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25)

合集下载

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GDP。

即县内生产总值,是年度内县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正因为其是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所以其是不可以叠加的,叠加了就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了,就会造成一些虚数。

比如说是今年一片老城提质改造,产生了产品和服务,算在今年GDP的增幅内。

如果你明年又算一遍,跟今年的GDP叠加,那么这片改造后的房屋就被算了两次了,这么叠加出的数字就会成为一个虚数,虚数就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经济状况,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经济状况,就失去其最实用、好用指标的作用。

说GDP的变化,通常是涨幅多少,上升、下降、回落百分点多少。

人均GDP。

即GDP按人头平均后的数字,他反映的内容是看看一个人倒底摊得多大点,看看一年的个人成效行不行,平均就是你尽管没有做事,但是你这个人作为一个数字已经被列入除数了。

就是说你是以除数的身份而存在,除完后你就知道你头顶的帽子有多大了。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四字用词我是想得通的,但是“一般预算”我就有点不清楚,难道说除了一般预算外,还有特殊预算内的财政收入呢,如果还有特殊预算内的财政收入,那会不会是税改前或者是封建社会时期所谓的苛捐杂税收入呢?是不是有点不符合法律呢?还是说这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说的是平时,非特殊状态,如果是特殊状态时地方财政是可以有除一般预算收入外的特殊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这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另外两驾马车是出口和投资。

消费体现水平高说明“民富”,特别是除食品等必需品外的消费占比大,更能说明这个地区的人民生活富裕,因为反映出的是个人或家庭能力除了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外,已经能购买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即包含奢侈品在内的其他商品了。

所以说一个地方同样数量的人,一年年的消费是可比的。

增长回落都可以知道,增长了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宽容,如果上年摊到个人的数字已经是很宽裕了,那么增长后就是更宽裕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比谁更节约,而现代经济理念则是比谁、比地方间的消费那个更高、更多。

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

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

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范玉凤;马宇博;赵晓明【摘要】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基础地位。

本文调查了河北省所有县市的综合实力,根据数据进行了排名,排名分为四个层次:即发达县(市)、较发达县(市)、欠发达县(市)和贫困县(市)。

河北应根据四类层次县域经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措施,以进一步推进整个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6(015)005【总页数】2页(P105-105,106)【关键词】县域经济;熵权法;TOPSIS分析法【作者】范玉凤;马宇博;赵晓明【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河北金融学院;河北金融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河北省县域包括22个县级市、107个县、6个自治县,据资料统计,2013年河北省县域人口6116.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83.41%, GDP 19404.81万元,占到全省GDP的68.56%,地方财政预算一般预算收入22,203,275万元,占全省的38.49%。

纵向来看,近年来河北省各县(市)立足自身优势,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各县域立足自身优势,形成了特色产业,例如安国药材、辛集皮革等,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调整与升级,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横向来看,河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显著差异。

河北省135个县市中,既有像迁安市、武安市、三河市等全国百强县,也有像尚义县、康保县等国家级贫困县,而且占全国贫困县28.9%,这些贫困县严重限制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

因此,客观了解河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并科学评价各县经济水平,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县域经济提升策略是提升河北省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举措。

(一)县域经济评价指标。

对县域经济进行评价,可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

考虑到指标的重要性以及指标数值的可取得性,本文确定的县域经济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范围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范围

附件1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范围及县(市)分类一、县、市(共96个)A类(22个):盂县、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长子县、沁源县、沁水县、阳城县、泽州县、高平市、山阴县、怀仁县、昔阳县、寿阳县、灵石县、介休市、原平市、洪洞县、乡宁县、霍州市、柳林县、孝义市B类(38个):清徐县、阳曲县、古交市、左云县、平定县、黎城县、沁县、潞城市、陵川县、应县、榆社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定襄县、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蒲县、侯马市、文水县、交城县、交口县、汾阳市C类(36个):娄烦县、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大同县、平顺县、壶关县、武乡县、右玉县、左权县、—1 —和顺县、平陆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汾西县、兴县、临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二、市辖区(共23个)太原市小店区、太原市迎泽区、太原市杏花岭区、太原市尖草坪区、太原市万柏林区、太原市晋源区、大同市城区、大同市矿区、大同市南郊区、大同市新荣区、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矿区、阳泉市郊区、长治市城区、长治市郊区、晋城市城区、朔州市朔城区、朔州市平鲁区、晋中市榆次区、运城市盐湖区、忻州市忻府区、临汾市尧都区、吕梁市离石区—2 —附件2—3 —附件3—4 —— 5 —附件4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测评方法山西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测评方法以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为主,实行加权汇总百分评定制。

一、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指标体系中正指标、逆指标及其他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

(一)正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所谓正指标,是指实际值越大,在考核评价中所起的正面效应也越大的指标。

正指标无量纲化公式一般形式为:i Z =121()(100i x m m m -+⨯--基础分值基础分值) 其中,i Z 为i x 的无量纲化值,i x 为实际值,1m 、2m 为指标i x 各县(市)(或各市辖区)当年的不允许值和满意值。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权数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权数
3
7、财政总收入及人均水平(40%)
7
一般预算收入及人均水平(60%)
8、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
3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
二、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
39.5
10、小学五年巩固率(50%)
初中三年保留率(50%)
2
1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
2
1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
3
13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33%)
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耗水量(67%)
4
26、大气综合污染指数(40%)
7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3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0%)
2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
2
城市污水处理率(50%)
28、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1
29、耕地保有量
附件2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权数
指标名称
权数
一、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32.5
1、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水平
6.5
2、粮食总产量
2
3、工业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3
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0%)
5
服务业增加值及人均水平(50%)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人均水平
2
6、固定资产投资及人均水平
1
14、公路密度
1
15、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支出与经常性收入增速比
3
16、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67%)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33%)
1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5
18、人口自然增长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3]1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3]1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3.13施行日期2013.03.13文号晋政发[2013]10号主题类别机关工作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3】1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2013年3月13日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的重大战略部署,引导和激励各县(市、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科学考核和客观评价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再造一个新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评价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条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围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等重要任务,带动农村、农业和农民加快发展,实现强县富民的根本目标。

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分类定量综合监测考评,客观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各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效调动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条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导向原则,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引导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要工作和重点任务,体现综合考评的效果;坚持近期和长远相兼顾的原则,体现考评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坚持分类考评、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考虑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注重考评方法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推动县域经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2006年修订)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2006年修订)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200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公布日期】2006.07.18•【字号】湘办发[2006]17号•【施行日期】2006.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湘办发[2006]17号)各市州、县市区委,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重新修订的《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6年7月18日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湘发 [2004]17号)和2005年12月5日省委常委会议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修改完善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的精神,经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考核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求真务实、公开透明和群众认可的原则,既考核发展速度,又考核发展质量;既考核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又考核可持续发展能力,力求全面反映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县市区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局面。

二、考核的对象及内容1.县域经济考核分为经济强县市考核和发展速度考核。

经济强县市考核的对象为全省88个县市,发展速度考核的对象为全省88个县市和鼎城、君山、赫山、资阳、苏仙、北湖、冷水滩、零陵、永定9个市辖区。

2.经济强县市考核。

经济强县市的考核标准是:GDP(现价)在4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在3亿元以上,人均GDP、人均财政总收入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GDP增长速度(可比价)、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办字[2013]101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办字[2013]101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办字〔2013〕10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13年9月12日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县(市)明确方向、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制定如下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一、县域经济评价体系(一)指导思想。

按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围绕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县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全面反映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特征,找出薄弱环节,明确突破方向,推动县域经济在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选择既相互独立、又交叉互补的指标,构建一个代表性强、能够比较完备地评测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特点的指标体系,达到全面、客观反映县域经济现状的目的。

2规范性原则。

评价体系中所有指标数据均须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3可比性原则。

尽量采用可比性较强的相对指标和县域发展中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性指标,以保证所有县域单位在统一的平台进行比较和测评。

4可行性原则。

包括可计量性和可操作性。

选取的指标能够定量描述,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科学、完整,不宜过多、过细,避免给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带来较大困难。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6.29•【字号】陕政发〔2016〕30号•【施行日期】2016.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的通知陕政发〔2016〕3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修订后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2016年6月29日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支撑保障全省“追赶超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与专项相结合,总量与增量相结合,着重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聚焦发展短板,更加侧重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创新驱动和脱贫攻坚、居民收入提升等发展成就。

第三条监测考评范围为全省107个县(市、区),其中县(市)、城区分开考评。

撤县设区的地区,从国务院批复的第二年开始,退出县(市)考评范围,纳入城区考评范围。

第四条监测考评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民生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和谐指标五大类。

其中县(市)监测考评指标为33项(详见附件1);城区监测考评指标为28项(详见附件2)。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监测考评具体指标可动态调整。

第五条监测考评以功效系数法为核心,采用综合加权汇总万分评定制的办法,先对县域综合监测考评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根据各项指标权重加权汇总,依照综合得分,对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排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全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增加值 (3)
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 (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5)
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
财政收入与支出 (9)
金融机构存贷款 (10)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 (11)
和县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市各县区比较 (12)
各镇(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 (14)
各镇(区)规模以上工业入库税金 (15)
各镇(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 (17)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 (21)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 (25)
全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全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续)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增加值
单位: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续)
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财政收入与支出
单位:万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
单位:万元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
和县主要经济指标与
全市各县区比较
各镇(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万元
各镇(区)规模以上工业入库税金
单位:万元
各镇(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注:本表数据系按投资额≥50万元以上项目整理。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续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续二)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续三)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一)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二)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三)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四)
单位:元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一)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二)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三)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四)
单位:元
和县统计快报
2008.7
和县统计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