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高考真题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文言文阅读

专题04: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行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减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角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完整版)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二、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全国大纲卷10(5分)(设置守备)。
44三、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山东卷10分)5(4分)(56、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4分)(6。
7、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分)(7)要求)。
四、节选自《元史•彻里》(江西卷12分)8、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4分)8?(关键词:所以、安、鬻)9、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4分)9(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10、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的确:“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2.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
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由官吏污暴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 (4分)10(关键词:岂、良、所致。
)五、节选自《清史稿•陶澍传》(广东卷10分)11、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
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分)【注】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
(11“社仓法”12(3分)(12来劝励(好的)风气习俗。
13(3分) 【注】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13。
六、节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湖北卷9分)14、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完整版)文言文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精做江苏真题,掌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阅读简略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级(1)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有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相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剖析综合 C 级(1)辨析词句意义; (2) 概括内容要点。
一、 (2014 ·江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能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能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很多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奔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多半,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成天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他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完整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3文言文《宋史·范纯礼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全国卷3文言文《宋史·范纯礼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礼字彝叟,以(因为)父仲淹荫(yìn,恩荫。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知(主管,担任)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zhuānpì,砖,砖瓦)及工徒(工匠役徒)于一路(沿途),独(唯独,只有)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把,后面省略了“永安不受令”这件事)白(禀告。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陵使(古代四时巡察省视皇陵的陵官)韩琦(qí),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质问,责问)之,纯礼曰:“陵寝(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
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
为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皆在邑境,岁时(一年四时)缮治(修缮整治)无虚日(没有闲着的时候),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哪如,何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置(搁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认为对)其对(对答,回答)。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官署名。
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职掌稽核簿籍。
后世沿之。
至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宋代为刑部三司之一。
金元废。
明清时用为刑部司官的通称)员外郎出(离开京城到地方为官。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永和初年,张衡离开朝廷出任河间国相)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征调赋税)苛棘(严苛急切。
棘:通“亟”。
2024年新课标Ⅱ卷+文言文详细解析

材料二: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 泽劫(胁迫)留侯,强(竭力)要(要挟)曰:“为我画计 (筹谋计策)。”留侯曰:“顾(只是,不过)上有不能致 (招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如果确实)能无爱(吝 惜)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写信),卑辞(言辞谦恭)安 车(准备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 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 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 因(接续,然后)使辩士(辩才出众之士)固(坚决)请 (聘请),宜来。上知(了解)此四人贤,则一助(帮助) 也。”汉十二年,上从(跟随)击破布军归,疾(病情)益 (更加)甚(严重),愈(更加)欲易(更换)太子。
(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注]①段干木:战国初魏国名士。②孟贲:战国时勇士。商山四皓, 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 (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 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 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 )尽敬( ),孟贲不忍犯( )也。秦之 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 ( )兵强,威( )无不胜。却军( )还众( ),不犯( ) 魏境者,贤( )干木之操,高( )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 ) 欲废太子,吕后患( )之,子房教(之)以敬( )迎四皓而厚礼 ( )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 )四皓,以消( )高 帝之议,犹( )魏文式( )段干木之闾,却( )强秦之兵也。
材料三: 论者( )或( )曰:“魏文式( )段干木之闾( ),秦兵为 ( )之不至( ),非法度之功( ),虽( )全( )国有益, 非所贵( )也。”夫法度之功者,谓( )何等( )也?养三军之 士( ),明( )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 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 )非不锐( ),士众( )之力非 不劲( )也,然而至于( )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 度,其何益( )哉?使( )童子变( )孟贲[bēn]之意②,孟贲 怒之,童子操( )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 )也。
(完整版)全国卷语文真题历年(14--17)高考文言文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及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吾且往好体重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大国分画矣。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将曰:,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1)辨析文句意义;(2)归纳内容要点。
一、(2014·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第一时段(8~10分钟):读懂文言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答案第一段:针对严生的来信谈自己“二文”的主旨,并借此委婉道出自己不愿成为严生老师的原因——内不足为,外不足当。
第二段:进一步指出拒为严生师的原因,但并不拒绝以“言道、讲古、穷文辞”为师。
第三段:称赞严生为文畅远,向严生指出求师之道,并希望两人“交以为师”。
2.明意辨理: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为师之道,不在乎“名”,而在乎“实”;为师之“实”,在于“言道、讲古、穷文辞”,在于“好道”“求道”;在为师之“方”方面,可以“交以为师”。
第二时段(约10分钟):真题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答案及理由:答案选B。
A项“益”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充实。
B项“以韩责我”中的“韩”指韩愈,只能翻译成“用韩愈来要求我”,不能翻译为“用韩愈来指责我”。
C项“攻其车”中的“攻”,根据上下文,不能翻译成“进攻、攻打”;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句,再结合下文可以理解为“加工、加固”。
D项可以联想到《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意思为“吝啬”。
题型归类:实词解释题对应考点:B—(1)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答案选B。
A、C、D三项中的“其”都是代词。
B项中的“其”是副词,表期望语气,可联系《伶官传序》中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来理解。
“其”的用法可以根据位置判定。
A、C、D三项中的“其”后均是名词;B项中的“其”放在主谓之间,是作语气副词用。
题型归类:虚词辨析题对应考点:B—(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审出得分点:若,薄世,当答案至于老师的名称,正为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解析“若”,至于;“薄世”,浮薄的世人;“当”,承担。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审出得分点:知道,“谋于知道者”句式,诸答案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谋于知道者”,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其中的“知道”是古今异义词,精通学问之道;“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题型归类:语句翻译题对应考点:B—(3)__B—(4)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答案先在文中找出点明原因的句子,第一段中有“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第二段中有“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段中有“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再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题型归类:文意概括主观题对应考点:C—(1)__C—(2)第三时段(约5分钟):补充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不可一日忘实:实际上B.而不敢当.其礼者也当:承受,接受C.长其策,调.其六辔调:协调D.幸.而亟来幸:希望答案A解析实:内在,本质。
2.翻译下列句子。
(1)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2)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答案(1)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做老师),我该拿你怎么办呢?(2)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分,保全师生的本质,用自己有余的交换自己不足的,也就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
解析(1)得分点:“虽”,即使;“见”,偏指“我”;“若……何”,固定结构。
(2)得分点:“全”,保全;“易”,交换;大意对。
参考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阐述为师的主张,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它们的最终主旨没有不同。
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
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的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
至于老师的名称,正为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嘲笑谩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做老师),我该拿你怎么办呢?说内在实力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
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是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
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说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辨析章句的老师。
当今世间本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
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事。
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
人的认识是有相同与不同之别的,你不要用韩愈来要求我。
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
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
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
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些,哪里还要拜师呢?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
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分,保全师生的本质,用自己有余的交换自己不足的,也就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
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而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
柳宗元回复。
二、(2015·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第一时段(8~10分钟):读懂文言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案第一段:介绍欧阳发为学刻苦,尊师重道。
第二段:介绍欧阳发治学方面的特点。
第三、四段:介绍欧阳发治官方面的特点。
第五段:补充介绍欧阳发的家庭情况及作铭原因。
2.明事知人:概括欧阳发的主要事迹及性格作风。
答案欧阳发学习刻苦,对胡瑗极尽师礼。
长大后,更专注于学问,学养深厚。
为官时曾解决了皇曾孙服制问题,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爱好礼义。
性格耿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道德学问俱佳。
第二时段(约10分钟):真题训练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答案选C。
可用代入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到原文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
C项“申”解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