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2008-12-8 9:41:09

根据市委领导安排,8月下旬,市委组织部和市经委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河南漯河市、长葛市、郑州市及所辖的新郑市和巩义市,考察学习当地发展县域经济及加强干部激励的相关政策措施,实地参观了一批工业企业和园区,并同当地组织部门和经委(中小企业局)进行了座谈。从我们考察学习的情况看,近几年来,河南省以县域经济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一、河南省经济概况

河南是湖北的近邻,地处中原,全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158个县(市、区),总人口9869万。近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1、经济总量扩大。2007年河南GDP突破1.5万亿,达15058.1亿元,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居全国第5位;地方财政总收入1529.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7年,河南人均GDP15257元,居全国第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1.6元。

3、工业实力增强。近年来,河南工业由弱变强,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原煤、铝、黄金、十种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4、农业基础雄厚。河南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2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新增粮食产量

占全国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不仅解决了河南这一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要外调大约200亿斤粮食支援外省。

5、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除经济发展迅猛外,河南的各项基础设施和经济软环境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河南高速通车里程和铁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第一,河南很多城市也因此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也是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由其所形成的“郑州价格”是世界小麦、棉花和白糖等领域的主要参考价格之一。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最主要的增长点。2007年,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达10624.4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70.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目前,河南县域经济已进入提质增速、加快转型、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的新阶段。我们这次实地考察的五个市,除漯河、郑州属地级市以外,其余三个市均为县级市,且在河南省的县域经济考评中列在第一梯队。

三个县级市的基本情况分别为:巩义市面积1041平方公里,人口80.5万,辖1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89.4亿元,财政总收入近3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列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第一位;新郑市面积873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9个镇、3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48.3亿元,财政总收入26.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列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第三位;长葛市面积648.6平方公里,人口70万,辖8个镇、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5亿元,列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第十一位。

透过我们参观考察的五个市, 综合分析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1、县域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2年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五个突破”:一是去年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624.4亿元,比2002年增长99.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6%,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二是县域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427亿元,比2002年增长152.9%,占县域GDP的比重达到51.1%,比2003年提高12.5个百分点;三是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大关,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四是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1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五是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支出超过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9倍和3倍,收入超5亿元

生建筑陶瓷、棉毛纺织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冶炼、塑料编织、食品加工及保鲜、木质板材等为主的九大支柱产业,年销售收入近400亿元。

3、食品产业迅猛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河南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目前全省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1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0家,过5亿元的24家,粮食、肉类、乳品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450万吨、578万吨和255万吨,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500亿元。目前,国内市场上每10箱方便面中就有3箱出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中就有5根出自双汇(河南漯河),每10个汤圆中就有6个出自三全(河南郑州),每10个饺子中就有5个出自思念(河南郑州)。从考察的几个地方来看,漯河市共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687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1家,超20亿元的企业3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超亿元的企业98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4%,贡献率58.8%。培育出了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2007

年销售收入303亿元,品牌价值106.4亿元,居全国食品工业企业榜首;培育出了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今年,经国家食品工业协会批准,漯河市中原食品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盛会,定名为“第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长葛市众品食业成立于1993年,从一家县级国有小肉联厂起步,现已成为集农产品加工、食品制冷和冷链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是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2亿元,其两大主导产品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新郑市“好想你”枣业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家濒临倒闭的乡果品厂起步,逐步发展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红枣加工企业,该公司集红枣科技开发、示范种植、冷藏保鲜、加工出口、枣园风情旅游于一体,开发出“好想你”枣片、枣干、枣粉、保鲜枣、香酥枣、脆枣、红枣醋饮品、新郑红酒等十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产品,去年创产值2.6亿元,利税2600万元,带动了3000多户枣农致富。孟庄镇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枣、每个农户种一亩多地10多棵枣树,年可增收6000多元。

4、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县域工业聚集发展。河南各县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聚集发展。巩义市有15家工业园,其中市级工业园6家、镇办特色工业园5家、重点企业工业园4家,工业园企业总数达到600

多家,去年有196个新开工建设项目,完成销售收入430亿元。新郑市有6家工业园,共有企业835家,去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53%、54%。其中龙湖科技教育产业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已建成11平方公里,入驻各类项目12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0个;中原食品工业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建成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60多家,拥有白象食品、受厨植物油、思念食品、四季胖哥、兰州小二黑等一批知名品牌,去年实现税收

1.25亿元,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

三、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

1、调动各方积极性,是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河南各级各部门非常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特别是干部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一是注重用活干部政策。从考察的几个地方来看,在干部职数、任职年限管理等方面政策环境比较宽松,特别是在鼓励干部扎根基层发展县域经济、乡镇经济方面力度比较大。河南省委创新干部人事管理机制。规定巩义等五个重点扩权县(市)的党委书记由所在省辖市的市委常委兼任。对埋头苦干、做出贡献,在一个县(市)担任党政正职8年或党委正职5年以上的干部,经考察可提拔为副市(厅)级干部,并要求其分别留任2年和5年以上,以鼓励县(市、区)党政正职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我们考察的郑州、许昌、漯河等地级市都出台相关政策对乡镇党政主职给予政治上的激励,并配套完善考评体系。郑州市委组织部于2004年出台《关于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若干意见》(郑组[2004]18号),鼓励乡镇党政正职在基层干事创业,对在同一乡镇(办事处)连续担任党委书记5年以上,或连续担任党政正职8

年以上,或在不同乡镇(办事处)连续担任党政正职10年,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经考察可享受副县级待遇,并继续留在现职岗位上工作,一般不少于2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对乡镇党政正职的政治激励和管理,郑州市委组织部又于2006年出台《关于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补充规定》,对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提拔为副县级干部补充了6条经济社会发展业绩等方面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享受副县级待遇乡镇党政正职的管理办法及退出条件。漯河市和许昌市也出台了相同或相似的政策(漯河市2004年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许昌市委2005年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管理的意见(试行)》)。从政策执行的情况看,巩义市目前已有8名党委书记明确副县级;长葛市对综合经济实力在许昌市排位名列前茅或位次进步快,并连续两年获长葛市“经济发展先进奖”的乡镇党委书记,优先推荐为副县级干部人选。

二是注重促进和保护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为鼓励机关干部“下海”创业,长葛市允许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三年内停薪留职,三年后要求回原单位的职级待遇不变,工龄连续计算;辞去公职的,原单位按上年工资的3倍一次性发给辞职补助费。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倾心呵护。巩义市对贡献突出的企业负责人给予市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政协代表待遇,该市有两名全国人大代表,都是企业界人士;市委、市政府聘请了7位企业老总为“经济顾问”,经常就经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问计于他们;每年评选“工业发展功臣”,市领导敲锣打鼓为入选者送金匾;对骨干企业负责人,市委、市政府还定期组织他们体检。

三是注重科学考评和奖励,强化过程和目标管理。2007年,漯河市出台了《市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2008年出台了《关于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行过程管理的通知》。巩义市实行了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对乡镇、市直单位、企业分别设立了“奋进杯”、“公仆杯”、“贡献杯”项目,每月一评比,每季度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对实现“双过半”且位居前五位的乡镇,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4000元、2000元;年终评选金杯、银杯、铜杯若干名,分别给予6万元、4万元、3万元奖励。新郑市在全市开展了发展工业经济“四比”擂台赛,每月一检查,每季度一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获得第一名的乡镇奖励1.2万元、第二名的奖励8000元。

2、突出工业强县(市),是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快,主要增长点还是工业化。在促进工业化方面,河南各地主要在五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我们考察的巩义、新郑、长葛三个县级市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总抓手”,每年筛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采取“四大家”领导分包和经济主管部门联系,实行项目建设例会和现场办公制度,建立台帐,确保如期建成达产。巩义市提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成立了14个重大项目推进组。集中力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去年该市共完成工业项目投资75.6亿元,同比增长25%;新郑市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内资外资项目一起上,工业、农业、城建和社会事业项目一起上”,去年对十个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运行机制,提高了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建设投产率,去年全市共落地项目237个,开工建设196个,建成投产97个。

二是积极破除瓶颈。为缓解土地瓶颈,新郑市坚持重点园区用地、标准化厂房建设用地、重点企业用地“三优先”原则,确保全市每年不低于8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园区建设,各乡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20%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各乡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内部挖潜的土地存量按“谁盘活、谁利用”的原则用于本地工业项目建设。由于企业众多,为了提高用地效率,新郑市还规定,除特殊行业外,对固定资产投资低于4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原则上要求统一进入标准厂房,通过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发展生产。为缓解资金瓶颈,新郑市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市财政局根据投资额给予一定奖补;组建了金桥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每年组织银企对接活动不少于2次。

三是致力结构调整。巩义市由财政列支5000万元设立“工业结构调整基金”,用于支持企业战略重组、改制上市、自主创新,推动了该市的企业规模重组好戏连台,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企业上市硕果累累。

四是力促技术创新。巩义市设立了科技发展基金,基金额已超1000万元,近几年市、镇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每年都在500万元以上;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市共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郑州市级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3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8个;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全市有3000多家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页,60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该市先后被河南省确定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试点县市”,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

五是着力建设企业家队伍。巩义市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家到广东、浙江、上海、山东、苏南等地参观学习,定期组织“新经济论坛”讲座,今年还计划分批组织企业家到境外培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考察等经费,市财政还给予补助;他们十分注重企业人才引进,明确规定对曾获国家、省科技成果奖、重大可转化专利持有人、在实际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由用人单位无偿提供住房一套,并配备专用交通工具,连续工作满五年的住房归其所有,其配偶、子女由劳动部门和用人单位优先安排就业。耕生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都是从洛阳耐材设计院高薪聘请的;永通特钢公司的总经理是从北京高薪聘请的博士后。

3、全力招商引资,是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河南各地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借外力激发活力,靠开发加快发展。我们考察的巩义、新郑、长葛三个县级市去年分别引进资金75亿元、35.6亿元、43.6亿元。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 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 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

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 18.4%。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 %和0.57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青阳县丁桥镇金鑫 2011年 6月 根据县委党校 2011年干部任职培训班教学计划安排,通过前段时间赴苏州考察学习所获得经验, 本人认真撰写了此调研报告, 内容主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 。经过改革开放 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寻求 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那么,从县域这一层面来看,什么样的发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什么是有悖科学的发展, 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实际, 我认为, 迄今县域发展过程中背离科学道路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 表现一:“工业至上论” 在产业选择上,不顾自身条件, 违背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 普遍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县” 、“兴县” 、“强县”的战略。与城市经济特点不同,我国县一级经济与“三农”密切联系,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生态涵养功能。如果我国 2000多个县都来集中搞工业建设, 那么谁来解决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目前,县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 若不发展工业, 如何保证农民的增收和地方财政 收入?对于农民增收, 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 但持续增收仍难有保证。由于免除农业税, 工业薄弱的县级财政普遍困难,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公共支出需求的巨大缺口。解决这一难题的总体思路应当是, 在保持县域承担的主体功能的条件下,不断增大上级财政对县域的转移支付规模(“省县直管”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同时,鼓励县域因地制宜,适当发展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加工业及城市配套服务型产业。表现二:“重大轻小、重外轻内”从发展主体上,重视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引进外来投资商,而对中小企业、有特色的项目以及县域内本土成长的企业,缺乏应有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赵子龙12)

岢岚县与神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本文在对汾西县与蒲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运用相关经济系数对比法,对岢岚县和神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层比较,剖析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一、岢岚县和神池县基本概况 (一)两县简介 1、岢岚县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 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 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 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 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 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9%。全县辖2镇10乡204个行 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 口68066人,非农业人口14980人是全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畜牧大县。

岢岚县是山西省忻州地区辖县。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 岢岚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全县人均土地11.2亩,在全国2000多个县份中首屈一指;境内三大流域水量丰富,是晋西北少有的富水县。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已建好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按计划将在岢岚设3个出口,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209国道途经县境47公里,干线公路店临线纵贯南北55公里。宁(武)岢(岚)铁路由北入境直通县城, 计有31公里。晋西北循环公路横 贯东西82公里。各乡镇均能通行 汽车。 2、神池县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 —112°18′,北纬38°56′—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摘要]县城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发展县城经济首先要着力发展工业,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点,同时县城工业的发展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河南省县城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抓住重点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飞跃。 [关键词]县城经济;问题;对策 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级市)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由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以2004年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为例,分析其特点 1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04年全省县域经济完成GDP596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全省总量的67.7%。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6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全省的37.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5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全省的5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7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全省的49.5%。2004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达65个,比上年增加15个,其中超3亿元的11个,增加8个。其他一些重要指标也均占全省的较大比重。县域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全省迈上人均GDPl000美元的战略新起点作出了巨大贡献,2工业经济成为县城经济支柱。2004年,全省县域工业完成增加值26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在GDP总量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已达到44.1%。工业经济已成为各县(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已摆脱主要依靠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及农民收入的增长更多得益于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 3农村经济成效明显。2004年,全省县域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3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总产4260万吨,新增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畜牧业产值1116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9%。棉花、油料、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都有较快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优势进一步显现,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域逐渐形成。 4投资保持强势增长。2004年,全省县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6.7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占全省的29%。其中,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县(市)有20个,超过30亿元有12个,超过50亿元有1个。投资增幅超过全省平均的县(市)有57个,投资增幅在40%以上的有44个。 5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突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发生重大转换,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角。全省进入2004年全国百强县的巩义、偃师和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长垣、许昌等县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论是对一些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县,还是对一些农业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6扩权县(市)继续领跑县域经济。35个县(市)扩权试点的实践表明,扩权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扩权县(市)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兵。河南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全省县域平均人口74.16万,GDP平均规模43.19亿元,分别是全国县域经济平均值的1.63倍、1.35倍,而地方财政平均收入为1.2亿元,人均GDP6312元,仅为全国县域经济平均值的0.99倍、0.93倍。人口多,总量大,但人均低、实力弱的特点十分明显。二是生产要素聚集困难。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聚集困难,在不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 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 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 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XX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 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总数约 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 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党的xx大和xx大

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XX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1)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2008-12-8 9:41:09 根据市委领导安排,8月下旬,市委组织部和市经委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河南漯河市、长葛市、郑州市及所辖的新郑市和巩义市,考察学习当地发展县域经济及加强干部激励的相关政策措施,实地参观了一批工业企业和园区,并同当地组织部门和经委(中小企业局)进行了座谈。从我们考察学习的情况看,近几年来,河南省以县域经济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一、河南省经济概况 河南是湖北的近邻,地处中原,全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158个县(市、区),总人口9869万。近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1、经济总量扩大。2007年河南GDP突破1.5万亿,达15058.1亿元,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居全国第5位;地方财政总收入1529.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7年,河南人均GDP15257元,居全国第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1.6元。 3、工业实力增强。近年来,河南工业由弱变强,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原煤、铝、黄金、十种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4、农业基础雄厚。河南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2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新增粮食产量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

编者按:山东省邹平县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跨越崛起之路,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驻郑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邹平县“工业强县、统筹城乡”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供领导参阅。 山东省邹平县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邹平县隶属山东省滨州市,东接淄博,西邻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濒黄河,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858个行政村,人口73万,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 (一)经济发展情况 邹平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共建共享、跨越崛起之路,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先后超越山东省的寿光、滕州等经济强县(市)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 经过多年跨越发展,邹平县基本建立了以家纺服装、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档用纸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培养壮大了以魏桥集团、西王集团、长星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邹平先后被授予全国

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荣誉称号,2011年,邹平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11位、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3位。 (二)城乡统筹发展情况 近年来,邹平县以建设生态园林型现代化鲁西中等城市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实现大变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人口39万,基本搭起了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62%。加快推进新农村和社区建设,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3个,7个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环境审核。2008年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邹平县注重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教育投入34.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31.8万平方米,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8.36%。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211取暖、“三免惠民”工程,对全县初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对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实施农村小学生乘校车补助工程,收益学生近2万人。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深化创新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了每个镇办有一处规范的卫生院、每3000人左右有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500人左右有一处卫生室的标准。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建立疫病诊断机构为县域经济服务 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陕西省咸阳市是中国第一帝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来抓,把畜牧业作为该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着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狠抓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小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咸阳市畜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六位,已由传统的农业大市一跃成为畜牧强市,成为农民致富一个新的支撑点。可以说,畜牧业已成为咸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重大动物疫病却给咸阳地区畜牧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尤其近几年发生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猪蓝耳病,不仅使畜牧业遭受重大冲击,造成养殖者重大的经济损失,直接严重威胁到咸阳地区畜牧业当前和未来的健康发展,而且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危及人类健康。因此,控制咸阳地区重大疫病刻不容缓,而且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反思和解决。近些年动物疫病流行形势复杂,主要表现在单一病原感染少见,大多为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几种传染病在同一养殖场同时发生和流行,使临床表现复杂化。所有这些,都给动物疫病的快速确诊带来了困难,即使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医生,也常常无法做出明确诊断;而需要通过病原体形态学检查、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检测、血清学检查,甚至是免疫荧光、免疫酶染色技术等,才可做出确切诊断。另外,咸阳周边地区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没有相应的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难多发区于一体,是国家21世纪扶贫开辟重点县。怎么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进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别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xx县域经济进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县”和“可持续进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别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进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脚进展。2014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地点财政收入9325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元,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进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进展环境别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进展势头。 1 、积极哺育了支柱产业。我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将养殖、竹木、建材矿产、茶叶、绿色食品和药材等六大产业哺育成县域支柱产业。为此,制订了产业进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进展”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分行业、分区域实施的原则,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别断进展壮大。 2 、大力进展了民营经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县域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努力打破别合时宜的条框限制,放手进展民营经济。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从政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上打造好民营企业的进展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展。到2014年末,全县共进展民营经济经营实体近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3500家,拥有资产总额55亿元,从业人员近9万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34家,民营工业年产值达11.21亿元,实现利税2929万元,并涌现出富源牧业、建玲竹业等一批新兴骨干企业,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3 、别断加强了劳务输出。我县有城乡劳动力48.6万人,剩余劳动力达28万人。为此,县委、县政府将进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劳务输出规划,简化了外出务工各种手续的办理程序。在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治理站有序转移劳动力的并且,还在广州市设立了xx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劳务治理站,以广州为中心辐射整个南方劳务市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及时帮助外出民工处理劳资、合同、事故等纠纷。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致富的能力。经过十余年的进展,全县劳务输出人员常年稳定在15万人左右,占全县剩余劳动力的65%左右,年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累计收入达60亿元以上,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xx 作为一具山区贫困县,xx县域经济进展要紧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和妨碍: 1 、思想观念降后,进展氛围别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别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阔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降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妨碍县域经济进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降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打算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别到位,别善于抢抓机遇,别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别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方法少,想进展、求进展、促进展的氛围别浓。如近两年来为鼓舞进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更多相关的文章请参考免费公文写作范文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_范文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感谢您的阅读!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县、县级市、城市辖区、垦区、森工林区等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指导。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扩大十强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实施了支持强县、扶持弱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强县率先发展,中等县迅速崛起,弱县加速前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好局面。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生态良好、资源富集、科技实力较强、经贸活跃等优势,采取超常举措,真抓实干,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予少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和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十一五”期间,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超过全省平均增长幅度,县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有较大幅度增长,开创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往 所辖的县、市)的各指标数据。6。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抽样适度测定值KMO为0.869,说明因子分析可信度较强.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选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9.85%,由此可见这3个公因子足以反映原指标所含的主要信息. 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变量进行线性变换,公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公因子得分,并以其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加权求和可得各县域的综合得分.该得分越高,说明该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2.2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依据全省126个县域经济的综合得分,运用分层聚类法,可将全省县域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落后区4种类型(见表1,图2). 图2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 Fig.2Thespatialdifferentiationofeconomiclevelincounty—levelinHenanprovince(1)发达区.该区包括除商丘、信阳、驻马店3~一0.145之间.这些欠发达区在濮阳市、南阳市、个地级市市区以外的其它14个地级市市区,省直信阳市、新乡市呈相对小片分布,其余分散于其它管市济源市,除中牟县以外郑州市的其它县级市,地区. 洛阳市的新安县,三门峡市的义马市,共22个县域,占总县域数的17.46%,综合得分在0.452~1.986之问.该区除部分地级城市市区零星分布外,其余集中分布在陇海线以北、京广线以西地区.(2)较发达区.该区包括商丘、信阳和驻马店地级市市区,其余多分布在发达地级市市区周围,有郑州市的中牟县,洛阳市的孟津县、栾川县、伊川县和偃师市,平顶山市的宝丰县、舞钢市、汝州市,安阳市的安阳县、林州市,鹤壁市的淇县,新乡市的新乡县、获嘉县、辉县市,除武陟县外焦作市的郊县,平顶山市的鄢陵县、禹州市、长葛市,漯河市的临颍县,除卢氏县、义马市外的三门峡市的其它郊县,南阳市的西峡县、镇平县,商丘市的永城市,信阳市的新县,共33个县市,占总县域的26.19%,综合得分都在一0.104~0.396之间. (3)欠发达区.该区所辖市县数为40个,占全省县域单元数的31.75%,其综合得分在一0.358 (4)落后区.该区包括31个县市,占总县域的24.6%,综合得分在一0.599~一0.375之间.主要分布在商丘、周口和驻马店地区,呈相对集中连片分布. 表1河南省县域类型 Tab.1ThekindofecnomiclevelofeouiltiesinHenanprovince 由以上分析可知,河南省的欠发达型和落后型县域占56.35%,构成河南省县域的主体.并且发达区和欠发达区、落后区相差很大,发达型县域的综合得分最高达1.986,而落后型县域的最低分为一0.599,所以说河南省是由少数的发达型县域和 多数的欠发达型、落后型县域构成.在空间分布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县域经济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与国民生产总值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县域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对县域经济也更加重视。然而,当下我国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标签:县域经济新思路发展 2017年1月7日,我国首届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首都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对当下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524平方公里,占贵州总面积的1.43%。本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丈水森林公园、红军南渡乌江旧址、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有独具特色的地方特产金沙回沙酒,是中国驰名商标,同时也是贵州十大名酒。清池茶是汉代宫廷贡品,“清水塘”牌子清池翠片更是贵州十大名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为金沙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本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经济概述 县域经济是一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作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依托、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在区域经济的地理空間内,县级行政机关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县域内的各种资源,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1]。 县域作为中国主要的行政区域,该区经济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党和国家必须加强县域经济的建设,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县域的工作重心。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农问题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2016年,金沙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25.43亿元,与2015年比较,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29.57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112.26亿元,同比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73.63亿元,同比增长12.3%。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第三产业增加比重为33%,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经济周转速度明显优于第一产业,农业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此外,根据公安人口统计显示,金沙县2016年总人口为70068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57894人,非农业人口只有242791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5.34%,三农问题制约了金沙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