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考点5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试题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在中考历史考点中,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一、背景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发生在公元前221年,那个时候中国分裂为七雄时期,即战国时期。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阶段,各诸侯国之间进行着不断的争斗和联盟。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逐渐崛起,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壮举。
二、秦始皇秦始皇,即嬴政,是秦国第一位皇帝。
他是实现统一的关键人物。
秦始皇意识到战国时期一统天下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统一。
首先,秦始皇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他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任命中央官员来管理各地。
这一举措使得秦朝能够更加有效地统治全国。
其次,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改革。
他颁布了法令,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
并修建了一条连接南方和北方的长城,这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修筑长城的事件。
此外,秦始皇还着力推行农业开垦和水利建设。
他大规模开展了土地整治和灌溉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这为秦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秦统一战争秦朝建立和统一的关键环节是秦统一战争。
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与外交活动,秦国逐渐击败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完成了统一。
秦统一战争的第一个目标是打败齐国。
秦始皇任命王翦和李斯等将领前往齐国,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最终,秦军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苏秦被俘,齐国灭亡。
随后,秦始皇派王翦和李斯攻打赵国。
经过一系列战斗,秦军击败了赵军,赵都被攻陷,赵王赵武被俘,赵国彻底灭亡。
此后,秦始皇又相继攻破了楚国、魏国、燕国、韩国和齐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大业。
四、秦朝的影响秦朝的建立与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种中央集权体制为后来的中国王朝提供了范本,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其次,秦始皇的法令和制度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免费下载】中考题分封制 商鞅变法 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题集

一、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2012·温州).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
”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金瓶掣签制2、(2012·连云港).“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其中“周制”指()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2012·泰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4、(2012·聊城).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
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 D行省制5、(2012·广东).《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6、(2012·汕头).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7、(2012·湛江)1.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8、(2012·随州).“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 )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二、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9、(2012·湖南怀化)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D.推行县制10、(2012·湘潭).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11、(2012·南京市).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案

可问:三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由谁任免?
③那么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呢?
阅读材料一: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朝就是因为分封,诸侯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板书提示
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
措施军事方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御匈奴,筑长城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一)、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板书下同)
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板书下同)
①至高无上的皇帝制,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皇帝”称谓的由来
始皇帝、二世、三世……千万世
秦国秦朝;秦王嬴政秦始皇
请你提一些建议:统治者对于不同的见解应当怎样妥当地处理?
影响:积极方面:加强思想统治,有利于统一。
消极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课堂总结
课堂讨论:议一议:“我看秦始皇”
有人说秦始皇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试评述一下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要求:既有论点(判断的结论),又有说明论点的依据(相关的史实和你的分析),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皇帝、三公、郡县制、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2、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课外材料,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019中考历史总练习知识总结-大一统的秦汉帝国.doc

2019中考历史总练习知识总结-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专家诠解考点趋势【考点趋势诠解】——把握规律有的放矢【知识网络看点】——夯实基础扎实备考考点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1.秦兼并六国〔1〕原因:统一成为大势所趋;秦国实力最为强大;秦王嬴政策略英明。
〔2〕过程:公元前230一前221年,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秦始皇嬴政〔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4〕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②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符合了广大人民的统一愿望,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①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对皇帝负责。
〔2〕经济上:统一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
〔3〕文化上:“书同文”、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隶书”〔程邈所创〕;〔4〕军事上: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南击越族,修建灵渠。
〔5〕思想上: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3、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1〕积极:①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奠定了我国长期统一的基础;②使统一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2〕消极: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4.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1.对于统一的认识:①“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 (一)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教案(一)审核:初三历史组课时:1 课型:复习课时间:2014.2.20【教学目标】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复习重点】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2、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进行的措施。
【复习难点】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进行的措施。
【教学方法】练习法自主学习和讨论相结合法巩固训练法【复习导航】学生根据教材和导航提示自主学习:一、“秦王扫六合”(一)秦的统一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思想: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扩大疆域,稳定边境,巩固统一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二、“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②严酷的刑法③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经过: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②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
④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四)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1、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 VS 汉王刘邦)2、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中国古代史提纲

中国古代史提纲中国古代史提纲中国古代史提纲(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主线索)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始作俑者:秦1.秦统一六国:①政治上:长年战乱,人们渴望和平,渴望统一。
(1②经济上:经过商鞅变法,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经过: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3)建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咸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战乱的局面。
(4②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秦巩固统一:为适应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而形成方方面面的集权①中央: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1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以加强思想控制)。
(5①北击匈奴夺河套,修筑长城临(洮)到辽(东)。
②统一开发大南疆,兴修灵渠连二江(长江、珠江)。
3.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顶峰:明清1.明朝建立:1368;朱元璋(明太祖);应天(南京);同年灭元。
2.专制统治的加强:(1)明太祖时期:唯我独尊,皇权最大①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2006年中考试题整理版:中国古代史(二) 国家产生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内容标准】(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006年山东省中考试题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06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非实验区用)1.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 战争频繁B. 诸候争霸C. 新旧制度更替D. 百家争鸣2006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历史试题1. 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请你算一算,这一事件距今(2006年)应是多少年A. 2479年B. 2480年C. 2481年D. 2482年【内容标准】(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1.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2006年海南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科试卷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内容标准】(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1.下列哪次战役结束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通州市2006年初三历史结业考试试卷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6、战国七雄中,后来实力最强的是秦国(√ )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三、填图识图题(填图3分,识图2分,共5分)51、在下图中填出A、B、C所示国家、战役或都城的名称。
战国七雄图A秦国B楚国C齐国【内容标准】(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基础知识1、秦兼并六国⑴过程①后,东方各国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
②公元前230年至年,秦王陆续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⑵意义: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
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各族人民达到共同心愿,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⑴政治上:创立了①最高统治者称,总揽全国。
②在中央设、、,分管、、。
③在地方上,推行⑵经济上:统一和,在全国统一使用铜钱。
⑶文化上:统一,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
⑷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的建议,实行“”。
⑸军事上:①派北击匈奴,修筑了西起、东到的万里长城。
②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兴修。
沟通、。
为,提供了有利条件。
3、秦的疆域东到,西到,北到,南到。
二、练习1、中共十七大指明了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方向,加强了反腐败的监督体制,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中,分管检察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合的是A、废除丞相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建立皇帝制3、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曾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
”秦长城的主要功能体现在A、扩大秦朝疆域B、炫耀国威C、划定国界D、军事防御工程4、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统一的观念有悠久历史,深厚的根基,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A、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的诗句反映了秦王嬴政的哪一功绩A.统一六国B.创立一套中央集权制度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D.兴修灵渠6、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7、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5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深度解读:秦兼并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结束了战国以来的社会动荡,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体现。
学习这个考点有助于考生理解国家一统的重要意义。
二、层次内容:本考点为了解层次(属于理解和运用层次要求),复习时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直击中考:从我省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该考点时有出现,且以选择题出现,考察历史知识的再现与理解能力,属于显性知识识记和知识迁移考察。
、 统一中国成为不可抗拒的事实。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的 国家是 。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①、创立了一套 的 。
最高统治者称为 ;在中央设 、 太尉、 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 。
②、统一文字为 、货币(统一使用 钱)、度量衡。
③、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
④、北筑 ,南修 。
、(2010年·东莞)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
”“秦法政”不包括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措施。
【答案】A
、(10·东莞)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
秦王最后“扫”的是
A .楚国
B .燕国
C .齐国
D .魏国
2、(10·汕头)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
右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 他上面文字的文体是
A 、大篆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3、(09·佛山)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
A .商鞅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北魏孝文帝
4、(09·汕头)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A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 .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 .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赢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 .秦国主要依靠赢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赢政
5、(06·宜宾)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A .夏
B .唐
C .周
D .秦
6、(09·苏州)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
A .秦始皇赢政
B .汉武帝刘彻
C .唐太宗李世民
D .元世祖忽必烈
7、(07·淄博)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之先河。
其重要举措是
A .推行郡县制
B .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C .开创科举制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08·广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北京”,
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这种典型
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
A .是中国画与西洋画巧妙结合的缩影
B .是由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出来的
C .起源于清代
.体现了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的特色
、(10·莱芜)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10·临沂)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
战国时期,泰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会通河
3、(10·娄底)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
A .推行郡县制
B .罢黜百家
C .修筑长城
D .统一文字
4、(10·南京)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啊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A .突厥
B .女真
C .契丹
D ..匈奴
5、(10·扬州)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6、(09·衡阳)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 .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 .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7、(08·泉州)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 .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 .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 .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 .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8、(06·茂名)请你仔细看看右边的《货币统一图》,它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大禹建夏“家天下
B .诸侯争霸战火烧
C .商鞅变法促发展
D .一统江山是秦朝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治而设置的官职中不属于中央官职的是
A .丞相
B .郡守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2、不盲目的放大历史人物的功过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就秦始皇而言,他实施暴政,焚书坑儒,但我们依然不能抹去他在历史上的功绩,最主要因为他
A .推行了郡县制
B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C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局面
D .修筑长城
3、秦始皇开凿灵渠的本质目的是为了
A .方便交通
B .加强统治
C .发展商品经济
D .开发珠江三角洲
4、秦始皇在南海等地设郡,还移迁50万人与当地人杂居的目的是
A .加强统治
B .开发南疆
C .民族团结
D .抵御侵略
5、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的实质是
A .秦始皇个性极其残暴
B .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的统治严酷残暴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6、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7、“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段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历史情况?
.秦以前B.秦朝C.西汉D.东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2)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4分)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2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