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以美国纽约市高线公园为例论公共空间种植设计

以美国纽约市高线公园为例论公共空间种植设计纽约市高线公园是一个经过回收、改造和再利用高架铁路而建成的城市公园。
作为一个优秀的公共绿色空间种植设计案例,它已经成为一个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旧城改造和更新的成功范例,即设计工作综合考虑了保护和创新2个方面。
这条都市绿色廊道不仅可对市政方面的各种要求进行满足,还可为野生动植物创造理想的庇护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处理想的休闲场所。
1案例概况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高线公园,属于线性空中花园。
它始建于1930年,作为一条货运铁路专用线使用,连接肉类加工区和34街的哈德逊港口之间。
高线通过了曼哈顿西区在美国工业社会时期最繁荣的工业区,即肉类加工街区、西切尔西街区与克林顿街区等。
高线公园项目的改造建设一共分为3期:一期涉及到甘瑟弗尔街至20街,其中大部分为原来的肉类加工街区,其余位于西切尔西区;二期包括20街至30街,绝大部分位于西切尔西街区内的艺术展览区;三期包括30街至哈德逊河与34街的铁路站场,与筹建中的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滨河公共空间相结合。
自从开园以来,高线公园始终游人如织,被市民亲切地称为纽约市的“公共大阳台”,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美国景观师协会(ASLA)综合设计荣誉奖[1]。
2设计策略高线公园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植—筑”,主题是“发现高架铁路之美”。
它打破了植被与步行道的传统式的布局,巧妙地结合了建筑材料与植物材料,按变化不一的比例将两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感受。
植—筑的概念是指为了营造出变化丰富的表现形态,相互穿插、相互渗透柔性的种植系统与硬质铺装,将软硬质之间的比率随机地呈现出来,带给游览者多样的身心体验[2]。
3植物景观营造手法与传统公园相比,高线公园的园林景观设计和管理模式均有所不同,设计师试图对原生生态环境进行模仿和再现。
自生植物是园区内植物种植设计的灵感来源。
园区内的自生植物有20种左右得到了有效保护,因长势疯狂而威胁到其他植物生存的物种遭到清除,改选引入本土物种中在颜色、质感、抗寒性、寿命等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植物,植物最终扩展的种类达到210种。
国外工业遗产改造艺术设计手法案例

国外工业遗产改造艺术设计手法案例一、案例概述工业遗产改造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废弃的工业遗址转化为具有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公共空间。
本文将介绍国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分析其艺术设计手法,并探讨其成功经验。
二、案例分析1.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工业区,前身是一个钢铁厂。
经过改造,公园如今已成为一个集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设计者利用原有的工业设施,如高炉、铁轨等,创造出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景观。
同时,通过植被绿化和自然水体的引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2.美国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前身是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
设计师保留了原有铁路的特色元素,如铁轨、枕木等,将其融入公园的景观设计中。
高线公园如今已成为纽约市的文化地标,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
3.英国利物浦港湾改造利物浦港湾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工业区。
经过改造,港湾地区变身为一个集商业、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中心。
设计者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如船坞、码头等,并将其与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
同时,通过引入艺术装置和文化活动,提升了区域的文化价值。
三、艺术设计手法分析1.保留和再利用原有工业元素在工业遗产改造中,保留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元素是关键的艺术设计手法之一。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能为新的空间增添独特的魅力。
设计者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元素,创造出富有创意的景观和空间。
2.引入自然元素和生态设计将自然元素和生态设计引入工业遗产改造中,可以改善区域环境,提升空间品质。
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的加入,能够软化硬质空间,提供宜人的休闲环境。
同时,生态设计还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结合文化和艺术装置文化和艺术装置是提升工业遗产改造空间品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能够丰富空间内涵,吸引更多人流。
同时,艺术装置的运用还可以为空间增添视觉冲击力,提升空间的艺术美感。
现代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现代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那我给你说一个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的案例吧。
你能想象吗?以前啊,这就是个废弃的铁路高架桥,就那么荒废在纽约城里面,像个没人要的大铁架子,破破烂烂的。
但是呢,有一帮超有创意的家伙,他们看着这个大铁架子就想啊,这要是能变成一个公园,那得多酷啊。
于是,就开始动手改造。
他们在这个高架桥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就像是给这个铁家伙穿上了一件花花绿绿的大花衣。
那些花啊,五颜六色的,春天的时候就像一条彩色的飘带悬在半空。
而且啊,他们还保留了原来铁路的一些元素,比如说铁轨啊,枕木啥的,巧妙地把这些融入到景观设计里。
你走在公园里,一会儿看到旧铁轨从脚边穿过,旁边还开着娇艳的花朵,这种新旧结合的感觉特别奇妙。
沿着高线公园走,你还能看到好多超酷的艺术装置。
有些奇奇怪怪的雕塑就那么摆在花草中间,像是从外星来的一样,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再说说这个公园的布局吧,它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设计。
一会儿这儿有个小广场,你能坐在那儿休息,看看周围的高楼大厦,看看下面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世界里,但是又和整个城市紧密相连。
一会儿那儿又有个弯弯的小道,两边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的,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小隧道。
高线公园就像是纽约这个繁华都市里的一个绿色精灵,它把废弃的东西变得超级有用又超级美,给城市里的人提供了一个特别的休闲去处,简直就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超级明星案例。
园建工程经典案例分享

园建工程经典案例分享小伙伴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几个超有趣的园建工程案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一、纽约高线公园。
这个高线公园可不得了,就像城市里的一条绿色空中走廊。
以前啊,那就是一条废弃的铁路线,在纽约高楼大厦之间孤独又破败地躺着。
但是呢,一些超有创意的设计师就想:“这铁路线可不能就这么荒废着呀。
”于是,他们就脑洞大开,把它打造成了一个线性的公园。
他们在上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从本地的野花野草到那些造型奇特的小灌木。
沿着高线走,你就像穿梭在一个空中花园里。
而且,这里还保留了一些铁轨的元素,比如那些生锈的铁轨,不但不显得破旧,反而有一种工业风的美感,和周围的绿色植物搭配起来,简直酷毙了。
这里还设置了很多休息区,那些长椅的设计也很贴心,有的可以让你舒服地躺着看蓝天白云,有的就在最佳观景位置,可以俯瞰整个纽约的街景。
高线公园建成后啊,一下子就成了纽约的热门景点,周边的地价都跟着涨了起来,还带动了整个社区的活力呢。
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新加坡这个滨海湾花园,那简直就是一个植物的梦幻王国。
一到那儿,你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植物园。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巨大的超级树。
这些超级树可不是普通的树哦,它们是由混凝土和金属框架打造而成的,高度有十几层楼高呢。
超级树的外表覆盖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远远看去,就像一棵棵巨大的绿色圣诞树。
而且啊,这些超级树可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它们还具有环保功能。
树顶的那些叶子形状的结构,其实是太阳能板,可以收集能量。
在滨海湾花园里,还有两个巨大的植物冷室。
一个冷室模拟的是地中海气候,里面种满了各种仙人掌和多肉植物,那些仙人掌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人的手臂,有的像小塔。
另一个冷室则是云雾林,一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
里面有一个超级大的瀑布,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周围全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
这里的植物都是精心布置的,仿佛每一棵植物都在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命和自然的故事。
三、苏州园林。
机会主义景观理念诠释下的“城市山水”塑造--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

2021·04一、机会主义景观机会主义表现为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体现在为达成目标可采取一切可用方式和途径,以非常规手段来实现最终目标。
机会主义景观理念倡导在一切可用于塑造、表现生态景观的城市场所内,依托时代背景而就地取材塑造“城市山水”,意在展示自然、社会、人类所共处的大同环境与融合之美。
其倡导的景观理念和设计思想,在纽约高线公园项目中有着清晰体现。
二、高线公园项目(一)历史背景如图1所示,高线公园前身为建设于1930年的高架货运铁路线,高达30英尺的桥身悬跨于地面之上,消除了铁路道口对地面交通的阻隔,保障了人车安全,提高了货运效率。
1980年高线停止列车通行并被荒废。
1999年非营利性团体“高线之友”成立并与政府、设计公司合作,提出保留高线并改造为跨于街道之上的“空中游园”,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既保护了工业遗产,又开发出独特的铁路工业文化景观。
(二)设计理念高线项目旨在保护铁路工业遗址,开拓自然景观,打造都市背景下的“城市山水”。
设计师保留了桥梁主体结构,复原其工业建筑风貌,以存留高线的工业历史气息,并依托铁轨、枕木、石砾、道岔等设施,凸显高线铁路符号。
同时,通过自然景观增强高线生态特色,使其与原有的工业色彩相融合,体现粗狂质朴的自然风貌,塑造以现代城市为背景的“城市山水”景观空间。
此外,通过开放的公共休闲空间吸引游客,带来可观的人气和关注度,推动周边街区更新和经济发展。
(三)设计特色第一,就地取材,展示原生态之美。
高线公园的设计特色在于将景观植被与人工材料“嫁接”在废弃的铁路高架桥面。
通过开发现有的废弃交通建筑物,既节约了城市土地,又使荒废的铁路高架桥得到循环利用,并保留了桥梁特有的工业风貌和历史特色,传承了城市的工业文化。
在桥面设计中,设计师保留铁路设施作为景观小品,以复原高线昔日风貌,展现铁路特有的荒凉、孤寂;在植物选择上,设计师选择当地特有植物(部分植物为自然生长的),以草类和多年生植物为主,进行拼接种植,打造动态的自然景观。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与场地:
改造目的相同 具有相同的场地特点与因素
我可以用的:
线性的分析和利用 场地元素的处理如铁轨、野生植被、机车等 对待历史的思想与可持续的保护的观念 调动周边居民 相关法令配合
我的想法
谢谢
谢谢观看! 2020
自然的荒野与无序
设计解读
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
2.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设计解读
解决方案(三个层次):
尊重场地特点,寻找解决方案 1.铺装系统
设计解读
柔软的植被与坚硬的铺 装地面相互渗透
混凝土铺装以手指形状 伸入野草地,为野草野 花的生长留出空间
案例分析解读 案例反思
我的想法
场地位置:
场地分析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 曼哈顿西区 穿过历史悠久的肉食包装 区和东切尔西周边街区
位于街道上空30英尺的半 空中
在工业时代,周边区域是 纽约著名的工业区,建筑 类型以工业厂房与仓库为 主
场地历史:
1934---1980 “交通生命线”时期 1980---1999 “拆与不拆”争议时期 1999至今 保护和再利用时期
改造前:
荒废、破败、杂草丛生
场地分析
场地特色:
1.线性、元素单一 2.功能性单一 3.野生植被与铁路遗迹交织 4.周边区域急需更新
场地定位:
现代城市中的废弃的高架铁路 工业时代历史遗迹
场地分析
设计概念:
“植--筑” : 不同植物体系对应 的灵活材料组织系统
概念解读:
1.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 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 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 体验。
作品赏析-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

高架草坪
WE ARE THE ONE DIFFIERRENT
高线二期工程中强调了空间设计和种 植的独特性,其中位于23街的高架 草坪值得我们分析。
节点设计
23街入口
23街作为二期工程中的一部分,融合了历史仓库、 住宅大楼和新建建筑。尺度显得更具亲和力,更 为饱满,更加私密,给人一种脱离大城市而更专 注于社区的感觉。入口的设计拥有典型的现代感, 走上去,仿佛从繁忙都市进入了公园般的社区。
整体分为三段,全长2.4公里,总面积6英亩: 第一段: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 占总长的三分之一); 第二段: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 第三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 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 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总结评价
设计的优点与评价
AON ONE
01
改变了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 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 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 出多样的空间体验。
AON ONE 02
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 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 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AON ONE 04
AON ONE 03
23街的草坪是高线公园里唯一 的一块草坪,面积为4900平方 英尺,在这里可以欣赏曼哈顿 的天际线和周围河道的美景。
草坪本身提供了独特的游憩 空间,可坐可躺,踏实和平 和,是绝佳的散心之所。
高架草坪是由一个拱形、轻型的步行桥上,材质是由 钢铁和木头制成的,草坪的最北端向上“卷起”,把 台阶座椅上的参观 者抬升到几英尺高的空中,这种 立体空间感让这个草坪变得充满灵气。
纽约高线公园
New York High Line Park
!作业!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资料查阅与案例分析之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申佳可100507 ·纽约高线公园简介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经过漫长的改造,于2009年6月9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是基于历时性保护的原则下被改造而成的。
自从1930年发展至今,高线公园经历了“交通生命线”、“荒草地涂鸦”和“保护再利用”等3个时期;对于高线本身,设计师精心保留了3个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野草、涂鸦、铁轨、工业建筑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景观特征,完整地展现了城市发展在高线上留下的历史文化痕迹。
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将高线发展的3个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使高线公园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
它更像是一条海滨木板人行道,静静地躺在城市这片由砖瓦、钢筋和玻璃组成的大海旁。
所以,高线公园创造了一种沉思的情绪,让人们敬畏的同时心存感恩,庆幸自己能在都市中享受到这样的一份宁静。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通过查阅高线公园的图片及资料,可以发现,高线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路面材质在保留老铁路的设施、零件,以及废弃铁路沧桑感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了混凝土板地面铺装与植物种植交错融合的手法。
设计师将植物与建筑材料巧妙结合,调整设置比例,使其能够满足野生植被、人工培育植物生长,私人休闲,公共使用等多种需求。
保存高架铁路粗犷、荒野的韵味,同时又成就一个颇受欢迎的全新公众空间。
为此,设计师引入新型铺装材料,在其造景材料特性方面,加入环保材料和技术,并且同时在其上设置植物群落,将建筑的僵硬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柔化,将一个高利用率的硬质设施逐级变成植被丰盈的自然生境。
通过资料得知,高线公园的设计采用了——“植—筑”设计策略。
“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查阅与案例分析之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申佳可100507 ·纽约高线公园简介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经过漫长的改造,于2009年6月9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是基于历时性保护的原则下被改造而成的。
自从1930年发展至今,高线公园经历了“交通生命线”、“荒草地涂鸦”和“保护再利用”等3个时期;对于高线本身,设计师精心保留了3个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野草、涂鸦、铁轨、工业建筑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景观特征,完整地展现了城市发展在高线上留下的历史文化痕迹。
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将高线发展的3个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使高线公园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
它更像是一条海滨木板人行道,静静地躺在城市这片由砖瓦、钢筋和玻璃组成的大海旁。
所以,高线公园创造了一种沉思的情绪,让人们敬畏的同时心存感恩,庆幸自己能在都市中享受到这样的一份宁静。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通过查阅高线公园的图片及资料,可以发现,高线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路面材质在保留老铁路的设施、零件,以及废弃铁路沧桑感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了混凝土板地面铺装与植物种植交错融合的手法。
设计师将植物与建筑材料巧妙结合,调整设置比例,使其能够满足野生植被、人工培育植物生长,私人休闲,公共使用等多种需求。
保存高架铁路粗犷、荒野的韵味,同时又成就一个颇受欢迎的全新公众空间。
为此,设计师引入新型铺装材料,在其造景材料特性方面,加入环保材料和技术,并且同时在其上设置植物群落,将建筑的僵硬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柔化,将一个高利用率的硬质设施逐级变成植被丰盈的自然生境。
通过资料得知,高线公园的设计采用了——“植—筑”设计策略。
“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从生态方面看,高线公园这种将硬质材料(沙石、混凝土)和软质材料(植物)交错使用的设计手法,在满足游人步行与游览的同时,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也为野生动物、昆虫、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原有的铅涂料全部被清除,危险设施被彻底拆除。
景观设计师精心挑选包括多年生植物、草类植物、灌木、乔木在内的210种植物材料,建造出乡土特色浓郁,低养护需求,可以完成自播的植物景观;
从景观形态方面看,地面铺装使用有间缝的直线实木板,接口边沿、接缝处逐渐缩小,以便自由流动的水、植物和更硬质的材料混合造景。
减少园路,设置有沟痕纹理的景观表面,这种混杂植物的铺装创建了休闲的氛围和富有纹理质地的景致,与其说是步道,倒不如说是一种犁田式景观。
这种混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无旁观者的距离感,步行期间,让人感觉与景观的接触更加深入、直接。
此外,长长的楼梯、蜿蜒的园路以及掩藏起来的小节点,也让游人能够延长停留时间,慢慢品味其中的玄妙;
从园内小品方面看,公园中不光有清新的花花草草,还有蜿蜒的小径,别具匠心的座椅,带着清凉的喷泉等等。
在其中有一组阶梯座椅,这些座椅的材质是回收的柚木,并锚固在一片面积达4900平方英尺的草坪上。
柚木的浅咖色作为灰色调铺地上的亮点,并且与绿色的植物配色和谐、自然,给人以大自然的感觉;同时柚木作为自然材料,也与以自然和生态为主题的高线公园相得益彰。
同时在形态上,草坪的最北端向上“卷起”,把台阶座椅上的参观者抬升到几英尺高的空中,以享受布鲁克林以东和哈德逊河的美丽风光。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总结
纽约高线公园在原来铁路很结实的钢材材料基础上,将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搭配融合使用,植物在混凝土板之间穿梭生长,既为高线公园的道路增加了肌理感,又在实用的同时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同时在其上搭配让整体更加和谐的小品元素,丰富了视觉与空间体验。
高线公园变废为宝又节约了拆迁费,而且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城市变迁的历史,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而这样一个与周围楼立面相呼应、同时也给人以亲近自然感受的材质运用,更是给附近的居民一片线性的绿地,让日夜奔走在繁忙大城市的人们在钢筋水泥间有个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