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的老北京火车站
北京早期的火车站

北京早期的火车站作者:王铭珍来源:《北京档案》2009年第06期火车站为北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已经成为北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
1、最早的北京南站提起北京南站,人们一般可能会回答“永定门站”,其实不对。
最早的北京南站是马家堡站。
马家堡车站由英国人建造,落成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西洋建筑风格。
车站与津卢铁路、卢汉铁路连轨,成为通往沈阳、汉口的起点,是北京最早的火车始发站、终点站,也是当时北京的火车总站。
这里是北京南站的前身。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西逃。
此后,为了军事的需要,敌方出力,把铁路的终点从卢沟桥修到永定门外马家堡。
等战争平息,慈禧回銮,军机大臣安排她搭乘火车回京,在马家堡火车站举行迎驾仪式。
永定门火车站建于1906年。
铁路经永定门延伸到前门,马家堡车站被撤销,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拆除。
1956年,为缓解交通压力,在永定门老站西边新建了永定门火车站,1988年改名为北京南站。
2、最早的北京东站和北京西站清光绪庚子以后,京浦铁路已经通轨入城,直达正阳门,在正阳桥东设火车站,称北京东站,京汉铁路也通轨入城,直达正阳门,在正阳桥西设火车站,称北京西站。
现在的北京东站落成于1942年,南靠百子湾,北邻通惠河,非老火车站。
现在的北京西站,是几年前落成的,是为缓解北京站交通压力而兴建的,也不是老火车站。
而现在的北京站,是为缓解旧北京东站和北京西站的交通压力于1959年兴建的,乃建国10周年十大工程之一。
它主要承担京哈客运专线、京山线、京承线、大秦线客车以及国际列车的始发终到。
3、北京北站北京北站位于西直门外高粱河畔,南达丰台,北达承德,西达门头沟,是一条从北京向北部地区和西郊地区延伸的铁路。
两直门外西苑饭店南有四道口,是百年前铁路同公路之间的道口。
每个道口设有木质横杆,火车到来时,道工敲几下悬挂在道边的铁轨,撂下横杆,拦阻行人车马通行。
火车通过后再将横杆抬起来。
1959年刚建成的北京火车站太高大上了不信自己看

1959年刚建成的北京火车站太高大上了,不信自己看!
提起北京火车站,大家大多知道是为建国10周年献礼所建,是当年的十大建筑之一。
当时的北京站计划建造12条铁轨,每天的旅客接送规模为20万人,同时候车人数为1.4万,并且要在建设中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建成后的北京站不但要保证美观、适用,而且还要跻身世界一流的车站之列。
于是在建设的工程中,北京站可以说是集中了全国的技术力量,而且北京站的装修水平极高。
仅大理石,水磨石,花岗岩和地砖的需求量就达到了6万多平方,这些都是从全国各地四处调拨来的。
而用于水磨石的加工磨制的机械是由长春第二汽车厂紧急抢制的。
琉璃瓦是重新恢复生产后制造出来的,大理石是从山东莱阳运来的,钢化玻璃是秦皇岛生产的,白瓷砖是广东生产的,宫灯及大型钟表是上海制造的。
尤其是车站大厅里的四部大型自动扶梯更是上海电梯厂的工人将上海百货公司的进口电梯完全拆解后,在多家工厂的支援下,一点点仿制出来的。
当时的中国原本是不具备制造这样大型电梯的能力的。
当时的北京站就连候车大厅也是沙发桌椅,而且还为带孩子的旅客专门开设有婴儿候车区,可以将孩子放在婴儿床上睡觉候车,这就是放在今天中国的火车站也是闻所未闻的。
1959年9月15日,北京站正式开通运营,毛主席亲自为北
京站题写了站名。
沧桑百年北京站

沧桑百年北京站作者:周系皋来源:《前线》2011年第08期作为一名“老铁路”,我一直对北京火车站的变迁十分关注。
1950年,我第一次坐火车,就是在前门火车站(即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1958年参加铁路工作,住在城里,丰台上班,坐火车通勤,每天早晚都要出入前门站。
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对前门站情有独钟,现在依稀还能记得与伙伴们一起在前门站上下车时那美好的时光,记得当时通勤车的木质车窗框和窗外新鲜空气混合在一起的清香气味儿。
前门火车站建成通车前门火车站的修建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密不可分。
1901年,英国侵略者强行将津卢铁路从马家堡延展至正阳门(即前门),开始修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在这之前,北京也曾建过火车站,那就是天坛火车站。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他们在京城到处烧杀抢掠,把抢来的财宝堆集在天坛。
为了把这财宝尽快运回他们本国,就把铁路从永定门和右安门外的马家堡修进城内,在天坛圜丘门外修建了一座火车站,名为“天坛火车站”。
1901年侵略军撤走,天坛火车站才拆除。
慈禧和光绪出逃时乘的是马车,侵略军撤走后他们“回銮”时乘坐的是被他们视为“怪物”的火车。
他们在马家堡站下车,然后乘大轿进永定门经前门回到紫禁城。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1906年竣工并开通使用。
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火车站,车站站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站内三座站台,其中两座有雨棚。
站台长度377米。
设有普通旅客和头、二等旅客候车厅。
候车厅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
还设有客票房、问事房、行李房和旅客公用电话、无线电报等设施。
在正阳门外右侧,也就是正阳门东车站的对面,还有个正阳门西站,是平汉铁路的起点,1958年拆除。
火车站见证近代北京历史从正阳门东站诞生之日起,它便默默地站在这里,注视着北京,见证着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个历史事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革命志士吴樾刺杀受清政府派遣准备出洋考察的五大臣,发生在这里。
1912年孙中山北上,袁世凯在这里主持欢迎仪式,欢迎者达数万人。
怀旧老火车站的语句

怀旧老火车站的语句
1. 那个老火车站啊,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呀,就像一个装满故事的宝盒,难道你不想去打开它吗?比如我小时候每次去那里,都兴奋得不行。
2. 怀旧老火车站,那可是时光的见证者呀,它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你难道没感受到吗?像我爷爷就总跟我讲他在那里的经历。
3. 老火车站是不是有种特别的魅力呀,能把我们一下子拉回到过去,这感觉多奇妙啊,你不觉得吗?我和朋友们就常常回忆起在那里的过往。
4. 怀旧老火车站,它不只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怀啊,难道不是吗?我每次路过,都会想起曾经在那里送别的场景。
5. 你说老火车站多有意思呀,那里有我们回不去的青春岁月,你就不想再去看看吗?我还记得我在那里第一次独自远行。
6. 那个老火车站哟,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收留了无数人的来来去去,你能懂这种感觉吗?我爸年轻的时候就在那里迎接过我妈呢。
7. 怀旧老火车站呀,总是能勾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它就像一首老歌,让人陶醉,你不这么认为吗?我和同学以前常在那里玩耍。
8. 老火车站的魅力可大啦,那是多少人梦开始的地方呀,难道你不
想重温一下吗?我叔叔就是从那里踏上了追逐梦想的旅程。
9. 你想想看呀,怀旧老火车站是多么珍贵的存在呀,它就像一个时光机器,能把我们带回去,你不想坐坐这时光机器吗?我曾在那里和喜欢的人告别。
10. 怀旧老火车站,它的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故事呀,这是多么让人着迷呀,你难道感受不到吗?我每次去那里,都仿佛能听到过去的喧嚣。
描写70年代火车站的场景事的作文

描写70年代火车站场景
哎呀妈呀,你说那70年代的火车站啊,那可真是老鼻子热闹了!那时候,火车不像现在这高铁嗖嗖的,那时候慢得跟大爷散步似的,但人多啊,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一样。
一到火车站,那家伙,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
拎包的,扛麻袋的,抱小孩的,还有那些个赶大鹅的(哈哈,别笑,真有这事儿),都一股脑儿往候车室里涌。
候车室里头,长条椅坐得满满当当,还有人直接铺个报纸就地一躺,呼噜呼噜睡上了。
检票口那儿,检票员大哥拿个大钳子,“咔嚓咔嚓”地剪票,跟剪窗花似的。
你要是晚了那么一丢丢,嘿,对不起,您嘞,就等着下一趟吧。
火车一来,那动静儿,跟地震似的,“轰隆隆”地响。
人们就跟潮水一样,往火车门口挤,那场面,老壮观了。
车上车下,喊啥的都有:“哎,谁的包?”“孩子,你鞋掉了!”“慢点挤,别把老太太挤倒了!”
上了车,更是热闹。
车厢里头,卖瓜子花生的,卖茶叶蛋的,还有推着小车卖盒饭的,走来走去,跟走秀似的。
车厢连接处,抽烟的,聊天的,打牌的,那烟味儿、汗味儿、还有不知道啥味的味儿,混在一起,那味儿,啧啧,真够味儿!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心里头那个乐呵劲儿,别提多带劲了。
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挺有意思的,那时候的火车站,真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啊!。
北京火车站历史变迁

北京火车站历史变迁
北京火车站(北京站):始建于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
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至今。
新建北京站位于东单和建国门之间,1959年1月20日开工兴建,是建国10周年首都著名十大建筑之一。
北京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2008年北京站年旅客发送能力为2688万人,年行包发送能力为2151万件。
北京站客运服务设施现代化改造始于1976年,此后相继建立微机制票;电视监控;行包自动检斤、制票、查询;无线通信;自动广播;引导揭示;自动查询;自动检票和计算机管理9大系统。
老北京火车站原名为正阳门东车站,全称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新建北京站位于东单和建国门之间,1959年1月20日开工兴建,是建国10周年首都著名十大建筑之一。
奥运会后的现在的北京站。
百年沧桑北京站

!杨玉昆
北京站 (原前门站)
!# 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给人感触最多的却是
庄严、 宏伟和绚丽。 若要弄清北京站的建站始末,必须追溯中国铁路的 发展史。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 是 !%() 年由英国人 位于上海的吴淞铁路。 而中国自办的 修建的长 !$*’ 公里, 第一条铁路, 是 !%%! 年通车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这条 用来运煤的铁路, 虽然仅长 !# 公里, 却被后人称为 “中国 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 , 它是清政府的洋务派不断斗争 的结果, 也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萌发的产物。此后, 这条铁 李鸿章奏请修筑 路不断延伸, !%%% 年延至天津。!%"’ 年, 至京铁路,奏派顺天府府尹为铁路督办大臣,因官款不 足, 向 英 德 借 款 $# 万 磅 , 于年底修到丰台, 复转至马家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为适 堡。 !"## 年, 应战时军运需要和加强平时对北京的控制,由英人金达 将铁路再延至永定门。 更延至正阳门 + 前门 , 东, 始 !"#! 年, 有最初的北京站, 但并无站舍。 正阳门东站站舍正式竣工启用。 因车站建于 !"#) 年, 前门 之 东 侧 , 称正阳门东站, 简称东站, 是为北京至奉天 而后来建于前门西侧的车站, 则 + 沈阳 , 的京奉铁路起 点 ; 称西站, 是北京至汉口的京汉铁路起点。但这个东站和西 站与今日之北京东站和北京西站, 并不是一回事。由于旧 中国铁路大多数是借外债修建的,且都指定以该路的财 产和营业收入作抵押, 因而在运输管理上反映了半封建、 半殖民地社会的特点。即在同一个北京铁路枢纽内, 在前 门东 西 两 侧 , 京奉、 京汉铁路各设一个客运站, 京张铁路 说起京张铁路那可 则在西直门设客运站+ 今为北京北站 , 。 是中国人自己设计、 自己施工的自办铁路的典范。时任京 不顾外国人的 张铁路会办+ 副局长 , 兼总工程师的詹天佑, 冷嘲热讽, 毅然挑起了建设这条铁路的重担, 历时 $ 年, 原北京西站 全线通车, 比预定工期提前 & 年, 节省工银 $-。 特别是他
北京火车站修建的故事

北京火车站修建的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北京火车站修建的故事从前,北京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古老城市,人们只能坐马车或走路前往各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逐渐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北京也迫切需要一座现代化的火车站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于是,在19世纪末,清政府决定修建一座宏伟的北京火车站,以方便人们乘坐火车前往各地。
修建火车站的计划得到了当时的清政府皇帝的支持,他认为这座火车站将成为北京城的一道标志性建筑,展示中国的现代化进步之路。
修建工程开始了,数以千计的工人齐心协力,不畏艰辛,日夜奋战。
他们用汗水和努力,将一块块砖块和钢铁连接起来,建造出了一座庄严肃穆的火车站大楼。
整个建筑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使得北京火车站成为那个时代最具现代感和独特风格的建筑之一。
火车站修建完成后,举世瞩目。
人们纷纷前来参观,被这座宏伟的建筑所震撼。
火车站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还成为北京城的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火车站经历了许多风雨,但它始终矗立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心,见证了北京的发展和变迁。
如今,北京火车站已经成为了中国铁路系统的一个重要枢纽,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旅客在这里出发或抵达。
火车站的客流量不仅展示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繁荣和活力,也体现了中国铁路的发展成就。
北京火车站修建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工程建设的传奇,更是一部讲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
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辛勤付出,成为了北京城市的一座不朽之碑。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保护这份珍贵的城市记忆,让北京火车站永远矗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2053字】第二篇示例:北京火车站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火车站之一,它不仅是北京市内主要的火车站,也是连接北方和南方的交通要道。
北京火车站建立于1902年,经过数次重建,如今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
在这个火车站背后,有着一个充满故事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雨沧桑的老北京火车站作者:杨玉昆来源:《北京档案》2015年第06期北京站是全国人民都十分熟悉的火车站,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不少人对北京站的了解还只是一知半解,其中就包括弄不清哪个是老北京站,哪个是新北京站。
有的把如今地处城东建国门内北京站口(旧称方巾巷)南侧的北京站,说成是老北京站,原因是它于1959年国庆节前建成开通的,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
而把位于城西,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至今不到20年历史的北京西站,称为新北京站。
这样的划分显然是不妥的,因为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从来就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火车站,没有传承关系,不存在新老之分。
那么老北京站在哪里呢?它就在前门(正阳门是其正称)的东侧,俗称前门火车站。
自新北京站建成后,即被废弃改作它用,先是作为北京内燃机务段段址,后又变成北京铁路分局隶属的北京铁路工人俱乐部,今则成为北京铁路博物馆所在地。
老北京站历史悠久,其建设可追溯至上世纪初。
这要从京奉铁路建设的百年历史变迁说起。
京奉铁路源自1880年修建的唐(山)胥(各庄)铁路,全长仅9.67公里。
1887年,在京津方向上延至阎庄,称唐阎铁路。
同年延至芦台,称唐芦铁路。
1888年延至天津,称唐津铁路,长130公里。
1897年,又延至右安门外马家堡。
而此前已于1894年,在另一方向上延至山海关。
这时,因筹议接修关外铁路,遂改称关内外铁路,并将关内外铁路局设于天津。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
次年3月,英军为适应战时军运需要和加强平时的对北京控制,乘机将关内外铁路自京郊马家堡展筑至永定门,又强行将永定门东侧城墙扒开,把铁路经崇文门修至前门。
是年11月,始建正阳门东站,为关内外铁路北京方向终点。
在前门建站是因为这里靠近东交民巷使馆区。
站东凿城成门,俗称水关,为通东交民巷使馆区之道。
是年12月10日,正阳门东站开通运营,距今已有113年的历史。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那桐日记》记载:“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余年四十六岁。
九月初一日(农历),赴天津银钱总厂开工。
卯初起,辰初至前门车站,即刻开行。
铁宝臣侍郎赴日本看操,同乘火车。
瑞玉如、泽村繁太郎偕来。
巳正到津,袁制军率司道来迎龙亭跪圣安。
”此段话大意是:1902年,46岁的那桐,于10月2日(公历)5时(卯初)许起床,7时(辰初)至前门车站乘车,10时(巳正)至天津。
由此可见,此时前门东站已经开通,从乘车时间3个多小时看,乘坐的是北京直达天津的快车,平均车速每小时40余公里。
老北京站同今日大多数车站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先开通运营,再建站舍。
当年,正阳门东站从开通运营到站舍完全竣工历时数年。
建站之初未建正式站舍。
1903年1月,在正阳门瓮城东侧开始修建站舍。
1904年5月,修建栅栏,以防无票旅客及闲杂人员进站。
1906年4月,在栅栏内始建客票房。
1906年,站舍正式竣工启用。
这和当今绝大多数车站都是站舍建成后再开通运营是不同的。
例如,新北京站是1959年1月开工,9月竣工后开通运营的;北京西站是1993年开工,1996年竣工后运营的。
二是由外国人设计,呈欧式风格。
由于当时关内外铁路管理和工程技术设计为英国人把持,车站被设计成欧式建筑风格,但造型中也体现出某些中国传统元素。
站舍大楼外立面由灰、红两色砖块砌成,其间夹白色石条,正中巨大拱顶高悬,拱脚处镶嵌大块云龙砖刻雕饰,南侧穹顶钟楼耸立,四面大钟遥遥可望,充满着异国情调。
整座车站与周边古老的中式建筑、城墙等形成了中西建筑风格的鲜明对照。
站址位置与“使馆界”虽然隔有一道城墙,但有正阳门、崇文门和新辟“水门”与之相通,交通尚属便利。
前门东站站舍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有站台3座,长度约377米,其中两座有风雨棚。
7条尽头式到发线,北侧沿城墙、南侧沿护城河向东延伸出站,有效长度为340米至430米。
候车室在车站西端。
普通候车室在大楼内。
一、二等候车室则另有客厅。
候车室面积1500平方米。
问事房、客票房、行李房分设于车站西端及水关两处,到达行李房则设于西端。
老北京站在当时是中国最大的一座火车站,由于国内数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也成为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三是数度易名,打上历史烙印。
1907年5月31日(光绪三十三年),历时20余年、耗资5088.4万元建成的关内外铁路全线通车,成为联结北京与东北的交通大动脉。
其干线全长849.39公里,加上各支线总长1400公里,称京奉铁路,京即北京,奉即奉天,今称沈阳。
全线设站87座,为东北及华北各路通海之枢纽。
新落成的站舍,全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为京奉铁路之首站。
至1909年(宣统元年),此站已是“层楼轩敞,设备极周”,可满足旅客休憩等各种需求,并以其造型独特,风格迥然,成为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其实“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只是开站时的称呼,随着历史沿革,车站站名曾六度变更,打下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中国社会和北京铁路的发展变化。
1901年12月至1937年8月,称正阳门东站;1937年8月4日至1938年6月9日,称前门站;1938年6月10日至1945年10月11日,称北京站;1945年10月12日至1946年3月8日,称北平站;1946年3月9日,根据交通部平津区特派员办公处公报(路字第906号)处令,改北平站为北平东站。
1949年9月30日,北平东站改称北京站。
直至1959年9月,新北京站建成后,人们开始称此站为老北京站。
四是尽头车站,今已罕见。
如今多数车站是贯通型车站,车站两头列车均可进出。
而老北京站则不然,它是个尽头车站,列车到站后,不仅火车头被堵在里面,难得进出,就是到达终点旅客下完后的空车,也常常因进出站列车的交叉干扰,难以及时入库整备,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的提高。
老北京站的这个致命缺点又遗传给了新北京站,新北京站依然是个尽头车站。
由于首都城市建设的诸多原因,至今北京站和北京西站间的直接联络线仍无法建设,这给在北京中转的旅客和行李包裹都带来了极大不便。
说起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的联通,就不禁让人回想起当年的前门西站。
老北京人俗称前门东站为东车站,是因为该站的对面还有个西车站,即正阳门西车站,或曰前门西站。
当年,前门西站曾是京汉铁路的始发站,和前门东站一样,也是尽头站。
然而,前门西站的名声始终未能超过前门东站。
1933年5月22日起,华北交通当局为便利军事交通及商旅运输,北宁路与平汉路在北平正阳门东西两站铺设联络线,次日接轨,24日试车运行。
但此举却给市内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
而今,前门西车站踪迹全无,前门东车站也已成为展示北京铁道旧貌的博物馆。
五是风雨沧桑,人杰地灵,留下许多历史佳话。
老北京站迎来送往,方便多少人员出行。
当年修建铁路虽然备受清廷保守势力的诟病,但京奉铁路一旦破城墙而入京,前门东站便很快门庭若市,成为陆路要冲。
曾任清朝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要职的那桐便在其日记中多次记述到前门站乘车及接送外宾的情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二十四日,该站发生一起清朝辅国公载泽等大臣出洋考察遇刺案。
反清志士吴越化装混入停靠站台的专列,引爆炸弹,当场身亡,众大臣及随行人员受伤,事件轰动全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京师警察厅档案记述:1916年5月18日,因反袁称帝而被软禁的章太炎,化装出逃,在前门车站登车时,被跟踪的警察抓获,重新软禁在东四钱粮胡同,直到袁世凯去世后,方被释放。
1924年12月31日下午4时30分,孙中山乘坐的列车由天津抵达北京,10万民众到站欢迎。
北京临时执政府全体阁员吴光新、林建章、王九龄、叶恭绰、龚心湛、李思浩、章士钊、杨庶堪及各部院长官,警察局局长,警卫总司令,各省军民两长驻京代表,国民一、二、三军驻京办事室全体官兵,各大学校长,各团体代表均到车站迎候。
孙中山在群众的热烈欢迎下乘汽车前往北京饭店。
这是孙中山第三次来京,两个月后,积劳成疾的孙先生病逝于铁狮子胡同行辕。
1929年5月26日,停放在碧云寺的孙中山遗体,经前门站由专列运回南京安葬。
此次奉安南京,仅前门站的规模声势,即属空前绝后。
据《顺天时报》报道:“灵榇于下午2时30分抵前门站,站外搭有灵棚,备有特制的移灵安全车,该车构造极精,左右箱板及上盖均可卸下。
棺罩揭去后,灵榇移至车上。
即由三迎榇专员,及马湘、孙科等数人挽入车站,直入灵车。
专列编组14辆:第一辆冷藏车,第二辆行李车,第三辆发电车,第四辆头等卧车,第五辆大厨房车,第六辆杠夫坐车,第七辆拱卫宪兵连车,第八辆头等客厅车,第九辆为灵榇车,第十辆泰山号包车,孙夫人及孙科夫妇姊妹乘此车,第十一辆头等餐车,第十二辆特等客厅车,迎榇专员办公用,第十三、十四辆均为头等卧车,重要随员乘车。
38师送榇步队一营整队在站候送。
车按原定钟点于5时开行。
轮机甫动,军乐大作,送车群众,脱帽静立,呈肃穆悲凉之色。
与此手造民国惟一伟人之遗蜕作最后之诀别。
大典所放礼炮,共202响,碧云寺起灵时放101响,前门站灵车开行时鸣101响。
迎榇各车离平前后的卫护规模更为宏大,从上午9时至下午7时,10小时中,前后计有9组列车从前门站开出:一为中央所派之迎榇宣传列车,早9时开。
二为前导车由车务处吴金台率领,12时开。
三为1号护卫铁甲车,12时45分开。
四为护灵车,14时45分开。
五为步兵车,由53师223团团长李仲宜,带兵二连,15时30分开。
六为2号护卫铁甲车,16时15分开。
七为灵车,5时开,孙夫人孙科家属、林吴郑三专员及王征等均附车行。
八为唐生智部铁甲车70余人,17时45分开。
九为随员来宾车,18时30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礼贤下士,多次到前门站迎接前来参加政协筹备会的宋庆龄、程潜等爱国民主人士。
1959年1月20日,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首都十大建筑——新北京站,在老北京站之东约两公里的地方,异地破土动工;9月15日,新北京站开通运营。
毛泽东还为新北京站题写站名。
至此,老北京站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说了这么多老北京站的风雨沧桑,其实北京站只是北京铁路局下属的一个基层单位,今日之北京站的全称是“北京铁路局北京站”,公章上刻的就是这8个字。
像北京站这样的基层单位在铁路系统数不胜数。
但因北京站是个接触旅客的窗口单位,所以名声比货运站大得多,也更为百姓所熟悉。
特别是每逢春节,一票难求时,就更希望有个熟人在北京站工作。
甚至还有人以为列车段、机务段都归北京站管,故常见到这样的信封“北京站列车段收”、“北京站机务段收”,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