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摆路上音乐教案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赶摆路上

6.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8. 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 在进行歌曲《赶摆路上》的演唱练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歌曲《赶摆路上》和民族音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3. 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4.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5.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展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印象和理解。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民族音乐的认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赶摆路上》,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2. 学生能够了解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辨别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对民族音乐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单元《赶摆路上》教学设计

2、学唱A段师:在这段音乐中,我们能马上感受到傣族人民的愉快心情,请同学们看一看。
谱上有很多装饰音,这些装饰音你们都认识吗?保持音:音符上的一小横线是保持音,需要唱够他的时值。
顿音:标记在音符上面,表示这个音要短促,唱正常时值的一半。
上波音:以乐谱上的2为例,应该快速的唱232。
上滑音:加上滑音视唱一下“芒赛啰”,乐谱中频繁使用滑音,充分表达了傣族柔美温顺的性格。
师:教师打拍子教唱第一乐句,直到第一乐句同学们都会唱后,老师再示范“风儿”不加以上三种装饰音,请学生来对比一下。
最后再次请同学们加装饰音的唱一唱巩固强化。
特点二:由此发现傣族歌曲的又一特点:乐曲大量运用滑音、不间断地用各种装饰音点缀,使乐曲丰富多变富有情绪,使我们演唱起来多了一份俏皮。
3、分析A乐段旋律特点(1)师:现在我们还要更深层次的挖掘傣族音乐的风格,注意看A乐段,哪四个音出现的频率最高?“5 6 1 2”,虽然出现了降7 和3但只占旋律的次要位置。
特点三:“5 6 1 2”是傣族民间音调的特色,这样的调式构成给人以明朗、单纯、质朴的音乐形象。
我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十分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
加强学生体验装饰音,突破难点,感受傣族音乐韵味。
其一衬词较多其二装饰音较多其三5612傣族民间音调再加上不断变化的节奏以及转调的手法,使歌曲更具有傣族民歌的风味。
(二)学习B乐段1、仔细聆听B乐段对比歌词,找出PPT上刻意漏掉的歌词。
欢歌笑语撒满林间小道,喜悦甜蜜挂在嘴角眉梢,你追我跑前面有人在叫,你打我闹远处芒锣在敲,欢歌笑语撒满林间小道,喜悦甜蜜挂在嘴角眉梢眉梢眉梢眉梢眉梢欢歌(啊)笑语(啊)撒满林间小道,喜悦(啊)甜蜜(啊)挂在嘴角眉梢,你追(啊)我跑(啊)前面有人在叫,你打(啊)我闹(啊)远处芒锣在敲,欢歌(啊)笑语(啊)撒满林间小道,喜悦(啊)甜蜜(啊)挂在嘴角眉梢(啊)眉梢(啊)眉梢(啊)眉梢(啊)眉梢(啊)师:如果没有“啊”字教师示范演唱,特别憋闷,并缺少了韵味,一个轻声的“啊”足以感受到词曲作家的用心。
赶摆路上(选自合唱组曲《云南风情》)-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赶摆路上(选自合唱组曲《云南风情》)-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赶摆路上是选自合唱组曲《云南风情》的一首歌曲,由田富土作曲,马福林填词。
采用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本文将以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的形式,为大家深入解析这首歌的曲调、节奏、音色、情感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曲调与节奏赶摆路上的曲调显然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
它不仅用到了中阶、高阶、和结构音,还采用了蒙古民族音乐中常见的二八节拍。
在演唱时,需要较为丰富的音乐感和舞蹈感,如自由灵动的“跳跃”、“旋转”、及充满规律的“荡秧秧”等,体现出了云南民间性、喜庆性和节奏感。
第二部分音色与情感赶摆路上的音色较为清新,运用了嗓音的变化,呈现出了歌曲淳朴、开朗、明快,质朴、纯真、热情奔放的少数民族音乐情感。
整个歌曲表现出了云南农村生活积极向上、劳动有序、幸福美满的精神境界,具有强烈的乐观、向上和感染力。
第三部分文化背景本曲选自合唱组曲《云南风情》,主题是云南省多民族地区的文化、风俗和民间艺术。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拥有26个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云南文化的一大特色。
将少数民族音乐带入广大群众的音乐市场,不仅发扬了云南民族文化,也推动了社会的多元文化的发展。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审美感。
2.学生了解云南省多民族地区的文化、风俗和民间艺术。
3.学生能够在欣赏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云南农村生活积极向上、劳动有序、幸福美满的精神境界。
•教学步骤1.师生共同欣赏赶摆路上这首歌曲。
2.针对曲调、节奏、音色和情感等方面对歌曲进行分析。
3.了解歌曲所属的文化背景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并讨论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4.小组合作制定表演计划,通过舞蹈、歌唱等形式展示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赶摆路上这首歌曲的理解、欣赏程度和音乐鉴赏能力,通过答题、讨论等方式评价。
(听赏)赶摆路上-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赏:赶摆路上-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前言《赶摆路上》是一首广西壮族民歌,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女子携着男孩远行,被围山绕水逼迫险遇,后在坚定的信念和勇气的帮助下穿越重重困苦,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故事。
这首歌的旋律朴实优美,歌词富有哲理和激励人心的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今天介绍的是这首歌在《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能够达到如下目标:1.熟悉并掌握《赶摆路上》这首歌的旋律、歌词和节奏等内容;2.理解并体会歌曲的情感、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3.发展音乐技能,提高嗓音、节奏和乐感等方面的能力;4.通过唱歌、合唱、伴奏等活动,锻炼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歌曲教师播放《赶摆路上》这首歌的录音,并激发学生艺术欣赏的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自由。
同时,介绍歌曲的基本情况和背景知识,如歌曲的起源、演唱者、演出场合等等。
第二步:学唱歌曲由教师带唱,师生共同练唱歌曲,分节逐字学唱歌词,强化发音和语感。
采用分组、合唱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并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热情。
第三步:了解歌曲故事学生围绕《赶摆路上》这首歌,一起展开故事情节的探讨,分享个人感悟和体会。
从音乐、文化、历史等方面探究,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歌曲背后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第四步:伴奏表演学生编排音乐伴奏,带领合唱享受音乐舞台。
通过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
第五步:课后评价通过考试测试、个人心得体验等形式进行课后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不同的回馈和支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教学总结通过学习《赶摆路上》这首歌,学生不仅收获了音乐技能和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情感教育和个性发展。
教学案例中所提供的教学目标和步骤,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改进。
五、延伸阅读如果你对歌曲《赶摆路上》感兴趣,可以深入探究,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赶摆路上-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赶摆路上-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2.学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中的一首流行歌曲《赶摆路上》。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感受情感表达和情绪细节,增强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文化的影响。
2.学习人音版九年级上册中的流行歌曲《赶摆路上》。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细节,提升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流行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影响的相关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演唱法:通过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来体会和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细节。
3.听力法:通过听取歌曲来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声和歌词等方面。
五、教学过程1. 了解流行音乐的历史背景1.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自己喜欢的歌曲和艺人。
2.讲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和对社会的影响。
3.演示音乐发展的历史影像资料。
2. 学习人音版九年级上册中的一首流行歌曲《赶摆路上》1.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来源、艺人和创作背景。
2.听取歌曲,学生自由欣赏,了解歌曲的整体感觉。
3.分析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细节。
4.温习歌曲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重点讲解歌曲的主旋律和和声。
3. 学生表演和评价1.课后安排学生形成歌曲演唱小组,练习歌曲的演唱。
2.在下堂课中安排每组进行歌曲演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六、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歌曲的作业,完成对歌词的理解和歌曲的演唱。
2.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3.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即便是流行音乐,也不是每首歌曲都是口感极佳的,一些健康向上的歌曲,恰恰是好的选择,我为学生布置了作业、“赶摆路上”的演唱表演、以及后来的评估和点评,使学生对这首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欣赏 《丰收锣鼓》 《赶摆路上》-沪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丰收锣鼓》《赶摆路上》-沪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介绍本文档是针对沪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音乐素养:音乐鉴赏》单元的教案,主要介绍了《丰收锣鼓》和《赶摆路上》这两首歌曲的欣赏内容及相关教学方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以丰收锣鼓和赶摆路上两首具有民间风格的歌曲,了解音乐欣赏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歌曲简介《丰收锣鼓》《丰收锣鼓》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农村风情的歌曲,歌曲的节奏明快、欢快,歌词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民劳动的赞美,歌曲中大量使用了锣鼓的打击乐器,让人倍感热闹。
《赶摆路上》《赶摆路上》是一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歌曲,歌曲的旋律简单、明快,歌词中充满了对劳动和自由的向往和赞美,歌曲中大量使用了节奏明快的弦乐器和木管乐器,让人感到充满活力与力量。
欣赏教学音乐素材分析在教学《丰收锣鼓》和《赶摆路上》这两首歌曲前,可以先让学生对两首歌曲进行初步欣赏,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声、歌词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简易的音乐素材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歌曲,对歌曲的整体结构进行初步的认识,了解歌曲的主旋律和伴奏,对歌曲中使用的各种乐器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析。
情感诠释在学生了解歌曲的基础元素之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欣赏,探讨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歌曲的歌词和歌曲的节奏、旋律等方面,让学生分析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达成共识。
集体合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歌曲意境,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合奏。
为了保证学生完整领会歌曲的节奏、旋律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意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演奏,在演奏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音乐才能。
总结通过对《丰收锣鼓》和《赶摆路上》这两首歌曲的欣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可以通过歌曲的歌词和节奏等方面,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进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第三单元 西南情韵 赶摆路上》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

《赶摆路上》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赶摆路上》,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 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作业内容:1. 聆听歌曲《赶摆路上》,注意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2. 尝试跟唱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增强对歌曲的理解。
3. 结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表现赶摆路上的欢快场景。
4. 搜集与歌曲相关的云南文化和风俗,了解云南的美丽风光和多彩生活。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按照要求完成作业的各个环节,如聆听、演唱、创编、搜集等。
3. 作业完成后,整理成一份完整的作业报告,包括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收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质量、原创性、合作性。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3. 评价内容:作业报告的质量、搜集资料的质量、创编舞蹈动作的表现力等。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将完成的作业报告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形式提交给教师。
2.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报告进行批改,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3. 教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4. 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业感受,增强班级凝聚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云南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聆听、演唱和创编舞蹈动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也将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云南美景和多彩生活。
最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赶摆路上》这首歌曲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准确演唱并表达歌曲的情感。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赶摆路上(选自合唱组曲《云南风情》)

《赶摆路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关于伴随人们生活的各种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2、知识与技能认识音乐作品的体裁、演唱形式,了解合唱组曲音乐。
3、过程与方法欣赏、体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初次欣赏音乐《赶摆路上》,边思考问题。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是哪种人声演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词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音乐来自于生活,这样一首欢乐的歌曲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下这首歌曲创作的发源地。
大家猜猜是在哪里?3、展示云南风景图这里有平静而优美的淡水湖、有当季一大片的花海,有远处著名的雪山流下的淙淙流水,有适合动植物生长良好环境,有彩色梯田,秀丽的风景区以及历史悠久的古城和快乐的民俗节日。
(感受云南的秀丽风光,香格里拉、玉龙雪山、西双版纳、七彩云南、云南大理、石林等美丽的风景。
)4、揭示课题《赶摆路上》,选自合唱组曲《云南风情》。
二、歌曲《赶摆路上》的含义1、再探歌曲《赶摆路上》,对着歌词,仔细聆听。
体会歌曲中的“赶摆”含义a 赶摆又称“做摆”,云南省傣族民间节日。
是傣族人拜佛的集会。
因做摆的规模不一,有的以村为单位举行,有的几个村联办,时间也各有不同。
b傣族人“赶摆”的涵盖面远比集市贸易要宽泛得多,它不仅仅是集祭祀、集会、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因为庙会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种。
c 节日活动特点.2、小结:“作曲素材的重要”不管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非常喜欢赶摆,作曲家深入云南,发现了这一特点,于是他用了当地的音乐素材创作了这首歌曲。
三、探索傣族音乐风格特点。
从各段节奏特点,歌词特点层层深入,体会各段的不同和情绪。
A、音乐与歌词的完美结合,歌曲《赶摆路上》A段分析。
反复聆听,学唱片段A风儿吹(喽呵呵),荷花摇(芒塞喽);鸟儿飞(喽呵呵),笑声高(芒塞喽). 活儿(芒塞喽)活儿(芒塞喽)活儿(芒塞), 赶摆路上,嘿- 好热闹(芒塞喽). 好姊妹(喽呵呵),喜相逢(芒塞喽);知心话(喽呵呵),说不完(芒塞喽). 活儿(芒塞喽)活儿(芒塞喽)活儿(芒塞), 活像一群嘿- 画眉鸟(芒塞喽). 风儿吹(喽呵呵),荷花摇(芒塞喽);鸟儿飞(喽呵呵),笑声高(芒塞喽). 活儿(芒塞喽)活儿(芒塞喽)活儿(芒塞), 赶摆路上,嘿- 好热闹(芒塞喽).2、教师范唱,带动学生学唱几句,感受快乐的“赶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赶摆路上音乐教案【篇一:九年级音乐教案】九年级音乐教案【篇二:91-2014新人音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4新人音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流行乐风 (2)1.1《让世界充满爱》 (2)1.2《隐形的翅膀》 (5)1.3《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7)1.4《夜莺》 (10)1.5《铃儿响叮当》 (12)1.6《茉莉花》 (14)第二单元魅力歌剧 (16)2.1《猎人合唱》 (16)2.2《饮酒歌》 (19)2.3《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21)2.4欣赏《绣红旗》 (23)2.5欣赏《卡门序曲》 .................................... .. (24)第三单元西南情韵 (28)3.1《歌唱美丽的家乡》、《苏木地伟》 (28)3.2《布谷催春》 (29)3.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31)3.4欣赏《赶摆路上》 (32)第四单元经曲交响 (33)4.1演唱《念故乡》 (33)4.2《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意)》 (36)4.3《第五(命运)交响曲》 (39)第五单元曲苑寻珍 (44)5.1《前门情思大碗茶》 (44)5.2《丑末寅初(片段)》《蝶恋花〃答李淑一》 (46)第一单元流行乐风1.1《让世界充满爱》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景爱心故事导入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播放(a 非典事迹 b抗洪抢险 c美国9.11救灾现场 d 希望工程)2.提问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3.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4.请同学说说还知道哪些与?爱?有关的音乐作品?播放《祝你平安》、《爱的奉献》、《世上只有妈妈好》、《爱我中华等》。
(此环节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音乐及对话中感受到?爱?无所不在:有父母之爱,社会关爱、祖国之爱;师生、同学、朋友之爱等等,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教学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了解《让世界充满爱》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世界充满爱》作品。
2.播放视频《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欣赏跟着学唱歌曲(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3.跟钢琴练习歌曲,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歌曲可以分为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①跟钢琴慢速视唱全曲(老师发现学生视唱过程中出错的地方)②歌曲a段与再现段的对比要求仔细看曲谱,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第1小节与第18小节,第5小节与第21小节。
在课件上用红色圈,划出歌曲第一与第三部分不同的部分慢速的在钢琴上弹奏这两个小节,让学生仔细听辨,学生跟钢琴模唱这两个小节③弱起小节老师分别用弱起和分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④长音的保持歌曲第2,第4 小节等处,四拍的保持老师数拍子,学生唱旋律⑤处理完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全曲6.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讨论与归纳: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情绪:a段:温馨、亲切b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b段:坚定的,热情的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7.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8.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9.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三)课堂游戏(以?爱?为主题的歌曲比赛):游戏规则:以组为单位,唱的多的小组获胜。
为节约时间,每首歌演唱四句。
可以独唱,也可以两人,三人一起唱。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精神。
又是课堂的延伸,将?爱?的主题延伸到社会,父母,师生,朋友等等。
同时比赛也促进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爱心感悟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拓展爱心创作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
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六)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1.2《隐形的翅膀》教学目标:1.学唱并掌握《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感受歌曲的真挚情感;2.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信念的力量,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隐形的翅膀?的力量。
教学难点:读懂歌词内藏的蕴意,挖掘?隐形的翅膀?的寓意。
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课件出现一对大翅膀的图片,并轻声播放背景音乐。
师: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大一点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篇三:九年级音乐教案下册】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3)教师教唱。
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
(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
2.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
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
教学过程1.欣赏《十送红军》(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2)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分为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之间有何联系)。
(4)再听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歌词,谈谈每段歌词有何不同以及衬词的作用。
(5)分小组随录音学唱歌曲(如有条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表演唱)。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1)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请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简要谈谈,教师可展示有关美术作品或播放录像。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何种情绪?(3)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并讲解“组歌”的概念。
(4)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
3.欣赏《游击队歌》(1)简介作者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战士形象?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的(可从旋律特点、节奏型、速度上着手)?(3)再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以及在歌曲中的作用。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主旋律。
4.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油画作品讲解该七言律诗的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中蕴涵的深刻意义。
(2)教师示范朗诵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3)播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谈谈歌曲与诗在情绪、思想内容上的联系。
(4)教师示范,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
然后请学生朗诵。
(5)可让学生分组朗诵,并采用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
2.唱歌《当兵的人》。
3.音乐活动:为《当兵的人》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教学准备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2.小军鼓、大军鼓、三角铁、铃鼓等。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