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案及反思(优质课)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家们为航天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我国航天事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全面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此外,学生对英雄人物有较强的崇拜心理,可以通过学习航天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2.资料:收集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资料,用于课堂分享。
3.航天模型:准备一些航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增强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资料,呈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不容易,需要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
小学六年级教案 2.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市一等奖)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第二课时)“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知道神州飞船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航天人的感人事迹,学习航天人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
3、通过了解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知道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前列,增强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的相关材料,和航天人的感人事迹。
教学时间:四十分钟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出示课题1、教师导语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2、播放神舟五号飞天视频,揭示本课主题。
二、交流感受,揭示神五发射意义1、学生交流观看完神五飞天视频后的感受,教师总结神五发射的意义。
2、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探索太空?教师引用杨利伟说的“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揭示探索太空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了解十年飞跃1、学生课前对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组内进行交流,归纳出这几次取得的重大突破。
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并把汇报结果,提炼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学生看黑板上的板书内容,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讲述事迹,学习航天精神学生讲述课前调查的有关航天人的资料。
通过航天员接受采访的的事例以及航天飞船背后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航天员的航天精神。
五、畅想未来,共谱中国梦1、学生感受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同时,畅想一下未来航天事业还会有哪些发展。
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祖国未来航天业的期盼。
2、教师总结:如果把刚才的发言当作是同学们的一个小目标、小梦想的话,那么,同学们让老师看到大家用自己真诚、发自内心的语言编织的一副充满希望的少年梦,希望大家牢记航天精神,为梦想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航天梦、少年梦、中国梦都会实现。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3》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3》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认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英雄的事迹、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航天事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航天英雄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航天英雄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航天英雄的事迹,了解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英雄的事迹,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英雄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案例教学法:以航天英雄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航天英雄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怀。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2.课件: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英雄的事迹、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等相关资料3.视频:航天英雄的事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等4.图片:航天英雄的照片、我国航天器的图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和反思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和反思1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lie)。
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一;;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与航天员杨利伟送行。
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zhu)立。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透过防护面罩,他的眼神显得格外平静。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郑重地下达命令,刚劲的话语中蕴含着期待与信任。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烈焰升腾,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的橘(ju)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ge)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qiong)。
飞行正常!三分钟后,电波传来了杨利伟的声音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到游弋(yi)在浩瀚(han)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传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peng)湃(pai)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从200千米外的太空中,不时传来杨利伟发回的信息。
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当飞船运行到第7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深情地向地球发回了问候。
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在与家人通话时,杨利伟兴奋地对儿子说。
来到茫茫太空,我看到了神奇美妙的景色。
舷窗外,阳光把飞船的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下面就是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美丽的地球。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和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航天事业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具体情况,如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工作以及训练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航天事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知道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难点:对航天事业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好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教学材料:准备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资料,以及航天事业的意义和价值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图片,让学生了解宇航员的日常生活、锻炼、科研等工作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宇航员生活和工作情况的调查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天宫号的背景、任务,理解我国的航天梦与天宫号的关系;了解祖国的丰功伟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护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交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形成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环保,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文明节约的生活理念,从小开始从身边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背景知识:了解我国“飞天梦”的历程,天宫号的背景和任务,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与贡献。
•情境体验:参观校园航天馆,观看天宫号的模型、视频等,亲身感受祖国的科技强国氛围。
•控制性实验:通过简易实验,了解火箭推进原理。
•课外阅读:在家阅读《航天人梦的翅膀》等航天知识相关读物(根据实际情况,可与家长一起完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人类的飞天梦,引出本课主题——《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2. 学习(30分钟)(1)背景知识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天宫号的背景和任务。
(2)情境体验学生到校航天馆参观,通过观察、亲身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感受祖国的科技强国氛围。
(3)控制性实验介绍火箭推进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其原理。
3. 达标检测(20分钟)(1)反思讨论学生反思通过情境体验和课堂学习对于航天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反思和讨论。
(2)小组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火箭控制竞赛。
4. 延伸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在家阅读与航天知识相关的读物,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深化对航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从任务的完成度、学生反应和疑问等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 学生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整理,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3. 家长评价学生将本次课程所学知识与家长分享,家长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通用3篇)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通用3篇)梦圆飞天教学反思(通用3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梦圆飞天教学反思(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1 《梦圆飞天》这篇通讯报道了我国“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
我一直认为课题是全文的眼睛,因此在教学这篇通讯时我是从理解课题入手的。
初读“梦圆飞天”,感觉朗朗上口,富有诗意。
紧扣“圆”字让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
通过释题,学生知晓这里的“圆”是“使圆满”、“使实现”的意思。
“梦”指梦想,这里不是通常所说的夜里做梦的生理现象,而是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上太空,遨游苍穹,探索人类未知的奥秘”的期望。
中华民族做了千年的飞天梦,过去只是幻想,难以实现,如今梦想成真。
当学生再次读着课题时,心里已涌动着激情和自豪。
此外,这篇通讯的谴字造句十分讲究,我注重让学生多感悟,多品读。
如课文中有这样的两个句子“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我让学生仔细品读句子,想想“写满”与“洋溢”之间有什么区别?通过读,通过品,学生明白:“洋溢”比“写满”更进一步地显露出人们内心的激情。
因为人们得知“发射成功”,内心的激情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喜悦溢满脸庞,可见作者用词的精确。
反思教学过程,感觉自己让学生品悟的时间较多,品读的时间相对少了些,朗读效果不太理想。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2 《梦圆飞天》一文报道了我国“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情感出发,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从而使教学目标取得一定的弹性效果。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精心设计了问题,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朗读形式也多样化。
《梦圆飞天》说课设计及教学反思

《梦圆飞天》说课设计及教学反思《梦圆飞天》说课设计及教学反思《梦圆飞天》是一篇通讯报道,报道了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我在教学本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一、从课题入手一开始,我出示了敦煌飞天的壁画,引出了中华民族做了几千年来都有飞天梦,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
当学生再次读着课题时,心里已涌动着激qing。
二、课堂抓好朗读的训练首先,朗读教师得有激qing,这样才能以激qing激发激qing。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应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形成最佳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有时同样的一句话,但是由于说话时的语气、语态的不同,所表达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
课文中有好几个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有发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场面,有发射成功后激动人心的场面等等。
要想让学生能对课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
比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发射前紧张气氛那一部分时,我预先设计了一情境,当你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州5号马上就要发射了,你此时的心情怎样?学生都说很紧张。
我由让学生把紧张的心情说具体。
学生说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我又引导用比喻的方法,学生说我的心像一只兔子砰砰直跳。
体会了紧张的心情后,再让学生读,感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
三、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教到神州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时。
我又创设了一个情境。
我当新闻记者,分别采访了总指挥先生、和神州5号一同奋战的宇航员、普通的观众。
学生们都能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课外找来的资料,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
可惜时间不够,否则可以多采访几个。
四、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最后,我从激动、自豪、骄傲三次引读课文的最后的一句话: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实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人造的球卫星和神州飞船的相关知识,了解航天人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
:
2、通过了解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3、通过航天科技的最近新闻播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养成天天看新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指导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前列,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东方红一号”人造的球卫星和“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飞船的图片、资料或实况录像,以及“天宫一号”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飞天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说明了什么?
2、师:飞离地球、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现在这一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寻一下“飞天梦”圆的历程。
二、太空奏响《东方红》
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图片,请同学们介绍有关的知识。
强调:发射时间:1970.4.24 发射的意义:(1)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中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更大,卫星发射的起点更高。
2、卫星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发射了5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质疑:发射这么多卫星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三图表,直观的了解卫星的作用。
齐读书本第二段强化认识。
三、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1、过渡:卫星的发射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了早日实现他所太空的梦想,1992年9月21日,我国制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宏伟战略,(课件显示计划)
第一步计划已经实现——哪一位中国人第一次飞离地球遨游了太空?他乘坐的宇宙飞船名字叫做?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几乎全中国人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了神五发射升空和着陆的全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精彩瞬间。
2、播放课件四:神五升空视频
教师配音: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神舟五号腾空而起,火箭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如一道蜿蜒的长龙,瞬间就消失在苍穹之中,,炎黄子孙杨利伟乘坐着神舟五号环绕着地球14全后成功返回大陆,中国人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3、课件五、杨利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他在空间舱里的图片,明确我国探索太空的目的“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
”
4、强调时间:2003.10.15;齐读意义: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四、补充资料:
1、两年后,(2005.10.12)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实现了多人多天的飞行,课件展示神六和宇航员的图片。
2、探索永无止境,2008.9.25中国再一次让世界震惊,中国实现了宇航员的出舱活动,茫茫的太空终于第一次印上了中国人的脚印。
(课件出舱视频)
3、今年国庆节的前一天,9月30日,航天科学家们又一次为祖国献礼,将“天宫一号”成功送入太空,你知道哪些有关“天宫一号”的知识或者新闻?(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课件演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动画对接视频演示,教师旁白介绍:“”
五、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我国航天科技的成就,在第一课里,我们从能源、汽车制造业、国防和水利事业等各个方面感受了我们祖国日益强大的历程,请同学们结合以上事例,以“祖国,我为你骄傲!”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六、结束语:
有人说:“21世纪人类将进入航天时代,”今天,我们在为祖国取得的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欢欣鼓舞;明天,我们用什么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同学们,你们的肩上担负着祖国的明天与未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握好科学的利剑,二十年后,为祖国的腾飞再写辉煌的篇
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于祖国的航天事业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比较强,并且持有远大理想,为航天事业做贡献,报效祖国。
由于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比较充分,小组交流讨论比较激烈,各持己见,课堂气氛活跃。
尤其是观看飞船发射的视频时,学生聚精会神,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对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