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两极地区(下)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下)

二、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是最小、最浅、最寒冷的大洋,不少重要国际航空线经过北极上空,战略地位突出。

1.图中A是白令海峡,B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是波罗的海,D 是大西洋。

2.国家:F:俄罗斯,G:美国,H:加拿大。

北极圈穿过的国家有哪几个?

提示: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丹麦(格陵兰岛)

3.上图中E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我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78º55′N,11º56′E)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站——黄河站。

“黄河站”的建成,不仅为我国深入北极地区科考提供了前沿阵地,极大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决心。并将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思考1:中国科考队到北极地区考察,他们搭帐篷的时候门口应朝什么方向?

提示:西南方向

思考2:“黄河站”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应属什么自然带?

提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自然带属苔原带。

思考3: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的主要居民属什么人种?目前他们主要以什么为生?属什么农业发展阶段?

提示:黄色人种;以渔、猎为生;属原始农业阶段。

4、气候与植被

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

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北极地区主要是极地苔原气候。

生长在北极地区的苔藓

气候变暖北极熊无家可归

5、动物

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

冰海霸王——北极熊

思考: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是什么季节(夏季)

6、居民

北极地区土著居民生活在冰雪世界,所以发展了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文化。被称为“白色文化”或“冷文化”。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紐特人(爱斯基摩人),以打猎、捕鱼为生。

狗拉雪橇

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的冰屋

7、冰上丝绸之路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海运困难,但其上空却是重要的交通要冲,是联系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的最短航线和空中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冰山威胁航行

试分析“北极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开通的意义。

提示:①全球变暖,极冰融化;②缩短航程,减少费用

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示:①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②因通航带来污染;③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

三、两极地区为什么会出现极光

极光是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

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这三者缺一不可。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地球磁场南北极最强

太阳风暴喷射高能带电离子流

四、为什么两极地区臭氧层破坏严重

臭氧层就位于平流层当中。对流层是高度最低的一层,它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在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首先进入到该层当中。

由于“两极”地区上空的对流层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两极”地区的上空,正是因为“两地”的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实际的观测结果也正是如此:南极地区气温最低,平流层也最低,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已经出现了臭氧空洞;北极地区臭氧层破坏较南极地区轻一些。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目前南极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怎样产生的?带来什么危害?

提示:臭氧层空洞;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出大量氯氟烃破坏臭氧所造成;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五、从“最”字入手,掌握南极洲的概况

1.地球上最南的一个大洲

站在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全都是北。

2.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大洲

整个南极洲几乎全部在南极圈之内,是全部处于高纬度地区的一个大洲。

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地球上的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极点

5.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大洲

南极大陆的冰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

6.世界上最寒冷的一个大洲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被称为“寒极”。

六、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1、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南极海拔较高,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海拔高度)

3、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下垫面性质)

4、南极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洋流)

5、南极冬季恰遇地球位于远日点是,而北极冬季却是地球位于近日点,使极夜时间南极(186天)比北极(179天)多7天,且太阳辐射相对较弱。(距日远近)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2.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故D项正确。第2题,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B项正确;A、C、D项所示国家间走北极航线都不是最近。

答案:1.D 2.B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方向,中山站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2)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季节里,某日晨昏线正好与冰穹A点相切,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3)当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穹A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A.墨西哥湾沿岸飓风活动频繁

B.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河流正值汛期

C.巴西高原南部草木枯黄

D.北印度洋沿岸洋流自西向东流

(4)据专家预测,因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在增大。请据资料分析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西北东南风

(2)9°37′S,102°33′W(3)B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和一些海拔较低的岛屿;若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加剧;破坏陆地排污系统。一些物种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一些渔场将消失,一些可能扩大。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将加剧。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 一、课标要求 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的最后一课,是《世界地理》的终结篇章。其主旨是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但仍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把教材中“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框题转化为科普、科考、环保三个主题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科普、科考和环保课等教学方式,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状况。掌握运用极地地区相关地图和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2.学会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运用右手定则辨别三大洋的位置和方向。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 3.通过创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预设科普、实践、环保三个主题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享受思维美和发现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5.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二)教学难点 1.在两极地区的极地投影地图上判断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并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学习成长这一情境主线的创设和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极地地区的区域特点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观看30集纪录片《中国南极记忆》、动画片《快乐的大脚》激发灵感,创作多媒体课件“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极地地区的图文资料。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引】 介绍动画片《快乐的大脚》的主角企鹅波波。波波接到极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它高兴地去上学了。在极地大学,它有哪些同学呢?要学习哪些课程呢?它能顺利毕业吗?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下)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下) 二、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是最小、最浅、最寒冷的大洋,不少重要国际航空线经过北极上空,战略地位突出。 1.图中A是白令海峡,B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是波罗的海,D 是大西洋。 2.国家:F:俄罗斯,G:美国,H:加拿大。 北极圈穿过的国家有哪几个? 提示: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丹麦(格陵兰岛) 3.上图中E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我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78º55′N,11º56′E)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站——黄河站。 “黄河站”的建成,不仅为我国深入北极地区科考提供了前沿阵地,极大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决心。并将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思考1:中国科考队到北极地区考察,他们搭帐篷的时候门口应朝什么方向? 提示:西南方向 思考2:“黄河站”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应属什么自然带? 提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自然带属苔原带。 思考3: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的主要居民属什么人种?目前他们主要以什么为生?属什么农业发展阶段? 提示:黄色人种;以渔、猎为生;属原始农业阶段。 4、气候与植被 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

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北极地区主要是极地苔原气候。 生长在北极地区的苔藓 气候变暖北极熊无家可归 5、动物 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 冰海霸王——北极熊 思考: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是什么季节(夏季) 6、居民 北极地区土著居民生活在冰雪世界,所以发展了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文化。被称为“白色文化”或“冷文化”。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紐特人(爱斯基摩人),以打猎、捕鱼为生。 狗拉雪橇 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的冰屋 7、冰上丝绸之路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海运困难,但其上空却是重要的交通要冲,是联系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的最短航线和空中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冰山威胁航行 试分析“北极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开通的意义。 提示:①全球变暖,极冰融化;②缩短航程,减少费用 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示:①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②因通航带来污染;③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 三、两极地区为什么会出现极光 极光是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

两极地区 知识点总结

1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知识点总结 一、北极地区 1、经纬度位置:北极圈(66.5°N )以北,北冰洋跨经度最广、最浅、最冷、纬度最高的大洋。 2、海陆位置 (1)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围; (2)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 (3)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北美北部、欧洲北部三个地区之 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 3、气候: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4、自然资源:矿产资源(锰结核、石油、天然气);生物资源(苔藓、地衣、北极熊、驯鹿) 5、北极科考 (1)最佳季节4~10月,极昼现象。 (2)科考站:黄河站。 二、南极地区 1、经纬度位置:南极圈(66.5°S )以南,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海陆位置: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唯一中间基地。 3、范围:南极大陆及其附近岛屿。 4、地形地势 (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文森山是南极洲最高峰; (2)“冰雪大陆”,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 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5、气候:极地气候—酷寒、烈风、干燥(“寒极、风极、白 色沙漠”)。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 (原因:纬度高、海拔高、气压高、西风漂流阻挡作用、极 冰反射阳光) 6、自然资源:淡水资源(固体淡水)、矿产资源(煤、铁)、生物资源(磷虾、企鹅、鲸等) 7、居民:无定居人口。 8、南极考察 (1)最佳季节是暖季极昼期(11月至次年3月); (2)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3)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禁止核试验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两极地区-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 (2)海陆位置: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3)交通位置: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2.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二)地形: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 东南极洲面积较大;西南极洲面积较小,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 (三)气候:“寒极”、“风极”“白色沙漠” 酷寒: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 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量少, 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烈风: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 力小形成狂风。 1.原因: ①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西风环流——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寒 ④冰雪反射——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陆冰 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 ⑤气压高——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 2.暖季:11月~次年3月(南极科考时间),出现极昼 (四)资源 1.淡水资源: 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周围海洋上多冰山。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 将升高50~70米。被称为“固体水库” 2.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此外还有石油、锰等 3.生物资源:动物种类极少,但数量较多。如磷虾、鲸、海豹、 企鹅

两极地区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单元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图如下: 位置: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内Array海陆位置: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南半球,跨东西半球。 位置重要性:从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横越南极的空中交通看,南极洲是唯一的中间基地。 地形:海拔最高,高原为主,冰雪覆盖,中高周低。“高原大陆”、“冰雪大陆”。 气候:酷寒、干燥、烈风 (1)纬度高 酷寒原因(2)为陆地 (最低温达(3)海拔高 ﹣80°C (4)冰雪地面: 左右)(5)西风漂流 (6)空气干燥 干燥原因:(1)严寒,蒸发少,水汽少(2)寒流(西风漂流)减湿作用。 烈风原因:(1)高压中心,强烈下沉;(2)地形中间高四周低。 资源:矿产:煤、铁(维多利亚地---煤;文森峰---铁)、锰、石油等。 淡水资源:大量的固体冰川。 生物资源:磷虾、企鹅、海豹、鲸等。 科学考察: 1)时间:11月----次年3月(极昼期、暖季) 2)科考站:长城站(60°W,60°N);中山站、昆仑站(都在80°E上)。昆仑站海拔最高,为内陆冰盖最高点。 3)科考价值:资源(资源宝库)、环境(保存着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天然实验室) 4)南极条约:和平目的;禁止军事活动;禁止放射性废物处理和任何核爆炸。

范围: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三大洲陆地和岛屿。 气候:气温:极昼期0°----6°C;极夜期﹣40°——﹣20°。 降水量:100----250mm。 资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 生物----北极熊、北极狐、海象、海豹、雪兔 北极科考:时间----4月至10月(极昼期,暖季) 科考站----黄河站(2004年建) ◆中国在北极科考原因:(1)中国大陆直接受北极地区气候影响;(2)北极地区的资源 主要内容: 1.两极地区包括南极和北极的位置、范围,在科研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2.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科考站 3.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南极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内容解析 本章主要介绍两极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科考价值。 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为了使学生能从大陆轮廓、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定位。并且了解南极州所濒临的大洲和大洋在南极俯视图中的判定。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从地形、气候、资源方面重点掌握。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分布、地势特征方面来描述地性特征;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的特征和成因,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大气环流方面来分析气候的成因。 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从地形、气候、资源方面重点掌握。 二、目标及解析 1.单元目标及解析 单元目标: (1)认识南极地区,阐述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科考站的位置。 (2)认识北极的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特征。 (3)两极地区的战略重要性 单元目标解析: 两极地区包括南极和北极地区,和其他区域一样,我们要认识这个区域的位置,能够定位。掌握其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及其它在世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2.课时目标及解析 第一课时目标 (1)通过南极地区明确南极洲的位置和范围,描述南极洲的位置、范围。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 区域地理两极地区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 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2)南极海拔高。(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4)风大 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60分,) 1. 图圆圈、、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图中箭头为从极地上空看地 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题. 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南极洲几乎全部在线以内 B.线的纬度为高纬度 C.线以内属于寒带 D.这里阳光斜射厉害,一段时间光线在地平线下 2. 北极地区北冰洋、北美洲沿岸的居民是() A.印度安人 B.因纽特人 C.凯尔特人 D.蒙古人 3. 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A.长城站 B.黄河站 C.中山站 D.昆仑站 4.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A.黄河站 B.昆仑站 C.长城站 D.中山站 5. 我们准备进行一次南极之旅(科学性质),你认为最好的季节应是北半球的() A.夏季 B.春季 C.冬季 D.秋季 6. 读南极洲及周边地区图,回答题. 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南极大陆全部位于以南 B.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 C.大陆的建筑物窗户朝北开 D.目前世界唯一没有人定居的大洲 7. 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是() A.冬半年光照强,但寒冷 B.酷寒、狂风、干燥 C.严寒、多风、降雪量大 D.下半年气温均在以上 (2)下列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B.从图中角度看其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 C.该地区著名的动物为驯鹿 D.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8. 目前我国在南极洲已经建立了个科学考察站.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的] 1、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纬度位置特点并能在地图上指出 2、读两极地区图,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并 能分析其成因 3、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 资源,知道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 4、通过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南极的气候特征和成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地球仪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读图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对照地球仪提问: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名称各是什么? 一、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1、学生看书思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包括哪些范围? 2、教师对照地球仪指出起范围 3、两极地区的位置讲述按如下思路进行: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北冰洋周围被哪些大洲所包围? 北冰洋跨经度多少度? (2)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南极洲被哪三大洋环绕?(按自西 向东的顺序)南极洲跨多少经度? (3)设问:如果一架飞机从南美洲南端出发,飞往澳大利亚西海岸, 你认为沿什么路线飞行最近?(越过南极上空的路线最近,由 此得出:未来的南极洲有可能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的中间基地, 是南美洲、非洲和大洋州的空中交通捷径) (4)一个建筑师想设计一个房子,不论哪个窗户都向北开,他应把 房子建在哪里? 二、两极地区的气候 1、设问:从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来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共同点? (过渡)两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是否相同呢?为什么?(南极地区海拔高,且 是陆地)那么,南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呢? 2、学生阅读P60活动中的材料,根据材料概括南极的气候特征:酷寒、多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7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极地相关地图和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等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阅最新优秀的教学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学习《极地地区》的教材内容,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倒霉熊和QQ图标引导学生认识北极南极主人,以旅游考察探究方式进入极地地区的学习。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他们分别生活在世界的什么地方? 学生:北极熊、企鹅。分别生活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陌生的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我们把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统称为极地地区.结合图片讲解两极地区的位置与范围。并讲明要带学生去极地地区参观考察。进入新课学习。 学习新课 任务安排: 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分别思考去南极考察队和北极考察应该考虑的6个问题:时间、路线、装备、交通工具、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请6组同学花5分钟时间结合课本内容及已经学习的地理知识分别思考讨论6个问题,并解释为什么。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位置与范围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案(新版)

《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认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内存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1)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极地地区的特殊的自然环境。 (3)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 (1)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极地地区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北极熊和企鹅的图片 探索活动:哪幅图展示的是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哪幅图展示的是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请你简要说出判断理由。(学生回答) 明确:A表示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B表示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又称为极地地区。 二、新课学习 (一)位置和范围

活动1: 1.找出南极圈和600S纬线,说明其纬度位置和范围。 2.找出环绕南极大陆的三个大洋,说出其海陆位置。 3.相对于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4.在图中合适位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学生读图探究回答) 明确: 1. 南极地区泛指600S以南的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的水域。 2. 以南极半岛为参照,东侧是大西洋,西侧是太平洋,南极大陆最宽阔的地区所对应的是印度洋。 3.相对于南极点来说,每一个方向都是北方。 4.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活动2: 1.找出北极圈,说明其纬度位置和范围。 2.找出环绕北冰洋的三大洲,说明其海陆位置。 3.相对于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4.在图中合适位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学生读图探究回答) 明确: 1. 北极地区一般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面积约2100万平方千米,主体是北冰洋,大部分属于国际公共海域。 2. 以格陵兰岛为参照,西侧是北美洲,东侧是欧洲和亚洲。 3. 相对于北极点来说,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南方。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 读图练习:

第十章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详案) 极地地区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极地地区”的课程内容有 2 条: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课标解读(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两极地区纬度位置的相似性,决定了其自然环境的共性,而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海陆位置的差异、地形地势的差异、地表状况的差异,决定了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又有不同之处。所以,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是认识两极地区的重点和基础。研究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景观、气候、自然资源等,和其他地区稍有差异的是:这里的气候,不仅要关注气温和降水,还要关注风速;这里的自然资源,除了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动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需要重点关注;另外,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原始性,也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研究重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取决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一定要和位置结合起来。极地地区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原始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认识这一点对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至关重要。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与义务。这里重在情感教育,主要使学生明确,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 (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在课堂实施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将两极地区进行比较南、北极地区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将两极地区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共性与差异,有利于学生认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极地地区环境特殊性的认识,促进学生对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巩固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 2.关注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理要素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极地地区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认识这些关系:极地地区的纬度位置高,决定了其寒冷的气候特点,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冰雪覆盖的自然景观;在极其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物种类较少,动物多脂肪,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所以极地地区的生态保护需要特别关注;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人迹罕至的区域,所以其原始的自然环境得到保护,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而人类的考察,对脆弱的极地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所以,极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北极地区“陆包洋”和南极地区“洋包陆”的海陆位置差异,使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南极地区更冷、更干、风更大,大陆性更强,而北极地区则相对温暖和湿润一些,海洋性更强。 3.关注方法,提升能力《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同时还指出“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显然,极地地区无论多特别,从方法教学的角度看,它仅是一个区域,所以,认识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已经掌握的研究区域的一般方法自主学习。 (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 在极地地区地图上找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异同点,并说出这种特殊的位置对极地地区的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景观、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并简单分析形成原因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从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等角度,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感受极地科考精神,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决心和毅力。 4.举例说明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初步树立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目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分析进行极地科学考察的原因和保护极地环境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用于探索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会在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通过分析两极的自然条件的不同,比较出两极的环境差异。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世界地理分区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也是《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材分析】 “极地地区”是是地球上两个十分特殊的区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区域,却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因而成为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非常关注的地区。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自然环境十分特殊,是一个冰雪世界,人迹罕至.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那里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家研究地球的重要场所。而科学考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保护极地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教材将这些知识以三个框题呈现: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内容上呈现出一个递进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极地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存在关系,从而能够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 【学情分析】 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 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 3。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两极的位置及范围 2。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推荐】极地地区评课-精选word文档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极地地区评课 篇一:极地地区教案 地理教案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姓名:学号: 课程(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极地地区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极地地区 第五节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3)、认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分析区域内各地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 我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环境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三、教学难点 1、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脑筋急转弯: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联系北极熊和企鹅的生活地区(两极地区)。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北极熊和企鹅的生活地,北极和南极。(二)、教学过程 看课本46、47页,读图7-5-1、7-5-2回答:(1)描绘极圈,说说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2)找出环绕北冰洋的大陆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说说极地地区海陆分布的 差异。 3、极地保护在行动 (1)极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全球变暖;南极臭氧空洞;燃油泄漏;对极地动物的过度捕杀等。 (2)极地环境保护 难点突破 极地经纬网地图的判断规律: 1、判断是南极地区还是北极地区(1)、依据 中心代号N、S来判断。(2)、依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 2、极地地区方向定位(1)、同一纬线上,方向为正东、正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 方向为东方。(2)、同一经线上,方向为正南、正北;北极点四面朝南,南 极则反之。(3)、不同纬线上,靠近北极为北,靠近南极为南;不同经线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西。 3、极地经纬网定位(1)、在极地地图中,圆圈为纬线,自中心发射的线为经线。 (2)、根据经纬数值定度数。(3)、根据自转方向或数值变化定经纬度代号。(三)、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南极与北极的对比学习,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和自然环境, 及对科考的内容、环境、极端的自然气候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 环境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环境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篇二:极地地区教案

第九章 极地地区 同步练习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仁爱版

第九章极地地区 一、选择题 1.两极地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共有的地理特征是() A.纬度较低B.以海洋为主C.植物资源丰富D.冰雪覆盖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3.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4.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哪一项的做法是正确的()A.去南极洲捕鱼B.大规模开发南极洲的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下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5.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B.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C.南极地区降水量丰富 D.去两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都为6~8月 6.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 A.北美洲、非洲、亚洲B.大洋洲、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亚洲、北美洲D.亚洲、欧洲、北美洲 7.南极洲和北冰洋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①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①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①北冰洋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多 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8.两极地区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湘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7.5.2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 排 2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等. 教学重难点 1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明确目标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与代表性动物; 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 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的意义;培养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结合课本知识与上述材料,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教师指导: 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人。 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读图自主探讨问题,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14两极地区-区域地理专项练习》(解析版)

考点14 两极地区 一、单选题 派恩岛冰川位于南极洲,冰川前缘延伸至海洋。冰川崩解事件是造成该冰川后退的主要原因。图为1988——2020年该冰川的前缘线距陆地上人为确定的参考线的距离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研人员完成冰川前缘线的变化研究,需要借助哪些地理信息技术() ①GPS②GIS③GPRS④RS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近年来,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异常主要表现为() A.规模扩大B.规模缩小C.周期增加D.周期减小3.造成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的直接原因为() A.太阳黑子活动B.臭氧空洞扩大C.温室气体排放D.海水异常增温 【答案】1.B 2.D 3.D 【解析】1.需要运用遥感技术(RS)获取冰川分布(包括冰川前缘线的位置)的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1988-2020年以来冰川前缘线的变化,故选B项。 2.由题意,派恩岛冰川前缘延伸至海洋,而参考线位于陆地上。因此,冰川前缘线距离参考线的距离扩大时,则冰川面积扩大;冰川前缘线距离参考线的距离缩小时,冰川面积缩小,发生冰川崩解事件。近年来,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异常主要表现为周期缩小(次数更加频繁),但单次冰崩的规模较小。故选D项。 3.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稳定,与冰川崩解事件的周期变化不符;臭氧层空洞扩大主要破坏臭氧层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崩解事件无关;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是缓慢的、持续性的变化,而冰川崩解事件具有一定突发性,并在今年表现出频次明显增加的特征,因此

选项与题干“直接原因”不符合。海水异常增温直接影响延伸至海洋的冰川前缘,发生冰崩事件。故选D项。 随着北极冰层不断融化,俄罗斯北冰洋航线(下图)的开通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公司开始着眼于这条航道的商业价值。该航线沿途港口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航线上的冰山、狂风、大雾等自然因素对航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从地理位置、经济腹地、自然条件、运营状况等方面评估以下港口发展潜力最大的是() A.配韦克B.季克西C.迪克森D.摩尔曼斯克 5.海雾问题最严重的航段是() A.I段B.II段C.III段D.IV段6.关于北极航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一年中海冰范围最小的是7月份B.船舶的单位距离能耗低 C.与传统航线相比,航行方向多变D.航行速度较快 【答案】4.D 5.A 6.C 【解析】本大题以俄罗斯北冰洋航线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俄罗斯北冰洋航线沿途港口发展潜力的分布特征、摩尔曼斯克港发展潜力大的原因、俄罗斯北冰洋航线中海雾问题最严重的航段及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摩尔曼斯克港是终年不冻港,全年皆可通航,通航能力强;且靠近西欧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通航量大;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航线的必经之地,随着北冰洋航线航运价值的提升,发展潜力大,D符合题意,配韦克、季克西、迪克森冬季易结冰,且经济腹地小,航运的价值较低,发展潜力较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5.读图分析,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段,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该地纬度高,下垫面气温低;暖湿气流遇到较冷的下垫面,会冷却形成海雾,所以I段是海雾最严重的航段,A正确,II 段、III段、IV段纬度较高,但水汽含量较低,海雾相对较少,BCD错误,故选择A。

初中地理_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

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