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种类图片
水稻病虫害种类及图片

水稻病虫害种子期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鲜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鲜胺。
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
3、白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水、门神、乙蒜素。
秧田期1.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2.白叶枯、细条病:叶枯唑、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
3.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4.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5.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分叶期1.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
2.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6.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1.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
2.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烯肟菌胺(爱可).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6.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7.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8.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
9.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水稻成株期茎基部得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
病原菌就是半知菌亚门得小球双曲孢与卷喙双曲孢。
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得小球腔菌。
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得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得菌核.成熟后得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
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得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二、稻白叶枯病水稻叶部得一种细菌病害。
水稻病虫害种类及图片

火稻病虫害之阳早格格创做种子期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陈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陈胺.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3、黑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火、门神、乙蒜素.秧田期1.绵腐、坐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2.黑叶枯、细条病:叶枯唑、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同氰尿酸、硫酸链霉素.3.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同丙威、啶虫脒.4.稻蓟马:吡虫啉、下效氯氰菊酯.5.稻瘿蚊:丁硫克百威.分叶期1.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2.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同丙威6.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陈胺.抽穗期1.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陈胺.2.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下科)、烯肟菌胺(爱可).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同丙威、啶虫脒.6.稻直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7.黑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8.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陈胺、三唑酮.9.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陈胺.一、稻乌色菌核秆腐病火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实菌病害,又称火稻茎朽腐或者小球菌核病.病本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单直孢战卷喙单直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病菌侵袭茎基部叶鞘,产死椭圆形或者纺缍形乌色斑,后夸大至所有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乌斑,后期的茎基部腐败,植株青枯,茎腔内有洪量小球状乌色颗粒状的菌核.老练后的菌核正在病稻草或者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正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心或者叶鞘基部侵进寄死.病菌为强寄死菌,喜下温下干,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制成复合侵染.二、稻黑叶枯病火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本菌是本核死物界的火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心或者火孔侵进稻体,正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妨害.苗期战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示叶枯症状.正在熏染品种上多出现慢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火渍状,病叶赶快卷直凋萎,正在抗病品种上爆收褐色枯斑.病菌的收育适温26~30℃,正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戴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战矮洼积火田收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正在感病品种上赶快扩集.防治步伐:选栽抗病品种、预防稻田淹火是防病闭键,并分离药剂防治.1、稻矮缩病2、稻恶苗病3、稻纹枯病4、火稻螟虫5、稻飞虱5、稻苞虫7、稻纵卷叶螟8、稻蝽蟓稻瘟病是火稻上最要害的病害之一,分集广,妨害大,常常制身分歧程度的减产,还使稻迷本量降矮.症状:稻瘟病正在火稻齐死育期中皆可收病,按爆收部位战表示的症状不妨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战谷粒瘟.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爆收正在秧苗三叶期前,普遍无明隐病斑,但是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爆收正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战火稻抗病性分歧而表示为慢性型、缓性型、褐面型战黑面型等四种典型.叶节瘟叶耳、叶舌战叶环收病称为叶节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浓绿色病斑,后背叶环、叶舌死少,呈灰红色至灰褐色,病斑没有准则.节瘟多正在穗颈下第一、二节爆收,初表示褐色或者乌褐色小面,后环状夸大至所有节部.穗颈瘟战枝梗瘟爆收正在穗颈、穗轴战枝梗上,病斑初为火渍状浓褐色小面,以去盘绕穗颈死少,病部呈褐色或者朱绿色,穗颈收病早的产死黑穗,早的谷粒没有歉谦.谷粒瘟爆收正在谷壳战护颖上制成椭圆形褐色乌面,谷粒没有歉谦,米量变乌.病本:病本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实菌病害.病菌的菌丝内死,从病部气孔或者表皮伸出的分死孢子梗,没有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绝爆收分死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分死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老练常常为二个隔膜,散集时呈灰绿色.分死孢子萌收爆收芽管,少出侵染丝,侵进寄主构制妨害.爆收特性:稻瘟病菌以菌丝战分死孢子正在病稻草战病谷上越冬.次年秋天当气温回降到20摄氏度安排时,若逢降雨,便会没有竭天爆收分死孢子.孢子借风雨或者昆虫传戴,引起周围秧田或者稻株最先收病,另一道路是支获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战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根源.稻瘟病的爆收战流通,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火管制战睦候条件的做用,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于宁静性又常受病菌死理小种的变更而爆收变同.肥火管制的佳坏是做用稻株抗病力的要害果素,气候条件是做用病害爆收流通的需要条件.1、火稻黑叶枯病它是火稻中、后期的要害病害之一,收病沉重及对于火稻做用的大小取收病早早有闭,抽穗前收病对于产量做用较大.症状:黑叶枯病主要正在叶子上表示症状,有叶缘型战凋萎型.叶缘型罕睹于分蘖终期至孕穗期爆收,病菌多从火孔侵进,病斑从叶尖或者叶缘启初爆收黄褐或者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接界处偶尔呈波纹状,以去叶片形成灰红色或者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红色.田间干度大时,病部有浓黄色露珠状的菌脓,搞后呈小粒状.凋萎型普遍爆收正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安排,病叶多正在心叶下1~2叶处赶快得火、青卷,终尾枯萎,似螟虫妨害制成的枯心,其余叶片相继青萎.病株的主蘖战分蘖均可收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洪量死苗、缺丛.病本:病本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菌体短,杆状,二端钝圆,菌体一端死1~2根线状鞭毛.病菌的死育温度最矮10℃,最下40℃,最适温度26~28℃,病菌为佳气性细菌.病菌对于热较敏感,致死温度为53℃,10分钟(干润状态),正在搞燥有胶量呵护状态下,致死温度为57℃,10分钟.病菌的存活期取环境条件闭系稀切.从各天支集的菌株,正在一套鉴别品种上测定,其致病力有强有强,大概可分为四群菌系.Ⅰ群强,Ⅱ群为中等,Ⅲ及Ⅳ群较强及强.爆收特性:黑叶枯病主要正在种子战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根源,新病区以病谷种为主,老区以病草为主.戴菌稻种支获后,病菌由芽鞘战根部侵进引起收病.拔秧移栽时制成洪量伤心,有好处病菌的侵进.其余用病稻草催芽或者扎秧把堵火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道路.灌溉火战狂风雨是病害传播的要害媒介.其爆收、流通取气候、肥火管制、品种等皆有稀切闭系.2、稻细菌性条斑病症状:正在火稻叶片上,病斑初时为暗绿色火渍状半透明小乌面,以去产死一条条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很快正在叶脉间伸展.条斑可夸大到宽约1mm,少约10mm以上,其后转为黄褐色.收病宽重时,病斑融散呈没有准则的黄褐色至净红色斑块.病株矮缩,叶片卷直,烈日下卷叶更明隐.病本:细菌性条斑病菌取黑叶枯病菌相似,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但是正在死理、死化反应圆里,二者有一定的好别.爆收特性:细菌性条斑病也黑叶枯病基本相共,所分歧的是侵染道路主要为气孔,也可由伤心侵进,偶尔也从机动细胞处侵进.3、稻纹枯病稻纹枯病爆收一致,也是火稻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皆可爆收,尤以分蘖衰期至抽穗期妨害最重,主要妨害叶鞘,次为叶片战穗部.症状:病害爆收先正在叶鞘近火里处爆收暗绿色火渍状的小乌面,夸大呈椭圆形,终尾呈云纹状,由下进取伸张至上部叶鞘.病鞘果构制受损害而使上头的叶片枯黄.正在搞燥时,病斑中央为灰红色或者草绿色,边沿暗褐色.干润时,病部少有许多红色蛛丝状菌丝体,渐渐产死红色绒球状菌块,终尾形成暗褐色菌块,终尾形成暗褐色菌核,菌核简单脱降土中.其余也能爆收红色粉状霉层,即病菌的担孢子.纹枯病宽重妨害时引起植株倒伏或者整株丛腐败而死.病本:稻纹枯病是受实菌寄死引起.病菌的无性时期爆收菌丝战菌核,有性繁殖体是担孢子.菌丝红色,老死时浅褐色,主枝取分枝成钝角,分枝处溢缩,离分枝没有近处有分开,菌丝能正在寄主体内死少,也能正在寄主表面结成菌核.爆收特性:纹枯病的爆收战妨害,受菌源数量、火肥管制、培植稀度、品种抗病性战睦候等多种果素的做用,其中做用最大的是火肥管制,少久淹灌深火或者氮肥施用前多过早,使稻株里里纤维素、木量素缩小,茎杆变细,构制硬强,没有但是有好处病菌侵犯,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纹枯病以菌核正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丝或者菌核正在病稻草或者纯草上越冬.火稻老练支割时洪量菌核降正在田中,成为第二年或者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根源.菌核死计力很强,数量又多,普遍收病田块存留正在土中每亩达5~10万粒,重病田可下达100万粒以上,秋耕插秧后漂浮火里或者重正在火底,菌核皆能萌爆收少菌丝,从气孔搞间接脱破表皮侵进稻株妨害,正在构制里里没有竭扩展,继承死少菌丝战菌核,举止再次侵染.。
水稻三虫三病祥细ppt课件

3.灰飞虱
• 生活习性:寄主广泛,除水稻外,还有麦类以及 看麦娘、游草、稗等禾本科杂草。以成、若虫刺 吸汁液为害,并传播多种病毒病。若虫在麦田、 绿肥田、田边、沟边、塘边的看麦娘及游草上越 冬。成虫具趋光性和趋嫩绿习性。成虫和若虫常 栖息于稻株下部。灰飞虱耐寒畏热,最适温度为 23~25℃,夏季高温对其极为不利,成为虫量增 长的限制因子。大量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使稻 苗生长过分嫩绿,会引诱成虫产卵。
• 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1、彻底清 除稻田周围杂草,以消 灭野生寄主。2、病稻 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堆 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 施用。 • 化学防治:亩用 20%井岗霉素粉剂25-50克或5%井冈霉素水 剂150—200ml,加水 50千克喷雾。富士一号
2. 稻瘟病(三病之一)
• (1)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 发生. 1.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2.叶 片斑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 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 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 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3.茎节病斑 呈黑褐色 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 节变黑色坏死。4.穗茎病斑 常在穗茎上发生淡 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 5.谷粒病斑 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重点:“三病”“三虫”的防治 难点:“三病”“三虫”的防治
• 一、水稻病害
• 1.纹枯病(三病之一)
• (1)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 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 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 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穗受害变 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 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病部菌 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水稻病虫害识图

恶苗病
• 水稻稻瘟病穗颈瘟穗戏曲部症状
• 水稻稻瘟病 叶枕瘟症状
水稻稻瘟病节瘟症状
• 水稻稻瘟病穗颈瘟穗部症状
• 稻瘟病
• 水稻胡麻斑病中期病叶
• 水稻胡麻斑病初期病叶
• 水稻稻瘟病 谷粒瘟症状
• 水稻胡麻斑病矮秆品种症状
• 水稻叶鞘腐败病初期症状
• 水稻叶鞘腐败病后期症状
• 水稻稻小球菌核病茎内的菌核
• 水稻鞘腐病为害未成熟谷粒症状
• 水稻纹枯病穗茎部症状
• 水稻窄条斑病病叶
• 水稻稻曲病为害谷粒症状
• 水稻叶黑肿病
• 水稻纹枯病茎秆上的菌核
• 水稻纹枯病茎秆症状
• 水稻稻粒黑粉病病粒
• 水稻谷枯病病穗癍状
• 水稻一柱香病病穗
• 水稻白叶枯病病叶上半部症状
• 水稻三化螟成虫
防治水稻病虫害新产品推介
• 水稻白叶枯病叶片上的条斑
常见水稻病虫害识别ppt课件

43
卵:长约l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稍隆起,初产白 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
44
蛹: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
45
一、螟虫危害的特点
1. 螟虫的为害寄主
• 三化螟:为单食性,只为害水稻。 • 二化螟:寡食性,除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甘蔗、玉米等,但在稻
区一般以水稻为主。 • 大螟: 寡食性, 除水稻外还为害麦类、甘蔗、玉米、油菜等。 • 台湾稻螟:寡食性,除水稻外还为害甘蔗、玉米等。只分布在台
姑、蚕豆、油菜 豆、油菜、芦
和游草等。
苇、早熟禾等。
53
3、 三种螟虫发生的影响因素
种 三化螟
类
二化螟
春季低 春季温暖,湿度正常,
温多雨,越冬幼虫死亡率低,发
影 响 因 素
发生量 生早,量大;春季低温 减少, 多湿,幼虫发生不利; 春季温 夏季高温干旱对幼虫发 暖干燥,生不利,水温持续35℃
发生量 以上,幼虫死亡率可达
水稻常见病虫害介绍
1
• 水稻纹枯病,俗称烂 脚病、花秆病等,是 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 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 害,由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引起, 也是水稻的三大病害 之一。
2
• 发生时期: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 前后最盛。
• 危害部位: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 并蔓延至穗部
线仅剩一点点褐色
3级 复眼中央弧圈在3/4以上,圈内红色或棕红色
4级 复眼全部黑色,有光泽,翅外缘与翅壳不分离
5级 复眼黑色有隔膜覆盖,翅外缘与翅壳开始分离,
或分离明显,但无黑点 6级 翅外缘黑点隐约可见,或明显,近羽化时体呈56
大螟蛹分级
最新水稻病虫害种类及图片

水稻病虫害种子期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鲜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鲜胺。
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
3、白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水、门神、乙蒜素。
秧田期1.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2.白叶枯、细条病:叶枯唑、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
3.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4.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5.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分叶期1.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
2.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6.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1.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
2.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烯肟菌胺(爱可)。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6.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7.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
8.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
9.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
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喙双曲孢。
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
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
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
水稻病虫害图谱(高清完全版)

水稻病虫害图谱(高清完全版)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水稻常见病害1、恶苗病由半知菌亚门串珠镰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
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本田期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
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
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
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
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2、稻瘟病由半知菌亚门灰梨孢属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
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
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1、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
2、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水稻病虫害图谱(完全版)

水稻病虫害图谱(完全版)一、真菌性病害1、稻瘟病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苗叶瘟褐点型苗叶瘟慢性型叶枕瘟苗叶瘟病斑连片枝梗瘟穗颈瘟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1、采取“狠抓两头,巧治中间”的防治措施。
即狠抓苗叶瘟和穗瘟,巧治叶瘟。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水稻生长前期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
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
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
叶瘟掌握在初发病期用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
2、纹枯病纹枯病枯孕穗纹枯病包鞘叶鞘上不规则病斑纹枯病严重为害状纹枯病前期菌核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
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
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
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
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1、采取“在插秧前消灭菌源,插秧后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发病初期防治,确保水稻倒三叶完好”的防治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病虫害
种子期
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门神、、、丙环
唑、硅唑咪鲜胺。
2、稻瘟病:、三环唑、稻瘟灵。
3、白叶枯病:叶枯唑、、石灰水、门神、乙蒜素。
秧田期
1.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2.白叶枯、细条病:叶枯唑、络氨铜、、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
3.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
4.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5.稻瘿蚊:丁硫。
分叶期
1.稻瘟病:、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
2.纹枯病:、三唑酮。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
6.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
1.稻瘟病:三环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
2.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恶霜嘧铜菌酯(高科)、
烯肟菌胺(爱可)。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6.稻曲病:井冈霉素、、三唑酮、烯肟菌胺。
7.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
8.穗枯病:三环唑、、三唑酮。
9.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
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喙双曲孢。
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
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
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
二、稻白叶枯病
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
病原菌是界的水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
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
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
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
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
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
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1、稻矮缩病
2、稻恶苗病
3、稻纹枯病
4、水稻螟虫
5、稻飞虱
5、稻苞虫
7、稻纵卷叶螟
8、稻蝽蟓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迷品质降低。
: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
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
叶节瘟叶耳、叶舌和发病称为叶节瘟。
叶耳易感病,初为淡绿色病斑,后向叶环、叶舌发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规则。
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初表现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
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点,以后围绕穗颈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病菌的菌丝内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
分生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成熟时常为两个隔膜,密集时呈灰绿色。
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
发生特点: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
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
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
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1、水稻白叶枯病
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症状: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
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
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白色。
田间湿度大时,病部有淡黄色露珠状的菌脓,干后呈小粒状。
凋萎型一般发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叶多在心叶下1~2叶处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叶片相继青萎。
病株的主蘖和分蘖均可发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丛。
病原: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菌体一端生1~2根线状鞭毛。
病菌的生育温度最低10℃,最高40℃,最适温度26~28℃,病菌为好气性细菌。
病菌对热较敏感,致死温度为53℃,10分钟(潮湿状态),在干燥有胶质保护状态下,致死温度为57℃,10分钟。
病菌的存活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从各地收集的菌株,在一套鉴别品种上测定,其致病力有强有弱,大致可分为四群菌系。
Ⅰ群弱,Ⅱ群为中等,Ⅲ及Ⅳ群较强及强。
发生特点:白叶枯病主要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
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病谷种为主,老区以病草为主。
带菌稻种播种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发病。
拔秧移栽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途径。
灌溉水和暴风雨是病害传播的重要媒介。
其发生、流行与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等都有密切关系。
2、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在水稻叶片上,病斑初时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以后形成一条条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很快在叶脉间伸展。
条斑可扩大到宽约1mm,长约10mm以上,其后转为黄褐色。
发病严重时,病斑融聚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洁白色斑块。
病株矮缩,叶片卷曲,烈日下卷叶更明显。
病原:细菌性条斑病菌与白叶枯病菌相似,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但在生理、生化反应方面,二者有一定的差异。
发生特点:细菌性条斑病也白叶枯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侵染途径主要为气孔,也可由伤口侵入,有时也从机动细胞处侵入。
3、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发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
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次为叶片和穗部。
症状:病害发生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扩大呈椭圆形,最后呈云纹状,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叶鞘。
病鞘因组织受破坏而使上面的叶片枯黄。
在干燥时,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或草绿色,边缘暗褐色。
潮湿时,病部长有许多白色蛛丝状菌丝体,逐渐形成白色绒球状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核,菌核容易脱落土中。
另外也能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的担孢子。
纹枯病严重危害时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丛腐烂而死。
病原:稻纹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
病菌的无性时期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繁殖体是担孢子。
菌丝白色,老熟时浅褐色,主枝与分枝成锐角,分枝处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丝能在寄主体内生长,也能在寄主表面结成菌核。
发生特点: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受菌源数量、水肥管理、种植密度、品种抗病性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长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过迟,使稻株内部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杆变细,组织软弱,不仅有利于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
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或杂草上越冬。
水稻成熟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
菌核生活力很强,数量又多,一般发病田块存留在土中每亩达5~10万粒,重病高达100万粒以上,春耕插秧后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发生长菌丝,从气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组织内部不断扩展,继续生长菌丝和菌核,进行再次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