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情况
XXXX年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整理)

202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区委、区当局的正确带领下,全区以“全面调布局、深度城市化〞为工作主线,及时把握上海新一轮财产布局的先机,促进经济速度、布局和效益的协调开展,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布局调整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开展,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项任务。
一、综合2021年,闵行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开展。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域出产总值1483.08亿元,比上年增长8.7%。
此中,第二财产增加值9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三财产增加值54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财税收入增势较好。
全年实现财务总收入434.15亿元,同比增长13.4%,此中区级财务收入139.07亿元,同比增长12.9%。
全年完成税收收入39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此中,租赁和商务效劳业、批发零售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效劳和软件业税收实现较快增长,别离同比增长34.3%、31.6%和26.4%。
全年处所财务支出17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此中,公共安然支出9.25亿元,增长4.5%;医疗卫生支出6.77亿元,增长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05亿元,增长46.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79亿元,增长19.0%。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0.9%。
此中工业投资78.93亿元,增长6.9%;房地产开发投资183.52亿元,增长5.5%。
从财产投向看,第二财产完成投资额78.96亿元,增长6.6%,占全部完成投资的比重为25.4%;第三财产完成投资额232.20亿元,下降0.9%,占74.6%。
全年投资工程总数 486个,此中工业投资工程231个,房地产投资工程119 个。
年内新开工工程183个,完成投资62.13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工程17个,完成投资37.43亿元。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4亿元,比上年增长5.7%。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2012年2月24日)去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28亿吨,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去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230元,比上年增长13.8%……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月24日上午公布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晒”一“晒”上海的“家底”。
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高于平均水平公报中称,据抽样调查,去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230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644元,增长13.8%。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02元,比上年增长8.2%。
市统计局分析,居民收入增长呈现“两个快于、一个同步”的特点:一是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市经济增长,是2000年以来(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物价下跌外)首次出现的格局;二是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7%,高于全市城市居民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三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城市居民保持同步。
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轿车18辆统计公报显示,至去年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轿车18辆,家用空调207台,移动电话236部,家用电脑138台。
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10辆,彩电188台,洗衣机88台,移动电话189部,家用空调130台,家用电脑50台。
至去年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17958.22亿元,当年新增1521.36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4平方米,折合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7平方米。
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6%。
至去年年末,全市共有1290.88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604.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21.9万人。
人均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领先去年本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9195.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
200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5.01.25•【字号】•【施行日期】2005.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统计局2005年1月25日)2004年,是上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年初市人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的最好水平。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745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达到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连续第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
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6.71亿元,比上年下降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8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工业增加值3492.89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增速回升,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65.34亿元,增长12.9%,增幅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8%和47.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全市财政收入3591.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7%,由于出口退税体制变化,扣除出口退税后的全市财政收入33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其中,增值税131.55亿元,比上年下降22.7%;营业税44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1%;个人所得税88.69亿元,增长23.5%;房产税27.08亿元,增长20.8%。
上海2008统计公报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
八大类价格同比涨幅呈现“六涨二跌”格局(见表1)。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3%,影响总水平上升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8.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1%;居住类价格上涨2.5%。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8食品115.3烟酒及用品101.7衣着10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108.3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3.1交通和通信97.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98.2务居住102.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2.2%,涨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0.3%,涨幅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9%。
其中,新建房销售价格水平上涨5.3%。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下降1.7%。
其中,新建房销售价格下降1.6%。
在新建房销售价格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下降1.9%。
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4.6%。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0.7亿元。
其中,种植业产值1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畜牧业产值66.12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60.11亿元,下降4.5%。
农产品结构调整加快。
郊区奶牛良种率达到100%,生猪良种率超过95%,水稻、蔬菜良种覆盖率均超过9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7.45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115.67万吨,比上年增长5.9%。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2)。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粮食万吨115.67 5.9蔬菜万吨397.00-4.0生猪出栏万头258.22 2.7牛奶万吨23.29 5.6鲜蛋万吨6.200.6水产品万吨36.90-0.3品牌农业大力发展。
至年末,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571个。
自-2011上海市虹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虹口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
一年以来,全区人民在中共虹口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力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支出全年完成三级财政收入1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中央级收入3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市级收入2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区级收入5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加上当年市、区财力结算收入31.03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上年滚存结余,收入合计为91.62亿元。
财政支出8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加上体制和专项上解支出和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合计为91.28亿元。
收支相抵,预算结余0.34亿元。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4.84亿元,比上年减少8.7%,其中中央属、市属控股单位26.49亿元,比上年减少26.6%;外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14.64亿元,比上年减少35.6%。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7.1%。
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一级以上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88.1%。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6.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4.4%。
建筑施工企业签定合同总金额6 13.16亿元,比上年减少4.7%。
国内贸易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吃的商品89.87亿元,穿的商品33.08亿元,用的商品98.66亿元。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09亿元,占全区总额的35.5%;限额以上餐饮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 5.13亿元,占全区总额的6.6%。
投资与房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6.76亿元,比上年减少7.4 %。
200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调查总队二〇〇七年二月七日2006年是上海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平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029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已连续第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81亿元,比上年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4997.81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5205.35亿元,增长11.5%。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6%。
图1 上海市生产总值与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756.87亿元,比上年增长8.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540.1亿元,增长16.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4%上升到44.1%。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1748.42亿元,增长1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00.3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393.97亿元,增长12.6%。
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70.21亿元,增长19.5%;营业税558.67亿元,增长8.9%;个人所得税131.07亿元,增长17.1%;房产税42.68亿元,增长25.1%。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95.58亿元,增长7.1%;科教文卫事业支出316.12亿元,增长13.9%;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51.99亿元,增长5.9%。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 年实现 上海市 生产 总值 ( DP)1 8 24 亿元 ,按可 G 6 7 .2
比价 格计 算 ,比上年 增长99 ( .% 见图 1)。 其中 ,第一 产业
增 加值 1 4 1 亿 元 ,下 降66 ;第 二产业 增加值 7 3 .6 .5 1 .% 1 99 亿 元 ,增 长1 .% :第三 产业 增加值 9 1 .1 元 ,增 长5 68 6 83 亿 %。 “ 一五 ”时期上 海市 生产 总值 达  ̄6 0 49 亿元 ,按 可 比 十 J9 5 .9 价格计算 ,年均增长 1 .%。 11
( %)
7 本 2:2 1 8
1 O0 亿元 ,增长 2 .% ;城 乡社 区事务 支 出4 54 亿 元 , 6 .7 05 7 .7 下 降 1 .%。 “ 一 五 ”时 期地 方财政 收 入达 到 1 4 92 46 十 1 9 .亿 元 ,年均增长1 .%。 49
全年 完成 全社会 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5 1 7 元,比上年 3 6 亿 7
 ̄ 2 8 4 1 1, ,年均增长 1 %。 J3 0 .5Z '元 0
《 亿
60 00
粮 田86 万公 顷 。其 中 ,年 内建 成 O7 7 公 顷 。设 施 菜 田 .5 .5
11 7 公顷 。其 中 ,年 内建成0 1 7 公 顷。标准 化 畜禽养 殖 .5 5 - .3 场 1O 2 家。其 中,年内建成6 家。标准 化水产养殖面积O 1 万 0 .8 公 顷。其 中 ,年 内建成01 万 公顷 。年 内新 认定 1 家国 家级 .1 5 和 5 家市 级农业产 业化 重点龙 头企业 。全年 农业组 织化 水平 O 达  ̄ 6 .%。拥 有各 类农 民专业合作 社2 7 家 ,农业产 业化 l 25 J 57 龙头企业4 2 0 家。
上海 1998

199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全市各条战线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稳中有进、重在有质、重在求实”的经济工作方针,积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发展机遇,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需求制约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在这一年中,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8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5亿元,增长2.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47.2亿元,增长8.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1%,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62.5亿元,增长14.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2万元。
全年上海财政收入完成8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2.2亿元,增长11.3%。
在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物价水平稳中有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4.9%。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67.4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继续加大农业投入,以农田水利、“三高”农田、蔬菜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郊县(区)切实搞好土地整治,积极还耕复垦,努力增加有效耕作面积。
年末耕地面积29.5万公顷,比上年末减少0.3万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情况?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亿元,比上年增长%(见图1),增速与上年持平。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万元。
图1 2013~2017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亿元,增长%。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亿元,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增长%(见表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表1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万户,比上年增长%。
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5606户,减少%;外商投资企业8020户,减少%;私营企业万户,减少%;个体工商户万户,增长%。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非税收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增长%(见表2)。
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亿元(不含关税及海关代征税),增长%。
表2 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见表3)。
表3 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指数为,居住类价格指数为,医疗保健类价格指数为(见表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
以上年12月价格为100,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其中,二手住宅价格指数为;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
表4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农业全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下降%。
其中,种植业亿元,下降%;林业亿元,增长%;牧业亿元,下降%;渔业亿元,下降%;农林牧渔服务业亿元,增长%。
上海域外市属农场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下降%。
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比上年减少%。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万公顷,减少%。
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下降%;生牛奶产量万吨,下降%;水产品产量万吨,下降%(见表5)。
至年末,全市有1680家企业、6743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其中,绿色食品证书使用企业207家,绿色食品299个;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使用企业1463家,无公害农产品6420个。
至年末,全市累计建成设施粮田面积千公顷,市级蔬菜标准园150家,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79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317家。
至年末,全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13家,经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4516个。
表5 2017年全市及域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亿元,增长%。
全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全年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见表6)。
表6 2017年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全年原油加工量万吨,比上年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万套,增长%;智能手机产量万台,增长%;汽车产量万辆,增长%(见表7)。
表7 201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税金总额亿元,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增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增长%。
四、批发和零售业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批发销售额万亿元,增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见表8)。
其中,无店铺零售额亿元,增长%。
网上商店零售额亿元,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表8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至年末,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达225家。
其中,商场商业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53家。
全年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营业额达亿元,比上年增长%。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万吨,比上年增长%。
旅客发送量万人次,增长%(见表9)。
表9 2017年货物运输量与旅客发送量及其增长速度全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万吨,比上年增长%;集装箱吞吐量万国际标准箱,增长%。
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为%,国际中转比例为%。
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万架次,增长%;进出港旅客达到万人次,增长%。
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万人次,增长%;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万人次,增长%。
全年上海港接待邮轮靠泊512艘次。
其中,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482艘次。
邮轮旅客吞吐量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年内轨道交通17号线、9号线三期开通。
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6条。
全年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64条,其中新辟64条。
至年末,公交运营车辆达万辆。
其中,国Ⅴ及以上标准和零排放车辆9885辆,占全部公交运营车辆的%;运营出租车万辆。
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亿人次,比上年下降%。
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亿人次,增长%;公共汽电车客运量亿人次,下降%。
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万辆,比上年增长%。
其中,私人汽车万辆,增长%。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亿元,比上年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亿元,增长%。
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亿件、包裹业务万件、快递业务亿件;快递业务收入亿元。
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229家,旅行社1578家,A级旅游景区(点) 99个,红色旅游基地34个(见表10)。
表10 2017年旅游设施情况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者万人次,比上年增长%(见图2)。
其中,入境外国人万人次,增长%;港、澳、台同胞万人次,增长%。
在国际旅游入境者中,过夜旅游者万人次,增长%。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增长%。
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万人次,增长%。
全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增长%。
图2 2013~2017年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六、金融和保险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至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达到1491家。
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6 23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403家;保险业单位389家。
至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中,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达到251家。
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见表11)。
表11 2017年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金额万亿元,增长%。
其中,债券成交额万亿元,增长%;股票成交金额万亿元,增长%。
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亿元,比上年减少%;发行公司债亿元,减少%。
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12219只,比上年末增加2572只。
其中,股票1440只,增加214只。
全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万亿元,增长%。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万亿元,增长%。
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万亿元,增长%。
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万亿元,增长%。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亿元,增长%;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亿元,下降%。
全年保险赔付支出亿元,增长%。
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亿元,增长%;寿险给付亿元,减少%;健康险赔款给付亿元,增长%;意外险赔款支出亿元,增长%。
七、对外经济全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进口亿元,增长%;出口亿元,增长%。
全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进口亿元,增长%;出口亿元,增长%。
全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进口亿元,增长%;出口亿元,增长%(见表1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超过40%。
按市场分,对欧盟进口亿元,增长%;出口亿元,增长%;对美国进口亿元,增长%;出口亿元,增长%;对东盟进口亿元,增长%;出口亿元,增长%;对日本进口亿元,增长%;出口亿元,增长%(见表13)。
表12 2017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表13 2017年上海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950项,比上年下降%;合同金额亿美元,下降%;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亿美元,下降%。
全年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亿美元,下降%,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为%。
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75个,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625家。
其中,亚太区总部70家;投资性公司345家;外资研发中心426家。
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
其中,亚太区总部14家;投资性公司15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节点城市建立经贸合作伙伴关系,货物贸易额占全市比重达到五分之一。
全年备案和核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608项,比上年下降%;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亿美元,下降%。
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亿美元,下降%;实际完成营业额亿美元,增长%;派出人员13902人次,增长%。
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员18935人次,增长%。
全年举办各类展览会项目1020个,总展出面积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其中,国际展览会项目293个,展出面积万平方米,增长%;国内展览会项目727个,展出面积万平方米,增长%。
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一堡”建设。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区内新注册企业累计超过5万户,全年实到外资、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市比重均超过40%。
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继续提高。
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2017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减少到95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涉及的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发布试行;率先实施企业名称登记改革,推出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等6项创新举措。