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第6讲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第6章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第6章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表达式。
• 4. 复合模量(Composite Modulus)

复合模量表征复合土体抵抗变形的能
力,数值上等于某一应力水平时复合地基
应力与复合地基相对变形之比。通常复合
模量可用桩抵抗变形能力与桩间土抵抗变 形能力的某种叠加来表示。计算式为

Esp mE p (1 m)Es
• 式中 E p ——桩体压缩模量;
均质地基 复合地基 桩基
• 复合地基定义
(composite ground ,composite foundation , composite subgrade )
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 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 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 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 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较天然 地基的承载力提高,沉降减小。
• (2)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 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前一特征使它区别于均质地基,后
一特征使它区别于桩基础。形成复合地基
的条件是基体与增强体在荷载作用下,通
过两者变形协调,共同分担荷载。
6.2 复合地基的常用型式 6.2 Type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 复合地基常用型式分类如下:
• (4)试述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桩土应力比、桩土 荷载分担比、复合模量的概念。
• (5)桩体复合地基通常有哪两种计算思路?水平向 增强体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一般与哪些因素有关?
• (6)复合地基的加固区和加固区下卧层的沉降一般 有哪些计算方法?
合地基上荷载为p,作用宽度为B,长度
为D,加固区厚度为h,f为等效实体侧摩
阻力密度,则作用在下卧层上的荷载为

复合地基概论

复合地基概论

部分—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量和下卧层压缩量,于是,在荷 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可表示为这二部分之和
复合地基承载力
复合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破坏时,一般情况下桩体和桩间土 两者不可能同时到达极限状态,或者说两者同时达到极限状态
概率很小。通常认为复合地基中桩体先发生破坏,但也有例外。
若复合地基中桩体先产生破坏,则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承载 力发挥度达到多少是需要估计的。若桩间土产生破坏,复合地 基破坏时桩体承载力发挥度多少也只能估计。另外复合地基中 的桩间土的极限荷载与天然地基是不同的。同样,复合地基中 的机体所能承担的极限荷载与一般桩基也是不同的。因此桩体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比较复杂。
2
(2-6)
c —桩间土抗剪强度; p —桩体抗剪强度;m—复合地基置换
率;c—桩间土粘聚力; p —复合地基上作用的荷载; -应
c s
s
力降低系数, 1/ 1 n 1 m ; —应力集中系数, n / 1 n 1 m ;
p
s
n—桩土应力比; , —分别为桩间土体和桩体的重度; , -
若能有效地确定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的实际极限承载 力,而且破坏模式是桩体先破坏引起复合地基全面破坏,则承 载力计算式(2—1)可以改写为
pcf mppf 1 m psf
ppf-桩体实际极限承载力(kPa); psf-桩间土实际极限承载力(kPa) ; λ-桩体破坏时桩间土极限强度发挥度 m-复合地基置换率。
复合地基常用形式 1.按增强体设置方向分类 (1)竖向; (2)水平向; (3)斜向。 2.按增强体材料分类 (1)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土工布等 (2)砂石桩; (3)水泥土桩、土桩、灰土桩、渣土桩等; (4)各类低强度混凝土桩和钢筋混凝土桩等。 3.按基础刚度和垫层设置分类 (1)刚性基础,设垫层; (2)刚性基础,不设垫层; (3)柔性基础,设垫层; (4)柔性基础,不设垫层。 4.按增强体长度分类 (1)等长度; (2)不等长度(长短桩复合地基)。

14 地基处理技术——复合地基理论

14 地基处理技术——复合地基理论
在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将出现图c所示的塑性区, 在滑动面上桩和土体均发生剪切破坏。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较易发生整体 剪切破坏,柔性桩复合地基在一定条
件下也可能发生此类破坏。
14.2 复合地基性状
❖14.2.2 复合地基桩体的破坏模式
(4)滑动破坏
在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沿某一滑动面产生滑动破坏。 在滑动面上,桩体和桩间土均发生剪切破坏。
及复合地基效果的检验。
14.3.2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到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认为复合地基在达到承载力的时候,复合地基中
的桩和桩间土同时达到各自的承载力,表达式如下:
fspk mfpk (1 m) fsk (14 2) 或fspk [1 m(n 1)] fsk (14 3)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0;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
对复合地基,当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 时,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14.3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14.3.1 复合地基承载力概念
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的两种方法:
采用理论公式计算,进行复合地基初步设计时采用; 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得到:用于复合地基详细设计以
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桩周土的承
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可取0.5~0.9,差值大时或 设置褥垫层时均取高值。
14.3.3 规范中两种计算方法的应用
❖ 1.计算方法选择的具体规定如下
(5)对于旋喷桩复合地基,采用变形复合法;桩 间土折减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或经验时,取0~0.5,
承载力低时取低值。
14.3.3 规范中两种计算方法的应用
❖ 2.关于单桩承载力fpk规定如下
(1)可采用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不同 类型桩,计算公式不同;

6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6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ESP = mEP + (1− m)ES
上式成立的条件为: ① 复合地基上的基础为绝对刚性; ②桩端落在坚硬的土层上,即桩没有向下的刺入变形。 其缺陷在于不能反映桩长的作用和桩端阻效应。
3
复合地基的常用概念
4、复合模量
桩的模量难直接测定。通过假定桩土模量比等 于桩土应力比,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提高系 数计算复合模量。
2)、概念清楚,计算方便;
3)、特别对柔性桩和散体材料桩加固区沉降 计算比较实用。
4)在工程上应用面积加权之和计算复合地基 加固区沉降是偏安全的。
缺点:
该复合模量公式的前提是桩土压缩量相等, 这对桩土相对刚度较大的复合地基不实用。简而 言之,该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部 分,但可进行柔性桩段的计算。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适用于散体材料桩和桩身强度较低的柔性桩复 合地基。β=1。初设时确定(振冲桩、砂石 桩、石灰桩、柱锤冲扩桩)
适用于桩身强度较高的柔性桩和刚性桩复合地 基。 Β<1。 (CFG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 土搅拌桩、旋喷桩)
4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将桩体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作为整
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荷载传递路线的不同是浅基础、复合地基和桩基 础等三种地基基础形式的基本特征。
浅基础: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 对桩基础:荷载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 复合地基:荷载一部分通过桩传递给地基土体,
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
浅基础 桩基础
复合基础
桩式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一、加固机理:
体来考虑确定。常用稳定分析法计算。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
未加固区采用天然土体强度指标,加固区土体强度 指标可采用复合土体综合强度指标,也可分别采用 桩体和桩间土的强度指标计算.

复合地基加固法

复合地基加固法

复合地基加固法第一节复合地基基本理论一、复合地基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加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

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

根据地基中增强体方向又可分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桩体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通常由桩(增强体)、桩问土(基体)和褥垫层组成(如图5 -1所示)。

(二)桩体复合地基分类桩体复合地基可以根据其增强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类如下:1、按增强体材料:分为散体材料(砂石、矿渣、渣土等)、石灰、灰土、水泥土、混凝土及土工合成材料等。

2、按增强体黏结性:分为无黏结性(散体材料)和黏结性两大类,其中黏结性的又可根据黏结性的大小分为:低黏结强度(石灰、灰土等)、中等黏结强度(水泥土)、高黏结强度(混凝土、CFG桩等)。

3、按增强体相对刚度:分为柔性(如石灰、灰土)、半刚性(水泥土)、刚性(混凝土、CFG桩等)。

4、按增强体方向:分为竖向、斜向和水平向(如加筋土复合地基)三种。

5、按增强体形式:分为单一型(桩身材料、断面尺寸、长度相同)(如图5-1a所示)、复合型(如混凝土芯水泥土组合桩复合地基)(如图5-2a所示)、多桩型(如碎石——CFG 桩复合地基等)(如图5—2b所示)、长短桩结合型(如图5-2 c所示)。

上述分类疗法汇总见表5-l。

对于增强体刚度及黏结性大小的划分,目前工程上尚无统一的定量标准,上述定性划分原则仅供参考。

如水泥土桩,桩身刚度及黏结性会因桩身水泥土强度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当水泥掺入量较低时,可能属于低黏结强度的柔性桩,而对于高强度的水泥土,力学特性又会接近于低标号混凝土,亦有文献将散体材料桩并入柔性桩进行分析,或将灰土桩、生石灰桩等低黏结强度桩视为散体材料桩。

按照复合地基增强体工程特性进行的分类表5-1续表注:桩的刚柔是相对的,不能只由桩体模量确定。

《复合地基简述》PPT课件

《复合地基简述》PPT课件
第 2章
复合地基理论概要
(Composite Subgrade)
一、概述 二、作用机理和破坏模式 三、复合地基应力特征 四、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五、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六、基础刚度和垫层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
一、概述
1、概念
复合地基一般指由两种刚度(或模量)不同材料 (桩体和桩间土)所组成,在相对刚性基础下两者共 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包括剪切变形)的地基。 其研究方法是在众多根桩所加固地基中,选择一 根桩及其影响的桩周土所组成的单元体作为研究对象。
4)挤密作用
砂桩、土桩、夯实桩、砂石桩等由于施工过程中对桩 周土具有挤密作用;生石灰桩由于其材料吸水、发热和膨 胀等作用,对桩周土也具有挤密作用;据有关资料,其它 类桩也对桩周土具有挤密作用,但其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5)加筋作用
各种桩土复合地基不 仅可提高地基土的承 载力外,还可提高土 体的抗剪强度,增加 土坡的抗滑能力。
桩土应力比是复合地基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它关系 到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它与荷载 水平桩土模量 比、桩土面积 置换率、软地 基土的强度、 桩长固结时间 和垫层情况等 因素有关。
复合地基的p--n关系曲线(桩与土的模量影响)
n与桩土模量比的关系 应力一定时,Ep/Es 越大,n越大
碎石桩复合地基n与m 的关系
2、确定桩体极限承载力ppf
a. 桩体极限承载力ppf 可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首 选)。 b. 无试验资料时,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 合地基,桩体极限承载力可采用类似摩擦桩极 限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其表达式为:
p pf ( fSa L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p R) / AP
按上式计算桩体极限承载力外,尚需计算桩身 材料强度允许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即: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地基处理
二、复合地基的分类
按增强体的方向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主要指加筋土地基。加筋 材料主要是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格栅和土工 格室等。
竖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为桩,有时也称为柱,竖向 增强体复合地基通常称为桩体复合地基。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地基处理
§5.1 概述
一、复合地基的定义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 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保证建筑的 安全与正常使用。
经过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通常有三种类型:均质 地基、复合地基和桩基。
1. 均质地基:
(1)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加固区土体性 质得到全面改良;
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方向不同,复合地基性状也不 同。桩体复合地基中,桩体是由散体材料组成, 还是由粘结材料组成,以及粘结材料桩的刚度大 小,都将影响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性状。根据复合 地基工作机理可做如下分类: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地基处理
复合地基
散体材料桩 竖向增强体
粘结材料桩 水平增强体
柔性桩:如灰土桩、 石灰桩等
就使复合地基承载力较原地基有所提高,沉降量有
所减小。随着桩体刚度增加,其桩体作用发挥得更
加明显。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地基处理
§5.2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2.垫层作用 桩与桩间土复合形成的复合地基或称复合层,
由于其性能优于原天然地基,它可起到类似垫层的 换土、均匀地基应力和增大应力扩散角等作用。在 桩体没有贯穿整个软弱土层的地基中,垫层的作用 尤其明显。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地基处理新技巧(复合地基)精华课件

地基处理新技巧(复合地基)精华课件

石灰桩法
总结词
将生石灰、火山灰、粘性土等材料混合搅拌后填入孔中,经过硬化形成石灰桩,提高地基承载力和防渗性能。
详细描述
石灰桩法是一种利用生石灰、火山灰、粘性土等材料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法。将这些材料混合搅拌后填入孔中,经 过硬化形成石灰桩。石灰桩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防渗性能,适用于处理软弱地基和液化土地基。该方法具有施工 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地基变形计算
总结词
预测地基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的变形量,确保 建筑物安全。
详细描述
地基变形是指地基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或变形。在复合地基设计中,需要计算不同 压力作用下的地基变形量,包括沉降、水平 位移等。通过合理的地基变形计算,可以预 测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趋势,从而采取相应
的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某高速公路的路基处理
高速公路的特点
处理效果
高速公路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平整度要 求非常高,需要承受较大的车辆荷载。
经过复合地基处理后,高速公路的路 基稳定性和平整度得到显著提高,减 少了路面的损坏和维护成本。
地基处理方法
采用砂石垫层、排水固结、深层搅拌 等复合地基处理方法,提高路基的稳 定性和平整度。
04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准备
现场勘查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了解地形、地质、水文等 条件,以便制定合适的施 工方案。
设计交底
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 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设计 意图、施工要求和注意事 项。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工程规模、特点等因 素,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 设计,确保施工进度、质 量和安全。
施工工艺流程
成孔
采用合适的钻机或人工挖掘成 孔,孔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 求。
注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固区压缩量计算方法
(1)复合模量法

将复合地基加固区中增强体和基体两部分 视为一复合土体,采用复合压缩模量来评价复 合土体的压缩性。

Pi s1 Hi i 1 Ecs i
n

式中 Pi 第i层复合土层上附加应力增量;
H i 第i层复合土层的厚度。


Ecs mEp (1 m) Es



基础下的平均桩土应力比是反映桩土荷载 分担的一个参数,当其他参数相同时,桩土应 力比越大,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 大。此外,桩土应力比对某些桩型(例如碎石 桩)也是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 一般情况下,桩土应力比与桩体材料、桩 长、面积置换率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桩体 材料刚度越大,桩土应力比越大;桩越长,桩 土应力比越大;面积置换率越小,桩土应力比 越大。
Pp


——桩承担的荷载; Ps ——桩间土承担的荷载; P ——总荷载。

当平均面积置换率已知后,桩土荷载分担比和 桩土应力比可以相互表示。 当测得了桩土荷载分担比后,可求得桩顶平均 P p P p 应力
p
Ap mA
P s P s s As (1 m) A
Esp mEp (1 m) Es



式中 E p ——桩体压缩模量; E s ——桩间土压缩模量; E sp ——复合模量。



上式是在某些特定的理想条件下导 出的,其条件为: (1)复合地基上的基础为绝对刚性; (2)桩端落在坚硬的土层上,即桩没有 向下的刺入变形。 上式的缺陷在于不能反映桩长的作 用和桩端阻效应。
s1s --未加固地基在荷载P作用下与加固区相

(3)桩身压缩量法
在荷载作用下,桩身压缩量sp为
sp ( p P Pb0 ) 2E p l
p
n 1 m(n 1)



式中
p


--应力集中系数, ; l --桩身长度,即加固区厚度h; Ep --桩身材料变形模量; Pb0 --桩底端承力强度。
6.6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6 Settlement Calculation of Composite Ground



复合地基沉降为加固区压缩量与加 固区下卧层土体压缩量之和。 (1)加固区压缩量可采用复合模量法、 应力修正法和桩身压缩量法计算。 (2)下卧层压缩量通常采用分层总 和法计算。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 两种思路: (1)分别确定桩体的承载力和桩间 土的承载力,根据一定的原则叠加两部 分得到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2)将桩体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 基作为整体来考虑,确定复合地基的极 限承载力。
Pcf=K1k1mPpf+K2k2 (1-m)Psf

Ppf--桩体极限承载力,kPa; Psf--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kPa; K1 --反映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极限承载力的


实际工程中,桩的模量直接测定比较 困难。通过假定桩土模量比等于桩土应 力比,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提高系数 计算复合模量。 承载力提高系数 由下式计算

f spk f ak

也是模量提高系数,复合土层的 复合模量为
Esp Es
6.4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6.4 Bearing Capacity of Vertically Reinforced Composite Ground
第6讲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Chapter 6 Design Principle of Composite Ground
6.1 复合地基的定义与分类 6.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mposite Ground 经过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通常 有三种型式: 均质地基 复合地基 桩基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主要包括在地基 中铺设各种加筋材料,如土工织物、土工格 栅等形成的复合地基。其工作性状与加筋体 长度、强度、加筋层数以及加筋体与土体间 的粘聚力和摩擦系数等有关。水平向增强体 复合地基的破坏可具有多种形式,影响因素 也很多。到目前为止,许多问题尚未完全搞 清楚,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计算理论尚 不成熟。


采用第二种思路计算复合地基极限 承载力是将桩体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土 体作为整体来考虑,常用稳定分析法计 算。 复合地基加固区土体强度指标可采 用复合土体综合强度指标(由面积比计 算)。
6.5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6.5 Bearing Capacity of Horizontally Reinforced Composite Ground
桩间土平均应力为 桩土应力比为


p (1 m) p n s m s

上式为用桩土荷载分担比来表示桩土应力比的 表达式。


4. 复合模量(Composite Modulus)
复合模量表征复合土体抵抗变形的能 力,数值上等于某一应力水平时复合地基 应力与复合地基相对变形之比。通常复合 模量可用桩抵抗变形能力与桩间土抵抗变 形能力的某种叠加形,直径为d,则对等边三角形布置、 正方形布置和矩形布置的情形,复合地基面积置 换率分别为:
m


d 2
2 3s 2
(等边三角形布置) (正方形布置)

m
m
d 2
4s 2
d 2
4s1 s 2


(长方形布置) 上三式中,s为等边三角形布桩和正方形布桩时的 桩间距,s1和s2为长方形布桩时的行间距和列间距。



3. 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 (Load Share Ratio of Pile and Soil) 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即桩与土分 担荷载的比例。复合地基中桩土的荷载分 担既可用桩土应力比表示,也可用桩土荷 载分担比δp、δs 表示:
p Pp / P
s Ps / P

式中
修正系数,与地基土质情况、成桩方法等因素 有关,一般大于1.0; K2 --反映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实际极限承载力 的修正系数,与地基土质情况、成桩方法等因 素有关,可能大于1.0,也可能小于1.0;


k1 --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发挥其极


限强度的比例,也称为桩体极限强度发 挥度; k2 --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发挥其 极限强度的比例,也称为桩间土极限强 度发挥度; m--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m=Ap/Ae , 其中Ap为单桩截面积,Ae为单根桩加固 面积。
BDP (2 B 2 D) h f Pb BD
(3)改进Geddes法

黄绍铭建议采用下述方法计算下卧 土层的应力。复合地基总荷载为p,桩体 承担pp,桩间土承担ps。桩间土承担的荷 载在地基中产生的竖向应力的计算方法 与天然地基中应力计算方法相同。桩体 承担的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竖向应力采 用Geddes法计算,然后叠加两部分应力 得到地基中总的竖向应力。
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量计算方法
(1)应力扩散法

这是工程上应用较多的方法,设复合 地基上荷载为p,作用宽度为B,长度为D, 加固区厚度为h,压力扩散角为θ,则作用 在下卧层上的荷载Pb为
DBp pb ( B 2 h tg )(D 2 h tg )

(2)等效实体法

当桩距较小时,多采用此法。设复 合地基上荷载为p,作用宽度为B,长度 为D,加固区厚度为h,f为等效实体侧摩 阻力密度,则作用在下卧层上的荷载为
应力修正系数, s
1 1 m(n 1)
n,m--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面积置换率; p i --未加强地基在荷载P作用下第i层土 上的 附加应力增量;
ps i --复合地基中第i层土中的附加应力增量,相当 于未加固地基在荷载P作用下第i层土上的附加应力增量;


应厚度土层内的压缩量。
(2)应力修正法
在该法中,根据桩间土承担的荷载 Ps和桩间土的压缩模量Es,忽略增强体 的存在,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加固土层 的压缩量s1
n p s i pi s1 Hi s H i s s1s i 1 E si i 1 E si n


式中 s
复合地基分类


复合地基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 可分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水平向增 强体复合地基两类。竖向增强体复合地 基又称为桩体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根据增强体性质又可分为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 和刚性桩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的基本特点



(1)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 组成,是非均质的和各向异性的。 (2)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 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前一特征使它区别于均质地基,后一 特征使它区别于桩基础。形成复合地基的 条件是基体与增强体在荷载作用下,通过 两者变形协调,共同分担荷载。

复合地基定义
(composite ground ,composite foundation , composite subgrade ) 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 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 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 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 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较天然 地基的承载力提高,沉降减小。





3.基础刚度和垫层设置 (1)刚性基础,设垫层; (2)刚性基础不设垫层; (3)柔性基础,设垫层; (4)柔性基础不设垫层。 4.增强体长度 (1)等长度; (2)不等长度(长短桩复合地基)。

由于增强体设置方向不同、增强体的材 料组成差异、基础刚度以及垫层情况不 同、增强体长度不一定相同,复合地基 的形式非常复杂,要建立可适用于各种 类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的统一 公式是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 在进行复合地基设计时一定要因地制宜, 不能盲目套用一般理论,应该以一般理 论作指导,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精心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