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数据:11-1 主要年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 (1950-2018)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2012年2月24日)去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28亿吨,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去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230元,比上年增长13.8%……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月24日上午公布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晒”一“晒”上海的“家底”。
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高于平均水平公报中称,据抽样调查,去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230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644元,增长13.8%。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02元,比上年增长8.2%。
市统计局分析,居民收入增长呈现“两个快于、一个同步”的特点:一是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市经济增长,是2000年以来(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物价下跌外)首次出现的格局;二是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7%,高于全市城市居民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三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城市居民保持同步。
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轿车18辆统计公报显示,至去年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轿车18辆,家用空调207台,移动电话236部,家用电脑138台。
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10辆,彩电188台,洗衣机88台,移动电话189部,家用空调130台,家用电脑50台。
至去年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17958.22亿元,当年新增1521.36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4平方米,折合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7平方米。
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6%。
至去年年末,全市共有1290.88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604.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21.9万人。
人均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领先去年本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9195.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
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5.02.25•【字号】•【施行日期】2015.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本市于2013年与全国同步进行了第三次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普查对象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通过此次普查,摸清了本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了本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全市的数据质量抽查,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0.33%,普查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统计局和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分三个公报,将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予以公布。
其他普查数据将随着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进度,以不同方式陆续公布。
一、单位基本情况2013年末,本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1.1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
下同)增加5.0万个,增长13.9%;法人单位分支机构7.0万个,增加1.4万个,增长24.8%(详见表1-1)。
表1-1按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和分支机构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14.6万个,占35.5%;工业8.0万个,占19.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1万个,占12.5%(详见表1-2)。
表1-2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2013年末,本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38.6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4.8万个,增长14.2%。
上海统计年鉴(连接!) 2011

2011上海统计年鉴1.第一篇——综合▪表1.1 行政区划(2010)▪表1.2 主要气象指标(2010)▪表1.3 各月主要气象指标(2010)▪表1.4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1.5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发展速度▪表1.6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指标▪表1.7 各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1.8 各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平均增长率▪表1.9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上年增长(1978~2010)▪表1.10 上海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2010)▪表1.11 主要年份人大情况▪表1.12 主要年份政协情况2.第二篇——人口和劳动力▪表2.1 主要年份常住人口▪表2.2 主要年份户籍人口▪表2.3 主要年份外来人口▪表2.4 户数、人口、人口密度和平均期望寿命(1978~2010)▪表2.5 各区、县土地面积、常住人口及人口密度 (2010)▪表2.6 主要年份户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表2.7 主要年份户籍人口迁移▪表2.8 各区、县户籍人口迁移(2010)▪表2.9 各区、县户籍人口年龄构成(2010)▪表2.10 各区、县户籍老年人口年龄构成(2010)▪表2.11 各区、县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2010)▪表2.12 主要年份婚姻情况▪表2.13 主要年份涉外婚姻情况▪表2.14 主要年份在沪外国常住人口▪表2.15 全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2008~2010)▪表2.16 各行业职工人数(2010)▪表2.17 各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10)▪表2.18 各行业在岗女职工人数(2010)▪表2.19 主要年份城镇新就业人数▪表2.20 主要年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表2.21 主要年份新增就业岗位▪表2.22 主要年份离休、退休及退职职工人数▪表2.23 在岗职工人数变动 (2010)▪表2.24 主要年份离岗职工人数▪表2.25 主要年份职业介绍所▪表2.26 历次人口普查资料3.第三篇——国民经济核算▪表3.1 上海市生产总值(1978~2010)▪表3.2 上海市生产总值指数(以1978年为100,1978~2010)▪表3.3 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78~2010)▪表3.4 上海市生产总值构成(1978~2010)▪表3.5 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1978~2010)▪表3.6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按三次产业分)▪表3.7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指数(按三次产业分)(以上年为100)▪表3.8 上海市生产总值收入法项目(1978~2010)▪表3.9 上海市生产总值收入法项目构成(1978~2010)▪表3.10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按所有制分)▪表3.11 主要年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按产业分)▪表3.12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分配▪表3.13 上海市生产总值(支出法)(1978~2010)▪表3.14 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1978~2010)▪表3.15 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1978~2010)▪表3.16 资本形成总额和指数(1978~2010)▪表3.17 主要年份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表3.18 主要年份旅游产业增加值▪表3.19 主要年份信息产业增加值▪表3.20 经营性固定资产原价年末数(1978~2010)▪表3.21 存货年末数(1978~2010)▪表3.22 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资产总额(1978~2010)▪表3.23 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固定资产(1978~2010)▪表3.24 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存货(1978~2010)▪表3.25 全员劳动生产率(1978~2010)4.第四篇——财政收支▪表4.1 财政收支(1978~2010)▪表4.2 主要年份地方财政收入▪表4.3 主要年份各区县级财政收支▪表4.4 地方财政支出(2008~2010)▪表4.5 主要年份全市税收收入5.第五篇——能源生产和消费▪表5.1 主要年份能源消耗基本情况▪表5.2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978~2010)▪表5.3 主要年份能源消费总量▪表5.4 主要年份平均每人生活用能源▪表5.5 平均每天各种能源消费量(2008~2010)▪表5.6 主要年份能源终端消费量▪表5.7 主要年份工业能源终端消费量▪表5.8 主要年份能源平衡表(标准量)▪表5.9 能源终端消费量(实物量)(2010)▪表5.10 煤炭、石油、电力平衡表(2010)▪表5.11 电力建设情况(2008~2010)6.第六篇——固定资产投资▪表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管理渠道分)(1978~2010)▪表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经济类型分)(1978~2010)▪表6.3 主要年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表6.4 建设改造投资主要指标(2010)▪表6.5 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2008~2010)▪表6.6 工业各行业建设改造投资主要指标(2010)▪表6.7 主要年份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010)▪表6.8 主要年份新增固定资产▪表6.9 主要年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7.第七篇——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表7.1 主要年份上海关区出口总额▪表7.2 主要年份上海关区进口总额▪表7.3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关区出口总额▪表7.4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关区进口总额▪表7.5 主要年份上海市进出口总额▪表7.6 主要年份上海市出口总额▪表7.7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市出口总额▪表7.8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市进口总额▪表7.9 主要年份进出口商品检验情况▪表7.10 主要年份直接吸收外资情况▪表7.11 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和金额(2010)▪表7.12 主要年份引进技术设备实际到货金额▪表7.13 主要年份对外经济合作情况▪表7.14 海外企业情况(2009~2010)▪表7.15 国际会展(2009~2010)▪表7.16 主要年份旅行社接待经营情况▪表7.17 主要年份旅游景点基本情况▪表7.18 主要年份国内旅游者来沪人数和人均消费支出▪表7.19 旅游星级饭店基本情况(2010)▪表7.20 主要年份国际旅游入境人数8.第八篇——价格水平▪表8.1 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78~2010)▪表8.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1~2010,以1990年价格为100)▪表8.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1~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4 主要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5 主要年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1~2010,以2000年价格为100)▪表8.7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3~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2001~2010,以2000年价格为100)▪表8.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2003~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1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6~2010,以1995年价格为100)▪表8.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5~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12 房屋租赁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2001~2010,以2000年价格为100)▪表8.13 房屋租赁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2003~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9.第九篇——人民生活▪表9.1 从业人员报酬(1978~2010)▪表9.2 从业人员平均报酬(2010)▪表9.3 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1978~2010)▪表9.4 职工工资总额(2010)▪表9.5 职工平均工资(2010)▪表9.6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0)▪表9.7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0)▪表9.8 主要年份离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表9.9 离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2010)▪表9.10 居民储蓄存款(1997~2010)▪表9.11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1980~2010)▪表9.12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13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表9.14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表9.15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表9.16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构成▪表9.17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表9.18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19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2008~2010)▪表9.20 主要年份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表9.21 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1990~2010)▪表9.22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表9.23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2010)▪表9.24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表9.25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表9.2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27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28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表9.29 主要年份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第十篇——城市建设11.第十一篇——农业12.第十二篇——工业13.第十三篇——建筑业14.第十四篇——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表14.1 主要年份运输线路长度▪表14.2 主要年份交通运输主要指标▪表14.3 主要年份旅客发送量▪表14.4 主要年份旅客周转量▪表14.5 主要年份货物运输量▪表14.6 主要年份货物周转量▪表14.7 主要年份港口码头情况▪表14.8 主要年份港口货物吞吐量▪表14.9 主要年份国际集装箱吞吐量(按进出港分)▪表14.10 集装箱吞吐量(按内外贸航线分)(2010)▪表14.11 经营性停车场(库)营运情况(2008~2010)▪表14.12 民用车辆拥有量(2008~2010)▪表14.13 个人民用车辆拥有量(2008~2010)▪表14.14 主要年份邮政电信情况▪表14.15 主要年份邮政业务主要指标▪表14.16 主要年份电信业务主要指标▪表14.17 邮电通信水平(2006~2010)▪表14.18 主要年份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表14.19 主要年份信息服务业经营情况▪表14.20 信息技术应用(2008~2010)15.第十五篇——批发和零售16.第十六篇——金融业17.第十七篇——房地产业18.第十八篇——科学技术19.第十九篇——环境保护治理20.第二十篇——教育21.第二十一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2.第二十二篇——文化和体育23.第二十三篇——法律、公证和其他▪。
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数据:11-15 主要年份城市设施水平 (2010-2018)

表11.15 主要年份城市设施水平
人均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升)
人均日居民生活用水量(升) 117 112 119 120自来水普及率(%) 99.99 99.99 99.99 99.99拥有道路长度(公里/万人) 7.25 7.53 7.67 7.6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 11.12 11.83 12.34 12.49每万人拥有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公里) 4.99 8.83 10.29 11.34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辆) 12.46 12.36 13.94 14.53每万人拥有出租汽车(辆) 21.72 20.53 19.55 17.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13.0 7.6 8.1 8.2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座) 4.27 4.32 4.31 3.56注:2000年起,每万人拥有城市排水管道长度由原先的根据户籍人口计算调整为根据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起,
拥有道路长度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原先的根据户籍人口计算调整为根据常住人口计算;2014年起,人均公园
绿地面积(平方米)由原先的根据非农户籍人口计算调整为根据常住人口计算。
上海市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上海市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围绕区委、区府年初制定的目标,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前,国际、国内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为保持我区经济社会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2011年上半年我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6月完成增加值433.1亿元,可比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2.1亿元,可比增长17.4%,三次产业比重为0.4:64.5:35.1,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
实现财政总收入313.4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38.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95.5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3亿元,同比增长53.1%,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02.2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6亿元,同比增长36.5%。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财税收入大幅增长1-6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13.4亿元,同比增长41.5%。
其中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38.2%。
从地方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类型看,第二产业完成地方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汽车零部件业实现地方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5.7%;第三产业完成地方收入38.1亿元,同比增长48.4%,其中房地产业实现地方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52.9%,占地方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一。
1-6月,全区完成税收总额296.6亿元,同比增长39.5%。
全区第二产业税收完成176.2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完成166.8亿元,同比增长37.3%,占到了二产税收的94.7%。
其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业完成税收108.4亿元,同比增长38.7%,是二产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精选文档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中国经济网上海统计网2015年02月28日 16:11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各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提高。
一、综合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2356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26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8164.79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1.89亿元,增长8.8%。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73万元。
图1 2010-2014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391.42亿元,比上年增长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69.52亿元,增长7.9%,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5796.06亿元,增长7.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3%提高到51.7%。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4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613.23亿元,增长6.3%;服务业增加值1840.00亿元,增长8.5%(见表1)。
表1 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7.46万户,比上年增长36%。
上海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上海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5.12.24•【字号】•【施行日期】2005.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上海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根据上海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本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04年末,本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6577个,从业人员47.7万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中,交通运输业占69.8%,仓储业占21.6%,邮政业占8.6%;从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业占83.6%,仓储业占9.9%,邮政业占6.5%(详见表1)。
表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391个,占5.9%;私营企业3714个,占56.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7个,占2.2%;外商投资企业234个,占3.6%;其余类型企业2091个,占31.8%。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004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3411.32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90.9%,仓储业占7.5%,邮政业占1.6%;负债合计1706.07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92.2%,仓储业占7.2%,邮政业占0.6%;所有者权益合计1705.25亿元,所有者权益占资产比重为50%,其中铁路运输业70.9%,邮政业80.7%(详见表2)。
表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单位:亿元(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029.88亿元。
其中,交通运输业占91.9%,仓储业占6.3%,邮政业占1.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245.4亿元。
其中,交通运输业占93.1%,仓储业占5.9%,邮政业占1.1%(详见表3)。
上海统计年鉴2005

上海统计年鉴2005上海市统计局,2005年9月20日发布第一篇——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自然状况(2004)表1.1 行政区划 (2004)表1.2 各月主要气象指标(2004)第二篇——综合表2.1 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04)表2.2 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指标(2004)表2.3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2.4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发展速度表2.4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发展速度(续表)表2.5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指标表2.6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指标表2.7 各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2.8 各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平均增长率表2.9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上年增长(1978-2004)表2.10 上海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 (2004)表2.11 人大情况(2000-2004)表2.12 政协情况(2000-2004)第三篇——人口和劳动力表3.1 户数、人口、人口密度和平均期望寿命(1978~2004)表3.2 各区、县土地面积、户数、人口及人口密度 (2004)表3.3 主要年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表3.4 主要年份人口迁移表3.5 各区、县人口迁移(2004)表3.6 各区、县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2004)表3.7 各区、县人口年龄构成(2004)表3.8 各区、县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2004)表3.9 主要年份婚姻情况表3.10 涉外婚姻情况(1985-2004)表3.11 主要年份在沪工作、居住的港澳台、境外常住人员表3.12 主要年份从业人员和职工人数表3.13 各行业从业人员 (2004)表3.14 各行业职工人数 (2004)表3.15 各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04)表3.16 各行业在岗女职工人数 (2004)表3.17 主要年份国有单位工业职工人数表3.18 主要年份国有单位建筑业职工人数表3.19 主要年份集体单位工业职工人数表3.20 主要年份集体单位建筑业职工人数表3.21 主要年份城镇新就业人数表3.22 主要年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表3.23 主要年份离休、退休及退职职工人数表3.24 在岗职工人数变动 (2004)表3.25 在岗长期职工和临时职工人数 (2004)表3.26 离岗职工人数(2001-2004)表 3.27 主要年份职业介绍所表 3.28 主要年份人才市场第四篇——国民经济核算表4.1 上海市生产总值(1978-2004)表4.2 上海市生产总值指数(以1978年为100,1978-2004)表4.3 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78-2004)表4.4 上海市生产总值结构(1978-2004)表4.5 上海市生产总值(按三次产业分)(2001-2004)表4.6 上海市生产总值指数(按三次产业分)(以上年为100,2001-2004)表4.7 上海市生产总值项目结构(1978-2004)表4.8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按所有制分)表4.9 主要年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按产业分)表4.10 上海市生产总值分配(1990-2004)表4.11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支出法)表4.12 主要年份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表4.13 主要年份信息产业增加值表4.14 主要年份旅游产业增加值表4.15 主要年份各地在沪企业增加值表4.16 主要年份最终消费及构成表4.17 主要年份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表4.18 主要年份资本形成总额和指数表4.19 主要年份经营性固定资产原价年末数表4.20主要年份存货年末数表4.21 主要年份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资产总额表4.22 主要年份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存货表4.23 主要年份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固定资产表4.24 主要年份全员劳动生产率表4.25 主要年份固定资产产出率表4.26 主要年份国民资产表4.27 主要年份国民资产构成表4.28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03)表4.29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2003)第五篇——财政收支表5.1 财政收入 (1978-2004)表5.2 财政支出 (1978-2004)表5.3 主要年份地方财政收入表5.4 主要年份用于文教、卫生、科学部门的财政支出第六篇——能源生产和消费表6.1 主要年份能源消耗基本情况表6.2 主要年份能源终端消费量表6.3 主要年份工业能源终端消费量表6.4 主要年份能源平衡表(标准量)表6.5 能源终端消费量(折合标准量)(2004)表6.6 能源终端消费量(实物量)(2004)表6.7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978-2004)表6.8 主要年份平均每人生活用能源表6.9 平均每天各种能源消费量(2001-2004)表6.10 全市用电情况(2001-2004)表6.11 电力建设情况(2001-2004)第七篇——固定资产投资表7.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经济类型分)(1978-2004)表7.2 主要年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表7.3 建设改造投资主要指标(2004)表7.4 工业各行业建设改造投资主要指标 (2004)表7.5 主要年份新增固定资产表7.6 主要年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表7.7 市重大项目完成情况(2004)第八篇——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表8.1 主要年份口岸出口商品总额表8.2 主要年份口岸进口商品总额表8.3 按国别(地区)分的口岸出口商品总额(2001-2004)表8.4 按国别(地区)分的口岸进口商品总额(2001-2004)表8.5 主要年份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表8.6 主要年份外贸出口商品总额表8.7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外贸出口商品总额表8.8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外贸进口商品总额表8.9 外贸出口商品总额 (2001-2004)表8.10 外贸进口商品总额(2001-2004)表8.11 主要年份进出口商品检验情况表8.12 主要年份直接吸收外资情况表8.13 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和金额 (2004)表8.14 主要年份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表8.15 主要年份引进技术实际到货金额表8.16 主要年份对外经济合作情况表8.17 海外企业情况 (2003-2004)表8.18 主要年份国际会展表8.19 旅行社接待经营情况 (2001-2004)表8.20 住宿业接待经营情况 (2001-2004)表8.21 旅游星级饭店基本情况 (2004)表8.22 国内旅游者来沪人数和人均消费支出 (2000-2004)表8.23 主要年份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表8.24 上海国际友好城市、与上海建立国际友好交流关系的城市一览 (2004年底)表8.25 各国驻沪总领事馆一览 (2004年底)第九篇——价格水平表9.1 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78-2004)表9.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1~2004,以1990年价格为100)表9.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001-2004,以上年价格为100)表9.4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2001-2004,以上年价格为100)表9.5 主要年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1995年价格为100)表9.6 主要年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表9.7 主要年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1995年价格为100)表9.8 主要年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表9.9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993-2004,以1992年价格为100)表9.1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993-2004,以上年价格为100)表9.11 房地产价格指数 (1998-2004,以1997年价格为100)表9.12 房地产价格指数 (1998-2004,以上年价格为100)第十篇——人民生活表10.1 从业人员报酬(1978-2004)表10.2 从业人员报酬 (2004)表10.3 从业人员平均报酬 (2004)表10.4 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1978-2004)表10.5 职工工资总额 (2004)表10.6 职工平均工资(2004)表10.7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2004)表10.8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04)表10.9 主要年份离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表10.10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离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2004)表10.11 主要年份职工福利费用表10.1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福利费用 (2004)表10.13 主要年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表10.14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1980-2004)表10.15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 (2004,按收入水平分组)表10.16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表10.17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2000-2004)表10.18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表10.19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构成表10.20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表10.21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 (2004,按收入水平分组)表10.22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表10.23 主要年份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表10.24 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 (1990-2004)表10.25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占全部户数比重 (1990-2004)表10.2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1990-2004)表10.27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5-2004)表10.28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0-2004)表10.29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1990-2004)表10.30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4,按可支配收入水平分组)表10.3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 (2004,按可支配收入水平分组)表10.32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表10.33 主要年份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第十一篇——城市建设表11.1 主要年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表11.2 用于公用事业和市政建设的投资额 (1985-2004)表11.3 主要年份各类房屋构成情况表11.4 主要年份八层以上房屋情况表11.5 各区房屋建筑分布情况 (2004)表11.6 各区各类房屋分布情况 (2004)表11.7 各区八层以上房屋分布 (2004)表11.8 主要年份市政工程设施情况表11.9 主要年份自来水情况表11.10 主要年份用电量表11.11 主要年份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情况表11.12 主要年份公共交通和轮渡情况表11.13 轨道交通、高架道路、黄浦江大桥和隧道基本情况 (2000-2004)表11.14 主要年份城市设施水平表11.15 主要年份城市园林绿化情况表11.16 各区绿化面积 (2004)表11.17 新辟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一览 (2004)第十二篇——农业表12.1 农业总产值 (1978-2004)表12.2 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78年为100) (1978-2004)表12.3 耕地面积(1978-2004)表12.4 主要年份农村户数、人口和从业人员表12.5 主要年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表12.6 主要年份农副产品产量表12.7 农牧业特色种养产品产量(2003-2004)表12.8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与建国以来最高年产量的比较 (2004)表12.9 主要年份农业商品产值和商品率表12.10 主要年份农产品出口情况表12.11 主要年份耕地面积增减情况表12.12 主要年份林业生产情况表12.13 主要年份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表12.14 主要年份农村用电量表12.15 主要年份农业机械拥有量表12.16 主要年份农业技术应用和综合开发情况第十三篇——工业表13.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4)表13.2 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和新产品产值 (2004)表13.3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2004)表13.4 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主要指标占全市比重 (2004)表13.5 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主要指标 (2004)表13.6 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要指标 (2004)表13.7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情况 (2003-2004)表13.8 都市型工业基本情况 (2003-2004)表13.9 主要年份工业产品产量表13.10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销售总量 (2004)表13.11 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4)表13.12 股份制、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指标 (2004)表13.13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4)表13.14 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4)表13.15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指标 (2004)表13.16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主要指标 (2004)表13.17 九大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 (2004)表13.18 各区、县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4)第十四篇——建筑业表14.1 建筑业主要指标(1978-2004)表14.2 建筑业主要指标 (2004)表14.3 建筑业主要财务指标 (2004)表14.4 各区、县建筑业主要指标(2004)表14.5 外省市在沪企业主要指标 (2004)第十五篇——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表15.1 主要年份运输线路长度表15.2 主要年份交通运输主要指标表15.3 主要年份旅客发送量表15.4 主要年份旅客周转量表15.5 主要年份货物运输量表15.6 主要年份货物周转量表15.7 主要年份港口码头情况表15.8 主要年份国际集装箱和外贸货物吞吐量表15.9 民用车辆拥有量 (2002-2004)表15.10 个人民用车辆拥有量 (2002-2004)表15.11 主要年份邮政电信情况表15.12 主要年份邮政业务主要指标表15.13 电信业务主要指标 (2001-2004)表15.14 邮电通信水平 (2001-2004)第十六篇——批发和零售表16.1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1978-2004)表16.2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从业人员(1978-2004)表16.3 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 (2004)表16.4 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 (2004)表1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2004)表16.6 主要消费品零售量 (1990-2004)表16.7 主要年份批发零售贸易业购、销、存总额表16.8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04)表16.9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2001-2004)表16.10 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工业品购进量(2001-2004)表16.11 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工业品销售量(2001-2004)表16.12 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农副产品纯购进量(2001-2004)表16.13 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04)表16.14 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04)表16.1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生产资料销售量(2001~2004)表16.1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额(2004)表16.1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数量(2004)表16.1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财务指标 (2002-2004)表16.19 限额以上餐饮业主要财务指标 (2002-2004)表16.20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2004)表16.21 消费品市场交易情况(2002-2004)表16.22 汽车销售情况(2002-2004)表16.23 主要超市公司基本情况 (2004)表16.24 成交额前30位的商品交易市场一览 (2004)第十七篇——金融保险业表17.1 主要年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表17.2 主要年份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表17.3 主要年份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表17.4 个人消费贷款总额(2001-2004)表17.5 主要年份银行现金收入和支出表17.6 主要年份主要要素市场交易情况和资金拆借情况表17.7 主要存款项目利率表表17.8 主要贷款项目利率表表17.9 主要年份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总额表17.10 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总额(1991-2004)表17.11 上海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面值、发行值和筹资值(1984-2004)表17.12 上证综合指数(1990-2004)表17.13 主要年份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开户情况表17.14 上海企业公开发行股票(A股)一览 (1984-2004)表17.14 上海企业公开发行股票(A股)一览 (1984-2004)(续表一)表17.14 上海企业公开发行股票(A股)一览 (1984-2004)(续表二)表17.14 上海企业公开发行股票(A股)一览 (1984-2004)(续表三)表17.15 上海企业向海外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一览 (1992-2004)表17.16 主要年份保险及保险中介机构表17.17 保险公司主要业务指标(2004)表17.18 主要年份保险费收入和赔款及给付第十八篇——房地产业表18.1 主要年份全社会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表18.2 住宅投资和竣工建筑面积(1978-2004)表18.3 主要年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经营情况表18.4 主要年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表18.5 商品房屋建筑面积(2004)表18.6 主要年份商品房销售和出租情况表18.7 房屋拆迁情况 (1995-2004)表18.8 各区房屋拆迁情况 (2004)表18.9 主要年份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表18.10 存量房交易情况 (1994-2004)表18.11 各区县存量房交易情况 (2004)表18.12 各区县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经营情况 (2004)第十九篇——科学技术表19.1 主要年份科技活动主要指标表19.2 主要年份主要科技指标表19.3 主要年份科技活动基本情况表19.4 主要年份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人员表19.5 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人员(2004)表19.6 集体经济单位各类专业人员 (2004)表19.7 各类技术合同项目 (1991-2004)表19.8 各类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991-2004)表19.9 科技成果 (1994-2004)表19.9 续表表19.10 主要年份专利申请量表19.11 主要年份专利授权量表19.12 主要年份研究与发展(R&D)经费与科技经费支出表19.13 主要年份研究与发展(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类表19.14 主要年份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课题情况表19.15 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情况(2000-2004)表19.16 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课题情况(2004)表19.17 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论文与著作情况 (2004)表19.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情况 (2004)表19.19 主要年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情况表19.20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情况 (2004)表19.21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人员 (2004)表19.22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情况 (2004)表19.23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来源 (2004)表19.24 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项目与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情况 (2004)表19.25 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他技术活动费用支出情况 (2004)表19.26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情况 (2004)表19.27 主要年份区县级以上国有单位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表19.28 区县级以上国有单位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人员(2004)表19.29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人员 (2004)表19.30 各级科协机构和人员 (2004)表19.30 续表表19.31 科协系统学术交流情况 (2004)表19.32 科协系统科普活动和科技培训情况 (2004)表19.33 科协系统出版物和科技服务情况 (2004)表19.34 主要年份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状况表19.35 高等学校R&D人员、机构及课题情况 (2004)表19.36 主要年份区县级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状况表19.37 主要年份民营科技企业状况第二十篇——环境保护治理表20.1 环保投入和“三废”综合利用(1990-2004)表20.2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2000-2004)表20.3 水环境保护(1991-2004)表20.4 大气环境保护 (1991-2004)表20.5 环境空气状况(2000-2004)表20.6 声环境及治理(2000-2004)表20.7 城市环境卫生情况(1978-2004)表20.8 环境卫生设施(1978-2004)第二十一篇——教育表21.1 主要年份教育事业基本情况表21.2 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1978-2004)表21.3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1978-2004)表21.4 教育经费支出(2000-2004)表21.5 各阶段教育实施情况(2000-2004)表21.6 主要年份各级民办学校基本情况表21.7 民办学校(园)基本情况(2004)表21.8 留学生情况(2002-2004)表21.9 主要年份研究生人数表21.10 高等学校基本情况 (2004)表21.11 高等学校分科专任教师数 (2004)表21.12 高等学校分科学生数 (2004)表21.13 中等专业学校基本情况 (2004)表21.14 各区、县普通中学基本情况 (2004)表21.15 各区、县普通中学初、高中学生基本情况 (2004)表21.16 各区、县职业中学基本情况 (2004)表21.17 各区、县普通小学基本情况 (2004)表21.18 主要年份重点中学及寄宿制高级中学基本情况表21.19 主要年份幼儿园基本情况表21.20 主要年份特殊教育基本情况表21.21 成人教育基本情况(2000-2004)表21.22 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基本情况 (2004)表21.23 上海国际学校一览 (2004)第二十二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表22.1 卫生事业基本情况 (1978-2004)表22.2 主要年份卫生事业基本情况表22.3 各区、县医院基本情况 (2004)表22.4 各类卫生机构、床位及人员数 (2004)表22.5 医疗机构病床使用情况(2004)表22.6 家庭病床情况 (2004)表22.7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 (2004)表22.8 主要年份公民义务献血、用血情况表 22.9 前十位疾病死亡原因和构成 (2004)表22.10 婴儿前五位疾病死亡原因和构成 (2004)表22.11 主要年份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表22.12 主要年份防病工作情况表22.13 主要年份妇幼卫生工作情况表22.14 主要年份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表22.15 主要年份社会保障标准表22.16 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情况 (1980-2004)表22.17 优抚、救济对象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救济情况(1980-2004)表22.18 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和精神病人福利院情况(1980-2004)表22.19 社会福利事业机构数和职工人数(2000-2004)表22.20 收养性福利事业机构基本情况 (2004)表22.21 红十字会基本情况(2002-2004)表22.22 主要年份残疾人事业情况表22.23 老年事业基本情况(2004)第二十三篇——文化和体育表23.1 主要年份文化机构数表23.2 影剧院、艺术表演场所、艺术表演团体数(1978-2004)表23.3 主要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2000-2004)表23.4 主要文化机构和人员数(2004)表23.5 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站)情况 (2004)表23.6 艺术表演团体情况 (2004)表23.7 艺术表演场所基本情况 (2004)表23.8 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情况 (2004)表23.9 电视和广播公共节目播出时间 (2004)表23.10 有线电视基本情况 (2000-2004)表23.11 电影摄制、译制和放映情况(1978-2004)表23.12 各区、县艺术表演场所、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基本情况 (2004)表23.13 各区、县文化娱乐机构情况 (2004)表23.14 文化娱乐机构基本情况 (2004)表23.15 公共图书馆情况 (2004)表23.16 图书出版数量(1978-2004)表23.17 期刊出版数量(1978-2004)表23.18 报纸出版数量(1978-2004)表23.19 新闻出版机构和人员数(2000-2004)表23.20 图书出版数量 (2004)表23.21 期刊出版数量 (2004)表23.22 报纸出版数量 (2004)表23.23 音像电子出版数量 (2004)表23.24 档案机构基本情况(2004)表23.25 等级裁判员、运动员人数和运动员破纪录情况(1978-2004)表23.26 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情况(2000-2004)表23.27 体育系统职工人数(2004)表23.28 举办运动会(比赛)和全民健身活动情况(2004)表23.29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情况(2000-2004)表 23.30 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情况(2000-2004)表23.31 上海与国外体育活动交流情况(2000-2004)第二十四篇——法律、公证和其他表24.1 主要年份律师、公证及调解工作基本情况表24.2 主要年份国内公证文书分类情况表24.3 主要年份涉外公证文书分类情况表24.4 主要年份民间纠纷调解分类情况表24.5 主要年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情况表24.6 主要年份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情况表24.7 交通事故和火灾情况 (1980-2004)表24.8 交通事故情况(2004)表24.9 火灾事故情况(2004)表24.10 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情况(2004)表24.11 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办理情况(2004)表24.12 检察院申诉案件处理情况(2004)表24.13 法院各类案件办理情况(2004)表24.14 法院执行案件情况(2004)表24.15 法院各类案件结案情况(2002-2004)第二十五篇——浦东新区表25.1 主要年份人口、从业人员、工资和婚姻情况表25.2 主要年份增加值和指数表25.3 主要年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和公用事业情况表25.4 主要年份农业主要指标表25.5 主要年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表25.6 主要年份国内外贸易主要指标表25.7 主要年份工业企业主要指标表25.8 主要年份财政、金融和保险情况表25.9 主要年份教育、卫生事业情况表1.1 行政区划 (2004)单位:个地 区 镇乡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全 市114310333651920浦东新区13 11550265黄浦区 9135 卢湾区 474 徐汇区1 1234414长宁区1 91766静安区 585 普陀区3 62068闸北区1 82071虹口区1 9268 杨浦区1 11302 宝山区925233165闵行区9 3289166嘉定区8 389169金山区14 160139松江区10 4109118青浦区8 357184南汇区14 64185奉贤区8 65276崇明县131 52224注:本表由市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