钟可灭活,因此,注射器具、医疗用
具经过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汽消毒完全可以达
到消毒目的。HIV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耐碱
不耐酸,酸性消毒剂有良好的效果。对紫外线
不敏感,紫外线不能杀死HIV,但可减低其活
性。
19
二、艾滋病的发现及传播
14
ENVelope 包膜抗体
▪ gp160 - gp41四聚体
➢ 比 gp41单体浓度高 ➢ 常常被首先检测到指标之一 ➢ 存在贯穿疾病的全部过程 ➢ 与HIV-2 有一些交叉反应
▪ gp120 – 外膜蛋白 + Trimer of gp41
➢ 浓度比 gp160低 ➢ 与gp160检测到非常特异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给人类社会带了 巨大的灾难。人类在与各种传染病的长期斗争 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艾滋病的出现, 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与其他传染病相比,艾 滋病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如潜伏期长, 主要经性接触或注射毒品传播,传染源不易发 现和控制。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 与人的两种最敏感的行为——吸毒和性行为有 直接关系。吸毒与性乱这类社会顽症和艾滋病 混杂在一起使原本单纯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变得 复杂而敏感,传统的以生物学手段为主的传染 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经受着严峻的挑战。
7
HIV-1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其在传播过程中, 产生很多亚型。目前流行的亚型有11个,为主要 群体(M群:A、B、C、D、E、F、G、H、I、 J亚型)和次要群体(O群:O亚型)。 各亚型 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A-H亚型间差异一 般在22%-35%之间,而O亚型与A-H亚型之 间差异高达50%以上。
2
内容
▪ AIDS & HIV基本知识 ▪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特点 ▪ 防治策略与干预措施
3
第一部分 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
基本知识
4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一种慢性的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
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侵入人体后,直
接侵犯CD4+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 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