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讲解

合集下载

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摘要:本文概述了不锈钢常见的腐蚀类型,分别为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后者还可细分为晶间腐蚀,点腐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等,其中多数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有关。

同时阐述了极化曲线。

同时针对不锈钢的各种腐蚀类型,总结了不锈钢腐蚀的防护方法。

并讨论了利用电化学腐蚀加速的方法来评价不锈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优缺点。

关键词:不锈钢;腐蚀;电化学腐蚀;防护方法不锈钢的不锈特性是由于钢板表面特殊的钝化保护膜,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不锈钢的耐蚀机理,即钝化膜理论。

所谓钝化膜就是在不锈钢表面有一层以Cr(铬)与氧结合的Cr2O3 (三氧化二铬)为主的薄膜它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厚度约100万分之数mm的非动态皮膜。

由于这个薄膜的存在使不锈钢基体在各种介质中腐蚀受阻,这种现象称为钝化。

这种钝化膜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锈钢本身就有自钝化的能力,这种自钝化能力随铬含量的提高而加强。

另一种较广泛的形成条件是不锈钢在各种水溶液(电解质)中,在被腐蚀的过程中形成钝化膜而使腐蚀受阻。

不锈钢对比炭钢或铝耐蚀性突出优秀,但不是像金或者铂金那样绝对不生锈的金属。

因此研究其电化学腐蚀性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不锈钢常见的腐蚀类型不锈钢的钝性赋予它极好的耐蚀性,在某些特殊条件下钝性的破坏可导致严重的局部腐蚀。

常见的不锈钢腐蚀可分为两大类[1,2],即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后者还可细分为晶间腐蚀,点腐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等。

1.1均匀腐蚀是一种最常见的腐蚀形式,由于侵蚀均匀并可预测,因而这类腐蚀的危险性最小,均匀腐蚀的程度取决于钢种和介质条件。

1.2晶间腐蚀是一种局部的选择性的自晶界区发生的腐蚀,它使晶粒之间的结合力受到破坏,不易被察觉,特别是不锈钢类材料,即使晶界腐蚀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其表观仍保持光亮无异的原态。

1.3点腐蚀是一种外观隐蔽而破坏性大的局部腐蚀,虽然因点蚀而损失的金属重量很小,但若连续发展,能导致腐蚀穿孔直至整个设备失效。

腐蚀与防护第二讲

腐蚀与防护第二讲

第二章 钻井、采油及集输系统的腐蚀与防护 第一节 钻井工程的腐蚀与防护
一、钻井过程中的腐蚀环境 钻井过程中的腐蚀介质主要来自大气、钻井液和地层产出 物,通常是几种组分同时存在。对钻井专用管材、井下工具、井 口装置等金属常见的腐蚀类型有:应力腐蚀、腐蚀疲劳、硫化物 应力开裂、点蚀(坑点腐蚀)、湍流腐蚀(冲蚀)等。 1、钻井液 (1)钻井液组成及温度对腐蚀的影响。
⑤溶解盐类。油田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溶解盐,其中 包括K+、Na+、Ca2+、Mg2+、Cl-、SO42-、CO、HCO3-、 Ba2+、Sr2+等。 ⑥pH值。碳钢在碱性水中的均匀腐蚀速率低于酸性水。 然而,在碱性水中,特别是水温较高时,如果出现沉积 物又不加以控制,则将导致严重的局部腐蚀。因此,可 以认为碱性体系将会降低碳钢的均匀腐蚀速率,但有可 能增加局部腐蚀或结垢的危险。 ⑦水温。一般情况下,水温升高,腐蚀速度增大。 ⑧流速。起初由于水的运动携带了更多的氧到达金属 表面而增加了腐蚀速率。在流速高到一定值后,足够的 氧会到达金属表面,可能引起金属表面部分钝化,此时 腐蚀速率会下降。如果流速再进一步增加,饨化膜或腐 蚀产物膜的机械磨损又使腐蚀速率增加。 ⑨空泡磨蚀。
第四节 非金属腐蚀原理及腐蚀评定方法
一、非金属腐蚀原理 非金属的腐蚀一般不是电化学腐蚀,而是纯粹的化学或物理 的作用,这是与金属腐蚀的主要区别。 当非金属材料表面和介质接触后,溶液(或氢气)会逐渐扩散 到材料内部。表面和内部都可能产生一系列变化,如聚合物分子 起了变化,可引起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即强度降低、软化或硬 化等。 非金属因为没有电化学溶解作用,所以,对离子的抵抗力 强,能耐非氧化性稀酸、碱、盐溶液等。 非金属腐蚀破坏的主要特征是: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或外 形的破坏,不一定是失重,往往还会增重。对金属而言,因腐蚀 是金属逐渐溶解(或成膜)的过程,所以失重是主要的。对非金属, 一般不测失重,而以一定时间的强度变化或变形程度来衡量破坏 程度。

浅谈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

浅谈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

浅谈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化工设备腐蚀与防护一直是化工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腐蚀不仅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还可能对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腐蚀的原因和防护措施对于化工生产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化工设备腐蚀的原因、常见的腐蚀类型、以及防腐保护措施进行一些浅谈。

一、化工设备腐蚀的原因1. 化学物质腐蚀:化工生产中会接触各种酸、碱、盐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腐蚀性,直接导致设备材料的腐蚀。

2. 电化学腐蚀:金属设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受到电化学腐蚀的影响,例如金属在电解液中发生腐蚀。

3. 热力腐蚀:高温和高压环境下,金属材料容易发生热力腐蚀,导致设备材料疲劳失效。

4. 机械腐蚀:设备在运行时由于摩擦、冲击等机械作用而引起的腐蚀。

5. 微生物腐蚀:在特定条件下,微生物也会对设备材料进行腐蚀,这种腐蚀往往发生在潮湿、缺氧或有机物富集的环境中。

1. 金属腐蚀:金属设备在化工生产中最为常见的腐蚀类型,包括均匀腐蚀、点蚀、应力腐蚀、疲劳腐蚀等。

2. 混凝土腐蚀:在一些化工生产场所,混凝土设备也会受到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腐蚀影响,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3. 非金属材料腐蚀:在一些特定的生产环境中,非金属材料也可能会受到腐蚀的影响,例如塑料、橡胶等材料。

1. 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作为化工设备的构造材料,例如不锈钢、镍合金、塑料等。

2. 表面处理:对设备表面进行特殊处理,如喷涂耐蚀涂层、阳极保护等,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设计防腐:在设备设计阶段就考虑防腐措施,如避免死角积存、增加防腐层厚度、合理布置防腐装置等。

4. 监测与维护:定期对化工设备进行腐蚀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保养,是防护腐蚀的重要措施。

5. 管道防腐:对化工管道进行定期清洗、内衬耐腐蚀材料、加装防护设施等,是防止管道腐蚀的关键。

在化工生产中,腐蚀与防护问题始终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加强对腐蚀原因及类型的研究,提高化工设备的抗腐蚀能力,不仅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够保障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重点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重点

1.腐蚀:⑴材料的腐蚀:指材料体系与环境之间发生作用而导致材料的破坏或变质的现象⑵金属材料的腐蚀:金属受到环境的高温化学氧化、电化学溶解等作用,使金属单质变为化合物(冶金的逆过程),导致金属受到损失和破坏的现象自然条件下,金属总是存在着自发回归低能稳定态的倾向——与周围介质(通常为氧)反应形成低能态的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腐蚀,因此可以将金属腐蚀理解为冶金的逆过程⑶非金属材料的腐蚀:非金属受到环境的化学或物理作用,导致非金属构件变质或破坏的现象。

2.材料体系与环境的作用包括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物理溶解等。

3.金属及其合金的腐蚀主要是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引起的破坏,有时伴随有机械、物理或生物作用。

4.材料的破坏:材料的重量损失、开裂、穿孔、溶解、溶胀等。

材料的变质:材料的服役性能变差,如力学强度下降,弹性降低、韧性减小、脆性增大。

5.金属腐蚀:⑴危害:①腐蚀造成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②间接经济损失③人身伤亡和环境污染④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⑵控制方法:①合理的结构设计②正确选材和发展新型耐蚀材料③研究可行的表面处理工艺④改善环境和使用合适的缓蚀剂⑤电化学保护⑶有利的一面:①电化学加工②制备信息硬件的印刷线路③腐蚀金相试样6.腐蚀分类:⑴按照腐蚀环境:干燥气体腐蚀(干腐蚀)、电解液中的腐蚀、非电解质中的腐蚀、熔融金属的腐蚀(物理腐蚀)⑵按照腐蚀机理: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电化学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指的是金属在水溶液中与离子导电的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破坏)⑶按照腐蚀形态:①普遍性(全面)腐蚀:全面腐蚀是指发生在金属表面的全部或大部损坏,也称普遍性腐蚀②局部腐蚀:局部腐蚀是指只发生在金属表面的狭小区域的破坏。

其危害性比均匀腐蚀严重得多分类:小孔腐蚀(又称坑蚀和点蚀,在金属表面上极个别的区域被产生小而深的孔蚀现象)、缝隙腐蚀(在电解液中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表面之间构成狭窄的缝隙,缝隙内离子的移动受到了阻滞,形成浓差电池,从而使金属局部破坏的现象)、电偶腐蚀(两种电极电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互相接触,并在一定的介质中发生电化学反应,使电位较负的金属发生加速破坏的现象)、晶间腐蚀(金属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沿着材料的晶界出现的腐蚀,使晶粒之间丧失结合力的一种局部破坏现象)、选择性腐蚀(多元合金在腐蚀介质中,较活泼的组分优先溶解,结果造成材料强度大大下降的现象)③应力作用下的腐蚀断裂:应力腐蚀是金属在特定的介质中和在静拉伸应力(包括外加载荷、热应力、冷加工、热加工、焊接等所引起的残余应力等)下,所出现的低于强度极限的脆性开裂现象磨损腐蚀:是由机械因素(湍流、漩涡、多相流体冲击、空化作用、微振摩擦等)和腐蚀介质联合作用而产生的金属材料破坏现象7.阳极反应:金属原子从金属转移到介质中并放出电子的过程,即氧化过程。

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讲解

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讲解

(2)水解与腐蚀
1) 在酸中的腐蚀
实质是弱酸盐的水解
Ⅱ)在碱性溶液中, 腐蚀更严重。
Ⅲ)光学玻璃
由于SiO2↓,Ba、Pb及其他金属氧化物易与醋酸、硼酸等弱 酸中腐蚀。
Ⅳ)HF腐蚀玻璃
F-破坏Si—O—Si键
H+ F-
F- H+
≡Si—O—Si≡→≡Si……O—Si→≡Si—F+HO—Si≡
(3)玻璃的风化
(4)选择性腐蚀
二 混凝土
混凝土是砾石、卵石、碎石或炉渣在水泥 或其它胶结材料中的凝聚体。
1. 混凝土的结构
2.波特兰水泥的结构 (1)组成 质量分数为75%的硅酸钙 质量分数为25%的矿物质 (2)水泥水合硬化→水泥石 ① 水合反应 ② 出现孔隙 (3)腐蚀 ① 浸析腐蚀 ② 化学反应引起的腐蚀
老化表现: (1)外观变化 (2)物理性能变化 (3)力学性能变化 (4)电性能变化
老化的本质:
物理老化:由物理过程引起的发生可逆性的 变化,不涉及分子结构的改变。主要是溶胀 与溶解。
化学老化:
主要发生主键的断裂,有时发生次价键的断 裂
(化学过程老化)
(物理过程老化)
主键断裂不可逆,如大分子的降解和交联。
温度物理状态链段热运动ttg玻璃态基本无链段甚至大分子都可以体积膨胀强度伸长率急剧下降机械性能可能完全丧失极性大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第七章 非金属材料 的腐蚀与防护
§7.1 高分子材料的腐蚀
一 概述
1.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具有较良的耐腐蚀性能
2、高分子材料的腐蚀类型——老化
一、玻璃的耐蚀性能 (1)组成 SiO2为主,并含有R2O、RO(R代表碱金属或碱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十一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腐蚀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十一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腐蚀
无机非金属材料除石墨以外,其腐蚀不是由电化学 过程引起的,而是由于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所引起。
9.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腐蚀
9.2.1 一般性机理特性
影响无机非金属材料耐蚀性的因素
1)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 硅酸盐材料成分中以酸性氧化物Si02为主,耐酸而不耐碱。 当Si02(尤其是无定型Si02)与碱液接触时发生如下反 应而受到腐蚀:
第十一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腐蚀
9.1 概述
1)定义: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 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 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除有 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固体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20世纪40,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演变而来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 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并列的三大材料之一。
3)腐蚀介质
* 硅酸盐材料的腐蚀速度与酸的性质无关(除氢氛酸和高 温磷酸外), 而与酸的浓度有关。
* 酸的电离度越大, 对材料的破坏作用也越大。
* 酸的温度升高, 离解度增大, 其破坏作用也就增强。
* 酸的粘度会影响它们通过孔隙向材料内部扩散的速度, 其腐蚀作用也不同。
9.2.2 典型材料的耐蚀性
* 化学反应包括: a) 水解; b) 在酸、碱、盐水溶液中的腐蚀; c) 玻璃的风化;
除以上普遍性的腐蚀外, d) 由于相分离所导致的选择性腐蚀。
水解与腐蚀
* 含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R(Na+、Ca2+等)的硅酸盐玻璃 与水或酸性溶液接触时,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水 解”,这时,所要破坏的是Si-O-R,而不是Si-O-Si。 这种反应起源: H+与玻璃中网络外阳离子(主要是碱 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

材料腐蚀与防护

材料腐蚀与防护

材料腐蚀与防护腐蚀控制的方法1.根据使用的环境,正确地选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2.对产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以减少产品在加工、装配、储存等环节中的腐蚀;3.采用各种改善腐蚀环境的措施,如在封闭或循环的体系中使用缓蚀剂,以及脱气、除氧和脱盐等;4.采用化学保护方法,包括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技术;5.在基材上施加保护涂层,包括金属涂层和非金属涂层。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全面腐蚀是常见的一种腐蚀。

全面腐蚀是指整个金属表面均发生腐蚀,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全面腐蚀速度也称均匀腐蚀速度,常用的表示方法有重量法和深度法。

局部腐蚀主要有点蚀(孔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选择腐蚀、应力腐蚀、腐蚀疲劳、湍流腐蚀等。

点腐蚀(孔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合金)表面数十微米范围内且向纵深发展的腐蚀形式,简称点蚀。

点蚀是一种典型的局部腐蚀形式,具有较大的隐患性及破坏性。

点蚀表面直径等于或小于它的深度。

一般只有几十微米。

点蚀发生的条件1.表面易生成钝化膜的材料,如不锈钢、铝、铅合金;或表面镀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如碳钢表面镀锡、铜镍等。

2.在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易发生点蚀,如不锈钢在卤素离子的溶液中易发生点蚀。

3.电位大于点蚀电位(E br)易发生点蚀。

影响点蚀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合金成分、表面状态及介质的组成,pH值、温度等,都是影响点蚀的主要因素。

不锈钢中Cr是最有效提高耐点蚀性能的合金元素,如与Mo、Ni、N等合金元素配合,效果最好。

降低钢中的P、S、C等杂质含量可降低点蚀敏感性。

奥氏体不锈钢经过固溶处理后耐点蚀。

预防点蚀的措施:(1)加入抗点蚀的合金元素,含高Cr、Mo或含少量N及低C的不锈钢抗点蚀效果最好。

如双相不锈钢及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2)电化学保护。

(3)使用缓蚀剂。

常用的缓蚀剂有硝酸盐、亚硝酸盐、铬酸盐、磷酸盐等。

缝隙腐蚀可发生在所有金属和合金上,且钝化金属及合金更容易发生。

任何介质(酸碱盐)均可发生缝隙腐蚀,含Cl-的溶液更容易发生。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笔记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笔记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材料腐蚀学科特点材料腐蚀学科是研究材料在环境作用下性能退化的一门科学,它具有以下特点:- 多学科交叉:腐蚀现象涉及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材料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因此材料腐蚀学科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

- 实践性强:腐蚀问题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都存在着材料腐蚀的问题,这要求腐蚀学科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 复杂性:腐蚀过程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材料性质、应力状态等,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腐蚀问题非常复杂。

- 经济影响大:材料腐蚀会导致设备损坏、结构失效,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

1.2 材料腐蚀学科的发展材料腐蚀学科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认知阶段: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金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腐蚀,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如涂油、包裹等。

- 近代科学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腐蚀现象,提出了电化学腐蚀理论。

- 现代技术阶段:20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化学技术的进步,腐蚀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腐蚀防护技术和方法。

- 当代综合管理阶段:21世纪初,腐蚀学科进入了综合管理阶段,强调腐蚀控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发展了腐蚀监测、风险评估和管理信息系统。

1.3 腐蚀的定义腐蚀是材料在环境介质的化学、电化学或物理作用下,其表面或内部发生变质,从而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结构破坏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4 腐蚀的分类腐蚀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腐蚀机理分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物理腐蚀。

- 按照腐蚀环境分类:大气腐蚀、水腐蚀、土壤腐蚀、高温腐蚀等。

- 按照腐蚀形态分类: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如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等)、应力腐蚀开裂、腐蚀疲劳等。

1.5 腐蚀速度表示方法腐蚀速度是衡量材料腐蚀程度的重要参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 质量损失法:通过测量材料在一定时间内的质量损失来计算腐蚀速度,单位通常是毫克/平方厘米·小时(mg/cm²·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状态 玻璃态 高弹态 粘流态
链段热运动 基本无 可以自由运动
链段甚至大分 子都可以
溶胀层由四部分组成:
Ⅰ:液状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凝胶层 Ⅲ:固体溶胀层 Ⅳ:渗透层 Ⅰ和Ⅱ比例大 随T↑,溶胀层减小,溶胀
和溶解加快
(2)结晶态高聚物的溶解 结晶态高聚物结构特点: 1)分子链排列紧密 2)分子链间作用力强 ∴难发生溶胀和溶解 通过升高温度和介质的浓度来使之逐渐溶解 (3)溶胀的结果 体积膨胀,强度、伸长率急剧下降,机械性
物理因素:光、热、高能辐射,机械作用 力等
化学因素:氧、臭氧、水、酸、碱
生物因素:微生物、海洋生物等。
内因指高聚物的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 配方条件等;
老化表现: (1)外观变化 (2)物理性能变化 (3)力学性能变化 (4)电性能变化
老化的本质:
物理老化:由物理过程引起的发生可逆性的 变化,不涉及分子结构的改变。主要是溶胀 与溶解。
(3)玻璃的风化
(4)选择性腐蚀
二 混凝土
混凝土是砾石、卵石、碎石或炉渣在水泥 或其它胶结材料中的凝聚体。
(2)水解与腐蚀
1) 在酸中的腐蚀
实质是弱酸盐的水解
Ⅱ)在碱性溶液中, 腐蚀更严重。
Ⅲ)光学玻璃
由于SiO2↓,Ba、Pb及其他金属氧化物易与醋酸、硼酸等弱 酸中腐蚀。
Ⅳ)HF腐蚀玻璃
F-破坏Si—O—Si键
H+ F-
F- H+
≡Si—O—Si≡→≡Si……O—Si→≡Si—F+HO—Si≡
(4)物理老化对性能的影响 a) 对材料密度ρ的影响:V↓,ρ↑ b) 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材料强度↑,断裂伸长↓,材料变脆 c) 对输运速率的影响:输运速率降低 d)老化对偶极运动的影响:偶极运动↓ f) 物理老化与交联程度无关 说明运动单元小于交联点间的分子量
§7.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腐蚀
化学老化:
主要发生主键的断裂,有时发生次价键的断 裂
(化学过程老化)
(物理过程老化)
主键断裂不可逆,如大分子的降解和交联。
降解:高聚物的化学键受到光、热、机械作 用力,化学介质等因素的影响,分子链发生 断裂,从而引发的自由基链式反应。
降解使分子量下降,材料软化
交联:断裂的自由基互相作用产生交联。分 子量增大
3)机理 介质分类: A类介质:非溶剂型,如醇类和非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等
B类介质:溶剂型 介质对材料有较强的溶胀作用 C类介质:强氧化性介质,如浓硫酸、浓硝
酸等
D类介质:安全使用介质
(4)影响环境应力开裂的因素 a)高分子材料的性质的影响 分子量小而分子量分布窄的材料,易于开裂。
第七章 非金属材料 的腐蚀与防护
§7.1 高分子材料的腐蚀
一 概述
1.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具有较良的耐腐蚀性能
2、高分子材料的腐蚀类型——老化
(1)定义: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储存和使用 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物理 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逐渐变坏,以至最后丧 失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材料的腐 蚀,也叫老化。
能可能完全丧失
(4)高聚物的耐溶剂性 a)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 易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聚四氟乙烯除外
b)溶度参数相近原则(只适用于非极性体系)
溶度参数:纯溶剂或纯聚合物分子间内聚力强度的 度量
c) 溶剂化原则
溶剂化作用,就是指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大于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至使溶质分子彼此 分离而溶解于溶剂中
结晶度高,易应力集中,易于开裂。
杂质、缺陷或加工成形不均匀和微裂纹等应力集中 因素,促进环境开裂。
b)环境介质性质的影响
主要决定于它与材料间的相对表面性质,或溶度参 数差值Δδ。
只有当Δδ在某一范围内(如A类),才易引起局部 溶胀,导致环境应力开裂。
3.存放效应与物理老化
(1)定义
不稳定结构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下存放过 程中会逐渐趋向稳定的平衡态,从而引起高 聚物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随存放时间或使用 时间而变化。
一、玻璃的耐蚀性能 (1)组成 SiO2为主,并含有R2O、RO(R代表碱金属或碱
土金属),Al2O3、B2O3等多种氧化物。 (2)结构: 缺乏对称性及周期性的三维网络 化学稳定的组成部分 化学不稳定的组成部份 由稳定和不稳定两部分组成了无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2、玻璃的腐蚀类型
(1)溶解
(2)本质
高聚物准玻璃态在某一温度Ta(Ta<Tg)下, 过剩热力学函数通过小区域的链段运动弛豫 到真玻璃态的过程。自由体积V减小,模量 和抗拉强度增加,脆性增加,在低应力下破 坏。
(3)特点
a)可逆性(如图)
b) 缓慢自减速过程
c) 老化速率与温度符合 Arrhenius方程
d) 不同材料有相似的老 化规律
交联使材料变硬、变脆
溶胀与溶解是指溶剂分子渗入材料内部, 破坏大分子间的次价键,引起高聚物溶胀 和溶解。
3、高分子材料的腐蚀特点:
(1)不以离子形式溶解,与金属的电化学 腐蚀完全不同。
(2)腐蚀既能由表及里渗透扩散破坏也能 由内向外扩散。金属只能由表及里腐蚀。
二、高聚物的物理老化
1、高聚物的溶解 高聚物的溶解过程分为溶胀和溶解两个阶段。
2. 环境应力开裂 (1)定义:当高分子材料处于某种环境介质中时,
往往会比在空气中的断裂应力或屈服应力低得多的 应力下发生开裂,这种现象称之。
(2)特点: a)从表面开始破坏,宏观上脆性破坏,微观上呈韧
性破坏;
b)在低于空气中的屈服应力下发生龟裂滞后破坏; c)在裂缝的尖端部位存在银纹区; d)与应力腐蚀破裂不同,无化学变化发生; e)在发生开裂前,屈服应力不降低。
溶胀:相当数量的溶剂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内部并 发生溶剂化作用,引起高分子材料在宏观上产生 体积与质量增加的现象。
(1)线形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 线形非晶态高聚物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出玻璃
态、高弹态、粘流态三个物理状态,链锻的热运 动在不同的状态不同。
温度 T<Tg Tf>T>Tg T>T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