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20《古诗两首:墨梅》苏教版 (共49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20《古诗两首:墨梅》苏教版 (共49张PPT)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
第一二句意思: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 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第三四句意思: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 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一课一得】 你认为“托物言志”一类的诗应该 怎样赏读? 读诗赏物 读人品志
梅 王冕(元)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墙 角 数 枝 梅, 凌 寒 独 自 开。
遥 知 不 是 雪, 为 有 暗 香 来。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只流清气满乾坤。
清香之气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充满天地间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这儿的“流”是流溢 的意思,是说梅花可 贵的清气流溢人间。 我们也常用“百花竞 艳,芳香流溢”,和 这里的流意思一样, 显得动态了,更形象 。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鄙淡 贞 个个花开淡墨痕。 视 泊 洁 流名 自 不要人夸好颜色, 俗 利 守
只流清气满乾坤。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 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 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石灰吟ppt课件

石灰吟ppt课件
石 灰 吟(明)
于谦
千 锤(chuí) 万 击 出 深 山, 烈 火 焚(fén) 烧 若 等 闲。 粉 身 碎 骨 全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பைடு நூலகம்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吾:我、我们。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
的池子。
池头:池边。
痕:梅树。
淡墨痕:指淡墨勾画出来的梅花的样子。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陆游 )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雪梅 (卢梅坡 )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花绝句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在层冰积雪时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清白:纯洁、没有污点。
(即使)身体粉碎 (变成石灰),也不 畏惧(敲打撞击、烈 火焚烧),还要把洁 白干净的(石灰)留 在人间。
中心思想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PPT课件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PPT课件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石,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第六单元 · 第二十课
古诗两首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 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 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 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 千锤万击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锤:敲打。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墨梅
(元代)王冕
吾:我。
• 吾家洗砚池头树, • 个个花开淡墨痕。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 满:布满。 乾坤:天地。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流清气满乾坤。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注释】
• ⑴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 ⑵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 ⑶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 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 ⑷清气:清香的气味。

墨梅古诗文讲课PPT课件

墨梅古诗文讲课PPT课件


墨梅·赏析

作者
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 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 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 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
王冕《墨梅图》

墨梅·译文

作者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 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墨梅·注释

作者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极简丨国风丨大气丨水墨丨梅花丨模板
20XX年12月
壹 · 原文 贰 · 作者 叁 · 译文 肆 · 注释 伍 · 赏析

墨梅·原文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墨梅·作者
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 花屋主等。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白杨吟 千辛万苦立荒原, 狂风暴雨若等闲。 飞沙走石全不怕, 要留正直在人间。
再见!
石灰吟
石灰吟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 情势。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
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深山老林。 然后又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
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 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 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 寓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 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 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 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 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 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 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热爱。正统十四 年,蒙古瓦剌部入侵,英宗被俘,于谦拥立 景帝反对南迁,并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 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但 英宗复位后,于谦却被诬杀。万历年间昭雪, 谥号忠肃。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 感情和坚贞的情操。有《于忠肃集》。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 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 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一 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 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测,要 有理由,有根据。
**诗人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课件(共17张PPT)

我会认
yàn qián kūn
砚台 乾坤
左右/左中右 结构
砚乾坤
字词乐园
我会写
字词乐园
yàn qián kūn
砚乾坤
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
我家洗砚池头树,花开淡墨痕。 洗砚池:传说会稽(今浙江绍兴)山下有晋代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经常 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墨了。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有淡墨、浓 墨、焦墨等。这里是说那盛开的梅花都 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古诗三首--墨梅
课前导入
梅花超凡脱俗,象征着卓 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让我们 一起进入到诗歌当中,看一看 诗人王冕是如何借梅花来表达 自己洁身自好的志向的!
课堂集中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
王 冕(1287—1359)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 “食 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 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一生爱 好梅花,种梅、咏梅,善于画梅。 主要作品:《白梅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
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 要留下清香的气味充满在天地之间。
课堂集中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后两句借梅花表达了自己宁可清苦自守,也 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一个“满”字,不仅传 神地写出了梅花香气的充盈激荡,而且表现了诗 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 节正是诗人的志趣所在。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象征着 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行。它那独自迎雪 吐艳、铁骨冰心的气节鼓励了中华儿女,它那优 秀的品质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实战练习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课件(共21张PPT)
拟人: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 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 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 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 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行?
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 不求功劳的品行。
朗读指点(课后第1题)来自梅“墨梅”点明这是一首题写在 一幅《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读古诗前两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指王冕家

梅花的颜色不浓
我家/洗砚/池头树,/花开/淡墨痕。
诗意: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都是 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鄙薄流俗 独善其身 不求功劳
按照节奏划分读,后两句读出对诗人鄙薄流俗,独善 其身,不求功劳的品行的赞美。快来伴着音乐读一读吧!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君子




《墨梅》赞美墨梅不求 人夸 ,只愿给人间留
下 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 生的态度以及 不向世俗献媚 的高尚情操。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
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 篆刻家。他出身清贫,幼年替人放牛,靠自 学成才。
主要成绩: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 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花屋内。此时正 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 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 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31张PPT)

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31张PPT)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 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 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一 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 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 有理由,有根据。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 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 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 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 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 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昂 的诗。想想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 怎样的?
石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 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 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 成分发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仍像一块 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 一捏,就容易破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用(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不畏“ (
) ”和“(
)”,即
使“(
) ”也要留下(
)石灰的描写,
赞颂石灰(
)的品质,抒
发了诗人(
)的高尚情操。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不畏“ (千锤万击 ) ”和“(烈火焚烧 )”, 即使“( 粉骨碎身 ) ”也要留下( 清白 )石灰的描 写,赞颂石灰(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 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 )的高尚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诵: ――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 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 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他又会怎样吟唱 起《石灰吟》呢?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 为一时佳话。
一诵: ――少年抒怀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 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 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 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
它们把烈火焚烧自己当作平常普通的事,因而 坦然镇静 。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骨碎身化成粉末我也 毫不惧怕,因为我要把自己的清白纯洁 留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 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 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 不畏惧,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 名声能够长留于世。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 的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 化墙面。
开采石灰石
开采石灰石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烧制石灰
烧制生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生石灰
生石灰与水发生 化学反应,随着 “吱”一声响, 块状的生石灰化 作粉末。
粉骨碎身全不怕
石灰的作礼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座 钟,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劳苦功高德望重, 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谦看了 ,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忌常贪功。辛劳本 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回去 了。
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临危受命就 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 防务,并亲自带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 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 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 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 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 齐声为他呼冤。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
四句话:“你我为它皆刚正, 两袖清风为黎民。 寿日清茶促膝叙 ,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 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畅谈,管家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一 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深,长驻山涧心 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 迎接,郑重地接过万年青,并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万年情义 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 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 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一 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 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 有理由,有根据。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昂的诗。想 想当时的少年于谦写下这首诗时有怎样的志向?
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
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 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 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再次吟诵这首诗时会 想些什么?
作者简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 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 具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 堡一战明军大败,明朝最精锐50万人马全军覆没,皇帝英宗被俘。瓦剌 军乘胜追击,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 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 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 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 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 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 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石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 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 火的石灰窑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 虽然,这时的我,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 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就容易破碎。
人们还要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 水一样。
20
吟:古代诗 歌体裁的一 种名称。
——(明)于谦
石灰吟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于谦:1394-1453,字廷益, 钱塘人。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 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大理寺少卿。 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加少保。 英宗复辟,被害。有《于忠肃集》。
• 《石灰吟》是我 国明朝时期的英 雄、政治家于谦 的一首托物言志 诗,该作品因反 映了诗人廉洁正 直的高尚情操而 闻名遐迩,脍炙 人口
读出诗的节奏,声音洪亮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石灰吟
锤:捶打,敲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
【明】于谦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衬托石灰的顽强勇敢
不屈不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