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微课发展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档完整版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档完整版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档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综述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2011年是微课程研究的兴起,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可知,最早发表的与微课程相关的文章是2011年关中客的《微课程》,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源,并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课程,适用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检验。

此后微课程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大家开始对微课程进行解读,研究其概念含义特征等。

一、研究内容我国微课程的研究时间较短,当前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微课程的概念、含义、特征等浅层次的探讨,对微课程的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

以下从微课程的含义特征、设计开发、应用领域三方面展开综述(见表1)。

(一)微课程的含义特征目前很多学者对微课程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其核心和理念是一致的,但是还没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

胡铁生从系统观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他还提出教学设计、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程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微课程资源生态系统。

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

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

同时他还指出“”并非等同于“微课程”,其只有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否则它只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

从以上阐释可知,微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2024年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范文

《2024年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范文

《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形式,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就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一)资源建设1. 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响应,积极投入微课资源的制作与发布。

2. 平台建设:国内涌现出大量微课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为微课资源的传播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 资源类型:国内微课资源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同时还有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等实用型课程。

(二)应用进展1. 教学应用:微课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微课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2. 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知识。

同时,微课还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3. 社会影响:微课的普及推广,提高了全民教育水平,促进了教育公平。

同时,微课还为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等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推动了教育行业的发展。

三、国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一)资源建设1. 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微课资源的建设。

这些国家的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纷纷投入到微课资源的制作与发布中。

2. 国外微课资源类型多样,包括知识讲解、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

同时,还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3. 国外微课平台如Coursera、edX、Khan Academy等,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微课资源。

(二)应用进展1. 教学应用:国外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将微课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范文

《2024年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范文

《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革新,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进展情况,探讨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二、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现状(一)国内“微课”资源建设近年来,国内“微课”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各级教育机构纷纷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包括学校、教育部门、企业等。

这些机构通过制作短视频、在线课程等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微课”资源。

另一方面,国内教育平台也在积极推动“微课”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微课”资源。

(二)国外“微课”资源建设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微课”资源的建设同样得到了广泛关注。

国外教育机构和教育专家通过开展网络课程、视频教程等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微课”资源。

此外,一些国外学习平台也在不断创新“微课”的应用模式,如Coursera、edX等平台,不仅提供了海量的“微课”资源,还与多个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在线教育项目。

三、国内外“微课”应用进展(一)国内“微课”应用进展在国内,“微课”应用已逐渐普及到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教师们通过使用“微课”资源,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微课”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培训、职业培训等领域,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通过“微课”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普及等活动。

(二)国外“微课”应用进展在国外,“微课”应用同样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教育领域,教师们利用“微课”资源开展个性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微课”还被应用于商业、军事等领域,帮助相关人员快速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

同时,一些国家政府还利用“微课”进行公共信息传播、宣传等活动。

四、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一)面临的挑战虽然国内外在“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

微课是通过结合视频技术和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进行简明扼要地呈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对微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微课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微课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目前,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效果评价:学生对微课的接受程度以及学习效果是衡量微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微课设计:微课设计是保证微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们在微课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从内容、形式、节奏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

此外,还有研究探讨了适应不同学习群体的微课设计方法。

3. 学习者参与度:学习者参与度是微课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研究者们通过引入互动性、个性化学习等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

此外,还有研究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微课平台的建设:微课的开发和传播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知名的微课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Coursera等。

这些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创作和传播微课的渠道,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资源。

二、微课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增加,微课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微课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个性化学习:微课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微课将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等个体差异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2. 融合教学:微课在未来将更加融合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也可以将微课与其他教学资源相结合,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

3. 移动学习: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微课作为这一变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灵活便捷等特点,迅速在教育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对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1. 国内外研究概况微课起源于国外,自2008年首次提出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

国内自2012年起,微课也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微课进行了研究,包括定义、特点、设计、制作、应用等方面。

2. 研究成果(1)定义与特点: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环节。

其特点包括主题突出、内容短小精悍、制作方式灵活多样等。

(2)设计与制作:研究集中在如何有效设计微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教学资源等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工具进行微课的录制与编辑。

(3)应用与效果:研究涉及微课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同时,研究还关注微课在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三、微课的发展趋势1. 技术发展推动微课进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制作、传输、学习等环节将更加便捷高效。

例如,利用技术可以实现智能推荐与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利用云计算可以实现跨平台、跨设备的学习,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 微课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了在传统学科领域的应用外,微课还将拓展到职业培训、终身学习等领域。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微课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个人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我提升,实现终身学习。

3. 微课与其它教学模式的融合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微课将与其他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进行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变革。

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微课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微课的起源与发展微课的概念源于网络课程的理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课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随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系统性的在线课程形式。

在中国,微课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微课的研究现状(一)研究领域目前,微课的研究领域已经涵盖了教育技术、在线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

其中,教育技术领域主要关注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开发;在线教育领域则更注重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则关注微课对教师能力提升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则主要探讨微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微课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

其中,实证研究主要关注微课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案例分析则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调查研究则主要关注微课在教师和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及使用情况。

(三)研究成果在研究成果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微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微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微课在教学资源均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应用。

四、微课的发展趋势(一)技术创新与内容优化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的技术创新将不断加速。

未来,微课将更加注重内容的优化和技术的创新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国内外微课发展研究概述

国内外微课发展研究概述

国内外微课发展研究概述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新颖活泼的形式博得了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随着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兴起,微课在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频繁,短短几年,“微课”已经成为了高热词。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微课的概念,内涵以及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微课的发展现状,分析出国内微课发展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内外微课;发展现状;研究综述一引言国外是从可汗学院的兴起才提出微课的,伴随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流行而大热,进而传到国内。

尤其是当我国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就以其短小精悍、授课形式丰富多样等特点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较传统课程来说它的内容精简、针对性强,呈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突破某一个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在越发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当今社会,微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所以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微课发展的现状,进而得出各自优缺点,为我国的微课发展得出一些建议。

二微课与微课程1 微课概念微课与微课程的话题,是近几年来随着可汗学院而大热。

微课( micro-lecture) 最早源于 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noahem Iowa)所提出的 60 秒课程( 60-second course) 以及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 napier university) Kee TP 提出的 1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1][2]。

目前,普遍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于 2008 年首次提出,并被人们称为 1 分钟教授[3]。

Penrose 的微课概念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教育方法与理念构建而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实质上改变了网络课程的教学形式[4]。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其出现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

本文将围绕微课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发展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形式灵活等特点,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

其核心思想在于将知识以片段化、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自2011年起,微课在国内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的学习效果评估等。

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定性的研究,如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也有定量的研究,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

这些研究为微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微课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面,研究主要涉及视频录制技术、教学资源整合、课程内容组织等。

例如,关于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视频,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分割成多个短小精悍的片段等。

同时,还有学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设计更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的微课内容。

在教学应用方面,研究表明微课在各学科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

通过引入微课,教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微课还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在学习效果评估方面,研究表明微课具有较高的学习效果。

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和成绩数据,可以评估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评估微课的学习效果。

四、微课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尽管微课在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保证微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教师在制作和设计微课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微课发展研究概述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国内外微课发展研究概述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新颖活泼的形式博得了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随着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兴起,微课在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频繁,短短几年,“微课”已经成为了高热词。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微课的概念,内涵以及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微课的发展现状,分析出国内微课发展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内外微课;发展现状;研究综述一引言国外是从可汗学院的兴起才提出微课的,伴随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流行而大热,进而传到国内。

尤其是当我国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就以其短小精悍、授课形式丰富多样等特点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较传统课程来说它的内容精简、针对性强,呈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突破某一个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在越发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当今社会,微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所以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微课发展的现状,进而得出各自优缺点,为我国的微课发展得出一些建议。

二微课与微课程1 微课概念微课与微课程的话题,是近几年来随着可汗学院而大热。

微课( micro-lecture) 最早源于 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noahem Iowa)所提出的 60 秒课程( 60-second course) 以及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 napier university) Kee TP 提出的 1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1][2]。

目前,普遍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于 2008 年首次提出,并被人们称为 1 分钟教授[3]。

Penrose 的微课概念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教育方法与理念构建而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实质上改变了网络课程的教学形式[4]。

Open Education 也认为微课将成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课是个“舶来品”,国内对微课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胡铁生是教育硕士,中学电教高级教师。

他2012年起担任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评委,专注于微课等领域的实践与研究。

他在 2011 年、2012 年和2013年三个不同时期分别给出了微课的定义:(1)2011年,胡老师把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5](2) 2012年,他定义微课是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扩展性资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6](3)2013年,胡老师定义微课是“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

[7]同一时期,国内其他教育技术专家对微课均有不同的定义:2013 年 4 月,焦建利定义它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8]。

2013 年 4 月,黎加厚定义它是“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9]。

2013 年 4 月,张一春定义微课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10]。

2015 年 8 月,胡铁生、胡小勇对微课的新界定:“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

”微课的概念表述之所以有差异,主要是由于随着微课的发展,人们对“微课”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深刻和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定义虽不同,而其核心元素是基本相同的,凡是符合这些核心元素,即可称之为微课: 一段短的音频或视频陈述( 5-10 min) ; 围绕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 具备网络学习平台与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 支持有线网络终端与移动终端的学习。

三微课的研究现状1 国外微课研究现状表 1 国外微课视频开发、建设和应用情况[11]2 国内微课研究现状以“微课程”、“微课”、“Microlecture ”为检索词,经检索共查到文献 681篇,相关文献217 篇。

其中,依据文献的被引频次、文献的学术性、文献与教育的相关度、文献能否下载等因素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 ,共选取91篇CSSCI 来源期刊文献进行重点分析。

在此过程中,逐步涌现出一些国内影响较大的专家学者,诸如胡铁生、焦建利、黎加厚、余胜泉等。

图1 中国知网收录有关微课论文的几大写作方向从发表的相关论文分析,这些有关微课的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以下这五个,如图1。

有36%的文章写了有关微课的概念以及内涵,只有9%文章写了微课的资源建设。

说明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还只是在微课概念本身,只是研究的理论方面,而并没有真正的研究微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效果。

而我国欠缺的这方面正是国外发展的主要方向。

经过具体的研读有关微课的文章,以及查找相关资料,总结出了微课在我国的资源建设和开发情况,以和国外的微课发展的开发、建设和应用情况作出对比分析。

表 2 国内微课视频开发、建设和应用情况[12][13][14][15][16][17]9%通过对比两个表,不难发现国内和国外所用到的制作微课的设备和方法大同小异,也都是多用到中小学,涉及到各个学科,政府都给与一定的支持与鼓励.通过研究国内外微课发展现状,发现了虽然国内外微课发展的都很迅速,但是发展的形式都不同。

国外以可汗学院为代表,大多数为视频网站,通过这些视频网站来为学习者提供微课视频,以供学习者进行学习。

而且大多数微课应用到中小学中,而且涉及到各个学科。

并且在学校中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微课已经被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借助微课运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说明微课在国外发展得比较成熟。

而在国内,微课主要的存在形式是各种微课比赛,而好多老师参加微课比赛也是由于职称需要要求或是强制性要求。

并不是真正的考虑到学生需求,更谈不上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所以在国内微课的使用率较低,造成了理论先行而实践滞后的现象。

在国内有关的微课的研究大部分是以微课概念或是内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并没有涉及到微课资源开发或者是建设和应用。

而在国外大部分的微课形式的研究都是以资源建设和应用为目的的。

而且在国外微课的发展获得了很多企业家或是公司的资助以发展,而在国内只是学校内部自己发展。

目前的应用并不乐观,所以对微课的应用方面的研究空间还很大,我们还肩负重大使命。

四启示与结论针对于微课在国内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微课的开发、建设和应用三方面提出建议。

1 微课的开发微课开发中最重要的就是微课制作。

然而国内微课制作的方式比较单一,水平还有待提升。

根据胡铁生依托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的调查数据可知,随着微课实践的深入,超过半数的微课制作者在制作微课时选择将视频拍摄式、屏幕内录式、软件合成式混合使用。

可能由于大赛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等原因,参赛教师在选择内容时知识点偏向零散化的特征较明显。

所以根据我国微课实际发展情况而论,首先,微课开发中需要在学校中建立一些相关的鼓励、奖励措施,以激发老师们对微课开发的热情和支持;组建一个技术支持团队,开展微课制作技术培训,使老师们迅速掌握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术;进行微课的主题研讨,实现微课开发的系列化、专题化、课程化,形成一批专业的精品微课,方便师生使用。

2 微课的建设微课的建设涵盖微课配套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微课展播平台建设。

根据胡铁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全国高校微课大赛中,参赛教师围绕微课开展的同行交流及教学活动稀少。

对微课的关注大多单纯地停留在比赛层面。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大赛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有利于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对于学生而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待考证。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完善激励评价体系,来宣传推广微课的实践,表彰对微课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

例如:颁发教育行政部门的证书,比赛成绩作为职称评定的参考指标之一,奖金奖励,教师能够成为先进典型,被推广宣传等。

3 微课的应用在教育实践领域,范福兰等人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应用效果的调查说明,微视频作为一种可用的教学资源形式具有广阔的教育应前景。

然而微课目前的应用状况并不乐观。

根据胡铁生的问卷调查可知教师利用微课作品的主要形式有点播或查看微课、评价微课作品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微课。

其中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微课的频率最低。

由此可见,教师围绕微课开展的教学活动稍少,微课的应用尚不充分。

微课的应用环节是受到前两个环节的影响的,即开发环节和建设环节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微课的制作技术是一个门槛,所以很多老师难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微课,应用环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某些基础教育阶段的老教师拒绝学习更先进的多媒体新技术,不愿接触新科技,也是阻碍微课发展应用的一个原因。

五总结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的概念、内涵、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微课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不仅在理论方面研究微课,还要真正的把微课利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微课真正的在学生的课堂起到良好的作用,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也让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优秀的学习资源。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已经初见成效,还是还缺乏深入的继续研究,缺乏相关的资源建设尤其是应用,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

但随着以微课程为代表的新型教学资源的不断推行,相信将来会有更为深入的实证研究与实践来解答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1]Le Roy A ,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Chemical Education,1993,70(7):543-544.[2]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 [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19(1):65-73.[3]Kee . The One Minute Lecture [J]. 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4]Educause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lecture7-things-you-should-know-about-microlectures,2013-04-12.[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7]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8]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9]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J].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12] 胡铁生 .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J]. 信息技术教育 ,2005,(8):30-32.[13] 张中兴 . 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 [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588-589.07-20. 07-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