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功绩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出现无数君主,有贤君、有暴君、有昏君。
其中当以秦始皇的功过最具争议,每个人对他的评价都不同,所以引起我们对他的兴趣。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
秦始皇即位后,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余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对于秦始皇在位所推行的政策,人们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功大于过,也有人认为他过大于功。
对于历史,我认为只有客观地对待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
一、秦始皇的功绩第一,推行商鞅变法。
秦始皇采取商鞅的建议,实行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把自由民束缚于土地保障了社会的安定(3)奖励军功;依军功大小进行封爵奖励,也表明开始废除世卿世禄制。
使得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使得秦国的军事实力提高。
通过商鞅变法的各方面的措施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因此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中央集权制。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基业。
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设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制度。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有左右二人,是百官之首,掌政事。
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辅助丞相,监察百官。
地方机构则采纳李斯的建议,废分封,行郡县,郡县重要官员都由中央任免。
如此一来,形成了中央集权专制的局面。
虽然现在开来,专制容易造成贪污腐败,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实行中央集权专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经济的稳定,为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

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一)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出的贡献: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影响较大的有:1. 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2. 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各朝代管理地方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3.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了国内交流;4. 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了国内交通;5. 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憾;6. 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7. 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8. 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二)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
他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使中国进入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制时代,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
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
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恺撒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
意指秦始皇在功绩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
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
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他依法治国。
秦始皇四大历史功绩

秦始皇有四大历史功绩:一是统一中国。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扫平六合,结束了封建诸候割据状态;强力开疆拓土,使南蛮、东夷、北狄、西戎的广土众民,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奠定了中国基本版图。
统一中国是秦始皇的伟大历史功绩,此后法家政治权力思想和儒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联镇整合维持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二是创立政制。
废分封、立郡县,实行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千载犹行秦法政;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主要依据的选贤任能机制,以“无功不受禄”摧毁了“世卿世禄”的血缘宗法制,打开了底层平民向上跃升的通道和空间,出现了其父富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的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不幸的是,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贵族制死灰复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上的一个可怕的赘瘤。
三是厉行法治。
秦国借鉴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根据本国的实际,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以韩非的《韩非子》为重要的法治扩源思想,通过商鞅变法和李斯定法,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
秦始皇时期,法律相对完善,依法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经济社会生活,事决于法,法治已是活生生的实践,成为治国之具。
虽然,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和统治者个人价值偏好的影响,秦律重义务、轻权利,除害有余、兴利不足,工具理性发达,但统治者的治世理念和法治思想,是极其宝贵的。
时至今日,依法治国仍然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四是文化整合。
推行法同壹、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币同值、行同伦,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文化认同、文化支持的基本条件,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家分裂,使统一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然而,秦却国祚短促,何也?后世皆认为,商君之法,使秦食足兵强,以威力吞并六国,成就帝业;秦政之失,在于严刑峻法,吏治深刻,赋敛无度,仁义不施。
对此,诸史家之言,繁衍丛脞,常常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
岂知历史不忍细看,细看历史,秦始皇被严重丑化和抹黑了。
后世诟病秦始皇,荦荦大端者为严刑峻法。
秦始皇的功绩

秦始皇的伟大功绩就在于统一了中国大陆上所有民族的语言,度量衡,文字,使民族融合大踏步发展,保证了秦国统一六国,不再分裂。
还有不仅仅是统一了中国,还在于连接和修筑了万里长城。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秦始皇的伟大功绩之一。
秦始皇的功绩主要有: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主要表现在他统一六国上面.战国末年,从诸侯割据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当时,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和宦官缪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平定缪毐的叛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令其徙处蜀郡;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2: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1)他为炫耀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2)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3)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4)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不容许错乱和篡改.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堕毁旧东方各国的城郭,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3:他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这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势. (1)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2)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废止战国时代的各国货币,统一全国币制.(3)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为秦朝的专制主义统治制造神学根据.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4)始皇三十四年,又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4: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疆域统一,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阴山以北;(2)为防其进一步侵扰,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3)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至四十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4)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仅迁至咸阳者即达十二万户.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十二个金人,陈列在宫殿之前.当然,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都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来看.秦始皇在历史上最受批评的就是他的暴政.(1)秦始皇的暴政其中一部分是出于国家统一和安定的需要.比如修建长城,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是长城在保护长城以南农业文明发展方面发挥了几千年的积极作用.又如你杀害儒生,是思想专制的表现, 但同时也统一了全国思想.(2)对秦始皇出于个人享乐目的的暴政,我们要完全否定.典型的是宫殿,陵墓等的修建.(3)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 更不能用无产阶级的标准去评价历史上的人物.这两点都是要在回答人物评价题时,需要避免的.。
秦始皇的历史地位

秦始皇的历史地位秦始皇,即嬴政,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皇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历史地位至关重要,被广泛讨论和评价。
本文将探讨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并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秦始皇的统一功绩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征服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他废除了分封制度,建立了完整的郡县制度和统一的货币、度量衡标准。
这种统一对于后来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秦始皇的建设成就在统一国家之后,秦始皇积极进行各项建设。
他修建了万里长城,加强了对北方的防御;他开凿了运河,发展了交通运输;他进行了繁重的土地整理和治水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这些建设成就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秦始皇的法治思想秦始皇实行了严格的法治政策,通过制定法律统一了法律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管理。
他还实施了轻刑重赏、法者一人、百里挑一等制度,强调了法律的公正与权威。
这种法治思想对后来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然而,秦始皇也有一些消极的行为和政策。
他历史上最为争议的举措之一就是焚书坑儒。
他下令销毁了大量的典籍,烧毁了历史文化遗产,迫害了知识分子。
这种行为使得秦始皇备受批评,并且引发了后来历史上大量的讨论和争议。
五、秦始皇的统治手段与暴政在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许多残忍的手段。
他强制劳役百姓修建宫殿和陵墓,使得百姓生活贫困。
他还实施了严格的言论审查制度,限制了人们的言论自由。
这种暴政使得秦始皇在历史上被许多人所指责。
综上所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尽管他实现了统一和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工程,但是他的暴政和焚书坑儒的行为也使得他备受批评。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待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而应该客观地评估他的功绩和错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完毕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场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完毕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场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开展。
统一六国历史意义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场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拟安定的环境从事消费。
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根底。
这对中国历史的开展,有着宏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开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创始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络。
秦始皇统一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创始了我国历史的新场面,秦
的统一以及秦始皇稳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开展,做出了积极奉献。
老师强调指出,自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开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秦始皇顺应历史开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_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_秦始皇的功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那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关于秦始皇有哪些功过?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天下,首先离不开他的性格,他是个重用人才的人,由此促进了六国统一的到来。
除此之外他还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但历史中记载他由于年幼缺失父爱,他又压迫于母亲的淫乱,所以他是个带有抗争、报复心里的人。
相传他灭六国时,自己在坐席挂六把剑,战胜一个国家就拿掉一把,由此可见他是一个非常狠的人。
秦始皇之所以能听统一六国除了他的个人原因,还有社会上的原因。
统一六国在当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的要求。
在统一六国之前秦始皇还进行了商鞅变法改变了国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着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的君主,在中国历代君王中,能和他比功绩的人也只有几个而已。
但人都是有两面的,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总的来说,他为中国历史所创造的丰功伟绩远远的大于了他的过失,他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怀念。
秦始皇的功过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这都足以说明秦始皇的功绩是巨大的。
虽然也有人批评他残暴无道、骄奢淫逸,但都必须承认他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
秦始皇的功绩主要有三,第一个就是统一全国。
春秋战国的几百年时间,是分裂的中国,是大动荡的时代,兼并和争霸不断,可谓民不聊生。
而秦始皇继位后,仅用了短短十年就吞并了其他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统一的人,这是他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体现。
后世对他统一中国评价极高,“功齐三代”、“功如丘山,名传后世”等。
第二个则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一条包含的措施是很多的,有创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权制、废分封改郡县制等。
而这一制度也远远不止是“汉承秦制”,应该是之后两千年中国封建朝代都是继承了它。
柳宗元在《封建论》里评价说“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皇帝,他开创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先河,将六国统一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为后世中国王朝的统一提供了范本和经验。
首先,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版图政治统一。
在秦朝之前,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由
分裂的小国家所组成,国与国之间频繁战争,士族割据,政治混乱。
秦国对六国发动战争,最终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版图政治统一的中国王朝。
秦始皇实施中央集权的政策,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实行三公九卿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治能力,使中国开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的历史时期。
其次,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制度,统一了法律制度,统一
了皇帝的权威地位,规范了礼仪和官制。
这些措施为中国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提供了强有力的统一基础。
通过推行这些措施,秦始皇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维护了统一国家的秩序和安全,确保了统一政权的稳定。
此外,秦始皇还开创了大规模修筑的积极策略,兴修了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
如修筑了万里长城,修建了端起,修建了许多道路和运河,修筑了许多皇家陵墓,修整了古代北京城。
这些工程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和权威,为中国的大一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的来说,秦始皇的统一六国的功绩表现在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统一了各地的文字、度量衡、货币、法律和礼仪制度,实施了大规模的修筑工程,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他的统一六国的功绩为后世的中国王朝的统一提供了范本和经验,奠定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基础,为后来的中国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功绩摘要:秦始皇一统天下,打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统一文字、度量衡,实施改革变法,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大幅度进步。
秦国制定的多种治国方案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步。
关键字:秦始皇统一天下生产力进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外国专家眼中,认为改变中国命运的四个人之一是秦始皇,秦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比其高级的封建社会的转折点,秦始皇的功过相比,笔者认为秦的统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须结果,是人们学习历史、“以史为鉴”的一份很好的教材。
一主宰乾坤。
在公元前475年,各个小国之间兼并,大国以秦、晋、齐、燕、楚、吴、越等而存留,当时秦国还比较弱小,秦孝公即位后发奋图强,下求贤令,在商鞅的辅佐下实行变法,在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重视和鼓励农业,政治上改革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与较量,慢慢形成了战国中期“七雄争霸”的格局,他们是秦、楚、齐、燕、赵、韩、魏七个国家。
秦国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强大。
随着秦国的崛起,其他国家注意到秦国的威胁,并在苏秦的游说下,六国形成了合纵御秦的战略形式。
这让发展逐渐强大的秦国受到一定的压制,迫使其一段时间对其他国家的土地的吞并与掠夺受到一定的牵制。
但秦国的“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却让秦国逐渐吞并周边邻国,司马错攻占蜀国,不仅扩大了秦国的土地,同时对楚国造成重创,配合良好的外交与军事举措,从而形成齐国与秦国两大“巨头”的局面。
其后,随着秦国兴修水利并且凭借良好的变法举措,使得农业得到迅猛发展,秦国富足。
在张仪的“连横”策略下,很快六国的“合纵”被打破,秦国一鼓作气开拓历史新局面。
有史料记载: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过秦论》二秦居鳌头秦国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有着举足若轻的作用,从以上可以看出,从当时一个弱小国家跻身头号强国,并一统天下,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主观原因:在经济方面,井田制被废除,施行封建土地制,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奠定了秦国日后经济强大的坚实基础。
在政治方面,旧的奴隶主专政被废除,推行君主专制、郡县制、什伍制以及军功爵制,提升了官员的素质、提高了人民为国家出力的积极性、社会变得更加稳定,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大幅提升,以此政治基础为秦国日后强大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同时远交近攻这一外交政策的实施,为秦国外交塑造了远国亲善形象,排除了远国干涉的压力,从而为攻取近地留有空间。
二、客观原因:统一成为民心所愿,时事所向。
由于战国期间,各国为了争夺异国土地,战事纷繁破坏生产,加之沉重的战争徭役赋税,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各国设立关卡,阻碍彼此区域间的贸易往来。
长期以来,人民得不到休养,渴望统一的心愿就日益强烈,人们渴望早日结束这样困顿的生活局面。
而在这些国家中谁能担当“合一”的时代重任呢?此时的秦国,已经早好了全面的准备,而这样的决心,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秦国统一天下的主观环境同时配合了当时时局留给的客观便利。
三、出色的外交政策和出奇的军事计谋也为秦国统一天下,增添了不少色彩。
韩、魏是距离秦国最近的两个国家,而夺取这两个国家之后,秦国就获得了大片的疆域。
接着凭借超越的将帅才能,击败楚国。
公元前260年,当时赵国力量较弱,秦国发起对其进行进攻。
当时名将廉颇驻守于长平,三年之间,秦国没有获得胜利,为了击败赵国,秦国必须另找突破口,于是使用了一则反间计。
利用赵括的武断和无知傲慢,并制造谣言在赵国大臣中传说:“秦军不怕廉颇,廉颇快要降秦了,秦军只怕赵括。
”《史记》这让身为名将赵奢之子的赵括更加得意忘形,而此时秦国名将白起负责出战。
在战争中白起假装后退,暗地里采取两边包抄,截断敌方后部。
而缺乏战场经验,虽熟读兵书却不知如何带兵的赵括却嫣然不知,仍然出发攻打,最终落入秦军的包围。
最终,赵军40万兵马全部被活埋。
从此,赵国衰落下去,其余各国也未能免于秦国的攻取之意。
四、对人才的重视也是秦国获取天下的一大法宝。
在任何时代,时代孕育了这些人才,而人才造就了历史。
秦国非常清楚,要实现统一天下的大愿,必须广集人才。
从变法的商鞅、丞相李斯,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的尉缭等,都为秦国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如此众多的原因中,秦国的力量犹如燎原的火种,烧遍了其他各国,秦国的战事,让其他各国节节败退,最终成就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国家,人民终于看到了国家的统一。
三、天下所归虽然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没有停留太多时间,但秦国对中国历史却有着卓越的贡献。
经过两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中国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王朝-------秦,公元前221年建立。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纪元的开端,对于中国历史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而嬴政,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纪元的开端,对于中国历史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在政治上,秦始皇嬴政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以下设县;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的官员,都由皇帝亲自选拔任免,不实行世袭制。
秦王朝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推行了两千余年。
现在的许多县名都可以追溯至秦朝的踪迹。
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渊源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不可估计的意义。
秦朝以前,各个国家文字不同,没有统一的书写体,这样造成了文化之间的隔阂和障碍,阻碍了人们思想文化、经济贸易、学识知识的交流与发展。
在天下统一之后,小篆体汉字被视作全国通用文字,因此,汉字的演变从此有了基本的变化规则,中国文化也在此发展的过程中被记载,发展和传承。
同样,在秦朝以前,各个诸侯国间使用的度量单位不同,人们各自使用着自己的度量制度。
这样不同区域的人们就很难达成共同的标准,如此严重妨碍了不同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商业合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秦朝统一天下,制订出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从此,人们之间的贸易和经济交换与合作,就变得简单而快捷,社会间的沟通与融合也促进了更多行业的崛起和繁荣。
当然,国家不可以一日无法,法律的统一与健全是一个国家和谐与安定的基础。
秦始皇在此同时也规范了整个国家的法律与货币制度,为国家统一与管理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依据。
为了防止北方他国侵扰,秦始皇下令修筑了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以及当今世界遗产-秦陵及兵马俑,这些文化瑰宝也为我国今天的繁荣与闻名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六世壮志从秦孝公到最终秦始皇,秦国经历了无数战役,其中岁月谁能不感慨万千,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唯独秦国能够在时代的筛选中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千古故事,为后事所瞻仰。
秦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的多民族和谐共处,繁荣富强的局面。
历史既然赋予每个国家如此的机会,而唯独秦国凭借其独特的政治策略和不可战胜的精神,冲破了黑暗前的恐惧,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光明。
而这样的能够经受历史考验的国家,承担起历史的火炬,将如此的精神和智慧发扬与振兴。
而这些优秀的战略战术,独特的历史眼光,应该继续传承与发扬,让中国大地,光芒永驻。
而从历史的角度里,国家的振兴与长治久安,离不开合乎国情的法律与基本制度,离不开以坚持人才兴国的战略思想,离不开先进的外交策略,离不开国家富强的强大支柱----人民,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后盾,离不开人民对于共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对于中国的历史,道路是曲折的,在曾经经历被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与迫害的年代,中国人没有沉没下去,中国人的决心注定是不可战胜的,历史也不能改写秦国的丰功伟绩,沿着这样的脚印中国人必定坚定不移,开拓创新,在一个又一个灾难和波折中奋勇前进。
中国的历史是灿烂的,学习并加以利用,避虚而扬长,不断改革,加强创新,用实干加巧干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秦国已经过去,如今从历史的长袖中,中国需要不断的从过去的沉重步伐中找到前进的路,让这样的理想带着更多的人,奔向人类的梦想世界。
中国必定领跑世界起跑的大旗,这里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带领人类走向共同幸福的完美理想支配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用实践和行动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从改革开放到如今,中国不断在国际领域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各国刮目的典范。
在不断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发展成长,成为明天璀璨的明珠,中国仍将不懈奋斗。
五、总结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秦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给后来的封建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对封建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 贾谊《过秦论》[M] 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1月版[2] 李红有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及其作用探析[J] 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