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内外的云标准
云计算服务评价标准

云计算服务评价标准云计算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选择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时,评价标准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云计算服务评价标准,以供参考。
1. 可用性:云计算服务商应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并保证系统的持续性运行。
评价云计算服务的可用性可以考察服务商的网络设备、数据中心设施、故障处理机制等。
2. 安全性:安全是云计算服务的重要考虑因素。
评价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加密:云服务提供商是否采用合适的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2)身份验证:云服务提供商是否提供有效的身份验证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漏洞管理:云计算服务商是否能及时修复系统漏洞,以保护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 性能:云计算服务的性能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
评价云计算服务的性能可以考察服务商的带宽、响应时间、数据处理能力等。
4. 可定制性: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评价云计算服务的可定制性可以关注服务商是否提供可定制的服务套餐,以及灵活的配置管理功能。
5. 成本效益:优秀的云计算服务不仅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要有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性价比。
评价云计算服务的成本效益可以考察服务商的定价策略、费用透明度、付款选项等。
6. 技术支持:及时的技术支持可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评价云计算服务的技术支持可以考察服务商的技术支持能力、响应时间、升级服务等。
7. 合规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保障用户数据的隐私与合规性。
评价云计算服务的合规性可以关注服务商的数据存储地点、隐私政策、数据保护方案等。
总结:选择合适的云计算服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云计算服务评价标准,包括可用性、安全性、性能、可定制性、成本效益、技术支持、合规性等。
Chap02 云标准

(三)云计算标准研制方向
云服务标准
18
三、《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三)云计算标准研制方向
云安全标准
19
本章结束,下次再见!
化协会(CCSA)等。
67
二、云计算标准化
(一)国际标准化现状
8
二、云计算标准化
(二)国内标准化进程
国内云计算标准组织以及主要工作内容
9
二、云计算标准化
(二)国内标准化进程
我国已发布的部分云计算相关标准
10
二、云计算标准化
(二)国内标准化进程
目前正在研制部分云计算标准:
2.分布式计算:(广义)分布式计算是一门计算机科学;(狭义)分布式计算是 一种新的计算方式。所谓分布式计算就是在两个或多个软件互相共享信息,这些软 件既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上运行。 3.云计算与 SOA 4.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
5
二、云计算标准化
(一)国际标准化现状
国内外 saas 服务 安全 标准

国内外 saas 服务安全标准国内外saas服务安全标准探析一、引言Saas(软件即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软件交付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saas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成熟,saas服务的安全性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针对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是如何制定和执行的?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此进行全面评估,以探讨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问题。
二、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概述1. 国内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在国内,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主要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制定和执行。
目前,国内对saas服务安全的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
一些行业协会和组织也制定了一些行业标准,如《云安全联盟白皮书》等。
2. 国外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在国外,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也由各国相关部门和组织制定和执行。
美国的NIST(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提出了一系列云计算安全标准,如《NIST SP 800-53》等;欧盟也颁布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云计算数据的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另外,ISO/IEC 27001等国际标准也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saas服务安全标准。
三、国内外saas服务安全标准的比较1. 相同之处国内外saas服务安全标准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对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方面都有类似的要求。
这体现了对saas 服务安全的普遍关注和认知。
2. 不同之处然而,在其他方面,国内外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出境方面,欧盟的GDPR对这些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而国内的相关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国内外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体现了对用户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
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相信各国saas服务的安全标准会趋于一致,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数据安全保障。
云计算安全国际标准

云计算安全国际标准云计算安全国际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IEC 27001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它规定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指南。
在云计算中,ISO/IEC 27001可以用来指导云服务提供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ISO/IEC 27017云计算安全控制标准ISO/IEC 27017是云计算安全控制的国际标准,它规定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采取哪些安全控制措施,以确保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ISO/IEC 27017包括了云计算中的数据保护、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方面的内容。
三、ISO/IEC 27018云计算个人信息保护标准ISO/IEC 27018是云计算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标准,它规定了云服务提供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ISO/IEC 27018包括了用户数据的收集、使用、处理、存储、传输等方面的内容。
四、NIST云计算安全标准NIST云计算安全标准是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制定的一系列云计算安全标准。
它包括了云计算中的安全架构、安全管理、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五、CSA云计算安全标准CSA云计算安全标准是由云安全联盟(CSA)制定的一系列云计算安全标准。
它包括了云计算中的数据安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合规性等方面的内容。
总结起来,云计算安全国际标准主要包括了ISO/IEC 27001、ISO/IEC 27017、ISO/IEC 27018、NIST云计算安全标准和CSA云计算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云服务提供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采取安全控制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确保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

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
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的技术,通过利用网络来实现通用的信息处理方式。
随着云计算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是指建立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具体服务能力指标和要求,通过对这些指标和要求的评估来确定云服务供应商的实际服务水平。
这些指标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云计算安全性能:包括数据安全、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方面,确保用户数据的保护和隐私安全。
2. 云计算可用性:指云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网络、系统、软件等方面,确保用户的业务不会中断。
3. 云计算性能:指云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等方面,确保用户的业务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得到满足。
4. 云计算可扩展性:指云计算系统的容量和资源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动扩展或收缩,确保用户的业务可以灵活应对需求变化。
5. 云计算管理性:指云计算系统的管理能力,包括云计算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业务管理和定价管理等方面,确保用户可以方便的管理其业务。
综上所述,云计算服务能力标准是保证云服务供应商提供高品质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用户选取云服务供应商的关键标准之一。
判断云计算的三个标准

Web网站 2 应用服务能力具有优于分钟级的可伸缩性。 传统IDC
超算中心
3
五倍以上的性价比提升。
在线Office PC系统
1
用户使用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在网络中。 广告联盟
Web网站 2 应用服务能力具有优于分钟级的可伸缩性。 传统IDC
超算中心 网格计算
3
五倍以上的性价比提升。
在线CRM PC系统
Web网站 2 应用服务能力具有优于分钟级的可伸缩性。
3
五倍以上的性价比提升。
超算中心 PC系统
1
用户使用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在网络中。 广告联盟
Web网站 2 应用服务能力具有优于分钟级的可伸缩性。 传统IDC
3
五倍以上的性价比提升。
网格计算 PC系统
1
用户使用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在网络中。 广告联盟
1
用户使用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在网络中。
2 应用服务能力具有优于分钟级的可伸缩性。
3
五倍以上的性价比提升。
广告联盟 PC系统
1
用户使用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在网络中。
We性价比提升。
传统IDC PC系统
1
用户使用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在网络中。 广告联盟
判断云计算的三个标准
到底什么是云?什么不是云?
有人说公有云是云,私有云不叫云
有人说不到1000台服务器不叫云
有人说有虚拟化叫云,没有不叫云
有人说会下雨的叫云,不会不叫云
PC系统
1
用户使用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在网络中。
2 应用服务能力具有优于分钟级的可伸缩性。
3
五倍以上的性价比提升。
Web网站 PC系统
1
用户使用的资源不在客户端而在网络中。 广告联盟
云安全标准组织

云安全标准机构
国外云安全组织及标准 -云安全标准
1
与云安全相关标准 《云计算--信息安全保障框架》(标准) 分析云服务体系架构,评估采用云服务后的风险,减轻云服务提供商需担保的负担 《云计算--信息安全的好处,风险和建议》(标准) 云风险的详细分类:首先定义了云里的风险类型、资产类型、脆弱性类型,对风险详细分类并给出其可能性、影响大小、与脆弱性的关系、影响资产风险等级。
国内云安全组织及标准
2
国内云安全组织及标准
2、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
云安全标准机构
国外云安全组织及标准 -云安全标准
1
6、开放式组织联盟
云安全标准建议组织
国外云安全组织及标准 -云安全建议白皮书
1
国际上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云安全组织,有: 云安全联盟(CSA) 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 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OASIS)
云安全标准建议组织
云安全标准机构
国外云安全组织及标准 -云安全标准
1
1、ISO/IEC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
组织类型:联合国下属机构 组织简介:1987年ISO与IEC两大国际标准组织联合组建了第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 组织成员:JTC1的成员类型分为三种:参加成员(P-MEMBER)、观察成员(O-MEMBER)和联络成员。目前,JTC1有27个参加成员(中国包含其中)、38个观察成员、16个内部联络员及22个外部联络员 在云计算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主要由JTC1下工作组SC38来完成。
云安全标准建议组织
国外云安全组织及标准 -云安全建议白皮书
1
3、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OASIS)
组织性质:工业组织联盟 组织简介: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信息社会开放标准的开发、融合和采用。 组织成员:到2010年8月底为止包括了IBM、Microsoft等两百六十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组织、团体、大学、研究院和公司。
云计算服务评价标准

云计算服务评价标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计算模式,通过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分配,在各种设备上灵活访问和使用。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云计算服务也越来越多样化,用户在选择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时,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来确定所需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云计算服务评价标准,帮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云计算服务。
一、性能可靠性评价在选择云计算服务时,性能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
以下是一些评估云计算服务性能可靠性的指标:1. 响应时间:云计算服务的响应时间应尽可能短,以确保用户能够快速访问和使用所需的资源。
2. 带宽和网络延迟: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提供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网络连接,以确保数据传输的顺畅和快速。
3. 数据可用性:云计算平台应具备高可用性,能够保证用户数据的持久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4. 故障恢复能力: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具备快速故障恢复的能力,以确保在服务中断或系统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二、安全性评价在云计算环境中,安全性是用户关注的重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评估云计算服务安全性的指标:1. 数据加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提供数据加密机制,对用户数据进行有效的加密和解密处理,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2.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云计算平台应该提供强大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和操作数据。
3. 安全审计和监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具备全面的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对用户的数据和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事件。
4. 防护措施: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防火墙等,以防止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价格和灵活性评价在选择云计算服务时,价格和灵活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评估云计算服务价格和灵活性的指标:1. 价格透明度: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提供明确的价格计费机制,以方便用户了解和控制使用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盘点国内外的云标准
分页浏览|全文浏览2013-02-14 05:38 【中关村在线原创】作者:涂兰敬 | 责编:涂兰敬暂无评论
云计算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的焦点,然而伴随着云计算发展进程不断深化,相对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云计算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基建不达标、配套有缺失、管理靠人工、能源虚耗严重、安全隐患大等缺陷,核心根源在于相应的产业规范和标准的缺失。
为了保证云计算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内外的各大标准组织纷纷启动云计算相关标准体质的研究,积极推动云计算技术、云管理、云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标准制定与实施,实现产业链的开放和兼容。
目前约有数十个标准化的组织开始积极推动云计算标准化工作。
这些标准化组织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传统信息技术标准化组织:包括ISO/IEC、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开放移动联盟(OMA)等。
第二,针对云计算新成立的组织:开放式数据中心联盟(ODCA)、筋斗云(Open Cirrus)、云计算安全联盟(CSA)、Hadoop社区、开放网格论坛(OGF)、开放云计算联盟(OCC)、绿色网格(TGG)、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云计算产业联盟、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
第三,传统电信领域的标准化组织: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世界移动通信大会(GSMA)、欧洲电信标准研究院(ETSI)、城域以太网论坛(MEF)、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等。
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建立自主的云标准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课题。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标准组织启动了云计算相关标准的起草和推动作用,相比国外中国的进展还较为缓慢。
下面介绍一下国内云计算标准组织以及他们主要工作内容。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要工作为评估电信领域云计算的影响,跟进并完成中国云计算标准第一阶段起草。
其下属工作组TC1、TC7、TC8、TC11等基本已涵盖云计算的大部分内容。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由电子学会发起,非营利性技术与产业联盟,成员总数超过300家,推进中国云计算技术发展。
中国云计算产业联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4家联合发起组织,发布云产业联盟白皮书1.0版本。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电子学会发起,2010年2月发布组织白皮书,召开中国云计算大会。
中国通信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发起,中国首个专门研究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学术咨询组织。
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由致力于智慧城市研究、规划、服务、实践等3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组成,重点覆盖城市规划、政府、交通、医疗、安防等重点行业,形成我国智慧城市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智囊团和学术咨询机构。
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同志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可以看出,中国云计算标准发展缓慢,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的云计算标准体系。
因此,中国的云计算标准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国外标准化组织对云计算的研究自2009年起步,关注度逐步上升,目前大部分组织定位明确,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下面介绍一下国际上云计算标准组织以及他们主要工作内容。
ITU-T:主要负责确立国际无线电和电信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继云计算焦点组FGCC后成立SG13云计算工作组,主要关注云计算架构体系等相关内容。
SG7关注云计算安全课题。
TMF:为ICT产业运营和管理提供策略建议和实施方案。
提成跨云催化剂项目,统一企业云及SOA架构白皮书等。
ETSI:成立TC Cloud工作组,关注云计算的商业趋势,及IT相关的基础设置即服务层面,输出白皮书等。
ODCA:由行业用户代表构成的组织,建立开放式的行业生态系统,发布虚拟机交互等多个用例模型。
SNIA:成立云工作组,推广存储即服务的云规范,统一云存储的接口,实现面向资源的数据存储访问,扩充不同的协议和物理介质。
Open Cirrus:对于互联网范围的数据密集型就算进行研究。
目前有80多个研究项目正在该测试床上进行。
它能模拟一个真实的、全球性的、互联网的环境,来测试在大规模云系统上运行的应用、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性能。
DMTF:主要工作集成在,制定虚拟化设备标准化接口规范,定义架构的语义和实施细则,实现服务提供者、消费者和开发者的互操作,以及云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TGG:全球首屈一指的旨在提高IT效率的联盟组织,提出比较通用的衡量和比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效率的标准。
CSA:为了在云计算环境下提供最佳的安全方案,促进最完善的实践以提供在云计算内的安全保证,并提供基于使用云计算的架构来帮助保护其他形式的计算。
NIST:为美国联邦政府服务,属于美国商业部的技术管理部门。
发布云计算白皮书,提出业内公认的云计算定义及架构图。
MEF:专注于解决城域以太网技术问题的非盈利性组织。
目前在积极研究云计算相关的SDN。
OCC:向基于云的技术提供对开源软件配置的支持,开发不同类型支持云计算的软件之间可以进行互操作的标准和界面。
Hadoop社区:全世界Hadoop开发者、应用者和企业用户共同组成的标准化组织,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大数据分析应用的软件系统技术标准制定、企业部署应用经验分享、用户共性需要收集审核以及项目研发实施等工作。
根据分析,国际标准体系框架基本成,但标准/研究项目对框架覆盖不全;传统标准化组织流程僵化,标准形式化,产业目标不明确;除数据中心和系统虚拟化外,在某些已形成事实的工业标准方面(如,云平台运维管理、云网络通信协议、云存储管理规范和接口、虚拟机之上软件的封装和分发格式等)尚未形成国际/行业标准。
正如其他行业标准一样,一方面,云计算应用范围仍然不够广泛,产业标准的制订不为很多厂商所重视,另外一方面,不同组织之间、不同厂商都希望在云计算标准化的制定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可以说云计算标准化的推进是任重而道远。
在PC时代,核心技术的缺失让中国没能掌握话语权,一步落后,满盘皆输。
在方兴未艾的云计算时代,统一的标准和解决方案还未成形,全球同步的公平竞争中,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